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历代状元录
中国历代状元各省市分布一览表:自唐代自清...

中国历代状元各省市分布一览表:自唐代自清...中国历代状元各省市分布一览表:自唐代自清代,中国共产生了357名状元,其中北方120位、南方237位,南方状元人数是北方状元人数的1.975倍(近2倍),且比北方状元人数多出整整117位(即近一倍),呈现出明显的碾压优势。
(1)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
在唐代时中国南、北状元的人数分别为18位、40位,此时北方状元人数为南方的2倍多,北方明显占优。
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前中国的人口与经济重心尚处于北方(华北平原与关中盆地),彼时中国的状元也绝大部分出自北方地区;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且南方极少受到安史之乱、中晚唐藩镇割据战乱的波及,故而在中晚唐时期南方经济与人口得到很大的发展,唐代南方的状元也绝大部分出自那个时期。
但由于此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仍位于北方关中地区,北方士子无论是在进京赶考、结交主考官还是阅读最新的科举文章仍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故而南方在此时即使奋起直追却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至五代时,南北方面临的政治、经济等形势除了都城由关内的长安转移至中原的汴京外其余与中晚唐时期别无二致(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王朝以及契丹轮番入据中原,北方大地是硝烟不断、社会动荡,社会不安定导致人民参加科考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再加上五代皇帝信奉武学漠视儒学,更加打击了北方的科举事业;而南方的十国则是相对比较安逸富庶,文化昌盛且儒学更受重视(如南唐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等人即是五代花间词派的拥趸,在当时的南唐、后蜀两国聚集了大量才华横溢的词人),故而在此时南方的状元人数反超了北方,分别为为10位与6位。
(3)后来到了宋代,中国的南北方大地再次重归一统,北方的经济与人口再度得以恢复,再加上北宋的都城定于中原汴京,仍是位于北方地区,故而北方士子又同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一样占据了地理优势;但中原汴京毕竟不同于关中长安,不仅地理上更靠近南方方便士子参与科考,而且还紧邻着京杭大运河这一交通便捷的航运通道,更是让南方士子们前去都城汴京犹如如虎添翼一般方便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以后中国不仅经济重心完全南移至南方,而且由于南宋的领土全部位于南方,故而其状元也是全部来自南方地区,方才出现了宋代北方状元人数:南方状元人数为28位:24位的势均力敌的现象。
中国古代十大状元高官

中国古代十大状元高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
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
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
我国古代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
在1283年间,历史有名有姓记载的,历代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
一、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西夏神宗李遵顼。
李遵顼顼(1163年-1226年),党项族,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
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
遵顼年少时虽贵为宗室,但勤奋上进,史书记载:“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
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
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
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改元光定,是为夏神宗,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
夏神宗任内全盘承袭襄宗自取灭亡的政策,继续破坏金国与西夏关系,发兵侵金;金宣宗也不遑多让,决定痛击西夏。
更不幸的是,夏军军力早已废弛,因此不断战败,反而没有令遵顼知难而退,更激起他的野心和战欲,继续发动战争,令人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经济严重破坏,国势直线下降。
在位期间根本没有想过与金国议和,虽不断有忠良之士直言进谏,但一一被他痛骂,包括其子李德任。
1223年,传位于子李德旺,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
1226年病卒,年64,谥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二、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的武状元郭子仪。
