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9年伊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武当山风景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武当山风景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w oey a ,a dta rm uyt g s dd5 . % ,S e et nh eo gd t esrn u d rtr e o . h l er n h t o J l oAuu t i 9 6 f Ot s h womo tsbln e t to gt n eso sa n oh h m s
江西农业学报
2 1 ,3 9 :2 0 1 2 ( ) 18—10 3
AcaAgiutreJa g i t r l a in x c u
武 当 山风景 区雷暴气 候特 征分 析
尹恒 , 徐远波 文 强 , 易 , , 李 梁代荣
(. 1湖北省 十堰市气象局 , 湖北 十堰 42 0 ; 新疆博州气象局 , 400 2 . 新疆 博乐 830 ) 3 0 4
摘 要: 利用 17 ~ 00年武 当山风景 区周边十堰、 91 21 丹江 口和房县 3个气象观测站 雷暴资料, 通过数理 统计 、 小波变换 和 M— K分析 , 了武 当山景 区雷暴气候 变化特征 , 讨论 结果表 明,0年雷暴 日数 总体 变化呈减 少趋势 , 1 雷暴 日数减 少 07 4 每 O年 .
d全年雷暴天数达 2. ; l , 17 除 2月无雷暴发生外 , d 其余 l 个月均有 雷暴发生 ,~ 1 4 9月雷暴 日 占全年的9.% , 中7— 月 数 44 其 8 占5 .% , 96 属于强雷季节。武当山风景区雷暴地域分布南部 多于北部 , 雷暴表现 出显著 的年 际和年代 际变化特征 , 在 6年 存
eg ga h e rp — o
ia it b t n o u d rtr n t e s u fWu a g h n W r a h ti e n r .1 1 h n e so n W u a g h n 印 - c dsr ui ft n e s m i h o t o d n s a a mo e t n t a n t o t l i o h o h s h h h 1e tu d rtr i d n s a m

新疆喀什地区夏季强降水和雷暴天气特征分析

新疆喀什地区夏季强降水和雷暴天气特征分析

8 月1 6日2 0 时5 O 0 h p a 高度 场
从 以 形势 J J 以看 出,降水和雷暴天气 ‘ 般发生存乌托尔大槽过北辅 2 4 小时以后, 真正 大槽前 舣不会产生较 强的系统性过程 , 而 足余波和底 部影 响 较 大 , 并H . 部伴 随 着 冷 空 气入 侵 过 程 。
、 .
V V
l ÷l . 啪 w ¨蚰 :1 抖 } 1 _ . ‘ { % l 1 州

蛳 蛐"年贽

州 …
_



' m
l’ ● ●t ■ ■t
● ■ H
● ■
H“ ∞ “ l ∞2 ”
2 资料 来 源
谷 和 额 尔 齐 斯 河谷 进 入新 疆 北 部地 区 , 形成 较 多 降水 , 而能够到达喀f f ‘ 地 区
区,仃一支较弱冷 气穿越 呜恰地区,冷 气主流沿喀什 两侧高 缺 u入 侵, 成 为这次暴 阿天气过程发展的 要动 力。伴随着 高空脊加强, 弱切变 『 『 j 散, 降水过程晚问结束, 第= 火转为晴天 。
1前 言
喀仆地 区地理环境特殊 , 在太 车 吊 射、 大气环境及人类 活动的儿 嗣作用 卜, 形 成 了独 具 特 色 的气 候 , 不 仅 受 温 带天 气 系 统 的 影 响 , 而 且冰 洋 气 , 以 及副热惜气 甚至低纬度 的天气系统对 该地区部仃影响。不仅具仃两风带 特征 , 而且 又其仃大陆件气候特征, 更足有盆地干早气候 的特征。 i 要表现 为: 冷崾差异悬殊 , J 立的年变化 、 日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 空气 干燥 , 降水稀 少, 蒸发强; 大陆性气候特色 显著; 辐射强 , 光照丰富, 云雨天气较少。 由_ I _ - _ 天l j 』 对 两 风 气流 带 来 的 水 汽 的 分割 和 拦 截 , 大部 分 水 汽 经 伊 犁 河

