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政治参与

第七章     政治参与
第七章     政治参与

第七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概述

一、含义

政治参与是特定体制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

不包括消极抵制、集体不服从、政治暴力、暗杀等一般政治行为。

二、基本特征

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

把政治参与者与政治职业者(政府官员、政党骨干、政治候选人、院外游说人员)区分开来。业余性。

2、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府的活动,旨在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策制定的活动。

3、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动。

不考虑其态度、兴趣、动机等主观因素。

4、政治参与的途径常常多种多样。

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信访检举等。

5、政治参与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

三、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

1、对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公民来说,政治参与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学习功能。

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养成宽容和妥协精神。

2、政治参与是政府汲取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3、政治参与是平衡国家与社会之间权力的“杠杆”

四、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个别参与:公民以个体的身份进行政治参与的活动。

政治投票信访官民个别接触

组织参与:以特定的团体的形式参与政治的活动。

组织参与的优势胜于公民的个别参与。

美国步枪协会

美国步枪协会拥有近3百万会员,代表着军火商、枪械爱好者和狩猎者们的利益,他们有金钱有选票,在国会与总统选举中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让一心想当选的大多数政客们不敢开罪。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以参与者的主观态度来划分的一种参与类别。

主动参与:在自愿的基础上

被动参与:非自愿,通过他人的引导、劝说、威胁的方式而产生影响政府的活动。

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以参与者是否通过中介介入政治过程而划分。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4、常态参与和非常态参与

常态参与:常规、正规的渠道、方式

非常态参与:非常规的方式、渠道,如请愿、示威游行。

注意:非常态政治参与不等同于非法政治参与。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主体

一、公民

1、公民是享有人身独立、自由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区别于臣民。

臣民将政府视为“他们”,公民将政府视为“我们”。

2、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1)选举投票;

(2)政治结社;

(3)参与政策的创制、复决、罢免;

(4)公民不服从。

是一种根据公民良心自由的原则进行的有理有节的非暴力公共行为。

(5)随机性的政治参与活动。

二、政党

1、制定竞选纲领

2、招募和挑选政治候选人

3、组织竞选。

三、利益集团

指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寻求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社会团体。

1、政治捐款

2、参加选举

3、院外游说,“乐辩士”

四、非政府组织(NGO)

1、非政府组织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只要其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区发展的任何民间组织。

特征在于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

2、通过媒体宣传、组织集会、罢工、游行、院外游说等途径,影响社会舆论。

第三节政治参与和政治现代化

一、现代化

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政治参与、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增长、教育普及、世俗化等。

二、现代化与参与危机

在分析政治参与的程度时,通常有两个方面:

(1)广度:参与政治活动人数的比率分布

(2)强度:影响政治系统整体的程度和持续性

1、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强化;

2、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社会利益不断分化、聚合;

3、政治精英与大众对峙,“参与内爆”,

4、公共权力市场化。

[美]塞缪尔·亨廷顿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导致动乱。

三、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

(一)自由主义模式

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越高,政治体制对公民要求的反应就越灵敏,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越高,政治系统就越稳定。美国。

(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

(2)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

技术统治模式。

大众模式。

四、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

政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程序不断取得社会认可,并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过程。

1、适应性;

2、复杂性;

3、自主性;

4、内聚力。

_政治参与_概念辨析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0概念辨析 陈振明李东云 摘要:政治参与是当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外政治学界对/政治参与0概念却未能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将/政治参与0定义为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非职业行为,并对这一定义作出详细的说明。作者认为,在政治参与概念界定时需要着重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即主体是否包括职业政治人士,是否包括动员参与,是否包括非法手段,是否包括心理和态度。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民主;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D0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08)04-0104-07 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有关政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中,参与都是一个核心的概念。01近年来,政治参与及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学界及政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对于/政治参与0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学界却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其定义目前也莫衷一是。正如诺曼#H#尼、西德尼#伏巴所言:政治参与像有些术语一样,/由于意思实在太多,最终倒反失去它们的有效性0。o政治参与的研究必须从厘清相关的概念开始,或者说,对/政治参与0概念进行明晰的界定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因此,对于/政治参与0这一概念的辨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 公民参与政治的行为和传统自古有之。然而,/政治参与0却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术语。关于这一概念,当代的政治学家下过了不少的定义。帕特里克#J#孔奇在专门研究了政治参与的诸多界定之后,提出争论所集中的六个主要问题:?(1)积极与消极形成的比较:应当从行为上来解释政治参与吗?)))如选举、政党竞选)))还是也包括其被动形成)))爱国主义感情,对政治问题的敏感性等等?(2)过分的与不过分的行为之比较:政治参与包括非暴力反抗及政治暴力活动,还是限制在-比较常规.的行动上?(3)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目的比较:政治参与的定义中是否包括要改变或维护政府形式而作出的努力,还是仅限于改变或维护政府权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度重点项目/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的研究0(项目批准号: 70633001)之子项目)))/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0的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陈振明,教育部/长江学者0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东云,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 104

