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彪西与拉威尔的音乐风格特征比较
《水中倒影》与《水之嬉戏》音乐特征及演奏技法比较分析

《水中倒影》与《水之嬉戏》音乐特征及演奏技法比较分析在印象派音乐中,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是两位非常著名的音乐创作家,两位大师在创作方面的想法标新立异,造就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
《水中倒影》和《水之嬉戏》是两位作曲家杰出的代表作品,充分的体现了印象主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两首作品都选用了“水”题材来表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用不同的创作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世界的缤纷色彩,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本文通过对这两首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对比分析,探究两首作品在曲式结构、音乐形象的塑造及演奏技巧等所呈现出的不同创作风格及特点,进一步挖掘两位作曲家情感内涵的体现和音响色彩的审美追求。
“水”的印象主义音乐意境——《雨中花园》和《水之嬉戏》比较与诠释

黄河之声 2018年第6期 总第507期
“水”较与诠释
魏 柏
(汉江师范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印象派音乐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多以描写光、云、水、风等自然景象和物体为主,本文将从“水”这一自然 元素出发,以德彪西的《雨中花园》和拉威尔的《水之嬉戏》这两首钢琴作品为例,具体比较其音乐风格的特点, 并且对这两首作品的演奏风格进行诠释。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拉威尔;音乐风格;演奏风格
后首乐曲一开始相对前首较缓和一些,呈示部主部主题反映的 是一种泉水汩汩流动的意境,所以音色要做到纯净、透明,同时也 要注意乐句的感觉,使听众体会到泉水的灵动。呈示部副部则要注 意突出左手的主题旋律,音色要更加透亮,右手的二度双琶音则要 求弹得清晰安静。展开部的音色有些改变,随着乐曲旋律的发展, 情绪越发紧张,音色需要逐渐变得雄厚浓烈,再现部又恢复了呈示 部的音色处理,尾声的音色表现也要更加缠绵悠远。
弹奏得非常清楚,同时要将左手的八分旋律音符着重点出来,又要 与右手的高音声部做呼应。乐曲的第二部分迅速转为安静平稳的气 氛,伴奏部分一定要弹得柔和平静,旋律部分则要十分有表情的弹 奏出引用的这首民谣,半连音的时值也要把握得恰到好处。第三部 分进入乐曲的高潮,双手都要努力做到使弹出的音色光辉灿烂,明 亮透彻,这样才能表现出雨过天晴阳光四射的美丽画面。
一、德彪西与拉威尔的印象主义特征与作品创作风格比较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印象主义特征在德彪西的 创作中主要表现在其音乐作品的内容上,他的作品多会以风景、 诗歌、画面为主,并由此为乐曲命名,成为标题音乐,例如《春 天》、《大海》、《意象集》等。这些作品在创作上更倾向于表现景 物的光和色,犹如绘画一般蒙胧梦幻,但是带有一定象征主义中的 主观因素。而拉威尔则以客观的落脚点创造音乐的印象,摆脱了暧 昧的光线与影像关系,用精确的配器手段制造音乐色彩。以大量的 装饰效果点缀音乐结构,作品色彩更加明朗、阳光。但是拉威尔并 没有一直延续印象派的创作风格,后期已经开始回归法国古典音乐 的创作传统。 在创作风格上,德彪西多为表现一种朦胧诗意的美感,用独特 的调性与和声的转换来营造乐曲神秘的意境,并从钢琴本身去发掘 表现潜力和音响层次。而拉威尔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明亮的光彩,节 奏感也较为鲜明,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古典音乐传统,同时更注重从 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 二、《雨中花园》与《水之嬉戏》的音乐特征比较 《雨中花园》是钢琴组曲《版画集》的第三首,乐曲描绘了 这样一种景象,在巴黎某一个花园里,形态万千的雨滴飘然降落, 时而空蒙灵动令人幻想,时而狂风暴雨倾盆而下。花园里的花草也 在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新鲜,云,雾,彩虹的轮廓也呈现得格外清 晰。曲名为乐曲的内涵表达和情感体现作出了最形象的总结,充分 体现了德彪西标题音乐的特征。 《水之嬉戏》这首乐曲也主要在于描写题目中“水”这一形 象,前者描绘雨水,后者则分别描绘了溪水、泉水与河水形象。 《水之嬉戏》是印象派作曲家描写“水”的第一首作品。乐曲谱上 还印有法国诗人雷尼尔的题字:“给心地善良的水,带来嫣然微笑的 河神”。拉威尔从李斯特《苔斯泰别墅的嬉戏》和《在泉水边》等 作品中受到了启发,运用典型的印象主义创作手法完成这首乐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描写“水”这一自然元素,德彪西则加 入了一些人物形象情感描写及周围环境的衬托,而拉威尔则是纯粹 描写戏水的各种形态。 三、《雨中花园》与《水之嬉戏》的演奏风格诠释 (一)唯美细致的音色处理 唯美细腻的音色一直是印象派音乐追求的一种境界,《雨中花 园》与《水之嬉戏》这两首乐曲又同为描写水这一形象,所以音色 的高度透明是弹奏的关键,前首乐曲的开头写道“Net et vif”译成 干净清楚,迅速活泼,这条表情术语对乐曲第一部分的音色与速度 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右手所有的十六分音符都
