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及其危害(完)
核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核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核辐射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影响:核辐射对人体组织和细胞的直接损伤,导致遗传基因的突变、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
暴露于高剂量的核辐射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如恶心、呕吐、疲劳、毛发脱落、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核辐射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如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
2. 环境影响:核辐射对环境中的生物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辐射污染可导致植物和动物的突变、遗传变异、生长受阻等,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3. 遗传影响:暴露于核辐射的人类和动物可能会导致遗传突变的发生,从而对后代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4. 社会经济影响:核事故或核辐射事故会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如核污染的清理、重建受影响地区、医疗费用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此外,核辐射会导致人们对核能的恐惧,造成社会恐慌和心理压力。
需注意的是,核辐射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
所以,对核辐射进行有效的防护和安全措施对于减少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2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xx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xx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xx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核辐射的危害有多大

核辐射的危害有多大
核辐射的危害非常大,具体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核辐射会破坏人体细胞和组织,引起不同程度的辐射病变,如皮肤红斑、恶性贫血、放射性疾病等。
高剂量的辐射甚至可能导致放射性疾病和死亡。
2. 遗传影响:核辐射对人体基因的突变和遗传物质的改变会影响后代的健康,增加遗传病的风险。
3. 地球生态系统破坏:核辐射对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引起植物凋亡、野生动物死亡和生态链破坏。
4. 长期污染:核辐射会导致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如核废料和核泄漏等,这些物质的放射性会持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核辐射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剂量和暴露时间。
适当的剂量下短期暴露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可能较小,但高剂量和长期暴露则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应严格控制核辐射的剂量和暴露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核辐射的危害及如何防核辐射

核辐射的危害及如何防核辐射这次日本受灾,除了地震加海啸,核反应堆事故引发的辐射问题也亟需应对方案。
如何防止辐射,如何降低长期避难导致对健康的影响,以下归纳了下处理法和注意点。
如果核设施有放射性物质泄露,该如何尽量降低被辐射的程度呢。
老百姓能做的自身防护措施采取屏蔽措施。
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
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
百姓自身多添加长袖衣物,尤其防雨绸质地的衣物多使用含碘实物,每天适当增加维生素供给。
一旦出现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应怎么办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
为此,应通过各种手段(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的信息沟通,切忌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第二件事是按照当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
如:1 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减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
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当污染的空气过去后,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
2 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现场,避免撤离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
3 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
4 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进行呼吸道防护。
5 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可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形成污染。
6 听从当地主管部门的安排,决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当地的食品和饮水。
出现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什么情况下采取隐蔽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在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可能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之一。
隐蔽时间短,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很小,而且绝大多数人员可在附近的建筑物内暂时隐蔽。
此项措施的另一好处是隐蔽过程中人群已得到控制,有利于进一步采取措施,如疏散人口或撤销已实施的防护行动等。
核辐射到底有多大危害

★【核辐射】对人到底有多大危害?★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人体遭到多大的照射才会受损呢?
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
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
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
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
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受不同辐射的时间以及辐射量。
以下是遭受的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电视上通用的叫法是“毫西弗”)的后果:
450000~800000:30 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 至6 周内死亡;
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130;
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
700: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
60:人体内的辐射量;
10: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
8: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
1:腿部或者手臂进行X 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
核辐射危害与防控措施

核辐射危害与防控措施核辐射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核辐射的危害核辐射是指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放出的粒子或波的传播。
它具有以下危害:1. 人体健康问题核辐射对人体组织和细胞造成损害,可能导致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此外,较高剂量的辐射还可能引发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放射性皮炎等急性辐射反应。
2. 生态系统问题核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辐射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核辐射的防控措施为了应对核辐射带来的问题,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1. 监测和检测建立核辐射监测系统,对核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辐射源的分布、强度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2. 辐射防护在面临核辐射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降低辐射的暴露。
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使用防护屏蔽等。
3. 废物处理核辐射产生的废物处理也是防控的重要环节。
废物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包括封存、封堵、稀释或安全处置等措施,以防止核辐射污染环境。
4.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核辐射的认知水平,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使人们了解辐射的危害性,并知道如何在面对辐射事故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5. 加强国际合作核辐射是跨国界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国际组织和政府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核辐射防控工作的发展。
结论核辐射危害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核辐射伤害,我们应采取监测和检测、辐射防护、废物处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防控措施。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核辐射带来的挑战,确保人类的健康与安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核污染的所有危害

