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的技术措施
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几点措施

好。 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 3  ̄ 6 周, 产蛋率下降 4 % 一 6 % 时进行限饲。限饲过程 中结合产蛋 曲线进行试探性减料 , 防 止因减料造成产蛋率下降过快 。 根据题 中变化考虑采食量的
增减 , 采食量的具体确定还需考虑季节 因素 的影响 。
成熟 , 应根据 l 8 周龄或 2 0 周龄抽测 体重而定。如果体重达
等。
6 产 蛋高峰后 期的管理
性成熟 的早晚与环境和遗传有关 。 合理 的光照是控制性
成熟 的重要措施 。 一般蛋鸡 l 2周龄后对光刺激敏感 , 能促进 性成熟 。光照控制性成熟 的适时化 , 何 时延长光照时间促进
6 . 1 产蛋高峰后期 的管理关键 环节是实行 限制饲养 ,防止 蛋鸡 过肥 而影 响产蛋性能 的发挥 , 确保中后期产蛋持续性 良
( 1 . 吉林 省梨 树县 金 山乡畜 牧兽 医站 ;2 . 梨树 县动 物卫 生监 督所 。梨树 1 3 6 5 0 0)
5 . 3 合 理 的光 照方 案 光照 能刺激 鸡脑 垂体 分 泌生 殖激
素, 促进产蛋 。 产蛋期光照时间宜渐长不宜渐短 , 光照强度也
不宜减弱 , 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产蛋高峰 。要充分利用 自
然光照 , 同时结合人工光照 , 达到规定 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
体重达标是衡 量后备鸡生长发育 的重要指标。 骨骼发育 成熟关系到将来 的蛋重 、 蛋壳强度。 不 同鸡种有其标准体重 , 体重过大过肥 时机 能较差 。 骨骼发育用胫长表示 。 体重达标
6 . 3 防止鸡早衰 因维持产蛋高峰期的时间过长,是鸡体
出现 “ 负平衡”பைடு நூலகம், 体重明显减 轻 , 造成鸡早脱毛 , 尤其 在寒 冷季
让母鸡多下蛋的土方法

让母鸡多下蛋的土方法母鸡是一种养殖家禽,其生产的鸡蛋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商品。
养殖者往往希望母鸡能够多下蛋,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采用一定的土方法,从而刺激母鸡下蛋的产量。
1.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饮水和饲料是母鸡生产鸡蛋的基本条件。
如果饮水和饲料的供给不足,母鸡的代谢率就会下降,导致蛋的产量也会减少。
因此,保证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对于提高母鸡下蛋的产量非常关键。
2.调节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对母鸡下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光照时间和强度越高,母鸡下蛋的产量就越高。
为此,可以在晚上延长光照时间,或者在白天使用较强的灯光,刺激母鸡下蛋的产量。
3.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母鸡适宜生活的环境温度为16-22摄氏度,湿度为50%-60%。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母鸡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下蛋产量下降。
因此,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于提高母鸡下蛋的产量非常重要。
4.加强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母鸡生产鸡蛋需要很高的代谢率。
如果母鸡出现疾病或健康状况不佳,也会明显影响下蛋产量。
因此,加强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维持母鸡的健康状态,是提高其下蛋产量的关键。
5.适当的饲养密度适量的饲养密度对于母鸡的下蛋产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如果密度过大,则母鸡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影响下蛋产量。
相反,如果密度过小,则会影响饲养效益。
因此,选择适当的饲养密度,保证母鸡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并且可以避免过度竞争,从而促进下蛋产量的提高。
6.增加母鸡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适当的运动和空间也是促进母鸡下蛋的重要因素。
如果母鸡没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就会影响其健康状况,从而减少下蛋产量。
因此,增加母鸡的运动时间和空间,能够增强其下蛋能力,提高饲养效益。
总的来说,提高母鸡下蛋产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饮水和饲料的供给、调节光照时间和强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加强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适当的饲养密度,以及增加母鸡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才能实现母鸡下蛋产量的最大化,并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 养鸡技术

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养鸡技术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养鸡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商品蛋鸡的产蛋性能,取决于其良好的遗传和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实践中,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提高养鸡效益。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1、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品种。
