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公司治理准则partII(中英文对照)

OECD公司治理准则partII(中英文对照)
OECD公司治理准则partII(中英文对照)

OECD公司治理准则

I.确保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基础

Ensure the basis for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提升透明、有效的市场,遵循法治原则,明确规定不同的监管、管理及执行权力之间的责任划分。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promote transparent and efficient markets, be consistent with the rule of law and clearly articulate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mong different supervisory, regulatory and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A、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应当着眼于其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市场的统一、

为市场参与者所创造的动力和推动透明有效的市场的影响上。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a view to

its impact on overall economic performance, market integrity and the

incentives it creates for market participants and the promotion of

transparent and efficient markets.

B、在一法域内,影响公司治理实践的法律和规章要求应当符合法治原

则,且是透明的、可执行的。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hat af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in a jurisdiction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rule of law,

transparent and enforceable

C、在一法域内,不同权力之间的职责划分应当予以明确规定,且应确

保服务于公共利益。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mong different authorities in a

jurisdiction should be clearly articulated and ensure that the public

interest is served

D、监管、管理及执行机关应当具有威信、正直性及智识,以专业的、

客观的方式履行职责,而且他们的管控应当是及时的、透明的、且是

经充分解释的。

II.股东的权利及主要的所有者权能

The rights of shareholders and key ownership functions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能够保护并便利于股东权利的行使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protect and facilitate the exercise of shareholders’ right

A、股东的基本权利应当包括有权:(1)获得股权登记方法;(2)转

让或者过户股份;(3)及时定期地获得公司相关的、实质的信息;

(4)参加股东大会并投票;(5)选举或者撤换董事会成员;及(6)分享公司利润。

Basic shareholder rights should include the right to : (1)secure methods of ownership registration; (2)convey or transfer shares; (3)obtain relevant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on the corporation on a timely and regular basis; (4)participate and vote in general shareholder meetings;

(5)elect and remove members of the board; (6)share in the profits of the corporation

B、股东有权参与且应被充分通知关于公司变更的决定,诸如:(1)对

设立协议、公司章程或类似的公司管控文件的修改;(2)追加股本的授权;(3)实质上导致了出售公司的特殊交易,包括全部的或者是基本上全部的资产转让

Shareholders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and to be sufficiently informed on, decisions concerning fundamental corporate changes such as: (1)amendments to the statutes, or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or similar governing documents of the company; (2)the authorization of additional shares; and (3)extraordinary transactions, including the transfer of all or substantially all assets, that in effect result in the sale of the company. C、股东应有机会有效地参与股东大会,并进行投票,且应获得包括投

票程序在内的股东大会规则的通知:

Shareholders shoul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effectively and vote in general shareholder meetings and should be informed of the rules, including voting procedures that govern general shareholder meetings:

1.股东应当知悉关于股东大会的日期、地点和议程的充分而适时的

通知,及有关股东大会决议事项的完整而及时的信息。

Shareholders should be furnished with sufficient and timely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date, location and agenda of general

meetings, as well as full and timely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issues

to be decided at the meeting

2.股东应有机会在合理范围内:向董事会问询包括年度外部审计在

内的问题、确定股东大会的议题,提议决议事项。

Shareholders shoul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sk questions to the

board including questions relating to the annual external audit, to

place items on the agenda of general meetings, and to propose

resolutions, subject to reasonable limitations

3.应当促进股东有效地参与重要的公司治理决策,比如任命和选举

董事会成员。股东应能使他们的意见反映在董事会成员及高管人

员的薪酬政策上。对董事会成员及雇员的股权补偿计划应当经过

股东批准。

Effective shareholder participation in key corporate governance

decisions, such as the nomination and election of board members,

should be facilitated. Shareholders should be able to make their

views known on the remuneration policy for board members and key

executives. The equity component of compensation schemes for

board members and employees should be subject to shareholder

approval

4.股东可以亲自投票,或者缺席投票。不管是亲自投票或者是缺席

投票,都应给与同等效果

Shareholders should be able to vote in person or in absentia, and

equal effect should be given to votes whether cast in person or in

absentia

D、应当披露使得特定股东拥有与其股权不成比例的控制力的资本结构

及其安排。

Capital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s that enable certain shareholders to obtain a degree of control disproportionate to their equity ownership should be disclosed

E、应当允许公司控制权市场能够以有效的、透明的方式运行

Markets for corporate control should be allowed to function in an efficient and transparent manner.

