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计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抓实做好,是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直白体现。孤立地推动就业,就事论事,往往做不好也做不大,事倍功半。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树立大就业观念,以人才培养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根本,把就业创业纳入人才培养的全局统筹谋划,作为人才培养链条的重要节点整体推进,作为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协调联动;需要把学生志趣、市场需求信号向优化结构、对接产业、提升质量、凝练特色传导反馈,把招收优质生源压力和高质量就业需求转化为创新发展“内生”的动力、人才培养“开放”的活力、学科优势“集成”的实力,春风化雨、久久为功,逐渐使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统合,破解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很多空缺的职位找不到合适雇员的人力资源市场悖论。为此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精心组织,适时发布,努力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做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2017年,我校招生就业处重新论证改版了“毕业生问卷”和“用人单位问卷”,面向2017届全体毕业生发出网上问卷调查,截止到11月底,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63份,达到毕业生总数的82.66%。对于用人单位的调研,学校从近一年接收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选取了117家影响力较大的单位进行调研。此报告由七个分报告组成,分别为毕业生规模及就业基本情况、就业结果分析、发展趋势分析、毕业生专业培养及就业创业教育质量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反馈、专题分析和就业创业工作总结。此次就业质量年报的编制,学校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展示客观的“数字”,而是通过对“数字”的进一步梳理归类,以专题的形式,解答了“双创时代的自主创业现状如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如何?”、“‘95’后踏上求职路,求职心态如何?”等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就业创业数据的深度挖掘,我们的尝试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精准方面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深信对于深入解读、发力推动学校的就业创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一、调查样本说明

1.样本选择

河北师范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问卷答题统计表

(1)向2017届毕业生发出调查问卷,通过网上填写,适时监控问卷回收数量,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63份,有效问卷达到毕业生总数的82.66%。本次报告第二、三、四、六部分的数据均来自于此问卷。

(2)从近一年接收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选取了117家影响力较大的单位,利用双选会、现场招聘会等形式,广泛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本次报告第五部分的数据来源于此问卷。

(3)学校自主研发河北省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我校毕业生均通过此系统填报就业基本信息,本次报告第一部分的数据来源于此系统。

2.调查时间

2017年10月16日——2017年11月31日。

二、指标涵义

1.就业率

(1)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2)已就业毕业人数指的是协议就业、劳动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及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人数之和。

(3)毕业生总人数,除了上述毕业生外,还包含不就业拟升学毕业生、其他暂不就业毕业生和待就业毕业生人数之和。

2.就业结构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方式:

协议就业: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劳动合同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协议,用人单位给毕业生出具上岗通知书。

科研助理:国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按照公开、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所承担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聘用高校毕业

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

应征义务兵: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学生积极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国家基层项目:包括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地方基层项目:包括河北省大学生志愿者健康行动计划、河北省选调生计划等省级就业项目。

自主创业: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

自由职业:以个体劳动为主的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升学:包括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和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研究生。

出国出境: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或工作。

三、调查概况

1.研究过程

2.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毕业生规模及就业基本情况 (1)

一、毕业生规模 (2)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7)

第二部分就业结果分析 (15)

一、毕业生就业结构 (16)

二、毕业生初入职月收入 (18)

三、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18)

四、毕业生工作现状满意度分析 (19)

五、毕业生离职率分析 (19)

六、不同行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20)

七、不同单位属性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23)

八、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27)

九、各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30)

第三部分发展趋势分析 (35)

一、就业率变化趋势分析 (36)

二、月收入变化趋势分析 (36)

三、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分析 (37)

四、工作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分析 (37)

五、离职率变化趋势分析 (38)

第四部分毕业生专业培养及就业创业教育质量反馈 (39)

一、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的反馈 (40)

二、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教育培养的反馈 (43)

第五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反馈 (46)

第六部分专题分析 (56)

专题一自主创业分析 (57)

专题二研究生培养及就业质量分析 (60)

专题三“95后”求职过程分析 (65)

第七部分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68)

附:就业创业工作九大名片 (72)

图1-1-1 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2)

图1-1-2 博士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2)

图1-1-3 硕士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3)

图1-1-4 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3)

图1-1-5 毕业生生源分布 (4)

图1-1-6 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 (5)

图1-1-7 博士毕业生生源分布 (5)

图1-1-8 硕士毕业生生源分布 (6)

图1-1-9 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 (6)

图1-2-1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7)

图1-2-2 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 (7)

图1-2-3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 (7)

图1-2-4 博士毕业生不同学科门类就业率 (8)

图1-2-5 硕士毕业生不同学科门类就业率 (8)

图1-2-6 本科毕业生不同学科门类就业率 (8)

图1-2-7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 (9)

图1-2-8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总体分布 (13)

图1-2-9 毕业生就业结构 (13)

图1-2-10 博士毕业生就业结构 (13)

图1-2-11 硕士毕业生就业结构 (14)

图1-2-12 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 (14)

图2-1-1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16)

图2-1-2 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分布 (17)

图2-1-3 毕业生工作单位地域分布 (17)

图2-2-1 毕业生初入职月收入 (18)

图2-3-1 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18)

图2-4-1 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 (19)

图2-5-1 毕业生离职情况分析 (19)

图2-6-1 各行业初入职平均工资 (21)

图2-6-2 各行业专业相关情况 (22)

图2-6-3 各行业毕业生工作现状满意情况 (22)

图2-7-1 不同单位属性初入职平均工资 (24)

图2-7-2 不同单位属性毕业生专业相关情况 (25)

图2-7-3 不同单位属性毕业生离职情况 (26)

图2-9-1 各学院毕业生初入职平均工资 (31)

图2-9-2 各学院毕业生专业相关情况 (32)

