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的生物防治

合集下载

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10年第2期(上)HENANNONGYE烟粉虱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以其种群数量大、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而引起各级植保部门的重视。

危害后的植株叶片褪绿、黄化、萎蔫、枯死,成虫分泌大量蜜露污染蔬菜,诱发煤污病,更为严重的是传播病毒病,由于成虫的大量迁飞,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造成大面积减产。

一、发生特点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

生活史分为卵、若虫、伪蛹和成虫。

卵极小,长椭圆形,长0.22~0.26mm ,多产在叶片背面,肉眼很难看到;若虫为3个龄期,固定在叶片背面不活动;伪蛹在若虫蜕皮后硬化的皮壳内,表面有一层“蛹壳”;成虫体长1.0~1.5mm ,体翅覆盖白色蜡粉,虫体小,一般停留在叶片背面,外观与温室白粉虱非常相似,但较白粉虱小,烟粉虱在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14代。

冬季在大棚内越冬,4~5月份由大棚通风处迁飞至露地繁殖危害。

一般1个月左右完成1个生育周期。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卵期5~7天,若虫期10~15天,伪蛹期约8天,成虫期寿命长,一般10~22天,最长可达60天。

烟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刺吸植株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成虫、若虫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产量低,直至绝收。

另外成虫还是植物病毒的传毒媒介,易造成作物发生病毒病,导致产品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一般减产达30%~40%,产值降低40%~50%。

二、重发原因(一)越冬场所充足,越冬成虫量大河南省保护地栽培面积大,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二)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由于烟粉虱危害的作物品种很多,还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迁飞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淮安红椒烟粉虱是淮安地区常见的害虫之一,对红椒产生严重危害,为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本文主要针对淮安红椒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

淮安红椒烟粉虱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其幼虫易于隐藏在植物的叶片、花器、果实等部位,对红椒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巨大危害。

其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引起大面积暴发流行。

二、绿色防控技术
传统的烟粉虱防治方法以化学农药为主,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和健康问题,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1.生物防治:利用对烟粉虱有天敌作用的生物复合剂,如白僵菌等,对其进行防治。

2.引入抗虫品种:通过物种改良,培育出耐烟粉虫的品种,从根本上预防虫害发生。

3.中草药防治:一些中草药对烟粉虱有杀虫作用,如丹参、黄芩等,使用方法简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有助于增强作物的免疫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淮安红椒烟粉虱的发生特点需要我们在防治过程中采取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引入抗虫品种、中草药防治以及微生物防治都是有效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施策,确保防治效果。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是一种害虫,不仅对植物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报,并介绍研究进展及防控技术。

一、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1. 外形特征烟粉虱的体长约为1-2毫米,呈椭圆形,有一对翅膀。

体色随营养状况不同,可能为绿色、红色或黄色。

2. 生活习性烟粉虱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温度在20-25摄氏度时繁殖最为旺盛。

它们通常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物叶片变形、萎缩,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3. 繁殖特性烟粉虱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只雌虫可以在一个月内产下100-200只幼虫。

幼虫在叶片下面生长发育,1-2周后就可以开始产卵,生命力非常强。

4. 烟粉虱的风险烟粉虱不仅对植物造成危害,还可以传播各种病毒病害,进一步加剧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烟粉虱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烟粉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科研人员对烟粉虱进行了基因测序和基因功能分析,对其繁殖、发育等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2. 生态学研究研究人员对烟粉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烟粉虱与植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3. 防控技术研究针对烟粉虱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方法,并对不同防控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1. 化学防治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农药等,但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药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这种方法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烟粉虱是一种危害植物的害虫,其快速繁殖和对植物造成的危害使得其研究及防控非常重要。

烟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烟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烟粉虱综合防治技术摘要烟粉虱是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

根据烟粉虱在露地作物上不能越冬的特点,防治上应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适期开展药剂防治。

关健词烟粉虱;特征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烟粉虱是我区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自2000年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尤其是2006年在我区严重发生。

