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
简述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

简述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是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可通过传染性创面引起感染,可能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第一,护理措施应包括正确的伤口照料。
首先,伤口应做清洁,使毒素集中在组织中,避免混入血液中。
其次,以20-30%的肾上腺素溶液或肾上腺素氯化钠洗液清洗伤口,以来灭菌。
第三,用抗生素药物和抗癌药物清除组织毒素,并使用防腐剂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
第二,护理措施应包括正确的护理操作。
首先,医生应定期检查破伤风患者的伤口,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在病人康复期间,应注意血液循环,使病人免受伤口病变组织的损害。
第三,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以便恢复伤口。
第三,护理措施还应包括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药物都可以有效地杀死破伤风毒素,预防伤口感染,使病人能够尽快康复。
此外,还应使用抗炎药物和抗癌药物,预防和治疗伤口的并发症。
最后,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还包括精神护理。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应鼓励病人多参加活动,为病人开展心理疏导,调节病人的情绪,使患者能够获得愉快的情绪。
总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病人应做到正确的伤口护理、早期补充营养和药物治疗,并做好精神护理,以期早日康
复。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论文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18-01【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由脐部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死亡率极高。
随着无菌接生的推广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私自接生者仍屡见不鲜。
我院对收治新生儿破伤风(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1])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1.1 一般护理:患儿入住病室要求单间,室内及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声、光的刺激,保持室内温度22℃~26℃,湿度50%~65%。
一切治疗护理操作要集中安排在镇静剂使用5~15 min后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快、细,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
吸氧,保持全身供氧需要。
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要求每次大便后以柔软吸水的尿布蘸温水擦洗肛门,避免皮肤皱褶及臀部炎症,当皮肤出现炎症糜烂时,紫草油涂抹患处。
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抽搐情况的变化。
1.2 脐部处理 52例有脐部化脓感染者,应用3%过氧化氢反复清洁脐部伤口,并去除坏死组织,将脐轮翻开,用2.5%碘酒棉签对脐凹处稍加按压片刻,若渗血过多者可加用云南白药,再用75%酒精擦洗脐周皮肤,最后盖上无菌纱布,每天护理次数:一般根据伤口情况而定,3~4次。
脐部首次清洁后,脐周注射1 500 u破伤风抗毒素[2],经以上处理脐部伤口一般5~7 d可痊愈。
1.3 口腔护理: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2~6次/d,以防止发生口腔感染及黏膜溃疡。
口唇干裂者,涂液状石蜡油。
若有口疮,每天用棉签蘸2%的碳酸氢钠加制霉菌素5~10万u/kg溶液清洗3次,注意蘸水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呛咳窒息。
气道护理在气道开放的重症破伤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人针 头后一边血液缓慢 流人 试管一边轻 轻摇动试管 ,将血 液与抗凝剂
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且不可将血液用力推注到试管内,以防因
操作 时用力不 同,形成 冲击和湍 流引起 机械性红细胞破 裂 ,而造成标 本溶 血 ,影响检验结果 ,如果表浅静 脉较细或有塌 陷情 况 ,则直接选 择股静 脉或颈外静脉采血法。
气 道护 理在气道 开放 的重症破伤风 患者治疗 中的作用探讨
郑 华 Biblioteka ( 泸州医学 院附属 医院感染科 ,四川 泸州 6 6 0 ) 4 0 0
【 要 l 目的 探讨 气道护 理在 重 症破 伤风 惠者 治疗 中的作 用。方 法 对我 科 20 摘 0 5年 3月至 2 1 年 1 01 2月收治 的重 症破 伤风 惠者 5 例 进 行 O 回顾性 分 析。结 果 5 例 均 行 气管 切开 ,其 中治愈 4 ,死亡 5 ,其 中 4例 死于呼 吸道 感 染 ,1 O 5例 例 例死 于 心脏基 础疾 病 。结论 良好 的 气 道护理 能 减少 重症破 伤风 患者 肺部 感 染和 窒息 发生 的概 率 ,是提 高重症破 伤风 患 者 临床 治愈 的 有效措施 之 一 。 【 关键词 l 重 症破 伤 风 ; 气道 护理 ;气管切开 中图分 类号 :R 7 43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7- 14 (0 2 4 0 0 - 2 6 1 8 9 2 1 )2— 62 0
参考 文献
根据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理论 ,  ̄I 对4J, 进行系统的身体检查,跟据
小儿病情 、血管 、末梢循 环情况选择恰 当的采血方法 。如果表浅 静脉 较粗且 充盈 ,可直接用头 皮针连接注射 器采血 ,在 采血 过程 中让助 手
[ 杨锡 强, 丈 儿科 学 【 .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 1 】 易著 M】 朊 6 人 2 4. 0 9
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几点护理体会

3讨 沦
1 . 3 . 3防止液体外渗 : 及时观察穿刺部位 , 做到 早发现 、 早治疗 。若发现 外渗 , 应立 即停 止输液 , 报告 医生, 更换穿刺部位 , 立 即给予热敷 , 或用 5 0 %硫酸镁热敷 。 l 3 . 4避免反复 穿刺 同一部位 : 与甘露醇合用时尤应注意。对老年患者及有血管性 疾病者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 , 尽量选择 较粗而 直的静 脉并将注 射肢体适 当抬高 以利 于 回流 同一静脉应避免反复多次使用。输液处如有肿胀 , 即使 回血 良好 , 也 应另外选择 静脉 , 重新穿刺 后再输 该药。 1 . 3 . 5观察不 良反应 : 曾次静脉滴注时应先 1 5— 2 O滴/ m i n , 如发现皮肤瘙瘴及 出现 红色 丘疹等变态反应 , 应立即处理 ; 若无不 良反应 , 可逐渐增至 6 o滴/ m i n 。 1 . 3 . 6 湿敷 : 用浸过 2 %利多卡因溶液的湿纱布( 以不滴液为宜 ) 敷在 输液肢体上 距 进针点 1 e m处 , 在输液过程中保持纱布湿润 , 输 完该药 后将纱 布取下 , 可有 效防止静 脉
