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潘士斌;赵晨阳

【摘要】综述了几种新型改性苯丙乳液聚合的方法,这些不同的改性苯丙乳液聚合的方法均比未改性的苯丙乳液在性能上有所提高,介绍了改性苯丙乳液的发展近况.【期刊名称】《河北工业科技》

【年(卷),期】2014(031)004

【总页数】5页(P350-354)

【关键词】乳液聚合;改性;苯丙乳液

【作者】潘士斌;赵晨阳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6.6

乳液聚合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当时HARKINS发表了第一篇有关乳液聚合的论文。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相当迅速,如今除了常规乳液聚合以外,许多新的聚合方法如种子乳液聚合、超微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超浓乳液聚合、散聚合等均有所发展[1]。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耐候性好、黏结性好,还有优良的成膜性,在乳液聚合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中国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开始研制苯丙乳液体系,80年代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核壳技术、互穿聚合物网络及无皂乳液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人们对苯丙乳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苯丙乳液高温时呈现黏稠状态,低温时显示脆性,这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改善其缺陷,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引入功能性单体;二是研究出新的聚合方法。在研究过程

中通常将2种方法结合使用。本文对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有机硅具有耐紫外线、耐高温和低温、耐氧化降解以及耐红外线辐射等非常好的性能,采用有机硅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可以很好地改善苯丙乳液的耐久性、保光性以及耐候性。

臧金燕等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功能单体,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共聚,研究了VTES加入量以及乳化剂配比和加入量对改性苯丙乳液粒径和耐水性的影响[2]。研究结果表明:VTES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乳液粒径增大,体系稳定性

下降;但是随着阴离子型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乳液粒径减小,稳定性也提高。商武等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出的核壳结构苯丙乳液具有固含量高、黏度低的特点,讨论了单体用量、软硬单体配比以及合成出的聚合物结构对乳液性能的影响[3]。

他们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研究了有机硅加入量和粒子结构对成膜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合成出的乳液固含量高、黏度低、耐水性好。LEIR等将带氨基的聚

二甲基硅氧烷引入到带有以异氰酸酯基为活性基的苯乙烯单体和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中,该反应通过紫外光引发可以合成出具有新结构与性能的硅丙树脂,实验发现不同的端基官能团会使黏度发生变化[4]。欧阳星等用含有双键的乙烯基三甲氧

基硅烷单体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共聚来改性苯丙乳液,观察了有机硅加入量对合成乳液粒径及耐热性的影响[5]。结果表明,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量为

5%(质量分数)时,能够显著提高合成出的乳液乳胶膜的耐热性能,提高玻璃化转

变温度。LAWRENCE等合成出了一种水活化的胶黏剂,该胶黏剂用乙烯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以硫酸盐或磷酸盐作为水基引发剂[6]。该胶黏剂主要用于玻璃表

面和吸水率低的金属塑料的表面黏结。其特点是与水接触后马上就可以黏结,即使

在较低温度下黏结性能也不减弱,因此可以用于一些冷饮的商标粘贴。BAI等用

3-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出PSQ种子乳液,然后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

氟庚酯(FA)和苯乙烯加入到PSQ种子乳液中,所合成的核壳型乳胶具有粒径分布窄、颗粒均匀的特点,并且随着FA加入量的提高,耐水性也随之提高,且FA的

加入减少了光的反射现象,使制得的乳胶膜透明性更好[7]。CUMURCU等用马来酸酐与葵花籽油(PG)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带有双键的油脂PGMA,然后用苯乙烯、

三甲氧基硅烷(VTMS)以及PGMA共聚,实验发现三者的共聚产物相比,未加入PG的耐热性和耐碱性均有所提高[8]。QIAN等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了有机硅改性的苯丙乳液(OSA)防水涂料,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粒径分布和形态的影响[9]。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可以很好地控制乳液的粒径和

形态,并对乳液黏度造成影响,与苯丙乳胶膜相比,OSA乳胶膜具有更高的水接

触角、更好的耐水性能。这些特性的形成可能是由于OSA乳胶膜中硅氧网络的存在。朱雪峰等用经过有机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氧化锡锑和空心玻璃微球作为填料,并补充一定量的水和其他助剂,通过超声搅拌制成水溶性浆料,而后用硅丙乳液与浆料相混合,再加入一定的增稠剂,制得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涂料[10]。

将C—F键引入到聚合物中,由于C—F键的键能很大,在碳链骨架的外侧排列十分紧密,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碳原子的暴露。基于C—F键的这些特性,使有机氟聚合物具有很优异的稳定性、耐候性以及耐化学药品性,在建筑、航空、电子、电器以及日用品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是一种集高、新、特于一身的性能优异的涂料,在涂料工业中享有“涂料王”的美称。

王宏超等用有机氟和有机硅为功能单体,与MMA,MAA和BA混合,采用预乳

化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乳液,确定了功能单体的种类和加入量[11]。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有机氟MF-12、质量分数为5%的A-171有机硅时,合成出的乳液具有很好的耐高温和低温性、耐水性,且乳液分散均匀,稳定性很好。

PENG等用不含氟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乳液聚合中的乳化剂,通过悬浮乳液聚合,合成了高氟含量并且性能稳定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12]。实验研究发现,在悬浮乳液聚合反应中期,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产物和功能单体含氟的丙烯酸粒子产生凝结现象,产物是大粒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聚合物。易运梅等以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反应单体,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了醋丙共聚物乳液,并在醋丙共聚物乳液的基础上引入丙烯酸十三氟辛酯进行共聚改性[13]。实验结果表明,在醋丙共聚物乳液中引入有机氟单体可以有效地提高乳胶膜的综合力学性能,并且使乳胶膜有更好的耐水性。实验结果还证明,当有机氟单体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乳胶膜的接触角最大,耐水性最好,乳液表面能降低,这一特性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黏结。贺亮洪等用丙烯酸全氟烷基酯作为一种功能单体,与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通过半连续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了氟改性羟基丙烯酸乳液[14]。实验针对功能单体用量、主单体配比对合成乳液涂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引入有机氟单体改性共聚乳液,提高了乳液膜的耐水性和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同时引入有机氟的量很少,也降低了成本。CHEN等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2-全氟辛基乙酯单体(FMA),通过常规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共聚含氟乳液[15]。实验研究表明,当FMA占总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65%时,此含氟共聚物的乳液涂膜与水的接触角增加较大,增强了乳液的耐水性能。仇伟等用顺丁烯二酸作为功能单体,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含氟环氧树脂作为主要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含氟环氧乙烯基酯[16]。实验研究发现,有机氟单体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合成树脂的耐化学药品性能。

环氧树脂具有强度高、黏附性强、耐腐蚀等优点,苯丙乳液具有耐候性优良、光泽性好的特点。用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后,苯丙乳液兼具了环氧树脂的特性,并且它的耐污染性、耐水性、涂膜的硬度均比较优良,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7]。

袁博等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用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功能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18]。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含量为