烟粉虱虫体虽小,但其种群暴发性、危害性是农作物害虫中十分少见的。

烟粉虱不仅导致作物叶片、花蕾、果实脱落,大量诱发煤污病,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个别田块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0%。

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mm,有翅2对,翅透明具白色细小粉状物,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外观全体呈白色。

若虫1龄能活动,其他各龄居于叶背,灰黄色,类似介壳虫。

蛹呈椭圆形,扁平,蛹壳边缘变薄或自然下陷,无周缘蜡丝。

1.2寄主烟粉虱食性杂,主要寄存于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番薯、棉花、烟草等作物。

1.3危害特点烟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成虫和若虫均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积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

叶片受污染后,妨碍植株的呼吸作用,造成叶片萎蔫,植株枯死。

果实被污染则影响果实品质,降低食用价值。

2发生规律2.1垂直分布烟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取食和产卵。

随着植株的生长,成虫也不断向上部叶片转移,以致在植株上各虫态的分布就形成一定的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淡绿色至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黄褐色的卵和初孵若虫,再下部为中、高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最多。

2.2发生特点烟粉虱在本地露地不能越冬,其越冬场所主要在瓜菜大棚中。

适宜发生温度为20~30℃。

秋季随温度降低和大田作物收获,露地烟粉虱逐渐迁入大棚中为害、繁殖和越冬。

烟粉虱在大棚中发生盛期为12月至翌年2月,4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各种露地作物播种、出苗,烟粉虱开始从棚室迁出,扩散到棚室附近露地作物为害,然后向大田扩散,7~9月份是露地烟粉虱发生盛期。

如何防治温室烟粉虱病虫害.doc

如何防治温室烟粉虱病虫害.doc

如何防治温室烟粉虱病虫害
提到烟粉虱就让农民感觉到头疼,因为烟粉虱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危害作物的范围比较广,特别是在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上为害尤为严重。

因此农户每年都会烟粉虱严加防范,今天小编给您介绍下防治烟粉虱的几种方法:
烟粉虱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3点:
1、温室放风口安装防虫网、防止烟粉虱等害虫进出。

2、黄板诱杀。

目前温室蔬菜上烟粉虱若虫数量很少主要以成虫为主,因此黄板诱杀的最佳时期,温室内设置黄板,每亩设40-60块黄板。

3、化学防治:烟粉虱数量较高温室,推荐使用药剂有70%艾美乐、80%吡虫啉1000倍液或25%阿克泰1000倍液1500-2000倍液灌根。

熏蒸处理:虫口密度较高时用光润烟剂或高效绿氢菊酯熏蒸,熏蒸2-3次效果显着。

看过以上小编的分享后,在您防治烟粉虱的时候,可以试用以下以上小编的方法哦!。

新疆哈密地区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措施

新疆哈密地区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烟粉虱又叫棉粉虱,俗称“小白蛾子”,在我区主要危害棉花、蔬菜和花卉等,通过吸食植株汁液;分泌蜜露导致霉污病,降低光合作用,传播病毒病,影响产量和品质。

1在我区大发生原因1.1随着我区远乡冬季保护地设施的增多,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使其能周年繁殖、危害。

1.2我区夏秋季高温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利于其种群的繁衍增长。

1.3发生危害面积大,防治困难,导致农民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使其抗药性不断增强,常规杀虫剂很难控制其危害。

1.4害虫暴发突然,自然天敌种类和数量不足以有效控制其暴发流行。

2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2.1发生规律适宜气候下,一年发生11~15代,世代重叠;夏秋完成一个世代16~21天,冬季40天以上;在温室内种植作物上越冬,春末迁移至露地蔬菜、棉花上危害;早上7∶00~10∶00为羽化高峰期;在寄主植物上分布有明显分层现象,上部为成虫,中部卵、低龄若虫居多,底层老叶以大龄若虫和伪蛹为主;寄主植物会影响烟粉虱的营养状况和生殖力。

