电磁脉冲武器:核爆中诞生的致命杀手
中国也拥有绝命武器

中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绝命武器”E-mail文化传播网-号称“第二原子弹”,世界军事强国电磁脉冲武器开始走向实用化,对电子信息系统及指挥控制系统及网络等构成极大威胁。
常规型的电磁脉冲炸弹已经爆响,而核电磁脉冲炸弹——“第二原子弹”正在向人类逼近。
目前电磁脉冲武器主要包括核电磁脉冲弹和非核电磁脉冲弹。
核电磁脉冲弹是一种以增强电磁脉冲效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核武器。
非核电磁脉冲弹,是利用炸药爆炸压缩磁通量的方法产生高功率微波的电磁脉冲武器。
微波武器可使敌方武器、通讯、预警、雷达系统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或烧毁;导致系统出现误码、记忆信息抹掉等,强大的高功率微波辐射会使整个通讯网络失控。
甚至能够提前引爆导弹中的战斗部或炸药。
电磁脉冲武器还能杀伤人员,当微波低功率照射时,可使导弹、雷达的操纵人员、飞机驾驶员以及炮手、坦克手等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1993年,美国进行了代号为“竖琴”的电磁脉冲武器实验,天线群向电离层发射电磁脉冲,阻断通信和摧毁来袭导弹。
1996年,美国一国家实验室研制出手提箱大小的高能电磁脉冲武器,以及可装备在巡航导弹上的电磁脉冲武器,其有效作战半径达10公里。
1999年3月,美国在对南联盟的轰炸中,使用了尚在试验中的微波武器,造成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3个多小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于2003年3月26日,用电磁脉冲弹空袭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造成其转播信号中断。
美国战略电磁脉冲武器世纪比核弹更可怕的是电磁脉冲弹美国的一份权威杂志曾对未来战争作过一次可怕的预测:下一次世界灾难降临的时候,你可能看不到蘑菇云,只听见一声遥远的啪嚓声,你还以为是无辜的闪电。
你的电脑连同里边的所有数据都将被“烤焦”。
这时你发现世界听上去开始有所不同——标志文明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你听不到内燃机的轰鸣。
除了柴油机,所有引擎都罢工了,再也发动不了。
世界仿佛倒退到200年前,而你却毫发未伤。
这并非耸人听闻,因为新一代电磁脉冲弹破坏后的世界就会是这样。
核武器的四种杀伤因素

核武器的四种杀伤因素核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形成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杀伤破坏因素。
前三种因素的作用时间,均在爆炸的几秒至几十秒之内,故称为瞬时杀伤因素(instantaneous killing factor)。
放射性沾染的作用时间长,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时间,以其放射性危害人员健康,因此称为剩余核辐射(recidual unclear radiation)。
此外,由核爆炸释放的γ射线,使空气分子电离,形成核电磁脉冲(nuclearelectro-magnetic pulse),它的作用时间不到一秒钟。
主要是破坏或干扰电子和电气设备,尚未发现对人畜有杀伤作用。
在30km高度以下大气层中的核爆炸,上述四种杀伤破坏因素在爆炸总量所占比例大致为:光辐射35%,冲击波50%,早期核辐射5%,放射性沾染10%。
但由于核武器种类、当量和爆炸环境的不同,能量分配的比例会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中子弹的早期核辐射(主要是高能中子)的能量比例可高达40%~80%,其它杀伤因素的能量比例则显著降低。
一、光辐射(一)光辐射的形成光辐射(light radiation)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几千万度的高温火球,向四周辐射的光和热、光辐射也称热辐射(thermal radiaion)。
(二)光辐射的主要性质1.能量释放:光辐射能量释放有两个脉冲。
第一脉冲为闪光阶段,持续时间极短,所释放的能量仅为光辐射总能量的1%~2%,主要是紫外线。
这阶段不会引起皮肤损伤,但有可能引起视力障碍。
第二脉冲为火球阶段,持续时间可达几秒至几十秒,所释放的能量占光辐射总量的98%~99%,主要是红外线和可见光,是光辐射杀伤破坏作用的主要阶段。
2.光冲量:光冲量(radiant exposure)是徇衡量光辐射杀伤破坏作用的主要参数。
光冲量是指火球在整个发光的时间内,投射到与光辐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单位是焦耳·每平方米或焦耳·每平方厘米(J·m-2、J·cm-2)。
电磁脉冲武器原理

电磁脉冲武器原理电磁脉冲武器原理是指利用电磁波产生的瞬时高能电磁脉冲来攻击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一种新型武器。
电磁脉冲武器的研究和发展应用具有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电磁脉冲(EMP)是指当高空核爆炸或其它高能源爆炸物引起的电离,电离层再加速和辐射造成的一连串电磁波瞬时脉冲。
