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tDNA+COⅠ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

合集下载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重要害虫,攻击多种农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中东亚非亚洲小种(Middle East-Asia Minor 1,简称MEAM1,也称为B型)是最具破坏力的隐种之一。

烟粉虱MEAM1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对于研究其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传播的能力以及对农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内共生菌可以影响宿主的发育、营养水平、抗病能力等方面,因此对于研究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和控制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经确定烟粉虱MEAM1主要内共生菌为一种纤毛虫(Cardinium),它是一类与种类广泛的线粒体共生内寄生物相关的内共生菌,通过寄生在宿主的脂肪体内进行繁殖和传播。

纤毛虫内共生菌可以导致宿主不育、性比例失调和病毒抗性等现象,并且通过垂直传播对烟粉虱的进化和适应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PCR技术和显微观察,研究发现烟粉虱MEAM1中纤毛虫内共生菌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纤毛虫内共生菌主要定位在烟粉虱的脂肪体和生殖系统中。

脂肪体是存储能量和合成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在烟粉虱的发育和生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纤毛虫内共生菌在脂肪体中的定位可以影响宿主的代谢和营养状况,从而影响烟粉虱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纤毛虫内共生菌还广泛分布在烟粉虱的生殖系统中,尤其是卵巢和精巢。

这种分布方式表明纤毛虫内共生菌对烟粉虱的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纤毛虫内共生菌可以通过通过卵母细胞传递到下一代虫体中,并且传递率可以达到100%。

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对烟粉虱的个体生存和群体遗传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纤毛虫内共生菌的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和寄主植物上有所差异。

不同地理区域的烟粉虱MEAM1种群中纤毛虫内共生菌的感染率和丰度存在差异。

研究还发现,不同寄主植物对纤毛虫内共生菌的感染率和丰度也有一定影响。

这说明纤毛虫内共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迁粉蝶属_鳞翅目_粉蝶科_基于ND_和CO_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

中国迁粉蝶属_鳞翅目_粉蝶科_基于ND_和CO_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

Acta Zootaxono m i c a S i n ica ,35(4):776-781(O c.t ,2010)动物分类学报ISSN 1000-0739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06FY 1105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QN 2009033)资助.*通讯作者,E-m ai :l suq i n sh @126.co m收稿日期:2010-01-25,修订日期:2010-07-15.776中国迁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基于ND 和CO 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汪 江 尚素琴*张雅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虫博物馆 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 测定了中国迁粉蝶属3种4亚种以及迁粉蝶指名亚种5个生态型的线粒体CO 基因和ND 基因部分序列,以灵奇尖粉蝶为外群,分别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分子系统树,探讨了中国迁粉蝶属3种4亚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首次明确了迁粉蝶指名亚种5个生态型的亲缘关系。

结果显示在测得的CO 基因661bp 序列和ND 基因472bp 序列中,有变异位点227个,简约位点119个,A +T 含量(75 5%)明显偏高。

迁粉蝶属4亚种分子系统关系为:(镉黄迁粉蝶指名亚种+((梨花迁粉蝶指名亚种+梨花迁粉蝶海南亚种)+迁粉蝶指名亚种)),迁粉蝶指名亚种5个生态型分子系统关系为:(无纹型+((有纹型+红角型)+(银斑型+血斑型)))。

关键词 鳞翅目,黄粉蝶亚科,迁粉蝶属,CO 基因,ND 基因,系统发育.中图分类号 Q 961迁粉蝶属Catop silia 由H bner 于1819年建立,模式种为Pap ilio po m ona Fabrici u s ,隶属于鳞翅目L e p i d op tera ,粉蝶科Pieridae ,黄粉蝶亚科Coli a d i n ae 。

目前全世界已知9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等地。

烟粉虱是一个物种复合体

烟粉虱是一个物种复合体

烟粉虱是一个物种复合体
刘树生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年(卷),期】2012(028)004
【摘要】按照生物学的一般概念,生物型(Biotype)是种下的表型,一个物种(Species)内的不同生物型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隐种(Cryptic species,又称姐妹种Sibling species)是形态上无法鉴别的物种,一个物种复合体(Speciescomplex)包含多个隐种,这些隐种之间虽然形态上无法区分,但相互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基因交流受阻。

有关烟粉虱Bemisiatabaci分子种系发生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是一个包含30个以上隐种的物种复合体。

