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的识别与鉴定技术
烟粉虱为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20.18烟粉虱(),为半翅目粉虱科的杂食性昆虫,别名甘薯粉虱,主要分为A 型烟粉虱、B 型烟粉虱、Q 型烟粉虱3种。
烟粉虱广泛分布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类植食性刺吸式口器农业昆虫。
烟粉虱的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若虫又分为1~3龄期及伪蛹期。
其体型微小,体长不足1mm,但寄主范围广泛,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介绍了烟粉虱的为害特点,并总结了其传播的常见病毒及防治方法。
1烟粉虱为害特点烟粉虱(图1)在农业生产上的为害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直接刺吸各类寄主植物体内汁液,比如番茄等果菜类植物,主要表现为果实发育不一致;甘蓝等叶菜类植物,表现为叶片褪绿黄化、萎蔫,植株弱小,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而死;萝卜等根茎类植物被侵害后,表现为白化、根茎产品质量减轻。
二是造成植物生理异常。
三是在若虫和成虫期,分泌侵害叶片和果实的蜜露,从而引起煤污病,大大降低商品经济价值。
四是作为一类常见的传播媒介,传播植物病毒,从而诱发病毒病,造成植物减产甚至绝收。
相较于前三者,后者所造成的为害要严重得多。
2烟粉虱传播的常见病毒烟粉虱能够传播200多种病毒,常见植物病毒主要包括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的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长线型病毒科(Closteroviridae)的毛形病毒属()、马铃薯Y 病毒科(Potyviridae)的甘薯病毒属()、伴生豇豆病毒科(Secoviridae)的番茄灼烧病毒属()以及乙型线性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的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
2.1双生病毒科双生病毒科是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的植物病毒,通常依靠烟粉虱等昆虫媒介以持久性方式进行传播。
其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为双生病毒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同时也是生产上为害最为严重的一个属。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由烟粉虱传播的双生病毒科类病毒。
基于mt dna coi基因的宁夏烟粉虱及温室白粉虱分子鉴定

快 供 依 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 试 虫 源 2018年6-7 月 在 宁 夏 银 川、永 宁、贺 兰 山、
石嘴 山、吴 忠、中 卫、中 宁、固 原 等 地 种 植 的 番 茄、 黄瓜和豆角等寄主上采集 到 19 个 粉 虱 种 群 的 77 个样 品,采 集 点 分 布 如 图 1 所 示。将 采 集 的 粉 虱 置于盛有无水乙醇的 1.5 mL 离 心管 中,-20 ℃ 保存,备 用。 粉 虱 样 品 的 具 体 采 集 信 息 如 表 1 所 示。 1.2 基因组 犇犖犃 提取
西 北 农 业 学 报 2020,29(2):238247 犃犮狋犪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犲犅狅狉犲犪犾犻狅犮犮犻犱犲狀狋犪犾犻狊犛犻狀犻犮犪
网 络 出 版 日 期 :20200402
doi:10.7606/ji.ssn.10041389.2020.02.010
网 络 出 版 地 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220.S.20200401.1626.018.html
近年来,宁 夏 蔬 菜 种 植 面 积 达 12.7 万 hm2, 占全区作物 种 植 面 积 的 10.39%,产 值 占 种 植 业 总产值的31.48%,蔬 菜 产 业 已 成 为 宁 夏 的 优 势 特色产 业,是 区 域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支 柱 。 [1] 在宁夏蔬菜生产中番茄和黄瓜的种植面积较大, 其 中 番 茄 栽 培 以 保 护 地 栽 培 为 主,可 周 年 生 产。 目前,粉虱危害 已 成 为 阻 碍 番 茄 可 持 续 安 全 生 产 的重要生 物 灾 害 之 一 。 [2] 烟 粉 虱 (犅犲犿犻狊犻犪狋犪犫犪 犮犻)和 温 室 白 粉 虱 (犜狉犻犪犾犲狌狉狅犱犲狊狏犪狆狅狉犪狉犻狅狉狌犿 ) 是中国北方地区 最 常 见 的 两 种 粉 虱,均 为 番 茄 的 重要害虫,且在宁夏都有发生报道 。 [34] 随 着 种 植 面 积 的 增 加 ,品 种 的 更 替 ,目 前 宁 夏 粉 虱 害 虫 的 种 类 及 烟 粉 虱 的 生 物 型 是 否 变 化 ,亟 需 研 究 确 定 ,进 而为该类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及银叶粉虱的识别

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及银叶粉虱的识别
吴杏霞;胡敦孝
【期刊名称】《农业新技术》
【年(卷),期】2000()S1
【摘要】今年是粉虱大发生年。
作者通过对北京郊区田间及温室粉虱的收集、制片、鉴定,认为是温室白粉虱T. vaporariorum与烟粉虱B.tabaci的混合发生群体,推断其中还混有目前国内没有报道的银叶粉虱B. argentifolii。
通过一些常用形态特征对三者加以区分。
【总页数】6页(P36-41)
【关键词】温室白粉虱;烟粉虱;银叶粉虱;识别
【作者】吴杏霞;胡敦孝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自身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J], 刘刚;
