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生平简介
张作霖生平简介

【大事记】1875年 3 月 19 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 1 岁生于奉天海城县西90 华里北小洼村1887年光绪十三年12 岁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1888年光绪十四年 13岁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随母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
1889 年光绪十五年14 岁学木匠当货郎卖包子学兽医。
1890年光绪十六年 15岁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1894 年光绪二十年 19岁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哨长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 20岁清军移防离队回乡当兽医,与赵家庙村赵占元次女赵春桂结婚。
(后生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1896 年光绪二十二年 21岁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 25岁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混乱。
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6 岁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生张学良。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27 岁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
1904 年光绪三十年 29岁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1907 年光绪三十三年 32岁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总督,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
1908年光绪三十年33 岁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缴陶克陶胡叛匪。
1909年宣统元年 34岁奉锡良总督之命追缴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
1911 年宣统三年 36 岁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
中国历史故事-张作霖简介张作霖是个怎样的人 张作霖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张作霖简介张作霖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怎么死的张作霖一生的头衔太多了,号称“东北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执掌东北多年的北洋奉系军阀首领,也是最后一个“北洋政府”的掌权者。
在历史书上,我们看到张作霖留着大胡子,一身的匪气,他的确也是马匪出身,从一个穷小子成为一个土匪,再成为东北王,直至手握军权统治整个东三省,“东北王张作霖”绝对是20世纪上半叶的传奇人物,这样的大人物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地步的?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出身贫寒的张作霖,有着东北人的豪爽,性格直率,1888年,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他和哥哥去报仇,不小心把对方打死了,哥哥最后被捕入狱,张作霖和家人为了逃脱追捕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隐姓埋名的那几年,张作霖做过很多工作,打杂当木匠学手艺,尝尽为生计奔波的滋味。
1894年,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田庄台的毅军,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
战争失败后被遣返回乡,落草为寇,在黑山南赵家庙一带劫掠,与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次女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1900年,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地方官员逃走,没有人为这里的村子治安负责,张作霖于是在赵家庙组织保险队,负责维护村子的治安,张作霖本人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村里的人对他很是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
1901年到1910年这期间,这十年是张作霖最为坎坷的人生阶段之一,遭遇到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后躲过一劫的张作霖被推选为团练长,后又任马队帮的营长,凭借自己的英勇在当地颇有势力,日俄战争爆发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先后为俄国和日本效力,东三省改制后又任巡防营前路统领,之后多次平定匪徒。
