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淺談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

唐縣第二小學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有机结合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略讀課文的重要性

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

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習了例子,又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葉老已經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

GAGGAGAGGAFFFFAFAF

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這里同樣提出了略讀的要求。其實,在信息時代,略讀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讀比精讀應用更為廣泛。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安排略讀課文,略讀課文一般是故事性較強,文字淺顯,趣味性濃,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又便于閱讀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類作品。面對新課標的要求和編者的意圖,我們應該確明確以下幾點:

1、略讀課文教學的性質:它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的性質。

2、略讀課文的編排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3、略讀課文的教學應注意:(1)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理解詞句不作為訓練的重點。(2)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懂中習得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4、教學的大體步驟:先由學生參照“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抓住一兩個重

GAGGAGAGGAFFFFAFAF

點的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還可以用指名朗讀的方式,檢查讀書的效果。

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所以說略讀課文的重要性體現在一下幾點:

(1) 巩固精度课文的学习方法

人教社課標教材的編者(四-六年級機語文教材)以一精一略的方式編排課文,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雖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教學中不能彼此孤立,應該瞻前顧后,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后的略讀課文,就應該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實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在本課略讀課中鞏固前一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四年級下冊課文第五組以“生命”為主題的課文的安排是:《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氣》,其中《觸摸春天》、《生命生命》是精度課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氣》是略讀課文。《觸摸春天》與《永生的眼睛》之間的引讀是“盲姑娘只能用手觸摸春天,

GAGGAGAGGAFFFFAFAF

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這是關于眼睛的兩個故事,從內容上來說息息相關,從學法上來說能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教師在《觸摸春天》真正教會了學生學習方法,那么學生在學習《永生的眼睛》用自學的方式完全沒問題。

(2)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許多剛教人教教材的老師都會說:新教科書選入的文章其實很美,讀著很有味道,特別是一些略讀課文,美極了。確實,編者在選文上花了很多心思,如四年級下冊中《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氣》、《麥哨》、《漁夫的故事》等等都是學生十分喜歡的略讀課文,對學習的興趣也十分高漲。

(3)進一步學會了多種閱讀方法

在學精讀課文時,學生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雖然教師在教學時都著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對自己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的體會是不夠深刻的。在略讀課文中,他們就可以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這對他們來說,學習上的自主性提升,長期下來略讀能力逐步提高,如,掃讀、跳讀、快速默讀、精略讀結合等閱讀方法的提高。

(4)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自讀與交流,當然,也應很好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這

GAGGAGAGGAFFFFAFAF

樣的一種教與學的方式確實培養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奠定了基礎,培養了閱讀興趣。

(5)構建課內外閱讀的橋梁作用

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如《永生的眼睛》,入選課文的故事其實沒有交代原文的結局,教師在本課學習時可以告訴學生其實故事的結局還沒有完,學生立刻就會產生疑問,于是教師追述我們可以在課文去查詢查詢,看看真正的結局如何,再來討論討論。這里既對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作了總結與提升,同時又適時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是學習的拓展與延伸,溝通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系。用這樣的方法使學生有了去課外閱讀的欲望,略讀課文也就起了課內外閱讀的橋梁作用。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強調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自主地學習,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教學的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倡導個性化閱讀;要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溝通,拓展知識和能力空間;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閱讀提示”領路、鼓勵和引領學生采

GAGGAGAGGAFFFFAFAF

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或自主或探究或合作學習、參與語文閱讀實踐,嘗試“游泳”。我認為在教學中要認真貫徹以下理念:1、以生為本的理念;2、能力為本的理念;3、大語文的理念;4、突出個性,發展特長的理念。

在教學中如何貫徹上述教學理念?略讀課文的教學最

大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要貫徹好“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就必須給夠學生充分自讀和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和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方法。

例如:我曾經聽過一節四年級第一單元略讀課文《火燒云》的教學。由于教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教師直接向學生提出了:1、應該如何分段;2、本文重點寫的什么;3、圍繞重點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結果:學生的回答質量不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大;教師包辦得也不好。

再如:去年,我在又聽了一位教師講四年級二單元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那位教師先給了學生5分鐘時間初讀課文,要求學生想辦法把課文讀通讀順,在這過程中,好的學生走了幾個來回,能力弱的學生,也有足夠的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課文給讀完。初讀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詞語盤點,同桌之間互相檢查,這個過程既實現了本冊教材“詞語盤點”這一自查自測欄目設計的意圖,又在合

GAGGAGAGGAFFFFAFAF

作中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同時,教師針對第二段許多專業術語給學生讀通帶來的困難,教師又安排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朗讀課文。除了反復朗讀外,教師還安排了三次默讀的時間,一次是根據“提示”全文默讀,自己去讀懂課文,二次是針對學生自讀遇到的困難,安排默讀課文2——4段,三次是默讀最后三段話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與大家交流。整堂課除了交流,光是讀書就占了將近二十分鐘。教師把“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了具體的

教學實踐之中,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教師放得好,學生學得好,學生的能力得到了訓練發揮。???

