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电缆耦合效应的比较

合集下载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s e
Δx, nΔ um [ ( k + 1 )Δx, nΔ t ] - um ( k t) t t
s
s
( 12 )
1 1 1 2
3
( 1. 解放军理工大学 工程兵工程学院 电磁脉冲研究所 , 江苏 南京 210007; 2. 解放军理工大学 工程兵工程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07 )
摘 要 :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 ,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 、 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 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 ,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 , 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 压 。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电压的分析 ,发现由于其它导体的存在 ,多导体系统中单根导 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比相同高度处单一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低 10% ~20% ; 并且对于垂直导体结构 , 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距离地面最近的导体上 ; 而对于水平导体结构 ,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中间导体上 。 关键词 : 雷电电磁脉冲 ; 架空电力线 ; 水平电场 ; 耦合 ; 时域有限差分法 中图分类号 : T M865 文献标识码 : A
( 9)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10 期
任合明等 :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1541
将 Agrawal方程按图 3 所示差分网格离散得 s s Δx, ( nt + 1 )Δ t ] = um (k Δx, ntΔ t) + um [ k Δ t ] - im ( k Δx, ntΔ t) i m [ ( k - 1 )Δx, nt , k = 2, 3, …, nmax - 1 Δt Δx Δx, ( nt + 1 )Δ t ] = im ( k Δx, nΔ i t) - m [k t

核电磁脉冲防护方式比较

核电磁脉冲防护方式比较

核电磁脉冲防护方式比较
宇文旭
【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工程》
【年(卷),期】2010(030)006
【摘要】核电磁脉冲(NEMP)防护是指挥所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地下指挥工程采取滤波器、光电隔离装置和全光纤引接三种核电磁脉冲防护方式比较,分析了各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为地下指挥工程核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宇文旭
【作者单位】通信指挥学院,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
【相关文献】
1.电磁脉冲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及松果体中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J], 曲润江;郭鹞;王淑芳;郑振兴
2.脉冲电磁场与正弦交变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与成熟矿化的比较研究 [J], 闫娟丽;陈克明;周建;方清清;马慧萍
3.脉冲电磁场与正弦交变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与成熟矿化的比较研究 [J], 闫娟丽;陈克明;周建;方清清;马慧萍;
4.核安保典型系统电磁脉冲效应试验研究 [J], 秦锋; 钟少武; 崔志同; 刘清; 毛从光
5.三种脉冲序列制备核自旋单重态效率的比较 [J], 李毅;辛家祥;王嘉琛;魏达秀;姚叶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空核电磁脉冲晚期效应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高空核电磁脉冲晚期效应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高空核电磁脉冲晚期效应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赵志斌;柯俊吉;马丽斌
【期刊名称】《电气技术》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为分析高空核爆晚期效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高空核电磁脉冲晚期效应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根据高空核爆晚期效应感应电流对电网元件的影响,建立了电网等效模型,得到了线路等效电压源,并计算了高空核爆炸晚期效应在电网上的感应电流,然后对晚期效应感应电流水平做出了评估,最后从断路器、自耦变压器两个方面分别考虑了偏磁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赵志斌;柯俊吉;马丽斌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近地长电缆对高空电磁脉冲晚期部分的响应 [J], 余同彬;周璧华
2.舰船在高空核电磁脉冲辐射下的电磁特性研究 [J], 李文兴;历园园;李思
3.通风弯管道高空核电磁脉冲响应研究 [J], 李爱虎;蔡星会;仇瑜环;黎素芬
4.电气线路互联系统线缆抗高空核电磁脉冲耦合效应 [J], 王涛;丛佩玺;石荣荣;周书;梁鹏
5.基于QMU的高空电磁脉冲下电气电子设备易损性评估方法 [J], 董宁;孙颖力;王宗扬;谢彦召;陈宇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空核电磁脉冲对地面线缆的影响