蛋鸡的产蛋率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蛋鸡品种的产蛋率较高,通常白羽品种蛋鸡的产蛋率要高于红羽品种。
生理因素。
蛋鸡产蛋性能的发挥以及产蛋率的高低受到蛋鸡生理因素的影响,包括蛋鸡体内的激素水平,如卵泡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蛋鸡输卵管和卵巢功能的协调性,蛋鸡体内自由基的水平等。
一般在产蛋鸡的产蛋中后期,提高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孕酮等与生殖相关的激素的分泌量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因此蛋鸡要想保持较高的产蛋率需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养殖者可从调节蛋鸡的生理角度,调节与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和蛋形成过程相关的分泌技能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营养因素。
蛋鸡日粮中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配比是否合理,饮水量是否充足也是影响其产蛋率的重要因素,当蛋鸡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不足或者过高,营养配比不均衡,饮水量不足,则不能满足蛋鸡产蛋的营养需求,这些都会导致蛋鸡的产蛋率下降,使蛋鸡表现为产畸形蛋、蛋壳的质量变差、破损率升高等,进而使孵化率以及种鸡的品质降低。
管理因素。
蛋鸡的生产性能受到饲养管理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光照以及应激等。
鸡天生没有汗腺,对高温表现的较为敏感,在高温环境下,蛋鸡的采食量减少,营养的摄入不足,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同样,低温环境下同样会影响到蛋鸡的产蛋率;光照对蛋鸡的性成熟与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情况下则母鸡得不到充分的刺激,从而使排卵产蛋受到抑制,但是如果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又会导致鸡群持续产蛋,易引发啄癖等不良的反应。
如何提高蛋鸡产蛋率

如何提高蛋鸡产蛋率?如何提高蛋鸡产蛋率?有相关实践表明,产蛋量相同的蛋鸡,体重每增加O.25kg,一年多耗料约3kg。
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轻型化品种的蛋鸡进行饲养,这样品种的蛋鸡具有基础代谢低、消耗饲料少、产蛋量高、蛋的颜色和形态较好的特性,养殖收益率较好。
要根据蛋鸡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科学配制营养成分全面而均衡的优质饲料。
避免有的营养成分过多而造成浪费或过少而导致营养不足。
夏季高温时应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冬季降温时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供给量。
在产蛋初期,为了满足产蛋的需要,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稍高于平时的饲养标准。
确保储存的饲料新鲜无变质,饲喂前可将饲料加工成直径0.5cm的颗粒料,有利于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
保持鸡舍内环境相对安静,禁止大声喧哗,惊扰鸡群。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都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产蛋量下降以及鸡蛋形态不良等,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3~23℃,湿度为50%~55%。
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每日光照时间不宜超过16个小时。
人工光源的开闭时间要固定,忽迟或忽早都会引起部分母鸡停产,甚至死亡。
人工光源的设置要求灯与灯间距3m,距地面2m左右,灯泡强度不可超过60W,并在灯泡上附上灯罩聚光,光照强度以鸡能看见饲料进行觅食为准。
饲养密度取决于饲养模式,平养密度以5只/m2为宜,笼养以不超过10只/m2为宜,冬季可增加到12只/m2。
每天要按时打扫鸡舍,粪便要及时清理,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搞好疫病防治工作,禁止滥用药物。
产蛋后期母鸡的体质容易变差,免疫力也会下降,来自母鸡体内以及外界感染致病菌会导致发病率的增加。
养殖户应注意观察鸡群状态,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
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1、饲料因素产蛋鸡群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
若饲料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产蛋量突然下降。
2、环境因素产蛋鸡群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以光照、温度、通风的变化最为明显。
3、管理因素管理不善也是导致鸡群产蛋量突然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者:费建雷来源:《家禽科学》2024年第08期摘要:在正常饲养条件下,蛋鸡的产蛋率变化存在规律性。
但是,实际饲养中经常发现部分产蛋鸡无产蛋高峰期,或是高峰期时间较短,从而导致产蛋率降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益。
因此,了解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已迫在眉睫。
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品种、饲养管理及疾病等因素出发,简要分析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无产蛋高峰期;原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4)08-0086-03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是衡量蛋鸡产蛋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
