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氟醚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七氟醚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比较

七氟醚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比较

血 流 动 力学 影 响 小 , 值 得 临 床推 广 应 用
关键词 : 七氟醚 ; 异氟醚; 腹 腔镜 手 术 中图 分 类 号 : R 9 7 1 .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5 — 0 1 1 4 8 — 0 l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 0 1 0年 1月~ 2 0 1 2年 1 月 收治 的
[ 1 ] 张艳玲 , 黄建琴.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5 0例 I 临床 分 析 [ J ] . 中 国 实
用医药 , 2 0 1 0, 5 ( 3 2 ) : 9 4 — 9 5 . [ 2 ] 苏 应宽 . 刘 新 民. 妇 产 科手 术 学 [ M] . 第 2版 . 北京 : 人民_ 卫生 出版 社 , _
置, 对 保 持 阴道 的长 度 也要 特 别 注 意 _ 6 _ 。 综 上 所述 ,改 良式 筋 膜 内子 宫 切 除 术具 有 手 术 时 间短 、 术 中出 血 量少 的特 点 , 由于 手术 时 间短 , 术后 肠 蠕 动 恢 复快 、 排气早 、 切 口小 、 疤 痕 小 等优 点 ,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学意 义( P < 0 . 0 5 ) . 充 分 说 明改 良式 筋 膜 内子 宫切 除术 与传 统 方 法 比较 . 其方法 简单 , 出血低 , 术后恢复快 . 可 减 轻 患 者 的
痛 苦 。 治 疗组 4 0例患 者 术 后无 腹 痛 、 下腹坠胀感 、 大 小 便 潴
[ 4 ] 赵
带, 采 取 筋 膜 内缝 合 既 避 免 了输 尿 管 的 损 伤 . 又 保 持 了盆 骶
支撑作 用 ; ( 3 ) 膀胱剥 离面小 , 减 少 了 膀 胱 的损 伤 , 有 利 于 病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分析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分析
【 中图分类号】R 1 【 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 0 52 0 ) 3 0 6 - 2 6 2 5 8 (0 9 0 - 18 0
【 摘要】 目的 了解腹腔镜手术在 治疗 妇科疾 病 中的优缺点。 方法 对 20 年我 院4 例妇科腹腔镜手术 与同期 4 例传统开腹手 08 O O 术在手术 时问、 中出血量 、 术 术后住 院天数 、 术后病率 等情况进行分 析比较。 结果 腹腔镜手术具有 术中 出 少、 血 术后住 院天 数少 、 术后疼痛小、术后恢复快等优 点, 很值 得推 广。
与 入 室 时 比较 ,以 P< 0 0 为 差 异 有 显著 意 义 。 .5 2 结 果 3 3 E G组 术 中肌 松 药 用 量 明 显 少 于 G组 , 以不 用 肌 松 . + 可 药 , 留 自主呼吸 ,既可辅助呼吸 ,也可控制呼吸 , 保 便于术 中管
2 1 G组 插 管 后 、切 皮 时 、 管 后 的 MAP及 HR较 入 室 时 理 , . 拔 术后 不必 送麻醉复苏室 , 患者能很快清醒 , 膨肺即可拔管 , 拔 有 明 显 升 高 , 异 有 显著 意 义 ( 0 0 : 。整 个 术 中血 压 及心 管后呼吸均匀 , 差 P< .5 呼吸功能正常 , 并敢于作咳嗽 等动作 。 + E G组深 率 也 有 明 显 升 高 。而 E G组 插 管 后 、切 皮 时 、拔 管 后 的 MAP及 呼吸能力明显强于 G组。有利 于术后 管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 , + 也 HR较入室时 比较 差异无 显著 意义 ( 0 0 ) P> .5 ,整个术 中 MAP 便 于 术 后 镇 痛 。 和 HR较 平 稳 ,血 流 动 力 学稳 定 。E G组 与 G组 相 比 ,插 管 后 、 + 胸段硬膜 外阻滞后 ,脊髓 交感 中枢 受到阻滞交感 张力下降 , 切皮时、拔管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 P<0 0 ) .5 。见 表 l 。 致使血压、 率下降 , 心 切皮 等伤害性刺激被阻滞 , 故切皮、 插管 、 2 2 其 它 项 目 E G组 有 2 术 前 心 电 图提 示S — . + 例 T T改 变 , 拔 管等刺激反应轻微 。 本组 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当阻滞平 似 有 心 肌 缺血 ,硬 膜 外 腔 注 药 后 5 0 i ,S ~1 r n T段 明 显 好 转 ,心 面达 T .时 , 脏 血 管扩 张 可 缓解 心 肌 缺 血; 膜 外 阻 滞 还 能 有 a 23 心 硬 肌缺 血应有改善。两组用药情况见表 2 。 效地 阻滞各种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 也便 于术中管理 , 减少全麻 表 2 两 组 术 中 用 药 比较 药用量 ;术后患者伤 口不痛 , 于术后管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 便 发生。总之 , 连硬外 +全麻不失为一 良好的麻醉方法。

