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微生物肥料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微生物肥料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现状与问题尽管近几年来,国内的微生物肥料企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其一、在工厂化生产中,普遍缺乏高效菌株,菌种资源缺乏,很多厂家的菌种都在利用同一个菌株,肥料品种单一,产生了一个菌种打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使用菌株不当也会带来安全隐患,一些厂家的生产菌种没有经过正规的鉴定就投入生产,也是一种不妥当的行为。
其二、生产设备陈旧。
有许多生产厂是由已倒闭的小型酶制剂厂、味精厂、柠檬酸厂等改造而成的,其设备本身就效率低、能耗高,勉强生产,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
其三、技术工艺落后。
有些厂家认为只要有了微生物肥料菌种,有了相应的培养基就能够生产出微生物肥料,缺乏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检测手段,有的甚至还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本身不具备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相应的研发人员,无法建立产品的质量保障体系。
其四、生产管理水平较低。
许多生产厂家没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管理制度,也就没有建立真正的服务体系,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五、市场上鱼目混珠,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这些年来,一些所谓微生物肥料或生态肥料,一度统领江湖。
尽管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清理整顿微生物肥料市场,但由于涉及地方、部门甚至小团体的利益,一些假冒伪劣微生物肥料产品仍充斥市场,严重制约了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对策及建议就我国目前微生物肥料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发展对策如下: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微生物肥料行业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可开发资源,筛选并构建一批可开发利用的微生物菌株,明确其代谢产物,作用机理及作用条件,开发出多种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品种。
其次,加强微生物肥料的科研、科普、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除根瘤菌接种剂外,其它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明确。
对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作用机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才能科学地确定优良菌种和优质菌剂的技术指标,为生产优质菌肥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国内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开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体系。
目前国内微生物肥料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与优化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优良的微生物菌株,不断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
例如,利用劳草根部寄生菌进行发酵制备的劳草菌肥,通过连续培养和优化剂配方的改良,优化了制备工艺和杀菌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2)微生物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增加植物根系活性,促进植物抗旱、抗病性能等。
例如,秸秆堆肥中添加的拮抗性细菌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优质细菌的数量,从而促进玉米生长。
(3)微生物肥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可能存在差异,但相比传统肥料,微生物肥料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
例如,菌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土壤盐渍化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1)微生物肥料种类的开发。
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开发出了多种微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肥、燕麦植物促生细菌肥、茶叶发酵菌肥等。
(2)微生物肥料对作物的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不同微生物菌株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有所不同。
例如,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有助于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微生物肥料还可以提高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从而减少肥料的用量。
(3)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
国外研究发现,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和生物入侵技术制备微观和介观范围的微生物肥料,能够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和抗性能。
展望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我们可以预计微生物肥料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同时加强微生物肥料和传统肥料的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微生物肥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优缺点,并以此指导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微生物肥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供需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指导可行性研究预测

微生物肥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供需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指导可行性研究预测(1)微生物肥料行业背景:①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生存的底线问题。
从国际层面看,全球面临50年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受地缘冲突、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持续加剧,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在55个国家和地区中,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安全问题,比上一年增加约2,000万人;要实现到2030年为全球85亿人提供有营养和可持续的食物,需要对全球农业粮食系统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促进建设具有社会、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可持续性的和有韧性的农业粮食系统。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权威公布《中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
但是,我国粮食刚性需求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生产硬性条件约束并存,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仍将持续,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多地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耕地保护压力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仍为制约因素。
