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
温室白粉虱防治技巧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06
目录
• 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 温室白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 温室白粉虱的监测与诊断 •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对作物生长的危害
01
02
03
叶片退绿
白粉虱大量繁殖,吸取植 物汁液,叶片退绿,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施农业中的白粉虱问题较为常见,由 于设施内部环境较为封闭,容易造成白 粉虱的大量繁殖和传播。
3. 化学防治:使用针对白粉虱的专用杀 虫剂,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产品以 避免产生抗药性。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寄生蜂等,以 减少白粉虱的数量。
防治技巧
1. 定期检查:对设施内部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白粉虱及时采取措施。
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04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
避免与白粉虱发生严重的作物轮作,如番茄、辣 椒等。
清除残株
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和杂草,减 少虫源。
培育无虫苗
在育苗时,采取网室隔离或用无虫苗进行移栽, 防止白粉虱侵入。
物理防治
1 2
黄板诱杀
在温室设置黄板,吸引白粉虱成虫并粘住,减少 虫口密度。
案例三:南方温室水果的白粉虱防治技巧
在南方,温室水果种 植是当地农民的重要 产业,白粉虱对温室 水果的生长和品质造 成很大影响。
防治技巧
1. 物理防治:使用黄 色板诱杀白粉虱成虫 ,减少其繁殖和传播 。
2. 生物防治:引入天 敌如寄生蜂等,以减 少白粉虱的数量。
粉虱类

烟粉虱B型与A 烟粉虱B型与A型的区别
B型烟粉虱蛹上缺少第四前亚缘毛。 B型能在西葫芦上引起银叶病,一品红、 南瓜、青花菜白茎,而A型不能。 B型粉虱比A型有更广泛的寄主植物。 B型比A型取食更多的植物汁液,分泌更 多的蜜露,传毒能力更强。 B型比A型产卵更多。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Perring
煤污病
由于严重为害分泌过多蜜露, 由于严重为害分泌过多蜜露,引起大豆 叶片煤污病,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 叶片煤污病,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
发生规律
在温暖地区,以成虫和卵在杂草和花卉 上越冬。 在寒冷地区,以各种虫态在温室内作物 和杂草上越冬。 春季和夏季迁入经济作物,当温度上升 时虫口数量迅速增加,一般在夏末爆发 成灾。
Whitefly
云乎?雾乎? 云乎?雾乎?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
北京
– 1976年夏末秋初,温室白粉虱在北京首次大暴 年夏末秋初, 年夏末秋初 在温室、大棚较多的西郊区骑车在路上, 发,在温室、大棚较多的西郊区骑车在路上, 迎面飞舞的白粉虱钻入人的鼻孔和口中。 迎面飞舞的白粉虱钻入人的鼻孔和口中。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2000) 粉虱大发生的报告(2000)
成虫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
卵
成虫在光滑叶片上, 卵多不规则散产,少 成圆形或半圆形;在 数成圈状,产在叶背 多毛叶片上散产。 面(少数叶正面)。 卵初产时为淡黄色, 卵初产时为淡黄色, 孵化前变为琥珀色, 孵化前变为黑褐色。 不变黑。
卵
烟粉虱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区别
1龄若虫
*
一龄若虫淡绿至黄色,椭圆形, 一龄若虫淡绿至黄色,椭圆形,长0.27mm,宽 宽 0.14mm。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有三对足和 。背部隆起,腹部扁平。 触角,能作短距离爬行, 触角,能作短距离爬行,在孵化时身体半弯 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弃的卵壳。 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弃的卵壳。
火龙果黑刺粉虱防治方法

火龙果黑刺粉虱防治方法
1. 哎呀呀,你可知道火龙果上那烦人的黑刺粉虱咋防治不?就像打一场战斗一样,咱得有策略呀!比如把果园清理干净,这就好比给火龙果打造一个整洁的家,那些黑刺粉虱不就没地方藏了嘛!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2. 嘿,清理完果园后,还可以用黄板诱捕呀!这黄板就像一个神奇的陷阱,专门吸引黑刺粉虱自投罗网,多厉害呀!你说这办法妙不妙?
