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基本概念公式总结 - 副本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基本概念公式总结 - 副本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基本概念公式总结 - 副本

第一册物理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

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

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t

s

v=速

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

米/小时

7.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

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

平均速度。用公式:

t

s

v=;日常所说的速度多

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9.根

t

s

v=可求路程:vt

s=和时间:

v

s

t=

第三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

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vt

S

s

2

1

2

1

=

=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

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

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热现象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

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

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

4.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T=t+273K

5.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6.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0.1℃。

7.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

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

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

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

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

面相平。

8

9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

热。

1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

放热.

11.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

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

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

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

态。

14.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

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5.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6.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7.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

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

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

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9.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

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要放热。

第五章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

镜面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

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

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第六章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

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空气

水 水 水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

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

m

=

ρ;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 体积V 就可据公式:V

m

=ρ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ρ

m

V =

第八章 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秤(是测力计的一种)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

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的画法:可采用“一画点,二定标度,三画箭头标大小”的方法。 (1)“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这个 点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要根据力的大小 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 (3)“三画箭头标大小”是说在所画线段的末 端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再在箭头附近标

上“多少牛顿”。 10.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式中g 是重力与质

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

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

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方向与两力相同。 方向与力大F 1相同 第九章 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7.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8.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9.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第十章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S

F

p =,式中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 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 单位是:米2 4.S F p = pS F = ;P

F

S = 5.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 ↑;(2)F 不变,S ↓ (3)同时把F ↑,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7.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8.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9.据液体压强公式:gh p ρ=,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 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7.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10.2米高。

第十二章 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物ρ > 液ρ 下沉;(2)物ρ <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 浮=G-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 (3) (4) 线的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

2

1

12L L F F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 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 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第十四章 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 ;单位:W →焦;F →牛顿;s →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或L

h

G

F =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 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100?=总

有用

W W 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t

W

P =

。单位:P →瓦特;W →焦; t →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的公式

初二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2.密度公式: 3称量法:F 浮 阿基米德法: F 浮=ρ水 gV 排 F 浮= G 排=m 排g V m =ρ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平衡法: F 浮=G ④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 (不要求计算) 4.压强公式: p = 5.液体压强公式: p =ρ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

6 7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 2 1F F = 1 2L L 8 滑轮组: F =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2 1 n 1

9 机械效率: ×100% 公式总结: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 浮=G -F (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功:W =Fs =Gh (把物体举高) 9、功率:P =W/t =FV 10、机械效率:η=W 有/W 总 ?W 总=W 有+W 额外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总 有用W W = η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F=μN).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及公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编 第七章《力》 一、力(F) 1、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作用,物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 注意(1)一个力得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得作用。 (3)力得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得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得物体间。 2、力得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得改变就是指物体得速度大小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得形状。 3、力得单位:牛顿(N) 4、力得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得表示方法:画力得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得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得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得方向,线段得起点或终点表示力得作用点,线段得长短表示力得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得示意图。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得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秤得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得伸长与它受到得拉力成正比。 (4) 使用弹簧测力计得注意事项: 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 B、不能超过它得测量范围; C、要认清它得分度值; D、被测力得方向要与轴线得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得物体,由于地球得吸引而受得力叫重力。重力得施力物体就是:地球。 2.重力大小得计算公式G=mg。(g=9.8N/kg)3.重力得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得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得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得重心,在它得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得重心在它得中点,球得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得重心在两条对角线得交点。 第八章《运动与力》 一、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得目得就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得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得推论就是:在理想情况下,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得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得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得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得作用得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我们周围不受力就是不可能得,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物体在不受力得情况下:原来静止得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得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会做匀速直线运动。C、揭示了“力”得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得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得质量有关,与物体就是否受力、受力大小、就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就是物体本身得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就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得运动规律。 5、防止惯性得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得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得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得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得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得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得方向运动,所以……、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得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P=F/S (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计算公式:v=s t 2.密度计算公式:ρ=m V 3.重力计算公式:G=mg 4.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则F1=F2。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光滑时,则摩擦力为0。 5.固体压强计算公式:p=F S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7.浮力计算公式: (1)称重法:F浮= G-F拉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公式法:F浮= G排=m排g=ρ液g V排 (4)平衡法: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F浮= G物 8.功的计算公式:W=Fs,W=Gh 9.功率的计算公式:P=W t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P=Fv 10.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11.滑轮组绳子端拉力移动的距离:s=nh 12.滑轮组绳子端拉力移动的速度:v绳=nv物 (G物+G动+f) 13.滑轮组绳端的拉力:F=1 n 14.总功的计算公式:W总=W有+W额

15.斜面的机械效率:η=W有 W总=Gh Fs =Gh Gh+fs *16.滑轮组机械效率: (1)用公式η=W有 W总=Gh Fs 。根据题目条件分别求出W有和 W总,然后进行公式计算。 (2)用计算式η=W有 W总=Gh Fs =Gh Fnh =G nF 。对于已经绕好的滑 轮组,有s=nh,这时可以不用给出“s”和“h”,运用上述计算式也可以求出机械效率。 (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机械效率还可用计算式: η=W有 W总 = G物h G物h+G动h = G物h (G物+G动)h = G物 G物+G动 &课外拓展物理公式: 1.动能的计算公式:Ek=1 2 mv2 2.势能的计算公式: (1)重力势能计算公式:Ep=mgh (2)弹性势能计算公式:Ep=1 2 kx2 3.机械能计算公式:E= Ek+ Ep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

