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考研无机化学复习题第十三章

北师大考研无机化学复习题第十三章
北师大考研无机化学复习题第十三章

第13 章

p 区元素(一)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p区元素的特点;

2. 了解p区元素的存在、制备及用途;

3. 掌握重点元素硼、铝、碳、硅、氮和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会用结构理论和

热力学解释它们的某些化学现象;

4. 从乙硼烷的结构了解缺电子键和硼烷结构;

5. 了解一些无机材料的制备和用途;

6.了解惰性电子对效应概念及其应用。

二、要点

1.缺电子化合物(Electron-deficient compound)

具有共价性的原子,若其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时,这种原子称为缺电子原子。缺电子原子以共价键所形成的不具有八隅体结构的化合物称作缺电子化合物。如:B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1,有3个价电子,但它有四个价层轨道(一个3s,三个3p),是缺电子原子。当它和卤素原子形成BX3时,在中心B原子外围只能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6个电子),它不是八隅结构,这类化合物就是缺电子化合物。

2.足电子化合物(Electron-precise compound)

指所有价电子都与中心原子形成化学键,并满足了路易斯结构要求的一类化合物。第14族元素形成足电子化合物,例如甲烷分子CH4 , 分子中的键电子对数恰好等于形成的化学键数。

3.富电子化合物(Electron-rich compound)

指价电子对的数目多于化学键数目的一类化合物。第15族至第17族元素形成富电子化合物,例如氨分子NH3, 4个原子结合只用了3对价电子,多出的两个电子以孤对形式存在。

4.稀散元素(Rare element)

自然界中不能形成独立矿床而以杂质状态分散于其他矿物中的元素,如硒、碲、锗、铟、铊等。可由冶金、化工作业的各种粉尘、残渣或中间产品中提取。这些元素在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合金材料、电光原材料及催化剂等方面有重要的用途。

5.三中心两电子键(Three center two electron bond)

它是多中心共价键中的一种,指三个原子共用两个电子的化学键,中心原子常为缺电子原子,例如,硼烷中就存在3e-2c的氢桥键。

6.富乐烯(步基球)(Fullerene)

美国的柯尔和斯莫利以及英国的克罗托三位教授于1985年发现的碳的新同素异型体(他们因此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指由确定数目碳原子组成的聚集体,其中以C60最稳定,其笼状结构酷似足球,相当于一个由二十面体截顶而得的三十二面体。7.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透射阳光的密闭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塑料薄膜育秧、

玻璃窗苗床等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这一效应。现在泛指大气对流层中包括CO2,H2O,N2O,CH4等多原子分子允许太阳的可见光穿过大气层射至地球表面,吸收由地球表面发射的红外光使热量不直接发射到外层空间去而产生的地温升高现象。

8.分子筛(Molecular sieve)

是一种固体吸附剂,具有均一微孔结构,可以将不同大小的分子分离。在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和其他有关部门,广泛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干燥、脱水、净化、分离和回收等,被吸附的气体或液体可以解吸。分子筛也做催化剂用。

9.惰性电子对效应(Inert electron pairs effect)

p区各主族元素由上至下与族数相同的高氧化态的稳定性依次减小,比族数小2的低氧化态最为稳定。一般认为这是由于n s2电子对不易参与成键,特别不活泼而引起的。这种现象常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

10. 重要无机磷化学品的合成路线:

11.某些重要含氮物种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学生自测练习题

1.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

1.1BF3中的B是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的。当BF3用B的空轨道接受NH3的弧对电子

形成BF3·NH3时,其中的B也是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的.()

1.2B2H6和LiH反应能得到LiBH4。若此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仍可制得[BH4]-离子。

()

1.3H3BO3中有三个氢,因此是三元弱酸。()

1.4AlCl3分子中Al是缺电子原子,因此AlCl3中有多中心键.()

1.5SiF4、SiCI4、SiBr4和SiI4都能水解,水解产物都应该是硅酸H2SiO3和相应的氢卤

酸HX。()

1.6氧化数为十2的Sn具有还原性。将锡溶于浓盐酸,得到的是H2[Sn IV Cl6],而不是

H2[Sn II C14]。()

1.7为了防止制备的锡盐溶液发生水解而产生沉淀,可加酸使溶液呈酸性.至于加酸

的时间于沉淀的先后无关,可以在沉淀产生后一段时间再加酸。()

1.8氮与比它电负性大的元素成键才可能成为正氧化态数。因此氮与氟或氧成键时,

氮为正氧化数。()

1.9N3-在水溶液中是以NH3存在。()

1.10浓和稀硝酸作为氧化剂时,它们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可见一个浓硝酸

分子还原时的一个电子,一个稀硝酸分子却得三个电子。因此浓硝酸的氧化能力比

稀硝酸的弱。()2.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

2.1 下列化合物属于缺电子化和物的是: ()

a. BeCl3

b. H[BF4]

c. B2O3

d. Na[Al(OH)4]

2.2 在硼的化合物中,硼原子的最高配位数不超过4,这是因为; ()

a. 硼原子半径小

b. 配位原子半径大

c. 硼与配位原子电负性差小

d. 硼原子无价层d轨道

2.3 下列关于BF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F3易形成二聚体

b. BF3为离子化合物

c. BF3为路易斯酸

d.BF3常温下为液体

2.4 下列各对物质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不同的是: ()

a. CH4与SiH4

b. H3O+与NH3

c. CH4与NH+

4

d. CF4与SF4

2.5 下列含氧酸根中,具有环状结构的是: ()

a. Si3O-6

9b. P3O-5

10

c. B3O-5

7

d. S4O-2

6

2.6 有一淡黄色固体含23%硼(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和77%氯,他是从三氯化硼

制得的,0.0516克此试样在69℃蒸发,蒸气在2.96kPa时占有体积268cm3,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 B4C l4

b. B8Cl8

c. B12Cl12

d. B16Cl16

2.7 可形成下面几种类型化合物的X元素是(XH3)2;X2O3;XCl3;XO-

2

;XF3?HF

()

a. P

b. Al

c. B

d. S

2.8 下列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a. Cu

b. Zn

c. Na

d. Ga

2.9 下列化合物中,熔点最低的是: ()

a. BCl3

b. CCl4

c.SiCl4

d. SnCl4

2.10 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a. Na2CO3

b. NaHCO3

c. Ca(HCO3)2

d. KHCO3

2.11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为零的是: ()

a. BCl3

b.SiCl4

c. PCl5

d. SnCl2

2.1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一元酸的是: ()

a. H3AsO3

b. H3BO3

c. H3PO3

d. H3CO3

2.13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B(OH)3

b. Al(OH)3

c. Si(OH)4

d.Sn(OH)4

2.14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H2SnO3

b. Ge(OH)4

c. Sn(OH)2

d. Ge(OH)2

2.15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对热稳定性判断正确的是: ()

a. H2CO3 > Ca(HCO3)2

b. Na2CO3 > PbCO3

c. (NH4)2CO3 > K2CO3

d. Na2SO3 > Na2SO4

2.16 下列化合物中,不水解的是: ()

a. SiCl4

b. CCl4

c. BCl3

d. PCl5

2.17 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盐沉淀的离子是: ()

a. Al3+

b. Ba2+

c. Cu2+

d. Hg2+

2.18 1mol下列物质溶于1dm3水中,生成的溶液中H+浓度最大的是: ()

a. B2O3

b. P4O10

c. N2O4

d. SO3

2.19 1mol下列物质生成正酸时所需水的mol数最多的是: ()

a. B2O3

b. P4O10

c. (SO3)3

d. N2O5

2.20 碳化铝固体与水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

a. C2H2

b. CH3CCH

c. CO2

d. CH4

2.21 下列物质水解并能放出氢气的是: ()

a. B2H6

b. N2H4

c. NH3

d. PH3

2.22 下列物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 ()

a. GeH4

b. AsH3

c. H2Se

d. HBr

2.23 下列金属中,与硝酸反应得到产物价态最高的是: ()

a. In

b. Tl

c. Sb

d. Bi

2.24 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

b. SnCl4

c. PbCl4

d. GeCl4

a. GaCl-

4

2.25 下列氧化物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a. SiO2

b. GeO2

c. SnO2

d. Pb2O3

2.26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

a. SbI3

b. PI3

c. AlI3

d. TlI3

2.27 下列化学式中代表金刚砂的是: ()

a. Al2O3

b. CaC2

c. SiO2

d. SiC

3. 填空题

3.1 最简单的硼氢化合物是,其结构式为,它属于化合物,B的

杂化方式为,B与B之间存在。而硼的卤化物以形式存在,其原因是分子内形成了键,形成此键的强度(按化合物排列)顺序

为。

3.2 无机苯的化学式为,其结构为,与的结构相似。

3.3 硼酸为状晶体,分子间以键结合,层与层之间以结合,故硼

酸晶体具有性,可以作为剂。

3.4 AlCl3在气态或CCl4溶液中是体,其中有桥键。

3.5 Ga3+与F-配位时形成,与Cl-配位时形成。

3.6 GaCl2是磁性物质,结构式应该写成。

3.7 用“>”或“<”表示下列各对化合物中键的离子性大小:

SnO SnS , FeCl2FeCl3 , SnO SnO2。

3.8 溶解度:Na2CO3NaHCO3,其原因为。

3.9 将各氧化物写成盐的形式为: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四氧化三

铁。

3.10 Pb(OH)2是性氢氧化物,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Pb(Ⅱ)以形式存在,

Pb(OH)2溶于酸,或酸得到无色清夜。

3.11 Pb3O4呈涩,俗称,与HNO3作用时,铅有生成,有生成。

3.12 将HClO4, H2SiO4, H2SO4, H3PO4按酸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

3.13 硼砂的化学式为,其为元碱。

3.14 将MgCl2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得到的沉淀为。在含有

K+,Ca2+,Cu2+,Cr3+,Fe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生成碱式盐沉淀的离子

为;生成氢氧化物的沉淀离子为。

3.15 水玻璃的化学式为,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是。

3.16 判断:

(1)化合物的热稳定性GaCl3TlCl3;

(2)化学活性α-Al2O3γ-Al2O3;

(3)酸性Al(OH)3Ga(OH)3;

(4)酸性溶液中,氧化性Ga2O3Tl2O3;

(5)In+和Tl+离子,在水中歧化的是。

3.17给出下列化合物的颜色:

PbCl2;PbI2;SnS ;SnS2;

PbS ;PbSO4;PbO ;Pb2O3;

4. 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式

4.1 向浓氨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4.2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铵溶液。

4.3 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4.4 向氯化汞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亚锡溶液。

4.5 向Na2[Sn(OH)6]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4.6 铅溶于热浓硝酸。

4.7 以过量氢碘酸溶液处理铅丹。

4.8 B2O3与浓H2SO4和CaF2反应。

4.9 用稀硝酸处理金属铊。

4.10 向KI溶液中加入TlCl3溶液。

5. 简答题

5.1 炭火烧得炽热时,泼少量水的瞬间炉火烧得更旺,为什么?