历代状元中,唯一一位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
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
中国历代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状元名录1.“哎呀,你们知道吗,那唐朝的状元贺知章可厉害啦!”就像我们班的学霸每次考试都拿第一一样让人佩服!有一次我看到邻居哥哥拿着一本诗集在看,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哥哥,你看的什么呀?”哥哥笑着说:“这是贺知章的诗呀。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想着:哇,这就是状元的诗呀。
2.“嘿!听说过宋朝的状元文天祥吗?那可是个大英雄啊!”就好比我们运动会上跑在最前面为班级争光的同学一样了不起!记得有一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有人提到了文天祥,一个小伙伴说:“文天祥好勇敢呀!”另一个小伙伴接着说:“对呀对呀,他太厉害了!”我也在一旁跟着点头,心里充满了对文天祥的敬佩。
3.“哇塞,隋朝的状元房玄龄可真是个有智慧的人呀!”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知识渊博呢!有一次上课老师讲到了房玄龄,说他很有才能,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心里想着:我也要像房玄龄一样有智慧。
4.“你们看,明朝的状元杨慎那文采简直了!”就跟我们学校写作文特别厉害的那个同学似的!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看到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杨慎的一首诗,爸爸就给我讲起了杨慎的故事,我一边听一边想:哇,他真的好有才华呀。
5.“哎呀呀,清朝的状元张謇也是很了不起的哟!”就如同我们社区里那个很会做生意的叔叔一样!有一次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张謇,说他办实业很厉害,我在旁边听着,心里对这个状元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6.“嘿,唐代的状元王维你们肯定知道吧,那可是诗画双绝呀!”简直就像我们班那个既会画画又会写诗的同学一样让人羡慕!有次我去参观画展,看到一幅画特别美,旁边的介绍说这画的风格很像王维的,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个厉害的状元。
7.“哇哦,宋代的状元吕蒙正也很牛呀!”就跟我们家那个总是很有办法解决问题的爷爷一样!记得有一次听故事,听到了吕蒙正的故事,我惊讶地说:“他好厉害呀!”妈妈笑着说:“是呀,他很有智慧呢。
”8.“瞧瞧,五代十国的状元王溥可真是个有学问的人!”就像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一样充满了知识!有一次我在图书馆找书,看到一本关于王溥的书,我好奇地拿起来看,越看越觉得这个状元不简单。
中国历代状元一览表

以下是部分中国历代状元:
1.张损之,江苏人,隋大业中进士,官至侍御史诸曹员外郎。
2.孙伏伽,河北故城人,607年赐进士,大业中所置。
622年考中状元,中国
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侯君素,名侯白,字君素,隋魏郡(今河南临漳)人,大业间赐进士,大业中
所置。
4.杨纂,陕西华阴人,隋唐大臣。
父文伟,仕隋官至温州刺史。
大业中进士,授
朔方郡司法书佐。
5.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山东淄博)人,唐初名相。
18岁举进士,授羽骑尉。
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6.温彦博(573-635),字大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
出
生书香之家,父温君悠曾任北齐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
开皇末年,通过对策及第,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
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7.黄凤麟(555~626),字魁熹号江夏逸叟,湖北江夏(黄冈县黄鹤乡)人。
605
年中状元,历任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
除了以上这些状元外,还有许多历代状元的事迹和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转载]吉安县历代名人传略
![[转载]吉安县历代名人传略](https://img.taocdn.com/s3/m/9d56d39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8.png)
[转载]吉安县历代名人传略一、历代宰辅传略宋齐丘宋齐丘(887~959),字子嵩,一字昭回,庐陵县人。
父宋诚,为洪州(今南昌)副使。
五代吴国时,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南唐,任丞相、同平章事,出为镇南军节度使。
李璟嗣位,召为中书令。
显德末年,退职回家。