欧洲印象主义音乐解析——德彪西与拉威尔的音乐光影

欧洲印象主义音乐解析——德彪西与拉威尔的音乐光影论文摘要:印象主义乐派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以捉摸的德东西,喜欢暗示和隐喻。
所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
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德彪西、拉威尔等人。
印象主义音乐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到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它盛行的时间并不长。
然而,私以为这是所有音乐派别中最能表现人的“意识流”的了。
德彪西却可以天才的谱写和描绘人精神中用语言都难以描述的朦胧感觉,的确另人惊叹。
而拉威尔的创作既继承了印象派有不乏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也是十分令人尊敬的。
本文仅对二者述以浅见。
印象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群法国青年艺术家之中。
当时他们一方面针对法国迂腐保守的官方艺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他们并不把现实生活进行客观方式的描写,而是从现实事物中,凭自己所得到的瞬间的印象,用主观的方式表现这些物体所流曳出来的光或情趣,捕捉印象中的光影和气氛。
因此,光线、云雾、泉水、天空等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物体就成了他们描写的主要对象。
60年代,首先在绘画界出现了莫奈、马奈等印象派的绘画大师。
接着印象主义的思潮在19世纪下半叶影响到了音乐创作领域。
不同于古典音乐强调“平衡、简洁、节制、精致”,也不同于浪漫主义音乐注重于抒情并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印象主义乐派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以捉摸的德东西,喜欢暗示和隐喻。
所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
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德彪西、拉威尔等人。
一、德彪西与拉威尔概述1、德彪西概述克劳德·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是世纪之交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德彪西是一个有影响但个性矛盾、评价复杂的人物,国外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揭开了另一个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拉威尔与德彪西《空求》的演奏与美学特色比较研究

与声音的转变 ,同时强调 了音 阶的独特表达。他们在 《 空求 》表达层面上都有 自 身 的特 点,都有其 自 身 的高度 。 【 关键词 】 美学特色;对比研究;演奏美学特色 .
中图分 类号 :T 6 0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0 1 2 5 ( 2 O 1 6 ) 1 2 一 O ¨ O 4 8 一 O 2
在 音 乐 的 世 界 当 中 ,每个 人 都 能够 感 受 到 音 乐所 传 西 于 1 8 7 3年考 入 巴黎 音乐 学 院 。在之 后 的几 十年 当中 , 达 的思 想 。积 极 的音 乐产 生 积 极 的能 量 ,使 人 不 断 积极 德彪 西 创作 了 《 牧神 午后 》、 《 佩 里斯 亚 与梅 丽桑 德 》、 振 奋 ;消极 的音 乐 产 生 消极 的能 量 ,使 人 不 断退 缩 。可 《 夜 曲 》、 《 大 海 》等作 品 ,获得 了不 少 听众 的欢 迎 。 见 音 乐 与 人 的 思想 能 够产 生 共 鸣 碰撞 ,对人 类 精 神 文 明 可 以这 么说 德 彪 西 的音 乐 造 诣 在 于他 潜 心 发 现 了一 的 培养 具 备 非 常重 要 的推 动 作 用 。那 么 音 乐思 想 的传 达 个 非 常 独特 的音 乐世 界 ,他 对 于 俄 国音 乐 家 所 使 用 的大 在 于作 曲者 、音 乐 家 赋予 音 乐 本 身 的 内涵 ,通 过 音 乐 思 调 、小调 非 常感 兴趣 。 这种 奇 怪 的 兴趣 同样 表 现 在他 的 想 的传达 来反 映人 物 的 内心世 界 。 音 乐 创 作过 程 当 中 ,比如 说他 会 使 用 早期 教 堂 古 老 调式 为 了更好 地辩 证 拉威 尔 与德 彪西 在 艺术方 面 的成 就 , 手 法 ,或者 会 使 用一 些 全 音音 阶 。对 于这 样 的一 种 大胆 本 文 以艺 术 作 品 《 空 求 》为 基 础 ,继 而 分 析拉 威 尔 与 德 实践 ,使 得 他 的音 乐风 格 非 常 多元 化 ,也 让 人 从 德 彪西 彪 西在 《 空求 》演 奏 与美 学 特 色 ,从 而 更 好地 判 定 两 位 的音 乐 当中听 到 了更 多 独特 而与 众不 同 的声音 。 艺术 大 师 的音 乐造 诣 与风 格特 点 。 二、拉威尔与德彪西 《 空求 》演奏特色对 比分析