高空核电磁脉冲对地面线缆的影响
用 , 对 设 备 造 成 损 伤 . 从 而 产 生 破 坏 后 面 文 中 所 提 及 的
H E M P波 形 都 是默 认 为核 爆 的 早 期 的 部 分 高空 核 电磁 脉 冲 ( H E MP ) 的 场 强 时域 表 达 式 为 :
E( t ) : E ( e -  ̄ t _ e ) ( 1 ) 式中: E 为场 强 峰 值 , k是 修 正 系数 , o 【 , B分 别 为 脉 冲 前 、
图 3 CS T仿 真 中 HE MP 时域 波 形 图
3 计算结果以及讨论
3 . 1 耦 合 电流 随线 缆 高度 的变化
表 文 中 选取 单 线 作 为线 缆 , 长度 为 1 n l , 负载 为 5 O n, 通 过
控制 变量法. 改 变线 缆 接 地 的 高度 . 本 文 中 分 别 选 取 了 高度 为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7 ) 0 4 — 0 1 9 9 — 0 2
1 引 言
高 空 核 电磁 脉 冲 ( 核爆 炸高度不低 于 3 0 k m) 参 数 是 核 爆 炸 主要 效应 参数 之 一 , 它 的 电 场 时域 波 形 图如 图 1 所示
。 。 ,
用。 本 文 中也 就 采 用 了传 输 线 ( T L ) 的方 法 。 线 缆 与 大地 之 间组
成一 根传输线 , 传输线可 以用波 阻抗 Z o ( z 、及传输
) 来描 述 , 传 输 线 模 型 可 等 效 为 图 2所 示 。
s ( ∞) :J
( 3 )
本文 中采 用的 是 传 输 线理 论 的 方 法 对 地 面 线 缆 在 HEMP
5 c m、 l O c m、 5 0 e m、 1 O 0 c m 的 四 组 单 线 ,在 H E M P渡 的 辐 射 下 ,

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电磁脉冲的 能量仍 有一部 分可以 直接 穿透进 去 , 并且缝隙和 孔洞总 是客观 存在 , 这些 缝隙 和孔洞 的存在 , 导致 EM P 可以耦合进入 , 对各种电子设备 造成危害。 2) 外界的电磁信号通过天线窗、 级间缝隙耦合 到飞行器的内部, 或者飞行器整流头罩分离、 级间分 离后尾部开放状态 , 外界的电磁信号直接进入到飞 行器的内部。 3) 飞行器 的各种连接电缆吸收外界的电 磁能 量, 然后作用于飞行器内部的电子设备。 外界电磁信号对飞行器上电子设备安全构成威 胁的最主要原因是入射的电磁信号、 透射的电磁信 号和通过孔缝耦合到系统内的电磁信号作用到电缆 上, 使电缆产生感应电压或感应电流, 或通过间接耦 合的方式 , 使接于电缆的电子设备被干扰或破坏 , 从 而对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EM P通过电缆连接器或电缆屏蔽层耦合 到电 子设备内部的各种信号传输通道上 , 将造成各种干 扰或损伤效应 , 如点火器误触发等。图 1 是电子设 备 EM P 耦合的总体框图 , 给出了电磁脉冲环境通过 飞行器耦合到内部电路上的几个主要途径。
2) 施加电 磁脉冲干 扰 ( 从较 小的电 场强度 开 3) 在施加电场干扰之后, 通过串口发送数据的 正确性、 示波器监测波形的改变以及灯的亮、 灭确定 电路板的运行状态 ; 4) 若出现 死机 , 则通过手动复位检测是否属 于永久性故障 ; 5) 根据详细工作状态及测试数据分析 CPU 板 的电磁场效应 , 进行数据判读 , 给出试验结果。 2 . 5 试验结果 1) 试验数据 试验中施加的电磁脉冲干扰每个场强值辐照 5 次, 试验数据如表 1 所示。
而更容易受到辐射的影响 , 给系统可靠工作带来风 险, 因此, 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 EMP 耦合效应对于 提高飞行器系统的抗辐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核心计算机是 LSI /VLS I 运用最集中的地方 , 极易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 本文

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评估

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评估

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评估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评估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EMP)效应评估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核爆炸产生的各种效应越来越关注。

其中,电磁脉冲(EMP)效应是一种重要的效应之一。

本文将对核爆炸产生的EMP效应进行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EMP的基本原理。

核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电磁辐射,其中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EMP:高能量的E1脉冲和低能量的E3脉冲。

E1脉冲是由核爆炸产生的高能粒子释放出的电磁辐射,其频率范围在几千兆赫兹至低几百兆赫兹之间。

E3脉冲是由核爆炸产生的低能粒子释放出的电磁辐射,其频率范围超过几百兆赫兹。

EMP产生的原因是核爆炸导致的电离和电子加速。

当核爆炸发生时,高能粒子和辐射电离大气层中的原子和分子,产生带电粒子和辐射能量。

这些带电粒子会受到地球的磁场力的影响,从而形成电磁脉冲。

EMP效应主要影响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

由于EMP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和频率范围广泛,它可以通过电力线、无线电设备和天线等途径进入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中。