2.1.1春季保护地零星发生期。

1~4月温室大棚设施栽培蔬菜烟粉虱零星发生。

2.1.2初夏至秋季增殖高发期。

在5~9月,烟粉虱发生普遍,发生范围广,部分乡镇温室大棚蔬菜发生严重。

随着气温的升高,烟粉虱成虫增殖加快,活动加剧,少量成虫通过通风口迁入露地寄主,特别是随着温室通风口的逐渐扒大,6月中旬温室揭膜后,烟粉虱迅速扩散至附近露地蔬菜、棉田危害,烟粉虱发生量远高于春季,成虫高峰从6月底一直可延续到9月中旬,这一阶段是烟粉虱的主要危害期。

2.1.3秋末虫量骤降期。

进入10月后,由于外界气温下降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烟粉虱虫量急剧下降,烟粉虱在我区对露地作物的危害开始下降。

2.1.4冬季保护地越冬期。

10月中下旬后,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烟粉虱开始迁入温室内越冬。

露地作物上烟粉虱卵、若虫、蛹及大部分成虫随低温的到来而死亡。

2.2危害特点2.2.1温室大棚烟粉虱发生危害期早于露地,发生程度重于露地。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害虫,它侵害广泛,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烟粉虱的侵害,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讨论一些可行的烟粉虱防治对策,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保护农作物。

1. 生物防治在传统的农业控制方法中,化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害虫对药物的抗药性,需要不断更新药品。

其次,药品有毒性,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是更可持续的控制手段,生物防治以石蜡虫、瓢虫、金龟子等天敌形式进行控制,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侵害。

首先,针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策略,应该从防止其繁殖和进一步扩散入手。

生物控制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引入一些天敌生物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石蜡虫,瓢虫和蚜茧蜂是烟粉虱的天然天敌,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生物,限制烟粉虱的繁殖数量,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杀灭效果。

其中,石蜡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它可以对烟粉虱幼虫进行寄生,限制其繁殖数量。

除了石蜡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天敌就是瓢虫,瓢虫对烟粉虱的危害极大,可以直接捕食烟粉虱,起到控制烟粉虱的快速效果。

此外,蚜茧蜂也是烟粉虱的另一种天敌,它可以将受感染的烟粉虱卵寄生在他的蚜茧上,限制烟粉虱的繁殖,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效果。

2. 化学防治如果生物防治不起效,就需要借助化学防治来控制烟粉虱。

实际上,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化学防治能够更好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化学防治主要是指使用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繁殖。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要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环境及人身健康的危害。

化学防治的主要内容既是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在选择农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农药的稳定性和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推荐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如菊酯类农药等,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化学防治不仅要注意药品的选择,还需要注意药品的使用方法。

烟粉虱及柑橘小实蝇防治技术

烟粉虱及柑橘小实蝇防治技术

35 减少农药依赖,创新绿色植保。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shangrong@)烟粉虱及柑橘小实蝇防治技术一、烟粉虱防治技术 (1)合理布局作物,切断越冬环节,清除田间、地头杂草。

(2)成虫始发期田间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每亩放30~40块(25厘米×40厘米)。

(3)春季控制温室蔬菜虫源,减少春末迁入大田虫量。

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除使用黄板诱杀、人工摘除带虫老叶集中销毁外,可使用80%敌敌畏乳油熏蒸。

夏秋季烟粉虱若虫发生盛期,上、中、下3片叶总虫量达到200头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或2.5%天王星(联苯菊酯)1000~1500倍、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可湿粉500~1000倍液、6%绿浪(烟百素)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交替用药,每亩喷施60~75千克药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提倡统防统治。

二、柑橘小实蝇防治技术 柑橘小实蝇是江苏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在苏南环太湖地区发生,年发生4~5代,危害柑橘、水蜜桃、柿树等果树,以幼虫在果实内取食,造成落果、果肉变质,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采取以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关键、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冬季果园土壤浅翻;及时清理落果和挂树虫果,深埋或浸淹。

