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露事件核辐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与核辐射的预防

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与核辐射的预防

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与核辐射的预防核泄露是指核设施发生事故或故障,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的现象。

核泄露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严重的危害,其中包括核辐射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以及核辐射的预防措施。

一、日本核泄露的危害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两次核爆炸的国家,分别是1945年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

此外,日本还经历了2011年福岛核事故,这次事故导致了大量的核泄露,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1. 对人类的危害核泄露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碘、放射性锶和放射性铯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

长时间接触高剂量的核辐射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

此外,核辐射还会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物质产生影响,增加遗传疾病的风险。

2. 对环境的危害核泄露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放射性物质会被植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此外,核泄露还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长期的环境问题。

二、核辐射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核泄露带来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核辐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辐射预防方法:1. 加强核设施的安全管理核设施的安全管理是防止核泄露的关键。

核设施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同时,应定期进行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2. 提高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标准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应该符合最新的科学技术要求,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加强对核设施的监督和审查,确保设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加强核设施的应急准备核设施应该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应对措施、人员疏散和救援等。

同时,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4. 加强核辐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核辐射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和预警核泄露事件。

日本布料核污染

日本布料核污染

日本布料核污染
日本在2011年发生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核辐射泄漏并污
染了周围环境。

这次事故释放了大量放射性物质,包括碘、锶、铯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空气、水和土壤传播,进入了食物链并引发了布料核污染的担忧。

由于福岛核事故,日本政府对受到核辐射的地区进行了限制和监控。

他们通过限制销售、运输和使用受污染的产品来确保公众的安全。

布料作为一种接触性产品,也受到了特殊的关注。

日本政府对布料的辐射水平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并进行了检测和监测工作。

只有符合规定的布料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这些标准包括辐射水平的限制以及辐射源种类的识别。

日本的布料制造商也积极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供相关的证明和检测报告。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公众免受布料核污染的危害,但仍然建议消费者购买具有可信度和合规性认证的产品。

此外,一些人选择通过自己的检测方法来确认面料是否受到辐射污染。

总的来说,尽管福岛核事故对日本布料产业造成了影响,但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日本核污染物事件

日本核污染物事件

日本核污染物事件
日本核污染物事件指的是发生在日本的核能站、核设施或其他核相关场所的核污染事故。

以下是一些日本核污染物事件的例子:
1. 福岛核事故: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
重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

这是世界第二严重的核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媲美。

2. 关西电力四日市火力发电厂事故:2004年,日本四日市市
的一座火力发电厂发生了泄漏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

该厂位于三重县,被认为是日本最大的核污染事故之一。

3. 东京电力大熊核电站漏电事故:2002年,日本东京电力公
司旗下的福岛县大熊核电站发生了漏电事故,导致核电站的两个反应堆停止运行,且有放射性物质泄漏。

4. 日本核电站污水泄漏事故:2013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
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核污染的新事件,大量过滤后的污水泄漏到海洋中。

这些事件的发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风险,同时也引起了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和争议。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1. 介绍福岛核泄漏事故是指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系列严重事故。

事故由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啸引发,导致核电站发生了多次爆炸,核反应堆的燃料棒受损并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物质。

该事故是自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仅次于该事故的全球最严重核事故之一。

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日本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核能产业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事故发生原因福岛核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3月11日,在福岛核电站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

地震导致核电站的电力供应中断,使核反应堆无法正常运转。

海啸过后,核电站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被淹没,无法提供紧急电力。

缺乏电力的情况下,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无法运行,导致核燃料棒产生过热,并最终熔化,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物质。

核反应堆的爆炸也损坏了防护层,使辐射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3. 事故影响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日本和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人员伤亡事故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伤害,其中包括数人因辐射过量而死亡。

此外,大量人员被疏散,给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长期的不确定性。

3.2 经济影响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核电站的停产导致电力供应短缺,影响了工厂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此外,追加的辐射检测和清理工作消耗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

3.3 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大量的辐射物质泄漏到大气、土壤和海洋中。

辐射物质对生物体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使周围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长期的破坏。

4. 应对措施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4.1 疏散和隔离政府迅速疏散了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并将福岛核电站周围设立为限制区和警戒区,禁止所有未授权人员进入。

此外,对受辐射污染的区域进行了隔离,以减少人员接触辐射物质的风险。

4.2 辐射监测和清理政府采取了广泛的辐射监测措施,以确保辐射水平可以及时控制和监测。

日本核辐射,泄露知识

日本核辐射,泄露知识

各个微西弗(mSv)单位级别的辐射对于人体的影响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泄漏出来的是哪种类型的辐射?报道说在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有铀或者钚泄漏。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挑战

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挑战

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挑战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且高效的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然而,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给全球核能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日本核电站事故展开探讨,从中寻找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面临的挑战。

