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环县

合集下载

环县人口情况

环县人口情况

环县现辖20个乡镇,1个旅游开发办公室,251个行政村,总人口34.7万人,总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

各乡镇基本情况如下:演武乡:位于环县西南部,距县城124公里,总土地面积262.48平方公里。

全乡共9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2565户,总人口12930人。

主导产业是农作物种植和草畜产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96元。

合道乡:位于环县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总土地面积518.86平方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4909户,22922人。

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是全县小麦主产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40元。

天池乡:位于环县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总土地面积390.8平方公里,全乡辖16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4334户,19571人。

主导产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97元。

曲子镇:位于环县南部,距环县城38公里,总土地面积408平方公里。

全镇共辖15个建制村,1个居民委员会,88个村民小组,7290户,31515人。

主导产业是设施瓜菜、种草羊畜、地膜种粮。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9元。

木钵镇:位于环县县城南部,距县城16公里,总土地面积327.5平方公里。

全镇辖1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4736户,21993人。

主导产业以农业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以设施瓜菜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7元。

八珠乡:位于环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总土地面积341平方公里。

全乡辖10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共2781户,12514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

樊家川乡:位于环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总土地面积354.6平方公里。

全乡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2243户,11700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89元。

洪德乡:位于甘肃省环县北部,距县城27公里,总土地面积582.3平方公里。

全乡辖1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5096户, 26573人。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今天啊,老师带我们去甘肃环县的环洲古城玩儿啦!哇塞,一进门儿就觉得特别古老,好像走进了电视里的古代呢!城墙高高的,砖头儿都是灰扑扑的,摸上去凉凉的,可扎手儿啦!我和小明偷偷摸摸地摸了摸,心里想,这得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人盖的吧?
我们还看见了一个大大的鼓楼,楼顶上的旗子在风里飘呀飘,"呼啦啦"地响,特别威风!导游阿姨说,这里以前是用来守城的,坏人要是来了,鼓一敲“咚咚咚”,士兵们就冲出来保护大家。

哎呀,我脑袋里立刻冒出一群人骑着马“得得得”地跑过去,好像真的能看见古代打仗的样子呢!
最有意思的是城里的小路儿,弯弯绕绕的,像个迷宫。

我和小红玩起了捉迷藏,可跑着跑着就迷路了!最后听到大家“哎哎哎”地叫我们,才找到大部队,哈哈,真是又害怕又好玩儿!
今天这趟古城之旅真是太棒啦!我觉得环洲古城特别厉害,就像一本会讲故事的书儿,我以后还想再来!
—— 1。

甘肃省环县中低产田分类及其改良

甘肃省环县中低产田分类及其改良

甘肃省环县中低产田分类及其改良刘生瑞;杨子凡;陈彦锋;范荣【摘要】根据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对环县耕地类型进行了划分。

结果表明,环县高产田面积为3299.81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66%;中产田面积为89842.3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12%;低产田面积105944.36 hm2,占总面积的53.21%。

中低产田类型主要为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坡地梯改型和沙化耕地型,占耕地面积的98.34%。

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效率;综合技术措施,改善农田环境,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提升土壤肥力;实施防风固沙措施,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50-52,53)【关键词】环县;中低产田;分类;改良【作者】刘生瑞;杨子凡;陈彦锋;范荣【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 745700;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745700;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 74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9.2耕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的农业资源,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环县耕地面积大,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中低产田面积分布广、类型多。

如何提高中低产田土壤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

我们充分利用环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对环县中低产田进行划分,并提出了具体改良措施[1]。

环县是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之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北部,东经106°21′~107°45′,北纬36°01′~37°09′。

东邻华池县,南连庆阳、镇原县,东北接陕西定边县,西北靠宁夏固原、同心、盐池县。

东西宽约124 km,南北长约127 km,总土地面积9 236 km2。

庆阳环县“3.27”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及分析

庆阳环县“3.27”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及分析

庆阳环县“3.27”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及分析发表时间:2016-07-15T10:31:57.27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作者:郭儆雄[导读] 科学配置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灭火应急演练,熟练现有装备器材,全面提高文物古建筑预防火灾和抗御能力。

郭儆雄(庆阳市消防支队,甘肃,庆阳,745000)【摘要】介绍一起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的调查,通过对该火灾事故的痕迹、物证、笔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认定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起火原因。

旨在探讨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调查的方法和预防措施,以供火灾现场勘验及火灾调查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文物建筑;火灾勘验;火灾调查2015年3月27日早4时30分许,庆阳市环县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兴隆山祖师殿发生火灾,该起火灾过火面积约117m2,火灾造成祖师殿屋顶全部坍塌,殿内明代壁画及物品全部损坏。

