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蛏的养殖(1)

合集下载

时下水产养殖正当季,缢蛏养成如何做?走好关键这几步,坐等收成

时下水产养殖正当季,缢蛏养成如何做?走好关键这几步,坐等收成

时下水产养殖正当季,缢蛏养成如何做?走好关键这几步,坐等收成前言:缢蛏在养殖的过程中从蛏苗播种后养到可以达到上市标准的商品蛏,这一生产过程称为养成。

缢蛏的养成在我国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滩涂养殖和蓄水养殖两种方法,下面锋哥就根据自已所掌握本地区的缢蛏养成技术,从滩涂养殖、蓄水养殖到增值养成三方面着手跟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缢蛏的养成知识,供有此需要的朋友们参考。

一、滩涂养殖(一)、养殖海区的选择标准(1).地形缢蛏养成场所应选择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滩面平坦的内海湾及江河口附近的海域。

(2).底质因为蛏苗喜欢钻土穴居,所以养殖区的底质表层最好有3cm左右的软泥,中层有20~30cm厚的泥沙混合层,最底层则为沙质。

(3).潮区为便于生产管理及观察,亦便于播种和收成,缢蛏养殖区应选择在中潮区的中、下部和低潮区上部,这是因为这一区域露空时间相对较短,摄食时间较长,栖息环境也较为稳定,有利于缢蛏的生长。

(4).潮流海区的潮流应畅通、饵料丰富,促使缢蛏快速生长。

所以,只要潮流不影响滩面稳定的情况下,养殖区内的流速大些较好,一般要求最小也需40cm/s以上。

(5).盐度缢蛏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1.020的环境下生长较为良好,一般要求在1.005~1.022之间。

(6).水质养殖海区不能选在有工农业污染源的海区。

(二)、养成场地的整理养成生产区的整理普遍采用整埕法,而整埕的工作则包括翻锄、耙埕和平埕3个步骤,具体的整埕工作需要在播苗前的2天内完成。

在江河口附近的养成场所为了防止洪水或风浪的冲击,应在埕地四周筑堤用于防护。

筑堤时锋哥所在海区的做法为先建芒堤,按挖土深0.3m左右,宽0.5m,随即把芒草(蕨类植物芝藤草)成束直立插下(直芒),接着用一束芒草横置土中(横芒),横芒与直芒构成45°交角,然后推上沙土,芒草上端露出埕面0.3m左右。

芒堤的建设要求笔直、高低一致、厚薄均匀,以尽量降低洪水和风浪对提的冲击阻力及承受压力不等而被冲出缺口。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的养殖 11—1
第一节 缢蛏的生物学
一、形态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关。 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 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黄褐色壳皮, 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 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缢蛏的养殖 11—3
(三)底质 缢蛏喜栖息在中、低潮区砂泥底的海滩上,在埕面稳定的泥砂质、 砂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 (四)温度 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方的缢蛏,冬季能忍受-3℃~0℃ 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 温为8℃~30℃。 (五)盐度 缢蛏属广盐性种类。海水比重在1.005~1.020时缢蛏活动能力强, 比重1.003以下和1.022以上时对缢蛏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从适盐的情 况看,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 (六)食料与食性 缢蛏的摄食属滤食性,对食物无严格的选择性,只要颗粒大小适宜 即可。其摄食活动受潮汐的限制。 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 形藻、圆筛藻、摄氏藻、重轮藻。除了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 泥砂颗粒等。
缢蛏的养殖 11—6
第二节 缢蛏的苗种生产
一、半人工采苗 (一)场地选择 缢蛏人工采苗场地以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沿 海内湾,地形平坦略带倾斜的滩涂中潮区,底质以泥和粉沙混 合为佳。 (二)苗埕修整 在 蛏苗坪建在风浪较小的海区。在埕地周围,挖宽30~40厘米, 深10厘米左右的水沟,整成一个苗埕。埕面宽度依底质软的为 3~5米,硬的可稍宽些,有些达到 10米左右。埕的长度依地形 而定;大多在 10米以上,这样的苗埕相连成片,称为蛏苗坪。
缢蛏的养殖 11—7