晚年隐居九华山。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乾道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入蜀记第三》中写道:“南唐宋子嵩辞政柄归隐此山,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由是九华之名益盛”。
唐末,吴国逐渐扩地,至909年,已建有27个州了。
这年,徐温任升州(今南京)刺史,派他的养子徐知诰治理升州。
徐知诰改变旧习,选用谦吏,修明政教,招延士人,得进士宋齐丘为谋主,从而在徐氏势力中又自成一个势力。
918年,徐知诰管理国政,更加重视发展农桑。
吴国旧制规定,上等田每顷收税足陌现钱二贯一百文,中等田一贯八百文,如现钱不足,依市价折金银。
另外,还实行丁口税,计丁口征现钱。
而宋齐丘则主张田税不收现钱,改为缴纳谷帛,并“虚抬时价,折纳绸绵绢本色”。
当时市价,每匹绢五百文、绸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
宋齐丘建议把每匹绢抬为一贯七百文、绸为二贯四百文、绵每两四十文,都是不打折扣的足钱。
他提出的要官府收租税,用高于市价三四倍的虚价来折合实物,确是大胆而有远见的建议(《容斋随笔》转载北宋许载所著《吴唐拾遗录》)。
同时,他还建议废除丁口税。
对于宋齐丘的这些建议,朝议喧哗,以为官府损失太大。
宋齐丘则据理申辩:哪有民富而国家贫的道理?!徐知诰断然采纳宋齐丘的建议,认为这是劝农上策,立即付诸实施。
果然,不到十年,江淮间呈现“旷土尽辟,桑拓满野”的繁荣景象,吴国也就富强了,有力量抵御北方军阀的侵扰。
920年,杨隆演死,弟杨溥即位。
927年,徐温死,徐知诰拥杨溥称帝,自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其后,徐知诰势力实际上成为吴国唯一的势力。
931年,徐知诰出镇金陵,执掌吴国大权,派他的儿子徐景通留在扬州管国政,任宋齐丘为吴国宰相,辅助徐景通。
2017萍乡高考状元:叶玉玲628分 何文禺679分

2017萍乡高考状元:叶玉玲628分何文禺
679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高考英语复习资料高考文综复习资料高考理综复习资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高考英语模拟试题高考文综模拟试题高考理综模拟试题高中学习方法高考复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高考饮食攻略高考励志名言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萍乡高考状元出炉!】高考成绩出炉,你考了多少分?先来看看我大萍乡的学霸。
萍乡文科状元:上栗中学叶玉玲,总分:628分;
萍乡理科状元:萍乡中学何文禺,总分:679分。
祝贺!!!
PS:高考成绩及分数线都已经公布了,志愿填报工作也随即展开。
小编特为各位考生送上江西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时间安排表,祝愿各位考生前程似锦,梦想成真。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古代状元名单大全

古代状元名单大全
古代中国的状元是科举制度中最高级考试,即殿试的第一名。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行于唐朝,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
状元是受到皇帝特别恩宠的学子,通常会被授予高官厚禄。
由于历史悠久,状元名单庞大,这里无法提供完整的状元名单,但可以列举一些著名的状元:
唐朝:
- 李贺(791年):唐代著名诗人。
- 王勃(初唐):初唐四杰之一,著名文学家。
宋朝:
- 王安石(996年):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 苏轼(1037年):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
- 王安国(1119年):南宋初年的状元,后成为宰相。
明朝:
- 李东阳(1487年):明代文学家、政治家。
- 唐顺之(1509年):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张居正(1547年):明代著名政治家,实行“一条鞭法”的改革者。
清朝:
- 纪晓岚(1775年):清代文学家、藏书家,编有《阅微草堂笔记》。
- 林则徐(1811年):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因禁烟有功而著名。
- 左宗棠(1852年):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由于历史资料的保存和整理,部分状元的记录可能已经遗失或不完整。
如果需要详细的状元名单,可能需要查阅专门的历史文献或数据库。
在中国历史上,状元不仅仅是学术成就的象征,也往往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1。
江西历史名人时空分布格局特征分析

第39卷第3期注為科修Vol.39No.3 2021年6月JIANGXI SCIENCE2021 doi:10.13990/j.issn1001-3679.2021.03.021江西历史名人时空分布格局特征分析刘子铭,吴思雨(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330022,南昌)摘要:'江西省580余位历45人为研究对象,用GIS技术分析方法,从时空视角揭示江西历史5人分布特征,深入剖析江西历史名人时空分布的驱动因子。