2.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取食和寄生选择 [J], 戴鹏;刘林州;臧连生;张俊杰;阮长春;万方浩;
3.基于mt DNA COI基因的宁夏烟粉虱及温室白粉虱分子鉴定 [J], 宋鲜梅; 李敏;
何云川; 贺海明; 王新谱
4.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识别及无公害防控技术 [J], 林兴华;韦丽莉;汪金蓉
5.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为害烟草后对烟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J], 胡海燕;张玉国;刘兴军;侯兴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淮安红椒烟粉虱是淮安地区较为常见的农业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红椒的威胁方面。
烟粉虱是一种小型的昆虫,其体长只有约1~2毫米,喜欢聚集在植物叶面上进食,可造成叶片早期萎缩、叶片黄化等严重危害,严重时更可导致枯死。
以下将针对烟粉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烟粉虱生命力顽强,喜温暖潮湿环境,其生长快速,繁殖能力强。
在淮安地区,一般在4月份左右开始越冬后的烟粉虱活动增多,此时约为烟粉虱的第一代。
当气温升高后,烟粉虱的数量会不断增加,出现第二代、第三代等,每代昆虫的寿命约两周左右。
其繁殖速度惊人,一个烟粉虱雌虫一生可产下几百个卵,其卵孵化出的幼虫不断吞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面出现明显的白花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绿色防控技术分析为了有效地控制烟粉虱对红椒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在此,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
1.机械防治在防治烟粉虱方面,机械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主要是通过使用萃取器、粘虫板、黄色夹板等多种机械防治工具来抑制烟粉虱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利用黄色夹板在植物周围做出屏障来防止烟粉虱的攻击,收集和清理夹板上的虫子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式,可以显著减轻化学农药污染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在防治烟粉虱方面,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如桉小蜂、华氏胡蜂等。
3.自然药剂防治在防治烟粉虱方面,利用天然药剂进行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利用植物提取物、菊酯等对烟粉虱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具有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的优点。
综上,对淮安红椒烟粉虱的防治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合理制定农业防治计划,制定总体化、科学化的农业防治工作方案,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上海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的最新鉴定

上海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的最新鉴定王欢;李凯【期刊名称】《上海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以mtDNA CO Ⅰ序列标记对上海8个区县的烟粉虱进行了生物型鉴定。
序列分析显示,所测33个种群165个样本中,仅发现2种烟粉虱单倍型,即 Q型与 B 型。
B 型仅存于远郊崇明的花椰菜种群与奉贤的南瓜种群,比例为6%;其余各种群均为 Q 型,占94%。
结果显示:Q 型烟粉虱已全面取代 B 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主要优势生物型。
%The biotypes of Bemisia tabaci from 8 districts of Shanghai suburbs were identified by mtDNA CO Ⅰ sequence marking.Th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nly 2 mtDNA haplotypes(Q and B bio-types)found in the 165 individuals of 33 populations.The B biotype was merely living on both broccoli populationin Chongming County and pumpkin population in Fengxian District and accounted for 6%;The Q biotype accoun-ted for 94% and became the major biotype of Bemisia tabaci in Shanghai area.【总页数】4页(P75-78)【作者】王欢;李凯【作者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699;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6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上海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 [J], 史苹香;王冬生;滕海媛;章巧利;张天澍;袁永达;王建国2.安徽合肥地区烟粉虱生物型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J], 严丹侃;张海珊;章东方3.