电磁脉冲武器的工作原理,正是利用这个特殊的电磁现象进行攻击。
其有效范围可达数百公里,能对目标造成长时间持续的破坏。
电磁脉冲武器包括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炮和爆炸聚变型电磁脉冲武器等。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电磁脉冲武器中的代表性武器之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电磁波的高频特性,将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到目标电子设备上,形成强烈的瞬时高电压、高电流脉冲,进而使设备损坏或瘫痪。
电磁炮原理类似于磁轨加速器,通过瞬时通电,让铁轨上的电流产生强磁场,使得炮弹在轨道上运动加速。
当炮弹离开轨道时,因为离子体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电子,形成高能电磁脉冲,进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
爆炸聚变型电磁脉冲武器的原理是通过小型核弹爆炸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使得受到核爆炸影响的部分空气电离,形成大量的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并在几微秒内高速移动,从而产生高能电磁脉冲,对设备进行摧毁。
电磁脉冲武器在现代战争剧烈发展的大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作战中,其可以以极高战斗效能攻击敌方电子设备,从而使其失去作战能力,极大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电磁脉冲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攻击敌方电子设备,还包括干扰电子信号、侦察和情报收集等领域。
电磁脉冲武器还具有潜在的民用用途,如防止恶意电磁波攻击、保护电子设备安全和电磁环境监测等方面。
电磁脉冲武器的应用也面临着众多挑战。
在电磁脉冲武器的研制中,需要解决高能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问题。
电磁脉冲武器的研制需要高超的技术支持,包括新材料、高功率电极、高频电子管等方面的技术。
电磁脉冲武器研制的成本十分昂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支持。
中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绝命武噐

中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绝命武器”-号称“第二原子弹”,世界军事强国电磁脉冲武器开始走向实用化,对电子信息系统及指挥控制系统及网络等构成极大威胁。
常规型的电磁脉冲炸弹已经爆响,而核电磁脉冲炸弹——“第二原子弹”正在向人类逼近。
核电磁脉冲弹和非核电磁脉冲弹。
核电磁脉冲弹是一种以增强电磁脉冲效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核武器。
非核电磁脉冲弹,是利用炸药爆炸压缩磁通量的方法产生高功率微波的电磁脉冲武器。
微波武器可使敌方武器、通讯、预警、雷达系统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或烧毁;导致系统出现误码、记忆信息抹掉等,强大的高功率微波辐射会使整个通讯网络失控。
甚至能够提前引爆导弹中的战斗部或炸药。
电磁脉冲武器还能杀伤人员,当微波低功率照射时,可使导弹、雷达的操纵人员、飞机驾驶员以及炮手、坦克手等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年,美国进行了代号为“竖琴”的电磁脉冲武器实验,天线群向电离层发射电磁脉冲,阻断通信和摧毁来袭导弹。
1996年,美国一国家实验室研制出手提箱大小的高能电磁脉冲武器,以及可装备在巡航导弹上的电磁脉冲武器,其有效作战半径达10公里。
1999年3月,美国在对南联盟的轰炸中,使用了尚在试验中的微波武器,造成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3个多小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于2003年3月26日,用电磁脉冲弹空袭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造成其转播信号中断。
美国战略电磁脉冲武器世纪比核弹更可怕的是电磁脉冲弹美国的一份权威杂志曾对未来战争作过一次可怕的预测:下一次世界灾难降临的时候,你可能看不到蘑菇云,只听见一声遥远的啪嚓声,你还以为是无辜的闪电。
你的电脑连同里边的所有数据都将被“烤焦”。
这时你发现世界听上去开始有所不同——标志文明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你听不到内燃机的轰鸣。
除了柴油机,所有引擎都罢工了,再也发动不了。
世界仿佛倒退到200年前,而你却毫发未伤。
这并非耸人听闻,因为新一代电磁脉冲弹破坏后的世界就会是这样。
由于其巨大的威力,电磁脉冲打击武器已列为21世纪的大规模破坏性武器,有专家甚至将其称为“21世纪的原子弹”。
电磁脉冲弹的原理

电磁脉冲弹的原理
嘿,大家知道电磁脉冲弹吗?这玩意儿可厉害啦!