对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 龚国荣

对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 龚国荣

对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龚国荣【摘要】目的:探究在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从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采用的维持麻醉药物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采用的维持麻醉药物为异氟醚。

统计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苏醒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及时苏醒情况、正常苏醒情况、苏醒延迟情况、总正常苏醒情况,结果:96例患者均成功麻醉,并且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均符合手术要求,实验组患者的总正常苏醒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正常苏醒率(50.00%),两组患者的总正常苏醒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较好,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异丙酚;联合用药;麻醉;瑞芬太尼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效果符合手术需求且术后能够快速苏醒,对手术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研究资料显示,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两种药物麻醉效果较好,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手术结束后,两种药物通过代谢作用,能够迅速完全代谢出体外,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较短,安全性更高[1]。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是目前主要应用的麻醉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其麻醉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了采用不同麻醉方式麻醉的效果及苏醒情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从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有男29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24-64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7.5±2.3)周岁;对照组有男27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23-6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7.9±2.4)周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观察

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观察

表2 2组病人各时间点的 AA 、 P HR及 Gu比较(血 ) IMA 、 l ;
注 : < .5 ” P 00 P O0 。 < .1
——


22 2组病人各时间点的AA 、 P、 及 G u比按( . IMA HR l 见表2 ) 由表 2可见 , A I 各时间点均无 显著性差 异 ( 2组 A 在 P>
(. 1 甘肃省康复 中心医院 , 甘肃 兰州 7 00 ;. 30 0 2陇南市武都区长春诊所 , 甘肃 陇南 7 60 ) 4 0 0 关键词 : 中药; 毒副作用 ; 对策
15 统计 学 分析 .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麻 醉科 20 0 7年 3月~ 0 8年 1 20 月 筛选 A A  ̄I S II级拟行腹 腔镜胆囊切除病人 6 ,男 2 、 O例 2例 女
3 例, 8 年龄 2 一 o岁 , O6 均无 高血压 、 心病 、 冠 糖尿病及其他内分 泌代谢性疾病 , 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术 。
12 实验 分 组 .
所有数据均以(虹) 表示 , 采用 SS 1. fr n o s P S 1 dw 两样 5 o Wi 本均数 t 检验 。
2 结 果
2组病人术前 3 O分钟均肌 肉注射阿托 品 0 m 、地西泮 . g 5
1mg 0 。诱导 : 哒唑 仑 0l /g 芬 太 尼 0 0 m g 丙 泊 酚 咪 , k, mg . 4 ̄ , 0
V0.6 2 8 No2 1 oo 2 .3
丙 泊 酚 加 瑞 芬 太 尼 全 凭 静 脉 麻 醉 与 异 氟 醚 吸 入
麻 醉 在 腹 腔 镜 手 术 中 的 对 比 观 察
冯 秀玲 李卫 东 , 伟 , 彪
(. 1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甘肃 兰州 7 02 ;. 3 0 02兰州市妇幼保健医院 , 甘肃 兰州 7 03 ) 3 0 0

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2010年7月——2012年9月间来我院进行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高年龄、高血压患者、术后未镇痛、低氧等因素是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术后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防御措施,降低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

【关键词】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麻醉;躁动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02-02全麻患者由于手术创伤以及麻药量使用较大,因此术后患者身体会较虚弱,从而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是指在进行全麻手术完成后,在苏醒期表现出兴奋、躁动、定向功能障碍、肢体的无意识性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等。

该类症状对患者苏醒有很大影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必要对该类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出降低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

我院本次研究就是对该问题进行探讨[1],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次研究共选入193例2010年7月——2012年9月间来我院进行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术前意识障碍或精神病史、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所以患者均符合研究要求。

患者年龄19-61岁,平均(41.3±4.5)岁,体重42-70kg,平均(57.1±6.5)岁。

193例患者中卵巢囊肿63例,宫外孕65例,子宫肌瘤41例,其他24例。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的均为静吸复合麻醉,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监测,快速静脉诱导,分别静注咪唑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情况确定。

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作者:张伟锋罗丽飞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4期[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比较。

方法选择80例LC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七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醚,异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气腹后5 min、苏醒时异氟醚组患者MAP、HR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上升且高于相应时间点的七氟醚组(P < 0.05)。

七氟醚组术后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和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均少于异氟醚组,且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异氟醚组(χ2=5.00,P < 0.05)。

两组患者的术后4 h 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 < 0.05),且异氟醚组下降的幅度与七氟醚组比较更显著(P < 0.05),术后12 h 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结论 LC手术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较吸入异氟醚麻醉具有麻醉恢复时间短、麻醉恢复质量好、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少、减轻LC手术应激反应的特点,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尤其适合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

[关键词] 七氟醚;异氟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095-0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手术[1]。

LC手术一般采用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将麻醉药直接通过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作用[2]。

七氟醚是一种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等特点的新型吸入麻醉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3]。

本研究观察了七氟醚麻醉用于LC手术的效果,并与异氟醚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中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应用。

方法:将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T组,n=15)和芬太尼组(I组,n=15),其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分别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