【总页数】1页(P466-466)
【作者】刘树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3
【相关文献】
1.伊朗Lorestan省粉虱物种多样性研究(半翅目:粉虱科) [J], Hassan GHAHARI;Shaaban ABD-RABOU;黄建
2.烟粉虱是一个物种复合体 [J], 刘树生
3.海南植烟区烟田烟粉虱隐种分布和系统发育分析 [J], 李萌;夏长剑;邵雨;薛国喜;贺远;王天玉;吕洪坤;陈德鑫
4.烟盲蝽对温室蔬菜白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 [J],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
5.棚室蔬菜白(烟)粉虱绿色防控技术 [J], 赵国庆;高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q型烟粉虱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q型烟粉虱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11年 科研热词 q型烟粉虱 生物入侵 高温暴露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coi 繁殖 烟草 新疆 斜纹夜蛾 性比 微卫星标记 地中海地区 取食行为 发育 产卵选择 mtdna coi b型烟粉虱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科研热词 烟粉虱 生物型 入侵生物学 q型烟粉虱 雌虫体长 限制性内切酶 鉴定 遗传多样性 硫酸卡那霉素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生物入侵 生态过程 烟草 烟粉虱q型 烟粉虱b型 氨苄青霉素 次生内共生菌 检测阈值 快速识别 微卫星标记 原生内共生菌 利福平 分子鉴别 入侵机制 产卵适应性 丽蚜小蜂 scar标记 rnai p450基因 mtcoi pcr-rflp b型烟粉虱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生物入侵 烟草品种 温度 温室白粉虱 快速鉴别 微卫星标记 寄主植物 地理分布 发育和繁殖 中国 wolbachia rflp图谱 pcr-rflp b型烟粉虱 16s rdna
推荐指数 5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捕食作用 干扰反应 功能反应 东亚小花蝽 meam1烟粉虱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寄主广泛,可侵害近100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烟粉虱被列为全球十大农业害虫之一,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烟粉虱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0.8-1.2毫米,身体呈扁平形,有一对透明的翅膀。

烟粉虱繁殖力强,寿命短,一般寿命为25-30天。

烟粉虱的繁殖性别比较特殊,雌性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卵,而雄性则通过雄性特殊基因(Y基因)保护其繁殖能力。

烟粉虱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通过吸食植物汁液获取营养。

在强光下,烟粉虱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背面,靠近叶脉处。

烟粉虱的寄主范围广泛,常见于蔬菜、水果、花卉、谷物等作物上。

烟粉虱以其吸食植物汁液,并通过汁液中的糖分来维持生存和繁殖。

烟粉虱是一种花叶腐舞蛾科昆虫,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药性。

烟粉虱的抗药性主要是通过突变和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

研究发现,烟粉虱的抗药性与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密切相关。

这使得对烟粉虱进行有效防控变得十分困难。

针对烟粉虱的防控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和生态防控等三个方面。

化学防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烟粉虱产生抗药性。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防控方法。

生物防控是利用天敌和寄生生物对烟粉虱进行控制。

常见的天敌包括寄蜂、瓢虫、燕尾蛾等,它们以烟粉虱为食,可以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寄生生物主要通过产卵在烟粉虱体内,寄生幼虫在烟粉虱体内发育,最终杀死烟粉虱。

这些生物防控方法对环境友好,但由于其天敌数量受限,防效有限。

生态防控是通过调节生态系统,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减少烟粉虱的危害。

通过合理翻耕、灌溉和植物种植结构调整,可以减少烟粉虱的寄主数量和繁殖环境,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控。