研究发现:江西历45人核心-边缘空间特征明显,呈“山”字型分布格局,环盆地、平原和沿江分布显著;吉安历45人数量最多,形成最主要的核心集聚区,其次是赣州和南昌,形成次级核心区;状元、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军事将领和重要政治人物在空间上均呈凝聚型分布特征;军事将领重心位于赣南地区,其他类型5人重心均集中在中部地区;宋明清及近现代是江西5人形成的主要时期,宋朝主要'文学家和政治人物居多,明朝'状元和重要政治人物为主,军事将领则集中在清朝及近现代。
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政治、经济、交通、移民)等方面分析江西5人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及演化机理。
关键词:江西省;5人;时空分布格局;驱动因子中图分类号:K9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679(2021)03-498-08Analysis on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Historical Celebr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LIE Ziming,WU Siyu(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330022,Nanchang,PRC)Abstract'Taking mora than580historical celebaties in Jiangxt province as the reseerch objects,using GIS technolooy analysis method,reveal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e of hmtoricel celebrities in Jiangxi from a time and space perspective,and deepty andlyze the driving factorr of the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et celebrities ia Jiangxi.The research found that:Jiangxi historicet celebrities have obvious cor-peripherat spatiat characteristics,showing a11mountdin"distribution patem,with significent distribution around basins,plains and along the river;Ji'dn has the laraest number of historicet celebaties,foaning the most impomant cor cluster ares,followed by Ganzhou and Nanchang,forming a secondar cor ares;Zhuangyuan,scientists,aiists,litterateurs,皿匚.tar generals,and politicel figures ar spatially ceheively distriauted;militar generals ar located in southern Jiangxi,and other types of celebati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rgion;The Song,Ming,Qing a nd modern were the maio periods for the formation of celebaties in Jiangxi.The Song Dynasty was dominated by watere and politicel figurs,the Ming Dynasty was dominated by champion scholar and impomant politicel figures,and militar generi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Q ing Dynasty and modern tirncs.Eventully,we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spatiai一temporai distriVution pltern of Jiangxi histoacei celebaties from the natu-rai environment(topogrphy,climate)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politics,economy,trans-poaation,11^x01(1).收稿日期:2021-03-15;修订日期:2021-06-04作者简介:刘子铭(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江西就是人杰地灵之所,隋朝开始开科取士,到唐朝逐渐的完善科考制度,这泱泱历史长河,江西共涌现出44名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的11.5%(总共504人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明代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鼎甲三人均为吉安人,这种连续两科包揽前三名的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永乐三年(1405)选翰林院庶吉士28人入文渊阁,其中吉安府籍人占10名。
在全国性科举考试史上,出现过吉安府包揽前7名的盛事,震动了全国。
