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B卷

浙江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B卷
浙江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B卷

浙江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12题;共46分)

1. (4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A .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 . 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 . 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 . 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2. (4分)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A . 佛教盛行

B . 三教合一

C . 佛寺集中化

D . 佛教世俗化

3. (4分)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4. (4分) (2017高一下·永州期末)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A . 西周

B . 春秋战国

C . 宋朝

D . 明清

5. (4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材料中“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6. (4分) (2017高一上·唐山月考)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A . 开国大典

B . 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

C . 北京和平解放

D . 一届人大

7. (4分) (2020高三下·绛县月考) 1938年,日军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平原沿平汉线南下,一路溯长江西上,合攻武汉。但华北抗日力量的壮大使日军从华北抽调兵力组成北集团的计划落空,被迫将主力分作两路,一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武汉,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策应。日军作战计划的改变说明()

A . 敌后战场的发展打乱了日本的军事部署

B . 正面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C . 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D . 苏联红军的东进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战

8. (2分)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D .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9. (4分) (2015高一上·湖北期中) 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都曾缔造过辉煌的文明,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三者在政治体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下列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 . 自然地理因素对古代政治文明的方向选择有重要影响

B . 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政治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C . 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民主法制水平的高低

D . 主流思想取向决定政治文明的方向

10. (4分) (2015高二上·无为期中) “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这句话描述的是()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启蒙运动

D .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11. (4分)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 . 德国的分裂

12. (4分)下列作者与文学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 . 雪莱——《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 . 海明威——《老人与海》

C . 雨果——《悲惨世界》

D . 贝克特——《等待戈多》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共2题;共37分)

13. (25.0分) (2020高一下·天津月考) 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发明者国家发明成果

1782年瓦特英国改进蒸汽机

1825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试车成功

1866年西门子德国发电机

1876年贝尔美国电话机

1882年爱迪生美国纽约市珍珠发电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什么方式?概括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4. (12分) (2016高二下·通榆期中) 德国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三、【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 (共1题;共15分)

15. (15.0分)秦始皇、唐太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

材料二:“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1)材料一“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制度和具体措施有哪些?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为巩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你如何理解“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的评价。

(3)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

四、【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20 (共1题;共10分)

16. (10分) (2020·大庆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会议还讨论了

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申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摘编自吴于屋、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的背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波茨坦会议的影响。

五、【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1题;共10分)

17. (10分)(2020·福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崇,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

——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1910年10月,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情,日俄双方借机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12月,清政府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开展防治工作。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1911年4月,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同时还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

——陈雁:《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一略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疫情应对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12题;共4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共2题;共37分)

13-1、

13-2、

13-3、

14-1、

14-2、

三、【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 (共1题;共15分)

15-1、

15-2、

15-3、

四、【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20 (共1题;共10分)

16-1、

16-2、

五、【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1题;共10分)

17-1、

17-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