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够稳固,存在短板薄弱环节,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需要统筹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②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9%的人口,由于人地矛盾问题突出导致我国农业种植一味追求高亩产、连续耕作,这样就需要大量使用化肥来实现增产,导致我国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2015年我国化肥使用量世界第一,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农作物亩产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了微生物肥料的定义与分类,阐述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与应用。
随后分析了当前微生物肥料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包括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生产工艺的改进。
展望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将注重微生物肥料的环保性和效益性。
在结论中强调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的前景广阔,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应重点关注微生物肥料与植物、土壤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以推动微生物肥料的创新和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 研究现状, 优势, 应用, 热点, 发展趋势, 前景, 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肥料,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探讨了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微生物肥料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潜力。
随着化肥和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农田土壤逐渐出现了养分失衡、土壤贫瘠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
这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风险。
寻找一种替代化肥和农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作物品质、减少农药残留的方法变得尤为迫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微生物肥料的定义与分类、优势与应用、研究现状和热点的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肥料选择和使用建议。
通过探讨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研究目的还在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肥料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品质和效益的不断提升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肥料,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种特殊种类的肥料。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1.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有7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早开始研究应用的也是大豆根瘤菌剂和花生根瘤菌剂。
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迅猛,无论微生物肥料产品的种类和总产量,还是其应用面积都有了快速的增加,已逐渐成为肥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1)截至2012年底,全国微生物肥料企业约有850多家,遍布我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产量超过900万t;全国从事微生物肥料生产的人员5万多人;年产值能达到150亿元以上。
(2)产品种类众多。
在农业部登记的产品种类有11个,包括固氮菌剂、根瘤菌菌剂、硅酸盐菌剂、溶磷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复合菌剂、内生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及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类产品。
从1996年国家将微生物肥料产品纳入登记管理范畴,至今已有1790个产品取得农业部的登记证,其中有800多个产品转为正式登记。
(3)生物肥料使用菌种种类不断扩大,所使用的菌种早已不限于根瘤菌,即使是根瘤菌种类也达十几种。
其他的诸如各种自生、联合固氮微生物、纤维素分解菌、乳酸菌、光合细菌、PGPR菌株等,据统计,目前使用菌种已达到15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种类。
(4)使用效果逐渐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不仅表明在产量增加上,而且表现在产品品质的改善,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已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应用面积在逐年扩大。
(5)质量意识开始深入人心,质检体系初步形成。
农业部于1996年将微生物肥料纳入国家检验登记管理范畴,对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销售、应用、宣传等方面进行监管,促进了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的提高。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已举办了18期标准和技术培训班,面向省级土肥质检机构及生产企业,初步构建了部、省、企业的三级质检体系。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微生物肥料是一种由各类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肥料,其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还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对土壤改良、植物生长有着显著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有机农业的重视,微生物肥料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推动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发展,本文将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就有科学家发现土壤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可以促进作物生长。
而随着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20世纪末,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从而生产出更加高效的微生物肥料。
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良菌种的筛选与培育。
科研人员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和培养,筛选出了一些在土壤改良、植物生长促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的优良微生物菌种,例如一些氮、磷、钾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微生物,以及一些有益的生物防治菌株等。
(2)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发酵工艺生产出各种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其中包括发酵床、罐体发酵等生产工艺。
这些技术使得微生物肥料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3)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
人们通过对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技术进行改进,使得微生物肥料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例如将微生物肥料与化肥混合施用,或者将其与种子一起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微生物肥料的利用效率。