9 第八章缢蛏的养殖

9 第八章缢蛏的养殖

四、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1.潮汐与附着 多在大潮初到大潮期间附着,大潮时 较高的苗埕附着较好,小潮时潮区低的附着多; 在接近平潮时至平潮过后一段时间附着最多 2.潮区与附着 中潮区特别是中潮区上段附苗较多
3.潮流与附着 着多
在港道两侧和开港引流的苗埕蛏苗附
4.底质与附着 纯淤泥底质不出苗,含砂量大早期附 苗量多,砂多底质硬的埕地蛏苗很少能长到1cm 5.风浪与附着 下风头附苗多,苗埕受风浪正面的袭 击过大不利于蛏苗附着和生活
2.锄洗 亦称窝洗法,适用于蛏苗窝采苗的收获。 先将蓄水保苗的苗埕水放干,用耙将埕土翻一遍, 并堵住水口,准备蓄水。隔潮下海用耙反复耙动, 搅成泥浆。不久,泥土渐渐下沉,而蛏苗由于呼 吸和比重关系则悬浮于表层,接着用蛏苗网捞起。 此法操作简便,时间短,蛏苗质 3.荡洗 是前两种洗苗方法的结合。
4.手捉 附苗量少或洗后遗漏在埕上的以及野生的 蛏苗,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逐个用手捕捉。
(三)对环境的适应 1.底质 缢蛏喜栖息在中、低潮区砂泥底的海滩上。 理想的底质结构为:表层4-10cm为细泥土,埕面硅 藻旺盛;中层30-40cm以泥为主,混极少细砂;下层 含砂较多,为泥砂层 2.温度 广温性贝类,北方的缢蛏,冬季能忍受- 3℃~0℃的低温;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 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温为8℃~30℃。

二、催产与孵化

对缢蛏有效的催产方法是阴干与流水相结合,催 产时的适宜水温为19℃~23℃,盐度10-26,流速 12cm/s。1kg性腺饱满的亲蛏,催产一次可获 6000~14000万个担轮幼虫。1m3水体放置亲蛏的 密度1~1.5kg。 具体方法:先阴干6~8h,再流水2~3h,于凌晨 3~6时即可产卵。有效率为50%~90%,如果在 早上6时以后仍不见产卵即催产无效。若产卵量低, 第二天可再用上面的方法催产一次,产卵量可提 高到95%以上。

缢蛏技术总1

缢蛏技术总1

缢蛏养殖技术一、缢蛏养殖主要产品1、肥水产品1)蛏贝宝:在贝类整个养殖周期中都可用且安全性高,在高温期由于化肥的不可控性因素,其是养殖户在高温期肥水的首选,配合氨基酸、微生物使用效果更佳,其含有硅藻藻种,能定向培养硅藻,也可被虾、贝直接滤食,使用前用池塘水浸泡两个小时再全池破晒,每袋用于20亩水面,可酌情增加。

2)硅藻旺:作用同蛏贝宝,每大袋用于30亩。

3)海宝:作用同蛏贝宝,每袋用于15亩。

4)贝乐液:主要成份为氨基酸,起到润藻肥水的作用,可提高养殖动物抗应激能力,卖点为;可激活硅藻的生长与繁殖。

5)氨基酸营养液:肥水,为养殖动物直接提供营养,提高活力和抗应激能力。

卖点,价格便宜。

2、杀青苔药1)青苔粒粒杀:颗粒型青苔药,立体定位杀青苔,直达根部。

在青苔严重的池塘配合粉剂使用,其沉降性不好,使用时混合泥土用塑料密封两个小时再施。

2)青苔克星:粉剂杀青苔药,每袋用两亩,选择晴天使用效果更佳,对处理浓黄绿色水质效果不佳。

其溶解性欠佳,在兑水时,需先装水再缓慢倒入药且需及时搅拌。

卖点;进口原料,安全性高。

3、改底产品1)海博士底改:海水专用底改,除底发黑及粘液上效果好,同复合芽孢杆菌使用降亚硝酸盐效果明显。

卖点:海水专用、对蛏眼不开效果明显。

2)底改王:同海博士底改。

3)速效底改:卖点,三合一、常用于淡水虾蟹塘。

4、解毒产品1)海得宝贝:海水专用型,解毒功能,主要用于以下情况;刚进新水的养殖塘,由于海水污染,刚进海水含有化工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易导致缢蛏慢性死亡和蛏眼不开及其他应激反应;杀青苔后,由于杀青苔药对贝类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在青苔已经杀死后使用解毒产品;有害藻类(甲藻、蓝藻、三毛金藻)爆发及死亡后使用,本产品可解藻类中毒,减少死亡量;缢蛏长时间不开眼,当池塘中每种化学物质超标不适宜缢蛏生长时,其属于有机酸可中和有害物质;降低PH,在养殖前期,通常PH偏高,由于其成份主要为有机酸,降PH效果较明显。

