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文言虚词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总结

【而】

(一)连词

1.表并列关系

(1)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2)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殽之战》)

2.表递进关系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表承接关系

(1)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3)武夫力而拘诸原(《左传·殽之战》)

4.表转折关系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殽之战》)

5.表修饰关系:

(1)子路率尔而对曰:(《论语·先进》)

(2)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前赤壁赋》)

(3)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4)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二)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你,你的:

(1)而翁

(2)而其毋忘乃父之志!

【故】

1.因此,所以: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2.原因

(1)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墨子·非攻》)

3.旧交情: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故意地:

(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2)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乃】

(一)代词:你(的),你们(的)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

(二)副词

1.表肯定,是,原来是:

(1)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2)赢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3)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游侠列传》)

2.表转折,竟然: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表顺接,于是,才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2)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3)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牧羊》)

(4)然后乃敢尝酒食。(《游侠列传》)

【其】

(一)代词

1.他的,他们的,它的: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他的)(《勾践灭吴》)

(2)其声呜呜然。(它的)(《前赤壁赋》)

2.他,它:

(1)方其(曹操)破荆州,下江陵。(他)(《前赤壁赋》)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它)3.那些: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4.其中的:

(1)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副词,表示反问,要求,期望等语气:

1.加强反问语气,“岂”,难道,怎么:

(1)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

(2)其孰能讥之乎?(《捕蛇者说》)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加强祈使语气:

(1)尔其毋忘乃父之志。(一定)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还是)(《左传·殽之战》)3.加强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微管子,吾其披发左衽矣!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其真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

(1)其无知,悲不几时。(《祭十二郎文》)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且】

1.即将:

(1)身且死,何以货为?(《哀溺》)

(2)今吾且死,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2.尚且: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3.用于连接两个同时发生的动作。一边……一边……

(1)且浴且思,竟不能无动。(《书鲁亮侨事》)

【虽】

1.虽然,后面说的是事实。

(1)虽然,每至于族。(虽然是这样)(《庄子·养生主》)

(2)此虽免乎行,犹有未树者也。(《庄子·逍遥游》)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

2.即使,后面说的是假设。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荀子·劝学》)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为】

(一)动词

1.做(官)

(1)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与韩荆州书》)

(2)自是之后,为侠者极众。(《游侠列传》)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2.治理(国家):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先进》)

3.给,替: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2)谁习记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3)窃以为君市义。(《冯谖客孟尝君》)

4.成为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赋》)

5.给予:

(1)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6.策划,谋划: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7.认为:

(1)窃为大王不足取也!(《鸿门宴》)

(二)副词

1.表判断,是: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游侠列传》)

(三)表被动:

(1)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2)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并序》)

(四)语气词,不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