5.2 C和O的电负性相差较大,但CO分子的偶极矩却很小,请说明原因。

5.3 N2和CO具有相同的分子轨道和相似的分子结构,但CO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

的能力比N2强得多,请解释原因。

5.4 碳和硅为同族元素,为什么碳的氢化物种类比硅的氢化物种类多得多?

5.5 为什么CCl4遇水不水解,而SiCl4, BCl3, NCl3却易水解?

5.6 硅单质虽可有类似于金刚石结构,但其熔点、硬度却比金刚石差得多,请解释原

因。

5.7 加热条件下,为什么Si易溶于NaOH溶液和HF溶液,而难溶于HNO3溶液?

5.8 常温下为SiF4气态,SiCl4为液态,而SnF4为固态,SnCl4为液态,请解释原因。

5.9 如何配制SnCl2溶液?

5.10 用四种方法鉴别SnCl4和SnCl2溶液。

5.11 为什么铅易溶于浓盐酸和稀硝酸中,而难溶于稀盐酸和冷的浓硝酸?

5.12 不存在BH3而只存在其二聚体B2H6,AlCl3气态时也为双聚体,但BCl3却不能形

成二聚体。请解释原因。

5.13 H3BO3和H3PO3化学式相似,为什么H3BO3为一元酸而H3PO3为二元酸?

5.14 为什么铝不溶于水,却易溶于浓NH4Cl或浓Na2CO3溶液中?

5.15 金属M与过量的干燥氯气共热得到无色液体A,A与金属作用转化为固体B,将

A溶于盐酸中后通入H2S得黄色沉淀C,C溶于Na2S溶液得无色溶液D。将B溶

于稀盐酸后加入适量HgCl2有白色沉淀E生成。向B的盐酸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F生成。F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G。向G中加入BiCl3

溶液有黑色沉淀H生成。试给出M,A,B,C,D,E,F,G.H各为何物质。

5.16 无色晶体A易溶于水。将A在煤气灯上加热得到黄色固体B和棕色气体C。B溶

于硝酸后又得A水溶液。碱性条件下A与次氯酸钠溶液作用得黑色沉淀D,D不

溶于硝酸。向D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E和气体F生成,F可是淀粉碘化钾试纸

变色。将E和KI溶液共热,冷却后有黄色沉淀G生成,试确定A,B,C,D,E,F,G.各

为何物质。

5.17 将白色粉末A加热得黄色固体B和无色气体C。B溶于硝酸得无色溶液D,向D

中加入Kr2CrO4溶液得黄色沉淀E。向D中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有白色沉淀F

生成,NaOH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将气体C通入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

淀G,将G投入酸中,又有气体C放出。试给出A,B,C,D,E,F,G各为何物质。

自测练习题答案

1. 是非题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10 (×);

2. 选择题

2.1 ( a ); 2.2 ( d ); 2.3 ( c); 2.4 ( d ); 2.5 ( a );

2.6 ( a ); 2.7 ( c ); 2.8 ( d ); 2.9 ( a ); 2.10 ( c );

2.11 ( d ); 2.12( b ); 2.13(a ); 2.14 ( b ); 2.15. (b );

2.16. ( b ); 2.17 ( c ); 2.18 ( c); 2.19 ( b); 2.20. ( d );

2.21 (a ); 2.22 ( a ); 2.23 ( c ); 2.24 (c); 2.25. (d );

2.26 ( d ); 2.27 (d );

3.填空题

3.1 乙硼烷,

B B

H

H

H

H

H

H

,缺电子,sp3, 三中心二电子氢桥键;BX3, π6

4

,

BF3>BCl3>BBr3>BI3.

H O C O H C O O O O 2-3.2 B 3N 3H 6, B N B H H

H H

H H

, 苯。

3.3 片,氢,分子间力,理解,润滑。

3.4 双聚,氯。

3.5 GaF 63-, GaCl 4-.

3.6. 逆, Ga[GaCl 4].

3.7 >, >, >.

3.8 >, NaHCO 3在水中生成二聚的 离子。 3.9 Pb(PbO 3),

Pb 2(PbO 4),

Fe(FeO 2)2.

3.10 Pb(OH)42-, 醋,硝。

3.11 铅丹,1/3,PbO 2, 2/3, Pb(NO 3)2.

3.12 HClO 4>H 2SO 4>H 3PO 4>H 2SiO 3.

3.13 Na 2B 4O 7·10H 2O,二。

3.14 Mg(OH)2·MgCO 3; Cu 2+;Cr 3+,Fe 3+.

3.15 Na 2SiO 3; 硅酸三钙(3CaO·SiO 2), 硅酸二钙(2CuO·SiO 2), 铝酸三钙 (3CaO·Al 2O 3).

3.16 (1) >, (2) <, (3) >, (4) <, (5) In + .

3.17 白,黄,棕,黄,黑,白,黄,橙黄

4.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4.1 NH 3 + CO 2 + H 2O =NH 4HCO 3

4.2 SiO -23 + 2NH +4= H 2SiO 3 + 2NH 3 4.3 Na 2SiO 3 + CO 2 + 2H 2O = H 4SiO 4 + Na 2CO 3

4.4 SnCl 2(少量) + 2HgCl 2 = Hg 2Cl 2 + SnCl 4

4.5 -26)Sn(OH + 2CO 2 = Sn(OH)4 + 2HCO -3

4.6 Pb + 4HNO 3 =. Pb(NO 3)2 + 2NO 2 + 2H 2O

4.7 Pb 3O 4 + 15I —

+ 8H + = 3PbI -2

4 + I -3 + 4H 2O 4.8 B 2O 3 + 3CaF 2 + 3H2SO4(浓) = 2BF 3+ 3CaSO 4 + 3H 2O

4.9 3Tl + 4HNO 3(稀) = 3TlNO 3 + NO + 2H 2O

4.10 TlCl 3 + 3KI = TlI + I 2 + 3KCl

5. 简答题

5.1 炭火上泼少量水时,水变成蒸气后与红热的炭反应:C+H 2O = CO + H 2,产生的

H 2,CO 易燃而使炉火更旺。

5.2 按分子轨道理论,CO中C与O间为三重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一个π配键。

π配键是由氧提供电子对向C的空轨道配位。这种配键的存在,使电负性大的氧原子周围电子密度降低,造成CO偶极矩很小。

5.3 N2与CO有相同的分子轨道式,原子间都为三重健,互为等电子体。但两者成键

情况不完全相同。N2分子结构为?N≡N?,CO分子结构:C ←

O:,由于CO分子

中O向C有π配健,使C原子周围电子密度增大,另外,C的电负性比N小得多,束缚电子能力弱,给电子对能力强,因此.CO配位能力强。

5.4 碳在第二周期,硅位于第三周期,C的半径比Si的半径小得多,同时,C的电负

性比Si大,使C—C键比Si—S健,C—H键比Si—H键的健能大得多。C可形成稳定的长链化合物而S则不能。另外,由于C的半径小而使p轨道能够重叠形成C—C多重健而Si—Si则很难。

5.5 C为第二周期元素只有2s2p轨道可以成键。最大配位数为4,CCl4无空轨道可以

接受水的配位,因而不水解。S为第三周期元素,形成SiCl4后还有空的3d轨道,d轨道接受水分于中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而发生水解。BCl3分子中,B 虽无空的价层d轨道,但B有空的p轨道,可以接受电子对因而易水解。NCl3无空的d轨道或空的p轨道,但分子中N原子尚有孤对电子可以向水分子中氢配位而发生水解。

5.6 Si和C单质都可采取sp3杂化形成金刚石型结构,但Si的半径比C大得多,因此

Si—Si健较弱, 键能低,使单质硅的熔点、硬度比金刚石低得多。

5.7 Si + 2NaOH + H2O=Na2SiO3 + 2H2,产物Na2SiO3易溶于NaOH溶液,使反应能继

续进行下去。

Si + 4HF = SiF4+2H2,SiF4气体脱离体系而使反应进行彻底。若HF过量时,SiF4溶于HF溶液生成H2SiF6,而使反应进行下去。不溶于酸的SiO2附在Si的表面,因而Si不溶于HNO3溶液。

5.8 硅与氟和氯形成的化合物SiF4,SiCl4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半径SiF4< SiCl4,色

散力SiF4

5.9 将SnCl2加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再边搅拌边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后并稍过

量。再加少许锡粒。加入过量的盐酸是为抑制SnCl2的水解。向配好的溶液中加少量Sn粒,防止SnCl2被氧化。

5.10 (1) 酸性条件下分别加入少量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变红的

未知液为SnC14.另一为SnCl2。2Fe3+ +Sn2+ = 2Fe2+ + Sn4+

(2) 将少量溶液加入HgCl2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未知液为SnCl2,不产生沉淀

的未知液为SnCl4.