1911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遭到国内革命人士的强烈反对,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即武昌起义,时任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奉命打击革命势力,袁世凯称帝后,又对张作霖大大嘉奖。
张作霖之死及帅府治丧始末

1928年春.奉军⾯临的形势甚为严峻。
蒋介⽯和⽇本达成协议。
蒋任北伐军总司令,汇同冯⽟祥、阎锡⼭、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北上讨伐张作霖致使奉军节节失利,这是压⼒之⼀。
其次是张作霖在年初与⽇本订⽴关于在东北修筑五条铁路的借款密约.因⽇⽅提出的条件⾮常苛刻,张对这项密约没有爽快地答应,并附加个条件,须在⼀年之内同地⽅政府商定后才有效。
⽇本⽅⾯主张把这项密约,作为政府间的正式协定,张坚决不允。
⽇本对此⼤为不满。
⽇本公使芳泽昭⽰张作霖,如果铁路能够圆满解决,⽇本⽀持张的地位不变。
芳泽在5⽉17⽇会见张作霖时⼜警告:“当战乱发展的京津地区,其祸乱将及满洲之际,帝国政府为维持满洲治安起见,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
”⼜说;“张宗昌的兵在济南杀死⼏⼗名⽇本侨民”,“你对此应负⼀切责任”。
⾯对芳择的威通恫吓,张勃然⼤怒,由座上站起来.把⼿⾥的翡翠嘴早烟袋猛⼒地向地下⼀摔,折成两段,声⾊俱厉地冲着芳泽说:“此事(指张宗昌杀⽇侨事)⼀⽆报告,⼆元调查,叫我负责。
他妈拉个巴⼦的。
岂有此理!我这个臭⽪囊不要了,也不能做这种叫咱们⼦⼦孙孙抬不起头来的事情。
”他说完之后扔下芳泽不管,怒⽓冲冲地离开了客厅。
虽然当晚谈了四个⼩时.但芳泽⼀⽆所获。
张作霖于5⽉25⽇,通过外交总长罗⽂⼲答复⽇本照会:“于战乱及于京律地区,影响波及满洲地区时,⽇本将采取机宜措施⼀节,中国政府断难承认。
东北三省及京津地⽅,均为中国领⼟,主权所在,不容漠视。
”最后并告诫⽇本说:“深盼⽇本政府鉴于济南不祥事件之发⽣,勿再有不合国际惯例之指置……。
”语⽓强硬,对⽇表⽰不屈。
之后,鉴于奉军处境,⽇趋不利,张学良、杨宇霆也“劝⽼将回奉”。
张作霖知⼤势已去,于5⽉30⽇下总退却令。
6⽉1⽇张作霖接见外交及北京绅商法团代表话别,并应北京地⽅要求,派鲍毓麟率兵⼀旅,留在北京维持治安。
命许兰洲将“陆海军⼤元帅”之印、旗、国务院印信,外交部重要档案运往奉天。
2⽇发布出关通电,声⾔退出北京后,政务交国务院、军事归军团长负责,此后国事听国民裁决。
张作霖生平简介

1920 年 民国九年 45 岁 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
1921 年 民国十年 46 岁 被任为蒙疆经略使,辖热察绥三特区。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
1922 年 民国十一年 47 岁 吴佩孚揭露梁内阁卖国媚外,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而归,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成立陆军整理处。
【大事记】
1875 年 3 月 19 日 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 1 岁 生于奉天海城县西 90 华里北 小洼村
1887 年 光绪十三年 12 岁 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1888 年 光绪十四年 13 岁 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随母去镇安县(即黑山 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
1913年生五女张怀曦,
1916年生张学思,又名张学诗,字述卿,中共海军少将,曾任海军参谋长,大连海军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创始人,“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五房寿氏,1920年生五子张学森(后赴美,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职,后张学良赴美,均由张学森照顾,1990年曾被邓小平接见,1995年病逝于北京,其女张闾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1923 年 民国十二年 48 岁 扩奉天兵工厂;东北大学开学。
1924 年 民国十三年 49 岁 成立东三省交通委员会。 组“镇威军”六个军进关与直系再战,胜,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
1925 年 民国十四年 50 岁 奉军进入上海,势达鼎盛时期。浙江督军孙传芳反奉,郭松龄倒戈,日军助张败郭。
1896 年 光绪二十二年 21 岁 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 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经典句子

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经典句子一、张作霖的人情世故1.1 张作霖的生平概述张作霖(1875年-192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中国东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曾担任辽宁督军、奉军总司令等职务,以他卓越的才干和人情世故的手腕,征战多年,收复东北地区,奠定了中华民国东北的统一局面。
