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络操作系统串讲(华夏大地精讲课程)

自考网络操作系统串讲(华夏大地精讲课程)
自考网络操作系统串讲(华夏大地精讲课程)

第一章网络操作系统引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

1.1操作系统的定义,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注: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1.2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一个计算机系统可以看成是由硬件和软件按层次结构组成的系统,如图1-1所示。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操作系统是硬件层的第一次扩充,在这一层上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并提供了相应的接口。

1.3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并发性指的是在操作系统中存在着许多同时的或并行的活动。

2、共享性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并发活动,要求共享系统的硬、软件资源。理由是:

(1)向各个用户分别提供足够的资源是浪费的,有时也是不可能的;

(2)多个用户共享同一程序要比向各个用户提供程序副本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3)几个用户或程序员在开发软件过程中,为避免重复,应允许使用他人拥有的软件资源

3、虚拟性是指将一个物理的实体映射为若干逻辑实体,物理实体是客观存在的,而逻辑实体是虚构的。例如,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虽然只有一个CPU,每次只能执行一道程

序,但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运行。在用户看来,就好像有多个CPU在各自运行自己的程序。这种情况就是将一个物理的CPU虚拟为多个逻辑上的CPU,逻辑上的CPU成为虚拟处理机。

4、不确定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程序执行结果不确定,程序执行结果不能再现。

(2)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按异步方式运行。

2.多道程序设计与虚拟处理机

2.1多道程序设计的硬件支持,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中断

中断的概念:中断指的是:①对异步或对例外事件的一种响应;②这一响应自动保存CPU状态以便将来重新启动;③自动转入规定的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的类型:

(1)I/O中断

(2)程序中断

(3)硬件故障中断,或称机器检验中断

(4)外中端

(5)访管中断

中断的处理过程:

发生中断

保护现场(保存程序状态字PSW,程序计数器PC入栈)

装入中断处理程序的PSW

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返回(恢复现场,PSW PC出栈)

2)通道技术

通道的定义:通道又称I/O处理机,它能完成主存储器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传输,并与中央处理器机并行操作。采用通道技术解决了I/O操作的独立性和各部件工作的并行性。

通道的种类:

(1)字节通道(慢速外设)

(2)选择通道(快速外设)

(3)数组多路通道(多个设备交叉使用,提高通道利用率)

单通道I/O系统

多通道配置方案

CPU是主设备,通道是从设备。

2.2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多道程序的硬件支持

通道技术和中断系统。

2)多道程序的基本原理

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系统中所有资源且尽可能地让它们并行操作。采用通道技术后使CPU从繁锁的I/O操作中解放出来,它不仅能实现CPU和通道并行工作,而且也能实现通道与通道之间、各通道上的外设之问的并行。

多道程序设计的实现,必须妥善解决的三个问题:

?存储保护和地址的重定位

?处理机管理和调度

?资源的分配与管理

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

1)多道

2)宏观上并行

3)微观上串行

2.3虚拟处理机和虚拟计算机,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虚拟处理机:真实的物理处理机只有一台,通过多道程序在系统中的并行执行,逻辑上好像多个处理机在工作,则每个逻辑上的处理机称为虚拟处理机。

虚拟计算机:通过操作系统的功能,把主存扩充改造成虚拟存储器,把外存储器改造成按名存取的文件系统,把I/O设备改造成数量较多、方便实用的虚拟设备,把系统控制台改造成每个用户都可使用的逻辑控台,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我们把这种概念上的、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虚拟计算机。

2.4多道程序运行时间图,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多道程序设计的执行过程状态转换图:(画图、读图)

依据:单处理机系统多道程序在微观上的串行性(不能重叠)

多个通道之间、多道程序和通道之间在微观上可以并行(可以重叠)

多道程序设计的例子1:

调度程序执行时间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3.系统调用

3.1算态与管态、特权指令与访管指令、系统调用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算态:用户程序运行的状态,又叫目态。

管态:系统程序运行的状态,又叫特权状态。

特权指令:只能在管态下执行而不能在算态下执行的特殊机器指令。

访管指令:能从算态进入管态,基本功能是“自愿进管”引起访管中断。

系统调用:用户在程序中能用访管指令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集合,其中每一个子功能称为系统调用命令。

3.2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UNIX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流程图:(画图)

第一章网络操作系统引论

3.2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UNIX系统调用的执行过程流程图:(画图)

UNIX提供64种系统调用(0~63)

0号调用为间接系统调用(trap00指令后为指向数据区的指针),其余为直接系统调用(调用参数可在寄存器中也可在trapxx指令后)

3.3UNIX系统调用的种类,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进程控制的系统调用(fork():创建进程,wait():进程阻塞,exit()进程自我终止,getid()获得进程标识符,getppid()获取父进程标识,getpriority()获取进程优先级)

?进程通信的系统调用(socket套接字的建立、链接、控制、删除)

?存储管理的系统调用

?设备管理的系统调用(open打开设备,close关闭设备,read从指定设备读,write从指定设备写)

?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open close read write creat unlink删除execl执行fnctl控制flock加锁解锁stat获取文件状态mount文件系统的安装)