2HgCl2 + SnCl2 = Hg2Cl2↓+SnCl4

(3) 将未知液分别与(NH4)2S溶液作用,产生黄色沉淀的为SnCl4,产生棕色沉

淀的为SnCl2

SnCl4+2(NH4)2S = SnS2↓+ 4NH4Cl

SnCl4+(NH4)2S = SnS↓+ 2NH4Cl

(4) 向二未知液中加八过量NaOH溶液至生成的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再加人BiCl3

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的为SnCl2,另一种为SnCl4。

SnCl2 + 4NaOH = Na2[Sn(OH)4]+2NaCl

3Sn (OH)42- + 2Bi3+ + 6OH- = 2Bi↓3Sn(OH)62-

5.11 P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PbCl2附在Pb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Pb

难溶于稀盐酸。但在浓盐酸中,PbCl2与HCl生成配合物H2PbCl4而溶解,使反应

能进行下去:

Pb + 4HCl = H2PbCl4 + H2↑

Pb与稀硝酸反应生成可溶性Pb(NO3)2而使反应进行下去;

3Pb+8HNO3 = 3Pb(NO3)2 + 2NO↑+ 4H2O

但Pb与冷的浓硝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使Pb转化.从而使反应难以进行下去,

因此Pb易溶于稀硝酸而难溶于冷的浓硝酸。

5.12 BH3, AlCl3, BCl3都是缺电子化合物,都有形成双聚体的倾向。BH3由于形成双聚

体倾向特别大而只以双聚体B2H6形式存在,形成双聚体而解决了缺电子问题,AlCl3

Π键缓解了其缺电子问题;同时,B半气态时也以双聚体形式存在。BCl3中存在6

4

径小,Cl-半径大,在B周围容纳4个Cl-.显得拥挤也使BCl3不能形成双聚体。

5.13 H3BO3为缺电子化合物。O—H键不解解,而是接受水分子中的OH-.释放出H+:

H3BO3 + H2O = B(OH)4- + H-

因而为一元酸。

H3PO3的结构式为

在水中,二个羟基(OH)氢可以电离或被置换,而与中心原于P以共价键相连的H

不能解离或被置换.因而H3PO3为二元酸。

E( H+/ H2) = 0.0V, θE( H2O/ H2) = -0.85V, θE( Al3+/ Al) 5.14 由电极电势数值:θ

E( AlO2-/ Al) = -2.35 V 可知,Al在酸性、中性条件下都可置换出H2 ,Al = -1.60 V, θ

空气中迅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在水中不溶。而在浓NH4Cl中或浓Na2CO3

中,致密的氧化膜AI2O3溶解而使反应进行下去。

AI2O3 + 6NH4Cl = 6NH3+2AlCl3 + 3 H2O ,

AI2O3 +2 Na2CO3 + H2O = 2NaAlO2 + 2NaHCO3。

5.15Sn,A. (SnCl4), B. (SnCl2), C. (SnS2), D. (Na2SnS3),

E. (Hg2Cl2),

F. Sn(OH)2,

G. Na2Sn(OH)4,

H. Bi.

5.16 A. Pb(NO3)2, B. PbO, C. NO2 +O2, D. PbO2, E. PbCl2, F. Cl2, G. PbI2

5.17 A. PbCO3, B. PbO, C. CO2, D. Pb(NO3)2, E. PbCrO4, F. Pb(OH)2, G. CaCO3.

四、课后习题及答案

1. 列出13, 14, 和 15族的元素,并指出哪些是 (a) 双原子气体, (b) 非金属, (c) 准金属,

(d) 金属 ?

解答

13族元素 (硼族) :B ,Al ,Ga ,In ,Tl ;

14族元素 (碳族) :C ,Si ,Ge ,Sn ,Pb ;

15族元素 (氮族) :N ,P ,As ,Sb ,Bi.

归属如下:

(a):N 2;(b):B ,C ,P ,As ;(c):Si ,Ge ,Sb ;(d):Al ,Ga ,In ,Tl ,Sn ,Pb ,Bi.

2. 写出从矿物中提取下列元素的反应方程式。

(a) 镁还原氧化硼的反应;

(b) 向Al 2O 3和Fe 2O 3固态混合物中,加入热的NaOH 溶液;

(c) Na[Al(OH)4]水溶液和CO 2的反应;

(d) 焦碳高温还原SiO 2的反应。

解答

(a) B 2O 3;

(b) Al 2O 3 + 2NaOH + 3H 2O ==== 2 Na[Al(OH)4];

(c) 2===2Al(OH)3↓+Na 2CO 3+H 2O ;

(d) SiO 2

3. p-区的轻元素常常与较重的元素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有着不同。通过比较讨论下列各

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a) 硼和铝的结构和电学性质;(b) 碳和硅的结构和电学性质;(c) 氮和磷的物理性质及结构;(d) 碳和硅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e) 碳和硅的四卤化物的路易斯酸碱性质;(f) 硼和铝的卤化物的结构。

解答

(a) B ([He]2s 22p 1)为硬的半导体,而Al ([Ne]3s 23p 1)为具有延展性的导体。

(b) 金刚石的硬度较硅大,但为绝缘体;而硅为半导体。

(c) N 2为双原子气体,存在氮氮三键,惰性较强;而P 4为正四面体,固体,只有单键

存在,比较活泼。

(d) CO 2 为线性分子,在室温下为气体;SiO 2 为坚硬的三维构型的固体。

(e) CX 4不是简单的路易斯酸;SiCl 4为弱的路易斯酸。

(f) BX 3(X = F, Cl, Br, I )均为平面三角形分子;而AlF 3为六方向四方过渡的结构,为

离子性化合物;AlX 3 为二聚体:Al 2Cl 6(惰性溶剂中),Al 2Br 6,Al 2I 6为两相邻的四面体。

4. (a) 确定单个钠沸石笼的骨架中的桥氧原子个数;(b) 描述图13.5 (a)中的A 型沸石的结

构中心的多面体(超级笼)。

解答

(a) Zeolite A 的组成为Na 12(AlO 2)12(SiO 2)12·z H 2O ,图13.5有24个顶角,因此Si 和

Al 原子总数为24,因此应有48个氧原子;

(b) A 型沸石由8个β笼排在立方体的8个顶角 (β笼为一十四面体),彼此间由四方形

面之间的4个氧桥相联接。骨架中心留下的大体积空腔为α笼,α笼与其前、后、左、右、上、下的6个相同的α笼之间各享用一个正八边形平面。

5. MgC 2的结构为在一个轴向上拉长的NaCl 构型,试解释这种拉长效应。

解答

在二碳化镁MgC 2中,-22C 相当于乙炔中的[C ≡C]2- 离子,该离子是 [C ≡N]- 和N ≡N

的等电子体。MgC 2结构与NaCl 的结构类似,但由于-22C 离子为哑铃形,使得晶体沿一

个方向拉长。

6. 完成并配平下列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a) 用 Na 2B 4O 7 溶液滴定HCl ;

(b) 加入多元醇使H 3BO 3的水溶液的酸度增强;

(c) 将Na 2S 加入到 Al 3+ 溶液中;

(d) 用石灰石(CaCO 3) 制备CaC 2,而后再制备 C 2H 2.

(e) 用粗质硅制备高纯硅。

解答

(a) Na 2B 4O 7 ·10H 2O +2 HCl === 4H 3BO 3 +2 NaCl +5H 2O ;

(b) + === + H 3O - + H 2O (c) Na 2S + Al 3+ + H 2O === H 2S ↑ + Al(OH)3↓ ;

(d) CaCO 3 === CaO + CO 2 ↑;2 + CO ; CaC 2 + 2H 2O === Ca(OH)2 + C 2H 2 ;

(e) Si + 3HCl === SiHCl 3 + H 2 (300℃);SiHCl 3 + H 2 ==== Si(高纯硅) +3HCl (1000℃)。

7. 解释下列事实,可能的情况下写出化学方程式。

(a) H 3BO 3 在水溶液中为一元酸;

(b) SiCl 4 和BCl 3 在水中易水解,但 CCl 4 却不水解;

(c) 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都可以用做磨蚀剂;

(d) 石墨和六方氮化硼都可用做润滑剂;

(e) 沸石用做分离大小不同的气体;

(f) 沸石可用做干燥剂,而且可以代替STPP 成为洁净剂的成分;

(g) SiO 2 可溶于HF 水溶液中。

解答

(a) H 3BO 3又可写做 B(OH)3,其质子转移平衡与B 原子的缺电子性质密切相关,未满8

个电子结构的B 原子与一个水分子通过O 原子键合,同时将其质子转移给另一个水分子:B(OH)3 + 2 H 2O ==== H 3O + + [B(OH)4]-,因此,H 3BO 3为一元酸。

(b) SiCl 4+4H 2O===4H 4SiO 4+4HCl ;BCl 3 +3H 2O ===B(OH)3 +3HCl ;从热力学因素考虑,

CCl 4可以发生水解,但C-Cl 键的水解速率极慢,故CCl 4在水中相对稳定。

(c) 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为等电子体,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具有类似的物化性质。硬

度较大使得它们可用做磨蚀剂;

(d) 石墨和六方氮化硼同样为等电子体,均具有层状结构,因此均具有滑腻感可用做润

滑剂;

