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架构

心理学基本架构
心理学基本架构

心理学基本理论架构

(迟雅编辑、整理)

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至今,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流派和方法不断涌现,其中影响较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包括三大范式:一是精神分析范式,二是认知—行为主义范式,三是人本主义范式。这三种范式,连同完形疗法(格式塔)统称为现代心理治疗。相对于现代心理学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谈心理学基本理论架构,以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们借鉴。

一、精神分析范式

精神分析范式,致力于对人的内在精神结构的探索,包括:

⑴精神层次理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⑵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⑶本能理论(性本能,生本能,死本能);

⑷释梦理论;

⑸防御机制理论。

精神分析认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是本能的欲望和冲动遭到压抑而引发的严重内心冲突的结果。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在意识层面上认识这种冲突,并获得对问题的领悟,促进自我的成长,调和自我与本我、超我以及现实的矛盾关系,消除病态的心理防御机制,代之以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⑴弗洛依德(潜意识、泛性论、本能、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⑵安娜弗洛伊德,她是弗洛伊德的女儿(防御机制);

⑶荣格(集体潜意识);

⑷阿德勒(自卑感和优越感,出生顺序的影响);

⑸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同一性危机);

⑹霍尼(女性心理学,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⑺弗罗姆(逃避自由)。

精神分析疗法,包括自由联想法,梦境分析法,移情分析法,阻抗分析法。分析主要包括四个程序:对质、澄清、解释和修通。

我国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也属于精神分析范式。认知领悟疗法(cognitive comprehend therapy):由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中国式心理分析”、“钟氏领悟疗法”。这一疗法是由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派生的。它保留了有关潜意识和心理防卫机制的理论,承认幼年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体验对个性形成的影响,并可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同意把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据都归之于幼年“性”心理的症结,而认为性变态是成年人用他本人所未意识到的,即“用幼年的性取乐方式解决他的性欲或解除他苦闷的表现”。因此治疗时要用符合病人“生活经验的解释使病人理解、认识并相信他的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和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特点”,这样可使病人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范围,对于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如露阴癖、窥阴症、摩擦症、异装症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

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从始至终强调求治者的主动性,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次治疗后,都要求求治者写出自己的体会,还有一种作业是要求求治者暗中调查一下其它成年人对自己恐惧的事物、认为有意义事物的看法,以消除他们某些不正确的观念。强调要下决心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这是要求求治者自己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使施治者的信念变为求治者的信念,这样才能放弃其病态行为,达到治疗目的。

迟雅经常运用认知领悟疗法来解决心理治疗中的一些难题。如受虐淫等性变态方面的疾病。性压抑犹如堰塞湖,积压着巨大的势能,这股势能可以积存起来发电,这类似于升华。这股势能也可以发泄出去,但是至于通过什么途径发泄,就不好说了,有的就酿成了灾难。

二、认知—行为范式

认知—行为范式,认为人在生活中产生不良情绪或行为,是由于对客观现实的不合理的认识。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细分为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但多数情况下,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都是联合运用。

1、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作用是改变原有的图式,建立合理的认知,从而改变态度和行为。

治疗原理是:纠正错误信念,消除病态假设,改变应对策略。

主要理论方法有两种:一是贝克认知疗法,二是合理情绪疗法及其ABC理论。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阿龙?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做出错误的推论,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等等。”他提出,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

合理情绪疗法及ABC理论由美国的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该理论认为,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所困扰。

2、行为主义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⑴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⑵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⑶华生(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

⑷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心理技术疗法有:

⑴放松训练;

⑵系统脱敏;

⑶模仿学习疗法/示范疗法;

⑷厌恶疗法;

⑸冲击疗法(满贯疗法);

⑹强化法(正强化、负强化);

⑺代币法;

⑻契约法;

⑼塑造法;

⑽连锁法;

⑾ABC行为分析。

3、认知—行为疗法常用的技术

⑴家庭作业;

⑵角色扮演;

⑶重温童年经历;