产蛋高峰期越持久,养殖蛋鸡的收益便越丰厚。
当蛋鸡进入产蛋阶段,其产蛋率会迅速上升,高峰期产蛋率达90%以上。
然而,笔者走访调查发现,有些蛋鸡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不稳定,部分蛋鸡甚至无法到达高峰期,导致产蛋总量低,料蛋比不合理,严重制约了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为了确保蛋鸡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必须深入了解造成无产蛋高峰期现象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产蛋率,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1 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1.1 个体因素雏鸡质量的好坏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初期为节省成本,或是因疏忽选择发育不良、体弱的雏鸡,受母源疾病的影响抗病性差,后续将出现生长缓慢、器官功能不全的情况,即便蛋鸡成年,也无法进入产蛋高峰期[1]。
另外,体重是否达标对产蛋高峰期的长短有着决定性作用。
蛋鸡瘦小,自身发育受阻,影响鸡蛋形成;蛋鸡过肥,体内脂肪堆积,对产蛋激素分泌、合成造成影响。
1.2 饲养因素1.2.1 饲料营养单一蛋鸡日粮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饲料营养单一或霉变,如果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低,或是营养过剩,或是长期饲喂高碳水饲料,均会降低繁殖能力。
而蛋鸡发育不同阶段采食量、所需营养均有不同,必须保证日粮搭配的合理性。
公鸡下蛋的技巧和方法

公鸡下蛋的技巧和方法蛋鸡的产蛋量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养鸡人的经济效益的,要想提高蛋鸡的产蛋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分享一下如何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一、饲养管理1、合理的饲养密度:蛋鸡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鸡群之间的竞争斗殴,严重影响到蛋鸡的产蛋率。
因此,我们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鸡与鸡之间的空间足够,不挤不堵,让蛋鸡们能够自由活动。
2、合理的光照管理:蛋鸡产蛋与光照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在养鸡过程中,要保证蛋鸡的光照时间充足。
一般情况下,蛋鸡每天需要16个小时的光照时间,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鸡舍内灯光的亮度和时间来实现。
3、合理的温度管理: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圈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一般来说,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18-25℃。
在夏季高温天气时,我们还要及时做好降温措施,保证蛋鸡的舒适度。
二、饲料管理1、合理的饲料配方:为了提高蛋鸡产蛋率,我们要该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周期,制作出合理的饲料配方,并且还要保证蛋鸡每天都有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建议使用:维矿剑客,它能够提供蛋鸡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有效促进蛋鸡的生长和产蛋率。
2、合理的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为了保证蛋鸡下蛋多,我们还要注意蛋鸡的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一般情况下,蛋鸡的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可以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情况来调整。
3、使用饲料添加剂:为了增加蛋鸡的产蛋量,我们可以直接在蛋鸡的饲料中添加:优蛋剑客,它可以缓解产蛋疲劳,延长产蛋高峰期,有效提高蛋鸡的产蛋量。
三、环境管理1、保证鸡舍清洁卫:我们在饲养蛋鸡时,每天都要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让它的饲养环境保持干燥、清洁、卫生,避免蛋鸡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还要定期使用:非克太保,给鸡舍做好消毒工作,它可以消杀各种病毒和细菌,防止各种病菌的滋生。
2、保证鸡舍通风透气:我们在饲养蛋鸡时,要在鸡舍内安装通风设备,保证鸡舍内空气的流通、新鲜。
夏季蛋鸡保持高产的技术措施

流 通 ,开 放式 鸡舍 缓 解产 蛋鸡 热 应 激 的最 佳 措施 是 喷
水 ,使鸡 只 的体 温 下 降 。
在饲 料或饮 水 中添 加些 有抗应 激作 用的添加剂 , 比如在
饮 水 中添 加 01 .%碳 酸 氢 钠 , 对 提 高 蛋 鸡 的 抗 高温 能 力 和
2 喷水降 温
在 屋 顶 上 安 装 固 定 或 能旋 转 的 喷 头 , 喷 头 的 喷 孔 不
7 勤出鸡粪改善环境
在高温时鸡粪本身堆沤发热 ,产 生大量的H 、NH S 等 有 害气体 。鸡吸 入后对 产 蛋不 利 ,因此勤 出鸡粪 可给鸡
提供 良好的生活和产蛋环境 。
波 动 感 明显 , 有一 触 即 破 的感 觉 ; 子 宫兴 奋性 明显 降
低 , 已感觉 = 到发情 旺 期时予 宫受到刺 激后 的充 实感和 1 i
兴奋不安 ,流涎 ,角 弓反张 ,皮肤上有紫斑 。
1 慢性中毒 . 2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正常,
被 毛 粗 乱 ,形体 消瘦 ,皮 肤发 紫 ,结膜 苍 白,生 长缓
慢 ,有异 嗜 现象 ,有 的 出现 呕 吐 ,有 的腹 泻 。后 期 嗜 睡 ,抽搐 ,后 肢不能站立 。空 怀母猪 不发情 。妊娠母猪
后能去 除毒素 的7 %一 0 0 9%,可 以饲 喂育肥猪 。饲料严 重
发 霉 的应 全 部 废 弃 。
33 饲料 中添加脱霉 剂量 .