初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

初中政治(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提升主观题的答题能力。 一、题型特点 主观题是除选择题之外考查学生的一种重要题型,在我们政治中考中占据近60%的分值。它的类型多样,可以是言行评析题、观点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它的信息容量大,答案的综合性要求强。 一般来说,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等。 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是:给出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等。涉及的范围广泛,可以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次的生活),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一般的解答步骤: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这是解题的基础。 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知识”;这是解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规范表述”。这一步是解题的必要保证。 下面以例题1为例,用“三步法”解题: 例题1:一名年轻人一直是同学们心目中的领袖人物,但在他身上丝毫不见一些“佼佼者”的孤傲与盛气凌人。一次有人问起他为何总能谦和有礼,他回答:“我有一个世上最好的妈妈,为了让我上大学,她做了巨大的牺牲。妈妈从小就教导我,什么时候也别忘记,国家第一,别人第二,你永远只是第三。”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 第一步需要做到“仔细审题,明确题意”;那么正确的审题方法是什么呢?一般的审题步骤是什么呢? 一般的审题步骤是: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审设问就是要明白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这道题目考查的方向和要求是什么。在读懂设问的基础上,我们再审材料。这时,是根据设问的要求阅读材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筛选材料,提取出相关的有效信息,排除一些干扰信息。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小方法,一边读题,一边用笔勾画设问和材料中一些关键信息。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我们答卷后的检查。 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找出题目中有效信息有4个方面: 题目中有效信息对应的书本观点 年轻人谨记妈妈正确的教导 年轻人总能谦和有礼 年轻人能牢记并践行“国家第一,别人第二” 妈妈为了让年轻人上大学,做出巨大的牺牲,并对年轻人进行教导 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知识”;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我们要根据审题的结果,建立起材料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找全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 题目中有效信息对应的书本观点

第六章 政治制度

第六章政治制度 第一节政治行为的规则 一、制度与政治制度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者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 社会学认为:制度是非常稳定地组合在一起的一套规范、价值标准、地位和角色,它们都是围绕着某种社会需要建立起来的。 政治制度就是政治生活中的人类政治行为的基本规则。 政治制度是如何出现的呢? 在一个社会势力不多的社会中,社会势力本身的结构就能制约利害冲突。 ●但在复杂的社会中,纯粹的种族、宗教、职业、社会组织的因素就不足以使人们和平地共处于一 个政治共同体中,这就需要新的纽带:1、整个社会要有某种利益上的相互适应性,互惠互利。 2、整个社会要有某种基本原则或者道义上的神圣化的职责。 3、要有政治制度。 二、制度化水平的尺度 制度化是组织与程序获得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 ●有四个衡量尺度: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和内部的协调性。 首先,制度化水平与组织和程序的适应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适应性的量化指标可以转换成组织的寿命。而组织的寿命可以分解为三个变量:组织的年龄、政治组织领导人换代的次数和在职能方面的适应性。 其次,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组织、政治程序的复杂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第三,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组织、政治程序、社会团体和行为方式的自主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第四,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组织的内聚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三、政治制度的价值 亨廷顿认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社会便会缺乏确定和实现自己共同利益的手段。 四、古典的民主与程序的民主 在1942年熊彼特写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以前,人们往往从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政府的目的来界定民主,这种民主理论被熊彼特称为古典民主理论。熊彼特认为,这种民主理论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公益来界定民主,有着种种缺陷。因此提出了程序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方法是为了达成政治决定所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藉由激烈的竞逐获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做决定的权力。 ●根据熊彼特的理论,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标准是,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最有力量的决策者 是否经由公平、公正和定期的选举产生,即在选举中候选人是否可以自由竞争选票,所有成年人是否均有投票权。因此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公平竞争和普遍参与。 ●亨廷顿对民主的补充性说明 首先,他认为,根据选举来界定民主是一种最起码的定义。 其次,通过民主方法选举出来的政治领袖并不一定能够行使实权。 第三,民主制度不见得是强有力的、稳定的。 第四,民主也可以从程度的角度去看,通过检测某一政治体制的选举的公平程度、对政党的限制程度、新闻自由程度以及其他种种指标来衡量一个政治体制的民主程度。 五、民主发展的历程 ●国家能力建设包括: 第一,强制能力,也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能力。 第二,汲取能力,也就是动员和调度社会资源的能力。 第三:濡化能力,就是塑造与巩固国家认同和社会核心价值的能力。