9%(质量分数)、引发剂含量为0.5%(质量分数)、乳化剂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所制得的苯丙乳液综合性能最佳。BROWN等采用接枝乳液共聚方法,合成出了

环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液体系,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种类和用量对

制得复合乳胶体系的粒径、分子质量分布以及接枝率的影响,详细讨论了该乳胶体系的接枝机理[19]。ROBERT等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机理,合成出了性能稳定的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即把丙烯酸之类的单体接枝到环氧树脂主链上,在引发剂引发下,以环氧树脂分子中的亚甲基—CH2—与—CH—为反应活性点,引发接枝反应,合成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20]。尉晓丽等用含有不饱和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预

聚体(PU)以及环氧树脂,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首先接枝共聚合成聚氨酯/环氧

复合改性丙烯酸树脂(PUEA),然后进一步接枝共聚合成水性压敏胶(PSA),研究了PU含量以及聚合方法对乳液性能的影响[21]。表征结果表明,PU改性后的PUEA 具有很好的黏结性和耐高温性,PU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制得乳液的各项性

能最佳。MADHU等用紫外光固化合成出酚醛树脂环氧丙烯酸,产品具有硬度高、柔性好、光亮度高、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好等特点,这一方法或许可以取代传统的涂料[22]。

纳米碳管是一种无缝的纳米级管状结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其中离域大π键使电荷极易在表面移动,非常容易释放所携带的静电荷。把纳米

碳管作为一种增强相加入到共聚物中,可以极大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陈美玲等用有机硅和有机氟单体将丙烯酸树脂改性成为具有低表面能特性的改性树脂,并通过调整软硬单体配比合成出性能最好的树脂,与此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微米级填料和纳米二氧化硅[23]。结果表明,当树脂含量为55.9%(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硅含量为9.3%(质量分数)、微米级填料质量分数为16.2%时,所制备的涂料

防污性能最好,耐水性和耐化学药品腐蚀性最佳。ZHANG等先将碳纳米管(CNTs)用浓硝酸进行羧基化改性,而后又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引入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表面之上,表征结果发现PVP是通过共价键的方式接枝到MWCNTs表面上的,且MWCNTs表面上的PVP的含量约为18.2%(质量分数),MWCNTs表面接枝共聚物的厚度为2~4 nm[24]。ZHENG等通过开环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 MWCNTs表面,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

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WCNTs,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耐摩擦性能[25]。制备产物表征结果表明,GMA已经被引入到MWCNTs的表面上,并

且随着MWCNTs用量的增加,PMMA/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耐

摩擦性能也随之而提高。赵维等通过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得了纳米级别的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并用LDH改性丙烯酸树脂,将LDH与丙烯酸树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复合纳米丙烯酸树脂/LDH材料[26]。实验结果表明,随着LDH

含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成膜速率以及膜的透明性均随之提高;但是如果LDH含量超过某一个值后,各项性能呈下降趋势;LDH质量分数为3%时,各项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苯丙乳液的耐火性能欠佳,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蒙脱土具有二维层间结构,将苯丙乳液与蒙脱土复合,不仅可以提高涂料的强度,而且复合后使苯丙乳液兼具了蒙脱土的性能,使苯丙乳液涂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从而扩大了苯丙乳液的应用领域[27]。

OKAMOTO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蒙脱土苯丙乳液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中蒙脱土呈现剥离状态[28]。CHANG等合成出了钠基蒙脱土与苯丙乳液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相对于未加入钠基蒙脱土时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蒙脱土在复合材料中呈部分剥离状态[29]。LUDIVINE等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了交联的苯丙乳液,该乳液涂膜的耐化学腐蚀性极佳[30]。李红强等首先用十二烷

基苯磺酸改性蒙脱土,通过改性制得有机蒙脱土(OMMT),然后根据原位插层聚

合机理,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OMMT以及丙烯酸酯类单体合成出纳米有机硅丙烯酸酯/蒙脱土复合乳液[31]。实验结果表明,当OMMT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改性后乳液涂膜的综合性能最佳,且在OMMT层间有机硅与丙烯酸之类

的单体存在接枝反应。柯友明等采用改性剂蒙脱土、功能单体丙烯酸六氟丁酯,根据间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土/含氟丙烯酸酯的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

类和配比、有机氟含量以及蒙脱土含量对合成乳液的影响[32]。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氟含量为9%(质量分数)、蒙脱土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制备乳液的乳胶膜拉伸强度最大。

聚氨酯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及很高的黏弹性,广泛应用在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涂料印刷行业[33]。王玉春等用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通过单体预乳化法和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了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复膜胶,研究了聚氨酯加入量、丙烯酸单体类型、复合乳化剂配比等对改性乳液性能的影响[34]。实验结果表明,当聚氨酯含量为2%(质量分数)、乳化剂为2%(质量分数)、软硬单体质量比值为1.5时,复膜胶性

能最好。SEBENIK等用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聚氨酯链段长度对改性丙

烯酸树脂乳液的粒子结构及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35]。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新戊二醇己二酸酯分子质量的增加,乳液胶束增容能力增大,乳胶粒子粒径也随之增大。改性苯丙乳液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也说明改性苯丙乳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功能化单体对其不足进行改性,或者寻找更加优异的合成工艺条件。还有一些新型的合成技术:无皂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等。研究人员用不同的引发剂,采取微乳液聚合方法对苯丙乳液共聚合竞聚率进行了研究[36]。

随着人们对水性涂料的深入研究、开发与应用,改性苯丙乳液涂料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消费者对苯丙乳液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合

成出更优性能、更环保耐用型的苯丙乳液仍然是水性涂料的发展重点。

[1] 王东耀, 黄小燕, 宋建华.丙烯酰胺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9(2):41-44. WANG Dongyao,HUANG Xiaoyan, SONG Jianhua.Research of acrylamide modified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 [J].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9(2):41-44.

[2] 臧金燕, 祁蕾, 吴金丽, 等.硅改性苯丙乳液的粒径与成膜耐水性[J]. 新型建筑材料, 2013(7):69-71. ZANG Jinyan,QI Lei,WU Jinli,et al.Particle size and water resistance of silicone modified styrene acrylate emulsion[J]. New Building Material,2013(7):69-71.

[3] 商武, 袁腾, 王锋, 等.水性木器涂料用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中国涂料, 2013, 28(6):16-21. SHANG Wu,YUAN Teng,WANG Feng,et al.Synthesis and property study of organic silicon modified styrene-butyl acrylate emulsion for water-borne wood coatings[J].China Coatings,2013, 28(6):16-21.

[4] LEIR C M,CALKIEWICZ R K,KANTNER C C,et al.Telechelic siloxanes with hydrogen-bonded polymerizable end groups(I):Liquid rubbers and elasomers[J].J Appl Polym Sci,2010,117(2):756-766.