?系统管理的系统调用

4单机操作系统

4.1单用户操作系统的特点,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单用户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计算机系统内一次只支持一个用户程序的运行,系统的全部资源都提供给该用户使用,用户对整个系统有绝对的控制权。例如MS-DOS。

4.2批处理系统的特点,批处理系统中一个作业从提交到完成所经历的四个阶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批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批量”,它把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即作业的吞吐量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同时也兼顾作业的周转时间。

四个阶段:

作业的提交、作业的收容或作业的后备、作业的执行、作业的完成。

4.3分时、分时系统的概念,分时系统的特点和实现方法,分时系统中与响应时间有关的因素,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分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按时间划分轮流地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一资源。

分时系统:在一个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分时的使用同一个计算机,这样的系统成为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的特点:

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分时系统的实现方法:

调进/调出:从后援存储器中选择一个作业装入主存,称为调进;从主存移到后援存储器上称为调出。

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与用户数n以及时间片q的大小有关。

T=nq

如果给定合理的响应时间T,若增加用户,则应减少时间片,但时间片的减少是受限的,从而也就限制了同时性用户数。

4.4实时系统的分类,实时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分类:1)实时控制系统(飞行器,导弹发射等)

2)实时处理系统(预定飞机票、航班查询)

实时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实时时钟管理2)连续人机对话3)过载的防护4)高可靠性的保证

5.多机操作系统

5.1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分布式系统的特点,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的同步与资源管理的策略,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概念:分布式系统是一个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在用户看来,它所拥有的是一台单独的计算机,而这台计算机是一台功能扩大了的虚拟机。

特点:1)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可以利用通信交换信息。

2)各计算机具有相对的自主性或自治性。

3)分布式系统具有透明性。各计算机上的资源可以共享,而且用户不必考虑资源所在的位置。

4)分布式系统具有整体性或协同性。各台计算机可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各计算机只完成整个任务的一部分。

5)分布式系统具有坚定性。任何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不会使系统瘫痪,可以“降级”使用。

分布式操作系统与集中式(单机)操作系统相比又有以下特点:

?系统状态不精确

?控制机构复杂

?通信开销引起性能下降

分布式系统中的同步:在分布式系统中,没有共享存储器和公用时钟,因此很难说哪个事件在前,哪个事件在后。虽然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时钟,尽管每台时钟的工作都非常稳定,但不能保证它们的频率都完全相同。为了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进程同步,需要给系统中的每个事件指定一个时间值,即打上时间戳,以便对系统全局事件定序。在对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事件赋予时间戳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在同一节点上,若A B,则C(A)

2)若A、B分别是发送与接收同一消息的两个事件,则C(A)

3)对系统中的任何两个事件,必定C(A)≠C(B)。

例在下图中画出了三台机器(称为节点机),它们都有自己的逻辑时钟,在同一时刻,各节点机上的逻辑时钟不同,节点0、1、2的逻辑时钟值分别为6、8、10。(掌握修正算法)

在时刻6,节点0发消息A给节点1,节点1的逻辑时钟值为16,节点1发消息B给节点2,消息到达节点2的逻辑时钟值为40。上述情况看来都是合理的。

现在观察另一种现象。节点2在60时发消息C,到达节点1的时间是56,同样,节点1在64时发消息D,消息到达节点0的时间是54,见图

1.1(a),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Lamport提出了一个算法。当一个节点收到另一节点来的节点就应修正自己的逻辑时钟值。例如,节点2在60时向节点1发消息C,在节点1的逻辑时钟值就应修改成61。类似地,消息D的到达时间应该修改成70,见图(b)。

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管理:采用一类资源有多个管理者的分布式管理方式。分布式管理方式又可分为集中分布管理和完全分布管理两种方式。集中分布管理和完全分布管理方式的区别是,前者让资源管理者对它所管的资源拥有全部控制权,而后者只允许资源管理者对资源拥有部分控制权。

5.2并行性、并行处理与并行计算机的概念,紧耦合系统与松耦合系统的区别,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并行性:并行性有三种含义:同时性、并发性、流水线

并行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强调开发计算过程中并行事件的信息处理方式。

并行计算机: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紧耦合与松耦合多处理机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共享存储器。紧耦合多处理机系统有共享存储器,所以也称其为共享存储结构多处理机系统,松耦合多处理机系统没有共享存储器,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容量较大的局部存储器,所以也称其为分布存储结构多处理机系统。

紧耦合多处理机系统中进程间的通信可采用基于共享变量的通信方式。

松耦合多处理机系统中进程间的通信可采用采用基于消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5.3加速比、系统平均利用率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加速比:在多机处理系统中,一个作业在单机上的执行时间与在多处理机上的执行时间的比值。

系统的平均利用率:在多处理机系统中P台处理机实际执行时间与P台处理机被占用时间的比值。

5.4多处理机系统中轻载、重载、空载、适载、负载平衡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T1≤T2

轻载:小于T1

重载:大于T2

适载:大于T1且小于T2

空载:为零

负载平衡:是指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处于适载状态,这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负载平衡。