党课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25分 1. 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A.个别酝酿集、体领导、民主集中 B.民主集中、集体领导、个别酝酿 C.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 你的答案为:C,正确 2.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要求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创新 你的答案为:B,正确 3.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推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A.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建设B.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C.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你的答案为:B,错误 4.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A.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B.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C.干部管理机制 你的答案为:B,正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党始终把()作为根本建设。 A.组织作风建设 B.思想理论建设 C.廉政制度建设 你的答案为:B,正确 6. 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A.信访联动机制 B.信访联谊会议 C.信访联席会议 你的答案为:C,正确 7. 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A.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B.持续培养、择优使用 C.系统培养、优中选优 你的答案为:A,正确 8. 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 A.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B.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 C.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你的答案为:C,正确 9.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坚持()。 A.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1]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高水平的政治参与能有效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是指其政治参与具有现实的需要性、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目的的正当性、内容的说服性;就是要合乎宪法和法律精神,要有理有据,要有社会共识,目的是为克服弊端,促进发展,获取更大公益等;就是要有全局性、时代性、规律性、前瞻性和适度性。这样才容易被采纳,才能保证采纳后的效果是积极的。这就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文化、思想和政治素养以及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合格的政治参与主体。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和将要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因此,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其有序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正确引导他们有序政治参与,成为培养合格的政治参与主体,进一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学界在政治参与、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观点,有一些模糊认识,本文就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含义、主要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粗浅探析。 一、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含义 要界定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含义,离不开对公民 政治参与的探讨。 学界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政治参与的含义给予了不同的解读,大体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种是影响决策行为论,即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影响决策。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2]12-13。我国学者周平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3]他们共同强调了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影响决策。这说明政治决策在政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说明政治参与重点指向决策环节。但政治系统运作的外化表现形式为政策过程和人事过程。这种观点只重视政策过程的制定环节和人事过程的“入口”环节,忽视了政策的实施、执行、反馈环节和人员奖惩和升降等人事过程的“出口”环节。 一种是观念行为论。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而且包括与政治相关的意识和观念。美国学者巴恩斯(Barnes )等人在《政治行动:五个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参与》一书中,把公民阅读政治理论文章视为政治参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F ·斯通(William F Stone )将追踪报纸和电视报道列为间接政治参与。而关于政治参与的意识只是停留在政治心理和观念层面,成为参与不参与、如何参与、参与什么的先决条件和原因,不一定有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 一种是合法政治行为论。此观点认为“政治参 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朱凤荣 (石家庄学院马列教学部,河北石家庄 050035) 摘 要: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群体或国家的合理、合法利益,通过 合法的、理性的、适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和政治过程的看法、态度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而推进公共事务管理和政治过程科学化、现代化的行为。有序性、政治性、行为性、主体特殊性是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含义;特征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72(2009)04-0052-04 收稿日期:2009-03-13 作者简介:朱凤荣(1964-),女,河北正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第11卷第4期石家庄学院学报 Vol.11,No.42009年7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Jul.2009