1.2 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重要性在张作霖的一生中,人情世故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情世故的手腕,让他能够团结各方势力,巧妙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经典句子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资政新闻报》第一期的社论,是张作霖的名言之一。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无论是身处政府高层,还是普通百姓,都有义务为国奉献。
2.2 “政治维持与讲情义并重”这句话强调了政治与情义的统一,张作霖认为政治家不能只重视权谋,更要注重感情和人情。
他在处理与各方势力的关系时,总是能够用情感和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来达成共识,维持政治稳定。
2.3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这句话体现了张作霖善于任用人才的智慧。
他注重选拔有才干的人,而不分官职高低,只看是否能够胜任工作。
他的部下都对他深感敬佩,因为他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重视和信任。
2.4 “存心用事,解决实际问题”这句话强调的是务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张作霖从不拘泥于形式,他追求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达成目标的方法。
他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让每个决策都能够真正起到作用。
三、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实践3.1 巧妙运用人情世故,巩固统一战线张作霖在东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建设中,凭借他的人情世故手腕,巧妙地让各方势力团结在一起。
他用细心的沟通和让利的方式,赢得了各方的支持和信任,使得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3.2 善于处理内外交困,保持政治稳定张作霖面临过各种难题,既有来自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张作霖是在哪里出生的

张作霖是在哪里出生的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了很多土匪的势力,先后担任了奉天督军、东三省的巡阅使等职位,张作霖号称“东北王”,他成为北洋军奉系的首领。
那么有作为的一个人,是哪里人呢?哪块土地养育了这样的成功人士?张作霖出生地是哪里?张作霖的出生地张作霖,字雨亭,汉族人,他的乳名叫作老疙瘩,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来又投身于绿林。
张作霖1875年出生在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海城市人,所以张作霖出生地是奉天海城。
作为张作霖的出生地,这个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那么现在就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吧。
奉天省,是清末和中华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中的其中一个,它的简称是“奉”,省会就是奉天府。
奉天省在民国初的沿袭清制时候,改为辽宁省,是辽河流域永远安宁的意思。
这个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至今遗留下来的沈阳故宫、清初三陵都是反映了当时的一个社会面貌。
奉天省改名与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有很大关系,在东北易帜后,全国统一,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
之后辽宁1/ 7省又经过了很多次改名,在九一八事变后,又改为了奉天省。
之后新中国成立以后,辽宁地区改为辽东、辽西两个省,在1954年时,又将这两个省合并成为了辽宁省。
张作霖卖国是真的吗在民国时期,军阀当道,各个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在中国掀起瓜分的狂潮。
这些列强之所以在中国敢如此猖狂,有许多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国弱,兵马设备差;二是因为当政的政府懦弱虚伪;三是因为,中国有许多人都在其中充当着汉奸、卖国贼的角色。
那么作为奉军统领的张作霖卖国吗?张作霖卖国吗?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大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是因为张作霖虽然对日本人不假辞色,但是也没有公开反日,张作霖对日本的态度在公众看来,是一直有一些暧昧不清。
因为张作霖曾一度替俄国做事,后来也曾给日本人干活。
尤其是在郭松龄反奉战争之际,他还一度和日本人合作。
他在府中还聘请了日本菊池武夫作为顾问。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张作霖人物资料

张作霖人物资料寄语:民间认为,张作霖从一个出身地微农民起家,苦心经营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是令人尊敬与钦佩的。
还有些人认为。
张作霖因未答应《日张密约》而被日本人为炸死,属于民族英雄。
这种说法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并不代表不可能。
而且,张作霖制家很严,子张学良受其影响很大。
还有一些证据表示,张重视旧教育,尊敬孔儒。