1.在资本市场中,规范控制权收购及诸如公司合并、出售公司资产

实质部分的特殊交易的规则和程序应当予以明确规定和披露,使

得投资者能够理解他们的权利和应对方法。应当在价格透明条件

公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以保护所有股东依其类别所应享有的权

The rule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acquisi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in the capital markets, and extraordinary transactions such as

mergers, and sales of substantial portions of corporate assets, should

be clearly articulated and disclosed so that investor understand their

rights and recourse. Transactions should occur at transparent prices

and under fair conditions that protect the rights of all shareholders

according to their class

2.反收购机制不能用来掩盖经理层和董事会的责任

Anti-take-over devices should not be used to shield management and

the board from accountability

F、应当推动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所有股东行使其所有者权利

The exercise of ownership rights by all shareholder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hould be facilitated

1.作为受托人的机构投资者应当披露关于他们的投资的全部公司

治理及投票策略,包括决定行使投票权的适当程序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cting in a fiduciary capacity should disclose

their overal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ting polici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investments, including the procedures that they have in place

for deciding on the use of their voting rights

2.作为受托人的机构投资者应当披露他们是如何处理实质性的利

益冲突,该利益冲突可能会影响到涉及他们的投资的所有者权利

的行使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cting in a fiduciary capacity should disclose

how they manage material conflict of interest that may affect the

exercise of key ownership rights regarding their investments.

G、应当允许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股东们就根据本原则所定义的基本

股东权利进行相互征询,遵循例外规则以防止滥权

Shareholder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onsult with each other on issues concerning their basic shareholder right

as defined in the principles, subject to exceptions to prevent abuse

III.股东的平等待遇

The equitable treatment of shareholders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保证所有股东的平等待遇,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对于侵害他们权利的行为,所有股东应有机会获得救济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ensure the equitable treatment of all shareholders, including minority and foreign shareholders. All shareholders shoul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obtain effective redress for violation of their rights.

A、对于同一类别的股东应当予以平等对待

All shareholders of the same series of a class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1.同一类别的所有股份享有同样的权利。在购买股份之前,所有的

投资者应能获得所有类别股份上的权利的信息。投票权的任何变

化应当由受到不利影响的类别股东的批准

Within any series of a class, all shares should carry the same rights.

All investors should be ab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rights

attached to all series and classes of shares before they purchase. Any

changes in voting right should be subject to approval by those

classes of shares which are negatively affected.

2.小股东应当受到保护,以免受由控股股东或是为了控股股东利益

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滥权行为,且应有有效的救济途径

Minority shareholders should be protected from abusive action by,

or in the interest of ,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cting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d should have effective means of redress

3.由存管人或者名义所有人进行的投票应当获得股份的实质所有

人的同意

Votes should be cast by custodians or nominees in a manner agreed

upon with the beneficial owner of the shares

4.应当消除对跨境投票的限制

Impediments to cross border voting should be eliminated

5.股东大会的手续和程序应平等地对待所有的股东。公司的相关程

序不能使得投票变得不适当地困难或者成本高昂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for general shareholder meetings should

allow for equitable treatment of all shareholders. Company

procedures should not make it unduly difficult or expensive to cast

votes

B、应当禁止内幕交易以及滥用自我交易

Insider trading and abusive self-dealing should be prohibited

C、董事会成员及高管人员应被要求向董事会披露,在直接影响到公司

的任何交易或者事件中,其是否具有实质性利益,不管是直接地、间

接地或者是代表第三方

Members of the board and key executives should be required to disclose

to the board whether they , directly, indirectly or on behalf of 3ed parties,

have a material interest in any transaction or matter directily affecting the

corporation

IV.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承认由法律或者共同协议中所确立的股东权利。在创造财富、就业及财务状态良好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鼓励公司和股东进行积极的合作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recognize the right of stakeholders established by law or through mutual agreements and encourage a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corporations and stakeholders in creating wealth, jobs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financially sound enterprises