静态负载平衡:进行任务分配时,根据负载情况分配处理机。

动态负载平衡:通过交换系统状态信息决定负载的分配。

5.5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主要特征:

并行性:单机多道程序系统实现了多个任务的并发执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分布性:任务分布,控制分布,资源分布

系统容错性:系统中某一部分发生故障后,系统能动态重新组合,降级使用。

5.6多处理机系统中两种通信方式,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两种通信方式:共享变量(紧耦合多处理机)、消息传递(松耦合多处理机)

5.7计算加速比和系统的平均利用率,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定义:加速比:在多机处理系统中,一个作业在单机上的执行时间与在多处理机上的执行时间的比值。

系统的平均利用率:在多处理机系统中P台处理机实际执行时间与P台处理机被占用时间的比值。

参考教材P26图1-17例题

例:给定作业,它有多个任务组成T1,T2……T9,前驱关系如图a所示,在两个处理机上执行情况如图b所示,求加速比和系统的平均利用率。

两个处理机:

加速比:Sp=Et1/Et2=27/17=1.59

系统平均利用率:Up=Et1/(Et2*2)=0.79

6.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6.1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管理一台或多台主机的硬软件资源,支持网络通信,提供网络服务的软件集合。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功能(第二章讲述)

又具有以下功能:

?实现网络中各节点机之间的通信。(第三章讲述)

?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第四章讲述)

?提供多种网络服务软件(第五章讲述)

?提供网络用户的应用程序接口(第六章讲述)

6.2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主要特点:

1网络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对全网网络资源的管理,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资源共享;各节点机之间的通信与同步,都表现为系统的复杂性。

2并行性:单机环境只能实现并发,网络操作系统下实现了真正并行。

3节点机间的通信与同步:网络操作系统实际完成了传输层到应用层的功能,通过通信原语完成通信与同步。

4安全性

安全等级A,B3,B2,B1,C2,C1,D;Windows支持C2安全级。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操作的安全性:为用户规定不同权限,如管理员、高级用户、一般用户。

2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名、口令、用户的安全性策略

3资源存储控制:防治系统死锁。

4网络传输的安全性:网上数据传输的安全。

更多优质自考资料尽在百度贴吧自考乐园俱乐部

(https://www.360docs.net/doc/a09719181.html,/club/5346389)欢迎?加入...欢迎?交流...止不住的惊喜等着你.........

☆自考乐园---心境随缘,诚与天下自考人共勉!!!

☆自考乐园---分享快乐,你的快乐老家!!!

☆自考乐园---引领成功,你的精神乐园!!!

☆自考乐园---心境随缘,诚与天下自考人共勉!!!

☆自考乐园---分享快乐,你的快乐老家!!!☆自考乐园---引领成功,你的精神乐园!!!

自考乐园俱乐部,专注于自考,致力于成为全国最全,最优的自考学习交流,资料共享平台.....

以上资料由百度贴吧:

-------------自考乐园俱乐部杨尚杰为你精心编辑

☆自考乐园---心境随缘,诚与天下自考人共勉!!!

☆自考乐园---分享快乐,你的快乐老家!!!

☆自考乐园---引领成功,你的精神乐园!!!

----------------------------------------------------

各位自考的朋友:

大家好,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叫杨尚杰,由于种种原因,高考不是很理想,以至于在08年进入了一所民办专科院校,可是我并不认输,在大学除了积极锻炼自己外,在大一下学期,我依然选择了自考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目前已顺利通过了8科,在自考征途中,本人也搜集了很多自考的资料(我会把我的资料上传到百度文库或新浪共享里,把下载网址整理后发到本俱乐部),本着“分享快乐”的观点,本人真诚的欢迎广大自考的朋友(尤其是报考和我相同专业的考生)加入本俱乐部,一起交流,进步,提高....... ------------------------------------------------------------俱乐部名称:自考乐园

俱乐部id:5346389(请牢记它哦~在百度贴吧的搜索框中输入俱乐部id,

可以直接进入俱乐部)

俱乐部url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09719181.html,/club/5346389

(您也可以通过此url进入俱乐部。)

俱乐部简介①自考乐园俱乐部,专注于自考,致力于成为全国最全,最优的自考学习交流,资料共享平台.....

②本人自考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已过8科,真诚欢迎报考此科目的朋友进来一起交流,进步,提高.......欢迎加入自考乐园俱乐部,如有需要自考资料,请留言,我们会尽力帮助大家的...祝大家自考快乐………

③自考乐园诚与天下自考人共勉!!!

欢迎加入自考乐园俱乐部.........

-------------------------------------------------------------------------

☆★☆与千万自考生同行,你准备好了吗?

你希望在自考的征途中,有一群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同行吗?

你愿意在漫长的自考岁月中,有一群人和你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吗?

你渴望在一个人奋斗时,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你吗?

你是否也一直在苦苦寻找这样一个平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片积极向上的心,一个共同的追求,一个诚挚的鼓励,一个坚实的支持......对!!!就是这里!!!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与志者同行,你也将成为志者!!!