第七章政治文化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计划学时 4 授课章节第七章政治文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阐述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使学生: 1、深入了解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及其途径 2、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与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启发式讲授法与互动讨论法 作业与思考题: 1.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 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七章政治文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有密切关系。(韩非“凡治天下,心因民情”,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 1、文化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可被理解为“人文化”,即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的概念。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把“文化”和“自然”相区别,未经“人文化”过程的客观世界被看作是“自然”,即自己然也;经“人文化”处理以后所形成的世界被称作是“文化”的世界或“文明”的世界。所以,广义的理解,文化就是“人文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体现为“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相处中的生存方式,包括在“人文化”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由上可见,从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因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现出由表及里的关系:处于最表层的“物质技术”是最容易变动的,而处于最深层的“社会心理”是最不容易变动、最稳定。 狭义的“文化”:被理解为精神或精神产品,即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表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从这一意义上讲,“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的精神反映,即所谓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 2、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建立、稳定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文化研究成为政治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学术研究领域。政治文化是一个非常近期的概念,它的提出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但是,政治文化研究却历史久远。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专门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变迁的心理因素。近代思想

初中政治课本目录-人教版

初中政治人教版教材目录(7-9)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新学校,新同学 创建新集体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学习新天地 享受学习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第三课珍爱生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走进青春 感悟青春 祝福青春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 日新又新我常新 发现自己的潜能 自我新形象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丰富多样的情绪 学会调控情绪 第七课品位生活 情趣与兴趣 追寻高雅生活 第八课学会拒绝 身边的诱惑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第九课保护自我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唱响自信之歌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自己的事自己干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少年能自强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面前也从容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进法律 法不可违 防患于未然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 我爱我家 难报三春晖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严也是一种爱 两代人的对话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同学?朋友 男生?女生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世界文化之旅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第六章政治学原理政治参与

一、单选题(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早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就有公民对政治的直接参与,这被称为(B)。 A选举 B直接民主 C间接民主 D参政 2、下列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D) A政客 B政治精英 C官僚 D公民 3、现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法律都规定选民的年龄下限是(A)周岁。 A18 B20 C21 D23 4、政治参与通过公民的(C)来制约政治权力的行使,并通过政治参与所形成的的授权达成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A政治参与 B直接民主 C政治权利 D政治权力 5、一般来说,“公民”一词反映了一种法律上的(A)。 A平等关系 B等级关系 C交换关系 D顺从关系 6、(C)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所有者,其影响政治的途径就是广泛的政治参与,是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决策。 A国家 B政党 C公民 D议会 7、公民最基本、最常见、最普遍的政治参与形式是(B),它是公民对现实政治过程的一种综合性选择。 A游行示威 B选举投票 C参政议政 D集会结社 8、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影响政府决策而达到群体利益的社会团体一般被叫做(D) A 政党 B民间团体 C院外组织 D利益集团 9、利益集团主要是通过(A)来进行政治参与,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的。 A 利益表达 B竞选执政 C游行示威 D政治斗争 10、由全体公民投票对法案进行表决或否决的活动是(B)

A公民创制 B公民复决 C公民选举 D公民表决 二、多选题(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是正确的) 1、政治参与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层涵义(ACDE) A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者由公民组成的社会团体 B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政党或者其他政治团体 C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治体系的政治过程 D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影响政府的决策 E政治参与的途径常常多种多样 2、政治参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BCDE) A动机复杂性 B非职业性 C目的单一性 D途径和方式的多样性 E明确的行为表示性 3、政治参与的宏观功能有(ABCDE) A有助于维护、支持、促进民主政治的正常、健康运行与发展 B有助于促使国家政治权力在尽可能公平而健康的轨道和方向上运行C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D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E有助于维持政治稳定和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 4、政治参与的微观功能有(ABC) A公民对政府的制约监督功能 B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学会选择练习题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学会选择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是非善恶的标准,具有明确的价值观(重、难点)P9 2、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重、难点)P20-24 3、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二、选择题 1、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这段话说明: A、良好的首先品质对一个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重要 D、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很重要 2、面对生活中存在的是非不清,善恶不明的现象,我们首先应该: A、顺其自然 B、消极对待 C明辨是非善恶 D、凭自己的感觉去对待 3、近年来,中学生离家出走正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学生把“离家出走”当成“闯世界”,当成乐事。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好男儿志在四方,中学生应该出去闯世界 B、青少年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差,离家出走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C、青少年应明辨是非曲直,分辨善恶美丑,考虑前因后果 D、青少年应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4、青少年之所以要明辨是非善恶,是因为: A、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需要做出各种选择 B、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C、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少起弯路,减少挫折 D、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误入歧途,受到伤害 5、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首先要: A、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B、把握正确的判断标准 C、积极寻求大人帮助 D、不加选择,顺其自然 6、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 A、法律的基本要求 B、最基本的品质 C、基本品质 D、根本利益 7、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是通过下列哪一选项体现出来的: A、社会主义道德 B、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 C、社会舆论 D、法律 8、道德主要是依靠()来确定是非善恶的界限,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的。 A、国家强制力 B、内心信念 C、习俗和社会舆论 D、法律规范 9、自古以来,人们便把分清是非善恶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重要内容 A、明辨是非 B、社会主义道德 C、人生修养 D、法律规范 10、“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这句话提示了:

毛概第八章课后答案

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理论意义: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从理论上讲,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同样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人天合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更是如水与鱼般生死攸关。所以我党才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现实意义: 可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经验教训来分析。我国发展中曾经产生的重快轻好、重GDB轻民生、重眼前轻长远、重财富轻环境、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思想道德协调推进的偏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问题和矛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那些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阶阶段的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阶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了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机构,实现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作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守的方针。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总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政治选择题训练

广州市知用中学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九年级《思想品德》客观题过关训练 班别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选项。每小题2分。(要求: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 )。 A.勤劳勇敢B.公而忘私 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B )。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 C.反恐与反霸D.对话与合作 △、根据下表回答3~4题。 3.从上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数据,可以看出( B )。 A.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力量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D.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4.从上表也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我国每年用于新技术研究开发的费用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5%的平均水平,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的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每年不得不向国外支付大量的专利费。这说明我国必须( C )。 A.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B.大量进口西方的先进设备 C.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人才 5.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C )。 A.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的矛盾 B.广大人民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矛盾 6.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 A )。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中国共产党要完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C.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要实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B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8.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有一定比例;各民族均可以使用自己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全班交流、课堂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查询、分析和归纳能力;在课堂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公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高国家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重点难点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PPT】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围绕“扩大”这个关键词,我们已经学习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含义和原则,那么,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 3月3日和5日,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两会讨论了国家的热点问题,我们今天的学习也从09年两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始。【PPT】2009就业严峻形势(视频) 这段视频表述的是当前最揪心的就业问题,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感觉到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所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 【PPT】就业大军的呼声 【学生活动】请你支招!——农民工、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PPT】通过人大代表、市长热线、登陆政府网站,村委会、学生会、网络等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在更大范围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影响政府决策,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符合我们在第一框题中所讲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的哪一条? 动力 【PPT】市场经济公民政治参与 【学生活动】 △公众关注就业,提出了哪些“金点子”?你还有什么好建议? (如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有的提出高校要有针对性做好大学生职业培训,有的提出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敢于创业,在创业中就业,有的提出政府要想办法提供岗位,对创业要采取补贴或者税收优惠政策等) △上海市政府有什么措施出台? 上海市政府提出了世博人才专项培训计划,国务院最近也提出要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组织一百万大学毕业生参加见习等措施。这些措施对缓解就业压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中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通用)

选择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单项选择题和复合选择题是政治考试试卷中通常使用的客观性题型之一。它由题干和选项组成。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对选项和题干之间的联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部分同学的解题方法 1 直接选择法 2 排除法 3 把问题中的各个选项带入实际应用中比较 4 先选出绝对正确的,再排除绝对不正确的,把剩下的和原题读一读是否通顺, 然后做出选择。 5 还有拿不准的,可以看看在试题的题面上有没有提示。 6 想想与题目类似的课本知识,再深入思考,把离题意明确的选项选出来 7 先看清题意,认真审题 8 根据背题思路去选择 一命题特点

1.直接引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设置题目 例题1 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是() A.学习 B.交友 C.交往 D.玩耍 2. 引用与知识点相关的现实生活材料,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例题2 丽丽是七年级学生。她最近很不开心,因为她把自己与班内其他同学作了一番比较,发现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学习委员阿好,组织管理能力不 如班长强,跑步不如体育委员快,长相不如文娱委员漂亮,越比越觉 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她这样做的结果是() A.正确的看待自己 B.产生了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C.产生了自傲心理 D.心理非常平衡 3. 对名人名言加以理解,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说明,设置题目 例题3 “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优于今日之我”是说 () A.用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B.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C.任何人的今天都比昨天优秀 D.用发展的眼光认识 二.失误原因 1 审题能力差,造成错选、少选和多选