图2-9-3 各学院毕业生离职情况 (33)

图2-9-4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 (34)

图3-1-1 近四年毕业生就业率 (36)

图3-2-1 近四年毕业生初入职月收入 (36)

图3-3-1 近四年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37)

图3-4-1 近四年毕业生工作现状满意度 (37)

图3-5-1 近四年毕业生离职率 (38)

图4-1-1 毕业生选择本专业的方式 (40)

图4-1-2 毕业生对待本专业的态度 (40)

图4-1-3 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意愿 (41)

图4-1-4 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41)

图4-1-5 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师授课水平的满意度 (41)

图4-1-6 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满足工作需要的程度 (42)

图4-1-7 毕业生所学专业技能满足工作需要的程度 (42)

图4-1-8 毕业生能力训练满足实际工作的程度 (43)

图4-2-1 毕业生就业教育及服务的参与情况和满意度 (43)

图4-2-2 毕业生创业教育及服务的参与情况和满意程度 (44)

图4-2-3毕业生接受创业教育后取得的最大收获 (45)

图5-1-1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的积极程度 (47)

图5-2-1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能力 (47)

图5-2-2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有待提升的职业能力 (48)

图5-3-1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素养 (48)

图5-3-2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有待提升的素养 (49)

图5-4-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体满意度 (49)

图5-5-1 用人单位认为对毕业生职业发展最有助益的学校经历 (50)

图5-6-1 用人单位认为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具有的特征 (50)

图5-7-1 用人单位认为认为毕业生转换工作的原因 (51)

图5-8-1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校园招聘渠道 (51)

图5-9-1 用人单位对校园招聘渠道服务的满意程度 (52)

图5-10-1 用人单位对校园招聘渠道服务的满意程度 (52)

图5-11-1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评价 (53)

图6-1-1 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 (57)

图6-1-2 创业项目所属行业 (58)

图6-1-3 毕业生自主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情况 (58)

图6-1-4 毕业生创业项目筹资途径 (59)

图6-1-5 毕业生创业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59)

图6-2-1-1 各院系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 (60)

图6-2-1-2 研究生毕业生初入职月收入 (61)

图6-2-1-3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61)

图6-2-1-4 研究生毕业生对工作现状满意度 (62)

图6-2-1-5 研究生毕业生离职率 (62)

图6-2-2-1 对学术实践经历的评价 (63)

图6-2-2-2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 (63)

图6-2-2-3 对本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64)

图6-2-2-4 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 (64)

图6-3-1-1 毕业生求职积极程度 (65)

图6-3-1-2 毕业生求职渠道 (65)

图6-3-1-3 毕业生的求职价值观 (66)

图6-3-2-1 未就业原因 (66)

图6-3-2-2 没有接收单位的原因 (67)

表1-2-1 本科各专业就业率 (10)

表1-2-2 研究生各专业就业率 (11)

表2-6-1 不同行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三维度比较 (20)

表2-7-1 不同单位属性毕业生就业质量三维度比较 (23)

表2-8-1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四维度比较表 (27)

表2-9-1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四维度比较表 (30)

一、毕业生规模

1.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图1-1-1 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我校2017届共有毕业生6641人。其中博士38人,硕士1328人,本科5275人。毕业生中有女生4865人,占73.26%;男生1776人,占26.74%。

2.毕业生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图1-1-2 博士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2017届博士毕业生38名,分布在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5个学科门类。

图1-1-3 硕士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2017届硕士毕业生1328名,涵盖了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工学、哲学、经济学10个学科门类。

图1-1-4 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2017届本科毕业生5275名,涵盖了理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

3.毕业生生源分布

(1)毕业生总体生源情况

图1-1-5 毕业生生源分布

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6641人,其中省内生源5436人,占81.86%;省外生源1205人,来自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总数的18.14%,其中山西、河南、山东生源较多,分别为106人、98人、93人。

(2)毕业生省内生源情况

图1-1-6 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

省内各地市中,石家庄生源数量最多,为1109人,占20.40%;其次为邯郸796人,占14.64%;第三为保定648人,占11.92%。

(3)博士毕业生生源情况统计

2017届博士毕业生省内生源29人,占76.32%;省外生源9人,占23.68%。

图1-1-7 博士毕业生生源分布

如图1-1-7所示,省内各地市中,博士毕业生生源最多的是石家庄,为15人,占51.72%;省外9名毕业生中有山西3人,河南、甘肃各2人,福建、陕西各1人。

(4)硕士毕业生生源情况统计

2017届硕士毕业生省内生源1186人,占89.31%;省外生源142人,占10.69%。

图1-1-8 硕士毕业生生源分布

如图1-1-8所示,省内各地市中,硕士毕业生生源最多的是石家庄,310人,占26.14%;其次为邯郸,195人,占16.44%;第三为邢台,170人,占14.33%。

(5)本科毕业生生源情况统计

2017届本科毕业生省内生源4221人,占80.02%;省外生源1054人,占19.98%。

图1-1-9 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

如图1-1-9所示,省内各地市中,本科毕业生生源最多的是石家庄,为761人,占18.03%;其次为邯郸,597人,占14.14%;第三为保定,489人,占11.58%。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总体就业率

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32%。

图1-2-1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2.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

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92.57%,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为92.23%,男女毕业

生就业率差距不大。

图1-2-2 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

3.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86.84%,硕士毕业

生就业率为81.3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13%。

图1-2-3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

4.不同学历层次、学科门类就业率

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如下:

图1-2-4 博士毕业生不同学科门类就业率

图1-2-5 硕士毕业生不同学科门类就业率

图1-2-6 本科毕业生不同学科门类就业率

5.各学院就业率

图1-2-7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

6.各专业就业率

表1-2-1 本科各专业就业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