3. 还有啊,咱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呢!引入一些它们的天敌,这就像是给火龙果请了一群保镖,专门对付黑刺粉虱,牛吧!难道你不想试试这种环保的方法吗?
4. 喷洒药剂也不能少呀!但要注意剂量哦,可别伤了咱的火龙果。
这就像给火龙果治病,得对症下药,精准打击黑刺粉虱呀,对不对?
5. 咱也要注意给火龙果增强抵抗力呀!就像人要锻炼身体一样,让火龙果茁壮成长,这样黑刺粉虱也不容易侵害它啦!这不是很好理解嘛。
6. 加强果园管理也很重要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一样。
你说要是发现了黑刺粉虱不赶紧行动,那还了得?
7. 总之呢,防治火龙果黑刺粉虱就得多种方法齐上阵,不能偷懒!这就像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咱得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呀!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把这些讨厌的黑刺粉虱赶跑!。
白粉虱防治知识

白粉虱相关知识针对前期很多农民反映芥菜出现白粉虱的情况,现简单介绍一下白粉虱的一些知识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
简称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形态:成虫:体长0.90~1.50毫米,翅展2.4毫米,体小,体浅黄色,翅白色披有白色蜡质粉,喙发达,触角短丝状,雌雄均有翅。
卵:长椭圆形,长0.20~0.2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褐色,多产于叶片背面。
幼虫:长椭圆形,扁平,淡绿色,体周围有白色放射状蜡丝。
1龄0.29毫米,2龄0.37~0.39毫米,3龄0.51~0.52毫米,4龄(为蛹)0.70~0.80毫米。
蛹:椭圆形、稍隆起,淡黄色,或淡褐色,蛹壳背面覆盖有白色蜡丝,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习性:室内:北方温室内常年为害。
一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
同一时期内各种虫志都有。
成虫一般不大活动。
但在气温高、阳光充足时,可在植株间乱飞,稍有惊动也可群飞,常在叶背群聚,对黄、白色有趋向性。
白粉虱一般都在上部叶背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变黄、萎蔫。
室外:1 白粉虱在室外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
在保护地各种虫态均能安全越冬并继续危害。
2 翌春和初夏随着蔬菜的移苗,白粉虱传到室外荫棚或露地蔬菜上。
春末夏初是露地白粉虱种群数量上升时期,夏季有所下降,秋季又迅速上升。
10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而减少,并飞往温室。
成虫适宜活动温度为25~30℃。
3 白粉虱喜欢群集于叶背面危害,在同一植株上,上部叶片有新产卵,下1层为近孵化的卵,再下1层为初孵若虫,最下层多为伪蛹和刚羽化的成虫。
4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防止方法:1. 25%扑虱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因为药是使昆虫蜕皮致死的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所以施药后3—4天才能见效,对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天敌昆虫及益虫无明显影响,药残效期可维持20—30天。
2 25%灭蝇猛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若虫效果好,还可杀卵,同时又不杀伤天敌丽蚜小蜂,每7天一次。
月季黑刺粉虱防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月季黑刺粉虱的数量,人们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天敌,并将它们引入到需要 防治的地区,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天敌的饲养和管理
为了使天敌能够发挥最大的防治效果,需要对天敌进行饲养和管理,保证它们能够及时地 供应到防治现场。
天敌与生物防治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天敌与生物防治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月季黑刺粉虱防 治方法。
安全使用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 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适时防治
在月季黑刺粉虱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效 果更佳,同时注意定期检查,及时发现 并采取措施。
综合防治
化学防治应当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 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以达到更好 的防治效果。
06
综合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结合
防治效果评估
01
评估指标
通过评估防治后虫口密度、危害症状等指标,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02
防治效果比较
比较不同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03
总结经验教训
根据防治效果评估结果,总结防治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治方
案。
04
天敌与生物防治
天敌种类及功能
寄生蜂
寄生蝇
寄生蜂是月季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之一,能 将卵产入寄主体内,从而杀死寄主。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灯光诱杀等物理方法,有效控制虫源。
化学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不同防治方法的组合应用
0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减轻病虫害发生。
0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怎么清除菜上的白粉虱

怎么清除菜上的白粉虱白粉虱在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每雌虫的产卵数多达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见效快、功效高、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因而大部分朋友所喜爱;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