全国性的殿试几乎成了江西人的乡试。
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状元曾启是江西吉安永丰人,榜眼周水和探花是吉安府吉水人。
二甲第一名杨相是吉安泰和人。
二甲第二、三、四名宋子环、王训、王直也是吉安府人。
杨相又兼得会元。
7名内阁大学士担任甲申科主考官和读卷官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全幼孜5人都是江西人。
江西省这一光辉记录在全国科举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永乐二年甲申科的盛况不是孤立的。
前一科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省吉安府人。
二甲第一名吴溥,第三名朱培也是江西人,前6名中,,江西占了5名。
在持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中,据现有的资料统计,共开科733次,共取进士66100多名,包括金、辽、大西国、太平天国的科考取士在内。
经过查实的状元名单,自唐代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起,有名有姓的是613人。
状元这个数字有明显的遗漏,如唐代开科考试263次,有名有姓的状元只有143人。
另外武状元是185人,也有遗漏,如明代举行武举考试34次,可只留下10个状元的姓名。
江西是个好地方,正如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封建时代科举中,江西是人才辈出,自唐代会昌三年(843年),卢肇考中第一个状元起,江西出了42个文状元,5个武状元,2个恩赐状元。
宋代刘敞、董德元、赵汝愚三个人,本来殿试是一甲第一名的,因为宋代的某些制度的限制,因此由第一名被抑置为第二名,王安石本应第一,后被列位第四。
明代王艮、清代文廷式殿试时本是一甲一名,因某种原因,由状元降为榜眼。
宋代董德元后为恩赐状元。
另外,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查考,有姓有名榜眼33人(其中宋代一甲第二名7人)、探花32人(其中宋代一甲第三名5人)。
其中明代黄子澄、刘定之、邹守益、金达、陈栋、邓以瓒获得探花、会元双重荣誉。
还有宋代省元4人,明代会元6人。
因为资料不全,可能还有遗漏的。
所有状元、榜眼、探花、省元、会元共124人。
他们中有21人成为各朝代的内阁辅政大臣。
另据有关人士初步统计,江西的进士是11105人,占全国的进士98449人的12.27%。
这个比例是不小的,是十分之一强。
在42个文状元中,唐代2名、南唐3名、宋代12名、元代2名、明代18名、清代5名。
其中郑獬、何涣、杨慎、刘子壮、刘福姚5人是外省的名额,其原籍都是江西人,故此也算在江西状元之列。
在状元中,宋代彭汝砺是省试第一,殿试又获第一。
明代的吴伯宗在乡试获得解元,在殿试中又高中状元。
这是不寻常的事。
在明代科举考试中,江西出了两件震动全国上下的事情。
一是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该科共取进士110人,但是状元胡靖(即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吉安府人,而且连二甲第一名吴博、第三名朱塔也都是江西人,在前6名中江西人占了5名,吴溥还是会元。
二是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该科共取进士472人。
状元曾棨、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
而杨相又是会元。
这一科的主考、参与读卷定名次的7名内阁大学士中的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金幼孜都是江西人。
这次会试、殿试几乎都是由江西人把持。
这两桩科举盛事,而且是连续的两科,可算是科举中的奇迹。
整个明代产生了90名状元(不包括武状元),江西19名,占20%。
居全国第二位。
在崇祯十年(1637年)年丁丑科,文、武状元都是江西人。
宋代共产生状元118名,江西11名(不包括武状元和恩赐状元)占9.32%。
清代共取状元114名(不算武状元),江西5名占4.38%。
唐代状元143名,江西2人只占1,4%。
元代状元32人,江西2人占6.25%。
五代十国状元24人,江西3人占12.5%。
因此,可以看出古代的江西,确是文风很盛,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的文化之乡。
从42名文状元分布的地区来看,南昌市3名(把元朝薛朝晤算在内)、九江市3名、新余市1名、赣州地区2名、抚州地区4名、宜春地区4名、上饶地区6名、吉安地区19名。
其中吉水县在明代就出了5名状元。
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的来由。
其次是永丰县在宋、明、清三朝,也出了4个状元。
吉安县在宋、明、清三朝,也是4个状元。
再次是泰和县在明代也出了3个状元。
因此,吉安地区出的状元,占全省42名状元中的45.2%。
在宋代12名状元中,上饶地区就出了5名,而且宋代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就是玉山县人,他才17岁就“大魁天下”。
这是1300 多年科举考试中少见的事情。
文天祥状元及第也只有20岁。
元朝笃列国高中右榜状元时仅仅是19岁。
明代费宏年仅19岁,就夺得殿试一甲第一名,比清代最年轻的状元还要小5岁。
也有一名54岁才得中状元的,算是大器晚成。
中国的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晚期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正是科举考试的优胜者构成了1300多年间中国文官的主流。