九江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_肖菲

九江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_肖菲

收稿日期:2020-06-17第一作者:肖菲(1986—),女,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防灾减灾。

E-mail :77331863@摘要:为揭示雷暴发生规律性特征,更好地开展雷电安全防护工作,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59—2013年九江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九江市的年雷暴日数,西部山区多于沿江沿湖地区;2)1959—2013年研究地区雷暴日数整体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递减率为0.5d/a 上下;3)该地区年雷暴日数在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突变点,在1990年代前期进入了减少的突变状态;4)其年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不显著。

九江市年雷暴日数总体在减少,山区雷暴数多于低海拔地区。

关键词:雷暴日数;时空分布;线性;周期性;突变性;九江市中图分类号:P4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7705(2020)03-0035-04XIAO Fei(Jiujiang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Jiujiang 332000,China)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gularity of thunderstorms and carry out the lightning safety protection work better,a variety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Jiujiang city from 1959to 2013.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annual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Jiujiang city is more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s than in the areas along the river and lake.2)From 1959to 2013,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the study area as a whole showed a very significant reduction trend,with a decline rate of 0.5d/a or so.3)The annual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this region began to show the abrupt transition poin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80s,and entered the reduced abrupt transition state in the early 1990s.4)The periodic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change are not significant.The annual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Jiujiang city is generally decreasing,and 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mountainous area is more than that in low altitudearea.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linear characteristics;periodicity;mutabilitycharacteristics;Jiujiang cityDOI :10.16056/j.2096-7705.2020.03.008九江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肖菲(九江市气象局,江西九江332000)引言雷暴灾害不仅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1-2],而且被电子工业委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3-4]。

1971—2008年内蒙古地区雷暴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71—2008年内蒙古地区雷暴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71—2008年内蒙古地区雷暴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袁慧敏;孔文甲
【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文章利用1971—2008年内蒙古地区117个测站的雷暴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EOF)对全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6.6d,内蒙古雷暴发生的次数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雷暴月分布呈单峰型,全年中6—8月为雷暴集中期,占78.5%,雷暴高发集中在午后;内蒙古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上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出现3个雷暴中心,分别位于中南、东南和东北地区,中南和西部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较大,而东部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较小;通过EOF分解将内蒙古雷暴异常划分为全区一致型、东南—西北型、纬向型三种类型.
【总页数】6页(P17-22)
【作者】袁慧敏;孔文甲
【作者单位】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8.0+2
【相关文献】
1.新田县1971-2010年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洪波;高永娜;覃梦文;王磊;曾文卓
2.呼伦贝尔市1971-2011年雷暴时空变化特征 [J], 常煜;姜凤友;阴秀霞
3.克拉玛依1971-2008年雷暴、闪电气候特征分析 [J], 王继新;余小玲
4.柯坪地区1971-2008年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J], 蒋春燕;黄文君
5.近48年内蒙古地区冷空气天气过程的时空特征分析 [J], 张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草原、沙漠
温带海洋性气 中纬大陆西


亚寒带针叶林 北极圈附近
气候
中高纬地区
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 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 变化小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精选ppt
温带落叶阔 叶林
亚寒带针叶 林
气温(ºC) 50 40
3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20
500
10
400
0
300
B:根据坐标系并依据数据描点 : 一:做坐标 ;二根据已知数据描点;三:描画柱状。
200
150
100
50
0 1
3
5
7 精选pp9t 11
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 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的雨极?
受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精选ppt
精选ppt
练习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试分析两句诗中所蕴涵的地理原理。
---
10
200
20
100
0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西北利亚
夏季温暖.冬季精选p漫pt 长而严寒.
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雪线附近的亚高山草甸 高山草地上的马鹿
夏季凉爽.冬季精选p漫pt 长而严寒.
精选ppt
冰原带
冰川
北极熊 终年酷寒精选p.pt
企鹅
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的分布
气温 30 /℃
最高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20
28.6℃ 7月 10 最低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5.5℃ 1月 0
计算该地气温的年较差?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气温的年较差: 28.6℃ -(-5.5℃)=34.1 ℃