1. 事故背景及可能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地震与海啸,导致核反应堆控制失效,核泄漏不可避免。

此次事故对日本以及全球核能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福岛核事故导致大量的辐射泄漏,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人身伤害。

其次,由于事故的严重性,日本政府决定关闭原子能发电厂,加强核安全,重新审视核能的风险与收益。

2. 启示与教训福岛核事故给全球能源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与教训。

首先,核能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性。

事故暴露了核能发展中的一些隐患,如设计不完善、安全措施不足等。

因此,未来核能发展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安全控制,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其次,应加强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能力。

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及相关机构对应急管理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仍然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其他国家应加强对核事故的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影响。

3. 挑战与前景福岛核事故对核能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挑战。

首先,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有较大担忧,这对核能发展造成了信任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核能产业需要加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增加公众对核能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核废料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

核能发展需要解决长期、安全的废料储存问题,以确保社会与环境的安全。

最后,核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仍然面临技术上的挑战。

新一代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是未来核能发展的重点。

4. 国际合作与发展方向面对核能发展的挑战,国际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技术与经验,共同提高核能的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应加强国际核安全机制的建设,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此外,应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减少对核能的依赖,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核污染的危害

日本核污染的危害

日本核污染的危害
日本核污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害:
1. 健康风险:核污染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短期暴露可以引起急性放射病,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长期暴露则会增加癌症、先天缺陷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2. 生态破坏:核污染对环境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放射性物质会进入土壤、江河湖海水以及生物体内,导致植物死亡、动物死亡或突变,破坏生态平衡。

3. 农业和渔业受损:核污染会污染土壤、水源以及农作物和渔产品。

受污染的食物会带来潜在的放射性污染风险,对农业和渔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生产减少和销路受阻。

4. 经济影响:核污染事件造成的破坏以及对农业和渔业的影响会导致经济损失。

此外,核事故也会对旅游业和相关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5. 放射性废弃物管理难题:核污染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储存。

如何安全地处理和处理这些废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长期投资和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日本核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农渔业和经济的危害。

因此,减少核能使用并加强核安全措施非常重要,以尽量减少核污染造成的风险和危害。

日本、前苏联核泄露事件

日本、前苏联核泄露事件

日本、前苏联核泄漏事件——从社会突发事件看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一)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案例梗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该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严重地危害了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案例正文】(一)背景简介福岛一站1号机组是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二站1号机组于1982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已经服役40年,已经出现许多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

这一机组原本计划延寿20年,正式退役需要到2031年。

2011年东京电力计划为第一核电站增建两座反应堆。

但事实上,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此前也多次发生事故。

1978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曾经发生临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隐瞒至2007年才公之于众。

2005年8月,里氏7.2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中存储核废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

2006年,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曾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这家公司曾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

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

原东京电力公司董事长因此辞职。

2008年6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5加仑少量放射性冷却水泄漏。

官员称这没有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

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

(二)核泄漏事件始末3月12日:福岛核电站发生小规模爆炸,据推测,可能是氢气爆炸所致。

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在一份声明中说,受11日大地震影响而自动停止运转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线水平已达到正常数值的100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究竟有什么危害?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

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

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

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

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

较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

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1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

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

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而日有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

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核泄漏时怎么做?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网站上介绍了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摘译如下:下文中的指导原则告诉你在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

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

关闭并锁好门窗。

如果要求你撤离:•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

如果建议你留在室内:•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

•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

•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如果你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更换衣服和鞋子。

•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

•密封塑料袋,放到偏僻处。

•彻底洗一次澡。

将食品放在密闭容器内或冰箱里。

事先没有封闭的食物应当先清洗再放入容器。

不同阶段应采取哪些核辐射防护措施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事件发生1至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

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

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

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

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

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

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3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

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核辐射防护办法清单2011-03-18 14:50如果被暴露在辐射范围内,立即换一套衣服和鞋子,把他们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封闭袋口,然后采取彻底的全面的淋浴;如果你被通知撤离,在车上保持车窗和通风口封闭,并采用车内循环空气;如果被告知呆在室内,关闭空调和其他进气口,去一个地下室,并且除非绝对必要,避免使用电话;在受到辐射前或者刚受到辐射没多久,碘化钾可以帮助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日常生活希望提高防辐射能力,可以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的食品,也可饮用红酒,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

食盐抗辐射无用过量食用会诱发甲状腺毒症2011-03-18 14:51最近几天,“吃碘盐防辐射”谣言四起,沿海各地出现食盐抢购风潮,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记者多方采访医学专家、毒理学学者及放射防护专家,他们纷纷指出: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目前并未对我国造成放射性污染;即便遭遇放射性污染,以食盐的含碘量也不能起到防护作用,相反,过量食用碘盐会诱发甲状腺毒症等疾病。