y4516610002

y4516610002

成虫的杂交成功率、性行为差异,等 电点聚焦 电泳 ( seeti fcsn i lcrc ui o o g eetohrss E)图谱所反应的同功酶、DA图谱等的差异,认为B型是一个完 lcrpoei, IF N 全不同的种,命名为银叶粉虱 Bmsaagnioi Bl w &Prig los eii.ret li l s ern ( l e f eo B w t e
羽化出来。
烟粉虱世代重叠,繁殖力强,短时间可形成庞大数量。雌虫是双倍体有 2 条染色 0 体,雄虫是单倍体只有 1 条染色体 (lcmn&Chl 19 ) 0 Baka ail 8 。在有性生殖中.雌虫 9
所产后代雌雄皆有:在雄成虫缺乏时,雌虫所产的后代全部是雄虫。该虫在温室内可终
i 粗k卜 翻 i鑫 l
1 7 Br e a. 8 Csa a. 5。 9 , d l 1 , t e l 1 ) 二+世纪8 年 来,烟粉虱相继在 5 i t 9 o 7 t 9 7 0 代以
全球范围内暴发为害,推测与新出现的生物型有关,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这个生物型可以 导致西葫芦的银叶症状,而其它生物型却不能,定为B 型烟粉虱,随后美国科学家根据
a . 9 ) l 1 4。 9
到目 前为止,已有几十种生物型被区分出,尽管烟粉虱到底有多少个生物型还不清 楚。据Bon19) rw ( 5等报道,烟粉虱有A B E J 9 . , , 、非木薯、木薯、 秋葵、 i 等生物 Sd a 型, 其中以B 型常见, 几乎全世界均有分布,相应的研究也较深入,其余生物型为区域
32 . 在我国的发生情况
烟粉虱在我国最早记载于 14 年( 99 周尧 14)以往主要分布在台湾、 99, 云南和湖北, 每年45 - 代,并不是主要经济害虫。而近几年,随着北方的保护地的迅猛发展, 烟粉虱

我国烟粉虱自然种群中存在广泛的Wolbachia感染现象

我国烟粉虱自然种群中存在广泛的Wolbachia感染现象

我国烟粉虱自然种群中存在广泛的Wolbachia感染现象郭晓鹏;李正西【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报》【年(卷),期】2008(048)001【摘要】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细胞质遗传的一类共生菌,可以引起宿主生殖行为的改变.烟粉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已有的研究表明烟粉虱中存在Wolbachia的感染,但所检测到的感染率不高,并且迄今在烟粉虱中所检出的Wolbachia均属于B组群.该研究从我国河北、新疆、北京、山东、浙江、广西、海南、广州和福建采集到18个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基于ITS1 rDNA克隆测序鉴定了烟粉虱的生物型,然后采用自行设计的Wolbachia 16S rDNA及wsp基因的专用引物对所采集到的烟粉虱种群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烟粉虱自然种群中都存在Wolbachia感染,同时还发现B/Q生物型烟粉虱中主要感染A组群Wolbachia,而非B/Q生物型烟粉虱中存在大量的超感染现象.该研究显示烟粉虱自然种群中Wolbachia的感染率比预想的要高得多,而分子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能是影响Wolbachia感染率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总页数】5页(P63-67)【作者】郭晓鹏;李正西【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相关文献】1.Wolbachia在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组织定位的透射电镜观察和PCR检测 [J], 宋社吾;赵彤言;董言德;蒋书楠;陆宝麟2.Wolbachia在我国广赤眼蜂种群内的感染 [J], 钟敏;沈佐锐3.Wolbachia在我国甜菜夜蛾中的超感染 [J], 宋月;王哲;刘宏岳;沈佐锐4.我国蚊虫中昆虫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研究 [J], 宋社吾;赵彤言;董言德;蒋书楠;陆宝麟5.首次发现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对我国南亚果实蝇的感染现象 [J], 刘锐;李志红;孙晓;沈佐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广泛危害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

烟粉虱中存在多个生物型,其中由一种隐种引起的中园烟粉虱(B. tabaci MEAM1)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种群之一。

研究发现,烟粉虱MEAM1隐种与多种内共生菌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些内共生菌起到了调节寄主发育、抗逆性提高、病原微生物防御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对烟粉虱MEAM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进行综述。

烟粉虱MEAM1隐种的内共生菌主要包括原核共生菌Portiera和多个共生保护食物细胞内共生菌(Symbiotic Bacteria)。

原核共生菌Portiera寄生在烟粉虱的咽肌细胞内,提供寄主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也参与了烟粉虱的食物摄取和消化过程。

烟粉虱MEAM1隐种还与多个共生保护食物细胞内共生菌共生。

这些共生菌定植在烟粉虱肠道和其他组织中,通过与寄主的共生关系,为寄主提供了多种重要的功能。

烟粉虱的共生菌中最为典型的是一种可产生细胞色素的共生保护食物细胞内共生菌(primary endosymbiont),这种共生菌以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命名,与烟粉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模式。

研究发现,烟粉虱MEAM1隐种的内共生菌定位主要集中在肠道、生殖器官和咽肌细胞等部位。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共生菌在烟粉虱体内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FISH等),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和定位这些共生菌的存在。