电磁脉冲弹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产生强大电磁脉冲的武器。
那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想象一下,就好像突然有一股超级强大的能量爆发出来,然后迅速向四周扩散。
它的原理呢,其实是利用核爆炸或者其他高能量的爆炸,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电磁能量。
这就好比一场超级电磁风暴一下子席卷开来。
这种电磁脉冲的威力可不容小觑啊!它能瞬间破坏掉各种电子设备。
你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到处都是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电视等等,如果被电磁脉冲弹袭击了,那这些设备可能一下子就瘫痪啦!就好像一个人突然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一样。
而且啊,电磁脉冲弹的影响范围还特别广。
它可不只是针对一个小地方,而是能覆盖很大一片区域呢。
这就像是一场巨大的电磁海啸,所到之处,电子设备都难以幸免。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它这么厉害,岂不是很可怕?没错,电磁脉冲弹确实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武器。
如果被滥用,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简直无法想象。
我们的生活、工作、通信等等都会陷入混乱。
不过呢,好在现在各个国家都对这种武器有一定的管控和约束。
大家也都明白,这种强大的武器不能随便乱用,不然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总之,电磁脉冲弹是一种非常特殊且威力巨大的武器。
我们要了解它,也要警惕它,希望它永远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和管控之下,不要真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啊!。
感知电世界

浅谈电磁脉冲弹1概述电磁脉冲弹指一种爆炸可以产生高密度微波的高科技武器。
电磁脉冲弹爆炸所产生的微波可以干扰敌方电子设备工作,同时也对近距离的人员造成灼烧的效果。
是一种现代化高新武器。
电磁脉冲弹主要包括核电磁脉冲弹和非核电磁脉冲弹。
非核电磁脉冲弹,是利用炸药爆炸压缩磁通量的方法产生高功率微波的电磁脉冲武器。
核电磁脉冲弹是一种以增强电磁脉冲效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核武器。
电磁脉冲武器号称“第二原子弹”,世界军事强国电磁脉冲武器开始走向实用化,对电子信息系统及指挥控制系统及网络等构成极大威胁。
常规型的电磁脉冲炸弹已经爆响,而核电磁脉冲炸弹——“第二原子弹”正在向人类逼近。
2关键词电磁脉冲电磁干扰非核电磁脉冲弹核电磁脉冲弹3电磁脉冲弹简介3.1电磁脉冲电磁脉冲是指电池脉冲武器爆炸后的一种电磁效应。
电磁脉冲是高频的交变电磁场,影响电子设备,在电磁脉冲效应下会使电子设备的内电压瞬间变化而损坏或者影响电子设备。
3.2电磁干扰电磁干扰(EMI) 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的。
它是一种可以干扰电子设备的有效途径3.3非核电磁脉冲弹3.3.1什么是非核电磁脉冲弹非核电磁脉冲弹是指采用非核手段产生的电磁脉冲干扰,这种武器一般采用常规炸药爆炸产生电磁能量而进行干扰。
3.3.2非核电磁脉冲弹的工作原理非核电磁脉冲弹部件简图如图1:图1 非核电磁脉冲弹的组成非核电磁脉冲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通过初级能源供能(一般为普通炸药)。
通过爆炸等方式产生高功率脉冲,再通过定向的天线向目标进行辐射破坏。
初级能源(电能或化学能)经爆炸磁通压缩器转变为强流脉冲电子束,再经脉冲调制单元产生高强度的电磁脉冲,由大增益定向天线向目标辐射,形成高功率、高方向性且能量集中的微波波束.弹的杀伤机理为:产生的高强度电磁脉冲经前门耦合(天线、接线柱等)或后门耦合(孔、缝、洞、电缆等)2种方式进入敏感目标的内部,耦合进入的脉冲能量产生感应电流,能干扰破坏甚至烧毁电路板、元器件与控制电路,起到杀伤作用.目标的内部电路还能够传导耦合脉冲,此脉冲进入目标的内部越深,造成的毁伤越大.根据杀伤程度,可将杀伤效应分为4个等级:噪声干扰、产生虚假信息、暂时破坏、永久毁坏.工作原理如图2:非核的电磁脉冲弹有一个电源向一个同轴的电容器充电,通过控制同轴的电容器向一个螺旋的线圈放电产生一个大电流,在此时同时引爆炸药,炸药爆炸痛特殊装置会引起磁通量急剧变化。
电磁脉冲武器

危机
1
运用
电磁脉冲武器——未来信息化战场的“绝命杀手”
电磁脉冲武器——未来信息化战场的“绝命杀手”
概念
优势
原理
(一)电磁脉冲 武器比传统的电 子战系统更具有 杀伤力。
(二)电磁脉冲武器 攻击是“面”杀伤, 比传统精确制导武器 更具有杀伤力。
优势
发展
(三)电磁脉冲 武器是隐形武器 的克星。
(四)电磁脉冲 武器具有全天候 作战能力。
海湾战争中,美海军使用由“战斧”巡航导弹 携带的微波弹头,破坏和摧毁伊拉克的电子系统 和指挥控制系统,压制防空武器。 在1999年3月24日对南联盟轰炸中,北约使 用了微波炸弹,使南联盟部分地区的通讯设施瘫 痪了3个多小时,并摧毁了贝尔格莱德的供电系 统。 2003年3月26日,美军使用高功率微波炸弹 轰炸巴格达电视台,爆炸时产生的电磁微波能量 达数十亿瓦,造成巴格达地区大面积停电,雷达、 电脑、电话、广播通讯陷入瘫痪。
电磁脉冲武器——未来信息化战场的“绝命杀手”
概念 防控 系统 金融 中心
原理 导弹 阵地 系
摧
统 以导弹战 机为平台 警 中 预 航空 母舰 机场 毁 空 行政 中心
优势
发展
作为争夺“制电磁权和制信 息权”的“利剑”,电磁脉冲武 器必将成为未来信息战的“制敌 神兵”,从而掀起一场波澜壮阔 的军事革命!