与成功者同行,你也将获得成功!!!

与千万自考生同行,你准备好了吗???

与千万自考生同行,你做好了准备吗???

今天我们诚挚的发出邀请,真诚的欢迎广大自考的朋友(尤其是和我报考相同专业的朋友)加入本俱乐部,一起交流,进步,提高.......我们正寻找特别的你亲?情加入.........

-----------------------------------------------------------------------------------

最后预祝所有的朋友:

自考?快乐

天?天有份好?心?情!!!---------------------------------杨尚杰于2010.4.19

自考幼儿园课程重点

自考幼儿园课程重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名词解释 学问中心课程: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经验中心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中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悬缺课程(美艾新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正式课程是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图的教育影响;隐性课程是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即非预期的影响。 活动课程: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经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隐性(潜在)课程: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的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具有非预期性、模糊性、潜在性、不易觉察性等特征。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有:物质—空间,组织—制度,文化—心理。 单元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主题是单元活动的核心,选择主题的出发点:1从课程目标出发2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3从现有的内容或材料出发。常见主题的开发与选择:1幼儿自身a生理方面b 心理方面2幼儿的社会环境3幼儿的自然环境。 项目活动:儿童在教室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主题或题目)”或认识中的问题(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项目主体或论题的选择的依据:1主题对儿童的学习价值2孩子的兴趣3课程的要求4资源的可获得性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课程目标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 筛选协调工作氛围两步:1可能性筛选2价值性筛选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纵向):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单元目标4教育活动目标。课程目标的结构(横向):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要考虑三方面:1学习主体(幼儿)的心理结构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3学习者(幼儿)的 心理发展水平。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1整 体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 原则4时代性原则5缺失优先原 则6辩证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1有助于幼 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2…掌握基 本活动方式…3..发展幼儿的智力 和能力…4…培养幼儿情感态度… 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或标 准:1合目的性原则2基础性3价 值性4发展适应性5兴趣性6直 接经验性7兼顾“均衡”和“优先”的 原则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已经达 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 水平之间的差距。 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 种要素科学的加以安排、联系和 排列的方式。 幼儿园课程组织:创设良好的课 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 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 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 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组织分为两大形态:1 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祖师2实 践形态的课程组织。幼儿园课程 内容的组织方法:1伦理组织法 (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组 织课程内容的方法)2心里组织法 (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 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 方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形式:1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3 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幼儿 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1顺序性 2连续性3整合性。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途径:1教学活 动,即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2 游戏3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4 学习环境5家园合作。教育活动 的组织形式:1集体活动2小组活 动3个别活动。 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整 体性原则2生活化原则3主体性 原则。 课程计划可依据课程目标的层次 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 (周)计划、日计划及具体活动 计划。 教的方式分为两类:1直接教学2 间接教学(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 习方式以发现学习为主)间接教 学经常借助的中介环境有两类: 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3支架式教 学(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 着的建筑,教师的教像一个必要 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构建自 己的心灵世界。教育者必须不断 提出挑战性任务和提供必要的支 持,并帮助儿童不断从借助支持 到摆脱支持,逐渐达到独立完成 任务的水平。设置问题情景,提 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 经验之间冲突的任务,引导幼儿 意识到问题和冲突,并提示解决 问题的线索,便成为教育者有效 的之家行为。) 2 简答 如何解决时间资源浪费:1尽量 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减少等 待2过渡环节提供一些有趣的活 动,减少消极等待3活动安排要 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4避免照 顾国度,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5 养成良好的常规和专心做事的习 惯 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是实施课程 的重要条件和媒介,是课程活动 的环境和背景。环境创设要遵循 的原则有:1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2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3发 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a发展幼 儿的主体意识b培养幼儿的责任 感c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课堂文化: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 的心理气氛。它由教师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 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 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 的。 专业化教师:能在教育过程中游 刃有余的教师,具有“运用专业 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 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 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 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 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 值和适宜性的过程。其主要目的 是: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 性,以便调整、改善、选择和推 广课程,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1 课程评价的目的(a完善原有课 程或者开发、发展新课程b管理 课程)2课程评价的内容3课程 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 客体即对象是课程方案、实施过 程、课程效果;课程评价的主体 即评价者是管理人员、教师、幼 儿及家长。教师和幼儿及时课程 评价的客体又是主体)幼儿作为 评价的主体不是通过语言,而是 通过自己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 来发表对课程的看法。4课程评 价的标准与指标(课程评价标准 的基本特征:a准确性b有用性 c合法性d可行性)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程序:一般程 序1集中问题2设计评价方案3 实施评价方案4分析评价资料5 解释资料得出结论做出建议;具 体步骤1前评价(是在设计单元 活动之前进行的幼儿学习经验和 学习能力评估,以所获资料作为 设计活动的参考,也可作为活动 之后效果比较的依据)2活动过 程中的评价3后评价4追踪评价 课程评价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 题: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 课程2评价中要以自评为主,充 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3评价要有 利于幼儿的发展4评价应该科 学、有效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模式:目标模 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细化为 7步:1诊断需要2形成具体的目 标3选择内容4组织内容5选择 教学活动6组织教学活动7评 价。目标模式的优点:1课程设计 条理清晰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 性3课程评价简单易行。缺点: 机械化、工具化。过程模式的最 大特征是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 过程模式的设计程序是1设定一 般目标2实施有创造性的教学活 动3论述4评价教学活动引起的 结果。其优点:强调课程的弹性 灵活性,重视课程实施过程,积 极发挥教师和儿童在课程中的主 动性创造性。鉴于此,一般主张 把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长处结 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课程设 计。 蒙台梭利教育法:意大利人。儿 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 构建教育理论的基础和进行教育 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的独特看 法:1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2儿 童发展具有敏感期3儿童发展在 工作中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目 的:1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2建 设理想和平社会。教育内容:1日 常生活练习2感觉教育(是蒙台 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最具特色 的部分,主要分为视觉听觉触觉 味觉嗅觉5类,分别由相应的教 具来完成,其中触觉的训练最重 要位置)3语言教育4数学教育5 文化科学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 方法三要素:1有准备的环境(主 要要求a秩序b自由c真实与自 然d美感与安全)2教师(成为 “导师”,有以下角色a环境的提供 者b示范者c观察者d支持者和 资源者)3教具(分为四类a生活 训练教具b感官教具c学术性教 具d文化艺术性教具)。蒙台梭 利感官教具的特点:1刺激的孤立 性2操作的顺序性3工作的趣味 性4教育的自动性。蒙台梭利教 育方案的局限: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对创造力的忽视3过于强调读写 算,忽视儿童实际的生活经验4 缺乏增进社会互动发展语言的机 会。新一代蒙氏教育改进:1扩展 了课程内容2强调课程的实质, 而非形式3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与经验。 五指活动课程:陈鹤琴认为儿童 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自己独 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他描述儿 童的七个特点:1好动2好模仿3 易受暗示4好奇5好游戏6喜欢 成功7喜欢合群。提出活教育的 理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口 号。活教育的目的:他认为现代 中国人的五个必备条件:要有健 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

