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测评

人力资源测评
人力资源测评

高纲1252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90人员素质测评

理论与方法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方式,熟悉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几种主要方式,并用于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本课程考核内容共涉及所选教材中十三章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与具体技术。考核的各章分别是: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人员素质测评原理;智力测评;能力测评;人格测评;投射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实验;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胜任力模型以及面试。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理论、原理以及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方法与具体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该将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测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把握和理解。

最后特别提醒应考者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内容的时候,应结合大纲的要求,认真读懂教材,切莫押题猜题。

II、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

(五)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

(六)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

二、考核要求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

1、识记:(1)人力资源;(2)素质;(3)人员素质测评;

2、领会:(1)人力资本理论;(2)能级对应理论;(3)职业发展理论。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

1、领会:(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针对心理属性;(2)人员素质测评属于间接测量;(3)人素质测评的结果不是绝对的。

2、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识记:(1)人员素质测评在西方的发展;(2)人员素质测评在新中国的发展。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

1、识记:(1)选拔性测评;(2)配置性测评;(3)开发性测评;(4)诊断性测评;(5)考核性测评。

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与基本原则;(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3)配置性测评的特点;(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7)操作和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类型及特点。

(五)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

1、领会:(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3)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4)自陈与投射相结合的原则。

2、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

(六)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

1、领会:(1)人员素质测评的辨识功能的具体表现;(2)人员素质测评诊断反馈功能的主要表现;(3)人员素质测评导向和激励功能的主要表现。

2、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三大功能。

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原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原则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原理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程序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方式

二、考核要求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原理

1、识记:(1)人员素质测评的认知演变;(2)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演变。

2、领会:(1)“黑箱理论”;(2)“人—岗匹配”理论;(3)“人—组织匹配”理论。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原理

1、识记:(1)信度;(2)效度;(3)项目分析。

2、领会:(1)信度的定义;(2)再测信度;(3)复本信度;(4)等值—稳定性系数;(5)内部一致性信度;(6)评分者信度;(7)影响信度的因素;(8)效度的概念;(9)表面效度;(10)内容效度;(11)结构效度;(12)预测效度;(13)影响效度的因素;(14)项目分析。

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原理:信度的评估方法;效度的估计方法。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程序

1、识记:(1)测评前准备阶段;(2)测评实施阶段;(3)测评数据分析阶段;(4)测评结果反馈阶段。

2、领会:(1)准备阶段具体要做到的工作;(2)实施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3)测评数据的分析;(4)反馈测评效果的主要途径。

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程序。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方式

1、识记:(1)心理测评;(2)评价中心;(3)胜任力模型;(4)面试;(5)其他方式。

2、领会:(1)心理测评的定义、优点和类型;(2)智力测评、能力测评、人格测评和投射测评;(3)评价中心技术:无领导小组、文件筐测试、角色扮演和管理游戏;(4)胜任力模型以及面试的形式;(5)其他方式:传记资料、推荐信和工作样本。

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方式。

第三章智力测评

一、考核知识点

(一)智力测评的基本界定

(二)智力测评的常用工具

(三)智力测评的新发展

二、考核要求

(一)智力测评的基本界定

识记:智力和智力测评的界定与相关理论

(二)智力测评的常用工具

1、识记:智力测评的常用工具

2、领会:(1)韦克斯勒智力测评及其各分测评的主要功能;(2)韦克斯勒智力测评的注意事项;(3)瑞文标准推理测评;

3、应用:(1)韦克斯勒智力测评方法;(2)瑞文标准推理测评。

(三)智力测评的新发展

识记:智力测评的新发展和前沿方法。

第四章能力测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能力测评的发展历史

(二)能力测评的常用工具

(三)能力测验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一)能力测评的发展历史

识记:(1)能力测评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测评的常用工具

1、识记:(1)一般能力测试;(2)特殊能力测试。

2、领会:(1)一般能力测试;(2)文书能力测试;(3)机械能力测试;(4)创造力倾向测试。

3、应用:能力测评的常用工具。

(三)能力测验的应用

应用:在人员素质测评中使用能力测验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五章人格测验

一、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测验的基本界定

(二)人格测验的常用工具

(三)人格测验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一)人格测验的基本界定

识记:人格和人格测验的界定。

(二)人格测试的常用工具

1、识记:(1)自陈量表法;(2)明尼芬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4)大五人格测验(OCEAN);(5)加州人格量表(CPI);(6)艾森克人格问卷(EPQ);(7)麦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MBTI);

