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区别

合集下载

粉虱类(精)

粉虱类(精)
Whitefly
云乎?雾乎?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
北京
– 1976年夏末秋初,温室白粉虱在北京首次大暴 发,在温室、大棚较多的西郊区骑车在路上, 迎面飞舞的白粉虱钻入人的鼻孔和口中。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2000)
河北
– 白粉虱成虫肆虐廊坊任丘 规模之大实属历史罕见, 成团白粉虱成虫乱飞乱撞。( 2000年8月29日人民 日报)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Greenhouse Whitefly
Adult
Nymph
Pupa
烟粉虱A型 Bemisia tobacci
Adult
Tobacco whitefly
Eggs
Nymph
Pupa
烟粉虱B型(银叶粉虱) Bemisia argentifolii
各虫态特征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 ♀长1.06mm ,翅展 ♀长0.91mm ,翅展 2.65mm。♂长0.99mm,2.13mm。♂长0.85mm, 翅展2.41mm 翅展1.81mm 虫体淡黄色到白色,前 成 虫体黄色,前翅脉有分 翅脉无分叉,左右翅合 虫 叉,左右翅合拢平坦。 拢成屋脊状。 当与其它粉虱混合发生 时,多分布于高位嫩叶。
Silverleaf whitefly Tobacco Whitefly Adult
Nymph
Pupa
纹翅粉虱 Trialeurodes abutilonea (Haldeman)
Bandedwinged Whitefly
简介
Common name: whitefly 分类地位:同翅目,粉虱科 虫态特征
Silverleaf whitefly

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10年第2期(上)HENANNONGYE烟粉虱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以其种群数量大、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而引起各级植保部门的重视。

危害后的植株叶片褪绿、黄化、萎蔫、枯死,成虫分泌大量蜜露污染蔬菜,诱发煤污病,更为严重的是传播病毒病,由于成虫的大量迁飞,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造成大面积减产。

一、发生特点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

生活史分为卵、若虫、伪蛹和成虫。

卵极小,长椭圆形,长0.22~0.26mm ,多产在叶片背面,肉眼很难看到;若虫为3个龄期,固定在叶片背面不活动;伪蛹在若虫蜕皮后硬化的皮壳内,表面有一层“蛹壳”;成虫体长1.0~1.5mm ,体翅覆盖白色蜡粉,虫体小,一般停留在叶片背面,外观与温室白粉虱非常相似,但较白粉虱小,烟粉虱在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14代。

冬季在大棚内越冬,4~5月份由大棚通风处迁飞至露地繁殖危害。

一般1个月左右完成1个生育周期。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卵期5~7天,若虫期10~15天,伪蛹期约8天,成虫期寿命长,一般10~22天,最长可达60天。

烟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刺吸植株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成虫、若虫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产量低,直至绝收。

另外成虫还是植物病毒的传毒媒介,易造成作物发生病毒病,导致产品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一般减产达30%~40%,产值降低40%~50%。

二、重发原因(一)越冬场所充足,越冬成虫量大河南省保护地栽培面积大,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二)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由于烟粉虱危害的作物品种很多,还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迁飞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粉虱类

粉虱类

烟粉虱B型与A 烟粉虱B型与A型的区别
B型烟粉虱蛹上缺少第四前亚缘毛。 B型能在西葫芦上引起银叶病,一品红、 南瓜、青花菜白茎,而A型不能。 B型粉虱比A型有更广泛的寄主植物。 B型比A型取食更多的植物汁液,分泌更 多的蜜露,传毒能力更强。 B型比A型产卵更多。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Perring
煤污病
由于严重为害分泌过多蜜露, 由于严重为害分泌过多蜜露,引起大豆 叶片煤污病,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 叶片煤污病,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
发生规律
在温暖地区,以成虫和卵在杂草和花卉 上越冬。 在寒冷地区,以各种虫态在温室内作物 和杂草上越冬。 春季和夏季迁入经济作物,当温度上升 时虫口数量迅速增加,一般在夏末爆发 成灾。
Whitefly
云乎?雾乎? 云乎?雾乎?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
北京
– 1976年夏末秋初,温室白粉虱在北京首次大暴 年夏末秋初, 年夏末秋初 在温室、大棚较多的西郊区骑车在路上, 发,在温室、大棚较多的西郊区骑车在路上, 迎面飞舞的白粉虱钻入人的鼻孔和口中。 迎面飞舞的白粉虱钻入人的鼻孔和口中。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2000)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2000)
成虫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