新疆主要农区烟粉虱生物型鉴定及其对11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J], 贾尊尊;王小武;付开赟;丁新华;郭文超;吐尔逊·阿合买提;姜卫华;卡德·艾山4.陕西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及其危害分析 [J], 赵瑞华;邓振山;贺晓龙5.陕西菜田2种粉虱数量结构及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J], 刘晨;张伟兵;洪波;张锋;张淑莲;李英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棉田烟粉虱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浅谈棉田烟粉虱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浅谈棉田烟粉虱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烟粉虱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在棉花上主要吸食棉花叶片汁液,大量消耗棉花同化产物,导致棉株衰弱,严重时甚至可使植株死亡,造成棉花大幅度减产[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烟粉虱在我国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分布区域和寄主范围不断扩大[2]。
烟粉虱主要以假设虫和成虫危害棉花,一是假设虫和成虫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引起落蕾、落花、落铃;二是假设虫和成虫分泌蜜露,诱发棉叶、棉铃变黑发生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棉叶、棉铃脱落,产量、品质下降。
此外,成虫作为植物病毒的媒介,还会引发病毒病。
为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危害,xx~xx年笔者对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空间分布特点、化学农筛选等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如下。
1.1烟粉虱的发生与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关系结果显示,烟粉虱在棉田内消长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不密切。
2年百株上、中、下3叶成虫月累计数量排序均为6月<7月<8月<9月、10月虫量少于9月,虫量顶峰月均出现在9月份,说明不同年份的烟粉虱成虫消长变动曲线一致。
但年际间不同的气候条件,对烟粉虱在棉田的初发期、发生量和消退期却有显著影响。
据调查,xx年4~10月日照时数和降雨量各为1 701.6h和424.5mm,比xx年分别增加255.6h和减少347mm。
该年烟粉虱于6月25日在棉田开始出现成虫,百株3叶年累计虫量为18 304头,10月中旬开始消退,其发生期、发生量和消退期分别比多雨寡照的xx年早发10d、虫量增加57.74%、消退期推迟30d左右。
由此说明,烟粉虱在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的年份发生早,发生严重,持续危害时间长;反之那么发生晚,发生轻,持续危害时间短。
因此,在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的年份要特别注意烟粉虱的发生动态。
1.2不同时期的成、假设虫比例不同研究证明,在棉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棉田烟粉虱成、假设虫所占总虫量的比例表现不同。
粉虱分类的基本概况和我国常见种的识别

粉虱分类的基本概况和我国常见种的识别
特征
粉虱是一类古老的昆虫,是一种多种多样的小型昆虫,可以分布在全球各地。
粉虱有许多种,在我国也有不少种类。
粉虱分类的基本概况:
粉虱属于种子虫类,是种子虫类中最小的昆虫,大多数粉虱体长仅有0.2-2毫米,体色有黑、褐、灰等。
粉虱的外形像一个
小卷曲的球,头部有两个突出的触角。
粉虱的触角有两个,腹部有三个腹足,足趾有三个,头部有两个触角,腹部有三个腹足,足趾有三个,后腹有一对翅膀,有的粉虱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
粉虱的触角有两个,腹部有三个腹足,足趾有三个,头部有两个触角,腹部有三个腹足,足趾有三个,后腹有一对翅膀,有的粉虱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
我国常见种的识别特征:
1. 狗粉虱:体长0.5-1毫米,体色为灰褐色,头部有两个触角,腹部有三个腹足,足趾有三个,有翅膀。
2. 猪粉虱:体长1-2毫米,体色为灰褐色,头部有两个触角,
腹部有三个腹足,足趾有三个,有翅膀。
3. 马粉虱:体长1-2毫米,体色为灰褐色,头部有两个触角,
腹部有三个腹足,足趾有三个,有翅膀。
4. 牛粉虱:体长1-2毫米。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寄主广泛,可侵害近100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烟粉虱被列为全球十大农业害虫之一,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烟粉虱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0.8-1.2毫米,身体呈扁平形,有一对透明的翅膀。
烟粉虱繁殖力强,寿命短,一般寿命为25-30天。
烟粉虱的繁殖性别比较特殊,雌性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卵,而雄性则通过雄性特殊基因(Y基因)保护其繁殖能力。
烟粉虱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通过吸食植物汁液获取营养。
在强光下,烟粉虱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背面,靠近叶脉处。
烟粉虱的寄主范围广泛,常见于蔬菜、水果、花卉、谷物等作物上。
烟粉虱以其吸食植物汁液,并通过汁液中的糖分来维持生存和繁殖。
烟粉虱是一种花叶腐舞蛾科昆虫,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药性。