2、领会:(1)自陈量表法的特点和编制方法;(2)MMPI的操作方法及其优缺点和用

途;(3)16PF的操作方法;(4)OCEAE的五个主要人格因素;(5)CPI的操作方法及其优缺点;(6)EPQ的操作方法及其优缺点;(7)MBTI的操作方法。

3、应用:人格测验常用工具的使用。

(三)人格测验的应用

应用:在人员测评中运用人格测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投射测验

一、考核知识点

(一)投射测验的基本界定

(二)罗夏墨迹测验

(三)主题统觉测验

(四)笔迹测验

二、考核要求

(一)投射测验的基本界定

1、识记:投射测验的界定。

2、领会:一般比较通用的投射测验法。

3、应用:投射测验法的优缺点。

(二)罗夏墨迹测验

1、识记:(1)测验内容及施测方法;(2)罗夏墨迹测验的记分;(3)罗夏墨迹测验结果的解释;(4)对罗夏墨迹测验的评价。

2、领会:(1)施测方法;(2)记分的基本逻辑以及应考虑的因素;(3)对定位、形状、色彩、黑白光、运动以及独创和从众等结果的解释。

3、应用:罗夏墨迹测验的应用。

(三)主题统觉测验

1、识记:(1)主题统觉测验概述;(2)主题统觉测验原理与分析;(3)主题统觉测验的发展。

2、领会:(1)主题统觉测试的操作方法;(2)主题统觉测验原理的基本假设以及分析。

3、应用:主题统觉测验法的应用。

(四)笔迹测验

1、识记:(1)笔迹测验概述;(2)笔迹特征分析;(3)笔迹测验的应用。

2、领会:(1)笔迹测验的步骤;(2)进行笔迹测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3、应用:笔迹测验法的应用。

第七章无领导小组讨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基本界定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准备和实施

二、考核要求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基本界定

1、识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含义。

2、领会:(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和缺点;(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具体类型。

3、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和缺点。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准备和实施

1、识记:(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实施准备;(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实施;(4)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结果评定。

2、领会:(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确定选题原则、题目形式、小组讨论题目设计、主要测评要素以及评分表设计;(2)无领导小组的材料、场地以及考官准备;(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具体实施的四个阶段;(4)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结果评定原则和评分规则。

3、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方法。

第八章文件筐实验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文件筐实验的基本概念

(二)文件筐实验的准备和实施

二、考核要求

(一)文件筐实验的基本概念

1、识记:文件筐实验的含义。

2、领会:(1)文件筐实验的优点和缺点;(2)文件筐实验的三种形式。

3、应用:文件筐实验的优缺点。

(二)文件筐实验的准备和实施

1、识记:(1)文件筐题目编制;(2)文件筐实验的主要测评要素;(3)文件筐实验的实施;(4)文件筐实验的测评结果评价。

2、领会:(1)文件筐题目设计原则;(2)文件筐编制的主要步骤;(3)文件筐实验的主要测评要素;(4)文件筐实验的实施流程;(5)文件筐实验的测评结果的评价。

3、应用:文件筐实验的操作方法。

第九章角色扮演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角色扮演法的基本界定

(二)角色扮演法的准备和实施

二、考核要求

(一)角色扮演法的基本界定

1、识记:角色扮演法的含义。

2、领会:(1)角色扮演法的优点;(2)角色扮演法的缺点。

3、应用:角色扮演法的优缺点。

(二)角色扮演法的准备和实施

1、识记:(1)角色扮演法的情境设计;(2)角色扮演情境的设计;(4)角色扮演法的主要测评要素;(5)评价标准的确定;(6)角色扮演法的实施过程;(7)角色扮演法的结果评定。

2、领会:(1)角色扮演法情境设计的主要原则;(2)角色扮演法的几大类型;(3)角色扮演情境的设计步骤;(4)角色扮演法的七大主要测评要素;(5)角色扮演法具体的实施过程;(6)角色扮演法的结果评定。

3、应用:(1)角色扮演法的情境设计的主要原则;(2)角色扮演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十章管理游戏

一、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游戏的基本概念

(二)管理游戏的准备和实施

二、考核要求

(一)管理游戏的基本概念

1、识记:(1)管理游戏的含义。

2、领会:(1)管理游戏的优点;(2)管理游戏的缺点;(3)管理游戏的主要类型。

3、应用:管理游戏的优缺点和主要类型。

(二)管理游戏的准备和实施

1、识记:(1)管理游戏的题目设计;(2)管理游戏的主要测评要素;(3)管理游戏的评分表设计;(4)管理游戏的主要运用范围;(5)管理游戏的实施过程;(6)管理游戏的测评结果评定。