核污染的所有危害
核污染的危害包括:
1. 辐射的健康影响:核能事故会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影响,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癌症、遗传变异、生殖问题等。
辐射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尤其敏感。
2. 环境破坏:核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破坏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食物链中的放射性物质也会通过生物累积现象逐渐传递至人类,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3. 经济损失:核事故造成的核污染需要进行昂贵的清理和修复工作。
大规模的核事故会导致广泛的疏散和人员流失,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来应对事故后的重建和重塑。
这对救援机构和政府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4. 社会影响:核事故造成的破坏不仅仅是物理和环境层面的,还会给受灾地区的社会造成长期影响。
疏散和流离失所的人们往往面临着心理创伤、社会排斥和工作失去等问题。
同时,受事故影响的地区还需要面对核辐射和污染的负面形象和影响,可能对当地经济、旅游和社会发展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核污染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严重的健康与生态危害,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预防和减少核污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核辐射的种类及危害程度

核辐射的种类及危害程度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能量以及粒子所产生的辐射。
它可以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两种类型,它们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离子辐射是指带电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通过电离作用对物质产生的辐射。
α粒子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具有较大的质量和电荷,因此穿透能力较弱,只能通过几厘米的空气或一张纸。
然而,一旦α粒子进入人体,它们会与周围的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增加患癌风险。
β粒子是高速电子或正电子,穿透能力比α粒子强,可以通过几米的空气或几毫米的人体组织。
当β粒子进入人体时,它们也会与细胞相互作用,但相对于α粒子,它们的能量较小,对人体的伤害相对较轻。
非离子辐射是指无电荷的辐射,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中子辐射。
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可见光和紫外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它们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然而,X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穿透能力很强,可以通过人体组织,对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增加患癌风险。
中子辐射是一种无电荷的粒子辐射,它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较大。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急性短期效应和慢性长期效应。
急性短期效应是指暴露于高剂量核辐射后立即出现的症状和疾病。
这些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疲劳等,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放射病和死亡。
慢性长期效应是指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核辐射后可能出现的慢性疾病,如癌症、遗传突变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通常需要较长的潜伏期,因此对于辐射工作者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来说,慢性长期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
除了对人体的危害外,核辐射还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进而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辐射还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核辐射还可能对地球的大气层和臭氧层产生破坏,加速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7年10月10日,英国的原子弹燃料 基地温德斯格尔工厂由于反应堆心过 热,导致燃料起火。导致整个系统完 全失去了控制。幸运的是,反应堆没 有爆炸。受到的辐射都不怎么严重。
10.图勒核事故
1968年1月21日。由于舱内起火,美国 一架B-52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被迫作出弃 机决定。轰炸机最后撞上格陵兰图勒空 军基地附近的海冰,导致所携带的核武 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扩散。
6.美国瀑布市核事故
1961年1月3日发生在美国的核事故是最为早期的大 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 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这座反应堆位 于爱达荷州瀑布市西部大约40英里(约合60公里) 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采用单一大型中央控制棒, 现在已经废弃。
在其中一幅照片中,起重 机正从安全壳建筑中吊出 遭到破坏的反应堆芯。
核辐射及其危害
辽宁大学 关 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目录
一 核辐射 二 核辐射危害 三 历史重大核泄漏事故 四 日本福岛核泄漏 五 核辐射与核泄漏的防护措施
一.核辐射
(一)概念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 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原理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 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 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其过程即放射性元素不断 地发生衰变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放出辐射。
分类: 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性元素 人工放射性元素
2.天然放射性元素
(1)概念:
从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这种性质叫做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天然同位 素叫天然放射性元素。它们是钋(Po)、氡(Ru)、钫(Fr)、镭 (Ra)、锕(Ac)、钚(Pu )、钍(Th)、镤(Pa)和铀(U)。
²¹⁰Po放出1个α粒子而变成了206 Pb即铅的一种同位素。α粒子带有极高 的能量,穿透力却很弱,一旦碰到介质后就会迅速释放掉能量。对于人体 而言,由于皮肤的存在,所以体外接触α粒子并不会有严重后果。但如果 摄入体内,则会造成极大的放射性伤害,即急性放射综合症(ARS)。
事故发生20天后,核反应堆中 心的温度仍然高达摄氏270度。 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10倍于 联合国作出的官方估计,全球 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 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 其中致死9.3万人。
2.前苏联“K-19号”核潜艇漏气事故
1961年7月4日,苏联海军最富核威慑作用的“K-19 号”核潜艇在挪威沿岸北大西洋海域举行秘密军事演 习时艇身密封装置突然发生漏气现象,反应堆过热, 经过抢修,所幸未发生爆炸。
(2)用途:
①金属锝及其合金在低温下是超导体,可用于火箭、计算机和受控热核 反应装置中。
②钷147是理想的示踪原子,可用作纯β放射源,用钷制成的荧光物可用 于航标灯,钷也是制作核电池的燃料之一。
③钚239可用作核燃料。 ④其他超铀元素的应用有放射性示踪剂、核热源、核电池和中子源等方
11.日本东海村JCO公司核临 界事故
1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 一座铀转换厂由于人为错误以及严重违 背核安全原则,发生了核临界事故。放 射性污染仅限于厂区内。
四.日本福岛核泄漏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震惊世界。 3月12日又传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几个机组相继 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周围居民受到了 不同程度辐射的消息。核辐射的阴影立刻笼罩在世人
