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合集下载

漂浮导管的应用PPT课件

漂浮导管的应用PPT课件
漂浮导管(Swan-Ganz)的应用
.
1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条件
人员条件:一组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 设备条件:性能良好的多功能监护仪。 所获得的资料必须是确定诊断和指导治疗所必需的。
基于以上的条件,床旁血液动力学监 测主要在于确定诊断、评估病情、指导 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
2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适应症
.
41
.
42
.
43
.
44
.
45
Swan-Ganz置管是“盲插”不需要依赖X射线, 那么如何定位导管的位置呢?
依据所监测的不同部位的压力波形&数值 辅助参考导管的长度标记
.
46
导管体表标记的预估
显示距末梢端的距离用于确定顶端和端口的位置
标识带表示的长度:
成人导管
儿科导管
薄带: 10cm
薄带: 5cm
右侧的胸膜顶低于左侧,不 易刺入胸膜,可避免气胸、 血胸;
右侧没有胸导管,不易发生 乳糜瘘;
右侧解剖变异少,易于穿刺 定位;
右侧的颈内动脉位于静脉的 后内侧且平行走行,可减少 刺穿动脉的几率。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50
注意事项
5、为了防止漂浮导管随血流进入肺小血管,长时间堵塞肺小 血管遭致肺梗塞、肺动脉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漂浮导管置入 后应持续监测肺动脉压。此外,每次测定肺毛细血管嵌压的 时间也应尽可能缩短

ICU血流动力学监测

ICU血流动力学监测
• 3、通过容量负荷试验,观察PAWP的改变,能更准确的判 断患者容量状态(见下表)。
• 4、测定时充气量不超过1.5ml,应间断的、缓慢充气,以 免气囊破裂,或引起肺出血。
输出量大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的前负荷、 后负荷及心率等4个因素影响。表示为:CO =SV(心室每搏量)×HR(心率)。
Allen试验:判断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血流是否足够。 1) 抬高前臂,术者用双手拇指分别摸到桡、尺动脉搏动。 2) 嘱病人做三次握拳和松拳动作,压迫阻断桡、尺动脉血流,直 至手部变苍白。 3) 放平前臂,只解除尺动脉压迫,观察手部转好的时间。
内 容与目标
• 一、血压 (BP) 掌握
• 无创血压、有创血压
• 二、中心静脉压(CVP)掌握
• 三、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了解 •
一、血压
正常值:1、上肢收缩压90—140 mmHg;舒张压60--90 mmHg

2、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脉压,60--100 mmHg
(一)无创血压(NIBP)监测:一般通过加压袖带阻断动脉血流后,在持续放气时测定血流 继续流经动脉时的袖带压力振荡改变测得动脉压。
补液试验:在5~10min内快速输液100~200ml,如CVP不升高,血压升高,• 2、波形分析
• CVP 波形包含a 、c 和v 3 个正向波,x、y2个负向波( 见图) , • a:心房收缩产生、 • x:反映右心房舒张时容量减少 • c:三尖瓣关闭时所产生的轻度压力升高 • v:右心充盈同时伴随右心室收缩,三尖瓣关闭时心房膨胀的回力引起 • y:三尖瓣开放,右心房排空
• 五)并发症:血栓、出血、动脉瘤、感染 和动静脉瘘等。
• 六)预防:注意无菌操作,减少A损伤; 定时用肝素液冲洗; 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末梢循环不 佳,应拔除A导管等。