近55年来宾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近55年来宾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近55年来宾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黄翠珍;黄芳;李荣迪【摘要】Using the conventional surface weather observation datafrom1956 to 2010 of Laibin weather s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s were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s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are about 46 - 106 days (d) .the averag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of a year are 72.4d. The thunderstorm days are likely occurred in June, July and Aug., which accounts 57.4% of a whole year. Using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it shows the thunderstorm activities have a strong vibration cycle of 9-year.%采用1956~2010年广西来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来宾市年雷暴日数在46~106d,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2.4d;来宾市一年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其中6、7、8月雷暴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57.4%。

小波分析显示,来宾年雷暴活动具有较强的9年周期振动。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雷暴日数;变化特征;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作者】黄翠珍;黄芳;李荣迪【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气象局,来宾546100;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来宾市气象局,来宾54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雷暴灾害对各行各业特别是对建筑、电力、国防、石化、交通、航空、消防、化工等行业的威胁显得更为严重。

1967-2012年长丰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1967-2012年长丰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1967-2012年长丰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刘江【摘要】利用江淮之间北部地区的长丰站1967-2012年的逐日观测雷暴数据,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长丰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3d,雷暴日数年代际线性变化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74d/10a.逐月平均雷暴分布与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呈现同相单峰形,7月雷暴出现高峰值,9月雷暴锐减.Mann-Kendall法检验显示,雷暴日数有着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发生在1977年,并在1982年突破了显著性α =0.05的临界值.【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1【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雷暴;雷暴日;气候特征;线性倾向估计;突变检验【作者】刘江【作者单位】安徽省长丰县气象局,安徽长丰23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6雷暴是指大气中发生放电并伴有雷声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发生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天空中有积雨云存在的天气条件下,出现时常伴有暴风雨和冰雹甚至龙卷风等恶劣性天气。

雷暴是一种破坏性严重的自然气象灾害,表现为雷电所造成的雷击,雷电灾害是一大自然气象灾害,并被有关国际组织列为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也被列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1],我国每年因雷暴和雷电灾害引起的损失很严重。

对区域雷暴气候特征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张敏锋等[2]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法,将我国平均年雷暴日空间分布划分为4个区,并指出近30a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除东北地区外)平均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徐桂玉等[3]研究表明我国南方雷暴总趋势是逐渐减少的,并得出周期及季节变化特征等;程向阳等[4]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的雷暴资料研究了近50a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了安徽省雷暴日数存在着显著的减少趋势;此外还有不少有关雷暴气候的研究[5-10],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针对江淮之间北部典型地区长丰县的长序列气候变化趋势方面的研究很少。

湖南省邵阳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湖南省邵阳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湖南省邵阳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摘要利用邵阳市各11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出了邵阳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邵阳地区属于雷暴多发区,平均雷暴日数为43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大值年为75.6d,而最小值年仅为33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3倍多;初雷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终雷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而且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通过掌握邵阳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可作为雷暴灾害预警预报和决策服务参考。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湖南邵阳邵阳市地处湘中丘陵地区,年最多雷暴日75d,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3d(1997~2007年资料),属多雷区。

由于雷暴常伴有暴风雨、冰雹和龙卷风等,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常造成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所以研究雷暴天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随着邵阳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通讯设施、电子产品、高大建筑物等遭受雷暴袭击的事故呈直线上升趋势,促使政府部门和全市人民意识到雷灾的危害,开始重视防雷工作[2,3]。

目前,雷暴已纳入气象八大业务轨道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文利用最近11年的资料,分析了邵阳市雷暴的气候特征,一方面为防灾减灾提供气候背景,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研究雷暴与强对流天气如冰雹、暴雨之间的联系,以及雷暴的成因,特别是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联系打下基础。

1年平均雷暴日数的气候特征利用邵阳市区5个气象站1997~2007年共1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站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等进行统计[4]。