该起火灾事故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在甘肃省文物局的监督指导下成立火灾事故调查组,环县消防大队主导开展火灾调查,按照《火灾损失统计方法》(GA185-2014)5.1.4条之规定,经委托兰州河陇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火灾损失进行评估,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约87万元,文物部门认定为一起重大文物安全火灾事故。

1.起火建筑基本情况祖师殿位于甘肃庆阳环县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四合原村兴隆山,始建于明代,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师殿坐北朝南,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高度局部6米,南北长14.7米,东西宽8米,内殿面积49.6 m2 ,外殿面积68 m2 。

祖师殿东侧2.5米处为大佛殿,西侧0.68米处为观音菩萨殿,南侧3.76米处为山门,距山门东西1.12米处分别为钟楼和鼓楼。

大佛殿、观音菩萨殿、山门、钟楼、鼓楼均为砖土结构,无过火痕迹。

起火建筑平面图如图1所示,侧剖图如图2所示。

图2 祖师殿侧剖图2.调查经过和起火原因认定火灾扑灭后,在庆阳市消防支队火灾调查工程师的指导下,县刑侦大队全力配合,消防大队迅速开展火灾现场勘验,对火灾现场相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第一时间掌握了起火时的相关信息资料。

环县方言中的词法

环县方言中的词法

环县方言中的词法赵红;谭治琪【摘要】环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环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文章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大类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在环县方言词法方面的典型特点.【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环县方言;词法;重叠;词缀【作者】赵红;谭治琪【作者单位】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环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6°1'-37°9',东经106°21'-107°44'之间,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

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

环县辖4个镇、16个乡,共251个行政村,总人口35.31万人,以汉族为主。

环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

本文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大类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在环县方言词法方面的典型特点。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环县方言词法现象的描写,让人们了解庆阳汉语方言词法上的基本面貌。

一、名词(一)附加式1.“二”或者“三”做词缀“二、三”做前后缀构成名词,含贬义。

例如:二:二愣呆愣之人二嘲痴傻之人二凉二虎不明事理,做事不考虑后果之人二、二昧子三:谝三说话大而无当者逛三到处闲逛不务正业者吹三吹包懒三懒惰者吃三日鬼三2.“子”做后缀“子”缀构词能力很强,单、双音节词根多数都可加“子”构成名词。

例如:钱夹子、捶头子、酿皮子、胛卯子、半杆子不精通、护衣子、案板子。

3.“娃”做后缀普通话中的个别小动物的“儿”化词,环县方言用类后缀“娃”或“娃子”表示,含有亲昵意味。

例如:狗娃(子)、牛娃(子)、猪娃 (子)、鸡娃(子)。

环县沙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环县沙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农业科学 2019.07环县沙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严粉丽,刘青梅(甘肃省环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环县 745700)摘 要:环县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植被比较稀少,且常年干旱少雨,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风、沙尘暴等,土地沙漠化情况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环县地区的人民生活,威胁了环县农、林、牧业的发展。

为此,环县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沙造林、建设农田林网以及建立保护区的工程建设。

文章对环县沙漠化土地现状分布与危害、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沙漠化;治理;现状;存在问题;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S728.4 文献标识码:A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Huan CountyYAN Fan-li, LIU Qing-meiAbstra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uan County is relatively fragile, and the vegetation is scarce. Meanwhile, the annual drought and rain are few. The common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gale, dust storms, etc., have aggravated the desertification situation year by year,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eople’s lives and threaten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Huan County. Therefor,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 by the Huanxian People’s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desert control and afforestation, farmland forest network and protected areas in a planned and step-by-step manner.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and harm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Huan County,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expounded.Keywords: Desertification; Improvement;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measures环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北部,是庆阳市的唯一沙化县,地处毛乌素沙地的南缘,属于半干旱草原向干旱草原荒漠过渡地带,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塬兼有,梁、峁、谷相间,地埋位置特殊,风沙危害十分严重。

走向消亡的艺术——环县地区棺绘追忆研究

走向消亡的艺术——环县地区棺绘追忆研究

走向消亡的艺术——环县地区棺绘追忆研究魏象【摘要】木棺绘画是民间艺术中的分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前人对于木棺绘画研究屈指可数且较为零散,主要都是以考古形式出现.就目前而言,木棺绘画方面的研究仅有对于西藏吐蕃出土的少量棺板画作了描述.主要针对其历史价值方面进行论述,对于艺术价值基本没有论述.在对甘肃环县地区木棺绘画的艺术特点研究,进一步探索民间艺术分支中木棺绘画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木棺绘画中色调、构图及主题进行分析,及木棺绘画中图案所代表的含义,了解丧葬艺术的独特性;通过对环县地区丧葬艺术的研究与了解,得出环县地区民间丧葬艺术存在的意义.【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7(022)004【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环县;丧葬;棺绘;艺术特点【作者】魏象【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南民族风情艺术,甘肃合作 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1.24土葬是华夏民族历经千年不衰的丧葬形式,伴随丧葬中的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棺绘,是丧葬礼仪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由于其生存社会的特殊性,使其展现着与其他艺术不同的魅力,本文将以环县地区棺绘为研究对象,对棺绘艺术作一初探。