漂浮导管测力值及意义

漂浮导管测力值及意义
注:机械通气时呼吸对PCWP的影响大。PEEP时PCWP 升高。呼气性呼吸困难时PCWP曲线波动较大,呼吸 幅度大时PCWP曲线波动较大。
肺动脉楔压波形
33
三、漂浮导管测压力值及意义
4.右心室压(RVP) 多用于诊断性目的,如判 断有无右心室心肌梗死,是否有肺动脉瓣或流 出道的狭窄等。只能在进出导管时测得,因此 不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指标。正常值为收缩压 <30mmHg,舒张末压8mmHg。
打开X光机,追综导管插入位置,直至进入肺动脉。 使气囊充气、导管即进入肺动脉远端,气囊放气后, 导管又迅而退回原肺动脉位置,证明位置良好。外固 定术毕。
(三)实施
2.置管术中护理:
将肝素盐水放入压力袋中,并将压力袋挂好,将 压力充至300mmHg。
连接压力传感器,轻轻提拉换能器的排水阀使管 道里充满水,以免有任何气泡。
间接指标:必要时还可通过导管采取混合静脉 血标本,测定静脉氧分压(PvO。),间接了解 换气功能。
四腔漂浮导管
七腔漂浮导管
持续心排量监测仪
一、概述
漂浮导管监测原理:
漂浮导管是靠血流作用于导管气囊上的推力 进入肺动脉,由于导管远端十分柔顺和充胀的 气囊表面与血流力量间的几何学关系,使之以 很小的气囊面积获得最大的漂浮力,而易于漂 入肺动脉。且由于充胀的气囊使导管顶端不超 出气囊表面,使原作用于导管顶部的力分散于 充胀气囊的表面,而减少了对心内膜的刺激。
(一)评估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2.三尖瓣和(或)肺动脉为机械瓣或存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 3.右心系统血栓或肿物。
(一)评估
漂流导管置管部位:
经肘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 脉穿刺置管,导管经上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 房、右心室到肺动脉。多推崇颈内静脉或锁 骨下静脉。 从肘静脉或股静脉置管到肺动脉的平均距 离为 55~65 cm,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置管为 35.45cm。

Swan-Ganz 飘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肺复苏中指导价值

Swan-Ganz 飘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肺复苏中指导价值

Swan-Ganz 飘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肺复苏中指导价值李志;林健球【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3【摘要】目的:探讨利用Swan-Ganz 飘浮导管监测胸外按压时血液流动力指标来指导胸外按压的幅度及频率、呼吸频率及呼吸末正压的调整的研究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68例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观察组,每组各34例。

A、B两组患者在Swan-Ganz 飘浮导管置入前,均采用2010指南标准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气管插管、除颤、药物的使用并详细记录,A 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Swan-GanzSwan-Ganz 飘浮导管置入,B 组为观察组。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24h存活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2.35%,B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4.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24 h的存活率为91.18%,而B组患者在24 h的存活率仅为79.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Swan-Ganz 飘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指标来指导胸外按压的幅度及频率、呼吸频率及呼吸末正压的调整以形成有效的右心室峰压及胸腔负压,达到理想的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心输出量以保证心肌细胞及脑细胞的血液供应,建立个体化的复苏模式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24 h的存活率;同时,这一成果将极大的推进心肺复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增强胸外按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认识。

【总页数】4页(P396-399)【作者】李志;林健球【作者单位】528100 广东佛山,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528100 广东佛山,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经食管超声多普勒与Swan-Ganz导管在心输出量测定中的相关性研究 [J], 李恒;黄文祥;文先杰;周俊;陈立成2.PICCO与Swan-Ganz导管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J], 王静;纪红;严之红3.探究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有效性 [J], 谢凤玲;王尚明;廖凤琼4.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王尚明5.舒芬太尼对重症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Swan-Ganz飘浮导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研究 [J], 孙艳丽;韩宏光;历志;徐莉莹;张晓慧;孙畅;王兴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病人应用漂浮导管的监测进展

重症病人应用漂浮导管的监测进展

重症病人应用漂浮导管的监测进展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自1970年由Swan和Ganz等发明问世后[1],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救治心血管危重患者开辟了新途径[2],它是继中心静脉压(CVP)之后临床监测的一大新进展,是作为评估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是现代重症监护病房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

我国重症监护起步较晚,漂浮导管监测在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在我国发展较快,虽然近年来无创心功能监测技术不断完善提高,但以漂浮导管作血流动力学监测其“金指标”的地位仍未动摇[3]。

做为观察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后行Swan-Ganz导管监测,对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了解心排血量(CO)在围术期变化的规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漂浮导管的发展史肺动脉漂浮导管最初的二腔导管只能用于测压,后来发展到最常用的是一种前端带有胶囊的四腔型漂浮导管,目前还有五腔导管、继1970年Swan-Ganz导管之后,由Schnitzler于1973年将漂浮导管顶部漂浮气囊的两端增加了顶部和环状的金属电极、用于临时心脏起搏,它是漂浮导管的“衍生物”[4-6]带起搏电极的导管、能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CO的导管[7]。