对张作霖的评价贬褒不一,读者你怎么认为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张作霖人物资料,欢迎阅读。
张作霖简介张作霖,字雨亭,北洋军阀。
1875年3月19日(清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生,自小出身农家。
张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
1928年被蒋介石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时年53岁。
史学界关于张作霖祖籍主要有两说:一为山东说。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中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远祖居山东,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
祖发业农,称素封。
”“行状”是过去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纪念文体。
该文称“远祖居山东”,主山东省说。
一为河北说。
河北中又有大城、高阳、河间三说。
在《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雨亭神道碑》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
其先为直隶人,清末迁奉天海城。
”这通碑文是督军署参谋长臧式毅领衔,又有8位处长署名的,载于《张大元帅哀挽录》。
文中明确地说“其先为直隶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说。
从有关历史记载看,张作霖的祖籍是诸说并存,多数学者主河北省说。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多次自称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
据《大城县志》记载及当地老人记述,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曾回到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冯庄认祖,但由于族中老人反对(族人认为其年轻时当过“胡子”,有辱门风,担心奉系失败牵连族人)而未能归宗,张作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关于这两种说法均无确切文字记载。
但《河间县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河间为府衙所在地,管辖着大城、任丘、肃宁、献县等县,所以大城是河间府属地,才有了河间之说。
对于大城说,笔者详细查阅了《大城县志》和大城堤北冯庄《张姓家谱》等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据《张姓家谱》记载,在清道光年间大城因遭水患,子牙河南赵扶段决堤,大水淹没数百里,造成房屋倒塌,农田颗粒无收。
张作霖

东方会议
东方会议是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我国东北史上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决定了对中国的强硬的赤裸裸的侵略方针。根据这 一方针,后来导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图片链接文档
中日二十一条
1915年日本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侵略的重点是中国东北。
图片链接文档
面对丧权辱国的《中日二十一条》,张作霖为维护东北主权做了很多努力。 一、关于土地商租权问题 尽管日本对张作霖屡施压力,但张一直对之持抵制态度。直至被日本炸死前,他 本人曾先后以自己或奉、吉地方政府的名义,下发过以抵制商租为内容的密令, 多达十几号。于此期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张作霖也有退让之时,但往往是 表面上承认或当时同意之而暗地里却抵制或事后就推翻之。 二、关于设立领事馆问题 张作霖致电北京政府: 第一,敦请北京政府对日声明,所设领事分馆,不得任意设置警所; 第二,为防止日本借口设立警所,对预设日本领事分馆各县之警察先行整饬,建 立完备之警政。 第三,在预设日本领事分馆各县,设置交涉员。 为了维护东北三省的权益,张作霖做了很多努力,在那样的背景下,虽然很多举 措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印证了张作霖说的那句::“咱们绝不能承认日本二十一 条要求以内的事项,以免让东三省父老骂我张作霖是卖国贼”。
图片链接文档
接着到1906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南满洲铁道株氏会社,也 被称为“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
“满铁”名义上是管理日本在东北的铁路的,实际上它的触 角延伸到铁路、海运、矿山、森林、钢铁、农业、畜牧等业。 “满铁”控制了东北南部的几乎所有的铁路。
从图可以知道,日本人占有了南满铁路,实际上就等于占有 了东北的命脉。
经济
建设铁路
发展实业 挽救东北金融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作霖从一个治安队的小头目,慢慢地成了北洋军 阀末代掌门人,这之间又有怎么的波澜壮阔史?
事迹浏览
接受点编:张作霖所带的保险队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 护治安。乡人交口称赞,后来他审时度势,接受清廷点边,这其实 也是他政治野心的的体现,他自信自己非池中之物。在有初步政治 依靠后,他也堂而皇之地加紧扩编,由一个民团武装的头目摇身一 变,成为政府官军的军官了。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 依靠这支武装,他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不甘心受日本控制,反而成为抵御日本侵华的盾牌。导致日本于1928年 6月4日在沈阳西郊皇姑屯制造爆炸,将张作霖暗杀了。