事后几天至数周内, 共有8名水兵牺牲, 还有14人回国不久 后死去。
3.美国加卡平地核事故
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在巴纳贝利核实验 过程中,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 装置发生爆炸,实验之后,封闭表面轴的插栓失灵, 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到空气中。现场6名工作人员受到 核辐射。
高限值为1毫希沃特。 6.一次性遭受4000毫希沃特可能会致死。
短时大剂量辐射的医疗反应
(二)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急性核辐射损伤
远期效应
慢性核辐射损伤
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后遗症问题
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遗传效应
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
照射剂量超过1Gy(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 损伤;
福岛核电站(Fukushinia Nuclear Power Plant)位 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 工业区。
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最 大的核电站之一,由福岛 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 电站组成,共10台机组 (一站6台,二站4台), 均为沸水堆,属于第二代 核电站。
❖ 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当铀235的原子核受到外来中子轰击时,一个原子核会吸收 一个中子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 中子。这裂变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另外的铀235原子核,引 起新的裂变。如此持续进行就是裂变的链式反应。链式反 应产生大量热能。
(二)福岛核电站简介
4.巴西戈亚尼亚铯-137事件
在巴西的大城市戈亚尼亚,发生过 一起放射性事故,可评判使用放射 源的恐怖行动可能发生的后果。
一家私人放射治疗研究所乔迁,将铯-137远距治疗装置留在原地,未通 知主管部门。两个清洁工进入该建筑,将源组件从机器的辐射头上拆下 来带回家拆卸,造成源盒破裂,产生污染:14人受到过度照射,4人4周 内死亡。约112000人接受监测,249人发现受到污染。数百间房屋受到 监测,85间发现被污染。
面。
(三)三种射线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1.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2.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 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3.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 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吸收剂量 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 rad
剂量当量 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 rem
现在核辐射应用最多的物理量是剂量当量,单位:希沃特(Sv)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一些
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正系数后,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 不同类型辐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这种 修正后的吸收剂量就称为剂量当量。剂量当量的SI单位是焦耳每千 克(J·kg-1),称为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
剂量低于1Gy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 状;
剂量在1-10Gy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
剂量在10-50Gy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 周内100%死亡;
剂量在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急性损伤 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慢性核辐射损伤
正常情况下,只要人体受 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 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安全 的。
核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元素
1.概念
由核电荷数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同一放射系的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射出射线时,原子核从不稳定 向稳定转化,这叫衰变。
自然界中有铀放射系、锕放射系和钍放射系三大天然放射性元素 系。
的心头。
(一)核电站工作原理
核电站是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 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水使 之变成蒸汽。使核能转变成热能。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 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使机械能转变成电能。一般说 来,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及电器设备与普通火电站大同小 异,其奥妙主要在于核反应堆。
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 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 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 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 也相应升高。
二.核辐射危害
(一)不同剂量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一次小于100毫希沃特(mSv)的辐射,临床上观测不到任何变 化,视为对人体无影响。
2.一次1000-2000毫希沃特,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 3.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希沃特辐
射。 4.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0.5-1 毫希沃特。 5.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20毫希沃特,公众的年剂量最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 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 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 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 增高。
5.受核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
7.美国三里岛核泄漏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里岛 核反应堆因为机械故障和人为失误造成冷却水和放射 性颗粒外逸,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最终造成美国 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但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8.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
1957年,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 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 土地上。
其中福岛一站1号机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 行,二站1号机组于1982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福岛核电站的核 反应堆都是单循 环沸水堆,只有 一条冷却回路, 蒸汽直接从堆芯 中产生,推动汽 轮机。
(三)核电站事件分类
1.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
国际上通常采用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对核电厂事件进行分级, INES分级表对核事件的分级基于对人和环境、放射性屏障和控制、 纵深防御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