以一日中无论打一声雷还是打多次雷,均计为一个雷暴日计算。

1.1年平均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邵阳市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43~58d之间,属雷暴较多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me s re fa n a a hu d r tr da s i l r go a h y l f5-6 a i e i s o n u lme n t n e so m y n Yii e in h d t e c ce o .9—1 。2 a a . 2
i i c e s d a d e p n e o h a d wa h n f t e p i r y r a o o b i u e u t n o t n r a e n x a d d n r w r s t e o e o h rma i e s n fr o v o s r d c i f t l o
Bu e u,W u u 8 3 0, i a; Ta h n to oo i a r a Ta he ra s 3 00 Ch n 3. e e g Me e r l g c lBu e u, c ng, 3 7 8 4 00, Chi a; n
4X n j n toooia Ifr ai e trU u q 3 0 2 C ia .igi gMe rl cl nom t nC ne, rm i 0 0 , hn ; a e g o 8
so e stef lwn : 1 T ea n a m a u d r om d y a 56d i i ein d r g h w d a h o o ig ( )h n u l e nt n es r asw s3 . nY l rgo ui l h t i n
1 61 t 0 9, nd u i g t e me h d fln a r nd 9 o 2 0 a sn h t o s o i e rte 。EOF a v l tta so m.t e t mp r la d nd wa ee r n fr h e o a n
过1 万人 ,损失在 l 亿美元 以上 ;中国每年约有 0 3 0 ~ 0 0 4 0 人因遭受雷击而伤亡阁 0 0 。对雷 电的研究
已成 为 国际前 沿科 研领 域 的重要 问题 之一 。 近年 来பைடு நூலகம் 国学 者对 雷暴 的气 候 变化 特征进 行 了
研究 。张敏峰等[ 我 国年均雷暴 日数的时空分布 3 1 对
雷 电是发 生在 积雨 云 中 的放 电 、 鸣现象 , 强 雷 是
1 资 料 与 方 法
对流天气 的产物 , 常伴有大风 、 冰雹 、 强降水等灾害 性 天气 , 具破 坏 力 , 建筑 、 网 、 业 、 极 对 电 林 军事 设施 、
信 息 网络 以及航 空 飞行 等造 成很 大 的威 胁 。雷 电灾 害是 “ 国际减灾 十 年委 员会 ” 布 的最 严 重 的十种 自 公 然灾 害 之 一L l 1 。全球 每 年 因雷 电造 成 的人 员 伤 亡 超
Re in d rn 61 2 0 go u i g 1 - 0 9 9
G Oj g,JN ijn, N ihn3Z N ig,HUXi — i A i l,I G L-u 2J GL— og,HA GJn4Z a me n 2 I o
( .o e eo t op e cS i c sL nh uU iesy L nh u7 0 0 , hn ; . s t rlg a 1 l g f m sh r c n e ,a zo nvri ,a zo 3 0 0 C ia 2WuuMee ooi l C l A i e t o c
A g s w i co ne o 98 o sa n a m a a s( )u h rrsac h w d ta te uu t hc acu tdfr8 .% fi n u l en d y.4 F r e eerh so e h t h , h t t
收稿 日期 :0 0 0 — 8 修回 日期 :0 0 0 — 3 2 1— 3 1 ; 2 1— 8 0
目前 新疆 仅有 少数 气象 台站 装备 有 闪电定 位仪
等仪器对雷电进行监测 , 并能对雷电强度进行观测 , 但闪电定位仪观测雷电也仅有近几年 的资料 ,资料
的准确性 未 经检验 , 尚不足 以反 映雷 暴 的长期 变化 。 传 统 的人 工 目测 雷暴 虽 然 存 在着 一 定 的 主观 误 差 , 缺少 雷暴 强度 等方 面 的记 录 ,但 已经 积 累 了近 5 0a 的观测 资料 ,能 够反 映 出研 究 区域 内 的雷暴分 布规 律 和长期 变化 特征 。因此 , 本文 使用 16- 20 9 1 09年 伊 犁 1 ( 宁 市 、 宁县 、 城 、 尔果 斯 、 布查 0站 伊 伊 霍 霍 察 尔 、 勒克、 留、 源 、 尼 巩 新 昭苏 、 克斯 ) 面逐 月 、 特 地 年 雷 暴 日数 、 雷暴 初 ( ) 、 暴持 续 期 资料 ( 中霍 终 1 雷 3 其
乌苏 8 30 ; 3 0 0 (. 1兰州大学大气科 学学院, 肃 甘 兰州 7 0 0 ;. 苏市气象局 , 30 0 2乌 新疆 伊 宁 850 ) 3 00
3塔城地 区气象局 , . 新疆 塔 城 84 0 ;. 3 7 0 4新疆气象信 息中心 , 新疆
5 犁州气象局 , . 伊 新疆
研 究论文
沙 漠 与 绿 洲 气 象
De e ta d Oa i ee r | g s r n ssM to o o y
第5 第4 卷 期
2 1 年 8月 01
16 ̄20 0 9年伊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91
高 婧 , ,井立军z 立红 张 一 , 井 , 静 , 祝小梅s
5 l Me oooia B ra , iig8 5 0 , hn ) . i t rl cl ueu Y nn 3 0 0 C ia Yi e g
Ab t a t a e n t e s r c — t o oo ia b e v t n d t r m 0 sai n n Yi e i n f m s r c :B s d o h u f e me e r l g c l s r ai aa fo 1 t t si l r go r a o o o i o
t u e so m a h ha a t rsi s o b i u e tc la d v ri a o a i h nd r t r h d t e c r ce tc f o v o s v ria n e tc lz n lt i y.Th e k c n e f i e p a e t r o t
基金项 目: 新疆气象局青年基金项 目(0 9 9 资助。 20 2 ) 作者简介 : 高婧( 9 8 )女 , 17 - , 工程师 , 现从事短期天气 预报工作 。E m i go 0 4 6 . m - a : j 0 @13 0 la 2 c
1 4
高婧等 :9 1 20 16- 0 9年伊犁 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s a ild sr u i n o e t u d rt r w ah r a d i a ai n fa u e r n lz d T e r s l p t it b t ft h n e so m e t e n t v r t e t r s wee a ay e . h e u t a i o h s i o s
乌鲁木 齐 8 00 ; 3 0 2