(2)物理防治。

应用橘小实蝇性诱剂(甲基丁香酚)或黄板诱杀成虫;5月上中旬对水蜜桃等水果套袋。

(3)化学防治。

在越冬成虫羽化前,选用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于傍晚地面撒施。

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成虫高发期,对发生虫害重、落果多的果园使用毒死蜱、菊酯类农药等进行树冠喷药,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

(佳 文)绿色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粉虱的生物防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新生物型(B型)的出现和广泛传布,以及抗药性的迅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虫,平均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亿美元,在美国10年内所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粉虱种群发生动态出现了明显变化,B型烟粉虱有逐年加重危害与蔓延的趋势。

在烟粉虱的治理中,生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手段,且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各国学者对其天敌的研究和应用做了较多工作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1 捕食性天敌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报道的烟粉虱捕食性天敌约有114种(隶属9目31科),其中瓢虫94种、捕食蝽25种、草岭14种、捕食螨17种。

虽然天敌种类较多,但实际应用的只有少数几种,且大部分属多食性捕食者。

Dean等指出多食性捕食者具有行为可塑性,可通过取食多种猎物提高其捕食作用,使种群得以繁衍。

1.1瓢虫类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原产于美国,为粉虱的专食性捕食者,在加州和弗罗里达等地已成功地应用于控制棉花和圣诞红上的烟粉虱,并已被引入欧洲和我国福建。

在室内,小黑瓢虫以取食粉虱卵的生殖力最强,而在田间取食粉虱若虫时生殖力较大。

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还可取食红蜘蛛等其它猎物,但不能维持种群繁衍。

小黑瓢虫能够捕食已被寄生的粉虱若虫,但随着蚜小蜂的发育能被逐渐辨别而嗜食未被寄生的若虫。

小黑瓢虫已由多家公司生产销售,其温室作物
推荐释放量为1头成虫/1.39-9.29m2。

有报道说,小毛瓢虫(Nephaspis oculatus)捕食烟粉虱的潜能虽低,但其搜索力明显强于小黑瓢虫,因此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该种瓢虫的种群密度较高。

1.2 捕食蝽类盲蝽Macrolophus caliginosus为多食性捕食者,取食烟粉虱的卵、若虫和成虫,且更嗜食粉虱卵;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还可取食某些花卉植物以维持其种群的延续。

在欧洲,盲蝽已被广泛用于防治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由于该盲蝽历时1个多月方能建立种群,与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同时释放是保持温室粉虱种群密度较低的关键措施。

目前已在地中海地区一些国家得到应用。

Rabou报道在茄子地以2头/株的释放量连续释放3次盲蝽,1个月后粉虱种群便可得到有效控制;以0.5-1头/m2的释放量每2周1次,结合每周释放1次丽蚜小蜂,亦能有效地控制温室番茄粉虱的危害。

此外,斯氏盲走螨(Typhlodromus swirskii)和Euseius scutalis取食烟粉虱后,其内禀增长力比烟粉虱增大,且能在温室单一种植的作物上抑制烟粉虱种群的增长,有进一步利用的价值。

2 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应用烟粉虱的寄生性天敌资源丰富,包括恩蚜小蜂属(Encarsia)、桨角蚜小蜂属(Encarsia)、Amitus属和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的许多种类。

我国初步调查记录有19种(主要隶属恩蚜小蜂属和桨角蚜小蜂属)。

2.1恩蚜小蜂属该属种类多为单寄生。

少数为重寄生或多寄生。

成虫均将卵产在寄主体内。

由于丽蚜小蜂能成功地防治温室白粉虱,因此,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与报道。

有关成蜂和幼虫的生物学特性、该蜂与粉虱相互作用的种群动态
及温室中商业应用的情况等已有综合论述。

不同温度下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控制潜能研究表明,在16-28℃范围内利用寄生蜂是可行的。