[5] 欧阳星, 陈大柱, 罗俊旋, 等. 乙烯基硅氧烷共聚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J]. 胶体与聚合物, 2011, 29(2):61-62. OUYANG Xing,CHEN Dazhu,LUO Junxuan,et al.Vinyl siloxane study 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acrylate emulsion[J].Chinese Journal of Colloid and Poymer,2011,29(2):61-62. [6] LAWRENCE J S,ALEXANDER V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9200450.html,bel Adhesives and Activation Method for Polymeric Label[P].US:7943714,2003-08-07.

[7] BAI Ruiqin,QIU Teng,DUAN Min,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re-shell polysilsesquioxane-poly(styrene-butylacrylate-fluorinate)hybrid latex particles[J].Colloid Surface A,2012,396:251-257.

[8] CUMURCU A,YAZGAN P,ERCIYES T,et al.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lkoxysilane functionalized styrenated oil based polyester[J].Prog Org Coat,2011,71(2):147-152.

[9] QIAN X, ZHU A, JI L. Organ silicone modified styrene-crylic

latex: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J]. Polym Bull, 2013,70:2373-2385. [10] 朱雪锋.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3. ZHU Xuefeng.Synthesis of Organosilicone-Modified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and Preparation of Solar Heat Reflective Thermal Insulating Coatings[D].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11] 王宏超.有机硅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大学, 2012. WANG Hongchao.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acrylate Latex Containing Fluorine and Silicone[D].Qiqihar: Qiqihar University,2012.

[12] PENG S J, SONG L Y, WANG Y H. The suspension-emulsion combined polymerization of fluorinated acrylic monomer and the fluorinated latex film surface properties[J]. 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 2012, 31(6):51-55.

[13] 易运梅.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2011. YI Yunmei.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Organic Fluoride Modified Poly-Acrylate[D]. Guangzhou: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1.

[14] 贺亮洪, 梁亮, 曾凡初, 等. 氟改性羟基丙烯酸乳液的研究[J]. 涂料工业, 2011,

41(7):14-18. HE Lianghong,LIANG Liang,ZENG Fanchu,et al.Study on fluorine modified hydroxy acrylate emulsion[J].Painting and Coatings Industry, 2011, 41(7):14-18.

[15] CHEN L, ZHAO Y R, DENG M, et al. Surface properties and chain structure of fluorinated acrylate copolymer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 Polymer Bulletin, 2010, 64(1): 81-97.

[16] 仇伟,潘沛颐,李晓艳,等.新型耐腐蚀含氟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合成与性能[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1, 24(3): 256-261. QIU Wei,PAN Peiyi,LI Xiaoyan,et al.New corrosion-resistant fluorinated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epoxy vinyl ester resin[J].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 2011, 24(3):256-261.

[17] 郭文录, 朱华伟, 张莉.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合成材料与应用, 2010, 39(1):9-12. GUO Wenlu,ZHU Huawei,ZHANG Li.Epoxy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modified[J].Synthetic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2010, 39(1):9-12. [18] 袁博, 李建村, 王俊祥, 等.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科研与开发, 2011(9):1-3. YUAN Bo,LI Jiancun,WANG Junxiang,et al. Epoxid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research of modified styrene-acrylic emulsion[J].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1(9):1-3.

[19] BROWN L,TOBIAS M A. Epoxy Modifide Acyrlic Lattie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P]. US:4028294, 1977-06-07.

[20] ROBERT A,STANLEY A R. Ageing of adhesive bonds with various surface treatments, part 2: Acrylic modified amine-cured epoxy

resin[J].Adhesion,2005,81:1183-1197.

[21] 尉晓丽, 傅和青. 聚氨酯-环氧双重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压敏胶的研究[J]. 包

装工程, 2013(13):71-76. WEI Xiaoli,FU Heqing. Polyurethane-epoxy double modified acrylic emulsion and its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research[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3(13):71-76.

[22] MADHU B,SHUKLA V, KUMAR A.Film performance and UV curing of epoxy acrylate resins[J].Progress in Orgainic Coating,2002(44):271-278 [23] 陈美玲, 丁凡, 许丽敏, 等. 纳米SiO2/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表面能防污涂料[J]. 涂料工业, 2010(5):11-15. CHEN Meiling,DING Fan,XU Limin,et al.Nano SiO2/ fluorine silicone modified acrylic resin with low surface energy antifouling coatings[J]. Paint and Coatings Industry, 2010(5):11-15. [24] ZHANG Chao,LIU Tianxi,LU Xuehong.Facile fabrication of polystyre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nanospher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via self-assembly[J].Polymer,2010,51:3715-3721.

[25] ZHENG Yaping,ZHANG Jiaoxia,YANG Xiaodong,et al.Effects of functionalized MWCNTs with GMA on the properties of PMMA nanocomposite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9,112:1755-1761.[26] 赵维, 齐署华.丙烯酸树脂/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耐老化性研究[J].塑料工业, 2012(1):17-19. ZHAO Wei,QI Shuhua.Acrylic resin/LDH study on synthesis of nano-composites and ageing resistance[J].Pastics Industry,2012(1):17-19.

[27] 朱雪丹, 张光华, 张万斌.蒙脱土改性苯丙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合成[J].纸和造纸, 2009(7):12-15. ZHU Xuedan, ZHANG Guanghua,ZHANG Wanbin. Montmorillonite modified styrene acrylic nano surface sizing

agent[J].Paper and Paper Making,2009(7):12-15.

[28] OKAMOTO M S.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smectic

clay/poly(methylmechacrylate) and clay/poly styrene nan-composites via insitu interalative polymerization[J].Polymer,2000,41:3887-3890.

[29] CHANG K C,JIANG G W,PENG C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9200450.html,paratively electricehemical stydies at different operationaltemperatures for the effect of nanoclay plates on the anticorrosion efficiency of DBSA-doped polyaniline/Na+-MMT clay nanocomposite coating[J].Electroehimica Acta,2007(52):5191-5200.

[30] LUDIVINE B F,ROSANGELAP P,JOSE M A, et al.Seeded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butylacrylate with cross-

linkers[J].Macromolecules,2005,38:1164-1171.

[31] 李红强, 邓惠萍, 侯有军, 等.有机硅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 2010, 38(2):32-34. LI Hongqiang, DENG Huiping, HOU Youjun,et al. Silicone acrylate/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emulsio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J]. Chemical New Materials,2010,38(2):32-34.

[32] 柯友明, 易英, 吴欢, 等. 聚含氟丙烯酸酯/蒙脱土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5(1):88-93. KE Youming,YI Ying,WU Huan,et al.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fluorine-

acrylate)/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emulsion[J].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45(1):88-93.

[33] 赵海萍,卿宁.丙烯酸类单体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J].聚氨酯工业, 2005,20(5):1-4. ZHAO Haiping QING Ning. Modification research of aqueous polyurethane by acrylic monomers[J]. Polyurethane

Industry,2005,20(5):1-4.

[34] 王玉春, 陶莉俊, 刘炳增.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水性塑/塑复膜胶的研制[J]. 粘接,2012(7):36-40. WANG Yuchun,TAO Lijun, LIU Bingzeng.Study on water-based acrylic adhesive modified with polyurethane for plastic/plastic lamination[J]. Adhesion in China, 2012 (7) : 36-40.

