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柳树枢纽及南水北调工程在西北开发中的作用(曾肇京 韩亦方)

合集下载

论大柳树水库的主要作用

论大柳树水库的主要作用

论大柳树水库的主要作用
郭诚谦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02(033)006
【摘要】@@ 1引言rn论述大柳树水库的主要作用,必然涉及到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规划方案的选择,即采用一级开发(大柳树高坝)还是二级开发(小观音高坝与大柳树低坝)问题,这已争论了四十多年.当两方案高坝正常蓄水位皆为1 380m(大沽高程)时,大柳树水库正常蓄水位库容(即水库淤积前,以下皆同)为110.3亿m3,而小观音水库则仅为70.2亿m3(大柳树低坝原始库容1.5亿m3,调节库容0.4亿m3,起不到调节作用),两者相差40亿m3.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郭诚谦
【作者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2
【相关文献】
1.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功能及作用——以张峰水库工程为例[J], 李振海;赵蓉
2.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水库比小观音水库原始库容多40亿m3的作用 [J], 刘德堂;王永珍
3.近期黄河宁蒙河道增淤主要是支流高含沙洪水泥沙造成——兼论修建大柳树水库
为宁蒙段冲淤的合理性 [J], 万景文
4.辽河干流主要水库工程防洪作用与防洪效果分析 [J], 曲凤垚;李瑞
5.辽河干流主要水库工程防洪作用与防洪效果分析 [J], 曲凤垚;李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地球上的水(水循环)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地球上的水(水循环)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地球上的水(水循环)(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①①①为湖泊,其中①①①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

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①①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①①①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2.判断①①①南侧谷地是()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答案】1.D 2.B 3.A【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与①①①湖泊相连的河流为入湖河流,河流注入湖泊,带来的盐分不断在湖泊累积;湖泊没有河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湖泊位于地中海沿岸,纬度较低,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为咸水湖,A、B错误。

该地位于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湖水蒸发强烈,D正确。

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读湖泊所在地的土壤、地质情况,湖水下渗情况无法判断,C错误。

故选D。

2.结合①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①①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①①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

故选B。

3.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①①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 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

故选A。

(2023·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

重点水利工程大柳树项目简述

重点水利工程大柳树项目简述

大柳树项目在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对于绝大多数专家而言,该项目在将来投产之后都将创造出无比丰厚的利益,对于自治区民生工程的发展,以及全国水利建设的发展都将起到正能量的提升。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看到大柳树项目优点的同时,也要适当的找到其弊端,多层次、多角度的做出调整,才能对该工程的各项论证辅以补助。

以下就对大柳树项目在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利好分析及论证难点做出详细的概述,观点来自于多方资料。

根据《大柳树生态经济区及供水规划研究报告》,宁夏引扬黄灌区总节水潜力为12.12亿立方米,其中自流灌区节水潜力为11.07亿立方米,扬水灌区节水潜力为1.05亿立方米。

在2006年3月通过国家审查的《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由现在的1669立方米降至349立方米,耗水量由现在的829立方米降至199立方米。

实现在人口、城镇化、GDP等快速增长的情景下,耗水量不突破国家目前分配的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最新审查通过的《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甘肃、宁夏两省(区)权益分配专题研究报告》,借鉴长江三峡、乌江彭水水电站工程的分配方案,在税费分配上将充分体现宁夏让利的意愿,使甘肃省的分税比例高于两级开发方案所获税费比例。

水库移民安置能否顺利实施,是决定该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考虑到甘肃省移民安置的困难,我区提出在宁夏境内安置甘肃省移民的方案。

按照《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淹没处理专题研究报告》,移民将安置于宁夏南山台子扬水灌区、西夏渠灌区、银川市红墩子扬水灌区三地。

这些多为新开发灌区,基础条件较好,移民安置量充裕。

答案补充黄委会总工办主任李景宗分析说,“大柳树工程迟迟不能立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工程建成后,各省区发展灌区,增加新的灌溉用水量,会造成黄河水资源管理问题。

从目前来看,通过节水和水权转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大柳树工程还涉及一个特殊淹没对象——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功能分析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功能分析