(e) 沸石为一种最重要的分子筛,加之其空腔中存在较高的静电场,使得易被极化的气

体更易被吸附,再通过多级吸附和解吸附过程可达到分离不同大小气体的目的。

(f) 沸石可用做干燥剂和洁净剂是由于其能对穿过其微孔的极性小分子具有极强的吸附

力。

(g) SiO 2可以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O 2(s)+4HF(g)===SiF 4(g)+2H 2O(l) ,而SiF 4易溶于水

并水解:3SiF 4+8H 2O===H 4SiO 4+4H 3O + +2[SiF 6]2- 。

8. 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a) Li 3N 的水解或 (b)高温高压下,用H 2还原N 2。 给出用N 2, Li 和 H 2为原料制备氨的这两种方法的化学平衡方程式。解释第二种方法成本低的原因。 解答

方程式:(a) Li + N 2 === Li 3N ; Li 3N + 3 H 2O === 3 LiOH + NH 3↑;

(b) N 2 + 3 H 2 ===2 NH 3 。

第二种方法成本低的原因在于H 2较Li 廉价易得。

9. 写出用羟磷灰石制备H 3PO 4的各步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得到 (a) 高纯度的磷酸; (b)

肥料级磷酸。解释两种方法在成本上巨大的差别。

解答

(a) 4Ca 5(PO 4)3(OH) + 20 SiO 2 + 30 C ===== 3P 4↑+ 20CaSiO 3 + 30 CO ↑+ 2H 2O ;

P 4 + O 2 === P 4O 10;

P 4O 10 + H 2O === H 3PO 4;

(b) Ca(PO 4)2+3H 2SO 4 ===2H 3PO 4+3CaSO 4;

Ca 5(PO 4)3(OH) (s) + 7 H 3PO 4(aq) ===5 Ca(H 2PO 4)2(s) + H 2O(g)

P 4 的制备需要较多的能量,因此成本较高。

10. 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式:

(a) Mg 3N 2(s) + 6 H 2(b) 4 NH 3(g) + 5 O 2(c) 2 NaN 3(s) (d) I 2(s) + 10 HNO 3(aq)

(e) Pt(s) + H 3O +(aq) + NO 3-(aq) + Cl -(aq) (f) NH 4NO 3(s)

(g) PCl 3(s) + H 2O(l)

(h) Na 2HPO 4(s)

(i) Na 2HPO 4(s) + NaH 2PO 4Δ

(j) SnS 2(s) + Na 2S(aq)

解答

(a) Mg 3N 2(s) + 6 H 22(s) + 2 NH 3(g);

(b) 4 NH 3(g) + 5 O 22O(g) ;

(c) 2 NaN 3(s) ====2 Na(l) + 3 N 2 (g);

(d) 3 I 2(s) + 10 HNO 3(aq) === 6 HIO 3(aq) + 10 NO(g) + 2 H 2O(l);

(e) 3 Pt(s) + 16 H3O+(aq) + 4 NO3-(aq) + 18 Cl-(aq)

===3 [PtCl6]2-(aq) + 4 NO(g) + 24 H2O(l);

(f) NH4NO3(s) === N2O(g) + 2 H2O(g);

(g) PCl3(s) + 3 H2O(l) === H3PO3(aq) + 3 HCl(aq);

(h) 2 Na2HPO4(s) === Na4P2O7(s) + H2O(g);

(i) 2 Na2HPO4(s) + NaH2PO4(s) === Na5P3O10(s) + 2 H2O(g);

(j)SnS2(s) + Na2S (aq) === Na2SnS3 + Na4[SnS4(H2O)2]

11. 完成并配平下列用于定性分析的反应方程式:

(a)As2O3(s) + Zn(s) + HCl(aq)

(b) AsH3(g)

(c) AsH3(g) + AgNO3(aq) + H2

(d) HgCl2(aq) + SnCl2(aq)

(e) Hg2Cl2(s) + SnCl2(aq)

(f) Bi(OH)3(s) + [Sn(OH4)]2-(aq)

解答

(a)As2O3 (s) + 6 Zn (s) + 12 HCl (aq) === 2 AsH3 (g) + 6 ZnCl2 (aq) + 3 H2O (l);

(b) 2 AsH3 (g) === 2As (g) + 3 H2 (g) (加热);

(c)2AsH3 (g) + 12AgNO3 (aq) + 3H2O(l) === As2O3 (s) + 12HNO3 (aq) + 12Ag (s);

(d) 2 HgCl2 (aq) + SnCl2 (aq) === Hg2Cl2 (s) + SnCl4 (aq);

(e)Hg2Cl2 (s) + SnCl2 (aq) === 2 Hg (s) + SnCl4 (aq);

(f) 2 Bi(OH)3 (s) + 3 [Sn(OH4)]2- (aq) ===2 Bi (s) + 3 [Sn(OH)6]2- (aq)。

12.用常用符号表示13组到15组的每个过渡后p区元素的基态电子构型。并指出具有最

强的惰性电子对效应的元素。

解答

Ga:[Ar]3d104s24p1;Ge:[Ar]3d104s24p2 ;As:[Ar]3d104s24p3;

In:[Kr]4f105s25p1 ;Sn:[Kr]4f105s25p2 ;Sb:[Kr]4f105s25p3 ;

Tl:[Xe]4f145d106s26p1 ;Pb:[Xe]4f145d106s26p2;Bi:[Xe]4f145d106s26p3;

惰性电子对效应是指自上而下,价层ns电子对越来越不易参与成键的现象。T1,Pb,

Bi的6s电子对表现的相对惰性较强。

五、中文参考文献

1.陈静, 刘引峰, 华家栋等. 二氧化碳催化还原反应中的光催化剂. 化学通报, 2003, 66(3): 184

2.叶乃清, 穆楷峰, 沈上越等. t-IrO2/α-Al2O3超细晶粉体的低温燃烧合成. 化学通报, 2003, 66(1): 39

3.赵强, 贺继东, 郭红革等. 水溶性C60衍生物的合成. 化学通报, 2002, 65(9): W067 4.柳清湘, 徐凤波, 李庆山等. 硼酸及其衍生物在荧光分子开发中的应用.化学通报, 2002, 65(10): 650

5.何静, 段雪. 结晶硅酸盐/硅铝酸盐介孔材料MCM-41的结构特征及应用性能.

化学通报, 2001, 64(10): 626

6.翟其瞩, 何友昭, 淦五二等. 多孔SiO2材料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2001, (64): 01006

7.高世扬, 夏树屏. 盐卤硼酸盐化学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1999, (12):12

8.张黎明, 宋健, 秦永宁. 催化还原SO2到元素S反应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1999,

(8): 1

9.刘志杰, 张卫万, 永中等. 碳酸氢体系低压金刚石非平衡静态系列相图. 化学通报, 1999, (2): 59

10.吴祺. 一氧化氮—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 化学通报, 1998, (5): 38

11.张小平, 李夏, 邹应泉. 二氧化氮分子中的化学键. 化学通报, 1997, (5): 58 12.李夏, 张小平. 四氧化二氮分子的成键形式. 化学通报, 1997, (2): 59.

13.田来进, 傅芳信. C60系列化合物的磁学性质. 化学通报, 1993, (10): 28

14.李思殿. 金属C60的相对稳定性. 化学通报, 1993, (5): 25

15.李玉良, 张南,杨德亮等.C60及C70制备、分离及物化性质研究. 化学通报, 1992,

(10): 28

16.倪申宽, 叶世勇. N2O4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通报, 1992, (5): 46

17.许勇, 吴善良, 周卫红. CO2的均相催化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1990, (11): 10. 18.李玉桂, 王建基, 包建春. 笼状化合物的化学及应用. 化学通报, 1990, (1): 14 19.陈荣三. 硅酸化学中的若干现代概念. 化学通报,1989, (2): 10

20.杨修造. 谈谈硅酸钠与酸的反应. 化学通报, 1989, (11): 58

21.姚崇福. 硼烷中向心键和切向键个数的讨论. 化学通报, 1987, (6): 36

22.蒋立德. HNO3分子中的大π键问题. 化学通报,1987, (8): 59

23.郑淑蕙, 魏菊英, 莫志超. 硅酸盐氧化物和水中氧同位素分析.化学通报,1980, (1) 15 24.郭公毅, 陈玉莉. 提取锗的的一般介绍.1965, (3), 36

25.陆军. 金属与CO2反应的探讨. 化学教育,1999, (7~8): 75

26.贾洪坤. 铝—值得重视的微量元素. 化学教育,2001, (9): 4

27.张永安. CO的特殊电子构型和特性. 化学教育, 2001, (5): 39

28.许肖玉. 磷酸盐与磷化. 化学教育,1996, (9): 5

29.李杰学. 关于碳元素多种化合价的研究. 化学教育,1996, (11): 32

30.陈东文. 铝与社会. 化学教育,1995, (10): 1

31.刘泽玲. 砷与社会. 化学教育, 1994,(8): 1

32.程天蓉. 亚硝酸钠的毒害与解救. 化学教育,1989, (2): 1

33.杨维荣. 汞与社会. 化学教育,1989, (1): 1

34.杨维荣. 铅与社会. 化学教育,1989, (3): 1

35.何关有. 磷的三种主要同素异形体的性质. 化学教育,1984, (4): 52

36.袁天程. 碳蒸气的化学. 化学教育,1984, (5): 46

37.刘络生. 一氧化氮与人体生物功能. 大学化学,1996,(6):31

38.刘新锦. 谈谈硼族的缺电子性. 大学化学,1992, 7(1): 12

39.于海涛, 仲华, 池玉娟等. HPO3异构体结构与稳定性. 化学学报, 1998, 62(8): 769 40.于海涛, 池玉娟, 付宏刚等. HAsO2异构体结构、相对稳定性与体系势能面. 化学学报, 2002, (60): 49

