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测试题答案

考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 对于奖惩的运用,总的原则是(B)
A.表扬为主,批评适度;纠偏为主,塑造为辅。
B. 表扬为主,批评适度;塑造为主,纠偏为辅C. 批评为主,表扬适度;塑造为主,纠偏为辅D. 批评为主,表扬适度;纠偏为主,塑造为辅
2.知识的(B)就是依据某种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A.保持B.应用C.巩固D.复习
3.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来达到直观的目的的是(C)
A.动作直观B.实物C.言语直观D.模象直观
4.试图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是指(B)动机
A.附属B.认知C.自我提高
5.幼儿时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
A.结构游戏B.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智力游戏
6.下列属于规则游戏的是()
A.体育游戏B.角色游戏C.结构游戏D.表演游戏
7.“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联结的过程”是(A)的主张。
A.联结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
8.下列属于社会环境的是(B)A.阳光B. 科学文化C.水分D.养料
9.(D)是指选取一件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A.事件取样B.时间取样C.核查表D.轶事记录
10.下列不属于非幼儿园教育的是(B)
A.家庭教育B.幼儿园教育C.远程教育D.网络教育
二、填空题(10分)
1.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可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有效观察的条件包括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观察(记录),消除观察(误差)。
3.心理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体现出来的。
4.(保育性)和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两大方面,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独特性。
5.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中(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为强化理论。
三、判断题(10分)
1.幼儿的行为是检验教师行为的一面镜子 (对)
2.认知活动的水平即认知能力。(对)
3.保持是由识记通过再认和回忆所必经的环节。(对)
4.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是无意识及。(对)
5.诱因在个体的动机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对)
6.游戏是幼儿各类活动赖以进行的最好载体,是儿童早期特有的学习方式。(对)
7.幼儿的学习主要发生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活动中。(不对)
8.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速度也不一致,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先慢后快,而生殖系统则是先快后慢。(不对)
9.复习是把观察到的事物存在头脑中;保持是在适当情况下将相应行为表现出来。(不对)
10.幼儿的学习主要发生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活动中。(不对)
四、名词解释(15

分 )
1.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活动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2.幼儿心理发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狭义的心理发展即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 理演变与扩展。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观点,他认为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个体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水平,即现有水平; 二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即现有的水平与将达到的发展水平间的差异叫做最近发展区。
4.规则性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的、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包括游戏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
5.社会化: 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
五、简述题(20分)
1.简述幼儿教育的原则
2.简述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3.简述幼儿游戏的作用
答: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2游戏促进幼儿心智能力的发展,3游戏促进幼儿养成品质的养成,4游戏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5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要点是什么
答:1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4引导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5个别指导6教师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7结束游戏8游戏的评价。
六、案例分析(25分)
1.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躲着他。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2.××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
在老师眼中,××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

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