第36卷第2期Vol.36 No. 2水利经济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18年3月M ar. 2018D01:10.3880/j.issn.1003 -9511.2018.02.012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功能分析王旭强\周涛\袁汝华2,茅健华2(1.宁夏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办公室,宁夏银川750001;2.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为了抢抓国家当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调水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梳理分析了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调水调沙、水资源配 置、区域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分析了相关省区的发展作用并提出损益处理建议,以求多方 共赢,共同呼吁国家加快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建设。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功能分析中图分类号:TV8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9511(2018) 02-0059-03黄河黑山峡河段位于甘肃、宁夏交界处,是黄河 上游最后一个可以建设高坝大库的峡谷河段。

大柳 树水利枢纽位于黑山峡出口以上2 km的宁夏中卫 市境内,是《黄河近期开发治理规划》确定的黄河干 流七大控制性和三大关键性工程之一[1]。

工程建 设对加强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保护,实现黄河长治久 安,保障国家生态、粮食、能源安全作用十分重大,对 促进该区域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贫困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 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反复强调加强中西部地 区重大调水工程建设,为抢抓历史机遇,加快黑山峡 河段开发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在对黄河勘测 规划设计公司、河海大学等单位长期研究工作成果 梳理的基础上,对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 在黄河调水调沙、防洪防凌、水资源配置、区域建设 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进行总结,分析了涉及工程 的甘肃地区损益关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关心 黑山峡河段开发建设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大柳树水利工程

大柳树水利工程

大柳树水利工程大柳树水利工程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大柳树镇,业已建成并服务于周边地区。

该工程主要由大型灌溉系统和水利枢纽工程组成,旨在改善当地水资源短缺,提高农业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

本文将从背景,设计,建设及使用效果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大柳树地处半干旱区,年降水量较少,地表水储备严重不足,为了改善当地艰难的土地和水资源状况,满足人口和经济的需求,人们开始思考建造水利工程。

大柳树水利工程于2009年开始规划设计,依托自然地形地貌,全面考虑了可再生水资源情况及当地农业,畜牧业等生产需要,于2012年正式动工,迅速从设计到施工及调试完成,尽快投入使用。

二、设计大柳树水利工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旨在实现大规模的供水和灌溉,同时又兼顾环保和生态平衡。

该工程采用了水库、泵站、管网等方式,综合利用地下水、地表水、降雨水,形成了完整的水利枢纽系统,并且具有适当的排涝、防洪、调节水量等功能。

该工程选择了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灌溉技术,保证了水利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了目标收益最大化。

三、建设大柳树水利工程总投资约为20亿元,由国有大型企业建设承担。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建设、高效节约的原则,全面落实建设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计规范,材料优良,施工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使用效果经过多年的使用,大柳树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当地农业生产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工程利用率高达96%,成功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大柳树镇的农民纷纷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也扩大了种植范围和品种。

同时,大柳树水利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田灌溉水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节水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大柳树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也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南水北调-详解

南水北调-详解

南水北调-详解(重定向自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目录• 1 什么是南水北调• 2 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 3 南水北调的主要供水对象• 4 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 5 南水北调的特点• 6 南水北调的建设管理模式•7 南水北调的预期效益•8 南水北调的科技创新o8.1 南水北调的科技创新成果o8.2 南水北调的科技创新经验和启示•9 相关条目•10 参考文献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

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

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黄淮海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其中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

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人口密度大,大中城市多,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一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难以投资落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不得不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

黄淮海流域水污染严重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大柳树水库的主要作用

论大柳树水库的主要作用
正 常 蓄 水 位/ m
死 水 位 汛 限 水 l 血i n 1 5 5 3 l 5 0 3
I 8 0 3
1 8 0 3
皆为 1 8 0m( 3 大沽 高程 ) , 时 大柳 树水库 正 常 蓄水位库
容( 即水 库淤积 前 , 以下 皆 同) 1O 为 l. m , 3亿 3而小 观音 水 库则仅 为 7 2亿 I ( 0 I 大柳 树低 坝原始库容 1 亿 , 1 ] 5 调 节库容 0 . n, 4亿 起不到调节作用)两者相差 4 , o亿 . 这 一库容 的作用 已经成 为仅 次 于区域 主要 断 裂 活动的 性 质 、 程地质 与 大坝抗震 安全性 问题 ( 三个 问题 先 工 这 后 已被原 地质矿 产部 、 国家地震局 、 中国水利 水 电科 学
附 表 大柳 树 与 小 观音 承 库 特 性
论述 大柳 树水 库的 主要作用 ,必然 涉及 到黄 河黑 山峡河 段开发 规划方 案 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 , 即采用 一级 开发 ( 大柳
树 高 坝 ) 是 二级 开发 ( 观 音高 坝 与大柳 树 低 坝 ) 还 小 问 题 , 已争论 了四 十多 年 这 当两 方案 高 坝正 常 蓄水 位
作者简 介:郭诚谦 . , 授级高工 , 电水利规 划设计总院原副 总 男 教 水 工
程 师