缢蛏养殖问题

缢蛏养殖问题

蛏贝养殖常见的问题一、进水放苗1、进水放苗:进水清除沙光鱼(滩涂暇虎鱼类),由于当地还混养一些自然产子的脊尾小白虾作为经济来源,必须清除小白虾敌害生物沙光鱼。

主要使用茶籽饼。

2、但最近几年很多养殖户使用大量菊酯类农药,大量残留,导致水体藻类难以繁殖,水体清瘦。

大量农药引起蛏贝苗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处理方法:大量排换水,然后用“润康”、或“维康”等解毒,配合“底乐优”效果更快更佳。

3、放苗:清明节前后放苗,放苗规格2000—4000粒/斤蛏苗,放70—120斤/亩蛏田,放苗时,选择风小,蛏田水深5—10cm左右,不宜太深,防止漂苗。

放苗后,待蛏入土后,蛏田进水40cm左右。

二、养殖过程及注意事项(根据贝类底栖虑食性生物学特点,养殖过程主要是肥水培养藻类,底质改良、调节水质)1、肥水培藻优藻乐(藻盛元)等粉肥+液体或膏状氨基酸(倍健),配合生物活菌(用洁安特或者红糖浸泡)使用效果佳,尤其用过大量肥料肥不起来的塘口,用少量的芽孢杆菌效果明显。

施肥时,选择晴天上午10点左右(藻类受光照作用大量上浮)将肥料浸泡后全池泼洒,中午不要施肥,下午也可施肥,但不宜太迟。

1)肥水难①青苔:大量青苔繁殖,吸收大量营养盐,水体清瘦,PH偏高,抑制其他有益小型藻类繁殖。

处理方法:少量,可以人工捞除,然后大量施肥,降低水体透明度,降低光照对塘底的直射度。

大量,能人工捞除最好,捞不掉,可以使用青苔药杀灭,第一天用青苔克星泼水,第二天再用青苔粒粒杀局部重点拌沙土干撒。

有些塘口,水体透明度很大,PH很高,用过很多药物效果都不理想。

可第一天先用润康或维康降低PH,第二天再采取上述方法药除。

大量青苔死亡后,水色变浓、有机悬浮物增多,水体变黑变臭,水质恶化,亚硝酸盐、硫化氢也同时上升,大量藻类毒素也同时产生,为防止各种毒素对养殖对象造成危害,可大量排换水,然后用“润康”等解毒,最好配合强氧化性“底乐优”干撒。

注意:青苔药有过后短时间最好不要大量换水,青苔容易复活。

浅谈缢蛏的养殖

浅谈缢蛏的养殖

浅谈缢蛏的养殖摘要:缢蛏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贝类。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其软体部分由补虚的作用,对阴虚效果最佳。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已有很久的养殖历史。

一百多年来,缢蛏一直是浙江广东的重要养殖贝类。

关键词:建造蛏田精选蛏苗肥水调水改底防治敌害Abstract: razor clam outline attached to the flap, different tooth Gill pulmonata, curtain clams, mussels solen branch. Razor clam meat taste delicious, nutritious, its soft body part of the role of the general weakness, and works best on yin deficiency. Razor clam is one of China's largest shellfish, have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e. More than 100 years, razor clam has always been Zhejiang and Guangdong's important shellfish.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icta field selection constricta seedlings of fertilizers and water seems to base prevention目录1放苗前的准备 (2)1.1选好养坚涂场 (2)2 放苗前时的注意事项 (3)3 放苗后的管理 (4)3.1 巡视滩涂 (4)3.2 肥水 (5)3.3调水改底 (5)4敌害防止 (8)4.1有害鱼类 (8)4.2敌害甲壳类动物对称的危害主要是裸赢蜚。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养殖技术