自考02335 网络操作系统模拟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通常的网络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 C ) (2分) A:并行性 B:资源共享性 C:透明性 D:复杂性 2. NetWare操作系统所用的一套协议是( C ) (2分) A:TCP/IP B:TCP/SPX C:IPX/SPX D:UDP/IP 3. NetWare386提供的消息服务用于发送接收基于文件的简短消息。这些文件消息的最大长度是( B )字节。 (2分) A:64 B:126 C:128 D:256 4.在Windows NT网络中,转发程序作为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客户方,执行SMB协议,与服务器方的网络服务程序共处于( B ) (2分) A:传输层 B:会话层 C:表示层 D:网络层 5. Windows NT中,线程状态的改变不可能发生的是( C ) (2分) A:就绪 备用 B:备用 就绪 C:就绪 运行 D:运行 终止

6.在Internet上发送电子邮件,其文件传输代理使用的协议是( B ) (2分) A:TCP B:SMTP C:IP D:SNMP 7.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编号是指( C ) (2分) A:逻辑地址 B:映射地址 C:物理地址 D:可重定位地址 8.以下有关远程过程调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2分) A:V远程过程调用是不同节点机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 B:允许程序调用位于其他节点机上的过程 C:与send、receive原语功能相同 D:实现远程过程调用需要客户代理和服务器代理 9.设有n个进程共用一个相同的程序段(临界区),如果最多允许m个进程(m

自考《幼儿园课程》章节考点汇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 1、课程形态 2、悬缺课程 3、学问中心课程 4、经验中心课程 5、活动课程 6、隐性(潜在)课程 二、填空题 1、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2、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 3、以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和。 4、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新纳提出了“”概念,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 5、综合课程本质上属于课程。 6、是以识记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 1.[识记]汉语和英语中,“课程”的最早含义是什么? 2.[识记]目前有案可稽的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有哪些? 11.[识记]简述学问中心课程的优缺点? 12.[识记]简述经验中心课程优缺点? 13.[识记]活动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4.[识记]简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征的比较? 15.[识记]隐性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6.[识记]简述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 2、适宜发展性 二、填空题 1、我国学者一开始就把、、视为课程关注的中心的。 2、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给予儿童的经验来源于、 。 3、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4、幼儿园课程基本以为主要形式,同时,课程的特点十分突出。 5、幼儿园课程的性,使幼儿园课程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6、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课程的性等。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 1、[识记]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分层含义(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2、识记]幼儿园课程具有的基本属性(性质)有哪些? 3、[识记]简述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1.[领会]课程编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领会]简述课程决策的层次? 3.[识记]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含义是什么? 4.[识记]理论决策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5.[领会]简述知识的形态和价值? 6.[领会]简述如何处理好课程决策中的各种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 1.前言 1.1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电子商务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全面了解网络基本构成,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硬件、网络规划与布线、网络操作系统、组建局域网、网络服务构建、因特网应用、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等。使学生具备网络应用方面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职业打好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按照网络应用逐一展开网络应用的各方面,并通过模拟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2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计算机网络;能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构成;能认识计算机网络硬件;了解网络规划与布线;具备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和设置的基本职业能力;能组建基本的局域网,能创建网络基本应用,有因特网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网络安全及管理,能进行简单网络维护,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职业习惯。 职业能力目标: (1)具备发送邮件、即时通信和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网络应用能力 (2)具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认知,有配置和测试网络协议、划分子网的能力 (3)具备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认知,有识别和选择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能力 (4)具备网线制作的基本能力 (5)具备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和设置的相关技巧和能力 (6)具备组建局域网和网络资源共享的能力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 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 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 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 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 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 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 而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 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 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 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 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内 容随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 与课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 动学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 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 能。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 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 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 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 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 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 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 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 类型。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 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 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 点。它以学生、问题和实践活动 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 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注重养成 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问题 解决,课程评价以主观综合评定 为主,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 验。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 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 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 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 育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有如下 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 道:(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 制度。(3)文化一心理。 (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 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 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1.幼儿 园课程是“活动”。 2.幼儿园课 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 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的活动。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 活动的总和”。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 属性:1.基础性。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新版教材全国自考网络操作系统02335_复习笔记.