41.丁涪江, 吴添智, 江丽葵等. 磷的d轨道在H3PO分子中的作用. 化学学报,1999,

(57): 264

42.高世扬, 许开芬, 李刚等. 盐卤硼酸盐化学.Ⅴ.含硼浓缩盐卤稀释过程中硼酸盐的行为. 化学学报,1986, (44): 1229

43.胡克鳌, 刘洪章, 欧阳群等. 无定形氢氧化铝同氯化锂的相互作用. 化学学报, 1976, 34(4): 253

44.单志超. 一种新型磷酸硼的制备方法. 化学世界, 2003, 44(6): 289

45.丁焔, 康旭. C60化学的研究概况. 化学世界, 2003, 44(9): 500

46.张兆庆. 碳原子的结构. 化学世界, 2003, 44(1): 54

47.鲍仁智. 关于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气体反应实验的改进. 化学世界,2002, 43(12): 672 48.刘冬莲, 石洪凌. 浅谈铝的污染及毒性效应. 化学世界,2002, 43(4): 223

49.张亭, 苏秉成. 过碳酸钠的生产和应用. 化学世界,1998, 39(2): 63

50.陈彧, 孔胜前, 黄祖恩. C60/C70制备、分离与提纯技术. 化学世界,1995, 36(1): 3 51.王建祥. 同时合成二氯氧磷和氧化亚砜的新工艺. 化学世界,1995, 36(4): 178 52.商连弟, 王宗兰, 揣效忠等. 八种晶型氧化铝的研制和鉴别. 化学世界, 1994, 35(7): 346

53.王乃兴, 李纪生. C60碳笼的几种最新反应. 化学世界, 1994, 35(5): 244

54.陈鸿彬, 徐纯良. 高纯一氧化硅的制备与提纯. 化学世界, 1993, 34(11): 533

55.杨修造, 戴邦忠, 乐翠娣. 氯化钠与沉淀二氧化硅的结构. 化学世界,1990, 31(4): 156

56.范先国, 周建中, 苏元复. 从光卤石和磷酸制造磷酸二氢钾. 化学世界, 1988, 29(9): 385

57.化学园地. 铅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化学世界, 1984, 25(1): 31

58.刘泳洲. 制备高纯氧化铅的新工艺. 化学世界, 1982, 23(8): 228

59.张克立, 袁启华. 四溴化硅的合成与提纯. 化学世界, 1982, 23(12): 353

60.化学园地. 硫的新用途. 化学世界,1982, 23(11): 345

61.曹殿宁. 结晶法精制磷酸. 化学世界, 1958, (8): 345

62.陈念贻. 亚铝化合物的化学. 化学世界,1954, 9(1): 20

63.顾镇南, 张泽莹. 固体碳的一种新形态- 富勒烯. 大学化学, 1992, 7(2): 1 64.刘双进, 张康生. 温室效应和未来环境. 环境科学丛刊, 1990, (6): 1 65.周忠清, 钱延龙. 二氧化碳化学的新进展. 化学通报, 1984, (5): 4

66.荣国斌, 吴晓锋. 稳定的五配位碳原子. 大学化学, 2002, 17(4): 46 67.郭公毅, 陈玉莉. 提取锗的一般介绍. 化学通报, 1965, 36, 总164.

70. 蒯世良. 硅酸凝胶的制备. 化学教育, 1981, (1):46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8

精心整理 第八章水溶液 8-1现需1200克80%(质量分数)的酒精作溶剂。实验室存有浓度为70%的回收酒精和95%的酒精,应各取多少进行配置? 解:令用浓度为70%的酒精X 克,95%的酒精Y 克。 (70%X+95%Y )/(X+Y )=80%① X+Y =1200② 由①②得,X =720Y =480 8-2(1(2(3(4解:(1所以c (2(3)(4)同理c(NH 3)=)()(233O H n NH n +=18 /)28100()17/28(-+×100%=29.17% 8-3如何将25克NaCl 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25的食盐水溶液? 解:令加水X 克,依题意得0.25=25/(25+X),所以X =75克 所以加水75克,使25克NaCl 配成25%的食盐水。 8-4现有100.00mLNa 2CrO 4饱和溶液119.40g ,将它蒸干后得固体23.88g ,试计算: (1)Na 2CrO 4溶解度;

(2)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Na2CrO4的摩尔分数。 解:(1)令Na2CrO4溶解度为S所以S/(S+100)=23.88g/119.40g 所以S=25g (2)ω(Na2CrO4)=23.88g/119.40g×100%=20% (3)M(Na2CrO4)=162g/mol; mol g g 3) / 162 /( 88 . 23 - -1 (4) 8-5在-1H2SO4 g/100g (H2O 8-6纯甲解:m 8-7 解:由 解得: 8-8 ⑴胰岛素的摩尔质量; ⑵溶液蒸气压下降Δp(已知在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 解:(1)C=Π/RT =4.34KP a/8.314P a·L·mol-1×(273+25)K =0.00175mol·L-1 摩尔质量=0.101g/0.00175mol·L-1×0.01L=5771.43g/mol (2)△P=P B*×X A=3170P a×n1/(n1+n2) ≈3170P a×n1/n2=3170P a×(0.101g/5771.43g/mol)×(18g/mol)/(10×1g)=0.0998P a 8-9烟草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为C5H7N,今有496mg尼古丁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在101kPa下的沸点为100.17°C,求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

(完整版)无机化学考研试题(含答案,已经整理好的)

一、单选题 第2章 热化学 1、在下列反应中,Q p =Q v 的反应为( ) (A )CaCO 3(s) →CaO(s)+CO 2(g) (B )N 2(g)+3H 2(g) →2NH 3(g) (C )C(s)+O 2(g) →CO 2(g) (D )2H 2(g)+O 2(g) →2H 2O (l ) 2、下列各反应的 (298)值中,恰为化合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 (A )2H(g)+ O 2(g)→H 2O (l ) (B )2H 2(g)+O 2(g)→2H 2O (l ) (C )N 2(g)+3H 2(g)→2NH 3(g) (D )N 2(g) +H 2(g)→NH 3(g) 3、由下列数据确定CH 4(g)的 为( ) C(石墨)+O 2(g)=CO 2(g) =-393.5kJ·mol -1H 2(g)+ O 2(g)=H 2O (l) =-285.8kJ·mol -1CH 4(g)+2O 2(g)=CO 2(g)+2H 2O (l ) =-890.3kJ·mol -1 (A )211 kJ·mol -1; (B )-74.8kJ·mol -1;(C )890.3 kJ·mol -1; (D )缺条件,无法算。 4、已知:(1)C(s)+O 2(g)→CO(g), (1)= -110.5k J·mol -1(2)C(s)+O 2(g)→CO 2(g), (2)= -393.5k J·mol -1 则在标准状态下25℃时,1000L 的CO 的发热量是( ) (A )504 k J·mol -1 (B )383 k J·mol -1 (C )22500 k J·mol -1 (D )1.16×104 k J·mol -1 5、某系统由A 态沿途径Ⅰ到B 态放热100J ,同时得到50J 的功;当系统由A 态沿途径Ⅱ到B 态做功80J 时,Q 为 ( ) (A ) 70J (B ) 30J (C )-30J (D )-70J 6、环境对系统作10kJ 的功,而系统失去5kJ 的热量给环境,则系统的内能变化为 ( ) (A )-15kJ (B ) 5kJ (C ) -5kJ (D ) 15kJ 7、表示CO 2生成热的反应是( ) (A )CO (g )+ 1/2O 2(g )=CO 2(g )ΔrHmθ=-238.0kJ.mol-1 (B )C (金刚石)+ O 2(g )=CO 2(g )ΔrHmθ=-395.4kJ.mol-1 (C )2C (金刚石)+ 2O 2(g )=2CO 2(g )ΔrHmθ=-787.0kJ.mol-1 (D )C (石墨)+ O 2(g )=CO 2(g )ΔrHmθ=-393.5kJ.mol-1 二、填空题 1、25℃下在恒容量热计中测得:1mol 液态C 6H 6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 2O 和气态CO 2时,放热3263.9kJ ,则△U 为-3263.9,若在恒压条件下,1mol 液态C 6H 6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 为-3267.6。 2、已知H 2O (l )的标准生成焓=-286 k J·mol -1,则反应H 2O (l )→H 2(g)+ O 2(g),在标准状态下的反 应热效应= 286、,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286。 3、已知乙醇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 2H 5OH ,298)=-1366.95 k J·mol -1,则乙醇的标准摩尔生成焓(298)= -277.56。 三、判断题:(以下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尽量用一句话给出你作出判断的根据。) 1、碳酸钙的生成焓等于CaO(s)+CO 2(g)=CaCO 3(s)的反应焓。 2、错误。标准熵是1摩尔物质处于标态时所具有的熵值,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只有在温度T=0K 时,物质的熵值才等于零,所以,标准熵一定是正值。 2、单质的生成焓等于零,所以它的标准熵也等于零。 θ?m rH 21 2123 θ?m f H θ ?m rH 21 θ?m rH θ?m rH 21 θ?m rH θ?m rH φ?m rH θ ?m f H 21θ?m H c θ ?m f H

中科院《无机化学》2005-2012考研真题及答案(很清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无机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选择题 ( 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 1.下列各氧化物中,金属的原子轨道中不存在单电子的是: (A) Mn 3O 4 (B) Fe 3O 4 (C) Pb 3O 4 (D) Cr 2O 3 2. 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下列金属离子中,最软的酸是: (A) Zn 2+ (B) Ca 2+ (C) Mn 2+ (D) Ni 2+ 3.下列金属中,与汞不能生成汞齐合金的是: (A) Zn (B) Ag (C) Fe (D) Cu 4. 主量子数n=4, m s =1/2时,可允许的最多电子数为: (A) 6 (B) 16 (C) 12 (D) 8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复合反应中,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必定相等 (B) 通常,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越快 (C) 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减小相同的倍数 (D) 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减低,反应加快 6. 下列含氧酸盐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A) K 2CO 3 (B) ZnCO 3 (C) CaCO 3 (D) Na 2CO 3 7. 下列离子半径从小到大顺序正确的是: (A) Li +< Na +< Mg 2+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9