比如可以培育与利用抵抗力强的品种、改变耕作栽培方式、合理调整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对烟粉虱而言,目前仅局部发生,已发生区要做防除工作,未发生区则应用检疫措施加以保护,防止其随农产品的调运而传播。
2、农业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选用“无虫苗”,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残株。
通风口采用防虫网,控制外来虫源。
严重地区可进行茬口适当调整,减少黄瓜、番茄等喜食作物面积,温室、大棚周围避开喜食作物,如黄瓜、茄子、番茄、菜豆,而提倡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减少虫源。
秋季适当推迟盖棚膜时间,切断其越冬场所或减少虫口基数。
3、生物防治。
重点在化学防治中避开天敌活动期,充分发挥当地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释放丽蚜小蜂,当粉虱成虫在0.5头/株时,每隔两周释放一次,连续3次,使丽蚜小蜂量达15头/株,使其在温室建立种群,有效控制白粉虱危害。
4、物理防治。
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5、化学防治。
选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1.8%爱福丁2000倍~3000倍液,40%绿菜宝1000倍~15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及2.5天王星1000倍~5000倍液(对卵不明显)防治。
防治中应注意联防,同时应动员居民对室内花卉开展防治,减少扩散源。
月季黑刺粉虱防治

月季黑刺粉虱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橙黄,长1.0-1.3毫米,覆有白色蜡质状物。
前翅紫褐色,具7个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后翅淡紫色,较小,无斑。
复眼红色,足黄色。
卵香蕉形,基部有一小柄粘于叶背面。
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呈紫黑色。
若虫初孵若虫淡黄色,椭圆形,体周缘呈锯齿状,尾端有4根毛。
老熟若虫体变黑色,体周围具明显的白色蜡圈,体背有14对刺毛。
蛹黑色椭圆形,有光泽,长约1毫米。
蛹壳边缘锯齿状并附有白色蜡质。
蛹背中央具一纵脊,蛹两侧边缘有刺毛,雌蛹11对,雄蛹10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4代左右。
以老熟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翌年3月在原处化蛹,4月左右成虫羽化。
成虫白天活动,群集于枝叶上交尾产卵。
卵多产于叶背,老叶上为多。
成虫有孤雌生殖,其后代发育不雄虫。
若虫孵化后不久,便吸汁为害。
各代若虫盛发期约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除1、2代较整齐外,其余各代发生均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防治方法
A.圃地和温室加强通风透光,适当修枝,创造不利其生长和养殖的环境。
B.第一代和第二代若虫盛发期不红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可用2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喷雾防治。
并要注意喷布叶背,因为该虫主要群集于叶背活动。
白粉虱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方法

白粉虱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方法一、适用对象: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二、危害作物: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三、危害特点: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
四、信息素引诱剂特点:❖只针对目标昆虫、高度专一。
❖许多还是高挥发性气味、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植物、对环境、人类、野生动物、自然天敌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
❖在经济损失之前检测到虫害的发生。
❖精确地确定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确保作出正确的害虫防治策略。
❖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措施。
❖选择最佳的喷施农药时间。
❖评估直接的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经济、操作简单、省时。
五、配套诱捕器选择:粘胶板(黄色、白色等)使用换色粘胶板可以双重诱杀白粉虱,增加诱捕器效果,尤其在低密度虫口明显。
六、使用方法:将黄色粘胶板撕开,将白粉虱引诱剂用钉书机钉在黄板两孔中间。
将粘胶板用随附的塑料扣扣住,剪开诱剂的塑料封口。
挂在作物枝叶间隙。
七、建议用量及维护:❖监测用量:1套/亩。
❖防治用量:每亩10- 20套。
❖定时检查诱捕虫数,粘虫板粘满虫时,需清理或更换。
八、保存方法:1.信息素产品易挥发,因此,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
2.保存处应远离高温环境, 粘胶应避免暴晒。
3.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
九、注意事项: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使用不同种害虫的粘板时,需要洗手,以免污染。
信息素引诱的是成虫,所以诱捕应在低密度时开始,逐级随虫口密度的上升,增加用量,长期使用,预防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虱类 (Aleyrodidae)
• 危害蔬菜的粉虱类害虫有: • 1.烟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 • 2.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roariorum Gahan) 皆属于同翅目,粉虱科。
•
烟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生活史及习性
• 原产于北美西南部,其后传入欧洲,现广布 世界各地。在北方,温室一年可生10余代, 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成虫有 趋嫩性,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 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 到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危害瓜类、豆类 和茄果类蔬菜。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 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 周年发生此虫世代重叠严重。
化学防治
• 治手段。 • 根据我国进行的一些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明确