研究发现,这些共生菌与烟粉虱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共生网络,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
s。quences,o|1ly m,m
exhi|,it洲diveI帮nce
ovedl si商l耐tv
populaIions
was
7%.ExaIIlinanon of 423 characIers
i“popuⅢons
X‰l
a11d
Tuld抽revealed
were
lhaI these
lwo
were
所有样品洲序均得到约800 bp的片段,为与烟
— — — — — — — — — — — — —一— — — —一
罗 晨等:利用mtDNA cOl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虱的生物型
76l
截取720 bp的序列进行分析(图1)。可以看出,5 条720 h【I的序列在所有的位点上都是埠E的。各个 碱基的含量为:182
作比较,从而为鉴定在我国暴发危害的烟粉虱生物
型和确定其来源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1.4琼脂糖凝胶电泳 PCR产物以1 6%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EB染 色后在紫外透视仪E观察,记录结果。
1.5
l材料与方法
I.1材料
PcR产物回收纯化 在电泳巾检测到目标片段后,进行产物纯化。
5个地理区域或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种群,经 室内镜检lo头以r 4龄若虫(伪蛹)的形态特征, 确定为烟粉虱后.再进一步做分子乍物学试验。其 编号、寄士、采集地、采集时间见表l。
的离心管底部将粉虱充分研磨匀浆,将匀浆液吸入 mL的Eppendorf管中。向管中加入1止20哗,
万方数据
本实验方法重复性好,水浴2 h提取的烟粉虱单个
个体的DNA足以进行PcR反应,其产物大小在 83llⅢ和941bp之间,与预计中的产物大小相近。
可以初步判定该产物是所需的日的片段。 2.2测序结果分析
AIT GGT I O
GGGlTr
G F
AIT GTT TGA I V
OGT CAl’CAl。A1A G H H


GTT GO^^T^OAT v G
G1^G^T^CT V D T
cG^OCT R AGT S A
Tm。11℃^CT
Y F T
TCA GCC S A
ACT^TA T M
A11 A11 GCr I I ^ AAT N
一品皇L P“n"¨la
1l
2001


12
甘蓝B一Ⅱ口h∞Pn
r州c…口1Ⅲu
2∞I
13
15
酉红柿㈣
楠花删I衄
品红~semd
西安x】’肼2m】l 北京雎U-碍2001

之问的差异,并与GenBank中烟粉虱cO I部分序
列进行比较。
23
新疆吐督番~ll劬,x1
nll8嗥
19帅
10
1.2
DNA提取 取粉虱个体I头,置于滴有20扎碱裂解液
昆虫学报^m Er脚舢如g脚5‘删4,Decenlber
2002,45(6):759—763
IssN
0454—6296
利用mtDNA Co I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
晨l,姚
远2,王戎疆2,阎凤鸣”,胡敦孝3,张芝利
lO呻89: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l; 3
北京市农林科卞院植保环保所.北京
其镜检特征和危害西葫芦造成的银叶症状与国外报 道的B型烟粉虱相似,怀疑我国最近发生的烟粉
CAT下rrrI℃CTCATCCACAA(;T一3’)
莉l
L2.N一3014
(5’一T(:cAATGcAcTAATcTGCCATATTA。3’)。扩增产
物是c0I基因3 7末端的部分序列,大小为840 左右(si眦m雠缸.,1994)。
0),20
2结果与分析
mrnol,L Nacl, l 2.1
(50 n¨¨01儿|rds—Hcl(pH 8
PCR产物检测
m啪uL EDTA,1%sDs)的封口膜卜二,用0
I 5
2 mL
为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在提取DNA时,对 北京西红柿种群的个体进行了水浴不同时间的效果 试验,并对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证明.
and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全世界危害最严重的是B型烟粉虱。 BeIlows等(1994)在形态P对B型烟粉虱和A型 烟粉虱进行了描述:B型烟粉虱蛹壳上多数无第Pq 根亚前缘毛,其尾气管孔L3的蜡缘饰宽度一般不超 出尾刚毛;而A型烟粉虱则相反。尽管B型很难 通过形态确认,但它在生物学特征r和原来泛指的 烟粉虱(A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e而ng
e£卅,
Halsev,1978)。近年来,烟粉虱大范围扩散,
已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灾害性害虫。烟粉虱寄主范 围广泛,在行为、危害习性和传毒能力等方面义分
化为多种生物型(BIDwn以。Z.,1995)。由于不|iJ
的生物型在危害、习性和对化学农药的抗性上有许
多差异(Costa以Ⅱ2.,1993;BY丌Ie
的ddH,O,100屯下水浴5 min。取100吐提取液,
抗药性,如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这些置别使得 B型更易造成猖獗危害,发生后更难于控制。 1991年,R型烟粉虱在美国南加州和亚利桑那
州大发生,据估箅、’年烟粉虱在美国部分地区危害 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5亿美元(}’e州n只“耐,
加人两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冰浴2
bp
虱属于R生物型;但由于缺少分子牛物学及遗传
学方面的证据,尚不能确切断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 刊。烟粉虱的小同生物型在外部形态上难以区分,
PcR反应系统体积为20 JtL,含1u Taq酶,反
应缓冲液,2 5mmol儿M异c12,O.25 m丌10l,L㈣TP,2 Ⅱ叫mL BsA,50“g c】一J一2195,50”g 12一N一3014,模
h。以12000
r,min离心20 IIlin,DNA沉淀章温晾干。每管加入 20“L缓冲液(pH 8.0),溶解后即可用丁PcR反 应。
1.3
PcR反应条件 所用引物为通用引物cl—J一2195(5,_lTll一
1993)。烟粉虱在我幽很早就存在(阎风鸣,1991), 但没有造成大的危害;近两i年来烟粉虱开始在我 国华北地区和其他地区大发生(张芝利,2000),