[ 2 ] 阳涛.矾冰液湿敷预防 B 一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 J ] .中国 中医 药现代远程教育 , 2 0 1 0 , ( 9 ) . [ 3 ] 杨 志霞.七 叶皂甙钠注射剂致静脉 炎的预 防 与护理 [ J ] .现 代 医药 卫生, 2 ( / 1 0 ,
破伤风患者外科护理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自伤口侵入,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以肌肉阵发性痉挛和紧张性收缩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是创伤外科常见的并发症。
病因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尘埃、地表土、人畜粪便中。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人体正常皮肤,只有当发生创伤使人体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之后,如开放性骨折、烧伤、刺伤及动物咬伤等时,才有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破伤风的发生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①感染创面病菌的数量和毒力;②伤口创面的暴露情况;③人体抵抗力。只有当伤口感染相当数量的破伤风杆菌,且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深而窄,血循环差,并有坏死组织和异物存在,造成缺氧环境时,细菌才能大量繁殖,分泌外毒素,导致发病。
脱敏注射1~4依次注射,每次间隔时间为15分钟,注射后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如有反应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待反应消失后仍可继续注射,但应重复前次剂量。若反应严重应立即停止注射,可采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mg深部肌肉注射,维持时间可达4~5周,此药无过敏反应。
治疗
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毒素来源,中和体内毒素,保持呼吸道畅通,解除痉挛和防止并发症。
1.彻底敞开伤口,清除伤口的污物,切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并用3%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并湿敷。也可以用局部加罩封闭、纯氧气持续吹入的方法,提高局部氧浓度,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2.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其目的是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使之不再与神经组织结合,注射前要进行过敏试验。
具体应用方法是第一次2~5万IU,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以后每日肌注1~2万IU,共4~6日。或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1U一次肌肉注射。
4.其他由于强烈肌肉痉挛,可能会引起肌肉撕裂、骨折、脱位、出血、便秘、尿潴留等症状。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心得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心得摘要: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行了全球免疫计划,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仍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关键词:破伤风;人工气道;护理1.病房环境的准备及伤口处理病室要求遮光,安静,温度15~20℃,湿度60%左右,开关门要轻,操作要集中轻巧,避免外界刺激。
床旁应准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并置于离病人相对较远的地方等。
未愈伤口须进行伤口的扩创或清创,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2.人工气道的护理呼吸道感染是引起破伤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破伤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痰粘稠。
在气道湿化的基础上,根据痰液的粘稠程度和量的多少调整吸痰时间,痰液越多越粘稠的,吸痰时间间隔就越短,反之时间可适当延长,吸痰应精确轻柔,避免刺激引起患者痉挛。
3.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轻症病人给予高热量半流质馈食。
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病情稍重的破伤风患者,大都伴有张口困难和吞咽困难,若强行进食,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因肌肉痉挛严重,无法置入胃管的患者,采取静脉营养。
只要条件许可,尽量采用鼻饲法给予肠道营养。
4.功能恢复由于患者长期全身肌肉痉挛、强直,导致肌肉受损伤,运动功能不全,因此,在恢复期要帮助患者定期按摩,活动四肢关节,并协助病人完成日常活动,如上下床,穿衣,进食等。
参考文献:[1]《百度文库》[2]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综合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于慧琴林景枝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
简述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
简述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它随处可见,可以通过接触细菌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和家具等,传播给人,病人在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关节炎、皮损等症状,这需要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
首先,应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其明亮、通风、安静、温暖,并使用抗菌消毒清洁剂,对病人穿着的衣物、垫子、睡袋、床单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其次,应平时给予病人营养充足的饮食,每日饮水量不低于
3600ml,尽量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以及加工食品,饮食要均衡、清淡、营养丰富,注意调节水、盐、糖等体内物质的平衡,有助于改善免疫力。