A、应当尊重由法律或者通过共同协议所确立的股东权利

The right of stakeholders that are established by law or through mutual

agreements are to be respected

B、只要股东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股东就应有机会获得对侵害其权利

的有效救济

Where stakeholder interests are protected by law, stakeholders shoul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obtain effective redress for violation of their

rights

C、应当允许发展提高员工参与程度的机制

Performance-enhancing mechanisms for employee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permitted to develop

D、只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进程,他们就应能及时地、定期地获得相关

的、充分的和可靠的信息

Wher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e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cess they

should have access to relevant, sufficient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a

timely and regular basis

E、股东,包括个体雇员及他们的代表者,应当能够就董事会的违法的

或者是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自由地沟通,而且他们的权利不能因此而受

有减损

Stakeholders, including individual employe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

bodies, should be able to freely communicate their concerns about illegal

or unethical practices to the board and their rights should not be

compromised for doing this

F、公司治理框架应以有效的破产机制和有效的债权执行机制为补充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be complemented by an

effective efficient insolvency framework and by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creditor rights

V.信息披露及透明度

Disclosure and Transparency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是在所有的有关公司的实质

性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的,这些问题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be ensure that timely and accurate disclosure is made on all material matters regarding the corporation, including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performance, 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of the company

A、信息披露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事项的实质性信息:

1.公司的财务及经营效果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results of the company

2.公司目标

Company objectives

3.大股东及其投票权

Major share ownership and voting right

4.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薪酬政策及董事会成员的相关信息,包括选

任资格、选举程序、兼任其他公司董事及是否被董事会认为是独

立的

Remuneration policy for members of the board and key executives,

and information about board members, including their qualifications,

the selection process, other company directorships and whether they

are regarded as independent by the board

5.关联方交易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6.可预见的风险因素

Foreseeable risk factors

7.涉及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事项

Issues regarding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8.公司治理结构及政策,尤其是关于公司治理标准或政策内容及其

实施程序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policies, in particular, the content of any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 or policy and the process by which it is

implemented

B、应当依照会计的、财务的及非财务的高质量的披露标准来准备并披

露信息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epared and disclosed in accordance with high quality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C、年度审计应当由独立的、合格、符合条件的审计人员来进行,以向

董事会及股东提供一种外部的、客观的确信,确信公司财务报告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所有重要领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An annual audit should be conducted by an independent, competent and qualified, auditor in order to provide an external and objective assurance to the board and shareholders that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fairly represents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D、外部审计人员应当向股东负责,在审计时应对公司负有审慎的、专

业的注意义务

External auditors should be accountable to the shareholders and owe a duty to the company to exercise due professional care in the conduct of the audit

E、信息发布渠道应能使得相关的信息需求者能够平等地、及时地、低

成本地获得信息

Channels for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should provide for equal, timely and cost-efficient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by users.

F、公司治理框架应当辅之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并推动分析师、

经纪商、评级机构及其他机构提供分析或者建议,所提供的分析或建

议与投资者的决策相关,不存在着可能会减损他们分析或者建议的真

实性的实质性利益冲突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be complemented by an

effective approach that addresses and promotes the provision of analysis

or advice by analysts, broker, rating agencies and others, that is relevant

to decisions by investors, free from mater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at

might compromise the integrity of their analysis or advice.