1.计算机系统的定义:计算机系统 是一种可以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广义的包含:机械式系统和电子式系统,电子式又可划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 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地运行。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系统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的使用。【操作系统的任务:1、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2、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 3.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连接了硬件和软件,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作为系统软件,其是 a.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b.人机交互的接口、c.扩展机和虚拟机。【所以对操作系统来讲,具体应用领域的工作不是其所关心的事。】 4.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 (1)并发性b.共享性:(互斥共享:打印机,磁带机,扫描仪;同时共享)处理机、CPU、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c.随机性。【在计算机系统中,对资源的共享有两种形式: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桌面、嵌入式、网络、分布式操作系统】 5.批处理操作系统的概念 用户将需要计算的一组任务(一般称为作业,即JOB)请求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在收到后并不立即将其输入计算机,而是在收到一定数量的用户作业之后组成一批作业,再把这批作业输入到计算机中。 【又分为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系统:不适合交互式的作业】 6.分时(交互式)操作系统的概 念多个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与计算机交互来运行各自的作业,并且共享一个计算机系统而互不干扰,每个终端可由一个用户使用,每个用户就好像自己拥有一台计算机。 7.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使计算机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同时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能够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工作的操作系统。【特征:及时性、实时性、高可靠性、高过载防护性】 8.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设计开发的软件,它包括网络管理、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各种网络应用。 9.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概念 将大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结在一起,可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及广泛的数据共享,这样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为分布式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10.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a.进程 (线程)管理、b.处理机调度、c.存储管理、d.文件管理、e.输入/输出管理。 11.存储管理的任务(P25 L3) 存储管理的任务是管理计算机内存的资源a.当多个程序共享有限的内存资源时,要考虑如何为多个程序分配有限的内存空间;b.存放在内存中的多个程序和数据应该彼此隔离、互不侵扰;c.解决内存扩充的问题,即将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容量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虚拟存储器。 【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 a.内存的分配和回收b.存储共享c.存储保护d.“扩充”内存容量。】 12.文件管理的任务(P26 L3) 其任务为有效地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等操作,解决文件的共享、保密和保护问题,以使用户方便、安全地访问文件。 13.输入/输出管理的功能: 其功能是按照输入/输出子系统的结构和设备类型指定分配和使用设备的策略,为输入/输出操作的进程分配一条传输信息的通路,合理地控制输入/输出操作,最大程度地实现并行操作。 14.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 a.整体式结构(结构紧密,用户界面简单直接,系统效率较高)、 b.层次式结构(易于调试、修改、扩充、维护、保证正确性)、 c.微内核(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特点:提供最基本服务和其他服务,很好的扩展性,简化应用程序开发,减少磁盘空间和存储器的需求,微内核和硬件部件有接口,并向可安装模块提供一个接口)。 15.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a.微内 核,即运行在核心态的内核;b.以通信方式请求服务并返回结果,即运行在用户态的并以客户机/服务器方式运行的进程层。【优点:可靠、灵活、适宜于分布式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网络操作系统》0411018 总学时数: 60 (理论课学时数:30 实践课学时数:30)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课程名称:网络操作系统 二、内容简介: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被分成网络操作系统入门和网络操作系统高级应用2门课程,它是构建、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控制与管理的核心,在“建网、管网、用网”等职业岗位领域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它负责分配、协调和安全管理各种网络资源以及应用服务等任务,培养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基于Windows的网络系统的技能人才,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特点。同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含WINDOWS SERVER 2003在网络服务器管理的最常用技术,也是网络管理员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性质: 由于该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是网络管理的基础平台,有网络运行环境,就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服务)在负责网络资源的管理,因此,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开设该课程符合广阔的网络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任何具备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具备网络操作系统技能的网络运行管理人员。因此,将该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网络管理的能力,能胜任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四、建议课时: 共计64 理论课时 32 实践课时32 五、前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网络的概念、网络通信模式、网络的设备、以及网络的连接方式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网络操作系统课程。

