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融资现状

国内外融资现状
国内外融资现状

国内外融资现状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国内外

(一)国外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国外学者一般都会从这几个方向进行研究分析:一是,信贷配给理论,即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驱使难以保证在一般利率的要求下进行市场出清,换句话说,商业银行难以释放贷款或是企业也难以及时的获得贷款金额的失衡状态。Weiss和Stieglitz在1981年提出的理论模型证明了逆向选择是信贷配给的最根本原因。他们研究的模型选择信息不对称作为研究的基础,有针对性的分析了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并得出了上述的结果。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商业银行很难对企业提出的各项贷款需求做出详细的风险分析,多数银行也都会选择使用较低利率进行贷款配给来避免出现逆向选择的情况发生。在信贷配给中,银行为了保证自身资产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拒绝放贷:贷款企业申请的贷款项目属于高风险项目,所以就算一些企业主观的提高还款利率也难以的到贷款资金,而这一现象就会导致银行在可贷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也不会高利率放款[1]。WheRe(1983)在模型的研究中,选择风险中性者作为借贷人,并且同样提出了信贷配给的原因是借贷人抵押给银行的物品利率一致,如果银行选择将借贷人的抵押物品数量和质量都提高,那么就会导致逆向选择情况的发生,最后银行的期望收益数值就会降低[2]。

而是小企业融资周期理论,Udell, Berger(1998)认为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该企业的信誉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也同样受时间推移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融资计划,而融资计划的选择还会受到企业的所有制、规模和经营年限的影响。无论什么规模的企业,在经营初期都会存在生产规模小、存续时间短、信息不透明等等现象,而资金的来源也大多选择内源融资、天使投资或是合作企业之间的信贷往来。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原有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要求,这时候往往都会选择外源融资,即选择商业银行或是金融公司作为融资来源。在企业进一步发展、较有规模之后,企业融资就可以利用债务市场以及公开权益等等多种方式在资本市场中融资。Udell, Berger则提出了另一种说法,他并不认为成长周期范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企业在选择不同的经营范围时,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信息也不一定具有相关性[3]。Wetzel (1994)则认为,企业创立初期,融资的方式多半会选择天使融资、内源融资以及少数一些贸易融资。这也

是由于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造成的,企业管理者在现阶段一般都会在产品的研发以及筹划阶段付诸更多的精力,所以难以获得银行的融资。并且刚刚成立的公司资产结构中大部分都属于无形资产,内源融资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市场拓展[4]。而企业法发展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多数小企业就会选择商业银行作为融资的来源,在1995年美国NFB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63%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运营的资金来源,这种资金不仅仅是企业的负债也是银行的资产。一定程度上,银行更容易监督企业的贷款动机,银行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企业的信息,在审查上也更有优势,在贷款之前,银行就能够通过一般化的信贷评分模型来对企业进行评定,以便了解企业是否有获得贷款的资格。

三是,小企业关系贷款说,上文一直提到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难处一般都是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因此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能选择非标准合同下的一些关系贷款来进行。关系贷款就是指:贷款人依靠自身与潜在借款人通过长期交往关系获得一些软信息来获得贷款。Nakamura (1993)指出银行在企业进行贷款申请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以及识别信息中更具有优势,因此在发放贷款之前就可以将那些信用等级低、资产不足或是对风险应变能力较弱的企业淘汰掉,换句话说,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会选择已经熟悉的企业[5]。Boot, Thakor(1994)则认为在贷款合同中,企业应该在贷款项目成功之前向银行提供相关的抵押物品并且企业要同一支付高于市场平均利率的利息,项目顺利完成之后再将没有担保的贷款按照低于市场利率进行利息的支付[6]。Grace 0. Kim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要建立关系投资模型,并且科学的论述了银行与小型企业之间的关系投资[7]。而Kim建立银行信贷需求模型中则指出,银行在信贷数量与放款金额之间选择上,应以“关系”作为考量标准,只要小企业在第一期贷款中没有违约的现象,那么下一期贷款的条件就会比上一期的条件要优越。另外,银行可以单方面的解除信贷关系,比如小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呈负的投资回报。所以如果小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资信后,就可以占据主动地位挑选心仪的金融机构,而不是一直处于被动地位。Kim的模型解释了小企业融资时“关系”的价值,并且阐释了这种“关系”的发展。

最后,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小企业融资制度进行研究。Johnson (2001)以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为例,发现一些国家更重视信贷权利以及私有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许多私有化后的中小企业能够顺利获得外部融资。譬如保加利亚,也重视中小企业的私有化,但是由于国家法律和制度并没有对信贷权力好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使得中小企业进行债务和股权融资时受到了更多的限制[8]。一些发达国家家的经验说明,

国家法律和制度的保护能够使贷款环境更为宽松,债务人也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相反的,如果国家法律和制度并没有对其进行保护,那么贷款条件就会越发的严格,最终就会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

(二)国内

近几年,我国学者也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较多的成效。理论框架也逐步的建立起来。王贞琼(2008)以武汉中小型企业为例,结合地方财税政策,提出该市政府应该制定能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重点扶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援助、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税收制度的制定也应该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其税收进行优惠[9]。胡燕妮(2001)则研究了大陆与台湾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以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基础,指出大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特点以及约束条件[10]。舒利敏(2009)站在品牌策略的角度上,提出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应该局限于自身特点上,应该勇于走出品牌运营的悖论,从企业现实的发展状况出发,制定相关的、科学的品牌战略[11]。解佳涛(2007)认为,各地政府应该建立能够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融资渠道,促进投机行业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推出创业板、上市融资;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提高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资格的可能性等[12]。吴凯(2005)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国际上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比较,提出政府应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环境、深化金融改革、制定创新融资制度等对策[13]。高力(2010)认为中小企业信贷的主要来源依旧是商业银行,虽然多数的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了专门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机构,但是放款的条件也较为苛刻,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可以将保险行业作为融资企业,政府机构也应大力推进保险行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保险行业的发展,科学组建承保机构、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保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14]。牟瑶(2013)以美国、日本、加拿大三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优化融资结构的措施和改策建议[15]。

(三)文献评述

世界各国在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就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其中,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有着更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因此,国外的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多数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他们得出的结论和解决方式并不能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我国学者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进行了研究,并且能够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国情为出发点,做出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多数的结论都难以保证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想要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就不得不梳理和归纳这些理论、文献,以便得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国内学者的研究普遍缺乏对细节方面的分析,所以研究难以深入,也使得研究结果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总结下来,国外学者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针对其研究的结论还在不断的更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