维普资讯
j 诋 ∥论太抑吲 库的主 要咋
峡安宁渡 ( 即大柳树坝址 ) 多年平 均径流量为 36亿 1 , 3 3 1 占黄河 流域总 径 流量 的 5 %. 成龙 羊峡 、 西瓦 、 8 建 拉 李 家峡 、 伯峡 、 家峡 等上 游大型 电站后 . 其调 节 , 公 刘 经 并
维普资讯
水 利 水 电技 术

黄河大柳树枢纽及南水北调工程在西北开发中的作用(曾肇京 韩亦方)

黄河大柳树枢纽及南水北调工程在西北开发中的作用(曾肇京 韩亦方)

黄河大柳树枢纽及南水北调工程在西北开发中的作用(曾肇京韩亦方)一、西北地区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中西部,面积381 万km2,占全国面积的39%左右;人口9916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表1)。

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2.7 亿亩,光照条件好。

但因位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多风沙,是干旱半干旱地带。

整个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30mm,其中40%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00mm 以下,而蒸发量高达1000-2600 毫米以上,是全国降雨量极度少于农田作物需水量的地区。

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有水才能形成绿洲。

由于降水量少森林植被的覆盖率低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至使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裸岩以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以上。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8%,GDP和工业产值分别仅占全国的5.6%和3.1%。

人均粮食与全国相当,亩均粮食低于全国水平。

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差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使西北地区成为我国当前生态环境最恶劣、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是导致贫困的焦点,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3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149 亿m3,不重复的地下水195 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单位面积产水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为全国最小,是水少地多的最不利组合地区。

该地区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上也极不均匀;区域分布高度集中,仅新疆、青海两省区就占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的73%,阿尔泰山、天山西部、祁连山、秦岭水资源相对较丰富,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两条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利用率低,大部分流出国境;大通河、汉江上游水量较丰富,尚有开发潜力;长江及澜沧江源头区水资源量丰富,但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当地也难以利用;内蒙的内陆河区和陕西的黄土高原降水量在200--400 ㎜,而新疆的东南部和河西走廊的降水量在200㎜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大柳树枢纽及南水北调工程在西北开发中的作用(曾肇京韩亦方)一、西北地区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中西部,面积381 万km2,占全国面积的39%左右;人口9916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表1)。

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2.7 亿亩,光照条件好。

但因位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多风沙,是干旱半干旱地带。

整个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30mm,其中40%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00mm 以下,而蒸发量高达1000-2600 毫米以上,是全国降雨量极度少于农田作物需水量的地区。

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有水才能形成绿洲。

由于降水量少森林植被的覆盖率低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至使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裸岩以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以上。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8%,GDP和工业产值分别仅占全国的5.6%和3.1%。

人均粮食与全国相当,亩均粮食低于全国水平。

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差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使西北地区成为我国当前生态环境最恶劣、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是导致贫困的焦点,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3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149 亿m3,不重复的地下水195 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单位面积产水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为全国最小,是水少地多的最不利组合地区。

该地区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上也极不均匀;区域分布高度集中,仅新疆、青海两省区就占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的73%,阿尔泰山、天山西部、祁连山、秦岭水资源相对较丰富,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两条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利用率低,大部分流出国境;大通河、汉江上游水量较丰富,尚有开发潜力;长江及澜沧江源头区水资源量丰富,但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当地也难以利用;内蒙的内陆河区和陕西的黄土高原降水量在200--400 ㎜,而新疆的东南部和河西走廊的降水量在200㎜以下。