一旦进入,EMP会在电子装置中引起过电压和电流,导致设备的损坏和系统的瘫痪。

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EMP的影响更为显著。

为了评估EMP效应对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他们通过模拟核爆炸释放的电磁辐射,对各种设备进行测试和测量。

这些测试和测量旨在确定设备的耐受能力,以及开发相应的保护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EMP效应对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

当核爆炸发生时,EMP产生的电磁脉冲能够瞬间摧毁或瘫痪大量的设备,导致系统的瘫痪甚至崩溃。

因此,保护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免受EMP效应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应对EMP效应,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屏蔽措施,通过在设备周围添加金属屏蔽来阻挡EMP的进入。

还可以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通过在设备上安装过电压保护器来吸收和限制过电压。

高空核爆炸电磁脉冲E3效应对电网的影响研究

高空核爆炸电磁脉冲E3效应对电网的影响研究

E3 (t ) Ei (t ) E j (t )
其中
式中: t 1 , 其中
ki E0i (e i e i ), 1 Ei (t ) 0, 1 E0i 0.04V / m i 0.02s 1 i 2s 1
, ,


ki 1.058

k E (e j e j ), 1 E j (t ) j 0 j 0, 1 E 0.01326V / m j 0.015s 1 j 0.02s 1 k j 9.481 式中: t 1 , 0 j , , , 。
B VAB E dl
A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地面电场是均匀的(大小和方向不随位置变化),式的积分与路径无关, 地电场在线路上的等效电压源可以简化为
VAB LAB ( E x sin E y cos )
其中 L AB 为线路两端间直线距离, E x 、 E y 分别为本段内地面电场的北向、东向分量,0 为端点 连线与 y 轴(东向)之间的夹角。 (3) E3 在电网上感应电流的计算 当电网节点很多时使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形成电路的矩阵方程比较繁琐,而且在计算 时,对应每一个时间步都要求解一次线性方程组,运算速度缓慢,为便于计算机编程和提高计算 程序的运行速度,本文基于文献[11]和文献[16]的计算方法使用了 LP 方法。
2
电网元件的等效
典型高压输电线路系统如图 1 所示。发电机经升压变电 T1 连接输电线路。L1 和 L2 线路两端 接有并联电抗器 Xs。线路又经降压变压器 T2 接入高压输电系统。XD 为高压输电系统以外的电力 系统等效阻抗 [10]。
570
2012 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快前沿纳秒高压脉冲源的开发及实验研究

快前沿纳秒高压脉冲源的开发及实验研究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ast rise time EMP generator
TAN Jian-wenl, SHI Li-hual,LI Yan-xinl, ZHANG Li-qunl,XIE Yan-zha02 (1.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orps,the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07,China;

i \
’\ ≮
、‘~
charg洫g pow口
Fig.4
wavefOm Simulated
O{capacitance discharging
图4 电容放电模拟波形
F’g.5 schematic Ot transmlssiOn—lme discharglng

图5产生方波的成形线放电原理图
2脉冲波形
图6为负载为50Q时,采用TDS3032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的双指数波和方波输出波形。由图可见,双指

}÷…4

:一。。—一…..i….……—J ;

:”‘一一一
i+。…~一…一。’。。∥+。。’_……‘+…。{
ir~………一事…! ……一………jj
4ns/div
20m/div
4ns/div
Fig.6 Measured pulses on 50Q load
图6负载为500时的脉冲实测波形
3实验对比分析
为考察MIL-ST口461E中HEMP早期波形变窄、前沿变快对系统干扰效应的变化,设计了电磁脉冲辐射
干扰对比试验。试验系统框图见图7,其中信号源采用两种双指数波形,分别符合MIL-STn461D和MIL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 第6期强激光与粒子束Vol.14,No.6 2002年11月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 LE BE AMS Nov.,2002 文章编号: 100124322(2002)0620901204两种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电缆耦合效应的比较Ξ孙蓓云, 周 辉, 谢彦召(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4) 摘 要: 有关高空核爆电磁脉冲(HE MP)的标准,我国推荐的1976HE MP和IEC推荐的1996HE MP的早期波形是不同的。

针对两种HE MP标准,采用传输线方程计算了不同长度电缆受HE MP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电缆的1976HE MP早期耦合效应较1996HE MP早期耦合效应要严重的多。