[35] SEBENIK U,KRAJNC M.Seeded semibatch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butly acrylate using polyurethane dispersion:Effect of soft segment length on kinetics[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 Eng Aspects,2004,233:51-62.

[36] 安静,李雪艳,王德松.不同引发剂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竞聚率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8(3): 198-201. AN Jing,LI Xueyan,WANG Desong.Study on reactivity ratio of styrene/ butyl acrylate micro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28(3): 198-201.

文献表范本

1.《国内苯丙乳液改性的研究进展情 况》 2.《苯丙乳液改性的研究进展》 3.《苯丙乳液合成反应条件优化》 4.《苯丙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的研究》 5.《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6.《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研究》 7.《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在内墙涂料中的 应用》 8.《我国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9.《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改性》 10.《苯丙乳液的合成》 11.《苯丙乳液合成工艺》 12.《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合成与应用》 13.《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制备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研究》 14.《阳离子型单体DMC对苯丙乳液 合成及性能的影响》 15.《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6.《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在涂料中的应用》 17.《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18.《新型环氧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 液的研究》 19.《硅氧烷偶联剂VTES及含氟丙烯酸酯G04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有机硅氟改性苯丙的制备与应用 究》 21.《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系乳液制备 及性能》 22.《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在 表面施胶中的应用》 23.《复合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性能》 24.《有机硅改性自干型苯丙乳液的制 备》 25.《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苯丙乳液合 成中的应用》 26.《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27.《硅改性苯丙乳液的粒径与成膜耐 水性》 28.《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29.《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研究》 30.《环氧改性苯丙乳液及其涂料的制 备及表征》 31.《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研制》 32.《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及其对汽 车滤纸性能的影响》 33.《含氟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 34.《含氟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耐水性》 35.《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 性能》 36.《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对苯丙微乳液 性能影响》 37.《乳化剂对核壳含氟苯丙乳胶形貌 及涂膜润湿性的影响》 38.《乳化剂的选择与应用》 39.《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 作用》 40.《新型乳化剂的合成及在苯丙乳液 的应用》 41.《反应性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苯丙 乳液中的应用》 42.《新型环保复合乳化剂对苯丙乳液 性能的影响》 43.《新型乳化剂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 响》 44.《聚合工艺和单体配比对醋苯丙乳 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 45.《苯丙微乳液聚合工艺》 46.《乳液聚合方法的分类》 47.《乳液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48.《功能单体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研 究》 49.《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表征及涂 料研究》 50.《不同偶联剂对苯丙乳液的改性效 果》

以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聚合及其性能研究

以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聚合及其性能研究 徐丽丽;刘增伟;马凤国 【摘要】以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为共聚单体,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稳定的苯丙乳液.研究表明:当NaHCO3质量配比在0.19%~0.3%时,乳液稳定性好;当丙烯酸质量配比小于2.0时,乳液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0.18 μm,乳液流动性较好,高于2.5时,乳液粒径变大且分布变宽,乳液呈膏状、流动性差;当丙烯酸质量配比增大时,乳液黏度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氨水质量配比的增加,乳液黏度逐渐增大,但达到一定量后保持不变;随剪切速率增大,乳液呈明显的剪切变稀趋势,说明乳液为假塑性流体. 【期刊名称】《丝绸》 【年(卷),期】2015(052)005 【总页数】5页(P11-15) 【关键词】苯丙乳液;剪切速率;黏度;粒径 【作者】徐丽丽;刘增伟;马凤国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59.9;TQ317.4 因社会环境安全需求,具有无毒、无味、污染少等优点的水溶性乳液逐渐占领市场[1-4],而苯丙乳液有较好的耐水性、耐候性、耐碱性等优点,且价格低廉,相对

于其他水溶性乳液有着更高的性价比而倍受青睐[5-7],在涂料、纺织、黏合剂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8-11]。近年来关于苯丙乳液合成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多,稳定性是评判乳液质量的首要条件,而通过测量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对表征乳液稳定性好差直接而有效,并且乳液黏度高低能直接影响其储存稳定性及施工性,所以研究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和表观黏度具有重要意义[12]。 本文拟合成适于织物后整理的苯丙胶乳液,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利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苯丙乳液,主要讨论了影响乳液稳定及黏度的相关因素,具体分析了pH缓冲剂NaHCO3、氨水、丙烯酸、剪切速率等对 乳液稳定性及其黏度影响。 1.1 材料及仪器 材料:丙烯酸(AA,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苯乙烯(St,分析纯,天津 市博迪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烯酸丁酯(BA,分析纯,天津市登科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化学纯,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碳酸氢钠(NaHCO3)(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过硫酸铵(APS,分析纯,天津市北辰方正试剂厂);氨水(分析纯,莱阳经济 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去离子水(自制)。 仪器:ME 204E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JY 10002精密天平(上海森宇恒平科学有限公司),6402-D电子继电器(黄骅市亚龙仪器仪表厂), T-50B高剪切分散机(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I-120电动搅拌器(江阴市保 利科研器械有限公司),DGG-9140B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2XZ-1旋片真空泵(浙江黄岩宁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VDVC旋转黏度计(美国Brookfield公司),APA-2000 MASTERSIZER粒度分析仪(英国马尔文公司),KDC-40低速离心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 1.2 方法

两亲性Janus SiO2稳定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驱油性能研究

两亲性Janus SiO2稳定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驱油性能研 究 两亲性Janus SiO2稳定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驱油性能研 究 摘要:近年来,Janus颗粒由于其特殊的表面性质,在油 水分离、催化反应、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本研究以聚苯乙烯 (PS)/二氧化硅 (SiO2) 两亲性Janus SiO2颗 粒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稳定苯乙乳液中的应用及其驱油性能。 关键词:两亲性Janus SiO2颗粒;稳定苯乙乳液;驱油 性能;聚合成核;分散性能 1. 引言 近年来,Janus颗粒由于具有两对称的、接触角较大的不 同化学性质的表面而备受关注。这种独特结构使得Janus颗粒能够同时与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相互作用。在油水分离、染料的分离和回收、表面改性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苯乙烯丙烯酸酯 (Styrene-butyl acrylate, SBA) 乳液 作为一种常见的驱油剂,其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的驱油剂稳定剂往往面临着固体颗粒的沉积和胶体颗粒的聚集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稳定的驱油剂稳定剂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 2. 实验方法 2.1 颗粒合成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S/SiO2两亲性Janus颗粒,将 SiO2颗粒表面修饰聚苯乙烯,通过沉积聚苯乙烯,然后在高 温下猛烈挥发。通过改变PS的覆盖度和SiO2颗粒的大小,制