缢蛏养殖技术缢蛏养殖【常见问题】缢蛏养殖有哪些技术要点?选好养殖场地。

外涂养殖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每天有2-3小时插露为好;虾蛏混养塘底一定要处理塘底的黑泥,底质以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为佳。

建设标准模式蛏田。

外涂养殖无论是熟涂还是生涂都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才能放养,可将整片蛏埕划分成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虾蛏混养塘参照外涂建畦,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3为佳,蛏苗放养前须"发塘"。

精心选、运蛏苗。

蛏苗选择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蛏苗,否则死亡率较高。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外涂养殖每亩可播壳长1厘米的蛏苗70公斤,内塘每亩可60-80播公斤,不要过密。

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亩可撒粗盐10公斤左右,以利蛏苗钻穴。

加强涂间管理。

缢蛏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加强涂间管理是保护增产的重要措施。

放养初期要下涂检查蛏苗的成活率,及时补苗,在大风浪过后,要及时平整涂面。

夏季及时耘苗,使涂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防止缢蛏烫死。

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后的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进入冷蛏后,要及时"盖汪"。

蛏虾混养要注意投足虾饵,防止对虾由于饵料不足而摄食缢蛏造成减产,对虾起捕后,可施肥培饵,保证缢蛏正常生活。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蛏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节前后至清明。

缢蛏采捕工作一定要彻底,尽量不留老蛏、死蛏,否则会造成底部硫化氢积累,影响产量,影响翌年的养殖。

【本人点评】本人为探索缢蛏养殖方法的你整理了《缢蛏养殖技术》,如果自己家想要缢蛏暂养2天的话,把缢蛏放到一个有很多漏孔的洗菜的盆里,然后把这个盆放到另外一个稍大一点的可以装水的盆里,让水刚好没过蛏子,这样蛏子吐出的泥沙全部掉下来,换水的时候很方便。

蛏子怎么养 蛏子的养殖技术鱼方法

蛏子怎么养 蛏子的养殖技术鱼方法

蛏子怎么养蛏子的养殖技术鱼方法蛏子也叫缢蛏,蛏子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丰富,是餐桌上是一道不可少的佳肴,在市场上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价格相对比较的稳定,所以养殖蛏子具有很大的养殖前景,那么,应该怎么养殖蛏子呢?养殖蛏子有什么技术方法呢?接下来就由的本人来说说蛏子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缢蛏的生活条件缢蛏,俗称“蛏子”,分类学上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贝类,因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生长适宜温度为8℃~32℃,pH 7.8~8.5,适宜的海水比重为1.010~1.020,比重在1.005以下和1.022以上时会对缢蛏的摄食、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久旱天气,蛏塘池水蒸发量大,盐度升高快,若不及时补充新水,蛏子摄食量会降低,生长缓慢。

因此,从缢蛏的适盐情况看,河口处的蛏子由于盐度适宜、变化较为稳定,生长较池塘的快,产量高。

蛏塘蛏塘应选择潮流畅通,进水口位于低潮线以下的沿海滩涂地区,以便在最低潮时仍能进水。

埕面底质应以稳定的泥砂质、砂泥质和软泥质为宜。

蛏埕(蛏塘中“种”蛏子的田,呈长方形)距蛏塘水面的距离应保持在40~100公分,既利于蛏子摄食浮游藻类,又能保证蛏子得到充足的溶氧。

蛏苗播种前,应对蛏塘清淤整池,清除敌害生物、治病菌。

一般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用生石灰清塘,将池水排至30公分以下,全池泼洒生石灰(50公斤/亩),消毒结束3~5天,可开始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播种蛏苗播种,可在每年的12月份至翌年8月份进行。

早投苗,苗种规格小,生长期长,后期苗规格大,生长期短。

根据苗种规格选择合适的投苗量,一般苗种规格1.2万粒/公斤,每亩(蛏埕面积)播种12万粒。

播种方法采用撒播方式,顺风向撒播,以求播种均匀。

蛏子的摄食及养蛏施肥缢蛏摄食属滤食性,食料以硅藻门中的骨条藻最多,占其饵料生物的91.5%。

除了浮游藻类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颗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的养殖
缢蛏(英文名Razor clam),我国“四大养殖 贝类”之一。福建俗称“蛏子”,浙江称 为“蜻”,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方称为 “虫先”。
蛏子肉味鲜美,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制成蛏干、 蛏罐头,是沿海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贝类。 蛏肉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滋补、清热、除烦、 止痢功能。壳用于胃病、喉痛治疗等功能。