• • • • • 1.8%阿维菌素类杀虫剂2000-3000倍液、 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 10%吡虫啉2000倍液、 2.5%天王星1000-1500倍液 以及5%锐劲特1500倍液对烟粉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该虫为害时,一般群集在上部嫩叶背面, 卵刺吸汁液为害,致使叶片发黄变形,萎 蔫,甚至全株枯死。此虫由夏至冬不断发 生,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常 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一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 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 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卵长约0.2毫米,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毫 米,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 色。 若虫体长约0.29-0.8毫米,长椭圆形,淡绿色或黄绿色, 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4龄若虫又称 伪蛹,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 厚,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 刺。
• 温室条件下一年发生约10余代。在自然条 件下不同地区的越冬虫态不同,一般以卵 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繁殖适温18~25℃, 成虫有群集性,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 殖或孤雌生殖。卵多散产于叶片上。若虫 期共 3龄。各虫态的发育受温度因素的影响 较大,抗寒力弱。早春由温室向外扩散,在田 间点片发生。
防治方法
• • • • 1.农业防治 2.物理防治 3.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
•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抵 抗力。科学修剪,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及 时清园。 (2)培育“无虫苗”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 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以 及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 (3)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番茄、茄 子、菜豆等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 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为害症状
• 烟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 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密 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另 外,烟粉虱还可以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 病毒病,不同生物型传播不同的病毒。
• 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为害症状:
• 叶菜类如甘蓝、花椰菜受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 • 根茎类如萝卜受害表现为颜色白化、无味、重量减轻; • 果菜类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成熟不均匀,西葫芦表现为 银叶; • 在花卉上,可以导致一品红白茎、叶片黄化、落叶; • 在棉花上,使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有成片黄 斑出现,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
• 但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类 型的农药,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不可随意加 大浓度,以免抗性增长。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roariorum Gahan)
• 又叫小白蛾子。成虫和若虫吸取植物汁液, 使叶片褪色、变黄、萎蔫,能分泌大量蜜 露,污染果实和叶片
为害特征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原发于热带和亚热带 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烟 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苗木迅速扩散,在世界各 地广泛传播并暴发成灾,现已成为美国、印度、巴基斯坦、 苏丹和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发病特点
• 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期和成虫, 若虫期分为4龄,通常第4龄若虫称为"伪蛹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15代,且世代重叠。烟粉虱的危害主要表 现在取食植物汁液、转播病毒、污染农产 品影响品质等三个方面。
习性
• 烟粉虱成虫羽化后嗜好在中上部成熟叶片上产卵, 而在原为害叶上产卵很少。卵不规则散产,多产 在背面。每头雌虫可产卵30~300粒,在适合的植 物上平均产卵200粒以上。产卵能力与温度、寄主 植物、地理种群密切相关。 • 在棉花上每头雌虫产卵48~394粒。在28.5C以下, 产卵数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 棉花品系的烟粉虱在恒温和光照条件下,低于 14.9C时不产卵。
发生规律
• 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白粉虱周年发生。冬季 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是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 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 是随着植抹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卵以卵 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 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 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营固着生活。 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在生产温室条件下,约1个 月完成一代。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 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 迁入露地。因此,白粉虱可通过人为因素蔓延。白粉虱的 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为 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区别