脱 霉剂不要 使用化学合成制
剂 。使用 复合型脱 霉剂 ,安全 ,除毒 能力强 ,效果好 ,
如使用产霉型益生菌代谢 产物,纳米级 凹凸石等 。 34 药物预 防 为防止发 生霉 菌毒素 中毒,可在每吨饲 .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摘要蛋鸡的产蛋率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提高产蛋率,可显著提高产蛋量,通过分析蛋鸡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提出了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具体措施,为蛋鸡提高产蛋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蛋鸡产蛋率措施提高蛋鸡产蛋率是养鸡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蛋鸡产蛋率对增加蛋鸡产蛋量、增加养殖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蛋鸡的生理特征及产蛋规律1.1蛋鸡的生理特征母鸡在生理机能上,开产期(19~24周龄),一方面需要满足产蛋所要的营养,另一方面仍需要满足身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产蛋高峰期(25~42周龄),母鸡产蛋所需要的营养迅速增加,往往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大大消耗母鸡自身的营养储备;产蛋后期(43周龄以后),由于产蛋量的下降母鸡从外界摄取的营养逐渐转入体内贮藏,使母鸡体重增加,腹部脂肪沉积量大增,脂肪成分将卵巢包围,从而抑制了产蛋机能。
所以在产蛋鸡的饲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克服母鸡生理上的不足。
1.2蛋鸡的产蛋规律1.2.1产蛋曲线在标准条件下,将蛋鸡在一个产蛋年度内产蛋率的变化记录,绘制的曲线称为产蛋曲线。
母鸡的产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从开产到产蛋率达到50%,需要3周左右;从50%到进入产蛋高峰,达到90%以上,需要3周左右;高峰期稳定时间较长,然后产蛋率开始下降,到产蛋52周时,约下降30%,达到60%左右,每周约下降0.7%~0.8%,按产蛋曲线变化特点,可将其分为开产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
1.2.2蛋重变化规律开产时平均蛋重较小,随着鸡群周龄的增长,平均蛋重也在逐渐增加。
在开产期内蛋重增加最快,至40周龄后则增长幅度很小。
1.2.3蛋产出时间规律一天中鸡群的产蛋时间集中在见光后的3~7h。
按早5点30分开始照明为例,上午8点前产蛋占全天总产蛋的8%以下,8点至12点之间占70%以上,12点至下午2点约占15%,下午2点以后约占7%。
每日蛋产出时间,受季节、周龄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2产蛋鸡的营养需要2.1能量需要产蛋鸡对能量的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的技术措施
作者:yute888 来源:土鸡养殖技术网 录入:yute888 更新时间:2009-10-31 15:11:49 点击数:583
【字体: 】
1选购优质鸡苗
鸡苗要从信誉好的大型正规的种鸡场订购,这样的种鸡场技术力量雄厚.种鸡饲养管理正常,孵化规范。
孵化出的雏鸡绒毛于净光亮.体重大小适宜,脐部愈合良好,精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清脆,握到手里感到
饱满有力,小腿有光泽,胫趾色泽鲜艳。因种鸡免疫接种完善.雏鸡有较强的母源抗体,有些经蛋垂直传播的
疾病得到了净化。并且他们运输得当,售后服务好。养殖户绝对不能贪图便宜,订购劣质鸡苗,否则后患无穷。
2育雏期体重要达标
据试验,5周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经济性能呈明显的正相关,原因是早期增重主要是雏鸡组织器官发育
增重,预示着雏鸡组织器官发育完善,体质强,对成活率和成年产蛋性能有正面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很迅速,
但其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较差。所以,一定要供给优质、易消化的饲料。为了满足增重,生产实践中常用
肉小鸡料饲喂雏鸡,4—5周龄以后逐渐过渡到蛋小鸡料,这样饲喂5周龄体重一般可达标,为培育高产鸡群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3育成鸡阶段的体重和均匀度要达标
育成鸡阶段,鸡的死亡率很低,又不产蛋,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结果培育成低产鸡群。
现在每个鸡品种都有其不同周龄的标准体重.养鸡户(场)一定要从种鸡场索取这个资料。每隔1-2星期抽样称重
1次,计算出平均体重和标准体重对比,若相差较大,应及时调整饲料品质或者饲料喂量,不要等到育成后期
突击提高体重,这时主要是沉积脂肪.反而对产蛋不利。育成鸡群的均匀度是显著影响产蛋性能的重要指标。
实践证明,育成鸡群均匀度越高,达到产蛋高峰越早,维持高峰时间也越长,蛋大小也越整齐,母鸡死淘率越
低。所以,每次抽样称重时要计算均匀度,一般高产鸡群的均匀度要求在80%以上。生产中,若均匀度偏低,
应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校正。另外,均匀度必须建立在标准体重范围内,脱离标准体重谈均匀度是无意义的。
4抓好开产时的饲养管理
小母鸡开产时应科学饲养管理,使其适时开产,快速达到高峰。生产中特别注意两个问题:①及时更换日