备了一系列不同特性的PS/SiO2 Janus颗粒。 2.2 乳液制备 将制备得到的Janus颗粒加入苯乙乳液中,通过适当的搅拌和超声处理,制备出稳定的苯乙乳液。 3. 结果和讨论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到制备得到的PS/SiO2 颗粒呈现明显的两亲性,其中一侧为聚苯乙烯,另一侧为二氧化硅。通过动态光散射 (DLS) 测试表明,添加Janus颗粒后 的乳液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小且稳定性良好。 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PS覆盖度的增加,Janus颗粒在 乳液中的分散性能明显改善。同时,随着SiO2颗粒大小的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是因为PS层的亲水性 有助于Janus颗粒参与乳液中的乳化和分散,而SiO2层的疏 水性能够在乳液中增加静电稳定性。 4. 驱油性能评价 对所制备的苯乙乳液进行驱油性能评价,结果显示,添加Janus颗粒后的乳液具有更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性能,能够更 有效地与油相互作用,加速油相和水相的分离过程。 5. 结论 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两亲性Janus SiO2颗粒,并利用其稳 定了苯乙乳液。通过调控PS的覆盖度和SiO2颗粒的大小,实现了乳液的微观结构控制和驱油性能的提升。这为进一步研究Janus颗粒在驱油剂稳定剂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本文所有数据和结论仅为虚构,仅用于撰写样例文章,与真实情况无关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刘波 【摘要】The epoxy resin modifying styrene -butyl acrylate emulsion adhesive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content, complex emulsifier content, styrene/butyl acrylate mass ratio and exposy resin content on the peeling strength of the adhesive were discussed. The optimum polymerization formula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fourier -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wer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s of 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btained product had a excellent adhesion strength.%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引发剂加入量、复合乳化剂加入量、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质量比、环氧树脂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剥离强度的影响,优化出最佳聚合配方。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等性能。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2(040)009 【总页数】4页(P92-94,106) 【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 【作者】刘波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辽阳111003

(2023)苯丙乳液成膜助剂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苯丙乳液成膜助剂生产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一) (2023)苯丙乳液成膜助剂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述 该项目旨在建设一条可生产苯丙乳液成膜助剂的生产线,预计成立时 间为2023年。 目标市场 该产品可以应用于建筑、家具、交通运输、包装等领域,可以大幅提 升产品质量。预计市场需求量巨大。 生产能力 该生产线设计年产能为5000吨,可达到预期市场需求。 投资预估 预估总投资额为5000万人民币。 盈利预测 在市场需求预期下,投资回收期为3年,预测年均利润为1500万人民币。 可行性分析 基于上述预估,本项目具有可行性。同时,该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对于投资方和市场都有积极影响。 风险与对策 1.市场风险: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可能会受到压力。 解决办法: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差异化竞争。

2.技术风险:生产线设计和操作需要专业技能,未来科技进步可能 影响生产效率。解决办法:引进高端技术和设备,持续学习和研发。 3.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解决办法:关 注政策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准确掌握政策走向。 结论 在经过充分调研和投资计算后,本项目具有投资价值和市场前景,值得投资方考虑。但同时需注意市场和技术风险。 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该生产线主要生产苯丙乳液成膜助剂,建设内容包括原辅料购置、生产设备购置、场地修建以及人员聘用等。 建设地点 建议地点为工业化城市周边或经济开发区,便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以及人员的招聘。 建设时间 该项目建议在2021年开始筹备,在2022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在2023年投入生产。 核心技术 苯丙乳液成膜助剂的生产需要掌握苯乙烯乳液稳定技术、成膜助剂添加技术、乳液中添加物的稳定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在生产线建立前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调研和准备。 投资来源和资金筹措 投资来源 该项目推荐的投资来源为私人投资和银行贷款等。 资金筹措 在资金筹措方面,可以先从投资方或者银行贷款方获得资金,启动项目后通过销售生产产品逐步还款。

我国苯丙乳液的应用进展

我国苯丙乳液的应用进展 赖晓琳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将改性苯丙乳液应用于纸处理、建筑材料、油墨、涂料印花黏合剂等方面的进展. 【期刊名称】《上海化工》 【年(卷),期】2017(042)007 【总页数】3页(P40-42) 【关键词】苯丙乳液;纸处理;建筑材料;油墨;涂料印花黏合剂 【作者】赖晓琳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37 中国分类号 TK437 作为当前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十大非交联型乳液之一的苯丙乳液,是由软单体丙烯酸酯和硬单体苯乙烯共聚而成的。硬单体赋予其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软单体赋予其一定的弹性和耐久性。由于苯丙乳液良好的附着力、耐水性、耐候性等,广泛用于涂料、造纸、胶黏剂等领域。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引入功能性单体制备出性能更加优异的改性苯丙乳液,或将苯丙乳液与其他功能性材料混合,使其性能得到提升,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 1.1 纸质文物

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迄今为止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纸张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了人类的思想、智慧、历史和创造,担负着为国家民族传承文明与凝聚精神的使命[1]。但是由于霉菌、虫蛀、空气的氧化、尘埃的黏附等原因,使得纸张的保 存寿命大大缩短,影响了纸质文物的历史价值。因此,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乔来聪等[2]以聚乙烯醇为打底液、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 苯乙烯为硬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合成了纸质文物保护用苯丙乳液施胶剂,经质量分数为5%的苯丙乳液处理并在50℃条件下干燥的纸样,其机械性能大幅提升,且外观保持原貌。将处理后的纸 样放入105℃的环境中进行老化,并测试其物理性能,结果表明:苯丙乳液自身 显示出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且能够大幅提高纸张的抗老化性能。红外表征显示,老化处理后,苯丙乳液薄膜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1.2 汽车滤纸 苯丙乳液作为汽车滤纸的浸渍树脂应用广泛,但对汽车滤纸强度和耐水性等影响较大,因此对其改性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3]。吕晓慧等[4]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主 要单体,引入E-20、E-44两种环氧树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改性苯丙乳液,对改性苯丙乳液性能及其应用于汽车滤纸浸渍的效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滤纸的挺度、耐破度、耐水性能都得到提高,透气度、孔径与未改性乳液持平或略微下降。环氧树脂的用量在1%~3%范围内,E-20改性苯丙乳液浸汽车滤纸强度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使用E-44改性乳液。 水泥砂浆是由水泥、砂和适量的水混合而成的,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由于传统的水泥砂浆存在抗水性和柔韧性不足的问题,刘广烽等[5]将苯丙乳液与硫 铝酸盐水泥复合,制备了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研究发现:乳化剂掺量为3%、聚灰比为7.5%时,水泥砂浆的抗渗性最优。王培铭等[6]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乳胶粉(SAE乳胶粉)改性水泥砂浆的减水性、引气性、保水性、力学强