31212 1.(): ,;:(1 3.6)::(13600).2.;::9.8103.: ::v S S v S vt t t v v S t m m m m F F F F F F ?=?==???==? ?????=? 八年级部分 速度速度m km h ;路程(10m=1km);时间h s 物重(G )与质量()的关系: G G=g =g G 物重(N );质量(kg );g N kg 或N kg.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方()()()() 33333634.: :::101:2:5.3:4:.6.: m m m v V V m V F G F F G F G gV F G F F F S S S ρρρρρρ????=?==???=? '?=-?=??==??=?=?==浮浮排浮排液排 浮向与较大分力方向相同).密度(),;密度(1g cm =10kg m );质量(1kg=10g );体积(1m cm ).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推导公式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压强(p )p p ,;p (1)固体压强p 231122::::::7.:. :::8.::F S gh h F l F l G F F G S n S nh h ρρ????? ???===压强(Pa );压力(N );受力面积(m ).p=(2)液体压强p 液体压强(Pa );液体密度(kg m );液体深度(m ). 杠杆的平衡条件 (绳子自由端拉力,物体的物重,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滑轮组 (物体上升的高度,n 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 或绕过动滑9.:::10.100%:.W W FS W Gh W F S W W W FS W Gh ηη??????? =????=????=?有总总有轮绳子的段数).功() =(,克服重力做功);功(J );力(N );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 ). 机械效率() 当机械是滑轮组时=,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及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及知识总结 质量m 千克kg m=ρv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g= 9.8牛/千克 一、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二、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 的质量为1.0×103 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 (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G 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 V 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 3 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 八、功(W ):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概念公式复习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 1.质量(m):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其他有:、、、,1吨= 千克= 克= 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 , ,和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4.质量测量工具:、、和。实验室常用测质量。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1克/厘米3= 千克/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 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步骤:(略)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和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状态外包括:、、、、、、等。 七、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再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 (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我们。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组成的。(2) 。 (3) 。 8.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

人教版_初中物理_公式大全—公式变形—精华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v s t = G = mg 公式变形:求质量——G m g =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公式变形:求质量——m =ρ 求体积 ——m v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公式变形: 求密度——V F g 排 浮液 =ρ 求排开液体体积——g ρ 液 浮 排F V = V 物理量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V m =ρ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公式变形:求压力——S F ρ= 求受力面积—— ρ F S = 液体压强公式: P =ρ gh 公式变形:求液体密度—— gh p = ρ 求物体所处深度——g P h ρ= *帕斯卡原理:∵p 1=p 2 ∴ 2211S F S F =或21 21S S F F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公式变形:求动力—— L L F F 2 2 21= 求动力臂—— F L F L 2 2 22= 求阻力—— L L F F 2 1 1 2 = 求阻力臂—— F L F L 2 1 1 2 = 或写成:1 2 21L L F F = 物理量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阻力臂 m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归纳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速度 V (m/S) v= S/t S :路程 t :时间 重力 G (N) G=mg m 质量 g : 9.8N/kg 或者 10N/kg 密度p (kg/m3) p =m/V m质量V :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 F2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6物一G视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 浮=6排=mSE g= p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 排:排开液体的质量p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仁F2L2 F1 :动力L1 :动力臂F2 :阻力L2 :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 :绳子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十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十n S=n h n :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 W=Fs F:力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W有=0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n = W有/ W总x 100% 功率P (w) P=wt W:功t :时间 压强p (Pa) P=F /S F :压力S :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 p gh p :液体的密度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c :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 (J) Q=m q m:质量q :热值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

八下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公式归纳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 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 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定律和规律总归纳: 物质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意: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要能继续吸到热,才能沸腾。③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如高压锅内压强为两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升为120℃。 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如蒸汽熨斗。 液化有两种方法:①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气体液化的温度跟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气体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如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成液体。 5、升华和凝华 ⑴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如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降温,制造“白雾”。 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如电灯泡发黑是气态钨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变成固态钨。 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其中水的位置不断变动着,水的状态不断转变,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因此,水循环影响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我们应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 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 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 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③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④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或降到地面前熔化形成雨。 ⑤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来形成雪 ⑥大气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就形成冰雹。 7、温度和温度计 ⑴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摄氏温度(℃)。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如:温水一般为40℃左右;冰箱冷冻室温度可调到-20℃以下。 ⑵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①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②正确的使用温度计(会拿、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⑶体温计:管内装水银,测量范围在35~42℃,分度值是0.1℃。(人的正常体温为37℃)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8、“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气体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达到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就像玻璃温室一样起保暖作用,使地球增温,导致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因此,人类应当有效地限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 9、“热岛效应”:①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 ②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

八年级物理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 =s/t m/s Km/h 1m/s =3.6km/h 路程s S =vt m Km 1km =1000m 时间t t =s/v s h 1h =60min =3600s 二、质量密度公式(第五章p94)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ρ=m/v Kg/ m 3g/ Cm 31g/ Cm 3=1000kg/ m 3 质量m M =ρv Kg g 1kg =1000g 体积v V =m/ρ m 3Cm 3 1 m 3=103dm 3=106cm 31L =103ml(cm 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ρ水>ρ冰 v 水<v 冰 三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 G =mg (G:重力,m :质量,g :通常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g 取9.8N/kg) 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 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相反:F 合=F 1—F 2(F :力) 五、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 S F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 p =ρgh (p :液体压强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六、浮力公式(第九章P169起) (1)F 浮=F ’-F (压力差法) (2)F 浮=G (漂浮、悬浮法)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ρ液g V 排(排水法)

(完整版)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

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地球 5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