注: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缢蛏的受精卵经3-5天发育后(发育速度 和水温直接相关),浮游幼虫出现棒状 足,在足的基部出现布满灰色色素的圆 形眼点,面盘脱落,纤毛和鞭毛脱落, 幼体下沉变态,分泌透明的足丝附着在 泥砂上。
下沉变态后的幼虫先以微弱的足丝营附 着生活,然后以足钻土穴居。 缢蛏幼虫的附着与潮汐、潮区、潮流、 底质、风浪均有关(具体见书P.317)。
红狼牙鰕虎鱼,俗称赤九、红亮鱼、 红鼻条。常在含泥较多的埕地钻穴营 居,主要危害贝苗。
防治措施:用氰化钠(或氰化钾)、鱼藤、 茶饼和巴豆等药物毒杀。氰化钠每亩用药 150-250克,药液浓度0.2-0.3%;鱼藤,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茶饼每亩用药4-8千克,干撒,或用温 水泡24小时,再加水调均匀带渣泼洒;巴豆 加工成丸,毒杀时溶于水后灌注鳗穴,每 500克巴豆可灌70—80个鳗穴。以上几种药 在使用时,还须注意使用时间、埕地底质、 及潮汐情况酌量增减。如早、晚时间用多些, 午间用药少些;含砂多的底质用药多些,反 之用药少些;埕地积水多,用药要多些。
此外,皱红螺偶尔也在埕地出现,摄 食养殖贝类;海兔、海牛和纵带锥螺 占据空间,也会影响养殖贝类的生长。
防治措施: 对于斑玉螺,目前仅靠人工捕捉。退 潮时用手捕捉,或用小竹杆和铁线做 成的“拣螺塔”抓捕(玉螺怕光,多 在夜间或阴天出穴活动,宜在早、晚 在干潮后下埕捕捉,也可用0.2-0.3% 的石炭酸喷洒涂面,迫使其出穴,或 用蟹汁喷于埕面诱其出穴,然后捕 捉)。在冬季玉螺产卵期,可下海拣 拾玉螺卵块。 对于经氏壳蛞蝓,待其6月以后产过卵, 数量大减,再播苗。人工捉,或在苗 场周围拦网阻止壳蛞蝓进入苗场。
多生活于风浪较小,潮流通畅,底质平 坦较为稳定的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 附近的软泥或泥沙底质海滩,尤以表层 有2-3厘米的软泥、中层有30厘米左右 的以泥为主的泥沙混合层、底层为砂泥 层或砂层的底质为最好。
营埋栖生活。生活时,身体埋于泥沙中, 水管伸出涂面进行摄食、排泄和呼吸。 洞穴与涂面呈垂直,接近涂面处分叉为 两个小孔,呈“丫”状,是出水管和进 水管伸出涂面的通道(书P.306)。一般 体长为两孔间距的2.7倍。根据涂面蛏 孔的稀密及两孔的距离,可以了解涂内 缢蛏的密度及个体大小,从而推算出产 量的高低。缢蛏在穴内随潮水涨落而升 降运动。洞穴的深度为体长的6-8倍, 最深可达60cm以上,为体长的10倍左右。

注:缢蛏幼虫的浮游习性 缢蛏精、卵直接产入水中受精,受精卵发 育成幼虫,至下沉附着变态前营浮游生活, 其浮游期的长短与理化环境有关,特别是 水温的影响更为明显。水温21-25℃,浮 游期为6-9天。
早期的幼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在水体表 层分布多,后期相反。 营浮游生活的缢蛏幼虫,其分布受潮流、 风力与风向的影响。主流经过和下风处缢 蛏幼虫数量相对较多,这样受惠于潮水的 来复流的内湾海涂,便成为蛏苗的生产基 地(如浙江省的象山、宁海、乐清等地)。