硅氧烷偶联剂VTES及含氟丙烯酸酯G04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硅氧烷偶联剂VTES及含氟丙烯酸酯G04改性苯丙乳液的合 成及性能研究 赵佳树;魏刚;乔宁 【摘要】A modified styrene -acrylate emulsion which can be used at high temperature to impart anti-corrosion resistance has been prepared using triethoxyvinylsilane (VTES) and dodecafluoroheptyl methacrylate (G04). Using methacrylate, butyl aery late, styrene, acrylic acid, VTES and G04 as co-monomers, a stable fluorosiloxane modified styrene - acrylate 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by a semi-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T-IR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polymer, and the effects of varying the amounts of VTES and C04 on the water absorption , attachment strength,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emulsion film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emulsion film had excellent mechanical and anti-corrosion properties below 120℃,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film was reduced to 5% when the amounts of VTES and C04 were 5% and 18% ,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amount of co-monomers. Besides, when the amount of alcohol was 5% , the self-condensation of VTES can be inhibited,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emulsion film was improved to 2H with a 3% amount of AA.%为提高苯丙乳液的耐热防腐性能,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对传统苯丙乳液进行改性.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与VTES和G04的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稳定的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

苯丙乳液

1.EPS的溶解:在三口瓶中置入 25.2g丙烯酸丁酯(BA)、 1.8g丙烯酸(AA)于烧瓶中, 在常温下逐步(缓慢投入)加入 9.0g发泡聚苯乙烯(EPS)至完全溶解, 完全得到透明、粘度较大的溶液; 2.乳化:向上述溶液中加 1.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完全溶解后 加入1.7gOP-10, 再分别加入5%NaHCO3水溶液2.5mL、 5%聚乙烯醇水溶液1.8g、 正十二烷基硫醇0.36g, 开始快速搅拌并逐步升温至30oC, 得到均相物时,搅拌下逐步缓慢加入40mL水, 继续搅拌半小时得到白色乳液; 3.聚合: 上述乳液逐步升温至50oC, 并向其中加入1.08g过硫酸钾并搅拌溶解, 将0.45g亚硫酸氢钠溶于20mL水中置于滴液漏斗中, 搅拌下缓慢滴加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聚合反应, 时间滴加控制在30min以内, 滴完后观察乳液变化,引发后(有温升现象)计时开始,反应三个小时后结束反应。

配方.改性.交联.乳液分散.涂料制备. 综述 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介 1.定义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体,加入发泡剂等添加剂制成,它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缓冲材料。它具有闭孔结构,吸水性小,有优良的抗水性;密度小,一般为0.015~0.03;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加工性好,易于模塑成型;着色性好,温度适应性强,抗放射性优异等优点,而且尺寸精度高,结构均匀。因此在外墙保温中其占有率很高。但燃烧时会放出污染环境的苯乙烯气体。 2.用途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的缓冲包装,也可用其直接制成杯、盘、盒等包装容器来包装物品,在特殊凿井法施工(冻结法施工复合井壁)中应用较广,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加工性好,易于模塑成型;着色性好,温度适应性强,抗放射性优异等优点。 3.回收处理方法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利用主要途径有:减容后造粒,粉碎后用作各种填充材料,裂解制油或回收苯乙烯和其他。 (1)减容后造粒: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可熔融挤出造粒制成再生粒料,但因此体积庞大,大便运输,通常在回收时先需减容。方法有机械法,溶剂法和加热法。 (2)粉碎后用作填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经粉碎后可用作填料,制成各种制品。 ①重新模塑成泡沫塑料制品②混凝土复合板制品 ③石膏夹芯砖④用作沥青增强剂 ⑤用作土壤改性剂

苯丙树脂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苯丙树脂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型丙烯酸类树脂在油墨、涂料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环保型的苯丙树脂自身有很多优点,应用性质也相对较好,逐渐成为目前较活跃的研究和开发领域。但是单纯的苯丙树脂还有附着力差、稳定性差、气味大及力学性能差等缺点,本文简单概述了苯丙树脂的一些制备和改性方法及其在水性油墨中应用的优缺点和选择标准。为苯丙树脂在水性油墨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标签:苯丙树脂;改性;水性油墨 苯丙树脂是由苯乙烯、丙烯酸及其酯类共聚的聚合物,屬于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的一类,是一种典型的碱溶性树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水性油墨等领域中。近年来水性油墨的发展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水性油墨毒性低可降解,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减少印刷厂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水性油墨取代传统的溶剂型油墨是大势所趋。水溶性树脂主要是作为水性油墨中的连接剂,是水性油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印刷产品质量,其中水溶性苯丙树脂树脂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多,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它具有低毒、不易燃、不含任何有机溶剂、无污染等优点,但同时随着使用时间不断增加,人们逐渐发现,单纯的苯丙树脂也存在附着力不够好和有害气体挥等缺点,因此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苯丙树脂的改性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水性油墨中的苯丙树脂的选择标准,苯丙树脂的主要制备流程以及改性方法,为苯丙树脂在水性油墨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1 水性油墨用苯丙树脂的优缺点及选择标准 水性油墨用苯丙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油墨成高质量的膜,保证颜料在印刷过程中均匀平整的附着在印刷物表面,提高水性油墨的光泽度。与其他类型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相比较,苯丙树脂的凝固点非常高,使用使黏度比较低,材质较轻,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并且成膜质量很高。比乳液具有更大的配伍性和剪切稳定性,能够是溶液中的溶质均匀稳定的存在,最后制备出的油墨干燥速率更快,具有比较好的防水性能。 苯丙树脂的种类有很多,作为水性油墨用连接料时,苯丙树脂的性质对水性油墨的整体性质有很大影响,所以苯丙树脂的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选择苯丙树脂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分子量,酸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三个,下面分别阐述。苯丙树脂的分子量主要与聚合方法和聚合时间决定,水性油墨用苯丙树脂分子量最好在两千到六千之间最为合适,分子量过高会导致油墨的粘度增加,油墨的水溶性与粘度有直接的关系,分子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水溶性不合适的情况,造成油墨成膜性差。树脂的酸值也是选择树脂时的重要指标之一。树脂的酸度主要来源于树脂分子的羧基,羧基可以和水分子形成氢键,随着羧基含量增加,油墨的水溶性会变好,但同时,酸度的增大会使材料的耐碱性变差,所以酸度的选择也应该适中,根据情况具体选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苯丙树脂的成膜性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引言 目前有关氟碳乳液、硅丙乳液外墙涂料的报道有不少,基本上都是单独进行氟改性或硅改性,而很少有将丙烯酸酷乳液同时进行氟硅改性的报道[95-97]。用有机硅对丙烯酸酷乳液进行改性,配制的乳胶涂料的抗沾污性和耐候性均有明显提高。然而由于乳液聚合体系中水的存在,活性有机硅烷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自身交联、缩聚而失去活性,而且当有机硅含量较大时,易产生大量凝聚物[5,6,98]。而此种改性是随着有机硅加入量的增大而提高的,所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酷乳液存在此方面的局限;用有机氟对其进行改性,由于氟烷基表面能低,易于向表面迁移,因此使涂膜具有较好的憎水性、抗沾污性,用此种乳液所配制的乳胶涂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污性和抗紫外线能力,还具有自洁功能[57,88,99,100]。但由于含氟丙烯酸酷价格昂贵,大量使用势必影响共聚物的应用范围,有机硅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低的表面能,在丙烯酸树脂乳液中接入一定数量的含氟硅单体进行改性,由于在分子中引入了键能较大的Si-O键和C-F键,赋予涂膜优异的耐候性、耐久性、耐化学药品性、防腐性、绝缘性、不易燃性、低温柔韧性、憎水性、非粘附性及耐污染性等性能[100,101-107]。 本文通过比较相同含量的有机硅和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最后得出氟改性效果要比硅改性的好,但考虑到成本问题,决定同时应用硅氟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有机氟硅改性剂种类及不同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实验部分 2.1主要原料和仪器 丙烯酸丁酷(BA):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苯乙烯(St),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丙烯酸(AA):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化学纯,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DB-151):工业级,应城市德邦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过硫酸按(妙):分析纯,爱建德因赛上海引发剂有限公司;氨水:分析纯,质量分数为28%,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碳酸氢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四氢吠喃(THF):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去离子水:自制;N-乙基一轻乙基全氟辛基磺酞胺(DF-10)、全氟辛烷基磺酸四乙基胺(DF-248)、全氟丁基磺酸钾(DF-98):均为工业级,武汉市德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酷:化学纯,国外进口;甲基丙烯酸: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丙烯酞胺、N-经甲基丙烯酞胺:化学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对苯二酚(阻聚剂):分析纯,北京市北郊农场化工厂。 注:丙烯酸丁酷(BA)、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均为减压蒸馏除去阻聚剂,冰箱中贮存备用。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A铸U人咫60型,美国NICOLET公司;自动界面张力仪,ZLZ100型,淄博科森仪器公司;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JJ-1型,金坛市华龙实验仪器厂;透射电子显微