———
电磁脉冲武器——未来信息化战场的“绝命杀手”
原理
优势
危机
指依靠特定的技 术产生电磁脉冲,在 目标周围空间造成瞬 间的强大破坏性电磁 场,从而毁伤敌电子 设备的一种武器。
核冲 电武 磁器 脉
非 核冲 电武 磁器 脉
运用
电磁脉冲武器——未来信息化战场的“绝命杀手”
新概念武器微波武器(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

新概念武器微波武器(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它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去攻击和毁伤目标的。
由于其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伤人于无形,因此,被军事专家誉为高技术战场上的“无形杀手”。
微波武器微波是一种能在真空或空气中直线传播,波长很短(1毫米-1米)的高频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抗干扰性好、能被某些物质吸收等特点。
最早尝试将电磁波作为武器是二战时期,在雷达发明并成功应用于实战不久就有人创造性的提出用电磁波去攻击对方飞机。
到战争后期,当时的纳粹德国为对抗处于绝对优势的盟军空中力量,其科学家提出用特的大型聚焦天线将电磁波汇焦后发射出去用来击毁盟军飞机。
纳粹德国曾经对此进行过相当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由于战争进程太快,因此纳粹德国将其电磁波武器的资料通过潜艇送到日本。
当时同样饱受美军战略轰炸的日本早先也曾经对此做过研究,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实在太差〔注:在二战几个主要国家中日本军事科技实力始终倒数第一)因此始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纳粹德国资料的到来当时给日本以巨大鼓舞,日本人天真的认为自己得到一种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的“超级武器”。
按日本人的设想,他们将制造一种直径达15米的抛光铝制圆形巨型抛物面天线(和今天被称为“大锅”的天线类似)用来将电磁波聚焦后发射出去来击毁美军飞机。
但一方面由于美军全面封锁导致资源严重不足,而战争进程远远超出日本人的预想。
另一方面,日本人的技术实力实在无法全面理解纳粹德国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结果直到战争结束日本也始终没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战后,纳粹德国电磁波武器的相关资料分别被美国和苏联获得,在此基础上美、苏分别开始各自电磁波武器的研制工作,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磁波武器最终发展为目前的微波武器。
美国车载捍马微波武器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波长范围在0.01mm-1m之间,频率0.5GHz-100GHz。
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在几十公里的距离,瞬时到达,没有时间延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1
发明与创新
2017.12还记得电影
《速度与激情8》男主角多姆凭借神秘武器横闯俄罗斯核弹基地的情景吗?还有电影《黑客帝国》里瞬间让乌贼机器人瘫痪的“无形杀手”?如果你看过这些电影,
应该不会对电磁脉冲武器感到陌生。
这一出现在电影里的高科技武器可能已经开始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电磁脉冲武器是依靠人工技术产生的电磁脉冲,
在特定地区或目标周围空间造成瞬间的破坏性电磁环境,致使敌方的电子设备遭到破坏或干扰,从而达成战役、战术目的的新概念武器。
孰能料到,电磁脉冲武器的诞生还颇有些偶然。
电磁脉冲炸弹的产生源自美苏两国进行的氢弹引爆试验。
1963年7月9日,美国在太平洋海岛约翰斯顿岛上空400公里处进行空中核爆试验,距离其1000多公里外的檀香山的数百个警报器全部失灵,瓦胡岛的照明变压器全部被烧坏,檀香山与威克岛的远距离短波通信也突然中断。
此外,距离爆炸中心投影点约1300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上,美军的电子通信监视指挥系统也相继失灵,整个岛上防盗警报器响个不停,
街灯熄灭,电器被烧毁。
甚至连距离爆炸中心5000公里的澳大利亚都受到了影响。
无独有偶,苏联进行的相关氢弹爆炸试验也导致数千公里内的电子设备被烧毁,甚至苏军的雷达也被烧坏,通信线路全部中断。