7月全国自考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幼儿园课程试题 课程代码:003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 A.各种活动的总和 B.各种游戏的总和 C.各种科目的总和 D.各种教学的总和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性质,幼儿园课程应注重知识的( ) A.学术发展价值 B.一般发展价值 C.社会价值 D.研究价值 3.不属于项目活动“要点”的是( ) A.团体讨论 B.实地考察 C.讲解 D.探究 4.单元活动设计的核心是( ) A.主题 B.活动 C.目标 D.过程 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课程内容组织的( ) A.连续性原则 B.整合性原 C.主体性原则 D.顺序性原则 6.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 ) A.视觉训练 B.听觉训练 C.触觉训练 D.嗅觉训练 7.瑞吉欧在教学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 A.合作研究 B.档案支持 C.图像语言 D.集体工作 8.在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中,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形式被称为( ) A.上课 B.学习 C.作业 D.练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9.所谓的课程形态,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____________。 10.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____________岁的幼儿。 1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____________、自理问题、心理气氛问题和规则问题等。 12.课程评价的目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完善原有课程或开发、发展新课程;二是____________。 13.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上到下一般可分为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 ____________目标四个层次。 14.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优点在于设计的____________和简易性。 15.陈鹤琴课程理论中的“整个教学法”,后来改称为“____________”。 16.在凯米—德芙里斯课程中,教学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独自操作物体的活动、____________、小组规则游戏和实 验。 17.在瑞吉欧的教育中,课程的内容来自周围的____________,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问题,来自他 们的各种活动。 18.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中,“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物质环境和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9.“课程即教材”的观点,其最大的不足是忽略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和主体体验。( ) 20.在布置活动区时,小班活动区的封闭性要强些,而大班则要开放些。( ) 21.幼儿的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形式。( ) 22.根据合目的性的原则,课程目标与内容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23.专业与非专业幼教人员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最短时间里解决幼儿间的纠纷。( ) 24.分科目组织课程内容是典型的心理组织法。( ) 25.学科教学仍是我国幼儿园使用最普遍的课程形式。( ) 26.HIGH/SCOPE课程的关键经验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7.经验中心课程 28.幼儿园课程内容 29.弹性计划 30.区域活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32.简要说明学问中心课程的优势和不足。 33.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

2335自考《网络操作系统》最完整的学习笔记

第一章网络操作系统引论 1. ①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4、不确定性 2.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硬件层的第一次扩充,是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硬件层-操作系统层-语言处理程序层-应用程序层。操作系统的作用: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 3. 多道程序设计的硬件基础:①中断系统②通道技术③CPU与通道的通信 4. ①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系统中所有资源且尽可能地让它们并行操作。采用通道技术后使CPU从繁琐的I/O操作中解放出来,它不仅能实现CPU与通道并行工作,而且也能实现通道与通道之间、各通道与外设之间的并行。 ②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特点:①多道②宏观上并行③微观上串行。 5. 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要解决的几个问题:①存储保护和地址重定位。(几道程序共享同一主存)②处理机的管理和调度。(共享同一处理机)③资源的管理与分配。(共享系统资源) 6. 虚拟处理机:逻辑上的处理机称为虚拟处理机。虚拟计算机:在一台计算机上配置操作系统后,比原来的计算机的功能增强了。这种是概念上的、逻辑上的计算机,而不是真正的物理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称为虚拟计算机。 7. 处理机的运行现场:就是指处理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状态信息的集合。处理机运行现场包括的内容:①指令计数器(程序计数器)②程序状态寄存器③通用寄存器④特殊控制寄存器。处理机的运行状态有两种:核心态(00)和用户态(11)。程序分为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程序状态分为三种:①就绪②运行③阻塞。程序状态的作用:程序状态可以互相转换,便于处理机按照某种规则进行调度。 8. 访管指令、特权指令、系统调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9. ①系统调用:用户在程序中能用访管指令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集合,其中每一个子功能称为一个系统调用命令。 ②用户程序使用系统调用后,为什么能从算态进入管态,返回用户程序后又从管态回到算态(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系统调用中的访管指令的地址码可作为系统调用的功能号,它对应一个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子功能或函数。当用户程序需要调用系统功能时,就在其程序的适当位置安排一条系统调用命令,当执行到该指令时便产生访管中断,中断的硬件装置开始响应中断,保存原来的PSW到内存的固定单元,再从内存的另一个固定单元中取出新的PSW送入PSW寄存器。由于新PSW中已事先设置了系统状态为管态,从而使处理机进入管态,在管态下执行中断处理程序。由于在管态下可以使用特权指令,所以用户要求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就很容易地被完成。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后,通过恢复旧的PSW到PSW寄存器,于是又可返回到被中断的用户程序,即从管态又回到算态。 10. UNIX的系统调用的两种方式:①直接系统调用②间接系统调用。它们各是怎样处理: ①直接系统调用除可使寄存器传递参数外,其它参数都跟在trap指令的后面②间接系统调用跟随trap指令的是一个指向程序数据区的指针。该程序数据区内有一个直接系统调用trap 指令,其后跟以除r0外的参数。 11. ①分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按时间划分轮流地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一资源。 ②分时系统(又称交互作用系统):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分时地使用同一个计算机,这样的系统就称为分时系统,其上的操作系统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UNIX