第三,要注意病人一般护理,要及时处理病人的体液出血及小便排汁问题,每天要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出发红疹时要严格禁止摩擦,以保证创面不受感染。
再者,要积极治疗病人的皮肤症状,一般用双氧水进行消毒,可以防止感染;对有红疹的部位,可用去毒剂洗,可以消除细菌,防止感染;用硫酸涂抹红疹,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痊愈率,但也要提醒病人,无论自己使用什么药物,应服从医生的建议,以便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最后,应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以适应病情,使病人有良好的心态,减少恐慌的情绪,保持日常的乐观心态,
以期理智思考和应变,促进康复生活,加快痊愈。
总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措施旨在维持良好的体质,通过营养均衡的饮食、心理调整和合理的护理等方式,促使其痊愈康复。
对于病人来说,护士应当时刻关注他们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准确判断他们的病情,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并主动与病人交流,释放他们的心绪,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完成恢复治疗。
破伤风的个案护理
破伤风的个案护理【摘要】通过一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探讨破伤风相关的临床护理措施。
【关键词】破伤风;护理【】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为15%~40%。
随着国内外对重型破伤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观念的不断加强,死亡率逐渐呈下降趋势。
一、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史摘要患者杨玉琴,女41岁,,因“左脚底铁钉刺伤8天,张口困难1天”入院。
8天前因家中建房不慎踩到废弃铁钉,当时直接穿透鞋底,铁钉拔出后出血较多,未注意刺入铁钉深度,立即于当地卫生室进行碘伏消毒,并于口服消炎药及输液治疗,未予肌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具体治疗不祥)。
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张口困难,伴肩背部紧绷绷感,不能进食、说话,病程中出现2次黑朦,持续数秒恢复,过程中意识清楚。
无呼吸困难、憋喘,无抽搐、晕厥、角弓反张,无寒战、高热,无胸闷、心悸,无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我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无咳嗽、咳痰。
就诊于仁怀市人民医院肌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建议转上级医院,遂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并予双氧水清创包扎、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多部位肌注等急救处理,以“左足铁钉刺伤并感染”收入综合ICU2病区。
入院查体:T36.5℃;P125次/分;R40次/分;BP115/70mmHg,spo2 98%。
入院后治疗以流质饮食,一级护理,下病危,心电监护,嘱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抽搐情况;积极抗破伤风、抗感染:青霉素320wu ivgtt q8h;镇静、解痉:安定针10mg im,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完善相关检验等治疗为主,经积极治疗15d 后,病情明显好转,目前继续治疗中。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伤寒、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史不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初步诊断:破伤风依据:1)患者8天前有明确左脚低铁钉刺伤史,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张口困难,伴牙关紧闭、肩背部紧绷感。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1.临床表现1.1潜伏期:通常为6~12d,也可短于24h,亦有受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或异物而发病。
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d发生,故常称“七日风”。
1.2前驱症状: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h。
患者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失眠、多汗、烦躁不安、打呵欠、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并感到舌和颈部发硬及反射亢进等。
1.3典型症状:出现前驱症状后,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出现“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患者出现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发作时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强烈的肌痉挛,可致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括约肌痉挛时可引起尿潴留。
持续的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使肌断裂,可造成呼吸骤停。
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1.4其他症状:少数患者仅有局部肌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以后逐渐消退。
新生儿破伤风,常表现为不能啼哭和吸吮乳汁,活动少、呼吸弱甚至呼吸困难。
恢复期间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2.护理2.1一般护理2.1.1环境要求:将患者置于隔离病房,室内遮光、安静,室温15~20℃,湿度约60%。
病室内急救药品和物品准备齐全,处于应急状态。
2.1.2减少外界刺激:医护人员要做到走路轻,语声低,操作稳,避免声、光、寒冷及精神刺激;使用器具无噪声;护理治疗安排集中有序,尽量在痉挛发作控制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减少探视,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破伤风的治疗与护理
破伤风一、定义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为厌氧。
破伤风杆菌在厌氧环境下繁殖,形成繁殖体并产生毒素,但易被消毒剂及煮沸杀死。
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则形成芽孢,位于菌体一端,形似鼓槌状。
破伤风芽孢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须采用高压消毒才能将其杀死。