成虫在光滑叶片上, 卵多不规则散产,少 成圆形或半圆形;在 数成圈状,产在叶背 多毛叶片上散产。 面(少数叶正面)。 卵初产时为淡黄色, 卵初产时为淡黄色, 孵化前变为琥珀色, 孵化前变为黑褐色。 不变黑。

烟粉虱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1龄若虫

一龄若虫淡绿至黄色,椭圆形, 一龄若虫淡绿至黄色,椭圆形,长0.27mm,宽 宽 0.14mm。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有三对足和 。背部隆起,腹部扁平。 触角,能作短距离爬行, 触角,能作短距离爬行,在孵化时身体半弯 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弃的卵壳。 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弃的卵壳。

蔬菜田两种粉虱识别与防控

蔬菜田两种粉虱识别与防控

病虫防■治鸟几®艺2019.11蔬菜田两种粉虱识别与防控刘晨王周平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均属半翅目粉虱科昆虫,是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

在陕西蔬菜上,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常常混合发生、共同为害,且体型微小,形态特征相似,很难区分,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正确识别和科学防治对确保陕西蔬菜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两种粉虱的区别1.1形态两种粉虱的形态详见表1。

1.2寄主范围在全球100万种昆虫中,烟粉刘晨,李英梅,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邮编710043;王周平,张伟兵,陕西省园艺工作站。

收稿日期:2019-07-03张伟兵李英梅虱(B型)是唯一一种被国际昆虫界冠以“超级害虫”称呼的昆虫。

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在陕西省寄主作物有90科120个属400余种,几乎危害人工栽培的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等所有蔬菜,还严重危害棉花、花卉、茶叶、獗猴桃、枣等作物和林木。

温室白粉虱的寄主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

1.3传播病毒病烟粉虱能够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斑点病毒(ToMoV)、西葫芦卷叶病毒(SqLCV)、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棉花皱叶病毒(CLCV)。

室内接种还侵染带豆朵色花叶病毒(BCMoV)、西瓜黄矮病毒(WCSV)、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N).贝宁豆类病毒(BLV)等70多种病毒。

造成植株矮化、旺,延迟包球,也容易引起先期抽薑。

在塑料大棚的春甘蓝,白天温度高,早晚温度低,更易发生先期抽薑。

2预防措施2.1选择冬性强的品种选种冬性较强、中心 柱短、不易先期抽薑品种,如“中甘56”“中甘21”等品种。

2.2适期播种,适时定植选择适宜播种期和定植期,是防止春甘蓝先期抽薑的关键措施之一。

播种期过早,幼苗生长过大,在冬季易通过低温春化阶段而发生先期抽薑现象。

播种期过晚,幼苗过小,不能按时定植而导致早熟。

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及银叶粉虱的识别

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及银叶粉虱的识别

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及银叶粉虱的识别
吴杏霞;胡敦孝
【期刊名称】《农业新技术》
【年(卷),期】2000()S1
【摘要】今年是粉虱大发生年。

作者通过对北京郊区田间及温室粉虱的收集、制片、鉴定,认为是温室白粉虱T. vaporariorum与烟粉虱B.tabaci的混合发生群体,推断其中还混有目前国内没有报道的银叶粉虱B. argentifolii。

通过一些常用形态特征对三者加以区分。

【总页数】6页(P36-41)
【关键词】温室白粉虱;烟粉虱;银叶粉虱;识别
【作者】吴杏霞;胡敦孝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自身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J], 刘刚;
2.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取食和寄生选择 [J], 戴鹏;刘林州;臧连生;张俊杰;阮长春;万方浩;
3.基于mt DNA COI基因的宁夏烟粉虱及温室白粉虱分子鉴定 [J], 宋鲜梅; 李敏;
何云川; 贺海明; 王新谱
4.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识别及无公害防控技术 [J], 林兴华;韦丽莉;汪金蓉
5.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为害烟草后对烟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J], 胡海燕;张玉国;刘兴军;侯兴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烟粉虱形态识别

烟粉虱形态识别

烟粉虱形态识别一、形态特征粉虱类害虫属渐变态昆虫,若虫期基本上经过三龄,三龄若虫蜕皮后即成为具有外生翅芽蛹","蛹"即化于三龄若虫所蜕下而经硬化的皮壳内,此壳称"蛹壳"。

粉虱的分类基本上依据于第四龄若虫即"蛹壳"特征,而不象其它类群主要依据成虫特征,这是粉虱分类的特殊性。

这是因为蛹壳特征分化十分显著,而成虫阶段的形态差异不太明显。

现将蛹壳各部位的主要分类特征作以下说明:粉虱蛹壳略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亦有不规则形状者。