德彪西、拉威尔钢琴作品中西班牙风格的不同体现

德彪西、拉威尔钢琴作品中西班牙风格的不同体现德彪西和拉威尔这两位20世纪法国杰出的印象主义作曲家,因受着相同的社会环境、艺术思潮的影响,且在各自的创作上有着相似的技法,因此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尤其在对异国音乐元素的运用,两位作曲家更是经常的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这一方面的喜爱。
西班牙,这个伫立在欧洲西南部的岛国,其本土民族文化因受到多种外来因素的冲击影响,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对于艺术家们在创作上而言,它更是散发出了独特的吸引力与迷人的神秘性。
德彪西和拉威尔也毫不例外的被这异国风情所吸引。
本文所分析的《格拉纳达之夜》和《小丑的晨歌》,是两位作曲家分别在1903年和1905年创作完成的作品,作曲家们在两首作品中都使用了西班牙的民族音乐元素,使作品散发出浓浓的西班牙风情。
两首乐曲都是作曲家们成熟时期的作品,具有代表性。
本文重点所要揭示的是,德彪西和拉威尔即使都运用了相同的西班牙音乐元素,但因着他们在创作上所具有的个性特点,使得西班牙风格在各自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文章进行论述:一开始将对影响两位作曲家钢琴作品创作的因素以及各自的风格进行简要的概括;接着将对西班牙的音乐风格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作品《格拉纳达之夜》和《小丑的晨歌》中西班牙风格的体现进行大体论述;文章将重点西分析西班牙风格在两首作品中的体现如何不同,并会从乐曲画面、曲式结构、舞蹈节奏、民族旋律的运用、和声音响、对民族乐器音响的模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还会从演奏者的角度着手,对如何把握两首作品中的不同之处进行简要的涉及。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在两首作品的共同点上把握住不同点,更加明确作曲家们在创作上的个性特点,从而帮助自己在今后演奏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时,能够有更加精确的演绎。
印象派音乐德彪西和拉威尔比较

二、对二者的比较相同点:1.都是印象派音乐的典型代表,2.同为作曲家3.拉威尔和德彪西都喜欢用中古调式和其他民族调式如东方调式等,都注重色彩。
4.两位作曲家的钢琴作品,都是印象派风格的典型代表。
不同点:但并不完全相同。
德彪西可以说是纯粹的印象主义作曲家,而拉威尔在表现印象主义风格的同时,也表现出古典主义(可称为“新古典主义”之一系)的倾向。
相比较而言,德彪西表现出更大胆的革新,拉威尔则表现出更严格的传统。
1、音乐数量和范围德彪西的作品数量很多, 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的。
拉威尔的作品所涉及的领域很广。
他是一位钢琴音乐作曲家、歌曲作曲家和管弦乐作曲家。
他在管弦乐方面的成就最为优秀, 赢得了世人的称赞。
拉威尔全音阶和不谐和和声要用得少些, 调性观念更强些, 他的音乐织体更注重线条并喜欢用更宽广的旋律, 乐队也更富有光辉和力度。
拉威尔有西班牙血统, 所以在音乐创作方面, 他也写了许多以西班牙的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具有西班牙风情的作品。
2、曲风类型与德彪西相比, 拉威尔更尊重古典形式, 他的旋律线清晰, 有时具有一种调式倾向。
他的旋律更为广阔、明朗和直率,采用的织体更多是对位性的。
他没有为了“ 印象主义”的效果而牺牲掉了轮廓的清晰。
在拉威尔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舞蹈节奏, 巧妙、欢快而富有变化, 但并不复杂, 他的节奏一般更强烈、更简单一些。
在钢琴写作上, 德彪西刻意在钢琴曲中表现室内乐般的效果, 而拉威尔则是针对音乐会的演奏效果。
拉威尔用自己独特的和声与旋律,其钢琴和小提琴曲均以演奏艰难闻名。
3、风格和配器这一点上两者的对立与差异是显著的。
德彪西的风格相对保守些, 配器并不很复杂, 属于“ 纯”印象主义。
他的练习曲给人一种朦胧而处世不惊的感受。
他的小品如阿拉伯风格充满了如歌旋律, 掺杂浪漫主义色彩。
《牧神午后》更是带领人们进人古老的神话世界。
拉威尔虽同属印象派, 但由于其创作稍晚于德彪西, 其表达更现代化, 情感冲突激烈, 特别之处在于掺杂了爵士的元素。
“渲染”与“点彩”——比较分析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与拉威尔《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准 备 谱 写 《 卜提 琴 与 锕 琴 奏 鸣 曲 》 /
而 战 争 的残 酷 ② 和 病 痛 的折 磨 令他 十 分颓 丧 。 按照 作 曲 家本 人 的 说 法 《 g
尚未 出 现对 这 两 部 作 品进 行 比较