⑷意象对话。

森田疗法,可以认为是东方背景下的认知—行为疗法。

三、人本主义范式

人本主义范式,认为现实世界把人置于一种疏离状态,中断或歪曲了让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大多数心理问题来源于患者缺乏内在的自尊,或者自我实现的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找回失去的自我,并用真实的自我去感受这个世界。把注意力从关注于内心的纠结,转向关注自我实现的追求。

萨提亚家庭心理治疗模式也属于人本主义范畴。

四、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着许多具体形式的心理学理论,如社会建构心理学、叙事心理学、解构心理学、多元文化论思潮、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等。目前,叙事疗法、焦点短程疗法、女性治疗等在心理治疗中有很多应用。

1、叙事疗法

叙事心理治疗导源于后现代主义。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叙事,但叙事并非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达内容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叙事疗法是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在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叙事疗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

叙事疗法认为,人类活动和经历更多地是充满了“意义”和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它是交流意义的工具。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咨询师会引导他说出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咨询师直接给予建议。也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在叙事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办到的?”随后,会将焦点放在当事人曾努力过的,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上,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2、焦点短程疗法

焦点短程疗法又称聚焦疗法,是后现代心理咨询重要形式与方法。

聚焦疗法可以分解成六个步骤,但它只是指南,而非规定,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

灵活运用,内心世界从来没有特定的标准。很多人发现,只要不是只停留在阅读上,而是多实际的运用,充分体验自己内在的流动和开放,就可以很快掌握聚焦疗法。

这六个步骤,只是依初学者的需要,分解开来便于掌握,它们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请不要将其割裂开来看待。它们通常都很容易去做,但如果你在其中一步遇到困难,不需要强硬进行,你只要简单的转移到下一步继续下去就好了,任何合适的时候你都可以回到前一步。整个过程你可能需要多做几次,才能开始掌握其中的微妙之处。

五、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的分支学科,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在中医学思想指导下,吸取心理学的影响,突出中医特色,有别于医学心理学的新兴学科。

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则为心神疾病的防治确立了完整的体系。以后,又经孙思邈、张子和、李时珍、叶天士等历代医家的阐发运用,世代传承。直至今天仍然用“心主神明”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心理现象,治疗身心疾病。

中医心理学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2012~2015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首次组织开设了中医心理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旨在重复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医心理学领域的的专业优势,培养兼具中医与心理学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中医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心神感知论、五脏情志论、三才整体论、阴阳睡梦论、心之意志论、人格体质论。

形神合一论——中医学中的“形”与“神”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形”是指有形的物质,“神”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内经》称“阴阳不测谓之神”。在人体“神”用来说明复杂的生命活动及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中医认为“神”不能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形神俱备是人体生命的象征,形神分离就意味着死亡。

心主神明论——中医学认为“神”的一切活动都由心来主宰,叫“心主神明”。在中医学中“魂”、“魄”、“意”、“志”均属神的范围。“魂”是指在“神”的指挥下的一种快速反应,亦步亦趋的低层次的精神活动,常和睡梦有关。“魄”是指与生俱来的一些本能活动和感觉功能。“意”和“志”则是指记忆力和记忆力的保存。

心神感知论——中医认为人体所有感知觉都由“心神”主导,并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目、耳、鼻、舌、身)相联系。

五脏情志论——是研究情志活动与脏腑关系的理论。“喜、怒、忧、思、恐”称之这“五志”。七情五志是人类情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情志变化。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是内脏机能的反应,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当脏腑功能发生变化时,人的情志也相应变化。如肝气盛时人易怒;心气盛时人易喜;肺气盛时人易悲;肾气虚时人易惊恐等。情志过急,又会伤及内脏。如暴怒伤肝,过喜伤心,忧愁伤肺,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

阴阳睡梦论——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从形神统一的唯物观出发来解释人体的睡眠及梦境。梦是一种睡眠中的特殊心理活动,中医认为做梦时是人处在静中有动,阴中有阳的状态。一些正常的生理活动常常在睡梦中反映出来,例如“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等。对于和人体疾病有关的梦,中医认为“淫邪发梦”。这种梦亦有一定规律,例如病在上多梦腾飞,病在下多梦坠落,病在膀胱多梦入厕,病在前阴多梦性交。(有时是人类本能欲望的反应)阴气盛多梦涉水;阳气盛时多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格斗厮杀等。实际上没有无梦的睡眠,但如果出现恶梦不断,惊起梦游,夜夜梦遗等就是病态了。