VI.董事责任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oard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公司的战略导向、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及

董事对公司和股东所负有的责任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ld ensure the strategic guidance of

the company,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management by the board, and the

board’s accountability to the company and the shareholders

A、董事会成员应当具备相当的智识,善意的、审慎的、注意的、以公

司及股东的最大利益行动

Board members should act on a fully informed basis, in good faith, with

due diligence and care and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and the

shareholders

B、当董事会的决定可能会对不同的股东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董事会

应当公平地对待所有的股东

Where board decisions may affect different shareholder groups

differently the board should treat all shareholders fairly

C、董事会应当适用高尚的伦理标准,应当重视股东的利益

The board should apply high ethical standard. It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D、董事会应当承担一些重要职责,包括:

The board should fulfill certain key functions including:

1.评议并引导公司战略,重大行动计划,风险政策,年度预算及商

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监督执行及公司表现;监督资本支出,

收购及资产剥离

Reviewing and guiding corporate strategy, major plans of action,

risk policy annual budgets and business plans; setting performance

objectives; monitor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overseeing major capital expenditures, acquisition and

divestitures.

2.监督公司治理行动的有效性,在需要时作出调整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making changes as needed

3.选任、付酬、监督及在必要时更换高管人员,监督继任方案

Selecting, compensation, monitoring and when necessary, replacing

key executives and overseeing succession planning

4.将高管人员及董事的薪酬与公司及其股东的更为长远的利益结

合起来

Aligning key executive and board remuneration with the longer term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and its shareholder

5.确保一个正式的、透明的董事任命及选举程序

Ensuring a formal and transparent board nomination and election

process

6.监视并处理潜在的经理、董事及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包括滥用

公司资产及关联方交易中的滥权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of

management, board members and shareholders, including misuse of

corporate assets and abuse in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7.确保公司会计和包括独立审计在内的财务报告系统的完整性,确

保适当的控制系统能够适于风险管理、财务及经营控制,符合法

律及相关标准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corporation’s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s, including the independent audit, and that

appropriate systems of control are in place, in particular, system for

risk management,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control, and compliance

with the law and relevant standards.

8.监督信息披露和发布过程

Overseeing the process of disclosure and communications

E、董事会应能对公司事务作出客观的、独立的判断

The board should be able to exercise objective independent judgment on corporate affairs

1.董事应当考虑任命足够数量的非执行董事,能够对有利益冲突可

能性的行为作出独立判断。这一重要职责的实例有:确保公司财

务及非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审议关联方交易,任命董事会成员或

者高管人员,确定董事薪酬

Board should consider assign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non-executive board members capable of exercising independent

judgment to task is where there is a potential for conflict of interest.

Examples of such key responsibilities are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reporting, the review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nominating of board members and key executives, and

board remuneration

2.在董事会诸委员会成立之后,它们的委任、成员及工作程序应当

由董事会充分解释并予以披露

When committees of the board are estabilished, their mandat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ocedures should be well defined and

disclosed by the board

3.董事会成员应当承担其职责

Board members should be able to commit themselves effectively to

their responsibilities

F、为了履行他们的职责,董事会成员应有权获得准确的、相关的、适

时的信息

In order to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board members should have assess

to accurate, relevant and timely information

注释:

OECD公司治理准则(2004年)分为三个部分:导言、OECD公司治理准则、OECD公司治理准则注释。考虑到篇幅所限,译者选译了其核心部分亦即第二部分“公司治理准则”。文本原文请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a110496092.html,/dataoecd/32/18/31557724.pdf