第九章 酸碱平衡 9-1 以下哪些物种是酸碱质子理论的酸,哪些是碱,哪些具有酸碱两性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共轭碱或酸。 SO - 24, S -2, H 2PO - 4, NH 3, HSO - 4, [Al(H 2O)5OH]+2, CO - 23, NH + 4, H 2S, H 2O, OH -,H 3O +, HS -, HPO - 24。 解: 质子酸 — 共轭碱 H 2PO - 4 — HPO - 24 HSO - 4 — SO - 24 [Al(H 2O)5OH]+2—[Al(H 2O)4(OH)2]+ NH + 4 —NH 3 H 2S — HS - H 2O — OH - H 3O +— H 2O HS -— S -2 HPO - 24 — PO - 34 质子碱 — 共轭酸 SO - 24 — HSO - 4 S - 2 — HS - NH 3 — NH + 4 HSO - 4— H 2SO 4 [Al(H 2O)5OH] + 2—[Al(H 2O)6]+ 3 CO -23 — HCO -3 H 2O — H 3O + OH - — H 2O HS - — H 2S HPO - 24 — H 2PO - 4 酸碱两性: H 2PO - 4, HSO - 4, [Al(H 2O)5OH]+ 2, H 2O , HS -, HPO - 24。 9-2 为什么pH=7并不总表明水溶液是中性的。 解: 因为水的解离是一个明显的吸热过程,因此水的离子积是温度的函数,只有在常温下 K w =×1014-,即[H +]=[OH -]=×107-,所以pH =7,其他温度下则不然。 9-3 本章表示电解质及其电离产物的浓度有两种,一种如c(HAc)、c(NH + 4),另一种如[HAc],[NH + 4]等,它们的意义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可以用诸如c(HAc)、c(NH + 4)等代替诸如[HAc],[NH + 4]等有的书上没有诸如c(HAc)、c(NH + 4)这样的浓度符号,遇到浓度时一律用诸如[HAc],[ NH + 4]等来表示,这样做有可能出现什么混乱 解:c(HAc)、c(NH + 4)用来表示初始状态的浓度,而[HAc],[ NH + 4]用来表示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只有在HAc 、NH + 4的电离度非常小,可以忽略时,才可用c(HAc)、c(NH + 4)代替[HAc],[NH + 4]。如果将c(HAc)、c(NH + 4)用[HAc],[ NH + 4]来表示,则会出现混乱。 9-4 苯甲酸(可用弱酸的通式HA 表示,相对分子质量122)的酸常数K a =×105 -,试求: (1)中和苯甲酸需用L 1 -的NaOH 溶液多少毫升 (2) 求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 b 。 (3)已知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L 1 -,求饱和溶液的pH 。 解: (1)HA+NaOH =NaA+ H 2O n(HA)= 12222.1= ∴V(NaOH)=4 .001 .0==25mL (2) K a =×10 5 - ∴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 b = a w K K =×1010 -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考研题库(含答案)

习题 1.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Cu2O+H2SO4(稀)→CuSO4+Cu+H2O (2)Cu2++2NaOH(浓)+2OH-→Na2[Cu(OH)4] (3)2Cu2++4I-→2CuI(s)+I2 (4)Cu+4CN-+H2O→Cu(CN)43-+OH-+1/2H2 (5)Cu2++ 4CN-→[Cu(CN)2]-+(CN)2 (6)CdCl2+KI(过量)→K2[CdI4] (7)2Cu2++4OH-+C6H12O6→Cu2O+2H2O+C6H12O7 (8)3CuS+ 8HNO3(浓)→3Cu(NO3)2 +2NO+ 3S↓+ 4H2O (9)Au+HNO3+4HCl→HAuCl4+NO2+2H2O (10)Zn2++NaOH(浓) +2H2O→ Na[Zn(OH)4]+H2↑ (11)2Hg2++Sn2++6Cl-→Hg2Cl2+SnCl4 (12)4Zn+10HNO3(极稀) →4Zn(NO3)2+NH4NO3+3H2O (13)AgBr+2Na2S2O3→Na3[Ag(S2O3)2]+ NaBr (14)2Ag(NH3)2++CH3CHO+3OH-→2Ag+HCOO-+4NH3+2H2O (15)Hg2Cl2+2NH3→HgNH2Cl↓+Hg↓+NH4Cl (16)3HgS+ 12HCl(浓)+2HNO3(浓) →3H2[HgCl4]+3S+2NO+4H2O (17)HAuCl4+FeSO4→ (18)4Au+O2+8CN-+2H2O→4[Au(CN)2]-+4OH- 2. 解释下列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1)加热CuCl2·H2O得不到CuCl2。 因为CuCl2·H2O受热分解时,在失去HCl的同时,生成了碱式盐: CuCl2·H2O=Cu(OH)2·CuCl2·+2HCl+2H2O (2)焊接金属时,常用浓ZnCl2溶液处理金属的表面。 FeO+2H[ZnCl2(OH)]=Fe[ZnCl2(OH)]2+H2O (3)有空气存在时,铜能溶于氨水。 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4)从废的定影液中回收银常用Na2S作沉淀剂,为什么不用NaCl作沉淀剂。 (5)H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 在H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先生成鲜红色沉淀,随着KI溶液的不断加入,鲜红色沉淀消失变为无色溶液。因为开始时生成HgI2鲜红色沉淀,后来KI过量又生成[HgI4]2-无色的配离子. (6)硫酸亚铜与水的作用。 Cu2SO4 =CuSO4+Cu (7)CuCl2加水稀释。 (8)往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氰化钾时,首先形成白色沉淀,而后溶解,再加入NaCl时,无沉淀形成,但加入少许的Na2S时,析出黑色沉淀。

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复习总结 无机化学复习不完全攻略(原创,有不足,请指点)5 j5 K# N. x2 r) 转载自free kao yan6 n! Z+ E9 T; _) m/ U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复习考有机专业的,因为接触无机比较早,也看过一些无机的教材,对无机的知识点略有了解,同时应版主要求,把版中无机的讨论带动起来,故介绍一下个人学的无机的心得,供大家参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 B$ {0 `1 t3 h7 ~ 无机的东西比较杂,并且比较松散,主要可以分为理论部分和元素化合物部分! V% q* h7 C' G+ O 理论部分主要分为四大结构和四大平衡,以及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初步和溶液 四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晶体结构 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离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如果你考物化的话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就不用看了,物化讲的比这个透彻得多,平衡的总纲以及溶液部分在物化里面也是讲的很详细; 如果你分析化学学得好的话,四大平衡也可以少看很多,因为分析化学就是建立在四大平衡的基础上的(仪器分析不算,呵呵); 5 `2 f: h; A$ f/ f+ F5 k 而结构化学里面所涉及到的结构问题又比无机的四大结构深多了,同样如果你在这方面比较强,那四大结构又省了很多事. 但是如果每门掌握的都不透彻怎么办呢?不要担心,无机的理论部分

仅仅是是一个大纲性质的东西,也就是总结性的概括.所以每种理论都有,但是每种理论要求都比较简单,按照四大结构-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初步-溶液的顺序自己仔细地过一遍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起码我感觉比自学有机容易多了,呵呵 如果你的化学基础比较扎实,也不要在旁边偷偷笑,正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无机尽管理论比较简单,但是其精髓在于用简单的理论解释大量的现象和物质性质,在你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能够灵活地把它们运用到平时见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解释.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无机的理论. 总的来说无机的理论部分重点在运用. s5 V [. M$ }# E) Z 而无机化学的重点则元素部分,这个也是无机主要讲的东西以及无机的特点., Y2 A. _0 I, {& Q3 Y4 ^" z- G" a 首先建议周期表最好是背过,认识并且会写除f区以外的元素,镧系最好能背过,一些重要的比如说La Ce也要知道的.* ~8 E+ ?2 e3 m$ G2 @ 个人感觉主族元素里面比较重要的是B,P,S,Sn,Pb,As,Bi,4 W' N: X5 ?8 h 副族里Hg,Co,Cr,Mn,Ti,V,Cu等比较重要,下面分主族和副族元素分开介绍:, I* Q6 y8 _- _' l' b, U7 Y w 第一主族里面要注意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的结构和生成条件,焰色反应的火焰颜色(包括碱土金属和少量过渡金属的都要知道),以及碱金属的不溶盐;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师大)课后推断题附答案

目录 第16章............................................................................................ - 2 -第22章............................................................................................ - 2 -第23章............................................................................................ - 2 -

