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

合集下载

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化学思维能力的做法。

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现象和问题。

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巩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化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或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要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需要进行推理、归纳和概括。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逻辑分析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来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可以通过举办化学实验比赛、知识问答游戏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通过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注重实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实验选项:给学生提供多个实验选项,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进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 开放性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可以提供一个基本的实验要求,但是不限制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结果,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提倡合作探究: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进行思路交流和合作探究,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和想法来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

4. 提示和引导:在实验中提供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创新实验设计:在一些实验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创新的实验设计,让他们动手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

7. 引入相关实例和故事: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一些相关实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中的创新思维和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8. 培养实验思维: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要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提示,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得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具有独特性、批判性、发散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化学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创新的入门,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瓶盛满二氧化碳气体且用盖子盖住的瓶子,让学生通过瓶口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将瓶子上下振荡后再次让学生通过瓶口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讨论和归纳。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巨大动力。

只有当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并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努力解决问题。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化学趣味实验、组织学生自制实验教具等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和思考新思路时的能力。

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1. 设计开放性实验:在化学实验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实验问题和设计实验步骤。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可以让学生思考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的机理,或者设计一种更环保的化学合成方法等。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仅仅是回答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课外阅读等。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开展化学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践活动,如科学竞赛、实验设计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设计开放性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开展化学实践活动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维水平。

培养初中化学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培养初中化学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培养初中化学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技巧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针对初中化学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技巧的详细规划。

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化学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理解自然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初中阶段,化学的学习为学生日后的理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微粒模型、化学实验等。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概念的理解,不要只是死记硬背。

2.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找出规律,培养观察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归纳总结法:在学完一个章节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重点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思维导图法: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考试重点和难点。

2.做历年真题,总结出题规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注重实验题的训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原理。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技巧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初中化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例题简介例题:已知氢气与氧气在恰当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现有4升氢气和5升氧气,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它们反应后可以得到多少升水蒸气?教学方法简介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

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
大 烧杯外 的对 照烧 杯得 到否 定 的 回答 。此时 。学生 自然 会 想 到跟 大烧 杯 中 的另 一个 小烧 杯 有 关 。然
新颖 的导 入 方 式 往 往 能 给 学 生 耳 目一 新 的 感
觉 ,大力激 发学 生 的思维 活动 。例如 ,在 讲授 《 燃
烧 》一课题 时 ,以小 品 的形 式 引入课 题 ,往往 能起
到 意 想 不 到 的效 果 : 以几 名 乘 客 ( 由几 位 学 生 扮 演 )携带 易燃易 爆物 上车 或飞 机时 ( 易燃 易爆 物可 包 括 酒 精 、汽油 、烟 花 爆 竹 等 ) ,被 “ 安检 人 员 ”
发 现 的情 景 创 设 引 入 .可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既 充 分 激
后 ,再来 做酚 酞和 氨水 的混 合实 验 ( 有时甚 至有学
生 主 动 要求 老 师做 该 步 操 作 ) ,揭 示 谜 底 ( 疑 ) 释 ,
活 学生 的思维 ,又给 学生进 行 一次生 动 的安全 知识 介 绍 ,解 决学生 在生 活 中的实 际 困惑 。如此 ,学生
使 学生豁 然开 朗 ,得 出正确 的结论 。可见 ,巧 妙地 调 整实验 的顺 序 ,使 实 验操 作适 当地 一波三折 ,避
引导 学 生 逐 步形 成 富 于思 考 和 敢 于 创 新 的科 学 品 质 。这 就要求 中学化 学课 堂教 学 ,必须 注重 学生思
学 生来做 ,并且 有 些实 验可 以通 过改 变实验操 作的 顺 序来 引 起学 生 的注 意 ,激发 学 生 的思 维 。例 如 ,
氨分子扩 散 的实验 ,一 般是 按 照教材顺 序 :先将酚
思维。
粉 事件 ,在进行 化学 式计 算 的教 学时 ,着 重列 举 三 聚 氰胺 ( 。 , 其 式 量 、含 氮 量 、各元 素 的 CH NC。 对 ) 质 量 比进 行计 算 ,并 与蛋 白质 中 的 含 氮 量 进 行 比