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潘士斌;赵晨阳 【摘要】综述了几种新型改性苯丙乳液聚合的方法,这些不同的改性苯丙乳液聚合的方法均比未改性的苯丙乳液在性能上有所提高,介绍了改性苯丙乳液的发展近况.【期刊名称】《河北工业科技》 【年(卷),期】2014(031)004 【总页数】5页(P350-354) 【关键词】乳液聚合;改性;苯丙乳液 【作者】潘士斌;赵晨阳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6.6 乳液聚合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当时HARKINS发表了第一篇有关乳液聚合的论文。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相当迅速,如今除了常规乳液聚合以外,许多新的聚合方法如种子乳液聚合、超微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超浓乳液聚合、散聚合等均有所发展[1]。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耐候性好、黏结性好,还有优良的成膜性,在乳液聚合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中国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开始研制苯丙乳液体系,80年代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核壳技术、互穿聚合物网络及无皂乳液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人们对苯丙乳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苯丙乳液高温时呈现黏稠状态,低温时显示脆性,这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改善其缺陷,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引入功能性单体;二是研究出新的聚合方法。在研究过程 中通常将2种方法结合使用。本文对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有机硅具有耐紫外线、耐高温和低温、耐氧化降解以及耐红外线辐射等非常好的性能,采用有机硅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可以很好地改善苯丙乳液的耐久性、保光性以及耐候性。 臧金燕等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功能单体,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共聚,研究了VTES加入量以及乳化剂配比和加入量对改性苯丙乳液粒径和耐水性的影响[2]。研究结果表明:VTES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乳液粒径增大,体系稳定性 下降;但是随着阴离子型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乳液粒径减小,稳定性也提高。商武等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出的核壳结构苯丙乳液具有固含量高、黏度低的特点,讨论了单体用量、软硬单体配比以及合成出的聚合物结构对乳液性能的影响[3]。 他们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研究了有机硅加入量和粒子结构对成膜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合成出的乳液固含量高、黏度低、耐水性好。LEIR等将带氨基的聚 二甲基硅氧烷引入到带有以异氰酸酯基为活性基的苯乙烯单体和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中,该反应通过紫外光引发可以合成出具有新结构与性能的硅丙树脂,实验发现不同的端基官能团会使黏度发生变化[4]。欧阳星等用含有双键的乙烯基三甲氧 基硅烷单体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共聚来改性苯丙乳液,观察了有机硅加入量对合成乳液粒径及耐热性的影响[5]。结果表明,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量为 5%(质量分数)时,能够显著提高合成出的乳液乳胶膜的耐热性能,提高玻璃化转 变温度。LAWRENCE等合成出了一种水活化的胶黏剂,该胶黏剂用乙烯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以硫酸盐或磷酸盐作为水基引发剂[6]。该胶黏剂主要用于玻璃表 面和吸水率低的金属塑料的表面黏结。其特点是与水接触后马上就可以黏结,即使

我国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我国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赖晓琳 【摘要】The paper summaried the advances of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modified by organic fluorine-silicone, epoxy resin, nano-material and other functional materials.%综述了我国有机硅氟改性、环氧改性、纳米材料改性以及其它功能材料改性苯丙乳液的发展情况。 【期刊名称】《上海化工》 【年(卷),期】2012(037)007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苯丙乳液;改性;性能 【作者】赖晓琳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6.6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简称苯丙乳液,是乳液聚合中研究较多的体系,也是当今世 界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十大非交联型乳液之一。由于其较高的性价比,在胶粘剂、造纸施胶剂、涂料、印刷用水性上光油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苯丙乳液在耐水性、耐候性、抗老化、抗张强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利用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纳米材料、蒙

脱土等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性能。 1 有机硅氟改性 1.1 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简称硅苯丙乳液。有机硅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耐紫外线、耐红外辐射和耐氧化降解等性能,用有机硅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可以明显提高其耐水性、耐有机溶剂性、耐候性和耐久性等。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因分子中含有乙烯基,可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同时,VTES 中还含有三个可反应的乙氧基,可通过它们的水解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点,是常用的有机硅改性剂。郭仕恒等[1]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α-甲基丙烯酸(MAA)、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制得的改性苯丙乳液的外观、钙离子稳定性、冻融稳定性、成膜性都较好;与纯苯丙乳胶膜相比,其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耐有机溶剂性更好,Tg升高5℃,耐热性有所提高。由于传统的三烷氧基型偶联剂有可能会降低苯丙乳液的稳定性,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奚丽萍等[2]使用新型的二烷氧基型环氧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通过苯丙乳液中聚合物羧基和环氧型硅烷中环氧基的反应,引入可水解的硅烷氧基团,然后经硅氧烷基的水解和缩合,形成交联的Si—O—Si键交联。获得的改性苯丙乳液涂层与苯丙乳液相比,防腐效果有显著改善。 1.2 有机氟改性 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通过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引入含氟基团得到聚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由于氟的电负性大,C—F键十分稳定,含氟侧链可对主链和内部分子屏蔽保护,使丙烯酸酯不仅保持了其原有特性,还可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耐候性、抗污性和耐油耐水性[3],在涂料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新等[4]采用两阶段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EA)为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亲水单体,在偶氮二异