经过这些年来的发掘、整理、研究,中医心理学已逐渐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学术体系,并出版了一批中医心理学专著。已出版的中医心理学专著包括:王米渠《中医心理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马朋人、董建华《实用中医心理学》(北京出版社,1987年),王

米渠《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张伯华《中医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5年),聂世茂《黄帝内经心理学概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6年),王米渠《中医心理治疗》(重庆出版社,1995年),张子生《历代中医心理疗法验案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潘菽、高觉敷《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朱文锋《中医心理学原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王米渠、黄信勇《中医心理学计量与比较研究》(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年),等等。以中医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养生方面的著作也已出版了多部,并产生广泛影响,如杨力著《杨力心理养生忠告》(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吴中云著《中医心理养生谈》(农村读物出版社,2008年)。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大纲要求: (1)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大纲要求: (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大纲内容: (1)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软件构架、架构和框架的区别

软件构架、架构和框架的区别 nizhigang2000的文章 软件框架(Software Framework)介绍 面向某领域(包括业务领域,如ERP,和计算领域,如GUI)的、可复用的“半成品”软件,它实现了该领域的共性部分,并提供一系列定义良好的可变点以保证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说,软件框架是领域分析结果的软件化,是领域内最终应用系统的模板。 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应用的广泛和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以子程序或类(Class)为单位的软件复用有许多不足:(1)子程序库日趋其庞大以致于使用人员难以掌握,(2)大多数类粒度很小,且其自身往往不能完成有用的功能。这一问题迫使人们在复用中将一组类(或模块)及其交互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由此出现了软件框架。 软件框架至少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1)一系列完成计算的模块,在此称为构件。 (2)构件之间的关系与交互机制。 (3)一系列可变点(也称热点,Hot-spots,或调整点)。 (4)可变点的行为调整机制。 开发人员通过软件框架的行为调整机制,将领域中具体应用所特有的软件模块绑定到该软件框架的可变点,从而得到最终应用系统,这一过程称为软件框架的例化(instantiation)。通过软件框架的使用,开发人员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应用所特有的模块的开发上,从而大大提高了软件生产率和质量。 软件框架的行为调整机制是指如何针对具体的应用调整该框架的可变部分、如何在可变点加入特定应用模块所采用的方法和规则。行为调整机制可分为四种: (1)模板参数化。软件框架提供代码自动生成工具,该工具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自动生成所需的代码。 (2)继承和多态。通过面向对象中的子类继承和重载,在子类中加入新的功能或改变父类的行为。 (3)动态绑定。在运行时刻动态绑定所需的对象服务,可通过软件模式技术实现。 (4)构件替换。通过替换框架中可插拔的构件来加入业务特定的功能, 不同于一般的可复用软件制品,软件框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逆向控制(Inversion of Control),在复用过程中,前者需被显式调用,控制是在应用特定的模块中,软件框架则不然,应用开发人员只要将应用特定的模块绑定到框架内,框架则根据自己的交互机制自动调用该模块,控制由框架负责。 软件框架有很多种。按其应用的范围可分为: (1)系统基础设施框架。用于简化系统级软件的开发,如操作系统、用户界面、语言处理等,典型例子为MacApp, Microsoft’s MFC等。 (2)中间件集成框架。用于组装分布式应用和构件,典型例子为Microsoft’s DCOM, JavaSoft’s RMI, OMG’s CORBA等 (3)企业应用框架。用于各类应用领域,如电信、制造业、金融等。 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 (1)白盒框架。支持白盒复用,大型的类库或子程序库通常均提供白盒框架来协助复用。(2)黑盒框架。支持黑盒复用。中间件集成框架一般为黑盒框架。 构架和架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体系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构件,用于描述计算;连接器,用于描述构件的连接部分;配置,将构件和连接器组成一个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精编版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 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 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这都是一种心理体验;我们觉得饿了、心情愉悦了等等也都是心理活动的各种体验。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心理活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的个性心理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在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被观察,但通过某种途径可以间接的观察到,如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幸福的笑,苦涩的笑,痛苦的笑,奸诈的笑,艰难的笑,得意的笑,神秘的笑等等。尽管笑的内容、笑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属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正是通过观察人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