在横缝之前为头胸部,其后为腹部。

有时在蛹壳边缘有各种形状的凹刻。

从蛹壳背面可见体缘和周边平行的亚缘线之间为亚体缘。

在亚缘线之内为背盘区。

背盘区之后端有一管状孔(vasiform orifice),孔外有一盖瓣(operculum),在瓣下方有一舌状器(lingula),此舌状器因种类而异,有被盖于瓣下者,也有伸出于盖瓣之外方者。

肛门即开口于管状孔内,肛门能分泌大量蜜汁,积于舌状器上,因此有误认舌状器具有分泌蜜汁之机能。

蛹壳之管状孔为分类上的特征之一。

蛹壳背面还着生物各刺、刚毛或乳头状突。

也有表面光滑无刺者和表面多皱纹者。

烟粉虱蛹壳的基本特征,种间变化较大,"同一种类具无数不同的形态,每种形态都与不同的寄主相联系"。

在有茸毛的植物叶片上,多数蛹壳生有背部刚毛;而在光滑的植物叶片上,多半蛹壳在发育中没有背部刚毛,其形态上也有体型大小和边缘不规则等的差异。

在分类上,伪蛹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其主要特征是: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孔后端有小瘤状突起,孔内缘具不规则齿。

盖瓣半圆形可覆盖孔约二分之一,舌状器明显伸出于盖瓣之外,呈长匙形,末端具两根刚毛。

腹沟清楚,由管状孔后通向腹末,其宽度前后相近。

二、烟粉虱B. tabaci (Gennadius)和非洲小粉虱B. afer (Priesner & Hosny)这两种粉虱属于伯粉虱属Bemisia,该属的主要特征是:卵形,苍白色,亦有棕色的类型。

让人头疼的蔬菜粉虱,应该怎么防?

让人头疼的蔬菜粉虱,应该怎么防?

产量和品质 ,给蔬菜生产 带来 巨大危害。
有分布,寄主植物多达 9 0 0种以 上。烟粉
乍 为一种植食 性昆虫,早在 l 9世纪 末即 被记录 。在 2 0世纪 8 O年代 以前,虽在一
些 国家有局部 严重 危害作物 的记录.但总 体上只是‘种 偶发性害虫。 2 O世纪 8 0年代
中后期,随 着起源于中东和小亚细亚地 区 的所谓 “ B型”烟粉虱广泛、 迅速地入侵美 洲、 大洋洲, 进而入侵亚洲 , 烟粉 虱成为世
均有分布。
栽培 的迅速 发展 ,粉虱的 种类 、数 量均 有昕变化 ,其中温 室白粉 虱 T i f a l e u r o d e s
v  ̄ p o r d r T o r u m 和烟粉 虱B e mJ s J a t a b a c i 的 为害有扩大和加重的趋势。 尤其 是立 夏以来 ,随着温 度不 断升 高,粉虱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蔬菜的
总 有 效 成 分含 量 : 2 5 % 苯 醚 甲环 唑 含量 : 5 %
分泌蜜露诱发霉污病
五 、综合 防治措施
1 高温闷棚
夏季休闲时期. 先清除棚 内上茬植株枯枝 、 叶、 果, 结合整地把有机肥施入 ,浇足 水后用塑料薄膜覆 盖地 面, 密闭大棚 , 利用高温杀死土传病菌和粉虱虫卵, 一
的复合种还是一个包含许多隐种的物种复
农 资 与 市 场 . 农 药 版2 0 1 7 / o 7 I 9 9
J E农 技 ຫໍສະໝຸດ 义。近几年来 , _ 有关烟粉虱种
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有证据推 含 至少 3 6个隐种的物种复合 据仍需进—步完善, 为了方便 称谓相衔接 , 本文对两种入侵 B烟粉虱和 Q烟粉虱。
【 拥H, ) n= E 士: = 拥H 牡 击 F: 可 五码 时 l 期末 吐+ 十 宴 H 亩阿 两

值得注意的害虫——烟粉虱

值得注意的害虫——烟粉虱

值得注意的害虫——烟粉虱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观赏植物上经常发生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um (Westwood)为害,近年来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北京地区粉虱群数量出现了明显变化,烟粉虱Bemisia tabace(Gennadius)已经在我国北方有过几次大发生,严重危害温室、大棚蔬菜及露地植物。