由于大陆季风气候冬春两季是枯水期,地表水供水水源不足,导致灌溉农业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产量低而不稳。

目前区内水源条件和水利设施较好的关中平原、宁蒙河套灌区、新疆天山南北麓的绿洲、青海湟水河谷地、甘肃黄河谷地等地区,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也是环境优美的“塞北江南”,这些地区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逐步建成;水利基础差的干旱缺水地区往往都是我国生态环境最恶劣、最贫困的地区。

西北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利设施与区域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解决了水的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50 年来,西北地区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98年年总供水能力达到928 亿m3,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70% 左右,利用的水资源基本以地表水为主,只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才利用一定规模的地下水。

地表水源供水763 亿m3 占82%,其中引水工程占73%,水库蓄水工程只占15%,调蓄能力低;1998年总用水量858 亿m3,其中农林牧灌溉用水量769 亿m3,占总用水量的89%。

人均用水量的差别很大,新疆的内陆河地区超过2000 m3/人而黄土高原仅150 m3/人。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生态环境用水,据有关专家分析西北地区的生态需水每年约要250亿m3,按西北地区现有的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环境用水的需要;可利用的水资源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缺水越来越严重,因此,从长远和总体看,西北在全国是资源型缺水的地区。

目前是工程型缺水,管理型缺水及资源型缺水共存。

近期解决缺水主要走内涵的路子。

根据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地区特点,可分为三片说明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西北内陆河地区:由于中游土地过度开发,水资源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水量散发严重,土地盐碱化;下游河道断流,绿洲与湖泊萎缩,尾闾湖泊干涸,草场退化,土壤沙化发展,沙漠化面积扩大,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缺水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中段、东疆地区等地,尤其是塔里木河下游已断流320多公里,石羊河、黑河等流域下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因此,对内陆河水资源整体的严峻形势必须有足够的估计。

该地区当前主要属管理型缺水,首先对土地开发要慎重,要改变种植结构(包括退耕还林、还草);重视水盐平衡,发展节水灌溉,减少无效蒸发;改善下游及尾闾的生态;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加强管理,科学配置,初步缓解缺水矛盾。

同时应抓紧研究并建设引额、引伊、引大等调水工程。

2、黄河干支流地区:黄河干流的宁蒙灌区、关中盆地等自流及景泰、固海等扬黄灌区,灌水定额高,灌溉技术落后,用水效率低,应重点进行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调度、节约高效、统一管理、永续利用,已是刻不容缓;黄河支流重点是大通河、洮河、泾河等河流,其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应加快开发,建设有较大调节功能的水源工程。

3、黄土高原:这些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降水很少,当地水资源贫乏,黄河水低地高,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畜饮水困难,也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地区。

属水资源严重缺少地区,应大力建设集雨工程,发展雨养农业;并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开展水土保持,建设扬黄供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地区,可采取吊庄移民,在解决脱贫问题的同时,初步遏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

二、大柳树是开发大西北的重要枢纽工程黄河规划在干流龙羊峡至桃花峪河段布置了36座梯级枢纽工程,其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等七座是具有较大调节作用的骨干枢纽,最关键的是龙羊峡、大柳树和小浪底三个,现仅大柳树未开工兴建。

该工程在黄河干流黑山峡河段上,位于宁夏中卫县境,上距兰州250km,下距银川160km,坝址处控制黄河流域面积25.2万km2,占总流域面积的33.6%;多年平均径流量336亿m3,占黄河总径流量58%,沙量仅占黄河总量的10%。

大柳树水利枢纽总库容110亿m3,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78亿千瓦时。

经水库冲淤平衡,50 年后还可保留50亿m3 调节库容。

它是由上游以发电为主转变到中下游以综合利用为主的承上启下的水利枢纽工程,是能发挥黄河上中下游综合效益的关键性工程。

1、大柳树可提高宁、蒙河段防洪标准,并可解除该河段的凌汛威胁宁蒙河段现有防洪堤1094km,河道安全泄量5000m3/s,防洪标准仅10年一遇,修建大柳树后,配合堤防建设,可使宁蒙河段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为50年一遇。