灾害和敌害 洪水(使盐度骤降,同时带入大量泥沙 覆盖涂面)。 大风(缢蛏产卵季节,适逢东北季风, 风浪破坏下风口涂面的稳定)。 严寒、酷暑(蛏苗穴居较浅,在严寒的 冬天有时会被冻死;夏季高温,若涂面 凹凸不平,积水被烈日暴晒而升温,此 时若降雨,烫热的积水易灌入蛏洞烫死 缢蛏)。
滩涂贝类养殖主要敌害及防治措施
条纹斑竹鲨
双棘三刺鲀
防治措施:对于游动鱼类的预防是很 不容易的。一方面可在养殖区用网和 钓具(如底拖网、流刺网、定置网和 延绳钓等)进行捕捉,以减少受害; 另一方面在埕地周围插上竹条或围上 一周条石(结合桥式牡蛎养殖),惊 吓或阻止敌害鱼类进入埕地。
如青蟹、梭子蟹等。蟹类能用强大的 螯足将贝苗压碎而食之,其危害季节 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多随潮水进出埕 地。
缢蛏苗种课程纲要
缢蛏的养殖生物学 缢蛏的苗种生产 缢蛏的养成生产
缢蛏的养殖生物学
分类地位 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 竹蛏科 (Solenidae)
形态特点(书P.303,305) 头部退化,以唇瓣所在的位置表示头部。 Q:缢蛏适应埋栖生活的形态特征? 足发达,从侧面看,似斧状,末端正面形成 一个椭圆形的蹠面,有强大的钻穴能力。 内脏团位于身体背部,深入足内。 外套膜三孔型,水管发达,外套窦深,呈 “U”形弯曲。 自贝壳顶斜向腹缘中部有一条微凹的斜沟, 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缢蛏”名字的由 来),壳薄,前后端不能完全包被软体部。
经氏壳蛞蝓,昼伏夜出,大量吞食贝 苗。
凸壳肌蛤,俗名土鬼仔、虫间仔,寻 氏肌蛤俗称乌鲶。每年 4-5月大量繁 殖,侵占了滩涂养殖贝类的生活空间, 争夺饵料,分泌足丝连成一片,影响 养殖贝类摄食、呼吸和运动,甚至把 蛤仔闷死。
章鱼,常见的有长蛸和短蛸。以腕捕 食滩涂养殖贝类,靠吸盘将其窒息死 而食之。

生态特点 分布及生活习性 广温、广盐性半咸水贝类(适宜温度 8-30℃, Q:缢蛏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适宜生 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适宜海 活的环境条件?影响缢蛏生长的主要 水比重 1.005-1.020,在此范围内,比重偏 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因素?影响缢蛏生活的灾害、敌害有 缢蛏是中国、朝鲜、日本的特有贝类。在我 哪些?如何防治? 国缢蛏分布较广,北起辽宁省,南到福建、 广东等地。(缢蛏养殖业在福建、浙江历史 悠久,福建、浙江两地也是我国缢蛏的主产 地。江苏、山东、河北和辽宁等地,是新兴 发展养殖的地区。) 幼苗多分布在中潮区及高潮区下部的海滩上, 成贝则以中、低潮区较多。
缢蛏的营养成分(每100g鲜品): 水分88g,蛋白质7.3g,脂肪0.3g,碳水 化合物2.1g,钙34mg,磷114mg,铁 33.6mg,碘19ug,维生素B1 (硫胺素) 0.02mg,维生素B20.01mg,维生素B5 (尼克酸、维生素PP)1.2mg。
缢蛏的养殖
缢蛏长什么样的? 缢蛏在我国哪里有分布?缢蛏的饵料?影响 缢蛏生活的灾害、敌害? 缢蛏的繁殖、发育特点?
消化系统:唇瓣、口裂、食道、胃、消化盲 囊、肠、直肠、肛门。 呼吸系统:本鳃1对,真瓣鳃型。 循环系统:心脏具有1心室2心耳,存在于背 部围心腔中。血液无色。 排泄系统:肾脏1对,位于心脏下方两侧。 生殖系统:位于内脏团外表面,成熟时包被 整个内脏团,有的还伸入足部。

