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件
人教版二上《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PPT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 课件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武亦文的高考高分来自于她日常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持认真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 “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熬夜,上课跟着老师 走,保证课堂效率。”武亦文介绍,“班主 任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引导作用,王 老师办事很认真,凡事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精 力,看重做事的过程而不重结果。每当学生 没有取得好结果,王老师也会淡然一笑,鼓 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青 春 风 采
1 3 2 6 5
4 5 3 6
1厘米 5厘米 2厘米 4厘米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cm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曹杨二中高三(14)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北京 大学中文系 高考成绩:语文121分数学146分 英语146分历史134分 综合28分总分 575分 (另有附加分10 分)
上海高考文科状元--常方舟
“我对竞赛题一样发怵” 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常方舟认为学习的高 效率是最重要因素,“高中三年,我每天晚 上都是10:30休息,这个生活习惯雷打不动。 早晨总是6:15起床,以保证八小时左右的睡 眠。平时功课再多再忙,我也不会‘开夜 车’。身体健康,体力充沛才能保证有效学 习。”高三阶段,有的同学每天学习到凌晨 两三点,这种习惯在常方舟看来反而会影响 次日的学习状态。每天课后,常方舟也不会 花太多时间做功课,常常是做完老师布置的 作业就算完。
《认识厘米》厘米、分米、米PPT教学课件

我的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答案不唯一)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2. 看图填空。
( 5 )cm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3. 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估计的数据
数学书长
( 22 )cm
《七彩课堂》的长 ( 30 )cm
课桌的长
( 100 )cm
测量的数据 ( 25 )cm ( 29 )cm ( 110 )cm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的长度,用手 比一比。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3厘米
3厘米
3厘米里面有__3__个1厘米。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用直尺测量橡皮的长。下面谁做的对呢?
√ 和0刻度对齐
和最左端对齐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拿出一支新铅笔,先估测一下它的长度,再 用直尺量一量。
厘冀教米、版分米数、学米二认年识级厘米下册
1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情境导入 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 长度单位测量。
尺子上的“厘米”是国际上 统一使用的一个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 记作1cm。
(答案不唯一)
误差 ( 3 )cm ( 1 )cm ( 10 )cm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有多长?
变式题
( 5 )厘米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 6 )厘米
返回
厘米、分米、米 认识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练习课1课时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
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
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021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学课件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5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这是米尺,它的 长度是1 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米可以写成1 m。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5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大约有5
支铅笔长。
1米到我 的胸口。
课桌大约长 1米。
张开两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消防救生绳
一根拔河绳长25米,一 根消防救生绳比拔河绳 长5米。这根消防救生 绳长多少米?
25+5= 30〔米〕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6.
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
测站,谁走的路近?
气象观测站
小明
科学实验室
小红
64+30= 94〔米〕
85<94
64米
植物园
小明走的路近。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2厘米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 2厘米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 5厘米
10厘米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蜡笔长8厘米或8㎝。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线段长3厘米或3㎝。
物体〔线段〕左端和刻度“0〞对齐。 看物体〔线段〕右端与刻度几对齐,就是 几厘米。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1课时:线段的初步认识
1
桌上的线是 弯曲的。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把线拉紧, 它就直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
表示。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1 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练习
2、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获?
五、随堂练习
课本练习一:第1题、第2题
1、谈话引入,引入刻度的尺子。
2、认识尺子
3、认识厘米
4、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6、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7、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8、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9、练习,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板
书
设
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长度单位:厘米,用cm表示。
正确方法: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课题:例2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李春
教学内
容简析
二年级数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拃(zhǎ)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 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如果各个地区测量长度的单位不同,交爸手的大小不一样。 请你用拃( zhǎ)作单位量 这就需要统一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 度单位。 一量课桌的长。 的结果不一样呢?
{ { { { { { { { { { {
这些都是1厘米。
每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 提示: 离都是1厘米。
点击播放例题动画
同学们的食指宽约1厘米。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归纳总结: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 “cm” 表示。在尺子上,每两个相邻数字所对 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下滑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
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30-10+30=50(厘米) 答:现在蜗牛向上爬了50厘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
了哪些知识点?
这节课学习了: 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 以用“cm”表示。
归纳总结: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
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小试牛刀
1.请你用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数学书长约( 2)拃。 (2)课桌长约( 5)拃。
(3)黑板长约( 5 )庹。
(4)教室长约(20 )步。
步
庹(tuǒ)
拃(zhǎ)
探究点 2 认识刻度尺
1. 认识尺子
测量时直尺应该保持水平。
5.铅笔长几厘米? 10-3=7(厘米)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宝锋

4、课件演示错误和正确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去判断,加深正确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回家后找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加深认识,再次感知1厘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取整厘米)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1)“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2)刻度线有长有短。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
教法
设计
学法
设计)
教学新知前,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出示的两根不同颜色线绳的长短,从而引出带有刻度的尺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学用厘米量时,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最后让学生量自己带的线绳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时
计划
1课时
主备人
回小.徐玉
复备人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教材例2是让学生认识厘米。前面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尺子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实物和自己的尺子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长度,然后交流总结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方面的知识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加大学生的练习量,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如回家量一量自己书桌的长和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