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寄生蜂的应用
我国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研究进展

我国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XXXX(XXXX大学,XXXX学院XX系,XX,4XXXXX)摘要: 随着温室大棚的普及,温室优良的种植环境同样非常适合害虫的生长繁殖。
农药的使用让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农药残留也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生物防治控制温室害虫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我国针对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关键词:温室白粉虱;丽蚜小蜂;生物防治;低温贮存;蜂卡Research in Encarsia formosa(Gahan)control 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in our countryWANG Run-Zheng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 Hena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00 , China)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gerrnhouses , the excellent growing conditions of green-houses are also very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pests. The use of pesticides leads the pests getstronger resistance to pesticides, and the pesticide residu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is situa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biological control to control the pests of green-houses hav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you that the research ofusing Encarsia formosa(Gahan)control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 in our cou-ntry.Key words: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 Encarsia formosa(Gahan); biologicalcontrol; cold storage; Bee card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属于同翅目粉虱科(Homoptera:Aleyrodidae),是一种世界上非常普遍的多食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烟粉虱防治措施

烟粉虱防治措施1 利用颜色诱杀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黄板可直接从市场购得,也可用油漆将1/0.2米长条的纤维或硬纸板涂为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
黄板一方面可诱杀成虫另一方面也可提供监测。
方法是:均匀悬挂于植株上方,黄板底部与植株顶端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顶端。
当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涂粘油,一般可7~10天重涂1次。
2 农业防治措施结合烟粉虱防治的技术要点是:1.断:针对烟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点,在保护地秋冬茬栽培烟粉虱不喜好的半耐寒性叶菜如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环节切断烟粉虱的自然生活史。
2.冬春季加温苗房避免混栽,清除残株、杂草和熏蒸残存成虫,培育无虫苗为关键防治措施。
3.在果菜生长前期,当烟粉虱密度低时,施用扑虱灵、爱福丁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其危害。
4.寄:积极创造条件,应用浆角蚜小蜂和恩蚜小蜂等寄生蜂控制烟粉虱为害。
在我国北方要紧紧抓住越冬环节,打好歼灭战,以控制翌年露地大暴发。
在农业防治中,要注意清除为害或侵染来源。
烟粉虱除了为害多种蔬菜、花卉外,还寄生于多种杂草,同时还传播病毒。
其他如调节播种期,避开敏感作物在烟粉虱为害高峰期受害;清洁田园,在受烟粉虱为害的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尽可能清除田间路边杂草等措施,并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注意摘除布满烟粉虱卵及若虫的底部老叶,并予以销毁,均可在不同种程度减轻作物受害。
3、化学药剂防治当前在烟粉虱发生初期,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仍是非常重要的应急防治手段。
推荐使用药剂:10%吡虫啉(大功臣)、1.8%阿维菌素(虫螨克)、25%扑虱灵、5%锐劲特、25%扑虱灵、2.5%天王星、6%绿浪(烟百素)。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农药,并要根据推荐浓度,不可随意加大浓度,以免抗性增长。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还应注意与生物防治措施相配合,尽可能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药剂。
烟叶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

烟叶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在烟叶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不可避免的挑战。
为了保证烟叶的质量和产量,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常见的烟叶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进行总结。
一、烟草霜霉病烟草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烟叶病害,它会导致烟叶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该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选用品种:选择抗霜霉病的烟草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且抗性强的烟叶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生。