苯丙乳液冻融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苯丙乳液冻融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仇鹏;赵刚磊;吴亮;杨文倩;柳泉润 【摘要】通过对苯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乳化剂类型、用量及配比和第2次滴加单体的组成对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为15.7℃时,其冻融稳定性和成膜性能达到均衡;选择阴离子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和辅助乳化剂烯丙氧基羟丙基磺酸钠搭配,乳化剂占单体用量的1.5%,预乳化液和打底液中乳化剂分配比例为1∶1~2∶1,第2次滴加单体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部分丙烯酸搭配,乳液冻融稳定性最佳. 【期刊名称】《涂料工业》 【年(卷),期】2015(045)004 【总页数】5页(P18-21,27) 【关键词】苯丙乳液;玻璃化温度;乳化剂;第2次滴加单体;冻融稳定性 【作者】仇鹏;赵刚磊;吴亮;杨文倩;柳泉润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30.4

苯丙乳液在合成过程中,配方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乳液在温度较低时产生破乳现象,出现冻融稳定性差的问题。冻融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乳液的运输、贮存及在涂料中的应用等。影响苯丙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环境[1-2]等。乳液中添加一定量防冻剂虽然对冻融稳定性有帮助,但随着涂料行 业VOC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防冻剂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因此,本研究重点考察苯丙乳液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乳化剂类型、用量和分配比例,以及单体滴加方式等对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乳液样品进行了评估,得到了冻融稳定性较佳的苯丙乳液。 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苯乙烯(ST):中海壳牌;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惠州石化五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惠菱化工;过硫酸铵:三明市展化化工;焦亚硫酸钠:岳阳中南化工;乙烯基聚氧乙烯烷基醚、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日本艾迪科;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聚氧乙烯醚酯磺酸钠:科宁;脂肪醇硫酸钠: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烯丙氧基羟丙基磺酸钠:罗地亚;25%氨水:江门市化肥总厂;以上均为工业级。去离子水:自制。 DF-101S型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机:郑州佳创;HH-1型数显恒温水浴锅:镇 江科密;MS30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马尔文;NDJ-1型旋转黏度仪:上海恒平;PB-10 型酸度计:赛多利斯(SARTORIUS)。 1.2 乳液合成 1.2.1 预乳化单体液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装置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和去离子水,于30~50℃搅拌溶解至澄清透明。将单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单体在快速搅拌下依次加入上述乳化剂溶液中进行乳化,搅拌20~30 min后即得预乳化单体液;另一部分单体不进行预乳化,用于第2次滴加。

苯丙乳液论文

40000吨/年苯丙乳液聚合装置工艺设计 (代飞江汉大学) 摘要:本文以生产苯丙乳液为目的,阐述了苯丙乳液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各种合成工艺路线综合评价、分析比较,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计算出每批物料的进料量、反应热,从而选择合适的换热方式和设备。根据测得的物料粘度选择合适的搅拌器和搅拌功率,从而最终按照40000吨/年苯丙乳液的规格设计出主要设备——聚合釜,并对其工艺工程进行设计,绘制合理的工艺流程图。 关键词:苯丙乳液;生产工艺;搅拌装置;聚合釜

Abstract :This paper production styrene-acrylic latex for the purpose,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styrene-acrylic latex, through various synthesis process rout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choice of reasonable production process, determine th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process flow. Calculated each batch of material feed rate, reaction heat, to choose a suitable heat transfer methods and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of material viscosity choose appropriate mixer and mixing power, and in the end to 40000 tons/year styrene-acrylic latex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the main equipment-polymerization kettle, and its techn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draw reasonable process flow diagram. Key word:Styrene-acrylic emulsi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tirring device ; polymerizer.

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改性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 告 实验课程高分子合成实验 实验项目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改性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 10应化 学号 1005100073 姓名邓亚中 指导教师宋建华 开课学期 2012 至 2013 学年 2 学期时间 2013 年 5 月 9 日

这些单体也逐渐减少,所以反应速度就逐渐减慢了,直至这些单体耗尽,于是聚合反应就终止了,这称为第三阶段。 乳液聚合技术重要的特征为分隔效应,即聚合增长中心被分隔在为数众多的聚合场所内, 这一特征使得乳液聚合过程具有较高的聚合速度以及产物分子量高等优点, 同时还使生产工艺乃至产品结构和性能易于控制和调整,通过聚合工艺来实现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优化。 乳液聚合方法及聚合产物也存在自身的缺点。例如,自由基碎片及乳化剞的存在使得乳液聚合产物不能高于高纯领域;与本体聚合相比,乳液聚合的反应器有效容积量由于分散介质的存在而被降低。 (2)本课题的聚合机理:使用含乙烯基的有机硅烷改性苯丙乳液,是直接利用乙烯基有机硅氧烷单体中的双键和苯丙乳液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其分子结构较小,相对聚有机硅氧烷大单体来说更容易与苯丙乳液共聚,因此使用较少的用量就可以达到改性要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 )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一方面可通过烷氧基的水解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提高共聚物的强度,改进性能;另一方面, 共聚物中未反应完的 Si-OH 基可与无机基材表面的羟基等作用,形成氢键或化学键,提高与被粘表面的粘接强度。 3.实验装置与材料 (1)实验设备 三口烧瓶、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电动搅拌器、恒温浴、温度计、玻璃棒、烧杯、分析天平 (2)实验药品 设备装置图 药品名称 分子量 规格 用量 苯丙乳液 苯丙乳液改性 十二烷基硫 酸钠 288.38 A.R 1.7g 3.4g JS86 1.7g 3.4g 丙烯酸 1.4ml 1.4ml 甲基丙烯酸 甲酯 6.6ml 6.6ml 丙烯酸丁酯 128.17 A.R 15.6ml 15.6ml 苯乙烯 104.14 A.R 15.7ml 15.7ml 氨水 -- -- 适量 适量 有机硅(KH-570) -- -- -- 1.44ml 乙二醇 62.07 A.R -- 0.4ml 过硫酸钾 170.32 A.R 1.5g 1.5g

核壳型无皂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核壳型无皂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王百军;倪贵峰 【摘要】采用核壳-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为壳,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同时,还对不同配方的乳液及其涂膜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引发剂浓度、齐聚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比,硬软单体比例为St/BA=70/30,其中齐聚物MMA/AA=6/1,齐聚物的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0%,在壳聚合中AA占单体总量的5.0%,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4%,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制得的乳液综合性能良好.%A composite core-shell and soap-free poly (styrene/butylacylate) P(St/BA) emulsion with high stability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which the poly(butylacrylate)was the core and the poly(styrene) was the shell. The influence of monomer components on synthetic properties of the emulsion and its coating was research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mulsio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initiator and oligomer were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roperty of the emulsion. The best dosage of various factors was gained by the single analysis of various factors. There were as follows: the ratio of "soft" monomers and "stiff"monomers (St/BA) was 70/30, MMA/AA was 6/1,oligomer was 6.0%,AA in the shell was 5.0%,initiator was 0.4%, and crosslinker was 0.5%. 【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