GTTl℃T V S
C^T C1A^1℃AGC^GT GAG H L 1 S S E
GGAA从1T^GAG
G C1A L K L E
G1A V
TTT GGAAGG TTG GGT^1A F G S L G t 1TC F
6】A丁T I 121 ACA T 18l
T^T GCT^TA Y ^ M
TTG ACT L T
and
Devonsh№.
1993;Bmwn“甜.,1995):(1)B型娴粉虱在西葫 芦卜危害能引起银叶病(squash silvede“d确Hkr). 而A型却不能;(2)B型比A型有更广泛的寄主植
1993),因此,牛物型的鉴定对于烟粉虱的预测预 报、综合防治(如药剂选择、天敌引进和筛选等)
基金项甘

(mt c()1)(~830 hp)学ene
in
s8quP nces
were

LjlizefJ
as
markers
to
idenIify biotypes 0f
2 hases
populali帅s
and
of
Bemis抽#曲Ⅱci
China.0f lhe 720 characters exan订ned for c0 I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化京市口然科学蕞金瑚目(6022007);周家“973”项目
I州
作者简介:罗晨,爻,1970午10月牛,博十,助理研究员,从事害虫牛物防治研究,F—11:lPl0Io@163
*通讯作者Author
h oT髓sp0』山删e

收稿日期Re嘲vHl:2001|1 12;接受日期AcceDkd:2002—07.24
万方数据
昆虫学报_clo
Er咖r删妇油sin沁
45卷第6期
物,保守估计已超过500种;(3)B型比A型取食 更多的植物汁液,分泌更多的蜜露;(4)B型比A 型产卵量更大;(5)B型对某几种杀虫剂有更高的
mI,的蛋白酶K,允分混匀后,置于60℃水浴锅中

h,中途追加l”L蛋白酶K。随后每管加入178pL
in China
zhi—Li。
Yu姐2,wANG Ro“g—JiaIl92,YAN Fe“g—Min乎+,Hu Pmleclion,Be讲“g A州culIurc
Dun—xia0’,zHANG
(1.1nst“ute
of
P1ant aIld Envimnmenlal 2
s【‘;cnccs,Bc∞嗡
100089,china;
coll6舻o¨.ik
scje|】ces,Pek;“g
univcrsi‘y,Beij【lg
10087l,cIli|Ia;3 DepanmenI of EnIomology,(:hina
A酣cul—
tu同University,Be币“g
Abstract:
100094,C hina)
M“ochond打al cytochmrne oxjdase 5
421
bp日
图L我国崩粉虱5个种群与nx矾一B(720 hp)、^d∞r心B(423 hp)序列比较图
F19

11l㈨mpari㈣f
mt
c0 and


rrd鲫eIlb(b洲)amo“g n—B(720 bp),^…na—B(423 bp) populauo删f f曲…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