虽然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菌种筛选不足。
目前对土壤中微生物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很多优良的菌种还没有被发现和利用起来,限制了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
(2) 生产技术不成熟。
一些地方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控制不到位、设备陈旧等问题,导致微生物肥料的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1.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特殊作用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土壤是地下微生物的“容器”和活动场所,土壤之所以有别于岩石而成为活的“土壤生命有机体”,就是因为其中生长着大量具有适应性和活性的生物类群,这些生物对于养分元素的转换、储存和释放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
倘若把土壤中的生物全部消灭,土壤便会变成没有活力的“死寂”或“老朽”土壤。
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微生物一方面分解有机物质形成腐殖质并释放出养分,另一方面又转化土壤碳素和固定无机营养元素。
土壤微生物对于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和植物有效性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微生物自身含有一定数量的c、n、p、s等,可看成一个有效养分的储备库,土壤生物量(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动物生物量)本身就是一个养分贮藏库,具有“源与汇”的调控功能,它对土壤养分具有贮存和调节作用;二是土壤微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推动着这些元素的转化与活动。
2.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履行着主要分解者的作用,是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推动着自然界养分元素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是大自然中元素的平衡者。
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物质循环过程便会中断,地球上的动、植物残体和废物也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没有微生物,高等生物和人类也难以持续发展下去。
同时,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在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动物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地下生物与地上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拮抗的极为微妙和精巧的生态联系,不断发生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与作用。
在这些生态过程中,微生物作为食物链的主要组分,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以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3.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提高的作用机理微生物肥料是将某些有益微生物经大量人工培养制成的生物肥料,又称菌肥、菌剂、接种剂。
固氮微生物肥料

标题:固氮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应用最多的主要是根瘤菌,生物固氮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将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Abstract:Pop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plant’s output in agri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 the most applied largely root nodule truffles , and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more attention , it will be more further developed.关键词: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生产根瘤菌应用研究方向Key words:Nitrogen-fixing microbial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produc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direction 主题:固氮微生物肥料众所周知,农业生产长期过分依赖于化学肥料和农药,造成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农田土质变坏,肥力下降.农作物品质降低,食品和地下水等环境污染状况也日趋严最。
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兴起和发展,加之我国大多数土壤中速效磷、钾匣其它一些养分的缺乏,微生物肥料作为生物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肥源以及它对农作物生长的多种功能和作用特点,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固氮微生物肥料是利用自生固氮菌和联合固氮微生物生产的固氮菌类肥。
根据目前的资料表明,固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包括微生物中的某些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现在已发现固氮微生物多达60个以上的属,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发现的固氮微生物种类会愈来愈多。
通过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氮含量并促进粮食增产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肥料,相对于传统氮肥具有污染小,效率高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http://china.chemnet.com 2009年09月06日 16:37:51 中国农化网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 我国微生物肥料种类很多,有以下主要种类: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增产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它一些种类。
(三)微生物肥料的剂型 从成品性状看,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制成品剂型主要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种。液体有的是由发酵液直接装瓶,也有试用矿油封面的;固体剂型主要以草炭为载体,分粉剂、颗粒两种剂型,近年来也有用蛭石为吸附剂的。还有用发酵液浓缩后冷冻干燥的制品。从内含物看,有单菌株制剂、多菌株制剂,也有微生物加增效物(如化肥、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等)。近年还有施用量较大的微生物肥料作为底肥。
(四)微生物肥料的质量标准、监督体系 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过去一直没有从国家的角度进行质量监督,也没有国家标准,亦未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94年农业部制定了一部行业标准,规范了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主要的技术指标如下:
在产品标明的失效期前有效活菌数应符合指标要求,出厂时产品有效活菌数必须高出本指标30%以上。
(五)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产、应用发展策略 1、提高产品质量,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组建质量检测机构,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有章可循,质量有保障。可以有效地遏制引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对那些技术基础和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工厂要大力扶持,对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工厂要进行整顿。
2、进一步提高接种效果,除了提高产品质量(菌数、有效期)外,还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的作物选用不同的菌剂,进一步改进剂型和接种方法。