经过数年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核弹在爆炸时不仅会产生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和放射性污染,还会产生电磁脉冲效应。
核弹在爆炸瞬间会从大气中电离出大量高速运动的电子,继而在空中产生强大电场和磁场。
正是这些瞬间产生的电磁场,在以光速传播的同时
产生了破坏力极强的电磁脉冲,导致地面上的电子设备出现感应电磁场,继而将电子设备烧毁。
由于独特的物理效应,电磁脉冲武器应用可谓广泛———攻击隐形武器,某些隐形武器依靠吸波材料吸收雷达探测波来达到隐身效果,而电磁脉冲武器正好可以攻击隐形武器,烧毁吸波材料。
攻击导弹防御系统,当防御系统还未探测到电磁脉冲炸弹时,它就已经被炸弹所释放的电磁脉冲摧毁了。
与此同时,电磁脉冲武器还是对付航母编队的一个“杀手锏”。
军事专家李杰曾表示,航母编队在遭到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时,可能会让所有的雷达、通信设施、指挥设施瘫痪,
▲正在发射JDAM 联合制导攻击武器的F-1战机(图/环球网)
电
磁脉冲武器:
核爆中诞生的致命杀手
源自美苏氢弹引爆试验
杀伤力“四级可调”
50
▲外军电磁脉冲炸弹示意图(图/人民网)
从而使舰载武器变成废铁。
隐形武器、
反导系统、航母编队……对于这些强大的军事装备,
电磁脉冲武器均可应对。
而且不同于常规武器,电磁脉冲武器还可以通过调整频率和功率实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达成不同的战略目的。
“依据美军研究报告,电磁脉冲武器的破坏程度按照射目标的功率密度,大致可分为:干扰、降能、损伤、损毁四个层级。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介绍,干扰即暂时性造成敌方装备不能正常工作,干扰源消失后,系统恢复正常;降能是指造成系统进入死锁或保护状态而关机,必须重新开机或进行维修;损伤即造成敌方的武器系统中等程
度的伤害,此效应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损毁是指可对敌方武器系统造成致命且永久性的破坏,敌方若要恢复系统功能则需全面替换整个系统、设备以及硬件。
“现代战争中,各种军用电磁辐射体如雷达、通信、导航等辐射源的功率也越来越大,数量成倍增加,频谱也越来越宽,再加上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宽带、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
这就给了电磁脉冲武器巨大的用武之地。
”石海明表示。
和其他武器一样,
电磁脉冲武器自诞生之后就被应用至战场,并屡建奇功。
以目前实战应用的电磁脉冲炸弹为例,美国作为电磁脉冲炸弹研发领先者,也最早将这个灾难带给了世界。
1991年,美军为攻击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的电子系统,发射了一枚配备非核爆电磁脉冲弹头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致使伊军防空系统瘫痪,防空高射炮只能
对着空中盲目扫射。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轰炸中,同样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致使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局部地区的供电系统遭到破坏。
2003年,
美军“故伎重演”再次使用电磁脉冲炸弹轰炸伊拉克,
造成巴格达地区大面积停电,包括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在内的媒体和通信设施陷入瘫痪。
近年来,电磁脉冲武器不断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美国和俄罗斯目前已研制出小型化电磁脉冲干扰机,可借助常规武器投掷到战区,
摧毁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
因此,各军事强国在发展电磁脉冲武器时,都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电磁环境的研究与防护加固技术。
石海明介绍:
“美军自1970年即致力于电磁脉冲防护的研究,并于1990年颁布其第一版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目前,
美军对电磁脉冲武器技术的相关研究严格保密,
据有限资料推测,美军已将电磁脉冲的防护纳入各个军事装备系统的作战需求,
同时也推广到北约成员国,已取得较好的成果。
”可以说,一场电磁脉冲领域的“攻防大战”正在上演。
(本刊综合)
※
C
图/东方IC
在信息化战场已屡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