环县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边缘区,这座古老的小县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历史渊源流长。

据《环县志》记载,“环州古城,以环江流绕城西委屈环抱,故名。

”[1]环县居民以汉族为主,丧葬礼仪沿袭传统的土葬,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土地合理利用使环县葬礼作为一种古老的的民俗传统也面临着危机。

土葬起源较早,根据考古学家考古发现,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使用最为普遍的丧葬方式,尤以汉族为主,其次蒙古族、回族、彝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丧葬都采用土葬。

土葬的开始,或源于古代人们对阴阳的认识,阴阳最早源于《周易》。

《周易》虽没有直接提及阴阳二字,但其内容中“—”和“——”符号就已经代表了阳爻和阴爻。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

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甘肃环县环洲古城观后感》去甘肃环县环洲古城游览后,心里一直有很多话想说。

刚踏入环洲古城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一样。

那种古老的城墙,高大而厚实,站在城墙下面,我抬头望着,一种渺小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我感觉人类是多么渺小,可又多么伟大,能建造出这样宏伟的城墙。

墙上有些地方的砖石有着岁月的痕迹,有修补过的迹象,我猜这是不是经历过战争或者是多年风雨侵蚀的见证啊,虽然不确定,但这确实让我对这座古城的历史更加好奇了。

沿着古城的街道往里走,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古建筑的布局。

古色古香的房子,一间间错落有致,房檐上还有一些很精致的雕刻。

当时我就想到,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代建筑原来是这样近距离的呈现在眼前啊。

有些木雕看起来像是麒麟或者龙凤等瑞兽,我站在那里想,古代的工匠得花多少精力才能把这些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呢。

那些门窗上的花纹也十分精美,似乎还能看到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的生活气息,他们是不是就在这样精美的建筑里过着平淡又温馨的日子呢。

古城里还有一些传统的handicrafts(手工艺品)售卖点。

看到了老师傅们在现场制作一些小玩意,像是手工编织的筐子还有陶瓷制品。

那个场景让我心里一阵触动,这种传统的手艺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少能见到了。

看着老师傅熟练的动作,我想到这传承可不容易,心里不禁有点担心这些手艺有一天会不会消失。

这里的一切都像是一幅活着的历史画卷,让我这个外地来的游客深深感受到这座古城的魅力。

环洲古城还有很多关于当地民俗文化的展示。

比如说当地的一些戏曲表演,我虽然听不懂戏曲具体在唱些什么,但演员们丰富的表情、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舞台动作都让我看得入神。

那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能透过舞台传递给观众,当时我就在想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瑰宝。

我还看到了和民俗相关的一些展览,从古老的农具到民族服饰,每一件展品都有故事,看完后我明白了这座古城不仅仅是一堆古建筑的集合,它更是融合了民俗、艺术、历史的一个立体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县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陕甘宁三省交界,辖20个乡镇、1个旅游开发办、251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人口35.2万人。

这是一块悠久历史的古土地。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自古是兵家常争之地。

环江翼龙、战国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兴隆宝山、烽墩城堡、明代老城等文物古迹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和历代战略要塞的神奇。

这是一块名垂千秋的红土地。

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就进入这里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环县11个乡镇。

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环县,习仲勋为第一任环县书记;同年7月,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移驻洪德河连湾;11月下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发生在山城乡境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战略大后方的环县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参军参战,英勇直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这是一块矿藏富集的黑土地。

境内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煤炭、白云岩等多种矿藏。

石油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北部探明有储量超过1亿吨的整装大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之一;优质石灰岩储量2000多万吨;白云岩储量1200万吨;煤炭预测储量684亿吨,现已进入开采阶段。

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绿土地。

境内盛产荞麦、糜子、谷子、洋芋、燕麦等小杂粮和胡麻、葵花、黄豆、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是“中国小杂粮之乡”;羊只饲养量居甘肃省第二,是西北羊绒、羊毛、皮张和各种肉食品的生产地之一。

这是一块文化独特的黄土地。

南宋王渊,明代魏镇、魏锟,晚晴名将董福祥、张俊,道情皮影艺人解长春,著名红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词作者孙万福等名人辈出;农耕文化、沙漠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璀璨汇集。

道情皮影享誉国内外,1987年以来先后出访西欧7国,是“中国皮影之乡”。

皮影、香包、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绚丽多彩。

羊羔肉、黄米酒、荞剁面、燕面柔柔等地方小吃风味独特。

这是一块奋进腾飞的热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能苦,能奉献,能创新”通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环县必将成为陇东高原上一颗璨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