2、领会:(1)管理游戏题目设计的原则;(2)确定游戏题目和主题的主要步骤;(3)管理游戏的六大主要测评要素;(3)管理游戏法的具体实施过程;(4)管理游戏测评结果的评定原则、评价以及注意影响质量的误差的控制。

3、应用:(1)管理游戏题目设计的原则;(2)管理游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十一章胜任力模型

一、考核知识点

(一)胜任力模型的基本界定

(二)胜任力模型的分类

(三)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四)胜任力模型的检验

(五)胜任力建模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二、考核要求

(一)胜任力模型的基本界定

1、识记: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界定。

2、领会:胜任力模型三方面的特征。

(二)胜任力模型的分类

1、识记:(1)胜任力模型的分类;(2)胜任力模型的结构。

2、领会:(1)胜任力模型的三种类型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2)胜任力模型的四种主要结构。

(三)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领会:(2)建模的五项原则;(2)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的比较。

2、应用:建模的原则和常用方法。

(四)胜任力模型的检验

1、识记:(1)信度;(2)效度。

2、领会:(1)信度检验的几种主要方法;(2)效度检验的方法;(3)在实际运作中常用的检验方法。

3、应用: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

(五)胜任力模型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1、识记:(1)胜任力模型存在的问题;(2)胜任力模型的发展趋势。

2、领会:胜任力模型在理论和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

3、应用:胜任力模型在理论和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面试

一、考核知识点

(一)面试的原理

(二)面试的分类

(三)面试的内容

(四)面试程序

(五)面试的误区

二、考核要求

(一)面试的原理

识记:(1)面试的界定;(2)面试的原理。

(二)面试的分类

1、识记:面试的分类依据。

2、领会:(1)按结构化程度划分的类型;(2)按面试内容划分的类型;(3)按控制方式划分的类型;(4)按照面试进程划分的类型;(5)按照面试者的构成划分的类型;(6)按照面试的目的划分的类型。

3、应用:按不同分类依据划分的面试具体类型的特点。

(三)面试的内容

领会:有效的面试需获取的信息(即面试的内容)。

(四)面试程序

1、识记:整个面试程序所包含的环节。

2、领会:面试各个环节的的相关具体要求。

3、应用:面试的程序。

(五)面试的误区

领会:(1)主观误导产生的面试误区;(2)非主观误导面试结果的因素。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中,提出了“识记”、“领会”、“应用”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1、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释。

2、领会: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3、应用: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员素质测评》,丁鹏、张海波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领会教材中的关键术语,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以及所附的案例分析,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20%;“领会”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备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

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1.最常见、最普遍的信度检测方法是()

A.再测信度B.复本信度

C.等值—稳定系数D.内部一致性系数

答案:A

2.评价中心用得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是()

A.小组讨论B.公文处理

C.管理游戏D.角色扮演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

1.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

A.公平性B.公正性

C.差异性D.准确性

E.可比性

答案:ABCDE

2.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A.全面性原则B.充分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D.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

E.差异性原则

答案:ABCD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

1、指测评工具所测到的是否反映了测量目标的程度称为_______。(效度)

2、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________、角色扮演和管理游戏。(文件筐)

3、小组讨论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角色指定形式,二是______________讨论形式。(角色自由)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人员素质测评

参考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心理测量、考试、履历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评价,从而为个人提供职业发展咨询,为组织提供人员录用、选拔、培训、诊断等信息的工作过程。

2、人格测验

参考答案:

人格测验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特定的工具,定量分析对人的行为起稳定调节作用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以便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和发展方向。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简述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3)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4)自陈与投射相结合的原则。

2、简述文件筐题目设计原则。

参考答案:

(1)高仿真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典型性原则。

(4)难度适度原则。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试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优点:

(1)讨论参与的平等性;

(2)讨论过程的“赛马效应”;

(3)活动的高度模拟仿真性;

(4)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缺点:

(1)成本较高;

(2)易受到群体内互动的干扰;

(3)对讨论题目与评分维度的要求过高;(4)具有一定的伪装性。

2、试述面试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个人信息。

(2)外貌外表。

(3)工作经验。

(4)专业知识和能力。

(5)工作态度和事业进取心。

(6)反应速度和应变力。

(7)分析和概括能力。

(8)口头表达能力。

(9)情绪控制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