2.漂浮导管的应用原理现Swan-Ganz漂浮导管常用的是四腔管,一般成人用F7.5、小儿用F4,不透X线,F7.5导管长100cm,从顶端开始每隔10cm有一黑色环形标记,作为插管深度的指示。

每根导管有三个空腔和一根金属导线,包括气囊管腔(红色),肺动脉管腔(黄色),右心房近端管腔(蓝色)和热敏电阻。

导管顶端有一肺动脉孔与末端黄色管相通,可测量肺动脉压(PAP);距顶端30cm处有一侧孔与蓝色管相通,可测右房压、肺动脉压(RVP)和中心静脉压(CVP);气囊导管可连接注射器,与顶端气囊相通,气囊充气量为1.25~1.5ml,充气后便于导管随血流飘浮至肺小动脉测得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热敏电阻与白色线相通,可测血温,利用温度稀释原理测定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等[8]。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漂浮导管应用原理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漂浮导管应用原理

确定楔压位置
• 确定楔压位置后,放掉气囊,关上阀门。将导管 慢慢往后拉出1~2cm,减少导管 在心房或心室中的屈曲。
• 重新充盈气囊,看可获得楔住 所需的最小充盈容积,要使导 管在气囊全部或几乎全部充盈 (1.0~1.5cc)时楔住。
导管漂移
• 气囊松弛后,导管会自行向肺动脉远端分支漂移, 发生在任何时候,但更常见于置管后的前几个小 时。
Frank-Staling定律

心肌收缩力的
增加与舒张期
心肌纤维的拉
伸程度(舒张
末期心室的容
积越大拉伸程
度越大)成正
相关。
前负荷
• 在临床上,测定容量比较困难,因而通常用左 室舒张末期压(LVEDP)作为左心室前负荷的指标, 在没有二尖瓣病变及肺血管病变的情况下, LVEDP与左房压、肺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毛细血 管血压PCWP)相一致。
临床上常采用心脏指数来估价心脏的泵功能。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正常心脏指数是2.4~4.0L/(min·m2), 指数在2.0~2.2L/(min·m2 )以下,临床将出 现心功能低下,若心脏指数达1.8~2.0,则可出 现休克。
每搏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 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 右心室: 收缩压(RVSP):15~25mmHg; 舒张压(RVDP):0~8mmHg;
• 肺动脉: 收缩压 (PASP) :15~25mmHg 舒张压 (PADP): 8~15mmHg 平均压 (MPAP):10~20mmHg
• 楔压 (PAWP) :6~12mmHg; • 左心房压(LAP):6~12mmHg;
• 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 • 另一张计算公式:SV=CO×1000/HR。 • 正常SV=60~100ml。 • 抬腿试验的一个重要参数。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漂浮导管术中配合
• 1、确定穿刺部位,调整患者体位:去枕、头偏向手术对 侧,有时可将肩胛骨下垫高 • 2、局部皮肤常规下消毒,范围>12cm×12cm(操作者戴 手套) • 3、开静切包,倒NS250ml及加肝素1支,开5ml注射器1 (铺洞巾) • 4、吸利多卡因(操作者),局部麻醉,开静脉穿刺管及 静脉扩张管(注意无菌) • 5、插好后沿鞘管将漂浮导管插入静脉内,缓缓进至45cm 时,连接压力转换器,并协助操作者向气囊内注入1.2ml 二氧化碳气体,在压力监护下继续缓缓插入导管,在送入 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HR、R、BP、EKG 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由于气体的漂浮作用,导管 顺血流向前推进,压力监测依次可见RAP、RVP、PAP、 PCWP等图形。
气囊漂浮导管置入的途径
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股静 脉、穿刺置管,导管经上腔或下腔静脉进 入右心房、右心室至肺动脉。
Swan-Ganz导管
是血流动力学测中主要应用的导管,主要 用于右心房压力测和心排出量的测定。临 床常用的Swan-Ganz导管为四腔导管全长 110cm,导管顶端有一个可充入1.5ml气体 的气囊。四个腔的开口分别是:肺动脉腔 (黄色)开口位于导管顶端;气囊腔(红 色)开口位于距导管顶端0.1cm处;热敏电 阻导线腔(白色)开口位于距导管顶端 3.8cm处;右心房腔(蓝色)开口位于距导 管顶端30cm处。
不足; PCWP>18mmHg,表示即将或已出现肺充血; PCWP>30mmHg,表示出现急性肺水肿。
5、心排出量(CO) CO指每分钟从左心室排到主动脉内的血量。正常情况下与 每分钟静脉回心血量相等。CO是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测三次,去平均值正常值:5-6L/min
CO测定方法和原理:

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1 mmHg=0.133 kPa),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69.3 ± 21.4)mmHg vs.(81.3 ± 22.6)mmHg,P<0.001)],and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71.7±21.6)mmHg vs.(80.6±23.6)mmHg,P<0.001)
· 99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1 年 1 月第 27 卷第 1 期
doi:10.3969/j.issn.1007-9688.2021.01.22
·论
著·
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
比较△
金 旗,赵智慧,罗 勤,曾绮娴,杨 涛,禹 雪,晏 露,张 毅,熊长明,柳志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37)
Key words:Swan-Ganz catheter;pigtail catheter;pulmonary hypertension;hemodynamics
肺 动 脉 高 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
指肺动脉压力超过一定界值的异常血流动力学状
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2015 年欧洲心
compared,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Bland-Altman consistency analysis were also performed. Results
The values of
a-wave of right atrial pressure[(7.8±4.6)mmHg vs.(8.8±4.4)mmHg,P=0.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6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压力 • 心输出量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2
穿刺物品
18号穿刺针 8F钢丝、扩张管、鞘管 尖刀、弯止血钳 缝针、缝线、持针器 若作切开法。尚需眼科剪,镊子等,静切器械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8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右室压(RVP) 收缩压:20-30mmHg 舒张压:0-5mmHg 舒张末压:2-6 mmHg
注:1:收缩压,2:舒张压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9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28
操作方法
穿刺成功后 • 沿穿刺针送入钢丝 • 拔出穿刺针 • 在穿刺点用尖刀开一小口,用弯钳扩张皮下组织。 • 沿钢丝进入扩张管和鞘管。 • 若为带侧臂鞘管,可拔出扩张管和钢丝处理侧臂。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9
操作方法
测压准备
• 连接好后启动快速冲洗器,以彻底清洗管道 • 驱除换能器帽内所有气体,可转动换能器或轻 叩换能器帽。 • 零位校准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1
心排血量测定物品
注射液温度探头 热敏电阻连线 冰盒 注射用冷溶液0.9%NS或5%GS 注射器
• 早期发现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 鉴别某些心衰病人的病因 • 指导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病人的治疗 ,判断疗效 • 监测血氧饱和度 • 进行科研观察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5
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指征
• • • • • 复杂的心肌梗塞 休克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高危病人术中或术后的监测和处理
36
血液动力学计算
自动获取/输入参数: C.O HR ABP S ABP D CARDIAC OUTPUT HEART RATE ARTERY BLOOD PRESSURE(SYSTOLIC) ARTERY BLLOD PRESSURE(DIASTOLIC) 心输出量 心率 动脉压(收缩压) 动脉压(舒张压)
7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右房压(RAP):
正常右房平均压力2-6mmHg 超过10mmHg 升高 深吸气时可降至-7 mmHg 深呼气时可升至+8 mmHg 影响因素:血容量 静脉血管张力 右室功能 注:1:a波,2:c波,3:v波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7
操作方法
股静脉: 优点:成功率高,技术要求不高,病人可 取头高位 缺点:进入右室、肺动脉较困难。 并发症:很少,误穿股动脉,血肿。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1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压力图形
