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三代年代干支一览年表

五帝、三代年代干支一览年表
五帝、三代年代干支一览年表

五帝、三代年代干支一览年表

朝代帝王纪年《竹书》干支公元纪年备注

黄帝B.C2404- B.C2305 黄帝元年乙亥 B.C2404 在位100年

一百年丙申 B.C2305

丁酉B.C2304 天下大丧3年

戊戌B.C2303

己亥B.C2302

帝颛顼高阳氏B.C2301- B.C2224 帝颛顼高阳氏元年庚子B.C2301 在位78年

七十八年丁巳B.C2224

戊午B.C2223 天下大丧3年

己未B.C2222

庚申B.C2221

帝喾高辛氏B.C2220-- B.C2158 帝喾高辛氏元年辛酉

B.C2220 在位63年

六十三年癸亥B.C2158

甲子B.C2157 天下大丧3年

乙丑B.C2156

丙寅B.C2155

帝挚BC2154-B.C2146 帝挚元年丁卯B.C2154 在位9年,被废,帝尧继位。

九年乙亥 B.C2146

帝尧陶唐氏B.C2145- B.C2046 帝尧陶唐氏元年丙子

B.C2145 在位100年

一百年乙卯 B.C2046

丙辰B.C2045 天下大丧3年

丁巳B.C2044

戊午B.C2043

帝舜有虞氏B.C2042- B.C1993 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B.C2042 在位50年