第16章 1.有一种无色气体A,能使热的CuO还原,并逸出一种相当稳定得到气体B, 将A通过加热的金属钠能生成一种固体C,并逸出一种可燃性气体D。A能与Cl2分步反应。最后得到一种易爆的液体E。指出A、B、C、D和E各为何物?并写出各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第22章 1.有一黑色固体化合物A,它不溶于水、稀醋酸和氢氧化钠,却易溶于热盐酸 中,生成一中绿色溶液B。如溶液B与铜丝一起煮沸,逐渐变棕黑色得到溶液C。溶液C若用大量水稀释,生成白色沉淀D。D可溶于氨溶液中,生成无色溶液E。E若暴露于空气中,则迅速变成蓝色溶液F。在溶液F中加入KCN时,蓝色消失,生成溶液G。往溶液G中加入锌粉,则生成红棕色沉淀H。H不溶于稀的酸和碱,可溶于热硝酸生成蓝色溶液I。往溶液I中慢慢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胶状沉淀J。将J过滤、取出。然后强热,又生成原来化合物A。试判断上述个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3章 1.铬的某化合物A是橙红色溶于水的固体,将A用浓HCl处理产生黄绿色刺 激性气体B和生成暗绿色溶液C。在C中加入KOH溶液,先生成灰蓝色沉淀D,继续加入过量的KOH溶液则沉淀消失,变成绿色的溶液E。在E中加入H2O2加热则生成黄色溶液F,F用稀酸酸化,又变为原来的化合物A 的溶液。问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写出每步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2.有一锰的化合物,它是不溶于水且很稳定的黑色粉末状物质A,该物质与浓 硫酸反应得到淡红色溶液B,且有无色气体C放出。向B溶液中加入强碱得到白色沉淀D。此沉淀易被空气氧化成棕色E。若将A与KOH、KClO3一起混合熔融可得一绿色物质F,将F溶于水并通入CO2,则溶液变成紫色G,且又析出A。试问A,B,C,D,E,F,G各为何物,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3.金属M溶于稀HCl生成MCl2,其磁矩为5.0B.M.。在无氧条件下,MCl2与 NaOH作用产生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逐渐变成红棕色沉淀B,灼烧时,B变成红棕色粉末C。C经不完全还原,生成黑色的磁性物质D。B溶于稀HCl生成溶液E。E能使KI溶液氧化出I2,若出加入KI前加入NaF,则不会析出I2。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入氯气,可得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2时就析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试确认M及由A到G所代表的化合物,写出反应方程式,画出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相关图。

2015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上册)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年后30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a)观察到太阳可见光谱中有波长为4338A,4540A,4858A,5410A,6558A 的吸收(1A=10-10m来分析,这些吸收是由哪一种类氢原子激发造成的?是 He,He +还是He2+ ? (b)以上跃迁都是由n i=4向较高能级(n f)的跃迁。试确定 n f值,求里德堡常数R He i+。(c)求上述跃迁所涉及的粒子的电离能I(He j+),用电子伏特为单位。 (d)已知 I(He+)/ I(He)=2.180。这两个电离能的和是表观能A(He2+),即从He 得到He2+的能量。A(He2+)是最小的能量子。试计算能够引起He 电离成He2+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子。在太阳光中,在地球上,有没有这种能量子的有效源泉? (c=2.997925×108 ms-1;h=6.626×10-34Js;1eV=96.486KJ.mol-1=2.4180×1014Hz)

38、第8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8。电子组态:8S26P6 39、二维化的周期表可叫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发展的,缺点是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容易看清。 40、“类铝”熔点在1110K~1941K之间,沸点在1757~3560K之间,密度在1.55g/m3 ~4.50 g/m3之间。 41、最高氧化态+3,最低氧化态-5。

1、解:O=O (12e-); H-O-O-H 14(e-); C=O (10e-);0=C=O(16e-);Cl-N-Cl(26e-);F–S - F (34e-) F F 2、解:共13种,如:

无机化学考研试题

1、在下列反应中,Q p =Q v 的反应为() (A)CaCO 3(s) →CaO(s)+CO 2 (g) (B)N 2 (g)+3H 2 (g) →2NH 3 (g) (C)C(s)+O 2(g) →CO 2 (g) (D)2H 2 (g)+O 2 (g) →2H 2 O(l) 2、下列各反应的(298)值中,恰为化合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A)2H(g)+ O2(g)→H2O(l)(B)2H2(g)+O2(g)→2H2O(l) (C)N2(g)+3H2(g)→2NH3(g) (D)N2(g) +H2(g)→NH3(g) 3、由下列数据确定CH 4 (g)的为() C(石墨)+O2(g)=CO2(g) =·mol-1H2(g)+ O2(g)=H2O (l) =·mol-1CH4(g)+2O2(g)=CO2(g)+2H2O (l)=·mol-1 (A)211 kJ·mol-1;(B)·mol-1;(C)kJ·mol-1;(D)缺条件,无法算。 4、已知:(1)C(s)+O 2(g)→CO(g), (1)= ·mol-1(2)C(s)+O 2 (g)→CO 2 (g), (2)= ·mol-1则在标 准状态下25℃时,1000L的CO的发热量是() (A)504 k J·mol-1(B)383 k J·mol-1(C)22500 k J·mol-1(D)×104 k J·mol-1 5、某系统由A态沿途径Ⅰ到B态放热100J,同时得到50J的功;当系统由A态沿途径Ⅱ到B态做功80J时,Q为() (A) 70J (B) 30J(C)-30J (D)-70J 6、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而系统失去5kJ的热量给环境,则系统的内能变化为() (A)-15kJ (B) 5kJ(C)-5kJ (D) 15kJ 7、表示CO 2 生成热的反应是() (A)CO(g)+ 1/2O 2(g)=CO 2 (g)ΔrHmθ=(B)C(金刚石)+ O 2 (g)=CO 2 (g)ΔrHmθ=(C)2C (金刚石)+ 2O 2(g)=2CO 2 (g)ΔrHmθ=(D)C(石墨)+ O 2 (g)=CO 2 (g)ΔrHmθ=二、填空题 1、25℃下在恒容量热计中测得:1mol液态C 6H 6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 2 O和气态CO 2 时,放热,则△U为, 若在恒压条件下,1mol液态C 6H 6 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为。 2、已知H2O(l)的标准生成焓=-286 k J·mol-1,则反应H2O(l)→H2(g)+ O2(g),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热效应= 286、,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286。 3、已知乙醇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2H5OH,298)= k J·mol-1,则乙醇的标准摩尔生成焓(298)= 。 三、判断题:(以下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尽量用一句话给出你作出判断的根据。) 1、碳酸钙的生成焓等于CaO(s)+CO 2(g)=CaCO 3 (s)的反应焓。 2、错误。标准熵是1摩尔物质处于标态时所具有的熵值,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只有在温度T=0K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10

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10-1 (1)解:P b i2(s)=p b2+(aq)+2I-(aq) 设溶解度为S.则 : k sp(I2) =S×(2S)2=4S3=4×(1.29×10-3)3=8.6×10-9 (2)解:溶解度 S=2.91×10-3/253=1.15×10-5 BaCrO4(s)=Ba2++CrO42- (BaCrO4)= S2 =(1.15×10-5)2 =1.32×10-10 10-2 .(1) Zn(OH)2(s)=Zn2++2OH- K sp (Zn(OH)2)=S×(2S)2=4S3=4.12×10-17 S*=2.18×10-6=2.17×10-4g/L (2) 解:P b (s)= P b2++2F- K sp(PbF2(s))=S*×(2S*)2=4S3=7.12×10-7 S*=2.61 mol/L=6.39 g/L 10-3 (1) 解:设AgIO3溶解度为S1, 设Ag2CrO4溶解度为S2, 则 : AgIO3(s)=Ag++ IO3- K sp(AgIO3)=S1× S1= S12 S1=( K sp(AgIO3)) 1/2=(9.2×10-9) 1/2=9.59×10-5 mol/L. Ag2CrO4(s)=2Ag ++ CrO42— K sp(Ag2CrO4)= (2S2) S2= 4S23 S2=( K sp(Ag2CrO4)/4) 1/3=(1.12×10-12/4) 1/3=6.54×10-5 mol/L (2)解:设AgIO3溶解度为S1, 设Ag2CrO4溶解度为S2, 则 : AgIO3(s)=Ag++ IO3- S1 S1 S1+0.01 S1 K sp(AgIO3)=(S1+0.01)× S1=0.01×S12=9.2×10-9 Ag2CrO4(s)=2Ag ++ CrO4— 2S2 S2 2S2+0.01 S2 K sp(Ag2CrO4)=(2S2+0.01)× S2=0.01×S22=1.12×10-12 S2=1.12×10-8 mol/L ∴S1>S2 AgIO3在0.01 mol*L-1的AgIO3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10-4(1)解: 沉淀Ca2+:[SO42-]1= K sp(CaSO4)/ [Ca2+]=7.1×10-5/0.01=7.1×10--3 沉淀Ba2+:[SO42-]2= K sp(BaSO4)/ [Ba2+]=1.07×10-10/0.01=1.07×10-8 =1.07×10-10/0.01/7.1×10-5/0.01=1.5×10--8 mol/L﹤1×10-5 用Na2 SO4作沉淀剂能将Ca2+与Ba2+分离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9章d区金属一

第19章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d区金属 19.1 试以原子结构理论说明: (1)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基本共同点; (2)讨论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金属性、氧化态、氧化还原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变化规律; (3)阐述第一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颜色及含氧酸根颜色产生的原因。 答:(1)①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都具有未充满的3d轨道,特征电子构型为(n-1)d1~10ns1~2,具有可变的氧化态。电离能和电负性都比较小,易失去电子呈金属性,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与同周围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第一过渡系金属原子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 的密度。 ③由于过渡金属的d电子和s电子均可作为价电子参与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较强,因此 它们有较大的硬度,有较高的熔、沸点。 (2)第一过渡系元素为Sc、Ti、V、C r、Mn、F e、C o、N i、C u、Zn 从Sc→Zn,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先逐渐升高,到锰为最高,再逐渐降低; 氧化还原性: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酸碱稳定性:从钪到锰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水合物一般是低氧化态的呈碱性,最高氧化态的呈酸性。 (3)①由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未成对d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而发生d-d跃迁,故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常具有颜色。 ②第一过渡系金属含氧酸根离子VO3-、CrO42-、MnO4-,呈现颜色是因为化合物吸收 可见光后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产生了荷移跃迁,即电子从主要是定域在配体上的轨道跃迁到主要是定域在金属上的轨道(M←L),对于含氧酸根离子则是发生O22-→M n+的荷移跃迁。 19.2 Sc2O3在哪些性质上与Al2O3相似,为什么? 答:(1)都为碱性氧化物。在Sc3+、Al3+溶液中加碱得水合氧化物M2O3·nH2O(M=Sc、Al)。 (2)其水合氧化物都是两性的,溶于浓碱NaOH得Na3[M(OH)6],溶于酸得到M3+盐,其水溶液易水解。 原因:Sc的电子层结构为[Ar]3d14s2与第Ⅲ族Al同属是Sc、Y、La、Ac分族的第一个成员,故相似。 19.3 简述从钛铁矿制备钛白颜料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试从热力学原理讨论用氯化法 从TiO2制金属钛中为什么一定要加碳? 答:先用磁选法将钛铁矿进行富集得钛精矿,然后用浓H2SO4和磨细的矿石反应。(或:工业上从钛铁矿制钛白粉,大致可分四步:1.酸解;2.冷却结晶;3.加热水解;4.焙烧)。加铁屑,在低温下结晶出FeSO4·7H2O,过滤后稀释并加热使TiOSO4水解:

无机化学考研试题选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无机化学试题选 专业:化学类各专业 研究方向:化学专业各专业方向 一、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 ()1. 已知0.10mol.L-1FEc13溶液的PhJ 1.6,与Fe(H2O)63+的酸电离常数据最接近的数据是: A. 5×10-2 B. 7×10-3 C. 5×10-4 D. 8×10-4 ()2. 依据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HA+B HB+AK0=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是比HB强的酸 B. HB是比HA强的酸 C. HA和HB的酸性相同 D. 酸强度HA和HB无法比较 ()3. 环境保护其中一项内容是防止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臭氧层的最主要的功能是:A.有杀菌作用 B. 强氧化作用 C. 消除氮肥氧化物、CO等气体污染 D. 吸收太阳往地球发射的紫外线 ()4. 下列化合物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A. H3COCH3 B. NaHCO3 C. H3CCOOH D. H2O2 ()5. 具有类似离子结构的一组是: A. PO43-, SiO42-, SO42-, NO2- B. CO32-, SO32-,CrO42-,MnO4- C. CO32-, SO3,BF3,BC13 D. NO2,NO3-,SO32-,PO43- ()6. 用标准的KMnO4溶液测定一定体积溶液中H2O2的含量时,反应需要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应该选用的酸是: A. 稀盐酸 B. 浓盐酸 C. 稀硝酸 D. 稀硫酸 ()7. 精炼铜的方法一般用电解,电解时电极的选择通常是: A. 粗鲷作阴极 B. 粗铜作阳极 C. 纯酮作阴极 D. 纯铜作阳极 ()8. 下列物质中,能有效地作为螯合试剂的是: A. C2O42- B. SCN- C. H2N-N(CH3)2 D. S2O32- ()9. 为消除汽车尾气中排出的CO对空气的污染,通常条件下可利用的反应有: A. CO点燃 2CO+O2=2CO2 B. 生成Ni(CO)4 Ni+4CO=Ni(CO)4 C. 生成CH4 CO+3H2=CH4+H2O D. 还原pdCl2 CO+PdCl2+H2O=CO2+Pd+2HCl ()10. 在血红蛋白中,O2分子与原血红素基团中的Fe2+结合,其结合方式为: ()11. 在(C5H5)2Fe分子中存在: A. 1个σ键+1个π键 B. 2个σ键 C. 2个离域π键 D. 5个σ键 ()12. Os5(CO)16原子簇的结构属于: A. 正八面体 B. 三角双锥 C. 四方锥体 D. 平面五角形 ()13. [CO(NH3)3Cl3]存在的异构体数据为: A. 4 B. 2 C. 6 D. 3 二、填充题(共29分) 1. 作焊药的熟镪水是_______的浓溶液。 2. 铬酸洗液通常是由_____的饱和溶液和________配制而成。 3. [B4O5(OH4)2-]的结构中,B原子有棗棗棗棗棗种杂化轨道形式,分别是______。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 11-1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3→KClO4+KCl (2)Ca5(PO4)3F+C+SiO2→CaSiO3+CaF2+P4+CO (3)NaNO2+NH4Cl→N2+NaCl+H2O (4)K2Cr2O7+FeSO4+H2SO4→Cr2(SO4)3+Fe2(SO4)3+K2SO4+H2O (5)CsCl+Ca→CaCl2+Cs 解:(1)4KClO3==3KClO4+KCl (2)4Ca5(PO4)3F+30C+18SiO2==18CaSiO3+2CaF2+3P4+30CO (3)3NaNO2+3NH4Cl==3N2+3NaCl+6H2O (4)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5)2CsCl+Ca==CaCl2+2Cs 11-2将下列水溶液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先改为离子方程式,然后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 (1)2H2O2==2H2O+O2 (2)Cl2+H2O==HCl+HClO (3)3Cl2+6KOH==KClO3+5KCl+3H2O (4)2KMnO4+10FeSO4+8H2SO4==K2SO4+5Fe2(SO4)3+2MnSO4+8H2O (5)K2Cr2O7+3H2O2+4H2SO4==K2SO4+Cr2(SO4)3+3O2+7H2O 解:(1)离子式:2H2O2==2H2O+O2H2O2+2H++2e-==2H2O

H2O2- 2e-==O2+2H+ (2)离子式:Cl2+H2O==H++Cl-+HClOCl2+2e-==2Cl– Cl2+H2O-2e-==2H++2HClO (3)离子式:3Cl2+6OH-==ClO3-+5Cl-+3H2OCl2+2e-==2Cl– Cl2+12OH--10e-==2ClO3-+6H2O (4)离子式:MnO4-+5Fe2++8H+==5Fe3++Mn2++4H2O MnO4-+5e-+8H+==Mn2++4H2OFe2+-e-==Fe3+(5离子式:Cr2O72-+3H2O2+8H+==2Cr3++3O2+7H2O Cr2O72-+6e-+14H+==2Cr3++7H2OH2O2-2e-==O2+2H+ 11-3.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2Cr2O7+H2S+H2SO4——K2SO4+Cr2(SO4)3+H2O (2)MnO42-+H2O2———O2+Mn2+(酸性溶液) (3)Zn+NO3-+OH-——NH3+Zn(OH)42- (4)Cr(OH)4-+H2O2——CrO42- (5)Hg+NO3-+H+——Hg22++NO 解:(1)K2Cr2O7+3H2S+4H2SO4==K2SO4+Cr2(SO4)3+7H2O+3S (2)MnO42-+2H2O2+4H+==2O2+Mn2++4H2O (3)Zn+NO3-+3H2O+OH-==NH3+Zn(OH)42- (4)2Cr(OH)4-+3H2O2+2OH==-2CrO42-+8H2O (5)6Hg+2NO3-+8H+==3Hg22++2NO+4H2O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a) ICl 4- (b)IBr 2 -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 2 4242242632623242222222263122 3 26322 1 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 O Xe XeO O H XeF O H F O Xe OH XeF =++=++=++=++=++++=++++=+--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另外,F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 的负电性。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试题-无机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试题-无机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化学类各专业 研究方向:化学专业各专业方向 考试科目:无机化学 一、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 (B)1. 已知0.10mol.L-1FeC1 3溶液的PH=1.6,与Fe(H 2 O) 6 3+的酸电离常数据最接 近的数据是: A. 5×10-2 B. 7×10-3 C. 5×10-4 D. 8×10-4 (B)2. 依据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HA+B=HB+A K0=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是比HB强的酸 B. HB是比HA强的酸 C. HA和HB的酸性相同 D. 酸强度HA和HB无法比较 (D)3. 环境保护其中一项内容是防止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臭氧层的最主要的功能是: A.有杀菌作用 B. 强氧化作用 C. 消除氮肥氧化物、CO等气体污染 D. 吸收太阳往地球发射的紫外线 (A)4. 下列化合物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A. H 3COCH 3 B. NaHCO 3 C. H 3 CCOOH D. H 2 O 2 (C )5. 具有类似离子结构的一组是: A. PO 43-, SiO 4 2-, SO 4 2-, NO 2 - B. CO 3 2-, SO 3 2-, CrO 4 2-, MnO 4 - C. CO 32-, SO 3 , BF 3 , BC1 3 D. NO 2 , NO 3 -, SO 3 2-,PO 4 3- ( D)6. 用标准的KMnO 4溶液测定一定体积溶液中H 2 O 2 的含量时,反应需要在强酸 性介质中进行,应该选用的酸是: A. 稀盐酸 B. 浓盐酸 C. 稀硝酸 D. 稀硫酸 (B)7. 精炼铜的方法一般用电解,电解时电极的选择通常是: A. 粗铜作阴极 B. 粗铜作阳极 C. 纯铜作阴极 D. 纯铜作阳极 ( A) 8.下列物质中,能有效地作为螯合试剂的是: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配位平衡 12-1 在1L 6 mol ·L - 1的NH 3水中加入0.01 mol 固体CuSO 4,溶解后加入0.01 mol 固体NaOH ,铜氨络离子能否被破坏?(K 稳[Cu(NH 3)42+]=2.09×1013,K SP [Cu(OH)2]=2.2×10-20) 解:CuSO 4在过量的氨水溶液中几乎完全形成[Cu(NH 3)4]2+,则 [Cu(NH 3)4]2+ === Cu 2+ + 4NH 3 平衡时: 0.01-x x (6-0.04)+4x 134 2431009.2) 496.5() 01.0(])([?=+?-= +x x x NH Cu K 稳 11910792.3--??=L mol x ])([108.3)01.0(10792.3]][[22321922OH Cu K OH Cu 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