右房-右室-肺动脉-肺小动脉 连续压力曲线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2
静脉(颈内、锁骨下、左贵要、股V)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动脉分支 肺毛细血管(肺泡) 肺静脉 ※ 左心房 右房压 ( RAP ) 右室压 ( RVP ) 肺动脉压 ( PAP ) 肺楔压(PWP)
19
测压装置的准备
• • • • • • • 加压输液袋:使压力袋压力达300mmHg 袋装0.9%NS500ml内加入肝素0.4-0.6ml。 冲洗管 换能器 换能器盖 压力延长管 三通开关若干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20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5
常见热稀释曲线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6
Swan-Ganz导管计算出的参数 • 根据漂浮导管测得参数及患者身高、体 重、心率、动脉压可计算下列参数 SVR、PVR、PCW、RCW、SV、LSVW、 RSVW、CI、、SVRI、PVRI、LCWI、 RCWI、SVI、LSVWI、RSVWI。
• 肺动脉压(PAP) 收缩压:20~30mmHg 舒张末压:8~12mmHg 平均压:10~20mmHg
注:1:收缩压,2:舒张压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0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肺动脉嵌顿压(PAWP):
原理
通过静脉导管 检测
(心室舒张期)
左心室(LVEDP)
通过静脉导管间接、安全测定LVEDP-帮助判断心功能!
13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支气管
SwanGanz 导管
PA 肺泡 PV
LA
RA
RV
LV
Swan-Ganz导管测定:肺动脉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PAWP) (LVEDP)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8
漂浮导管准备
• 气囊检查。 • 使用肝素盐水或NS充满导管。 • 使心导管远端与持续冲洗器、换能器相 联通。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7
漂浮导管操作所需仪器设备
• 仪器:具有有创压力监测功能和心排血量测定功能的监测仪。 • 导管:Swan-Ganz 7F 结构:端孔: 用于测量肺动脉压或PAWP 30cm侧孔:当导管尖端位于肺动脉时,此孔恰位 于右心房。该腔用于注入冷指示剂以 测CO。若连接压力换能器可测右房压。 气囊:7F充气1.5ml。5F充气0.8ml 热敏电阻:位于尖端孔后2-3cm处。 5腔者有另一30cm侧孔 光学纤维热稀释肺导管:可持续监测Svo2。 • 导管袖套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32
完成的仪器和导管连接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33
• • • • • • • • •
插入CO测量模块(M1012A) 将CO接口电缆(M1642A)插入M1012A 将Swan-Ganz导管的三个端口连于M1642A 进入CO设定窗口, 输入计算常数 进入CO测量工作窗口 4-5秒内注入冰水(10ml) 重复测量3-4次 编辑心输出量 进入血流动力学计算窗口
漂浮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由来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帆 的启示……
2
漂浮导管结构示意图
CVP 近端连接口 热敏电阻 CVP 近端 气囊
热敏电阻连接口
气囊连接口
PAP 远端连接口
远端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进管方法 • 盲目送管法:将导管黄色末端与测压装置相联,边 看压力边进管。 进入右房时,导管深度(一般成人) 肘前静脉40-50cm 颈静脉15-20cm 锁骨下静脉10-15cm 股静脉30cm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30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14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心排血量(CO): 原理是通过漂浮导管在右心房上部一定的时间注入一 定量的冷水,该冷水与心内的血液混合,使温度下降 ,温度下降的血流到肺动脉处,通过该处热敏电阻监 测血温变化。其后低温血液被清除,血温逐渐恢复。 肺动脉处的热敏电阻所感应的温度变化,记录温度稀 释曲线。通过公式计算出CO。 成人通常在近端孔向右房上部快速注入0-5度的5%GS 或0.9%NS10ml,可每隔1分钟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 ,取平均值。 正常值:6.0±2.0L/min
反应左房产生的后向性压力 在没有二尖瓣病变及肺血管病变的情 况下: 平均PAWP=平均肺静脉压=左房压 =LVEDP 可用PAWP来估测LVEDP预测左心 功能 正常值:平均压 6~12mmHg 注:1:a波,2:c波,3:v波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漂浮导管结构示意图
Balloon lumen A. Quadruple lumen PA catheter B. 气囊 热敏电阻口 RA 近端 PA 远端 气囊端 C. 横断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