粮,剐开产的小母鸡体重还在增加,而日产蛋率上升很快,营养需求量大。所以,生产中应在17—18周龄就换
上预产鸡料,产蛋率达到5%时就要逐渐换成产蛋高峰期饲料,促进产蛋率上升。②适时开始补充光照,增加光
照能刺激性成熟,使鸡群开产。开始补充光照一般不早于18周龄,不迟于20周龄.当体重达到该品种的开产体
重时开始增加光照为宜。若增光过早,小母鸡体格还未发育成熟就产蛋,产蛋持续性差,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维
持时间不长。增光幅度为每星期0.5-1.0小时,直至增加到每天光照16小时为止。
5产蛋高峰阶段防止出现应激
产蛋高峰期是蛋鸡发挥矗佳生产性能的关键阶段,从产蛋曲线看,这时若产蛋率突然下降,以后很难恢复
到正常水平,从而影响整个产蛋期的产蛋量。蛋鸡此阶段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易出现应激而使产蛋率突然下
降。引起鸡群应激的因素主要有过冷、过热、疾病、异常声响、通风不良、饲料突然变化、陌生人或其他禽兽
进入丽引起惊群等。这一阶段要自由采食,不能限饲,从而尽可能长的维持产蛋高峰期。
鸡的蛋白质营养及其蛋白饲料的合理应用
作者:yute888 来源:土鸡养殖技术网 录入:yute888 更新时间:2009-10-31 15:10:43 点击数:523
【字体: 】
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饲料蛋白质由22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形态各异的蛋
白质分子。根据鸡体内能否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快慢,氨基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必需氨基酸,另一类是非必
需氨基酸。鸡的必需氨基酸包括13种,其中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在一般饲料中含量较
少,缺乏时往往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率,因此这几种氨基酸又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达到或超过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又分为植物性蛋白质
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以各种油料子实榨油后的饼粕为主(主要有大豆、棉子、花生、
菜子等饼粕);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包括鱼粉、肉粉及肉骨粉、血粉、皮革粉、羽毛粉,蚕蛹粕(粉)等。蛋白质
品质的优劣是通过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来衡量的,各种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和品质差别很大。就其含量而言,
动物性饲料中最高(40%~80%),油饼类次之(30%~40%),糠麸及禾本科子实类较低(7%~13%)。就其
质量而言,动物性饲料、豆科及油饼类饲料中蛋白质品质较好。
配合饲料时,蛋白饲料的应用注意以下问题:
氨基酸平衡问题:日粮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相互之间的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符合,即
氨基酸平衡,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被称为“理想蛋白”。按照“理想蛋白”配制日粮,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就较高,
饲料的成本相对降低,养鸡效益较高。
按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粮:大多数日粮氨基酸不能被完全消化,许多常用原料如玉米和豆粕中的限制性氨
基酸大约90%可被消化,个别氨基酸之间会存在差异。一些植物蛋白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非常低,而动物蛋白
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随加热程度的不同变化很大。目前,饲料可消化氨基酸的数据还不是非常完整,而且可消
化氨基酸的测定还受鸡的盲肠活动、内源氮损失、尿氮损失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测定结果稍有差异,但按可消化
氨基酸配制日粮是未来配料的趋势,这样,既可使原料得到合理利用,又可改善家禽生产性能,还可减少排泄
氮对环境的污染。
蛋白原料间的协同作用:实际配料时使用2种以上的蛋白饲料比使用单一蛋白饲料效果要好。比如,玉米-
豆粕型日粮中适当添加花生粕和棉粕,使氨基酸更容易平衡,限制性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的添
加量减少,饲料成本降低。
一些原料应限量使用:豆饼中存在有抗胰蛋白酶、尿素酶、血球凝集素、皂角甙、甲状腺肿诱发因子、抗
凝固因子等。但这些有害物质大都不耐热,在适宜水分下经加热即可分解,有害作用即可消除。豆粕中这些营
养抑制因子较少,用量可达35%。棉粕中含有棉酚、环丙烯脂肪酸、植酸和单宁等营养抑制因子,未脱毒棉粕
用量一般不超过5%。菜粕中含有硫葡萄糖甙、芥子碱、植酸、单宁等营养抑制因子,一般用量,雏鸡:4%~
5%;育成鸡:7%~8%;产蛋鸡:5%~8%,肉子鸡后期:5%。禁止使用腐败变质的动物蛋白饲料,如污染
了沙门氏菌的鱼粉、血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