一次吃3千克才管用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及上海市内分泌临床质控中心主任王卫庆、姜晓华医生和叶蕾医生相继指出,过多地、盲目地食用碘盐,不仅有害自身健康,而且在防辐射方面也起不到针对性作用。

因为碘本身是一种易挥发的元素,在贮存过程中会大量流失。

日常生活中摄入的碘盐、碘片等,被称为“非放射性碘”,它是与放射性元素中的“放射性碘”相对的。

之所以说“服碘可以抗辐射”,是因为甲状腺是碘摄入首要的浓集器官,而一旦放射性碘被人体吸入后,自然会首当其冲对甲状腺造成损害。

所以一般认为,当甲状腺肿充满了非放射性碘,等于将甲状腺“封闭”起来,“后到者”没有空间进入,就能阻止放射性碘的入侵。

实际上,放射性碘的辐射半径在毫米之内,若不被吸入人体,对身体损害很小。

相比较而言,它更容易通过水等进入人体内。

此外,如果采用“封闭式抗碘”实际需要高浓度的碘,碘盐中的含碘量根本达不到这个浓度。

“碘是一种易挥发的元素,碘盐中的碘含量一旦较低,5便不足以封闭甲状腺,甲状腺仍会吸收放射性碘,就起不到预防和缓解核辐射的作用。

”专家们表示。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信息,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

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每千克30毫克。

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3毫克碘。

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摄入极限。

过量食用有害无益据悉,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区域周围,检测到了核反应堆防护层被破坏后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其中包括放射量比较多的成分碘-131和铯-137。

吃碘只能预防碘-131对甲状腺的损伤。

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向民众发放碘片,降低可能遭受的核辐射伤害。

此后,“吃碘防辐射”的传言导致一些中国民众急于通过购买碘片或碘盐“补碘”。

对此,上海市政协常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毒理学会理事沈建华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就算福岛核电站全部损坏,能够影响到中国的辐射总量也是有限的,只有近距离接触到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才会对人构成危害。

”此外,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卫生局获悉,针对日本发生地震后引发核泄漏事件,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已启动了核辐射防护应急预案。

放射防护专家提醒:根据我国和上海的辐射水平监测结果,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未对申城造成不良影响,市民不需要通过服用碘片或碘盐等预防核辐射伤害。

医学专家们还表示,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可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

已大量食用者不必担心专家们表示,已食用大量碘片或碘盐、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市民,也不用担心。

碘在食用一天之后就能被排泄完毕。

换句话说,万一要接触放射性碘,也只有在提前两个小时服用碘剂才会实现预防效果。

此外,针对部分市民担心的市场在售食盐被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污染的情况,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申城目前供应的食盐,绝大多数是来自大陆盐矿产生的矿产盐,不会受到日本核泄漏事件的影响。

各种剂量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011-03-18 14:53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为2-4毫西弗。

一次小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临床上观测不到任何变化,视为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毫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14日福岛核电站正门前的辐射量8.217毫西弗/小时,相当于普通人年可被辐射量上限的约8倍。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西弗辐射。

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0.5~1 毫希弗。

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20毫西弗。

7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可能会致死。

专家支招2011-03-18 15:10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后,放射性物质正在乘北风向日本各地扩散。

15日,在第一核电站第三反应堆附近监测到核辐射量达到人一年中辐射量安全值的400倍,东京等地也分别检测到辐射量超标。

目前,部分在日中国公民已经或即将陆续回国,广东放射医学专家15日提醒,到过核辐射超标地区的人士应用温水、肥皂彻底清洗全身,所穿衣服、皮鞋应尽量原地丢弃,或者将其单独放入塑料袋密封保存,待回国后销毁。

核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当核辐射来袭时,我们又该怎么应对?——中国的老百姓们眼下正前所未有地关注这两个问题。

碘片事前吃最有效最新消息称,日本政府已在可能遭受核污染的地区派发碘片。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办公室主任邹剑明告诉记者,放射性碘131主攻人体的甲状腺,服用用其稳定性同位素制成的碘片,就可抢在其之前与甲状腺结合,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受照前24小时内或受照后1小时内服用碘片,防护效率最高可达97%;受照4小时后才服用,效率则降低到50%以下。

所以,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 受影响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到,目前取得生产碘片(碘化钾)批准文号的企业共18家。

成年人推荐服用100 毫克碘,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

专家表示,碘片主要是用于补碘,可防治地方性(单纯性)甲状腺肿大,也可暂时控制甲亢。

吃碘片防辐射不可太过随意,乱吃碘片可能会发生副作用——甲状腺机能有问题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危急时速闭离门窗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医学专家杨宇华表示,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 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 人员防护应以“内外兼防”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