破伤风外毒素可被胰蛋白酶处理分解为α、β、γ组分,以其各自引起的不同临床效应分别称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溶血素和纤维蛋白溶酶。
除溶血素可引起溶血和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外,主要导致临床症状者为痉挛毒素,该毒素不耐热,在65℃环境里30min即被破坏。
其轻链为毒性部分,为锌内肽酶;重链(H链)具有结合和运输功能,分Hc和Nc两部分,前者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者有利于细胞的内在化作用,使毒素进入神经细胞。
三、临床表现①临床表现:破伤风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烦躁、兴奋等非特征性症状,也可出现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头颈转动不便等症状;发作期典型表现为苦笑面容,肌肉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及阵发性肌肉痉挛。
②心理状况:患者需隔离治疗,停止和外界交往,有孤独感。
剧烈的抽搐,患者有死亡恐惧感,因而有时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实验室检查:破伤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发现。
当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明显增高,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
伤口分泌物常分离到需氧性化脓性细菌,亦可经厌氧培养分离出破伤风杆菌。
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故做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做厌氧培养和有细菌学证据。
②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五、治疗①消除毒素来源:在控制痉挛下,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以利引流。
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②中和游离毒素: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论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 破伤风;患者;人工气道;护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外毒素主要侵袭
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细胞,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肌肉强直、牙关紧闭、甚至
因呼吸肌痉挛引起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而致命[1]。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护理在降
低该病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中起关键作用。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11
例破伤风病人,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1岁~65岁。4例为右脚受伤,3例右手
受伤,2例双足受伤,2例左手受伤。患者于受伤后5 d~1个月来我科就诊,有7例行气
管插管术。11例病人均痊愈,无后遗症。
2 护理
2.1 病房环境的准备及伤口处理
住隔离房间,房间光线宜弱而柔和,房间温度保持在15~20 ℃,湿度60%。床旁应准
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吸痰器宜置于离病人相对较远的地方等。开关门要轻,操作要集中
轻巧,避免外界光线和声音刺激引起病人的抽搐。未愈伤口须进行伤口的扩创或清创,如有
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伤口不宜缝合和包扎,可用3%的过氧化氢液浸泡过的纱布湿敷。
2.2 人工气道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痰粘稠。气管插管后,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
对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失去,导致屏障功能减弱,易发生肺部感染,而且滴入生理盐水对
稀释和溶解呼吸道分泌物无效,容易引起呛咳,进入呼吸道的液体能将感染带入肺部。鉴于
此,我们采用0.45%的氯化钠和1.25%碳酸氢钠交替进行气道湿化。在气道湿化的基础上,
根据痰液的粘稠程度和量的多少调整吸痰时间,痰液越多越粘稠的,吸痰时间间隔就越短,
反之时间可适当延长,吸痰应精确轻柔,避免刺激引起患者痉挛。呼吸道感染是引起破伤风
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有7例进入我科即有肺部感染的,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其余
病人未发生肺部感染,表明该项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
2
病情稍重的破伤风患者,大都伴有张口困难和吞咽困难,若强行进食,容易误入气管,
引起呛咳、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因肌肉痉挛严重,无法置入胃管的患者,采取静
脉营养。只要条件许可,尽量采用鼻饲法给予肠道营养:①将鼻饲管按常规方法,从一侧鼻
腔置入胃内,每次鼻饲前都要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②每天观察胃液的颜色和性状;③对需
要长期鼻饲的病人每周更换1次鼻饲管,两侧鼻孔交替使用;④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50 mL,
间隔时间不少于2 h。
2.5 功能恢复
由于患者长期全身肌肉痉挛、强直,导致肌肉受损伤,运动功能不全,因此,在恢复期
要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定期按摩,并协助病人完成日常活动,如上下床,穿衣,进食等。
破伤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我们收治的11例病人不仅无一死亡,而且未留后遗症,我
们认为,科学的护理方法在病人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红萍.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7,11(6):734-736.
[2] 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转贴于:第一论文范文网
http://www.11665.com/medicine/HLYJ/201107/98346.html]
. 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3] 丁彩儿,李剑萍,丁国芳,等.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
理杂志,2007,42(10):87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