Barro等报道了丽蚜小蜂等5种寄生蜂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

并探讨了寄主植物对寄生蜂行为的影响。

Rabou评价了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其寄生率可达83%左右。

此外,对比试验显示,丽蚜小蜂的Beltsvilla种群寄生烟粉虱的能力优于Koppert种群。

当温室粉虱和烟粉虱混合发生时, Beltsvilla种群的控制潜能则更佳。

恩蚜小蜂Encarsia pergandiella也是报道较多的寄生蜂。

Schuster等和Liu等研究了烟粉虱若虫龄期和寄主植物对其发育和寄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蜂可寄生各个龄期的粉虱,但对3、4 龄若虫的寄生率最高;而作物种类对其发育历期影响不大。

Hunter研究发现,当未被寄生的粉虱数量和已被寄生的数量相当时,该蜂成虫所产的卵以雄性为主;如果未被寄生的粉虱数量占优势,则其后代多为雌性。

此现象有利于寄主-天敌系统的稳定。

2.2 桨角蚜小蜂属该属种类均为单寄生,且多数为产雌孤雌生殖,少数也可产雄孤雌生殖。

成蜂在烟粉虱1龄若虫腹部下产卵,待幼虫孵化后钻入寄主体内并以寄主体液为营养。

桨角蚜蜂Er.mundus和Er.eremicus是研究应用较多的2个种,Er.mundus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寄生率及其存活率和羽化率最高,寄生1龄若虫时发育时间最长。

Headrick等研究了Er.eremicus的生殖系统及繁殖参数,并运用生命表法对其在两种寄主植物上的控制潜能进行了评价。

Er.eremicus既可寄生烟粉虱又可寄生温室粉虱,而Er.mundus不能寄生温室粉虱。

Hoddle等对Er.eremicus控制温室圣诞
红上烟粉虱的研究表明。

两种释放技术(高-低和低-高释放策略)对粉虱的净生殖力、寄生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据报道,在西班牙东南部等地利用该蜂防治番茄和辣椒上烟粉虱的面积已分别达500hm2和1000hm2。

3 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烟粉虱病原真菌多为丝孢菌纲种类,主要有轮枝菌(Verticillium)、拟青霉菌(Paecilomyces)和座壳孢属(Aschersomia)的一些种类。

玫烟色拟青霉菌(P.fumosaroseus)分布比较广泛。

能使多种昆虫染病。

该菌对烟粉虱卵侵染率很低,对若虫尤其是低龄若虫侵染率很高,对成虫侵染率较低,但在适宜条件下能在成虫中传播流行。

该菌在美国、印度次大陆等国家的温室和田间的烟粉虱种群中可引起流行病的发生。

在美国已作为微生物杀虫剂用于扶桑、一品红等烟粉虱的防治。

推荐使甩量为3kg/hm2,每隔5-7d施用1次,连续使用2-4次。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是寄生蚜虫、蚧虫和粉虱等的一种虫生真菌,对烟粉虱卵的侵染率极低,但对各龄若虫的侵染率很高,在温室多次使周该菌(4次/周)可明显降低甜瓜上烟粉虱的种群数量。

在西班牙南部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混合发生的地区,当地居民在释放Er.eremicus和小花蜡Oriuslaevigatus的同时,结合使甩蜡蚧轮枝菌,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可寄生多种昆虫,对粉虱主要寄生若虫尤其低龄若虫。

并已在温室和大田试验中显现出较大的控制潜能。

另据报道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和扁座壳孢菌(A.placenta)对烟粉虱的侵染率较高,并且极易侵染粉虱若虫,同时还可引起粉虱成虫和卵的流行病发生。

4 结
语烟粉虱的生物防治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有关烟粉虱天敌资源的调查、收集和研究工作却刚刚起步。

尽管目前世界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研究已卓有成效,丽蚜小蜂、小黑瓢虫、草岭及盲蝽等已实现工厂化生产,但是就烟粉虱天敌资源及其防治需求而言,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

例如,烟粉虱天敌资源保护技术的研突;天敌、寄主及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同种天敌之间以及同种天敌不同个体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天敌种群复合体的应用技术;烟粉虱生物防治技术与其传播病毒病之间关系的评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