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2012.07.30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区别完整版

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 的区别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剪力墙结构 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所以,购房户大可不必为其专业术语所蒙蔽。 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的墙体构成的承重体系。剪力墙结构指的是竖向的钢筋凝土墙板,水平方向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板,大载墙上,这样构成的一个体系,叫剪力墙结构。为什么叫剪力墙结构,其实楼越高,风和载对它的推动越大,那么风的推动叫水平方向的推动,如房子,下面的是有约束的,上面的风一吹应该产生一定的摇摆的浮动,摇摆的浮动限制的非常小,靠竖向墙板去抵抗,风吹过来,板对它有一个对顶的力,使得楼不产生摇摆或者是产生摇摆的浮度特别小,在结构允许的范围之内,比如:风从一面来,那么板有一个相当的力与它顶着,沿着整个竖向墙板的高度上相当于一对的力,正好相当于一种剪切,相当于用剪子剪楼而且剪楼的力越往上剪力越大,因此,把这样的墙板叫剪力墙板,也说明竖向的墙板不仅仅承重竖向的力还应该承担水平方向的风和载,包括水平方向的地震力和风对它的一个推动。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资料竞赛题目

心理学知识竞赛题目 1.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 2.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3.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是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D强迫症 5.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 A自由联想B显相联想C阻抗D移情 6.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心理剧B意识训练C家庭治疗D交朋友 7.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 8.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弱D视觉后像 9.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10.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 11.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B气质C性格D行为 12.下述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描述哪一个是最为准确的?(C) A当该病出现于年龄较大的人中症状会更严重一些 B发病的高峰期在中年或成年期后期(45岁以后) C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人早期 D在各个年龄组出现的概率均等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A联想B幻想C想象D错觉 15.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 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 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 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 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 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 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实践意义: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地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1.2.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3.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4.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 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 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 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 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 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 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 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 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 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基本术语 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 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B. Watson。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 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适当阐述近代哲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进步)。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有自己的理论主张(研究对象的模型或抽象图象)并且能把抽象的心理现象作出公认的比喻(将研究客体比作已知的客体)具有公认的方法。注重科学实验和实验数据 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这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具体举例加以说明)。 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得益于哪些学科的影响?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根源悠长。 首先是哲学的影响,从中国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都能发现关于心灵和肉体关心的讨论,如中国古代的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古希腊Aristotles, Plato 都探讨了身心关系。一直到近代英国的洛克提出了人的学习和教育的关系的“白板说”。其次是生物学根源,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物种起源》(1859)提出进化论(evolutionism),“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再次是德国生理学研究。最后是医学研究的影响,关于大脑受到损伤后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研究也影响到心理学的诞生,P. Broca(1824-1880)发现语言运动区(受损后能理解但不能流利地说)。C. Werniche (1848-1904)发现语言感觉区(受损后既不能清楚表达,又 不会听)。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试: 指导实验操作的人,他可能参与实验设计也可能不参 与。 被试:参与实验操作的人,一般是招募而来并经过遴选。信度:表征测量能否产生一致结果的客观测量指标,它包括三方面—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类似问题答复一致性); 评定者之间的信度. 效度:表征测量能否获得想要的结果,包括经验效度和参照 效度。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主试选择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应变量。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 淆的变量. 单盲研究:只有被试对研究的重要方面茫然无知,这一设计 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双盲研究: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一样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这能避免主观期望或安慰效应。 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它的优点是因果关系明确,缺点是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外部效度难以确定、只看现象未见本质。描述研究尝试描述业已存在的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