dows Server 2012网络操作系统项目教程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windows操作系统与服务器配置》课程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源主机、目标主机 2.客户/服务器或Client/Server或者C/S 3.Foundation(或基础版)、Essential(或精华版)、Standard(或标准版)和Datacenter(或数据中心版) 4.角色和功能 5.512MB、32GB、64 6.NTFS 7.物理机和虚拟机 8.域控制器、独立服务器、成员服务器 9.本地组、域组 10.远程客户端通过VPN连接到局域网、LAN互连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 4. ×5. √ 6. × 7. √8. √ 9. × 10. √ 四、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网络操作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单机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外(1分),还具备管理网络中的共享资源(1分),实现用户通信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网络等功能(1分)。 2.Unix是一个通用的、交互作用的分时操作系统。 3.专用虚拟交换机:连接在这个虚拟交换机上的计算机之间可以互相通信(1分),但并不能与主机通信(1分),也无法与其他网络内的计算机通信(1分)。 4.域名控制器:是指安装了活动目录的Windows Server2012的服务器(2分),他保存了活动目录信息的副本(1分)。

5.安全模板:是一种可以定义安全策略的文件表示方式(1分),它能够配置账户策略、本地策略、事件日志、受限制的组、文件系统、注册表以及系统服务等项目的安全设置(2分)。 五、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网络操作系统应具有下面五个方面的功能。 (1)共享资源管理(1分)。 网络操作系统能够对网络中的共享资源(硬件和软件)实施有效的管理,协调用户对共享资源的使用,并保证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2)网络通信(1分)。 网络通信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其任务是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3)网络服务(1分)。 网络操作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有效的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共享打印服务等。 (4)网络管理(1分)。 网络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数据恢复、网络性能监视等。 (5)互操作能力(1分)。 2.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的区别。 (1)基本磁盘管理(2分) 基本磁盘是平常使用的默认磁盘类型,通过分区来管理和应用磁盘空间。一个基本磁盘可以划分为主磁盘分区(Primary Partition)和扩展磁盘分区(Extended Partition),但是最多只能建立一个扩展磁盘分区。一个基本磁盘最多可以分为四个区,即4个主磁盘分区或3个主磁盘分区和一个扩展磁盘分区。 (2)动态磁盘管理(3分) 动态磁盘使用卷(Volume)来组织空间,使用方法与基本磁盘分区相似。动态磁盘卷可建立在不连续的磁盘空间上,且空间大小可以动态地变更。动态卷的创建数量也不受限制。在动态磁盘中可以建立多种类型的卷,以提供高性能的磁盘存储能力。 动态磁盘提供了更好的磁盘访问性能以及容错等功能。可以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而不损坏原有的数据。动态磁盘若要转换为基本磁盘,则必须删除原有的卷才可以转换。 3.简述DNS 常见的资源记录。 SOA:初始授权记录(1分)。 NS:名称服务器记录,指定授权的名称服务器(1分)。 A:主机记录,实现正向查询,建立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1分)。 PTR :指针记录,实现反向查询,建立IP地址到域名的映像(1分)。 MX:邮件交换记录,指定用来交换或者转发邮件信息的服务器(1分)。 4.动态IP地址方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简述DHCP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优点:减少网络管理员管理IP地址的工作量;提高IP地址的使用率,节约IP地址(1分)。

《计算机网络》 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授课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课程教学时数:96H 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代码: 学制:全日制3年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制订: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熟悉网络的机构、网络协议、常见的网络命令等;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基本的网络知识; 2.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总课时96课时,理论课时40学时,实践课时56学时。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TCP/IP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Internet等内容。 (2)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设计。本课程共设*个专业教学项目,其中必修项目*个,提高项目*个,可根据不同学生在提高项目选取。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项目中,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看到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提高理论知识、动手技能,拓宽知识面。 二、课程目标 依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础,在职业技能上达到熟练安装、调试常见网络设备,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同时,将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培养全面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具体目标为: 1.专业能力目标 (1) 掌握课程中所介绍的有关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2) 理解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改善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要求能对简单的故障独立进行排除。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图文稿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 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 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 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 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 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 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 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 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 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 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 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 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 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 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 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 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 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 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 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 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 程,课程内容随学生变化而 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 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 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 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 多方面潜能。它的局限性在 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 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 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 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 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 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 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 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 一种课程类型。活动课程本质 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 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前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面向电子商务专业新生开设,课程总学时为68学时,依据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求,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的说明: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 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学习本课程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并可以为后续课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积累相应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4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参观2学时),另外自学4学时,共分10章。 附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表: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从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应用层到物理层来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描述,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所采用的技术,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对典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虑到现今Internet的普及,本课程放弃大部分书籍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而采用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本课程还以IEEE 802系列为线索详述了局域网的相关技术和协议。最后,介绍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及技术。 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四、课内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