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据此,教育部在2009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项任务项目中专设了“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我们有幸中标这一课题。接到这一课题后,我们首先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刻意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及京外的太原理工大学四所高校作为“样本”进行了必要的实证调查,之所以选择了这四所大学,是因为课题组主要成员来自于这四所大学,对于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基本保证。课题组抽取了四所高校的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艺术学院等10个不同学院的各年级共计1300名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发放问卷1260份,其中无效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100份,其中男生586人,女生514人。方法是随机抽样,匿名答卷,当场回收。调查模型采用的是课题组根据本课题研究理念自编的《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问卷》。

一、从最表层的事实入手,确定大学生信仰的“有无”状况,判断其在信仰问题上的整体认知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认知是个体对某一类社会事物(人、事或物)的性质笼统认识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印象,即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信念和看法。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掌握是个体对政治现象及其本质的领悟与判断,已经不是单纯的信仰维度的认识,所以,对其信仰“有无”程度的判断,事实上是从信仰这样一个独特角度对大学生的社会整体认知的判断。从“大学生有无信仰的选择”调查数据统计可以看到:大学生中“有明确信仰”的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36.8%,表示“没有明确信仰”的占全体被调查人数24.5%,“说不清”的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38.7%。关于“大学生是否相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有无过时)的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84.6%的大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不信或其他情况仅占调查总数的15.4%。

本次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也就是“80”后一代,他们生活在文化信息最丰富的环境里,喜欢探索社会、思考人生,思维活跃,视野宽广,他们有对信仰的迫切需求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是赋有信仰和抱负的一代。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加深,对党的信任感增强,对政治现象和问题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认知。

二、透过表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深处,判断何种情感支撑着信仰的需求从而揭示信仰“有无”的心理依据

情感意识是大学生信仰行为的重要基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设计了调查。关于“信仰问题是否重要”的五个层次,被调查者中有27.9%的大学生认为信仰对他们“非常重要”,有41.6%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信仰对他们“比较重要”,有24.4%的大学生表示信仰对他们“不太重要”,只有2%的学生认为信仰“完全不重要”,3.8%的大学生“不知道”信仰是否重要。可以看出,7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信仰比较重要。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社会上的信仰多元化思潮逐渐影响到高等学校,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难能可贵的是,进一步调查认为信仰比较重要的这70%大学生时,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占70%以上,而且理工类和文史类的差异化并不显著。这一结果反映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怀有深厚的情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在社会多样化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条件下,多数大学生依旧积极向上,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在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大学生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充满信心。尽管受到现实生活的有力冲击和国际环境的不利影响,大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信仰的选择率仍然高居首位,反映了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解、支持和依恋,这一信仰仍然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只要我们加强宣传和建设,就一定能够重新树立起这一科学信仰的权威,同时从侧面也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有成效的。

三、通过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信仰的选择,判断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1.信仰选择在主导信仰的基础上多元化选择趋强

把众多的信仰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他们又是怎样选择的呢?目前大学生中流行的价值项目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相信共产主义能实现、相信神灵、相信星座、认为金钱最重要、认为权利最重要。我们按照这六个价值项目做了设计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认识世界”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8.2%,选择“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6.7%。同时,社会利益、文化多元化的状况也反映到学校来,对学生的信仰产生影响,对社会的主导信仰产生冲击。一些学生主导信仰不稳定,愿意去了解甚至尝试相信其它信仰。有12.8%的大学生“相信神灵”,11.9%的大学生“相信星座”,17.1%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最重要”,13.4%的大学生“认为权利最重要”,这些负面数据比以往类似题目的调查数据结果有较明显增长。

这说明,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党的几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对此都发表过重要讲话,还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达相关文件,予以强调。在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能充分认识到社会成员中虽然存在着信仰内容、层次上的差别,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最具有影响力和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信仰,是社会的主导信仰。因此,大多数学生乐于接受学校正面的、主渠道的教育。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信仰选择是主导与多元并存的,既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有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既有理性信仰,又有非理性信仰。信仰多元化在显示大学生信仰成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信仰功利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功利化和世俗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无信仰的状态,因为信仰一旦功利化、世俗化,就失去了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功名利禄成为人们行为唯一的本能信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信仰教育和引导已迫在眉睫。

2.各种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凸显

作为信仰来说,是不能回避宗教信仰的,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信仰。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体现了信念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并已把信念转化为信仰了。宗教正是人类以信仰为手段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对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几乎渗透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我们直接就大学生对各种宗教信仰的选择做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大学生不信宗教的占据绝对数量,占调查总数的78.1%,但仔细看来,大学生选择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占4.3%、“佛教”占12.5%、“道教”占0.7%、“伊斯兰教”占1.1%、“其它宗教”占1.3%,总计共占19.9%。从这一组统计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还是占有不低的比例,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人与建国以来的其它时期相比为数不少。在宗教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宗教文化冲击,因此对宗教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这一调查结果与之前的《北京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东北三省八所高校学生宗教信仰调查》相比,大学生中宗教信仰的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四、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大学生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人的思想始终是处于一种矛盾运动之中。成长过程中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于信仰的教育在大学生心中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基础。家庭、学校、社会的熏染与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着大学生现有的信仰,对此,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2.2%的大学生信仰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14.5%的大学生信仰是从家庭教育中获得的,3.8%的大学生信仰是在大学课堂中形成,4.7%的大学生信仰是通过共产主义教育形成的,14.8%的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竟然是缺失的。在相关的访谈中,有的学生坦承自己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迫于升学的压力,对于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信仰,没有深入的思考。在他们的思想领域,没有坚定的信仰作为人生的指导,对于大学校园中的信仰教育,他们也往往持有冷漠甚至抵触的态度。因此,在面对来自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挫折和挑战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产生对于人生、对于自身价值的怀疑。另有一些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来自于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其对于信仰教育有着一定的正确认知,并切身体会到信仰对于个人成长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一部分群体,对于信仰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同心理作为基础,会比较乐于接受大学信仰教育,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感和服从感,能够将信仰与自身的实践、发展相结合。

要使大学生坚定正确的信仰,就面临着一个不同学生信仰认知存在差别的问题。大学生信仰认知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