3、加强微生物肥料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长期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投入很少,一些研究处于低水平的重复,致使研究远远落后于生产实际。需要对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微生物肥料中特定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微生物肥料优良生产菌株的筛选和诱变;根瘤菌肥料固氮限制因素的研究及与野生菌株结瘤况争的机理和解决的途径;微生物肥料的快速、准确检测技术的建立;开发新的微生物肥料品种等。
4、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双边或多边的形式进行国际合作和效流。在国内,则应加强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和推广部门的合作,不定期举行培训生产和推广的技术人员。同时,做好微生物肥料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工作。
(六)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化展望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对肥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化学肥料价格上涨和大力使用化肥造成环境及农产品污染等原因,人们开始重视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可以说,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应用曾经几起几落。所以每当回顾历史人们不禁要问,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如何?有人认为,微生物肥料要想在众多的商品肥料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1、必须建立微生物肥料原料基地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除了培养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外,重要原料就是草炭。我国草炭储量大,但由于草炭加工技术落后,供应渠道不畅,许多微生物肥料厂家买不到符合质量要求的草炭。草炭颗粒过大,严重限制着我国微生物肥料质量的提高。因此,如能在草炭矿投资建立具有先进设备的草炭加工厂,才可能为微生物肥料生产厂家提供高质量的草炭原料。所以,必须建立微生物肥料原料基地和供应系统。
2、开发新的微生物肥料品种、进一步提高其质量 微生物接种剂的生产是微生物肥料生产的核心部分,不同类型的接种剂用途不一样。有些接种剂直接用于农作物或牧草种子接种,有些接种剂是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重要原料。目前,微生物肥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接种剂品种少,二是质量不稳定。因为根际有益微生物与作物间有较强的选择性,对环境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各类接种剂都应该有系列产品,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求。
3、发展微生物肥料加工工业 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加工工业十分落后,表现在设备简陋,工艺不完善和质量意识不强。许多微生物肥料存在的质量问题主工表现在:有效菌数含量低,肥料颗粒硬度不够,破碎率高,含水率高等。微生物肥料加工工业是微生物肥料产业化发展的第一线,只有加工工业得到发展,才能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的微生物肥料。发展微生物肥料加工工业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企业领导必须加强质量意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技术力量较强的职工队伍。
4、急需研制和生产微生物肥料专用机械设备 从国内许多企业来看,采用标准的发酵设备生产液体接种剂一般都能达到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但使用现有设备来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微生物复合肥,则难度很大。专用的微生物复合肥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造粒设备及干燥设备等。只有专用设备的广泛采用,才能捉进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化水平。
5、建立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必须接受质量监督和管理。农业部已于1994颁布了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标准,对微生物肥料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提出了具体规定。各企业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必须达到标准的指标,才算合格产品。为了加强微生物肥料的质量监督管理,农业部已建立“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并于1996年4月正式对外开展业务工作。微生物肥料质量管理工作刚刚起步,需要不断地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标准少,覆盖面小,许多微生物肥料产品没有可依所的行业标准。另一问题是许多企业没有完善产品标准或没有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和必需的检验设备,产品示经检验就出厂。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体系,规范微生物肥料市场,限制伪劣产品生产。质量监督部门应有重点地扶持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推广出策生物肥料的名优产品,让名优产品占领市场。 6、加强微生物肥料的科研、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微生物肥料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已得到肯定。但除根瘤菌接种剂外,其它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明确,对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作用机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才能科学地确定优良菌种和优质菌剂的技术指标,为生产优持菌肥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较快,一些企业质量意识不强,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应在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督检验的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我国的微生物肥料市场进一步规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策生物肥料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国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一)根瘤菌剂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普及 世界上许多我国,如美国、澳在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澳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至少有70多个国家研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不仅接处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应用的豆科植物种类繁多。不少国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混乱后,逐步认识到加强根瘤菌肥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澳大利亚:一批产品通过要求5袋被检样品:平板计数1000×106活菌/克湿草炭,200×106活菌/克湿草炭(百脉根):细胞革兰氏阴性和与已知菌株抗血清的血清学反应吻合:10 -6稀释度的平皿上无污染;试验寄主上10-7和10-8稀释度结菌。
2、奥地利:由于消费者无法检测商业菌剂,所以质量监督极为重要。豆科根菌剂的质量以下列几个要素为基础:产品中的根瘤菌在豆科植物上或在标签上所列的植物上具有结瘤和固氮能力;在有效期内,产品中保持足够数量的活菌数:除根瘤菌外,菌剂不含或基本上不含杂菌。
3、英国:在全国没有一定的标准来限制接种剂的生产。两家主要生产公司的菌剂标准遵循着它们的出口国(加拿大、法国等)的标准。为了保险和挖掘所有可能的市场,两公司制定的商业目标是:每克接种剂至少含有2×109个根瘤菌,并且至少在18个月内保持高于这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