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与影响 08历史1班易正权学号:200802021029 内容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发展让世界震惊,让是人刮目相看。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同时,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平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尤其是亚太经济组织(APEC)。APEC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依托。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约70%,吸引外资的70%以上来自于APEC中各成员。APEC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同样,中国也为APEC 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与APEC紧密相连,APEC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同样需要APEC。没有中国的参与,APEC是不完整的。 关键词:APEC;中国;作用;影响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APEC,中国加入APEC就是重要的一员。加入APEC提高中国作为地区领导者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由于APEC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区域组织,又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不言而喻,中国队APEC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APEC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APEC;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队APEC的影响越来越大。APEC让世界看到中国,加入APEC也为中国提供一个平台,使当时的世界更有机会听到中国的声音。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APEC更加重视中国,重视中国队APEC所做的贡献。APEC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前途的市场:人口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5%,经济总量占世界的55%,贸易总量占世界的50%,它包括世界三大经济体,金砖四国中的三个,可以说他代表半个世界。[1](P388)显然与中国这个亚洲最具潜力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地缘优势,APEC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加入APEC可以因势利导的规划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也为APEC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一、中国在APEC中的作用 第一,中国在APEC中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竞争加剧 自从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出口的增长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中国已超过南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四小龙),一跃成为亚太地区的头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在1 978年,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而中国则不到中国经济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0%。1978年亚洲向工业国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份额。如下图[2]

制造业分类

制造业分类 生产类型的划分是ERP选型的基础,更是ERP设计的基础。目前业界对于生产类型的划分存在多种不同的标准。 Gartner Group 1997年在ERP供应商指南中提出将制造业按生产类型分为六类,即(1)按单设计,(2)按单装配或按单制造,(3)按库存生产,(4)批量生产,(5)重复生产,(6)连续生产。 APICS按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批量划分为:离散制造(Project,job shop,repetitive)流程制造(连续流程/批流程)。按制造环境及生产策略分为:按订单设计/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为库存生产。Gartner的分类被成千上万次广泛引用,被视为ERP选型的金科玉律。直到2005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蒋明炜老师在“2005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上发表《生产类型的分类与Gartner Group的商榷》,业界的主旋律才回到更正规的APICS 分类上。但是,目前仍然很多人将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概念混淆,以至于一些专业人士都会经常混淆一些概念,甚至以错误的概念灌输给客户。 2.1 Gartner的六种分类及解释 按定单设计(Engineer T o Order,简称ETO)或按项目设计(Engineer T oλ Project) 按定单装配(Assemble T o Order,简称ATO)或按定单制造(Make T o Order)λ λ按库存生产(Make T o Stock,简称MTS) 重复生产(Repetitive)λ 批量生产(Batch)λ λ连续生产(Continuous)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Gartner 对这六种生产类型的基本解释。 2.1.1 按定单设计或按项目设计 在这种生产类型下,一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某一特定客户的要求来设计的,所以说支持客户化的设计是该生产流程的重要功能和组成部分。因为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为特定客户度身定制,所以这些产品可能只生产一次,以后再也不会重复生产了。在这种生产类型中,产品的生产批量很小,但是设计工作和最终产品往往非常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要特殊处理,因为每项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不一样的操作,不一样的费用,需要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当然,一些经常用到,而且批量较大的部分,如原材料,可以除外。 为了使一个大型产品或项目的各个子部分能够在最后阶段精确地匹配在一起,以最终使用由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2015)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简称《规划》)的要求,为界定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建立各地区、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指导。本分类按照《指导意见》和《规划》的有关要求,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数据可获得性为划分主要依据。本分类的类别选取充分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取,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生产性

服务业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10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3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类别仅部分活动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当一个行业类别属于两个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代码用“**”做标记。 (二)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指导意见》强调的重点工作,以及带“*”和“**”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解释。 (三)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六、生产性服务业分类表

新兴产业分类标准及发展要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及发展要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解读,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一、节能环保产业: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产业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高端硬件;以及物联网、三网融合及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三、生物产业: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与作用机理开展研究并制造产品,或改变动物、植物、微生物使其具有期望的品质特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 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的领域。 产业包括:先进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运输装备、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专用设备)。 五、新能源产业: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形势,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注:欧洲市场上光伏电池组件价格连续十五个月下跌,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对国内光伏产业生产影响较大,光伏厂商利润空间被大幅度挤压。因此,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调查,在跟随产业政策导向的同时,严密关注市场动态。 六、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 产业包括: 1、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 2、新能源材料包括专用薄膜、聚合物电解液、先进光电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3、生物材料和生命系统结合,用以诊断、治疗、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4、汽车材料,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及复合材料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三产业内部又被划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 一、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三次产业是从经济体系的供给角度进行的分类。即三次产业分类的逻辑过程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上游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根据 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内涵基本相同。在我国,“服务业”是同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的称谓,近年来,中央正式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主要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