在观赏植物上也造成较大危害。

危害严重时,出现成团成团的烟粉虱成虫乱飞乱撞现象。

一、烟粉虱寄主及为害特点烟粉虱寄主范围广泛,寄主植物据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初步调查有24科74种,在观赏植物上共有17科27种,以一品红、菩提树受害较重,在一品红植株上;烟粉虱若虫,数达17头/平方厘米,在菩提树叶片上,达8头/平方厘米,值得注意的是温室白粉虱不嗜好的十字花科植物也是烟粉虱的寄主。

烟粉虱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外,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呈出黑色,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花木观赏效果。

国外研究还表明,烟粉虱能传播WFT联体病毒,并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流行于加勒比海及中美洲等的一些国家。

烟粉虱在危害寄主植物时,对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症状。

如危害一品红,导致植株茎部发白,叶片黄化脱落,危害甘蓝、花椰菜、导致叶片萎缩、黄化、枯萎;番茄被害,表现果实不均匀成熟,西葫芦被害表现为银叶等等。

二、姻粉虱识别特征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

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若虫:共三龄,淡绿至黄色。

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迁移。

第一次脱皮后,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

第三龄脱皮后形成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是识别粉虱种类的重要特征。

蛹壳:椭圆形,有时边缘凹入,呈不对称状。

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

舌状器匙状,伸长盖瓣之外。

蛹壳背面是否具刚毛,与寄主的形态结构有关,在有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具刚毛,在光滑无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研究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区别Ξ胡敦孝, 吴杏霞(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北京 100094)摘要: 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形态做了区别,介绍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生物生态学上的差异,同时给出了B型烟粉虱特征性银叶反应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银叶反应中图分类号: S43313 S43614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1)05-0015-04 长期以来在中国北方温室中发生的粉虱均为温室白粉虱(T 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在露地未见粉虱大发生的报道。

但从1995年以后,烟粉虱(Bem isia tabaci G ennadius)在北方部分温室中逐渐蔓延开来,2000年8~11月北京市东南郊的温室蔬菜和露地蔬菜烟粉虱大暴发。

烟粉虱又称棉粉虱,甘薯粉虱,是热带或亚热带大田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最近十几年来,出现新的B型烟粉虱(又称银叶粉虱Bem isia argentif olii Bellows&Perring),它比其他型烟粉虱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造成作物严重减产和品质损害,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1~3]。

如何防治这两种粉虱,明确它们在温室、大棚蔬菜、花卉上的生物学特性和相互关系,以及B型烟粉虱在田间棉花、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发生情况,首先需准确认识这两种粉虱。

现把这两种粉虱的主要区别介绍如下。

1 粉虱鉴别的主要特征粉虱的分类鉴定是根据粉虱4龄若虫后期的拟蛹特征来进行,其中拟蛹腹部端节背面的皿状孔的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分类特征主要包括:皿状孔的形状,隆起或凹陷;盖片的形状;舌状突是否突出盖片外,突出部分的形状,末端是否具有刚毛,是否伸出皿状孔外等等。

皿状孔的功能是排泄蜜露。

肛门即开口于盖瓣下面与舌状突的基部,盖片和舌状突起控制蜜露最终排出的作用。

用于分类的其他拟蛹特征还很多,见图1所标注内容[4]。

2 两种粉虱拟蛹的区别显微镜下观察,烟粉虱的皿状孔为长三角形,舌状突长,匙状,顶端有一对毛,尾沟基部有瘤状突起5~7个(封面图右上)。

而温室白粉虱皿状孔长心脏形,舌状突短,上有小瘤状突起多个,轮廊呈三叶草状,顶端有1对刚毛,亚缘体周边单列分布,有60图1 粉虱拟蛹模式图(仿Matin修改)多个小乳突,背盘区还对称有4~5个较大的圆锥形大乳突(封面图右下)。

在田间,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烟粉虱拟蛹的外观为椭圆形、边缘自然倾斜,通常无背刺毛,颜色为淡绿色至黄色,有1对红眼睛(封面图中上)。

在多毛的叶片上,拟蛹边缘被叶毛挤压成不规则形,拟蛹背面可具刺毛;温室白粉虱拟蛹的外观为立体(边缘垂直)椭圆形,似蛋糕状,颜色为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拟蛹边缘有腊丝,背上通常有发达直立长刺毛5~8对,是由原乳突内蜡腺分泌的(封面图中下),光滑的叶片上也有不具长刺毛的拟蛹。

