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核泄漏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摘要】论文通过建立核污染物的大气传播扩散的线性模型,高斯模型和ADMS

模型和海洋环流扩散模型,从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监测值两个方面都说明了日本核泄漏的辐射物质不会对我国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也通过模型间的比较,找出更具有实用价值和更具有推广性的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可以看出高斯模型较线性模型更具有使用价值,而ADMS模型较高斯模型又有进一步的推广实用性。

通过海洋环流模型的分析可以知道,若泄漏源设置在近地层992hPa, 10 d 后影响范围可达北美大部地区, 但浓度比所设置的源区浓度低约6 个量级, 15 d 后可影响到欧洲, 20 d 后前锋进入中国西部地区, 30 d 后则布满整个纬带; 若泄漏源在5 km 高度, 泄漏10 d 后影响范围可覆盖欧洲, 15 d 即可布满整个纬带; 若泄漏源在10 km 高度, 10 d后即可影响中国大部分区域. 核泄漏物质通过海洋表层通道向东输运则缓慢得多, 50 d 后到达150°E 左右, 且影响范围仅在一条狭窄条带内。

通过对本文模型的分析,日本核泄漏物质可能有微量会覆盖我国全境,而且在3月25号日核泄漏物的辐射量达到最大值,但我国的核辐射量仍然处于人体可以接受的安全的值。也就是说,日本核泄漏物质不会多我国造成直接的危害。

【关键字】核污染流体传播影响分析

一、问题重述与分析

1、问题重述

在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后,关于核扩散而引起的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也一度引起了人民的恐慌。根据人们的这种恐慌心理,提出合理的假设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两点问题:

①日本的核泄漏物体究竟会不会覆盖我国的全国范围,对广大人民的人生安全又会不会产生危害【1】。

②由于人体对辐射物质有一定承受能力,只有当大气中的辐射物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在我国,大气中的核辐射物质会不会达到危害人体的程度,如果会,那么会在什么时候达到,如果不会,那么我国的哪一地区受到的核污染最严重,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在什么时候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2、问题分析

由于核泄漏物在空气中的传播类似于流体运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风速,,核污染源头的控制,大自然对核泄漏物质的吸收能力等多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形差异也较大,所以各地距日本核泄漏源的距离也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各地受到核污染的危害也肯定有所不同,通过建立流体运动的模型,同时考虑到诸多影响流体运动的因素,就可以大概的估算出我国是否会全境被日本的核泄漏物质所覆盖,另一方面,由于流体是要不断的流动的,所以不会产生聚集,也就说,只要当核泄漏物质的扩散高峰期通过我国时没有达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程度,则以后就不会对我国居民的身体产生危害,通过建立数学优化模型,以日本核泄漏程度及扩散情况为主要影响因素,就可以估算出日本核泄漏物质在我国达到最大影响程度的时间

二、问题背景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了大海啸,沿海核电站受到破坏,开始释放具有放射性物质。很多人担心这些物质会危害自己的健康,因此急切希望了解:地震中损坏的日本核电站散发的放射性物质,,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自己的身边,以及什么时候会达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

专家们认为,对日本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会随空气移动的发射性粉尘可能是主要的威胁。若对此进行预测,需要考虑到风向,风速以及距离受损核电站的远近。截止到2011年3月30日,在我国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

二、模型假设

由于要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要对实际问题进行量化处理,并且还要建立合理的假设上,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记流体在真空中的流动速度为v

,空气

对流速度(及风速)为v

1

1、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全球空气对流速度保持v

不变。

1

)总是保持不变的

2、核辐射物质在大气中的传播的绝对速度(及v

3、忽略大自然对核辐射物质的吸收,且核泄漏物质是均匀扩散的。

4、所有人对核辐射的抵抗能力都是相同的。

四、符号约定和名词解释

s ------------- 辐射物质传播的距离

t ------------- 核泄漏物质传播s距离的传播时间

V

------------- 日本核泄漏的核辐射物质的总量

v ------------- 核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传播速度

B ------------- 核泄漏物质在海洋中传播时单位距离被吸收的量

S ------------- 我国海域的面积

P ------------- 我国单位海域面积的放射性物质总量

------------- 单位面积覆盖的辐射物质量

V

1

C ------------ 核辐射源下风向任一点(x,y,z)的污染物浓度,mSv/s

σσ ----------- y和z方向扩散系数,m

y z

U ----------- 污染源排放口的平均风速,m/s

Q ----------- 辐射源核辐射泄漏物的强度, mSv /s

He ----------- 辐射源核辐射物上升的有效高度,m

σ ----------- Y方向扩散参数*m。

Y

C

----------- 地面横风向积分浓度,mSv /m3

y

K

----------- 计算点A的地面浓度,mSv /m3

A

----------- 计算点所在源块的源强,mSv /s*m2

Q

----------- 其上风方向第i号源块的源强,mSv /s*m2

Q

r

L ----------- 网络的边长,m

u ----------- 平均风速,m/s

σ的参数,他们随不同稳定度类别b,q ----------- 分别为确定大气垂直扩散标准

z

σ=bxq的关系

而取不同的值,并满足

z

h ----------- 面源的平均高度,m

N ----------- 上风方网格数

Hs ----------- 和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几何高度

∆----------- 和污染物抬升的高度m

h

五、问题的模型建立

向模型一假设全球大气处于不对流状态,则核污染物质会以恒定的速度v

四周扩散,已辐射源的核辐射量近似作为核辐射总量,据日本文部科学省3月21号发表的核辐射检测报告说,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南3公里的福岛县大熊町,检测到的最高浓度的放射量为每小时110微西弗。在做近似计算式,就以此

,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东南沿海距核泄漏中浓度作为辐射源的核污染物浓度V

心(西南向)2000公里以上,东北地区在西北向相距1000公里以上,由于核泄漏放射性最强的核素是碘-131,极微量的碘与水蒸气中的少量钾钠结合,极容易溶解在水中,因此降雨和降尘影响地表水是主要的污染方式,同时也使大气中碘-131较快清除掉。3月20号以前,日本离福岛核电站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几乎没有碘-131的异常。3月20号至23号的降雨使东京金町至日立方向地表水和饮用水碘-131急剧增加和波动(200-300Bq/kg);而东京横滨地区碘-131有少量增加()9-30Bq/kg)。25号水中碘-131量在日立-茨城-金町-东京新宿-横滨小雀一线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见图一)。而根据这一回归计算可确定西南向的最大的影响范围为369公里。这远小于我国日核泄漏源在西南方向距离我国的最小距离2000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