同合 作 演 出 。 相 比 之下 这 首 小提 琴 与 钢琴 奏 鸣曲 同 样 处于 拉 威 尔晚 期 创 作 且 创 作 过 程 很 慢 受 拉 威 尔的 病 情影 响 历
这 几 乎是 同时
乐 章 同 年 5月 15 日
会 活 动 而言
在 印象 主 义 时期 发 展 的特 征 概 貌 同 时希 望 能 对今 后 的 研 究 者和 演 奏 者 有 所 启发 起 到 抛 砖 引 玉 的 作 用
一
次 出 现 在 巴 黎 音 乐 会 的 舞 台 上 与 著
翠 音 乐 在 印 章王 卫 时 期 生展 的 特 征 概 貌 。
关键词:德彪西 拉威尔 g小调小提琴与钢翠奏鸣自 G太调小提苹与钢车奏呜曲 印象主女
序 言 1 9世 纪 末 在 活跃 于 这个 时 期众
目 前 国 内 尚无 专 文对 其 做 具体 分 析 和
论 述 。
彪 西面 对 现 实 打 击 的 内 心 感 触 。 1 年 1 月底 德 彪西 开 始断 断续 6 91 0
多 的法 国 作 曲家 中 德彪 西 和 拉威 尔 却 是 名 副 其 实 的 印 象 主 义 音 乐 的 代
表 无 论 是 从 二 人 独 特 的 创 作 风 格 来
笔 者 认 为将 两 部 作 品在 创 作 特 点
上 做 出 一 个 较 为 系 统 和 完 整 的 比 较 式
续 地 创 作 这首 奏 呜 曲 直至 1 年 3 7 91
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情感比较分析

96C11/2016◆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学院音乐学院 李 翰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情感比较分析自古以来,大自然的题材是艺术家们喜爱的,而对“水”的描写更是作曲家们灵感的来源,他们喜欢用对“水”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情。
拉威尔和德彪西都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有对水的描写的作品。
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是1905年创作的,对于这首《水中倒影》德彪西本人是这样评价的:“这部音乐体现了和声组织、变化方面的新发现。
”而《水的嬉戏》是拉威尔在1901年创作的,它秉承传统,发展传统的作曲技法,用拉威尔自己的话说:“我的作品只是一场进化,不是一场革命。
”一、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这两首作品都是描绘性的作品,标题很鲜明,给人很多视觉性,对人们理解作品起到提示。
两首作品都是通过音乐向人们展示水的美丽景象,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一)从色彩方面来看《水中倒影》这个作品中,好像是作曲家在这池清水旁,通过光的反射,池子里的水产生无数的变化,映射出无数美丽的景象。
德彪西把光的色彩和光线的感觉瞬间抓住,表现了水与光之间变化莫测的感觉,此曲融入诗的美感、画面的感觉和音乐的思想。
德彪西用对比的手法将水面的光与景用轻柔的和弦琶音表现出来。
《水的嬉戏》则夹杂着火热并且奇异的感情,波涛汹涌的情感和细腻的表情相结合。
与《水中倒影》相比,它更加倾向于视觉效果的描写,把对画面的感觉用音乐的形式再次浮现在人们眼前,更加注重描绘性,而不是抒情性。
(二 )从曲式结构方面来看《水中倒影》在整曲曲式上采用三段体式,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第1~8小节为第一个乐句,其中分成两个小部分,四小节为一个部分,和声的用法是一致的。
第9~17小节是第二个乐句,加入新的内容,和前面的乐句相比更有活力。
从第18小节开始,作曲家运用了类似华彩的效果,在速度上和音色上产生了变化。
在第25个小节,左手的旋律变得柔和,抒情起来,好像是要娓娓诉说一个故事,让人深陷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彪西与拉威尔的音乐风格特征比较
摘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印象派音乐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在创作上都受到了印象派绘画和文学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许多人认为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音乐风格相近。
本文比较与分析两位作曲家各自音乐的风格特征,从中找出他们在音乐风格上所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德彪西;拉威尔;音乐风格;比较
一、德彪西与拉威尔的概述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是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印象主义”的概念最开始是由德彪西引入音乐领域的。
早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时,德彪西就已经显示出他的音乐才能。
德彪西于1873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并在那里进行了长达12年的学习。