2.知识点混淆,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3.不善于借助实例提炼观点 三.审题与解题方法 1.抓关键词法:要仔细审题,读懂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答题指向是什么,特别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 例题4 人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 ①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相比,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和创造力 ②人的外貌、性格、意志、人生道路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 ③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④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这道选择题的题干关键词是“独特性”答案应为A 2.直接选择法:就是应用教材中相关知识来判断各个备选项命题是否正确 例题5 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其才能的手段。”这说明良好的班集体() ①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②有利于我们良好的品德的形成 ③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 ④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女性的政治参与

女性的政治参与 ?教学目的:了解妇女的政治参与状况与存在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妇女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教学难点:女性政治参与中的性别影响 一、女性参政的历史 1.西方妇女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妇女参政权利是百年来妇女运动竭力争取的目标之一。从国内外妇女运动历史来看,妇女参政的第一个目标都是争取选举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妇女运动普遍提出选举权的要求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得到实现 (1)女权思想的萌芽 ?女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最初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法国大革命时期,深受启蒙运动(enlightment movement)的影响。卢梭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唤起了处于“无权”状态下妇女的觉醒。 启蒙运动的核心观点: 1、自由、平等、博爱 2、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认识到做人的权利 启蒙精神的实质:理性的觉醒、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 ?罗兰夫人——“法国大革命之母”,著名革命家,是吉伦特派的核心人物。法国大革命期间,她组织中上层妇女用沙龙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和各种关于女权的主张。 ?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从此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 ?1791年,法国著名女作家奥林伯·德·古热批判《人权宣言》实际上是“男权宣言”,发表了著名的《女权宣言》,宣告:“妇女生来就是自由的……”。是法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妇女权利的宣言。系统阐述了妇女权益共17款,提出男女生来平等,应享有同等权利。 ?1792年,玛丽·华尔斯东(英)发表《为妇女权利辩护》:(1)男女根本没有差别,女性弱于男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造成的。(2)男女彼此相倚,如果男女地位永远不能平等,则社会永远无法进步。主张男女接受同样的教育。 ?受益于男性启蒙思想家,超越(surpass)男性思想家。 ?对男性启蒙思想家作了批判——人类的启蒙,遗忘了妇女的启蒙。 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2)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 背景:20世纪30年代,美国妇女投身于废奴运动与禁酒运动 导火线:1840年,英国“万国奴隶废止会议”遭拒 ?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和卢克丽霞·莫特倡导召开了美国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并起草了《观点宣言》,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妇女运动的诞生。 出身贵族的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也加入了女权运动——与后来的女权者不同的是,她用鲜花而不是烈火为自己开路。 ●20世纪初,英国激进女权主义者E.潘克赫斯特领导的“战斗的参政派”,以暴力行动要求妇女参 政权利。 ●英国的女权运动开始于1865年的曼彻斯特。主要吸引着中产阶级妇女的参与,最初的女权运动都 采取了较为温和的行动方式,直到20世纪初才趋于激烈。 5月22日,由50多名妇女参政权论者组成的队伍猛攻白金汉宫,试图向国王乔治五世递交一份请愿书。但她们未能如愿,反倒纷纷被警察逮捕并关入了监狱。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B)。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4.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5.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B)。 A、撕毁《双十协定》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进攻上党地区 D、撕毁停战协定 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B)。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9.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 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针对的是(D)。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B )。 A、保持中立的政策 B、扶蒋反共的政策 C、武力干涉的政策 D、遏制中国的政策 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C)。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3.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是(B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B )。 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15.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D)。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教版初中政治(整理版)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 P5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P6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P6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P7 角色与责任 P6P7 承担责任的作用(对社会)P8 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P9 。其次到他人和社会P10(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P9)(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P9 P10 )“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易卜生的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P10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启示感想体会)P11 不负责任的后果:P12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与此同时承担责任有时候也会付出代价。P14 (承担责任的回报P14 承担责任的代价P14 ) 承担对于人的成长的作用: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 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P14 如何正确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P14 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不能选择的责任?P15 奉献精神是什么的集中表现?P16 (徐虎孔繁森徐洪刚任长霞……) ●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P16

重要页码(P6 P7 P11 P14 )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P19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 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P20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P20 关爱集体的作用(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关爱集体的表现(怎样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P21 ①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P23 P24 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P23 为什么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人人都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怎样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怎样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P23 1 维护国家的尊严 2 与国家共渡难关 3 青少年肩负重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