黄河自修建刘家峡、青铜峡等水库后,银川以上的凌汛问题已基本解决,银川以下的宁、蒙河段,由于刘家峡以发电为主,未专设防凌库容,离宁蒙河段又远,故凌汛威胁依然严重。

90年代以来1993,1994 及1996年已多次发生凌汛决口,受灾上万人,淹没耕地上万亩。

1993 年淹地13 万亩,其中耕地3 万亩;1994年受灾13000 人,其凌汛水位相当于伏汛的千年一遇。

尤其凌汛发生在严冬,给防凌抗灾带来很大困难。

而大柳树水库有防凌库容14 亿m3,可满足封河期下泄流量不小于500 m3/s,开河期不大于300 m3/s的防凌要求,可以较好解决宁蒙河段的凌汛问题。

2、大柳树可改善下游水沙条件,减轻河道淤积萎缩黄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是治理黄河的难点。

黄河上游水多沙少,而中下游则沙多水少,以往中下游的泥沙靠上游汛期来水以保持适宜的造床流量,输沙入海。

龙、刘两库修建后,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黄河水沙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龙、刘两库汛期拦蓄大量洪水,使汛期进入下游的造床流量显著变小,影响输沙,导致河道淤积萎缩。

其中宁蒙河段年平均淤积0.65 亿t,主槽萎缩,河床抬高,平滩流量由5000--6000 m3/s 降为3000 m3/s 左右,防洪能力逐年下降。

大柳树由于库容大而来沙少,30年内均为清水下泄,改善了下游水沙条件,减少下游淤积。

通过调节作用,大柳树水库在灌溉期在满足宁蒙灌区用水的同时,保证河口镇下泄流量,调水冲沙,改善河道水沙条件,减缓河床萎缩趋势,扭转枢纽下游淤积的不利局面。

根据“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专题研究结果,冲淤平衡后,由于采用以上非汛期蓄水,5—7 月集中放水的运行方式,可形成约3000--4000 m3/s的造床流量,对宁蒙河段及黄河中游河道的排沙减淤十分有利,其中每年可使宁蒙河段减少淤积0.1亿t。

3、大柳树可“解放”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龙羊峡至大柳树河段共有24 个梯级电站,规划总装机1373 万千瓦,年发电量498 亿千瓦时,目前,已建的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和在建的李家峡、大峡等七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60 万千瓦,年发电量230 亿千瓦时,是我国最大的梯级水电站群。

90年代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断流,曾在1992、1995、1996和1997年四次要求从龙羊峡、刘家峡调水,时值黄河枯水段,龙、刘二库均在低水位运行,使二库接近极限死水位。

长期低水位运行,不但减少机组的使用寿命,也影响电站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同时刘家峡还需承担防洪、防凌的任务。

大柳树的反调节作用可以“解放”上游的龙羊峡、刘家峡电站的运行方式,使这些梯级电站按发电最优运行;也只有大柳树投入运行后,在满足灌溉、供水、防洪、防凌等综合利用要求的同时,各梯级才能真正做到联合补偿调节,提高各梯级的保证出力,提高西北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和电能质量,为西北大开发提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保证,也为西电东送创造良好的条件。

4、大柳树的位置和引水高程是最大的优势大柳树水利枢纽位于陕、甘、宁、蒙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收益范围大,它的引水高程在1350 米,高出黄河水面100米。

从大柳树引水,向东可灌溉宁夏、陕西;向北可供内蒙;向西可抵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民勤等地。

近期规划可发展陕、甘、宁、蒙四省(区)600 万亩灌区,总需用水24.6亿m3,大部分可自流,有些可减少扬水高程。

其中将宁夏在建的扶贫扬黄工程由扬水的200 万亩变为自流,每年可节省电费3000—5000 万元;把陕西原由河口镇以下黄河扬水的100 万亩,改为从大柳树坝上引水;由于变扬水为自流,减少了抽水电费,降低农业成本。

由于大柳树的引水高程优势,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有了较多补充水源,向东控制面积可超过2000万亩,可以向西有可能扩大引水到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居延海地区、乌兰布和沙漠即磴口县或直至新疆东部地区。

大柳树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调节水库。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和支流引水进黄河,由于调水区位于高寒地带,不能全年引水,每年调水的时间只有7-8 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