• 至于张学良则称其父“有雄才,无大略” (与蒋介石相反)。
作者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11电气自动化专业2班
那么,一个没有家庭社会背景,没有正规学历的张 作霖,是如何成为东北王的呢???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作霖投身行伍 学了些拳脚功夫,20岁时返乡,娶了张学 良的生母赵氏,倒插门到赵家庙村。《马 关条约》签订后的东北,社会混乱,无业 游民和散兵游勇到处抢劫,在岳父赵占元 的帮助下,张作霖组织了一个小型地方武 装,维护地方治安,以收取保护费,故他 的队伍又名“保险队”。也就是从那时候 起,张作霖开始起家。
人物评价
• 正面
•
对外:张作霖从未签署过出让主权领土的协议, 就像其遗嘱中所述:事事以国家人民为重,从来没有 做过让步(所有对日妥协基本都为口头协议或草签, 并未见正史文件)并成功收回一些铁路和矿藏。 • 对内:奉天是当时中国最稳定和发达的地区,这 从东北军的空军部队,现代化海军部队的规模就可以 看出来东北的经济实力。并且,张作霖在每年的孔子 诞辰都会换上长袍跑学校去给老师们送礼,当时东北 大学是中国硬件,师资最强的学校,每年的活动经费 是北大的好几倍。
重视教育 张作霖出身普通百姓家庭,仅仅在私塾学有一点 点知识基础,再加上后来一生的戎马军事生涯, 更少能接触书本文化。然而张作霖却非常地重视 教育,他曾在东北下令,政府经费40%投入教育, 世界少有。1922年与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 筹办东北大学,1923年4月,东北大学成立。这 所大学在当时师资水平极高,像章士钊、黄侃等 著名学者曾教书于此。故此可以看出,张作霖是 颇有远见和头脑的一位人物。
直奉两次大战
直、奉两系矛盾逐渐加剧,奉系转而与皖系合作,并联合孙中山组成反 直“三角同盟”。1922年4 月首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 布“东北 自治”。 此后,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 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1924年 9月,第二 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
有一次日军杀死了一个中国兵,张作霖亲自去向日本领事交 涉,提出抗议。日领事说:“这事情很简单。”说着随即离 坐走向写字台,写了一张 50000 元关东券的支票,交给张作 霖。张回去后立即下令,全军一半人放假回去,遇着日本人 就杀。不过那时已是半夜,结果只杀掉两个日本人。晚上三 点钟,日本领事来找张作霖了,说:“怎么的?你们中国人 杀死了我们两个日本人!非常严重!”张作霖忙说,“那简单得 很。”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他的那张支票,另外再写了一 张 5000 元的支票交给日本领事。事后他说:“这就叫以牙 还牙。” 一次,日本人请张作霖写字,张的书法不怎么样,但还 是马上答应了。他写了一幅条幅后,署名为“张作霖手黑”。 副官提醒他,应该是“手墨”,下边还有个“土”。谁知, 张作霖大声地说:“我张作霖就是不愿意把‘土’ 送给日 本人!”
东北王:
中文名:张作霖 别名:张大帅 字:雨亭 籍贯:河北省廊坊市大城 县 国籍: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奉天海城 出生日期:1875 逝世日 期:1928 职业:奉系军阀首领 主要成就:统一东北、内 蒙古
张作霖
人物篇
张作霖小时候家里很 穷,在他14岁年,父 亲张有财因为赌博跟 别人争执起来,结果 又出手打起来,最后 伤势过重死了,剩下 张和他母亲日子更难 过了。他很聪明,但 由于家穷,只读过三 个月的私塾。
• 负面
• • 一、穷兵黩武:张作霖参与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江浙战争,作为军阀, 张一再发动战争,不惜向日本等国借款而且截留盐税等国税收入用于战争。且张 的部队奉军军纪涣散,给占领区带来了深刻的苦难 二、镇压民主:张曾经数次反对民主,屠戮革命党人。1915年,为支持袁世 凯称帝,镇压游行的学生的领导者。1919年五四运动,张发布命令:“对肇事 之徒,严加惩处。”学生不准自由活动,且有警察干涉。1927年4月,逮捕并杀 害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 • 三、巴结日本:张对日本采取所谓“亲善”,尤其是初期。1912年,张在日 本驻奉天总领事馆书记生深泽说:“日本国在南满洲享有利权,乃属当然,毫不 为过。” (《张作霖传》)且大量雇佣日军事人员。但到张势力强大后,
事件发现地 (三洞桥)
处世篇
治家严谨
张作霖小舅子晚上闲来无事,拿路灯当靶子,把路灯全打碎,市政 建设的人敢怒不敢言。张作霖听说这事:“把他给我毙了。”手下说尽 好话,要求从轻发落。当晚张作霖亲自执法,家人很不理解。张作霖说: “你们在家犯错,丢的是我张作霖的脸,但是在外面搞破坏,坏的是奉 天城的风气。” 张学良是第三旅的旅长,第三旅是独立旅,是张作霖的王牌军。张 作霖身着便服在城里转悠,突然听见几个百姓,叹气说第三旅的人横行 霸道,巧取豪夺。张作霖听到这里已经火冒三丈,回家见到张学良更是 怒不可遏,破口就骂,骂了足有半个小时,张学良低着头不敢说话,大 厅里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最后,张作霖让张学良关禁闭三天,不许 有人探望,按照规定办事,谁也不许说情,否则一起处罚。事情一传出 去,整个军队都震撼了,一想到连少帅触法都躲不过严惩,谁都不敢再 为非作歹了。
