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面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表,表格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

A.工人极端贫困

B.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汽车价格暴涨

D.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出信贷是汽车消费的主流方式,这种消费方式实质是一种提前消费,易形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故B项正确。

2.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

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

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答案】 C

【解析】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

3.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答案】 C

【解析】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还尚未提出和实施,故B项错误;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经济运行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和转移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

4.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答案】 D

【解析】题干中的数据信息表明德国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由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项错误;

材料仅呈现五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1933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五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

5.(2018·河南周口期末)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曾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扩大内需

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适合于罗斯福新政,排除;放弃市场机制对于两者都不符合,故B项错误;两者的做法都属于拉动内需,刺激生产和消费,故C项正确;D项说法适合于后者,排除。

6.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实质是()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 C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调节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推行福利政策均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不是实质,故A、B、D三项错误。

7.(2018·广东普宁期末)“1929年危机之后,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材料表明凯恩斯主义()

A.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

B.刺激经济具有时效性

C.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性

D.损害后发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材料“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反映的是凯恩斯主义的流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可知,各国形成对凯恩斯主义的依赖,从而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说明凯恩斯主义也只能在一定的时期有效,如果长期依赖,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对经济恢复有一定成效,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凯恩斯主义在很多国家均已失去了当初的功能,没有区分先发还是后发国家,故D项错误。

8.(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这段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论() A.批评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

B.批评新政扩张了美国政府的权力

C.肯定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

D.肯定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故C 项正确,A、B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9.1930年,美国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92万台、6.1万台和5万台;到了1940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156.7万台、19万台和11万台。导致上述现象是由于罗斯福新

政()

A.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B.推行“以工代赈”

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答案】 A

【解析】题中提到的“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都属于工业产品,其产量的增加和工业复兴有直接关系,故A项正确;“以工代赈”是指政府通过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与工业复兴无关,故B项错误;实施农业减耕减产只能导致农业机械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量减少,故C项错误;整顿财政金融与工业复兴并无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10.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9个月,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

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

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

D.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

【答案】 D

【解析】通过以工代赈,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工人的就业问题,扩大了政府救济,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工人获得一定的收入,可以用来购买产品,提高了社会购买力,故D项正确。

11.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答案】 B

【解析】材料的漫画从一只蓝鹰最后演变成法西斯的标志符号,可见突出其“专制独裁”的特点,故B项正确。

12.在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罗斯福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取代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这体现出当时美国()

A.总统取得超越国会之上的权力

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破坏

C.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

D.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美国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

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

——英美富强之道考辩》材料二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15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工业革命的推动;由“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塞门斯法令’把……列入免税之列”可以归纳为政府的支持,还可以从经济实力的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经济发展主导权等角度归纳。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归纳为提高关税;由“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归纳为实行货币贬值。第二小问,可以从恶化经济危机、激化国际矛盾、启示战后经济发展等角度归纳。第三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的双刃剑作用等角度归纳。

【答案】(1)条件: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目

的: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霸权。

(2)措施: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言之有理即可)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解析】解答本题需首先提取材料观点,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自我观点。

【答案】示例一:

观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

论述:此观点正确。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言之有理

即可)

示例二:

观点: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间的一种统制经济。

论述:此观点不正确。

尽管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可能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因素,但将其在政治上定位为法西斯独裁统治,明显是错误的。罗斯福新政虽然在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同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仍然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且,美国既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也保存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因而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并非是统制经济。(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