語文既承載著人類的文化和精神,傳遞著人類的知識和技能,也蘊藏著人類豐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讀課文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感悟和傳承。教學中應該落實“大語文”和“突出個性,發展特長”的理念,讓學生在語文的天地間自由飛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觸摸,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知識、經驗和閱歷與課本中的語文、課堂中的語文和生活中的語文進行對話,使學生感到語文是真實的語文,使學生學習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更濃、能力更強、個性和特長更加鮮明。

(三)略讀課文教學的注意點

我認為不管略讀課文的內容是否長短,都可以一個教時完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小學高年級將淡化拼音、字詞的

GAGGAGAGGAFFFFAFAF

教學,把這部分內容更多讓學生在預習中解決,略讀課文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安排得當,一節課足以。所以教師在略讀教學時教學中尤其要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略讀教學不等于略讀

正像閱讀教學不同于閱讀一樣,略讀教學也有別于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只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有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可以教給學生掃讀和跳讀的方法,如,小組合作定標題時,可以提出時間上的要求,并告訴學生基本的速讀技巧。如果經常這樣訓練,一定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二)粗知大意并不是淺知

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么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不加總結與反芻,讀到的東西就會成為過眼煙云。如果教師理解上有差異,就會使教學陷入盲目性。以為粗知就是淺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實,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

GAGGAGAGGAFFFFAFAF

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陶冶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這里,通過初讀感知、重點精彩部分賞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言特點都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粗知”,賦予了“粗知大意”較為豐富的內涵。

(三)自主閱讀也不是自學

略讀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機,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說得更少、更精。因為這樣,有的教師就干脆退讓一邊,一言不發,任由學生天花亂墜一氣,課堂似乎成了學生的天下,教學也似乎更加民主與開放,似乎這樣才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色。但是,自主閱讀是不是就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自主閱讀是不是就不要教師的引領?自主閱讀又如何體現

閱讀的層次性?當略讀成為一項教學活動的時候,作為教師勢必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的閱讀。

(四)引讀的有效運用

略讀課文前的引讀是其與精度課文的聯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時對引讀可能會如此處理:忽

GAGGAGAGGAFFFFAFAF

視不看、簡略交代等。我認為既然編者在此安排引讀,目的就是為了指領學生從前一課精度課文過渡到后一課略課文,并且明確了本課的閱讀重點。可以說引讀相當是指導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啟明星”,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有效運用引讀會使學生從課始至課末都有一個很明確的學習目標。如四年級下冊第四組以“和平”為主題的課文,精讀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略讀課文《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之間的引讀是“維護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下面的這首詩,想一想,每一節詩主要講了什么,詩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與前文的過渡,后一句是對本文學習的要求,這樣引讀怎樣省略?

總而言之,略讀課文是教材重要組成部分,略讀課文教學有著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重點所在,無論是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是知識的拓寬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略讀課文我們也不能忽視,把它一略而過,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略讀教學的特點定位,有的放矢,擇優而教。我認為略讀課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性:

1、主題性

葉圣陶說過:“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習了例子,占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

GAGGAGAGGAFFFFAFAF

籍。” 在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階段性目標中也指出:“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根據以上的敘述,我們再觀現行的人教版實驗教材。它是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有精讀,也有略讀,但這些文章體裁、內容、特色都相類似,且有著共同的學習要求與目標。而這個整體中,精讀與略讀這兩類課文雖有一致的目標,可功能與分工卻各不相同:精讀課文承擔著本單元教與學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掌握閱讀這類文章的方法與規律,給學生以“知”。而略讀課文則是精讀的補充與延伸,是學生通過閱讀實踐,主動將“知”向“行”轉化的最好訓練場。因而我們可以說略讀課文是自成一派,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2、自主性

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說,精讀課文在教學時,必須“細嚼慢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話,那么,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要更加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學習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相對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較為淺顯些,這樣正好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階梯,為他們創設了更好的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強調

GAGGAGAGGAFFFFAFAF

學生自讀自悟。也就是說,略讀課文是學生唱主角,教師已由幕前轉到幕后。不過,應該強調的是教師絕不能放羊,特別是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若能善于點撥,將激活學生閱讀的熱情,催發閱讀的消化吸收,這化解的過程也將會是略讀課堂最亮麗的環節。

3、拓展性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要根據課文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根據人教版試驗教材各個單元主題及課文的不同特點,略讀課文的教學正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自主閱讀,并適當地向課外拓展、延伸,最終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課文,豐富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成敗得失,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結合課文內容,在課前課后閱讀相關文章、書籍,收集相關資料,加大學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課文的某些內容,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某些問題的興趣等。可見,略讀課文正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實現的舟楫或橋梁,發揮了其應有的效應。

b29008 7150 煐31072 7960 祠37238 9176 酶h20078 4E6E 乮335983 8C8F 貏39640 9AD8 高%20887 5197 冗i24097 5E21 帡23119 5A4F 婏39470 9A2E 騮

GAGGAGAGGAFFFFAFAF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