二、市场型服务业与非市场型服务业 市场型服务业指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水平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等。 非市场服务业指政府较大程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措施干预价格水平、市场准入、提供的规模和竞争行为的服务业。非市场型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 三、公共服务业与私人服务 公共服务是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者机构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 私人服务是受竞争型市场机制约束并由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业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房地产,商业银行,餐饮和旅馆等。 四、公共服务的分类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 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 一、分类目的 为准确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界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统计范围,健全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投入强度1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际分类标准为借鉴。 本分类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分类表中第一类至第五类内容可与有关国际分类基本衔接,能够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1R&D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R&D(即研究与实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

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提升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 本分类中各小类尽可能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小类对应,便于统计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再加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位数字表示,共有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位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在《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国统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的要求,为科学界定“三新”活动范围,满足统计上监测“三新”经济活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需要,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 三、分类原则 (一)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三新”的有关要求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等文件中有关“三新”活动的阐述,确定“三新”活动的范围和分类。 (二)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试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等

相关统计分类标准,重点体现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创业、跨界综合管理等“三新”活动。 (三)以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其中符合“三新”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分类。 (四)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立足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三新”活动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三新”活动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6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6位数字表示,共有353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中仅部分活动属于“三新”统计分类的,行业

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申请简介

附件2: 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申请简介 一、相关背景 在1998年11月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APEC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国将建立“中国—APEC科技产业合作基金”以推动APEC成员经济体间的科技产业合作。1999年3月,我财政部会同外交部、科技部、经贸委(现国资委)确定了该基金的使用范围和原则、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程序、项目资金的运用和监督管理办法。上述基金的使用期限到期后,财政部于2010年又设立了“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以下称“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我国组织或参与的亚太经合组织交流与合作项目。基金总规模为1000万美元,由财政部统一管理,使用期限暂定10年,原则上每年安排100万美元。基金资助的优先领域根据当年APEC相关会议东道主确定的重点领域逐年调整。申请基金项目要有利于我学习、借鉴其他成员的成功经验,增强我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促进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要有利于我引进先进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理念以及各领域的科学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先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有利于扩大我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帮助其技术和产品更好、更快地走向国际市场。 二、项目申请审批和执行程序

通过科技部申请财政部基金的产业科技类合作项目,项目承办单位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科技局)审核盖章后,在当年1月15日前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需递交的材料有:《财政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使用申请书》(附件3)、《财政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附件4)、《财政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无固定格式,盖项目承办单位公章)、《财政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自筹资金证明》(无固定格式,盖项目承办单位公章)。 项目获得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应按照之前递交的申报材料中的项目内容、用途、期限和批复的资助额度,认真做好项目执行工作,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并在项目结题后一个月内向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提交项目资金决算报告(基金资助经费与自筹经费分别核算,均盖项目承办单位财务公章)和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盖项目承办单位公章)。项目执行完毕后,资助经费如有结余,应及时足额上缴中央国库。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

附件1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 (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服务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技术服务业的范围及分类。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1位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为大类代码,共有25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中类代码,共有97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详细分类目录共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编制原则 《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 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 三、编制框架 《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 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