发生特点 性别:雌、雄异体,不异形(成熟性腺雄 Q:缢蛏的性成熟年龄?繁殖季节? 性呈乳白色,雌性微呈黄色,但差异不明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生长的特点? 显)。
鲷科鱼类,主要有黄鳍绸、黑绸和灰 裸顶鲷。黄鳍鲷和黑鲷分别俗称黄翅 和黑翅。以上鲷科鱼类性贪食,常栖 于埕地摄食贝类。
黑鲷
鲀科鱼类,常见的有条纹东方鲀和横 纹东方鲀,俗称鬼仔鱼。鲀科鱼类生 活于近海底层,喜结群,常到埕地觅 食,用其坚且锐利的牙齿将贝类的贝 壳咬破而食之。
条纹东方鲀
此外,条纹斑竹鲨(俗称狗鲨)和短 吻三刺鲀(俗称竹仔鱼)也不时到埕 地危害贝类。
穴居敌害鱼类 游动性敌害鱼类 敌害蟹类 敌害贝类 其他敌害,如食蛏泻肠吸虫、中华蜾蠃蜚、 水鸟、海星、多歧虫、浒苔等杂藻
蛇鳗,俗称油龙鳝,是缢蛏的最大敌 害。蛏埕上出现的有:中华须鳗、尖 吻蛇鳗、食蟹豆齿鳗。这三种蛇鳗在 我国东海、南海都有分布,在埕地上 潜穴栖息,退潮时钻入穴中,涨潮后 出洞摄食养殖贝类。在埕地上全年都 能发现蛇鳗,尤以5、6、9、10月份数 量最多。
远海梭子蟹
红星梭子蟹
防治措施:可用蟹笼和网具捕捉,也 可识穴捕捉,或预先在埕地四周用脚 踏下一列列待捕洞穴,引诱蟹类藏匿 洞中,退潮后捕捉。
玉螺,在埕地最常见的为斑玉螺,俗 名花螺,其次是福氏乳玉螺,俗名苏 螺、香螺,此外还有扁玉螺。玉螺以 足包住养殖贝类,分泌酸液将贝壳穿 透一小孔,然后用齿舌挫下蛤肉而食 之。每年2-11月出没于埕地,尤以4 -6月数量多。
一般情况下缢蛏不离开自己的洞穴,随 着身体的长大洞穴也扩大加深。 但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缢蛏也会离 穴。食物不足、生活环境受干扰大,如 中华蜾蠃蜚在蛏埕上大量繁殖,缢蛏也 会“搬家”,甚至数十亩蛏埕上的蛏都 有跑光的现象。

摄食和生长 滤食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 对食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只要颗粒大 小适宜即可。 缢蛏穴居,靠水管伸至洞口索食,其摄 食活动受到潮汐的限制。
《本草求真》谓: “蛏,性属阴体,故能解烦涤热,然惟 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 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
缢蛏作药膳食疗: 产后虚损少乳:蛏肉250g,黄酒适量, 蒸后煮汤服食。 化疗、放疗后口干烦热:蛏干、干菜各 30g,共煮食,连食3-7天。 中暑、血痢:蛏肉和刺瓜同煮熟食。 咽喉肿痛:蛏壳捣细,水漂洗净后晒干, 同冰片吹喉。
食蛏泻肠吸虫,对缢蛏危害严重。受寄 生的蛏体内脏团呈棕黄色,外套膜腹缘 发黑(有的群众称之为“黑根病”), 内脏团里的生殖腺、消化腺、肌肉等逐 渐被吸光,蛏体多停在洞穴口,很快死 亡。
食蛏泄肠吸虫病在浙江、福建等地沿 海经常出现,死亡率可高达50%。一 般高潮区、泥质埕比低潮区、沙质埕 感染率高。 食蛏泻肠吸虫的生活史:经过1个终末 寄主(鰕虎鱼)和2个中间寄主(第一 中间寄主为缢蛏,第二中间寄主为虾 或各种幼鱼或小鱼苗)。
海鲶科鱼类吃贝类的有中华海鲶和海 鲶2种。中华海鲶俗称鱼咸仔鱼、黄松。 海鲶俗称赤鱼、青松。它们均为暖水 性底层鱼类,每年春季向近海河口作 生殖洄游,喜食贝类,常在埕地危害 滩涂养殖贝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