要 : 据伊 犁 1 根 0个 气 象 站 16- 20 9 1 09年 实测 雷 暴 资 料 , 用 E F和 小 波 分 析 等 运 O
方 法 , 究 了伊 犁 雷暴 的 时 空分 布 及 变化 特 征 , 出 以 下 结 论 :1 伊 犁 地 区年 均 雷 暴 日数 研 得 () 为 3 . d 属 中雷 区 , 4 56 , 近 9a雷暴 日数 呈 显 著 减 少的 趋 势 ;2 伊 犁 雷暴 日数 有 着 明 显 的 垂 ()
特征及 异 常变 化进 行 了分析 ,指 出我 国雷暴 日数 总
体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 ; 李照荣等[ 4 1 研究显示 , 西北
地 区雷暴 活 动差别 很 大 ,总 的特征是 高 原和 山 区雷
城 、 宁县两站为 17一2 o 年 ) 伊 9 l 0 9 以及 国家气候 中
直地带性和纬度地 带性 , 空间分布表 现为 南部 多于北部 , 山区多于谷地 , 高值 中心位 于乌孙 山脉 南侧 的 昭 苏一 带 , 雷暴 发 生频 率 高 的地 区 雷暴 持 续 时 间也 较 长 ;3 5 8月 为 雷暴 主要 ( )—
发 生期 , 占雷 暴 总 日数 的 8 . ,其 中 6 7月 雷 暴 出现 频 率 最 高 ,分 别 占雷暴 总 日数 的 98% 、
16 — 0 9 a di so e ed ce s ed i tercn 9y as( )h p t l i r ui f 9 1 2 0 , n h w dt e raet n n h e et er.2 T es a a ds i t n o t h r 4 i tb o
中 图分类 号 : 4 6 P 4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2 0 9 ( 0 )4 0 1 — 6 10 —7 9 2 1 0 — 04 0 1
An l sso i t h r ce it so h n e so m n Yi ay i n Cl mai C a a t rsi fT u d rtr i l c c i
a u lme n t u e so m y n Yii nn a a h nd rt r da si l.
Ke r s Yi ;h n e so m ; l t h r ce it s y wo d : l t u d rt r c i i c a a t r i i ma c sc
w s as h r a wi o g r d rt n o t( T e t u d rtr c u rd many fo Ma o a lo te ae t ln e u ai fi 3) h h n e s ms o c re il m y t h o . o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