张作霖为人机敏,长于计谋。 在1904年2 月,在我国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他所在的 辖区新民府,刚好又是军事重镇。清政府无 能,无法阻止外国军队在自己领土上交战, 竟然选择冷眼旁观。可是处在两大列强夹缝 中生存的张作霖,左右逢源,不但自己部队 没有受损,反而由原先一个营扩编为3个营, 这充分显示了他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
割据东北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 1912年,张作霖被任命为第 二十七师中将师长,袁世 凯称帝后,又被封为子爵 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 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 张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 奉天督军兼省长、1918年 9月被 任命 为东三省 巡阅 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 了奉、吉、黑三省,成为 奉系首领。
张作霖接受洪宪子爵
镇压革命军
1925年11月,浙江军阀孙传芳联合闽、赣、 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 和淞沪地区。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 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 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 戈,向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 本的支持,郭兵败被杀。1926年初,奉系 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军,自任总司令。 1927年4月, 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 杀害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 党人士。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 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
PK
张作霖 曹锟
重回北京
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 祥发动“北京 政变”,囚禁 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 南逃。 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 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 政”。奉系重新控制北京 政 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直 隶(今河北)、山东、安徽、 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 方军阀产生矛盾。
军阀派系混战
皖直大战
当时社会有三大派系,分别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后台是日帝国 主义,和以曹锟· 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后台是英美帝国主义,以及以 张作霖代表的奉系,后台日帝国主义。
pk
曹锟 段祺瑞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 为争夺中国控制权,他们各自在 日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妄图一系专制。1920年,段祺瑞 率先发动战争,进攻直系,但后在直系与奉系合力下将其击败。而后, 奉系和直系共同控制了北京。
张作霖趣闻秩事
张作霖因经常要与日本人打交道,故不得不学几句寒喧用的 日语,但他只学了三句日语:“阿里安多”(谢谢)、“巴 格牙鲁”(混蛋)、“沙约挪拉”(再见),而这三句话, 他常常弄错。 一次,他请日本一位大将吃饭。为了向光临寒舍的大将 表示谢意,他与大将握手时,连连说道:“沙约娜拉!沙约 娜拉!”大将感到莫名其妙,几乎拂袖而去。经日语翻译解 说后,才明白乃是误会,是把“阿里安多”说错了。酒过三 巡,副官上菜时,不小心将菜汤滴在大将身上了,张作霖连 忙用餐巾为大将揩拭,一面大骂副官“阿里安多!阿里安 多!”这时连那日本大将都知道他又是将“巴格牙鲁”说错 了。宾主尽欢后,张亲自送日大将至门口,握手道别。当大 将的车开动后,张热情地挥手,口里大呼:“巴格牙鲁!巴 格牙鲁!”
命丧皇姑屯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 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 由于他未能完全满足日本对 满蒙地区的权益要求,被日 本军国主义分子炸死于沈阳 近郊的皇姑屯,其子张学良 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 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与 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 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 帜。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张学良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东 北边防长官。北洋军阀在中 国的统治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