及时清除田间积水,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烟叶受潮,有助于减少病害传播。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过多使用杀菌剂导致药害。
二、烟草烟青虫烟青虫是烟叶主要的害虫之一,它会造成烟叶叶面减少、叶片凹陷和腐烂等问题。
为了防治烟青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监测:定期对烟田进行巡查,注意观察是否有烟青虫的存在。
若发现虫害,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利用烟青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引入烟青虫寄生蜂等天敌,使其吞食烟青虫,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3.化学防治:在严重受虫害影响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并在使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三、烟草烟粉虱烟粉虱是烟叶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会引起烟叶黄化、卷曲、枯萎等现象。
为了防治烟粉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灭虫灯防治:在田间适时设置灭虫灯,利用光源诱捕烟粉虱,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烟叶的抵抗力,减少烟粉虱发生的可能性。
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寄主营养过剩。
3.生物防治:利用烟粉虱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引入烟粉虱寄生蜂等天敌,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四、其他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除了上述的病虫害,烟叶还会遭受其他害虫和病害的侵扰。
露地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技术

遵 循 “绿 色植 保 ”理念 , 以农 烟 粉虱 。也 可选 用趋避 材 料 欠蒜
…生态 系统 为 中心 ,以生 态调 控 为 汁 液 、 芥 末 油 , 在 烟 粉 虱 发 牛 期 在
基 础,发挥 生 物 多样性 调控 与 自然 蔬菜 田喷施 避虫。
天敌 的控 制 作用 ,协调 运用 生 物 防
(贾玉梅 马和东 济宁市经济
2.精细整地 。深耕晒 垡 ,精耕 液 、1.8% 阿维菌 素 1000~ 2000倍
细耙 ,增 加土壤 通 透性 ,降 低虫 源 液喷 雾。
基 数 。
四 、化学用药 3.健身栽来自 。根据 当地 烟粉虱 12% 乙 基 多 杀 菌 素 2000倍
发 生情 况 ,因地 制 宜 选 用 抗 逆 性 强 、 液 ,l0% 灭 幼 酮 或 25% 灭 螨 猛 乳
蔬 菜 生 产安 全 。
2.生 物 菌 剂 。 使 用 每 毫 升 0.3
一 生 态 调 控 、
亿蜡 蚧轮枝菌喷雾 防治烟 粉虱。
1.清洁 田园。清除 田间及周 围
3.生物农药。0.50/! ,,苦参碱 500
杂草 ,深翻土地 ,减少病 虫基数。 倍 液 、0.5% 印楝 素 1000~ 2000倍
4.叶 面喷 肥
3.化 学防治
通过 对辣椒 植株 喷施 叶面肥 或
选 用高效 氯氰 菊酯 、吡虫 啉等 植 物调 节 剂 ,提 高辣椒 植 株 的坐 果
药剂及时防治辣椒烟 青虫 、棉铃虫 、 率 ,减少 “三 落病 ”的发生几率 。
蚜 虫 、 红 蜘 蛛 等 害 虫 ,选 用 适 宜 的
三 、生物 防治
治 和理 化诱控 技 术 ,科学 应用 化学
利用丽蚜小蜂控制烟田烟粉虱效果研究初报

利用丽蚜小蜂控制烟田烟粉虱效果研究初报作者:李现道董勇浩刘永杰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第11期摘要:初步研究了网室及烟田条件下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效果。
结果表明,在网室中烟株上烟粉虱大量发生时,释放丽蚜小蜂能有效控制烟粉虱的数量增加,放蜂27天后,烟粉虱虫口减退率达到99.5%以上,防治效果明显;烤烟大田释放丽蚜小蜂8天后,防治烟粉虱有初步效果,放蜂20天后虫口减退率达到32.0%,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烟草;丽蚜小蜂;烟粉虱;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1-0113-03Abstrac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Encarsia formosa Gahan on tobacco whitefly under the laboratory and tobacco field conditions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increase of tobacco whitefly could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releasing Encarsia formosa Gahan when the tobacco whitefly largely occurred in net room, 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insect population reached over 99.5% after releasing Encarsia formosa Gahan for 27 days. The control effect was apparent. In the tobacco field, the preliminary control effect appeared after releasing Encarsia formosa Gahan for 8 days, 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insect population reached 32.0% after 20 days. The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Keywords Tobacco; Encarsia formosa Gahan; Tobacco whitefly; Control effect近几年烟粉虱在山东主栽烟区危害加重,成为烟草生长后期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烤烟的品质和产量[1-3]。
烟粉虱寄生蜂辅助鉴定系统的研究

F zo ,Fj n3 0 0 ,C i ) uh u ua 5 0 2 h a i n
A s at T i ppri r ue nax i yiet ct nss m o e s bc pr i i ae ntew b h yt r bt c : hs ae t d cda uia n fai yt B miat ai aa t d bsdo e .T ess m po r no lr d i o i e f i a so s h e -
起 到一定 的帮 助作用 。
1 系统设计
1 1 系统设 计原 理 .