业技术标准。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四、编制过程 《目录》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 8月底完成综合汇总目录初稿,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目录》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组建专业的编制队伍。4月至5月,由周子学总经济师担任组长,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组成了《目录》编制队伍,下分1个综合组,7个专题组。其中综合组由运行局和规划司牵头,组织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科技司、节能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软件司和通信发展司等司局牵头组成了7个专题组。《目录》还邀请了来自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的技术、管理、统计以及标准管理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课题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强化顶层系统分析,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研究计划,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负责。专题组按照“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讨论筛选,迭代收敛目录”的要求开展工作,综合组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性全体会议,集中讨论、评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 三是理清目录编制的思路。我们首先根据32号文件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选取重点发展领域,剔除传统产品;其次利用相关产品的技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

附件1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2017) 一、分类目的 为准确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界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统计范围,健全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1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际分类标准为借鉴。 本分类借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分类表中第一类至第五类内容可与有关国际分类基本衔接,能够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1 R&D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提升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 本分类中各小类尽可能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行业小类对应,便于统计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再加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6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8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服务(包括、物流、批发、、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5、国际组织。 四大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子领域中,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最为看好。

APEC峰会对中国的影响

APEC峰会对中国的影响 APEC基本情况 1.组织性质:官方论坛,秘书处对其活动起到辅助作用。 2.重点合作领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 3.APEC会标:一个椭圆的地球模型,绿色表示国家,蓝色表示海水,中间是白色的APEC英文字母。 4.APEC会议的承办:APEC年会由各成员经济体轮流主办,同时遵循一年由东南亚联盟成员举办,一年由非东南亚联盟成员举办的方式,明确规定不是主权国家的成员(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不主办APEC年会。 5.作为APEC会议的东道国,一年内要集中承担举办一次外交和经贸部长会议、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4次高官会议、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等专业部长级会议及其他各有关工作组会等数十次会议。 6.成员、观察员 APEC现有成员21个,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接纳新成员需全部成员的协商一致。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APEC观察员为东盟(ASEAN)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和南太论坛(SPF)。观察员可参加APEC部长级及其以下各层次的会议或活动。 一、从APEC成立以来,随着成员国数量不断的增加,为了平衡各个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APEC将经济技术合作列为重要目标,从而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形成了双轮推动的模式,从效果来看,APEC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APEC,中国加入APEC就是重要的一员。加入APEC提高中国作为地区领导者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由于APEC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区域组织,又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不言而喻,中国对APEC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APEC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APEC;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APEC的影响越来越大。APEC让世界看到中国,加入APEC也为中国提供一个平台,使当时的世界更有机会听到中国的声音。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APEC更加重视中国,重视中国对APEC所做的贡献。APEC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前途的市场:人口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5%,经济总量占世界的55%,贸易总量占世界的50%,它包括世界三大经济体,金砖四国中的三个,可以说他代表半个世界。显然与中国这个亚洲最具潜力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地缘优势,APEC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加入APEC可以因势利导的规划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也为APEC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三、亚太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内容。APEC要求成员国逐步削减关税,减少非关税措施,取消出口补贴,取消不正当的出口禁令和限制,减少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术交流等,这一切措施在促进APEC内的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及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增强了我国同亚太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促进了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1991年我国近80%的出口和93%的进口来自APEC成员。此后我国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逐年上升:1999年我国与20个APEC成员的贸易额为2709亿美元,约占当年贸易总额的75%;2000年则进一步增长到了4743亿美元。 2014年的APEC会议包括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覆盖全世界40%的人口和60%的全球经济产出。世界主要领导人汇聚APEC给了中国一个平台,中国正在寻求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领导角色。 在APEC峰会上,中国积极推动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尽管美国主张另外一个进程。这是中国首次带头推动一个多国贸易协定。这显示出中国在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和安全组织中寻求更大作用的决心,以期其作用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相符。 中国表示它的初衷是好的,但作为韩国、澳大利亚等中国邻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或将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高技术服务业分类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3) (试行) 一、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定义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本分类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开展高技术服务业统计调查。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