烟粉虱的抗药性主要是通过突变和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
研究发现,烟粉虱的抗药性与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密切相关。
这使得对烟粉虱进行有效防控变得十分困难。
针对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和生态防控等三个方面。
化学防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烟粉虱产生抗药性。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防控方法。
生物防控是利用天敌和寄生生物对烟粉虱进行控制。
常见的天敌包括寄蜂、瓢虫、燕尾蛾等,它们以烟粉虱为食,可以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寄生生物主要通过产卵在烟粉虱体内,寄生幼虫在烟粉虱体内发育,最终杀死烟粉虱。
这些生物防控方法对环境友好,但由于其天敌数量受限,防效有限。
生态防控是通过调节生态系统,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减少烟粉虱的危害。
通过合理翻耕、灌溉和植物种植结构调整,可以减少烟粉虱的寄主数量和繁殖环境,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N a g ho g, Ch n — n MA Yu— i g, p n TA0 a — in CHEN ng fn, Xi o x a g, Yo ・a PENG i L
( i y n a gCt ,l t rt t na dQ aa t eSa o ,i y n a g J n s 2 0 , hn ) La u gn i Pa oe i n urni t in La u g n ,i gu2 2 0 C ia n y n P co n t n a 1
t e r s a c n A , t i d o il gc lf r ’ r sr t r h r ce sish sc n uce i p o o e h t h e e r h o B wo k n fb oo ia o m Suh a tucu e c a a t r t a o d t d,t r p s d ta i c
Ab t a t T i a t l h sc r e n t e d ti d d s r t n o h p h r c e si fB mi a t b c , s r c : h s r ce a a r d o h e al e c p i n s a e c a a tr t o e s a a i i e i o i c i
a p a s s s a e c a a t rsi ft i d b oy e . I ddto i h ril lo h sc  ̄i d o h e e i — p r ie h p h r ce it o wo k n it p s n a iin,n t e a tce as a a e n t e d s rp c to n Be sa t b c nd te g e n o s ie y’ fe e c h r c e si a d p o o e mii a a iS in o mii a a ia h r e h u e wh tf S di r n e c a a tr tc, n r p s d Be sa t b c l f i
青海 农林 科技
・ 验 研 究 ・ 试
2 1 年 第 技 术
潘 长虹 , 玉 萍 , 马 陶小祥 , 孔令 军 , 陈永 凡 , 彭
( 云港 市植保 植检 站 , 连 江苏
摘
理
连云港
220 ) 2 0 1
要 : 文对 烟 粉 虱 的 形 态 特 征 进 行 了详 细描 述 , 对 A、 两 种 生 物 型 的 超 微 结 构 特 征 进 行 了研 究 , 本 并 B
薯 粉虱 、 粉 虱 等 , 同 翅 目 Ho pea 粉 虱 科 棉 属 motr ,
Aerdd e 小粉 虱 属 B ms 。该 虫 原 产 于 热 带 l o ia , y e ia i 和 亚热 带地 区 , 近年 来 随 着 花 卉 和其 它 植 物 苗 木
的调运 已传 播 到 南 美 洲 、 洲 、 洲 、 洲 、 洋 欧 非 亚 大 州的许 多 国家和 地 区 , 在 当地 爆 发 成 灾 。该 虫 并 寄 主 范 围广 , 目前 全 世 界 已记 录其 寄 主 植 物 6 0 0 余种 , 主要分 布 在十 字 花 科 、 科 、 茄 葫芦 科 、 科 、 豆 菊科 、 锦葵科 等植 物 上 _ j是农 作物 、 菜 、 】 , 蔬 花卉 等 园林 植物 的重 要 害 虫 。 由于 该 虫 危 害 性 大 , 世
i l e o nt le . fed r c g iin c u s o
Ke wo ds Be sa t a i Gr e ho e wh tfy; oy y r : mii ab c ; e n us ie l Bitpe; p ce d n i c to S e i s ie tf ai n i
及 与温 室 白粉虱 的区别进 行 了系统 研 究 。
1 2 若 虫 . 烟粉 虱 1—3龄 若 虫 淡 绿 色 至 黄 色 。1龄 若 虫有 足和 触 角 , 部 有 一 对 粗 壮 的 刚 毛 , 边 缘 尾 体
提 出鉴 定 这 两 种 生 物 型 的 形 态特 征 。此 外 , 中还 就 烟 粉 虱 与 温 室 白粉 虱 的 区 别特 征 进 行 了描 述 , 文 并提 出 了
烟 粉 虱 的 田 间识 别 特 征 。 关 键 词 : 粉 虱 ; 室 白粉 虱 , 物 型 , 类 鉴 定 烟 温 生 种
烟 粉 虱 ( e s bc( e ndu ) 又 称 甘 B mia t a i G n a is , i a
型 , 小柄, 有 与叶 片垂 直 , 卵柄 通 过产 卵 器 插 入 叶 表裂 缝 中 。初 产 卵 淡 黄 绿 色 , 颜 色 逐 渐 加 深 , 后 先是 顶部 变为褐 色 , 化 前 至 深褐 色孵 化 前 呈琥 孵 珀色 、 不变 黑 。
中 图 分 类 号 :4 3 ¥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96 ( 0 1 0 0 0 0 10 97 2 1 )2— 0 9— 4
Te hni e o c g iin n I n i c to fBe ii a a i c qu n Re o n to a d de tf a i n o m sa t b c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