本系统属于多路径存取检索 ( u i ces es , m l acs ky) 它基于数据矩阵( t — 物种 × 特征) 其 中矩阵的行代表 , 不 同的物种 , 列代表一系列特征 , 每个元素( 由行 i 和列 限定) 就是一个取值 , 代表矩阵中物种 i 的特征 j 的性状值。与传统 的二叉式分类检索表不同, 多路径存取检索允许使用者控制特征在鉴定过程 中的顺序 , 随着 各 个特征 的性状 值 选择 , 那些 不具 这些性 状值 的物 种 , 就从 下一 步 的鉴 定 中排 除 出去 。但 是 , 种方 这
式 的缺点 在于 : 使用 者所 选择 的特 征可 能在辨 别剩 余 的物种 时 , 无太 大 的作 用 。 因此 , 统 中还 引入 了一 系
收 稿 日期 :06—1 20 2—1 2
基金项目: 国家 自 然科 学基金项 目 3 4 17 ) 教育部 高等 学校博士 点专项科研基 ̄ (0 6 3 90 ) 福建 省科技厅 重大专项前 期研 究项 目 ( 07 1 1 ; r20 0 80 1 ;
摘要 : 介绍 了一种基于 we b的烟粉虱 [ e iat ai G na i ) 寄生蜂辅助鉴 定系统 。该系统属 于多路径存取 检索方 B m s b c ( endu ] ia s 式, 剩余物种 的鉴别效力排名 , 以及各 性状 的相关 图片 , 用 供 户参考 。
烟粉虱的生物防治

烟粉虱的生物防治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新生物型(B型)的出现和广泛传布,以及抗药性的迅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虫,平均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亿美元,在美国10年内所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粉虱种群发生动态出现了明显变化,B型烟粉虱有逐年加重危害与蔓延的趋势。
在烟粉虱的治理中,生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手段,且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各国学者对其天敌的研究和应用做了较多工作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1 捕食性天敌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报道的烟粉虱捕食性天敌约有114种(隶属9目31科),其中瓢虫94种、捕食蝽25种、草岭14种、捕食螨17种。
虽然天敌种类较多,但实际应用的只有少数几种,且大部分属多食性捕食者。
Dean等指出多食性捕食者具有行为可塑性,可通过取食多种猎物提高其捕食作用,使种群得以繁衍。
1.1瓢虫类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原产于美国,为粉虱的专食性捕食者,在加州和弗罗里达等地已成功地应用于控制棉花和圣诞红上的烟粉虱,并已被引入欧洲和我国福建。
在室内,小黑瓢虫以取食粉虱卵的生殖力最强,而在田间取食粉虱若虫时生殖力较大。
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还可取食红蜘蛛等其它猎物,但不能维持种群繁衍。
小黑瓢虫能够捕食已被寄生的粉虱若虫,但随着蚜小蜂的发育能被逐渐辨别而嗜食未被寄生的若虫。
小黑瓢虫已由多家公司生产销售,其温室作物推荐释放量为1头成虫/1.39-9.29m2。
有报道说,小毛瓢虫(Nephaspis oculatus)捕食烟粉虱的潜能虽低,但其搜索力明显强于小黑瓢虫,因此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该种瓢虫的种群密度较高。
1.2 捕食蝽类盲蝽Macrolophus caliginosus为多食性捕食者,取食烟粉虱的卵、若虫和成虫,且更嗜食粉虱卵;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还可取食某些花卉植物以维持其种群的延续。
16143665_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寄生与取食选择性

摘要:为明确丽蚜小蜂对寄主的偏好及其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防控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了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1~4龄若虫的寄生与取食选择性。
结果表明:在各龄期中,丽蚜小蜂均更偏好寄生温室白粉虱、偏好取食烟粉虱,并且寄生2~3龄粉虱若虫数较多、取食4龄若虫数最多;丽蚜小蜂对2种粉虱若虫的总致死量无显著差异。