• 在蔬菜生产上,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常常混合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寄主范围不同。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非常广泛的世界性害虫,寄主包括74科 420多种植物。在河北省寄主作物有16科64种,除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外, 还可危害玉米、棉花、花卉、豆科作物等。温室白粉虱的寄主范围主要是十字花科、 茄科、葫芦科蔬菜。 2、危害能力不同。烟粉虱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 引起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植株矮化、黄化、褪绿班驳及卷叶。并且分泌大量蜜露, 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现在学者认为,西葫芦、南瓜等蔬菜银叶病是烟粉虱为害所 致,所以又称它为银叶粉虱。而温室白粉虱则只能传播几种病毒,分泌少量蜜露。 3、适应能力不同。烟粉虱可忍耐40℃高温,而温室白粉虱一般只忍耐33~35℃。 这是烟粉虱在夏季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 4、外部形态不同。烟粉虱个体较小,停息时双翅呈屋脊状,前翅翅脉分叉;温室 白粉虱个体较大,停息时双翅较平展,前翅翅脉不分叉。
防治措施
• • • • 1. 农业防治 2. 物理防治 3. 生物防治 4. 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
• 针对烟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点,在保护地秋冬茬栽培烟粉 虱不喜好的半耐寒性叶菜(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环节切断 烟粉虱的自然生活史; • 冬春季加温苗房避免混载,清除残株、杂草和熏蒸残存成虫,培育 “无虫苗”为关键防治措施。 • 另外,调节播种期,避开敏感作物在烟粉虱为害高峰期受害; • 清洁田园,在受烟粉虱为害的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等,并尽可能 清除田间路边杂草等措施,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作物受害。
形态特征
• 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初产时淡 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 若虫 若虫:共三龄,淡绿至黄色。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迁移。 第一次脱皮后,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第三龄脱皮后形 成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是识别粉虱种类的重要特征。 • 蛹:椭圆形,有时边缘凹入,呈不对称状。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 宽。舌状器匙状,伸长盖瓣之外。蛹壳背面是否具刚毛,与寄主的形 态结构有关,在有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具刚毛,在光滑无毛的叶片 上,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
• 成虫 成虫:体淡黄白色,体长0.85至0.91毫米,翅白色,披蜡粉无斑点, 前翅脉一条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生活史
• 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 态,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每年发生11~15代,在温带地 区露地每年可发生4~6代。田间发生世代重 叠极为严重。
物理防治
• 粉虱对黄色,特别是橙黄色有强烈的趋性, 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是用 纤维板或硬纸版用油漆涂成橙黄色,再涂 上一层粘性油(可用10号机油),每667m2, 设置30~40块,置于植株同等高度。7~10 d, 黄色板粘满虫或色板粘性降低时再重新涂 油。
生物防治
• 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其寄生性天敌有膜翅目昆虫,捕 食性天敌有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昆虫和捕食螨类等, 以及一些寄生真菌。 • 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45种寄生性天敌 (恩蚜小蜂属encarisia和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62 种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和花蝽等)和7种虫生真菌 (拟青霉、轮枝菌和座壳孢菌等)。
• 我国调查烟粉虱有1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是蚜小蜂科 Aphelinidae的恩蚜小蜂属Encarsia和浆角蚜小蜂属 Eretmocerus的种类),18种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 草蛉和花蝽等)和4种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 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和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流行动态
• 烟粉虱1997年在广东省东莞发生,并逐年加重,至2000年 不少地区大发生。199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品红上发现 烟粉虱,随后在石河子、哈密、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花 卉上陆续发生。1999年在吐鲁番发现其为害棉花,造成煤 污病。在北京,烟粉虱对番茄、黄瓜、茄子、甜瓜和西葫 芦的为害严重。由此可见,2000年烟粉虱在我国南北方均 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