五十年戊申 B.C1993

己酉B.C1992 天下大丧3年

庚戌B.C1991

辛亥B.C1990

附表三:夏朝帝王年代干支对照一览表

朝代帝王纪年《竹书》干支公元纪年备注

夏B.C1989-- B.C1559共计431年夏禹元年壬子 B.C1989 在位8年

八年己未 B.C1982

庚申B.C1981 天下大丧3年

辛酉B.C1980

壬戌B.C1979

夏启元年癸亥 B.C1978 在位16年

十六年戊寅 B.C1963

己卯B.C1962 四年丧期,实为异常,推测夏启驾崩后,帝国出现内乱,导致丧期推迟。自夏启以后,到帝相一直是权臣当道,夏王为傀儡。

庚辰B.C1961

辛巳B.C1960

壬午B.C1959

帝太康元年癸未B.C1958 在位4年

四年丙戌 B.C1955

丁亥B.C1954 国丧2年

戊子B.C1953

帝仲康元年己丑B.C1952 在位7年

七年乙未 B.C1946

丙申B.C1945 国丧2年

丁酉B.C1944

帝相元年戊戌 B.C1943 在位28年,被权臣寒浞所弑,故

无国丧

二十八年乙丑B.C1916

此处无王40 丙寅B.C1915 少康出生

乙酉B.C1896 少康虚岁20岁,自有仍奔虞

甲辰B.C1877 少康虚岁39岁,使汝艾伐过杀浇乙巳B.C1876 少康虚岁40岁,自纶归于夏邑少康元年丙午 B.C1875 在位21年

二十一年丙寅B.C1855

丁卯B.C1854 国丧2年

戊辰B.C1853

帝杼元年己巳 B.C1852 在位17年

十七年乙酉 B.C1836

丙戌B.C1835 国丧2年

丁亥B.C1834

帝芬元年戊子 B.C1833 在位44年

四十四年辛未B.C1790

帝芒元年壬申 B.C1789 在位58年,

五十八年己巳B.C1732

庚午B.C1731 国丧1年

帝泄元年辛未 B.C1730 在位25年

二十五年乙未B.C1706

丙申B.C1705 帝泄驾崩后恢复天下大丧3年的旧制

丁酉B.C1704年

戊戌B.C1703

帝不降元年己亥B.C1702 在位59年,后逊位内禅给其弟帝扃,10年后驾崩

五十九年丁酉B.C1644

帝扃元年戊戌 B.C1643 在位18年,帝扃十年,帝不降驾崩。

十年丁未 B.C1634

十八年乙卯 B.C1626

丙辰B.C1625 天下大丧3年

丁巳B.C1624

戊午B.C1623

帝廑胤甲元年己未B.C1622 在位8年八年丙寅 B.C1615

丁卯B.C1614 国丧2年

戊辰B.C1613

帝孔甲元年己巳B.C1612 在位9年九年丁丑 B.C1604

戊寅B.C1603 国丧二年

己卯B.C1602

帝昊元年庚辰 B.C1601 在位3年

三年壬午 B.C1599

癸未B.C1598 国丧2年

甲申B.C1597年

帝发元年乙酉 B.C1596 在位7年

七年辛卯 B.C1590

夏桀元年壬辰 B.C1589 帝发驾崩后从此取消国丧不继位的旧制,改为次年正式即位的惯例在位31年,夏桀31年商汤灭夏

三十一年壬戌B.C1559

附表四:殷商帝王年代干支对照一览表

朝代帝王纪年《竹书》干支公元纪年备注

商B.C1558-B.C1051共计508年商汤元年丙午 B.C1575 为夏诸侯17年

十八年癸亥 B.C1558 为天子12年因其元年,即帝位后未改元

二十九年甲戌B.C1547

外丙元年乙亥 B.C1546 在位2年

二年丙子 B.C1545

仲壬元年丁丑 B.C1544 在位4年

四年庚辰 B.C1541

太甲元年辛巳 B.C1540 太甲在位12年十二年壬辰 B.C1529

沃丁元年癸巳 B.C1528 在位19年

十九年辛亥 B.C1510

小庚元年壬子 B.C1509 在位5年

五年丙辰 B.C1505年

小甲元年丁巳 B.C1504 在位17年十七年癸酉 B.C1488

雍己元年甲戌 B.C1487 在位12年十二年乙酉 B.C1476

帝太戊元年丙戌B.C1475 在位75年七十五年庚子B.C1401

仲丁元年辛丑 B.C1400 在位9年

九年己酉 B.C1392

外壬元年庚戌 B.C1391 在位10年十年己未 B.C1382

河亶甲元年庚申B.C1381 在位9年

九年戊辰 B.C1373

祖乙元年己巳 B.C1372 在位19年十九年丁亥 B.C1354

祖辛元年戊子 B.C1353 在位14年十四年辛丑 B.C1340

开甲元年壬寅 B.C1339 在位5年五年丙午 B.C1335

祖丁元年丁未 B.C1334 在位9年九年乙卯 B.C1326

南庚元年丙辰 B.C1325 在位6年六年辛酉 B.C1320年

阳甲元年壬戌 B.C1319 在位4年

四年乙丑 B.C1316

盘庚元年丙寅 B.C1315 在位28年,十四年迁都殷十四年己卯 B.C1302

二十八年癸巳B.C1288

小辛元年甲午 B.C1287 在位3年

三年丙申 B.C1285

小乙元年丁酉 B.C1284 在位10年

十年丙午 B.C1275

武丁元年丁未 B.C1274 在位59年

五十九年乙巳B.C1216

祖庚元年丙午 B.C1215 在位11年

十一年丙辰 B.C1205

祖甲元年丁巳 B.C1204 在位33年

三十三年己丑B.C1172

冯辛元年庚寅 B.C1171 在位四年

四年癸巳 B.C1168

庚丁元年甲午 B.C1167 在位8年

八年辛丑 B.C1160

武乙元年壬寅 B.C1159 在位35年

三十五年丙子B.C1125

文丁元年丁丑 B.C1124年在位13年

帝乙元年庚寅 B.C1111 在位9年

九年戊戌 B.C1103

商纣(受)元年己亥 B.C1102 在位52年

五十一年己丑B.C1052

五十二年庚寅B.C1051

附表五:西周帝王年代干支对照一览表

朝代帝王帝王纪年《竹书》干支公元纪年备注

西周B.C1050—B.C771,积年281年周武王元年庚辰B.C1061 灭商即天子位6年,此处因其元年,即天子位未改元。延其旧元。

十二年辛卯 B.C1050

周成王元年丁酉B.C1044 在位37年三十七年癸酉B.C1008

周康王元年甲戌B.C1007 在位26年二十六年己亥B.C982

周昭王元年庚子B.C981 在位19年十九年戊午 B.C963

周穆王元年己未B.C962 在位55年五十五年癸丑B.C908

周共王元年甲寅B.C907 在位12年十二年乙丑 B.C896年

周懿王元年丙寅B.C895年在位25年

二十五年庚寅B.C871年

周孝王元年辛卯B.C870年在位9年

九年己亥 B.C862年

周夷王元年戊申B.C861年在位8年

八年丁未 B.C854年

周厉王元年戊申B.C853年在位13年,出逃13年,亡奔彘

十二年己未 B.C842年

十三年庚申 B.C841年共和元年

二十六年癸酉B.C828年共和十四年

周宣王元年甲戌B.C827年在位46年

四十六年己未B.C782年

周幽王元年庚申B.C781年在位11年

十一年庚午 B.C771年

附表六

附:殷商时可资考证的周世系

《竹书纪年》世系对应《史记》世系

高圉B.C1358—B.C 1298年在位61年高圉

亚圉B.C 1297—B.C 1193年在位105年亚圉

组绀B.C 1192年- B.C 1158年在位35年公叔祖类

周公亶父 B.C 1157年- B.C 1139年在位19年古公亶父

周公季历 B.C 1138年- B.C 1114年在位25年公季(季历)

西伯昌 B.C 1113年西伯文王 B.C 1102年为周侯西伯昌B.C 1070年受命元年

B.C 1062年在位52年

西伯发 B.C 1061--- B.C 1051 为商诸侯11年周武王

周武王 B.C 1050年- B.C 1045年,在帝位6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