综合分析认为,在规模化繁育丽蚜小蜂时,应选用温室白粉虱2~3龄若虫为寄主进行接种;应用丽蚜小蜂防控粉虱时,其对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相当。
关键词:丽蚜小蜂;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寄生;取食中图分类号:Q969.36+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7)06-0077-04收稿日期:2017-05-23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带头人科研启动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设施蔬菜生态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高档蔬菜生产病虫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作者简介:尹园园(1989-),女,山东聊城人,硕士,主要从事丽蚜小蜂繁育研究。
E-mail :**********************。
通讯作者:郑礼(1964-),男,河北衡水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敌与授粉昆虫工厂化繁育研究。
E-mail :****************。
Parasitic and Host Feeding Preference of Encarsia formosa on Bemisia tabaci and Trialeurodes vaprorariorum YIN Yuan-yuan ,CHEN Hao ,ZHAI Yi-fan ,LIN Qing-cai ,ZHANG Si-cong ,ZHUANG Qiang-ying ,YU Yi ,ZHENG Li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tural Enemy Insect Insects Re-search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Virology ,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To make clear the host preference of Encarsia formosa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Bemisia tabaci and Tri-aleurodes vaprorariorum ,the parasitic and host feeding preference of E.formosa on 1st to 4th instar nymphs of B.tabaci and T.vaprorariorum were studied in laborat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formosa preferred to para-sitize T.vaprorariorum and preferred to feed B.tabaci among all instars.The parasitoid parasitized more 2nd to 3rd instar nymphs and fed more 4th instar nymphs.The total mortality of two species of whitefly nymphs parasitized by E.formos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 conclusion ,2nd to 3rd instar nymphs of T.vaprorariorum could be chosen in large-scale rearing of E.formosa .The control effects of E.formosa on T.vaporariorum and B.tabaci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Key words :Encarsia formosa ;Trialeurodes vaprorariorum ;Bemisia tabaci ;Parasitism ;Host feeding尹园园,陈浩,翟一凡,林清彩,张思聪,庄乾营,于毅,郑礼*(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DOI :10.16318/ki.hbnykx.2017.06.018河北农业科学,2017,21(6):77-80,84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寄生与取食选择性编辑白瑞霞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rorariorum )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 )均属于世界性害虫[1,2],二者形态十分相似,在许多作物上常常混合发生,发生严重时很难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粉虱寄生蜂的应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 ( Gennadius) 属同翅目粉虱科, 属于世界性害虫,其寄主范围广泛。
烟粉虱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
若虫和成虫还可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虫还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引发病毒病[1]。
烟粉虱被列为当今对农业造成较大灾害的 100种入侵害虫之一,它造成的全球每年经济损失超过 3亿美元[2]。
因此,烟粉虱的防治成为研究的热点。
烟粉虱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药剂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以及生物防治[3]。
化学防治目前仍是烟粉虱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烟粉虱体被蜡粉 ,且对大多数农药以及优乐得等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面对烟粉虱为害日趋严重而化学防治难以奏效的现状 ,世界许多国家、地区都给予极大关注,从不同方面对其防治方法和控制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生物防治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 ( 主要有虫生真菌 ) 进行防治[4]。
本文着重概括了烟粉虱生物防治中的天敌昆虫寄生蜂防治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2.烟粉虱寄生蜂种类Gerling等列出了桨角蚜小蜂属 11 种、恩蚜小蜂属 34 种、和埃宓细蜂属 2 种[5],浙江大学孟祥锋等总结了烟粉虱的寄生蜂种类 ,共计 56 种, 包括桨角蚜小蜂属15 种、恩蚜小蜂属 35 种、棒小蜂属 2 种、埃宓细蜂属 3 种、阔柄跳小蜂属1种等[6]。
根据研究统计,中国烟粉虱寄生蜂资源十分丰富,其种类目前约有 27 种,占世界总数的 54%。
其中,中国烟粉虱寄生蜂有桨角蚜小蜂属 6种,恩蚜小蜂属 21 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和香港等地,其中台湾种类分布最多,有 17 种恩蚜小蜂和 3 种桨角蚜小蜂,占总数的 74.0%;其次是福建,有 12 种恩蚜小蜂和 3 种桨角蚜小蜂,占总数的55.6%[7].下面就主要对恩呀小蜂属、浆角蚜小蜂两个属进行描述。
2.1恩呀小蜂属目前,在已报道的恩蚜小蜂属47 种烟粉虱寄生蜂中,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已能进行商业化生产[8].并且前者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实践[9].恩蚜小蜂为单寄生性内寄生蜂 ,是异律发育的寄生蜂(异律发育即雌雄蜂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规律)。
生殖方式是两性产雌, 雌蜂为初寄生蜂 ,雄蜂为自复寄生。
自复寄生是重寄生的一种类型, 指寄生昆虫在寄主体内又被同种昆虫寄生的现象[10,11,12].雌蜂产未受精的卵于已经被同种寄生蜂寄生的的烟粉虱若虫体内 ,未受精卵孵化出来的雄蜂幼虫需依附在烟粉虱若虫体内同种雌蜂幼虫的体表,通过吸收雌幼蜂的营养来完成自身发育 ,因此, 这种寄生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外寄生[13].但是,若未受精的卵直接产在未被寄生过的烟粉虱若虫体内, 该卵不能完成发育[14,15,16].恩蚜小蜂雄蜂可自复寄生于同种恩蚜小蜂雌蜂幼虫体内[17].恩蚜小蜂一般通过烟粉虱分泌的蜜露来寻找静止的粉虱若虫,烟粉虱的各个虫态均可被寄生[18].恩呀小蜂属En. luteola as En. Deserti[19],En. Lutea[20],En. Pergandiella[21],En. bimaculata [22],En. Formosa[23],En. Formosa[24],倾向于选择三龄、四龄若虫期和蛹前期的粉虱寄生。