两者成虫羽化均经拟蛹背面的倒“T”形裂缝中脱出。

拟蛹壳上有圆形孔的均为该拟蛹寄生蜂的羽化孔。

温室白粉虱被寄生的拟蛹为黑紫色,烟粉虱被寄生拟蛹为深褐色。

烟粉虱B型与其他型烟粉虱的拟蛹在形态上很难区分,依据个体第4前亚缘毛(ASMS4)存在于种群中比例的大小,前胸气门外的腊缘饰的宽度曾用来区别烟粉虱B型和AΞ收稿日期: 2001-05-29型[5,6],烟粉虱B型9318%的个体无ASMS4,腊缘饰相对窄,烟粉虱A型6117%的个体有ASMS4,腊缘饰相对宽。

3 两种粉虱成虫的区别温室白粉虱雌雄成虫均比烟粉虱大,雌虫体长(1106±0104)mm,雄虫体长(0199±0103)mm,两翅合拢时,平覆在腹部上,通常腹部被遮盖(封面图左下)。

烟粉虱的大小随寄主有差异,雌虫体长(0181~0191)mm,雄虫体长(0171~0185)mm,两翅合拢时,呈屋脊状。

通常两翅中间可见到黄色的腹部,雌雄成虫排列在一起的概率比温室白粉虱大(封面图左上)。

两者雌虫腹末钝圆,雄虫腹末则较尖。

其中温室白粉虱雄虫腹末面中央的黑褐色阳具明显。

4 两种粉虱卵的区别两种粉虱的卵均为长椭圆形,顶部尖,端部卵柄插入叶片中,以获得水分避免干死。

卵变色均由顶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基部,一般温室白粉虱的卵色由白到黄,近孵化时为黑紫色,卵上覆盖成虫产的蜡粉较明显。

烟粉虱的卵色为白到黄或琥珀色,近孵化时为褐色。

两个种群混同发生时,卵的区分较为困难。

5 两种粉虱若虫的区别两种粉虱的1龄若虫均能爬行,尾部一对毛明显,当它们成功地在植物韧皮部组织上插入口针后,就不再移动,经2、3、4龄、拟蛹(4龄后期)直至成虫羽化。

两者的低龄若虫很难区别,一般温室白粉虱若虫体缘有腊丝而烟粉虱无。

温室白粉虱进入2、3、4龄的若虫长度平均为37616μm、55012μm、65710μm,B型烟粉虱分别为27313μm、34414μm、50010μm。

烟粉虱B型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最主要区别是烟粉虱B型的若虫分泌的唾液能造成一些植物如西葫芦、番茄、绿花菜的生理紊乱,番茄表现为不均匀成熟,绿花菜表现为白茎。

在西葫芦上,果实表现为不均匀成熟,叶子呈现银叶反应,初期为沿叶脉变白,以后全叶变为银白色或银色。

实验证实,西葫芦接种烟粉虱后有无银叶反应是鉴别B型烟粉虱发生的稳定性状。

鉴别B型烟粉虱的具体方法为选择国内西葫芦主栽品种早春一代或以色列培育的西葫芦品种进行室内或温室种植。

在无虫苗1~3片真叶期准确接种上烟粉虱成虫若干对,虫量多时,可放上带有即将羽化的烟粉虱拟蛹叶片,虫量少时,可用小网罩夹接上成对烟粉虱成虫,隔离饲养,任其产卵,保证每株成活10头以上的烟粉虱。

培育条件:25~26℃,相对湿度40%,全光照。

从接种到银叶反应约在21d左右。

没有全光照的条件,如能保证长光照也可,只是银叶反应略有推迟。

在此期间产生银叶反应的为B型烟粉虱,否则为非B 型烟粉虱[7]。

6 两种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区别611 分布温室白粉虱为世界性害虫,虽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48个国家和地区,但仅发生在温室、大棚作物上。

B型烟粉虱起源于北非和中东,随一品红花卉贸易广泛传播于各国。

在美国,B型烟粉虱从80年代末至今已取代了美国本土的A型烟粉虱,成为当地重要经济害虫之一。

9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报道了B型烟粉虱的发生,如美洲的西班牙、墨西哥、加拿大温室;在欧洲,1987年至1993年,B型烟粉虱陆续传入欧洲,被列为A2类检疫对象,相应的检疫措施和条例被实施。

