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梧 州 学 院

教 师 教 案

( 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

英文名称: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2014-2015-2)-BJ

0701103-03004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总 学 时: 34 理论学时: 22 实验学时: 12

授课班级: 13学前教育专科班、13学前教育专科2班、13学前教育专科3班 使用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刘俊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

韦德华 职称: 实验师、助研 所在单位: 梧州学院 院系(部处) 师范学院

教 务 处 制

教案填写说明

教案按每一大节课进行编写,其进度应与授课计划相同。教案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是手写稿。有关部分填写要求如下:

1、课程类别(封面):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专业任选课、公选课。

2、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本大节课(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3、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5、教学方法及手段:指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6、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指本大节课(本次课)结束后需要布置的作业与思考题。

7、课后小结: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等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与参考。

第 1 周 2 学时/周,计划授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2、

3周 2 学时/周,计划授课3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堂教学目的及要

求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实践领域。

2.了解影响教育技术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和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课堂教学重点及难

点1.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能够运用各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与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手段第一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

教育技术领域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学科。

无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多么先进,教育技术的实践领

域依然在关注课堂教学实践、个性化学习实践领域

和运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和设计整个教育过程。

1.以教师为中心的媒体传播教学实践领域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实践领域

3.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践领域

第二节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是强调如何让媒体技术更好地促进

“教”这个活动,那么我们为了实现“教”就要更

好地去研究“学”。教育技术这个研究领域之所以建

立和发展,学习理论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方法:讲授、讨论

手段:多媒体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所处的环境看作是刺激,而把学习者在环境作用下所发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他们关注环境在学习者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它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行为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作用于学习者。环境只是提供了潜在的刺激,而刺激能否受到注意和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所以,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人的行为起因,其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和阿尔伯特·班杜拉。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在面临多种可选择的行为方式时所进行的选择。为了解释人的选择倾向,罗特对动机领域的两种主要观点——强化观点和认知观点进行整合。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罗特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4.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都取决于这个人是怎样从自己的角度来知觉世界的。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每一个人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与学习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的行为都是自己对自己看法的结果。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的品质和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三节教学理论

1.

发现教学理论的策略

(1)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做到让自己的教学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点相适应,来合理地安排教学序列、组织教学活动。

(2)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要努力为学习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学生营造强烈的问题意识。

(3)教师要能够深入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启发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走向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给与适时的强化,对于好的学习反应,教师要能够给与鼓励和强化,从而激发进一步的学习热情,对于不好的学习行为反应,教师要学会运用技巧来给与强化,尽量让学生在自信、自觉、自尊和自省的氛围下,不断改进和完善。

2.掌握学习理论

(1)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

(2)掌握学习教学的变量

3.学习条件理论

(1)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

(2)加涅的学习过程阶段

4.范例教学理论

(1)范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

范例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是,需要考虑三个特性。

①教学内容应选择一门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反映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教学要从学生基础出发,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发展水平。

③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起范例作用的,有助于学生迁移和应用。

(2)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10

11

(3)范例教学法优点与不足

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内涵

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评价的基本标准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

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

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第四节 视听教育与传播理论

1.视听感知规律

2. “经验之塔”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1.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的,越往上则经验越抽象。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

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3.传播理论

第五节系统科学理论

1.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具有科学的方法论含义。系统论的思想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

1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