关键词: 高空核爆电磁脉冲(HE MP); 电缆; 耦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 O441.1 文献标识码: A 由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HE MP)可分为三个部分:早期(0≤t<1μs),中期(1μs≤t<1s)和晚期(t≥1s)[1]。

HE MP对电子系统有破坏作用,对其效应及抗辐射加固设计研究历来受到关注,并开展了电缆的电磁脉冲模拟试验[2,3]。

有关核电磁脉冲环境的公开标准近年来不断改变,其趋势是HE MP的早期波形前沿变快,脉宽变窄,也就是说脉冲波形的高频成分加强的同时,低频成分却大大地削弱了。

因此不同的核电磁脉冲波形对同种研究对象,如车辆、电缆等会有不同的电磁耦合效果。

研究地面系统的电缆在不同标准下的核电磁脉冲响应,对于电子系统的抗HE MP加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两种不同的HEMP辐射环境1.1 入射的平面波 HE MP的早期波形采用双指数波,其时域和频域表达式分别为(1)式和(2)式。

E inc(t)=k E0(e-at-e-bt)(1)E inc(ω)=k E0(b-a)Π[(a+jω)(b+jω)](2) 在1976年出版的“E MP Radiation and Protective T echniques”中取a=1.5×106Πs,b=2.6×108Πs,k=1104,E0 =50kVΠm,对应这种描述,波形的前沿(10%~90%)t r=7.8ns,脉冲半宽度τ1/2=483ns,这是我国推荐的HE MP 早期波形。

1996年IEC制定的核电磁脉冲标准中规定a=4×107Πs,b=6×108Πs,k=1.3,E0=50kVΠm,波形的前沿t=2.5ns,脉冲半宽度τ1/2=23ns[4]。

图1给出归一化的1976HE MP和1996HE MP的早期波形及频谱。

rFig.1 W aveform and frequency spectrum of tw o kinds of HE MP图1 两种HE MP早期时域波形及频谱1.2 地面附近的电场 有关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标准中,给出的脉冲波形及幅值均是针对自由空间的情况,而在进行实际的电磁脉冲效应研究时,效应物多处在地2空分界面附近,由于地面作用,其所处的电磁脉冲环境远异于自由空间中的Ξ收稿日期:2002205210; 修订日期:2002208205基金项目: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基金资助课题作者简介:孙蓓云(19662),女,硕士,从事电磁脉冲方面的研究工作;西安市69213信箱。

情况。

如图2所示,幅度为E 0的任意极化入射平面波可以分解为垂直极化分量和水平极化分量。

如果入射的电场矢量与入射平面构成夹角为α,则垂直极化分量为E v ,inc =E 0cos α,水平极化分量为E h ,inc =E 0sin α。

Fig.2 Illustration of a cable excited by the incident E MP field图2 平面波激励架空线示意图 在高度z =h ,y =0处,x 轴向的水平场分量为[5]E x ,ex (x ,0,h )=E x ,inc +E x ,ref =E 0[cos αsin φcos <(e jkh sin φ-R v e-jkh sin φ)+sin αsin <(e jkh sin φ+R h e -jkh sin φ)]e -jkx cos φcos <(3)式中R v 和R h 分别为对应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菲涅尔反射系数。

R v =εr (1+σg Πj ωεr ε0)sin φ-[εr (1+σg Πj ωεr ε0)-cos 2φ]1/2εr (1+σg Πj ωεr ε0)sin φ+[εr (1+σg Πj ωεr ε0)-cos 2φ]1/2(4)R h =sin φ-[εr (1+σg Πj ωεr ε0)-cos 2φ]1/2sin φ+[εr (1+σg Πj ωεr ε0)-cos 2φ]1/2(5)式中:εr 为大地的相对介电常数;σg 为大地的电导率。

上述方程式为频域表达式,对于瞬态电磁脉冲,一般首先求出每个频率点上的合成总场,最后通过反傅立叶变换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时域波形。

图3和图4分别为距地3m 和0.03m 处两种HE MP 早期作用下,地面场的时域波形及频谱,波的入射角φ=90°,极化角α=0°,方位角<=0°,地面相对介电常数为10,电导率为0.01S Πm 。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996HE MP 作用下地面场时域波形较我国1976HE MP 的时域波形脉宽要窄,其低频分量比1976HE MP 的要小得多。