现不同国家发生B型烟粉虱的情况不一[8、9],其中西班牙B型烟粉虱与本土Q型并存;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B型烟粉虱与本土烟粉虱同时存在,其周围的19个岛屿国中有9个岛屿国已发现B型烟粉虱[10];在亚洲,以色列80年代末期发现B型烟粉虱,日本于90年代发现B型烟粉虱,被列为检疫对象,印度、巴基斯坦的烟粉虱主要分别为不产生银叶症状的H 型和K型。

我国台湾省1989年发现B型烟粉虱。

2000年经我们用西葫芦银叶反应鉴定,北京、广州、新疆也有B型烟粉虱分布。

目前实验表明,除B型烟粉虱外,我国还存在其他生物型。

612 寄主温室白粉虱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据统计包括121科898种植物,其中主要蔬菜有黄瓜、南瓜、冬瓜、西葫芦、芸豆、架豆、番茄、茄子、莴苣、辣椒;观赏植物有倒挂金钟、夜来香、洋金枣、杜鹃、牡丹、天竺葵、绣球、月季、菊花、向日葵等[11,12]。

B型烟粉虱的寄主范围也十分广泛,目前保守估计超过74科500种以上,除危害经济作物外,还广泛分布在观赏植物和野生杂草上,严重受害的作物有甘蓝、青花菜、花椰菜、茄子、番茄、黄瓜、甜瓜、西瓜、南瓜、西葫芦、棉花、甜菜、豆类、芝麻、花生、马铃薯、甘薯、烟草、苜蓿、向日葵等,花卉有一品红、扶桑、蜀葵、秋葵、木槿、秋海棠、万寿菊、夹竹桃、南天竹等;药材有黄芩、地黄、桔梗、黄芪等;杂草有田旋花、矮牵牛、灰菜、苦苣菜等。

为此,生产上需十分注意由以上花卉传播的B型烟粉虱,清除有利于B型烟粉虱过冬的杂草及木本植物等。

613 传毒温室白粉虱能传带拟莴苣黄病毒,但在生产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病毒病尚未发现。

B型烟粉虱传带的病毒种类很多,在生产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 Y LCV(南欧、中东、中美洲、非洲、亚洲、澳大利亚)、番茄斑点病毒ToMoV(北美)、西葫芦卷叶病毒SqLCV(北美)和棉花皱叶病毒CLCV(北美)。

室内接种试验表明,烟粉虱还可传带豆杂色花叶病毒BCMoV、sida(锦葵科黄花捻属)金色花叶病毒、sida黄脉病毒、西瓜黄矮病毒WCSV、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2N、贝宁豆类病毒BLV及Asystasia(爵床科)金色花叶病毒A GMV等[13]。

614 天敌温室白粉虱与B型烟粉虱的天敌都很多,主要有寄生蜂、捕食性天敌和真菌病原微生物。

生产上可利用的温室白粉虱天敌有丽蚜小蜂Encarsia f ormosa 和蜡蚧轮枝菌V erticilli um lecanii[14]。

B型烟粉虱的寄生蜂主要有浆角蚜小蜂属Eret mocerus的一些种类,如 E.m undus、E.orientalis、E.calif ornicus 和恩蚜小蜂属Encarsia的种类,如 E.t ransvena和E.f ormosa的不同品系;捕食性昆虫主要有Del2 phast us pusill us和M acrolophus caligi nosus;真菌主要有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粉虱座壳孢Ascher2 sonia aleyrodis,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 yces f u2 mosoroseus和蜡蚧轮枝菌(V erticilli um lecanii)。

615 抗药性在喷药频繁和用药不合理的地区,温室白粉虱与B型烟粉虱抗药性均增长很快。

郑炳宗(1994)报道,以温室白粉虱1龄若虫为试虫,1993年测LC50的结果与1984年比较,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乐果的抗性比值分别为87130、504144和0125,比初用时抗性增长慢[15]。

而B型烟粉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农药抗性更强。

荷兰B型烟粉虱成虫与敏感品系比,氯氰菊酯、丙溴磷的抗性比值分别>700、>1000[16]。

目前在应用吡虫啉、扑虱灵防治B型烟粉虱的许多国家中,都产生了抗药性,美国、以色列由于抗性管理较好,此虫对这两种农药的抗性增长较慢。

因此对这两种粉虱抗药性的监测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616 温度对两种粉虱成虫寿命、产卵量的影响温度对两种粉虱的影响不完全一样(表1)。

B 型烟粉虱在高温下(27~28℃)成虫寿命、产卵量均高于温室白粉虱。

而在中温的条件下(21~22℃),温室白粉虱的寿命则高于B型烟粉虱,此时它的产卵量大大高于B型烟粉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