初中化学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学会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在现代社会,化学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好化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化学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实验技能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三、学习注意事项1.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预习、复习,做好笔记,及时提问。

2.注重实验操作: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石,要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讨论、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思维导图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关联,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实验探究法: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培养创新思维。

五、中考备考技巧1.梳理知识点:对照教材,梳理各章节知识点,形成体系。

2.做好笔记:记录重点、难点,方便复习。

3.模拟练习:多做中考真题、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考试要求。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

2.注重个体差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上主动发言,锻炼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成员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初中化学作为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化学知识,更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心情舒畅地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3.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要给予理解和鼓励,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不断成长。

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设疑、情境创设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化学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跨学科教学:将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造性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加强科学思维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如因果关系、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化学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
摘要: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文就在化学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开展了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化学课堂;学生思维;激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27
一、构建和谐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求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为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凸显学生个性铺设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地,给学生一个安全、自由、舒适的空间。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不再是可敬而不可亲、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坐下来和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倾听学生意见的合作者,在教学中以一种理解、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和想法,师生之间不断进行尽数的交流,提升相互之间的情感体验,教师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耐心细致的解答都会使学生感到舒适、自由,使学生的心情始终处于振奋的状态,不断产生智慧的火花。

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拥有饱满的情绪和激情。

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受到如冬日里阳光般温暖才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生动,抑扬顿挫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
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加上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愉快、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思维也得到发展。

其次,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评价。

学生回答正确,当然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错误、遇到挫折时应给予安慰、鼓励,一句话、一个点头、一个微笑能挽回学生的自尊,化解学生心头的焦虑,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了一个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自由空间,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则会使注意力集中,能够使思维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学习的最佳状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平铺直叙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诱发好奇心,造成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学习“酸的性质”以后,笔者设计了鉴定首饰真伪的课堂情景:老师买了一枚戒指,但我怀疑它不是黄金,而是黄铜(铜锌合金),老师不放心,你们能帮忙证明一下它是否真金吗?想一想,看谁的办法好。

一石激千层浪,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现在也绞尽脑汁地思考,几分钟后,有的说用酒精灯灼烧一下;有的则说通过测出体积和质量来算出密度;有的则说用刀片刮一下测试硬度;有的说将它浸入稀硫酸中看有无气泡产生;还有的说用硝酸银溶液……经过一场你争我夺的发言,笔者竖着拇指大加赞赏,学生的脸上一个个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这时笔者又及时地追问了一句,那你们认为这些方法中,哪些方法既简单得出结论又最
准确呢?大家你一方我一语又争论开了,看来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笔者又拿出几枚戒指(有真有假),现场叫学生鉴定真伪,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同学们一致认为用火灼烧法和稀硫酸或硝酸银溶液测试法最为理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质量、有思维价值、值得学生争论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入思考的空间隧道,加大激活思维的力度。

又如:在学习co2之前,先放映动画,声情并茂地讲述“死狗洞”的故事;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播放“海市蜃楼”录像,学习磁的知识时,演示用细铁丝折成的蝴蝶在黑板上翩翩起舞……通过这些情境画面,学生的情绪、目的动机、兴趣爱好随之产生,伴随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股自觉的强大内驱力,诱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迫切找到问题的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法、实验法、故事法、悬念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加以选择,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答。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和“重力”时,就引入“假如没有这两种力的存在,会发生哪些现象?”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以后,有说走不了路,有说喝不了茶,有说轻轻一跳就成神仙了,也有说写不了字,抓不住东西等等;又如学习co2与碱反应的性质时,要求同学们设计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际方案,同学们
大胆想象,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方案。

方案一:将一支装满co2气体的试管,迅速倒置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内液面的上升情况;方案二:向一只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氯氧化钠溶液,并密割振荡,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

再如:有两杯体积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食盐水,用哪些方法加以区别?请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证明,同学们用了诸如:品尝、测密度、称质量、加agno。

溶液看产生沉淀快慢和多少,取大小相同的新鲜萝卜分别放入其中,看哪块萝卜先变蔫等等。

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是活动的、开放的,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在探究中尝乐趣,不仅学会了各种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加强科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性、探究性、主体性,力求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让“思维”这朵奇葩开得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楼王初级中学 224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