如果粉虱各个虫态都存在时,一般是选择适龄虫期进行寄生。
被寄生的粉虱若虫仍可发育, 到四龄中期才停止。
恩蚜小蜂雌虫和雄虫均可在粉虱或介壳虫上完成发育, ,但雄虫还可以寄生于鳞翅目及其他昆虫的卵内[25],恩蚜小蜂为卵谐产类寄生蜂(雌蜂体内的卵仅一部分在它们羽化时就已成熟 ,一部分在羽化后才陆续发育成熟,雌蜂在成虫期需要蛋白类补充营养, 因此它们有取食寄主的行为[26,27]2.2 桨角蚜小蜂属桨角蚜小蜂属已知 65种 ,全部为粉虱类的寄生蜂 ,其中大部分是粉虱属Bemisia的寄生蜂[28].主要分类学者有Abd-Rabou、Evans、 Hayat 、Hernandez-Suarez、Rose 和 Zolnerowich 。
桨角蚜小蜂属均为单寄生, 多数为雌孤雌生殖, 少数也可雄孤雌生殖;成蜂在烟粉虱 1 龄若虫腹部下产卵, 待幼虫孵化后钻入寄生以寄主体液为营养[29],大部分关于浆角蚜小蜂属的研究显示其更加偏好二龄和三龄若虫[30,31,32],De Barro 等报道在澳洲Er . warrae 仅寄生温室白粉虱[33],但 Kumar 等报道采自泰国的Er. warrae 可寄生烟粉虱[34]。
在桨角蚜小蜂属中, 研究较多的种类主要有 Er. eremicus、海氏桨角蚜小蜂Er . hayati、蒙氏桨角蚜小蜂Er . mundus。
其中商业化生产的有蒙氏桨角蚜小蜂的 2 个种群以及Er . Queenslandensis[35].3.寄生蜂--寄主相互作用全世界害虫防治的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充分表明,引进天敌可以丰富本地天敌资源、改善本地昆虫群落结构。
在 1992~1998 年期间,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USDA APHIS-PPQ)先后进行了 80 余次的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病原真菌的引进,通过形态学特征和随机引物 PCR(RAPD-PCR)等方法鉴定,最终饲养了桨角蚜小蜂属和恩蚜小蜂属寄生蜂的 56 个种群[36],引进的天敌经过评估和筛选后,防治烟粉虱的理想天敌被认为是海氏桨角蚜小蜂。
关于海氏桨角蚜小蜂在田间植物上对烟粉虱寄生率的调查表明,6 月寄生率为1.5%,到同年 10 月其寄生率就高达 87%[37,38].浅黄恩蚜小蜂虽在前期实验室寄生率等生物学参数评估中的评价不高,但田间释放后成功建立了种群并能发挥了一定的控害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与其它种寄生蜂种共存的条件下,其控害作用才得以提升与扩大[39,40,41]。
此外,Goolsby 等(2005)用CLIMEX 软件对 2 种本地寄生蜂和引进美国的 19 种烟粉虱寄生蜂对烟粉虱的防治潜能做了评估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凡能在美国引入地定居的寄生蜂,其引入地与原产地间的气象条件相似。
他们通过对比美国引进寄生蜂成功防治烟粉虱的地区与澳大利亚烟粉虱为害严重的地区间气候相似度,对可用于防治澳大利亚烟粉虱的寄生蜂种类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可将海氏桨角蚜小蜂作为首选引进种。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2005 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将海氏桨角蚜小蜂引入,该蜂迅速在此地建立了种群,并对烟粉虱种群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42]。
寄生蜂是农林生态系统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昆虫,是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类群[43].因为寄生蜂的行为和生殖量具有直接联系,所以自然选择总是使其向着有利于它们生殖量最大化的行为方向进化[44].雌蜂一生的成功生殖受到产卵时期成熟卵的数量以及寄生蜂成虫期遇到的合适寄主十分重要[45]。
卵限制(寄生蜂有机会产卵但无卵可产的情形)促进雌蜂加强对寄主质量的选择,从而可能降低整体的产卵率[46]。