他不仅具有卓越的钢琴演奏水平,并且创作才能十分突出。
德彪西在他的音乐学习进程中,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束缚,他大胆的和声处理方式及非正统的创作态度,令他的师长们十分为难。
尽管如此,德彪西的音乐才能还是得到了认可。
莫利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是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和德彪西一样,拉威尔也有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背景。
拉威尔7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预科。
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期间,他跟随贝里奥学习小提琴,并师从佩萨尔和福雷学习和声和作曲。
拉威尔并没有受到循规蹈矩的学院环境的影响,不断大胆追求音乐上的创新。
尽管五次失利罗马奖的角逐,但这却给拉威尔在创作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二、德彪西与拉威尔各自的音乐风格特征
1.德彪西的音乐风格
德彪西的创作几乎囊括了所有音乐形式:管弦乐、钢琴、室内乐、合唱、艺术歌曲以及歌剧等。
德彪西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的。
德彪西早期的音乐创作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很大,为了营造出一种模糊、飘渺的意境,他在创作中不断地运用不协和的音程,七度、九度、十一度,并经常在这个调的和弦上叠置另一个调的和弦,产生多调性的感觉。
此外,德彪西在创作中还使用了许多平行的纯音程,如五度、纯四度和纯八度。
值得一提的是,德彪西虽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但事实上印象主义只是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一个方面,他的许多作品中并没有出现印象主义的痕迹。
他在《儿童园地》的《木偶的步态舞》中讽刺地引用了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在《练习曲博士》中开车尔尼的玩笑,完成于1888年的两首《阿拉伯风格曲》更是接近于浪漫时代的沙龙音乐。
晚期作品中,芭蕾舞《游戏》、双钢琴作品《白与黑》等也不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2.拉威尔的音乐风格
在拉威尔的整个音乐创作生涯中,西班牙音乐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他母亲的西班牙血统,拉威尔在创作中更加偏爱西班牙音乐。
在他的作品中,经
常会出现模仿西班牙民间乐器、采用西班牙特色节奏进行的创作,如拉威尔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镜子》中的第四首《丑角的晨歌》就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音乐特点:曲中的节奏型采用了极具感染力的西班牙舞蹈的节奏,拉威尔还运用了同音轮指的演奏技巧来表现出西班牙民谣吉他拨弦的效果。
相比于德彪西大量的钢琴作品,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在数量上并不算突出,他的主要钢琴作品有《帕凡舞曲——为夭亡的公主而作》《水的嬉戏》《镜子》《库普兰之墓》。
《水的嬉戏》是拉威尔音乐创作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拉威尔对曲式结构的重视,这部作品受到李斯特《艾斯特庄的喷泉》的启示,作品中丰富的和声色彩的变化以及最后一连串的十一和弦、属九和弦、大小七和弦的运用,展现了拉威尔高超的创作技巧。
拉威尔晚期的音乐创作流露出了明显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创作于1917年的《库普兰之墓》采用了拉威尔十分喜爱的法国羽管键琴作曲家库普兰时代的舞曲体裁。
拉威尔在创作这首作品时不仅运用了优美典雅的古典主义音乐线条,而且融入了现代的作曲技法。
三、德彪西与拉威尔的创作风格比较
首先,在和声的使用上,德彪西在创作中经常用和声的色彩性代替和声的功能性,增加一系列的特殊和弦的使用,比如他喜欢在属调上建立九和弦、十一和弦;拉威尔的作品中大七和弦与二级音上的九和弦居多,而且运用大量开放的四、五度的音程,这使得在听觉上拉威尔的和声比德彪西更有倾向性。
在调式的选择上,德彪西摆脱传统的大小调体系的束缚,不断尝试将旋律建立在不同的调式上。
有时候,为了描绘出色彩画般的音乐时,德彪西会将旋律建立在教会调式上,而当他想要突出东方色彩的效果时,又会使用五声音阶。
有时他甚至会采用全音阶的现代风格的写作手法。
而拉威尔重新运用中古调式尝试进行各种和弦编配,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德彪西的影响。
在曲式结构上,拉威尔比德彪西更倾向传统的古典主义曲式,拉威尔的最早两首和最后一首钢琴曲的曲名——《古风小步舞曲》、《帕凡舞曲——为夭亡的公主而作》和《库普兰之墓》都体现出拉威尔对古典主义结构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