读书人人仕的途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
被录取的进士,即可获得做官的资格,并可免摇役,经过吏部铨选,可以正式任职,初授之官只是从八品以下至从九品的最低官衔。
官虽低,但属“正途”出身,容易升迁。
进士中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皇上立即授官,最低都是从六品,一般官职是翰林院编修。
在江西42名状元中,宋代官拜右丞相的只有文天祥。
还有恩赐状元董德元是吏部侍郎、参知政事。
彭汝砺、昌言、汪应辰的最高官职是尚书衔。
明代18名状元,官至大学士入阁辅政的或非大学士而入阁辅政的前后有胡广、陈循、彭时、费宏。
特别是彭时状元及第后的第二年,仅以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的官衔就被召人阁辅政,真是破格使用,这是科举史上罕见的殊遇。
一个刚登新科的状元,就人阁把握朝政大权,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另外,吴伯宗、朱善、曾棨、刘俨虽是大学士而未曾人阁。
从朝廷的品级来看,在明代高居一品和从一品的有太子太傅兼华盖殿大学士陈循、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太子太保张升,太子太师兼谨身殿大学士费宏。
正二品的有文渊阁大学士朱善、工部尚书谢一夔。
正三品的有兵部侍郎刘同升。
正四品的有礼部左侍郎曾棨、右春坊大学士兼太常寺少卿刘俨。
正五品的有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文渊阁大学士胡广、翰林院侍读学士曾鹤龄、曾彦。
这四个人虽大学士,品级却是较低的。
胡广当首辅11年,始终只有五品。
正六品有萧时中、彭教、罗伦、杨慎、舒芬、罗洪先。
所以大部分人,虽是高中状元,但升职升级是比较慢的。
如舒芬为官十年,没有升过级。
彭教26岁考上状元,直到42岁去世,只升一级。
在清代的五名状元中,只有戴衢亨官至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为辅政大臣。
刘绎得到了三品京堂衔。
其他三人仅是初授的翰林院修撰的职务。
一般来说,状元的才华是出类拔萃的。
状元是天之骄子,在古今中外都有广泛影响。
江西42名文状元中,没有出现像百姓所憎恨的那种所谓奸贼败类,而且出现了人们所敬慕的爱国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那种“粉身碎骨全不顾,留得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于祖国、威武不屈的人格精神,为我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还有那为了国家利益、百姓的疾苦,不考虑个人安危,敢于忠言直谏的杨慎、舒芬。
他们的谰言虽是触怒了昏君,而遭到廷杖、罚跪、监禁、撤职,最后贬黜,流放边疆,但他们仍正言不屈,取得时人的同情和后人的敬重。
在状元中最为普遍的是在文学上的成就。
据谭正璧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收集的,江西状元文学家有:卢肇、伍乔、乐史、郑猪、彭汝砺、汪应辰、徐元杰、姚勉、文天祥、吴伯宗、朱善、胡广、曾棨、曾鹤龄、刘俨、彭时、陈循、彭教、费宏、罗洪先、刘子壮等21人。
伍乔还收入辛文房著的《唐才子传》中。
他们之中有的是书画家。
罗洪先还是地理学家。
在状元中还有一件事值得提到的是:祖孙鼎甲、父子鼎甲、叔侄鼎甲、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
宋代汪应辰的哥哥汪涓是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兄弟同朝任职,时称“玉山二汪”。
明代曾鹤龄的孙子曾追,是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的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
彭时的弟弟彭华是景泰五年(1454 年)甲戌科的会元,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兄弟同为宰辅,成为一时盛事,还有小弟彭礼是成化八年(1472年)的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兄弟三人,同宴礼部,士林以之为荣。
费宏的侄子费懋中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的探花,官至湖广提学副使,还有弟弟费案、子费良俱是进士出身。
刘同升的父亲刘应秋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就是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
戴衢亨的父亲戴第元,叔父戴均元,兄戴心亨都是鸿门进士,在朝交替执掌衡文大权,被时人称为“江西四戴”。
戴衢亨和戴均元俱是辅政大臣。
上述这些事情,当时在朝廷内外、城乡上下,传为佳话。
关于5名武状元,徐衡、汪道诚是乐平人且都高寿、活到80多岁。
文武是九江人,秦藩信是永修人,张鸿翥是波阳人。
关于他们的情况,都未找到详细的记载。
不过在清道光年间,汪道诚被封为建威将军,还著有军事著作。
在42个文状元中,唐代2名、南唐3名、宋代12名、元代2名、明代18名、清代5名。
其中郑獬、何涣、杨慎、刘子壮、刘福姚5人是外省的名额,其原籍都是江西人唐代应该是三名,估计是漏了江西历史上首位状元丰城人王季友。
南唐三人,宋代江西籍状元包括郑獬、何涣的话为十一人,元代两人,明代包括杨慎的话为十九名。
清代加上傅以渐、刘子壮、刘福姚为六人。
合计为4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