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参考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根据编制原则,将高技术服务业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9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二层为25个中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三层为63个小类,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小类表示。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本分类中小类的具体范围说明可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二)本分类中的“*”,表示该类别仅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中的部分活动。 (三)本分类中的高技术服务原则上归入一个类别,不重复出现在多个类别中。部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名称存在重复,是由于该行业分类小类中有部分内容分别属于不同的高技术服务类别(详见分类表中“说明”)。

亚太经合组织简介(国际经济学)

“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成立之初仅为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然演变为环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APEC现有21个成员,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华台北、泰国、美国、越南,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2007年,各国领导人对重新吸纳新成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在新成员须满足的标准问题上未达成一致,于是决定将暂停扩容的期限延长3年。此外,APEC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是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 APEC成员位于环太平洋地区,成员分布在亚洲、美洲以及大洋洲。APEC成员的历史、文化、宗教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各异,特别是成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差别很大。亚太地区还存在数个次区域性贸易集团,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澳新紧密经济和贸易关系协定,有的成员又分别属于不同的次区域贸易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各成员的人均GDP为4794美元,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但到2006年,各成员的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几乎是非成员平均水平的两倍。亚太经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己今非昔比。 更加难得的是,APEC是亚太地区唯一将众多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推进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大约有80%的对外贸易是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进行的,APEC也是中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对APEC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1993年开

国际经济组织与中国关系

二战后至二十世纪末期产生的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组 织(节选) 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国家间经济联系密切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以及各国在经济上存在愈来愈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国际经济租住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国际经济组织,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也被简称为"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几乎全部是二战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其中,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与中国关系甚微密切。 1.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自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亚太经合组织便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了许多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和倡议,得到了亚太各经济体的接受和赞同。 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约70%、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01年10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重要文件,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有关成员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才使东南亚国家减少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而蒙受的损失。中国成为APEC的成员提高了其作为地区领导者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作用。中国作为APEC的成员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贸易自由化,无论是在反恐还是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贡献都是积极而重大的, 发挥着经济和政治主导作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一个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总部设在美国首都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经合组织负责任商业行为研讨会

经合组织负责任商业行为研讨会 2018 年 12 月 13 日 09:00 – 16:30 皇冠假日酒店 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 339 号 商业活动是经济的引擎,对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进步发挥重要贡献。为了达到这些积极的影响,企业应该确保避免、处理与自身活动相关的负面影响。在企业自身活动及整个业务供应链中推广负责任的商业行为能够保障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是营造健康营商环境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吸引高质量投资,减少企业风险,确保利益相关方权利,促进实现创造更广泛的价值。 本次研讨会将概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或OECD)和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有关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的主要国际政策标准,并向与会者提供企业如何在供应链中应用这些方法的具体例子。 经合组织继续走在国际合作前列,支持政府和企业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采取的努力,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合作伙伴展开了多年的合作,推广责任投资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本次研讨会向来自政府、商业及社会组织等不同背景的代表开放,旨在介绍负责任商业行为领域的主要工作和关键的概念,帮助理解中国企业在本土及海外实践负责任商业行为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经合组织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合作举办本次研讨会。此次活动还得益于经合组织和责扬天下的合作关系。 -------------------------------------------------------------------------------------------------------------------------------- 更多信息 经合组织制定了关于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最全面的国际法律文书《经合组织跨国 企业准则》以及切实可行的指引和工具,帮助企业就环境和社会问题开展基于 风险的尽责管理,以避免和解决与其经营活动、供应链和其他业务关系相关的 负面影响。经合组织的《准则》与《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和国际 劳工组织的基本公约相互一致,并在贸易和投资协定中被引用。 中国是经合组织的关键伙伴国。双方就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的合作重点是支持中国在该领域相关的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结合。在中国和经合组织2015-16年联合工作计划的建设性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双方正在讨论制定一份新的联合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加强在负责任的商业行为领域的合作。该合作将建立在经合组织和中国现有及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并得到欧盟-国际劳工组织-经合组织“在亚洲推广负责任的供应链”合作项目的支持,该项目涉及含中国在内6个亚洲国家,执行期为2018-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