Fig.3 W aveform and frequency spectrum of the HE MP field at h =3m图3 高度为3m 的地面场时域波形及频谱2 两种核电磁脉冲波形的电缆耦合效应2.1 求解电缆屏蔽层感应电流的基本原理 电缆感应皮电流可用时域FDT D 方法进行求解[6]。

当长电缆架于有耗地面上时,应用传输线方程求解电缆的响应是一种有效方法[7,8]。

图5给出了电缆考虑了大地影响后的等效电路图。

如果导线两端接电阻分别为Z e1(x =0)和Z e2(x =l ),当其受入射角φ,方位角<和极化角α的平面波激励时,如图2所示,电缆外屏蔽层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满足电报方程209强激光与粒子束 第14卷Fig.4 W aveform and frequency spectrum of the HE MP field at h =0.03m图4 高度为0.03m 的地面场的时域波形及频谱Fig.5 Equivalent circuit图5 传输线等效电路d V sca (x )Πd x +ZI (x )=V s (x )d I (x )Πd x +YV sca (x )=0(6)式中I ,V sca ,Z ,Y 分别为传输线上的电流、散射电压、阻抗和导纳,V s 是外界电磁场引起的激励源,即入射的水平方向电场分量。

传输线阻抗和导纳的表达式为Z =j ωL +Z g , Y =(1Πj ωC +1ΠY g )(7) 有关传输线沿线电流的求解过程和电缆的电感L 、电缆对大地的电容C 、电缆对大地的阻抗Z g 及导纳Y g 可参见文献[5]。

Fig.6 Illustration of the incident HE MP field 图6 HE MP 与电缆作用示意图2.2 电缆HEMP 早期响应计算结果 如果核爆炸在磁赤道附近,观测点在核爆地面的投影点附近,垂直入射且电场方向与电缆平行的波会产生最为严重的感应电流。

入射波与电缆的作用方式如图6所示。

我们先研究传输线两端短路的情况下的感应电流。

屏蔽半径为4mm 电缆的铺设状态有两种,一是铺于地面(h=0.03m ),一是架高3m 。

理想短路情况下Z e1=Z e2=0,电缆端点处的感应电流与电缆的传播常数及入射波有关,而与电缆的长度无关。

图7给出两种HE MP 早期作用下,电缆的端点处感应皮电流波形。

计算中电场的幅值为50kV Πm 。

Fig.7 W aveform of the induced current of the cable at x =l with tw o ends shorted at h =3m and h =0.03m图7 不同高度电缆架两端短路时x =l 处的感应电流 从图7可知,在1976HE MP 作用下,电缆架高3m 时感应电流峰值为1.103kA ,电缆铺地时感应电流峰值为857A ;在1996HE MP 作用下,电缆架高3m 时电流峰值为537A ,电缆铺地时峰值为220A 。

另外,电缆1996HE MP 感应电流的持继时间较1976HE MP 要短得多。

我们再研究电缆铺于地面两端开路的情况。

图8给出两种HE MP 作用下,40m 长电缆在中点处的感应电流。

表1给出了不同长度电缆中点处感应电流的峰值。

可以看出,电缆长度大于10m 时,1976HE MP 的长电缆309第6期 孙蓓云等:两种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电缆耦合效应的比较耦合效应较1996HE MP 要严重得多。

Fig.8 W aveform of the induced current of the 40m long cable at x =l Π2with tw o ends opened (h =0.03m )图8 40m 长电缆铺于地面两端开路中点处的感应电流表1 不同长度电缆两端开路中点处的电流峰值表T able 1 Peak current of different length cable at x =l Π2w ith tw o ends openedcable longth Πm1020401002005001000I p ,IE C ΠA+206,-222+220,-241+221,-249+221,-221+221,-181+221,-127+218,-93I p ,1976ΠA +250,-226+396,-374+566,-562+793,-842+892,-962+904,-1087+837,-11413 计算结果分析 1976年我国推荐的HE MP 早期的长电缆耦合效应较1996年IEC 推荐的HE MP 要严重,原因如下:前者的低频分量较后者的低频分量要高。

经地面反射后,前者作用于电缆的低频分量也比后者的低频分量要高。

电缆在短路状态下,其HE MP 的早期响应主要由低频分量决定。

因此,与1996HE MP 相比,1976HE MP 电缆的感应电流要大,持继时间要长。

电缆在两端开路状态下,其HE MP 的响应为一衰减振荡,振荡频率与电缆的长度有关,电缆越长,其振荡频率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