于此相反,时间限制(雌蜂在产完所有成熟卵之前死亡)能诱导雌蜂采取增加寄主相遇率的策略,从而导致利用低质量的寄主产卵[47].目前,我国对寄生蜂的寄主辨别行为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做的研究及可参考文献较少,仅对少数种类的寄生烽寄主辨别行为进行了观察及比较。
研究寄生蜂对寄主的辨别能力、寄生效率等对种群动态的作用,建立害虫与不同寄生蜂相互作用的种群动态模型,有利于预测应该在何种寄主种群结构下何种寄生蜂,可加强对寄生蜂的种群动态的控制和防治成效的提高。
4.寄生蜂--寄生蜂相互作用寄生蜂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指两个及更多个体为了抢夺同一生态空间或同一资源而展开的活动[48],竞争可分为冲突和利用两种形式,冲突竞争是直接或间接阻止竞争对手靠近资源或空间的任何行动;利用竞争是多个竞争者占据同一个资源后对该资源的同时竞争利用,如多寄生以及重寄生寄生蜂的幼虫对寄主食物的同时利用[49]。
多寄生是指在同一寄主内同时存在两种以上初级寄生者的现象,但是通常只有一个寄生蜂能够正常发育,这就不可避免的在寄生蜂之间产生竞争[50,51,52]。
在寄生蜂竞争作用中,很多寄生蜂可以辨别出寄主体内其他蜂卵的存在[53],因而降低了后代的死亡风险,这在单寄生蜂中十分重要。
寄生蜂辨别寄主(是否已被同种或者异种寄生蜂寄生)有多种机制,有通过产卵器穿刺寄主来辨别的;有味觉感受器感受先前寄生个体在寄主体上留下的利己素来辨别的;也有通过触角敲打寄主来辨别[54]。
自复寄生是重寄生的一种类型,是指寄生昆虫在寄主体内又被同种寄生昆虫寄生的现象。
一些寄生蜂以自复寄生的方式繁殖雄蜂。
兼性复寄生蜂可以复寄生同种或异种寄主,这类寄生蜂对寄主的选择性还未阐明。
上述取食已寄生寄主、多寄生和复寄生的作用均被认为是寄生蜂的致死干涉竞争机制,致死干涉竞争机制对生物防治系统中寄生蜂的共存以及害虫控制有深远的影响。
尽管在这几种相互作用中的营养关系不尽相同[55]。
对个体而言,结果均是一种天敌杀死另一种天敌生物。
寄生蜂在竞争条件下,往往会遇到被本种或异种的寄生蜂寄生的寄主,这种情况下的寄主处理策略十分复杂。
寄生蜂对已寄生寄主的处理策略决定了其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寄生蜂在整个成虫期生活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找到寄主产卵寄生来繁殖后代,同时还需补充其生命维持所需或产卵繁殖后代所需的营养[56]。
可以被寄生蜂利用的营养来源有 2 类,一类是来自植物的甘露、花粉、花蜜、发酵果和昆虫蜜露的非寄主食物;另一类食物来自寄主,卵渐熟型寄生蜂,雌蜂需要通过取食寄主来满足雌蜂卵发育成熟及产卵所需的营养,因此寄主取食是卵渐熟型寄生蜂的营养补充的重要形式[57,58]。
竞争可能会增加寄主取食的趋势[59,60,61],因为在已被寄生的寄主上产卵的适应性比在未被寄生的寄主上产卵的低[62].因此,寄生蜂为了避免本种后代之间的竞争,单寄生蜂的种内寄主识别比较常见,而种间寄主识别则往往较为少见[63,64,65].5.烟粉虱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5.1传统的生物防治传统害虫生物防治实质上是重建或建立一个自然天敌种群,捕食者或寄生者被收集、饲养后被释放,利用天敌将害虫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然而,传统生物防治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应该释放几种寄生蜂,二是多种寄生蜂之间的竞争是否影响天敌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实际上大多数生物防治在生产实践应用中,往往同时释放不止一种天敌来防治一种害虫[66],在这种情况下,多种蜂共存和竞争排斥均可能发生,最终的天敌生态系统可以由多种天敌组成;并且寄生蜂种间是普遍存在对寄主资源的种间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破坏天敌群落原本的结构和稳定性,有时甚至会降低天敌对害虫的防治作用[67].例如:李元喜等(2008)在研究以烟粉虱为寄主时两种寄生蜂——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和浅黄恩蚜小蜂 En.sophia间的竞争关系中,发现一头丽蚜小蜂与一头浅黄恩蚜小蜂组合后的总产卵量为14.0 粒,略高于两头丽蚜小蜂组合的总产卵量(10.2 粒) ,显著高于两头浅黄恩蚜小蜂组合的产卵量(9.5 粒) ;两种蜂组合的处理中被寄生寄主体内的着卵量为1.73 粒,显著高于单独一种蜂组合中被寄生寄主的着卵量,两者分别为1.29 和1.39 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