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下降,但在强烈刺激时,I组应激反应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较T组明显增大。

整个麻醉手术过程中,T组血流动力学较I组平稳。

结论: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与芬太尼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具有更强的有效性和更高的安全性。

标签:瑞芬太尼;芬太尼;腹腔镜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损伤小、刺激小的手术方法,现已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但它存在两大因素:一是CO2人工气腹;二是头低体位、快速气腹时,患者心血管反应明显,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了减轻患者的心血管反应,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已应用很多静脉麻醉药。

为了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及术中的平稳性,使患者的风险降到最低,我院对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从而寻找一种更加可靠的麻醉给药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手术方法术前6~8 h禁食水,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1 mg,鲁米那0.1 g,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行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等监测。

麻醉诱导:力月西2~3 mg,瑞芬太尼0.5~1.0 μg/kg,或芬太尼2~4 μg/kg,丙泊酚1.5~2.0 mg/kg,肌松用琥珀胆碱1.5~2.0 mg/kg或维库溴胺0.1 mg/kg,吸氧去氮3~5 min,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6~8 ml/kg,建立气腹后呼吸频率13~14 次/min,呼吸末CO2维持在35~40 mm Hg(1 mmHg=0.133 kPa)。

麻醉维持:T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复合吸入0.8%异氟醚。

I组持续输注芬太尼0.03 μg/(kg·min),复合吸入0.8%异氟醚。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86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麻醉药物将其分为A组(45例)和B组(41例),其分别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

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1 min 以及插管后1、2和5 min的HR和MAP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5 min则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且插管后1、2和5 min两组患者HR和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诱导前后两项指标变化与B组相比更为稳定。

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道梗阻或屏气及拔管后SpO2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前0.5 h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0.1 g鲁米那。

进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路,应用多功能无创检测仪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面罩吸纯氧。

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0.1 mg/kg维库溴铵+2.5 mg/kg异丙酚+0.04 mg/kg咪唑安定,A组患者同时给予1.5 μg/kg瑞芬太尼,B组患者给予4 μg/kg芬太尼。

麻醉维持:吸入1.5%异氟醚,同时A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0.2 μg/(kg·min)瑞芬太尼,B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0.03 μg/(kg·min)芬太尼,均于手术结束前停止麻醉药物吸入和泵注。

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率降低至60次/min及以下时,则立即静脉注射0.2 mg阿托品;若收缩压降低至80 mm Hg以下,则立即静脉注射5 mg麻黄素。

1.3 观察指标进入手术室后持续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搜集并比较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插管后5 min(T4)以及术后5 min(T5)时两组患者的HR和MAP;记录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离开恢复室时间等术后苏醒情况指标,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氟醚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10T12:53:28.9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1期供稿作者:许桂英[导读] 可见,异氟醚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许桂英(乌海市妇幼保健院 016000)
【摘要】目的:对异氟醚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8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妇产科患者为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40例。

两组患者均实施复合麻醉诱导,对照组在基础上实施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醉维持,实验组则采用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

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相比对照组更为稳定,实验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停药后的苏醒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

上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氟醚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关键词】异氟醚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119-01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8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实施异氟醚麻醉,效果显著。

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8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妇产科患者为对象。

患者年龄最小为30岁,年龄最大为62岁,平均年龄为(44.3±4.1)岁。

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9年,平均病程为(2.3±1.2)年。

疾病类型中,子宫肌瘤患者有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2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有22例,子宫腺肌病有5例,其他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有4例。

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4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类型等,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之前均禁食,并采用0.1克的苯巴比妥进行肌注,时间为30分钟,之后实施氧供,并将盐酸戊乙奎醚静注,浓度为0.01mg/kg,之后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靶腔输注,浓度为3mg/ml,诱导时间为5分钟,之后将2mg/kg的丙泊酚、0.1mg/kg的维库溴铵以及0.05mg/kg的咪达唑仑静注进行5分钟诱导。

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实验组使用异氟醚进行吸入麻醉,浓度为1%到2%,异氟醚的呼气末浓度为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靶腔输注,浓度控制为2μg/ml。

两组患者在树种均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持续性靶腔输注,并对药物用量加以调节,从而使麻醉深度得到控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时间点分别为麻醉前、麻醉后意识消失时、复位时以及苏醒后。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以及BIS的变化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以及BIS比较
实验组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为(2.7±1.1)分钟,对照组则为(6.2±1.2)分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丙泊酚是常见的短效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作用时间段以及麻醉深度控制性好的特点。

然而,丙泊酚的使用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造成抑制,导致患者血压以及心率出现变化,另外其剂量与血药浓度存在依赖性,镇痛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应用效果并不显著[2]。

顾勇伟[3]等人将7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采用异氟醚进行麻醉深度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

而此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采用异氟醚麻醉,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性相比采用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小,且不良反应少,苏醒时间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研究的结果相符。

可见,异氟醚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伟波,黎必万,陆彬堂,等.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1):1094-1096.
[2] 邓超,代志刚,董希伟,等.异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6):591-5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