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遗传

血型遗传
血型遗传

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临订综合症.以弥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见。

病因:1 遗传因子2免疫因子 3 环境(精神刺激)

临床表现:

一:T3 T4 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表现

1新陈代谢

2(1)多食。易饥。疲乏无力,消瘦

(2)皮肤温暖湿润(多汗)

(3)低热〈38℃.怕热

2 NS 易激动多语多动烦躁多虑.紧张失眠舌手有细震颤

3心血管S

体症(1) P亢进(2) 心律100~120次/分(3)房颤(收缩期杂音) (4) 心脏增大.

心衰(5)血压改变,离压↑低压脉压↑ (6) 循环时间缩短

4消化S

(1)易肌饿胃肠蠕动增快

(2)肝功能损害

5运动S

(1) 周期性低钾性麻痹(2) 重症肌无力

二甲状腺肿

(1) 甲状腺肿大呈蝶形可对称(2) 质软(3) 腺体上下可闻及血管杂音

三眼症

分: 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突眼

(一)非浸润性实眼又称定性突眼,双侧对称性。

(二)浸润性突眼,又抄。分泌性突眼;恶性突眼临床少见

治疗:

一.一般治疗.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负担,充分休息,同时补充足够的蛋白

质,粉和维生素,保持高代谢需要,凡有精神紧张,容易激动,成人半夜失眠时.给予镇静剂,安定药,有心悸,心动过速可应用心得安.

二.药物治疗:

甲基硫氧嘧啶(mtu).丙基硫氧嘧啶(ptu)

甲硫咪唑(mm) 卡比马唑(cmz)

常用的简写处方

U---单位sig ----用法 a a-------各 A.C-------饭前Ain-----上午

P.C------饭后Din------下午HS-----睡前qn-----每晚st-----立即

AST------皮试后HT----皮试ivdlip或ivgtt----V滴注im------肌注

iv----V注射PR-----灌肠SOS-----必要时间(24小时内有效) H----皮下注射

AD--------一日一次BID----- 一日两次TID------一日三次qid-----一日四次

Q4h------ 每四小时一次PO----内服

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HB .RBC及RBC比容(HCT)低于正常HB120----160g/L HBC 45---5.5*10 /L JCT:0.37 轻度HB>90g/L 中度HB60---90g/L 重度HB30----60g/L 重度HB<30g/L

我国有四大贫血

1缺铁性贫血2再生障碍性贫血3巨幼RBC贫血4溶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因

(1)铁摄入不足或需要增加

主要见于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育龄妇女和孕妇.

铁摄入不是包括铁的来源,吸收,运输,利用贮存和排泄.

(2)铁吸收不良

维生素C能使三价铁还原成亚铁

(3)慢性失血

临床表现①一般贫血表现为皮肤和粘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短,易疲倦

②组织表现:1 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失去光泽,指甲扁平粗糙,反甲.2 消化S症状:食欲

不振,舌炎,口角炎,异食辟和器咽困难 3 NS症状:头痛,易懂激动,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迟缓智商低下

治疗:

铁剂治疗: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GS酸亚铁

二:营养性巨幼C贫血

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

病因: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不良

治疗: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AA)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成组织减少,造成干C损伤,造血微环境障碍,导致外周血

全血C减少的贫血性疾病.

病因:

(一):化学因素:1药物氯霉素.保泰松,磺胺类,抗癫痫药,.抗甲状腺药等

2.化学毒物,苯砷染发剂,接触后引起的骨髓抑制

(二):物理因素:X线放射等.

治疗.应用激素类药为主.

四,溶血性贫血,

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RBC寿命缩短,.过早,过多破坏,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而产生的贫血.

RBC寿命一般生活120天(新陈代谢)

治疗:抗充血溶量输血

总胆固醇-----TC

参考值:<5.2mmol/L

甘油三脂-----TG

参考值:0.56-1.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

参考值:1.03-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LDL

参考值:≤3.12mmol/L

脂蛋白------a 参考值:0-300mg/L

钾(阳离子)

参考值:3.5-5.5mml/L

主要作用:维持机体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蛋白质代谢,保持神经(N)肌肉正常功能所必需。

者说:(阳离子)

参考值:135-145mmol/L

主要作用:保持C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

血钙:(阳离子)

参考值:(1)总钙:2.25-2.58mmol/L

(2)离子钙:1.10-1.34mmol/L

生理功能:(1)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维持新肌及其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

(3)参与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

(4)激活磷酸代谢和脂酶

(5)参与血液凝固

(6)参与离子跨膜转移。

血氯:(阴离子)

参考值:95-105mmol/L

作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渗透压及水电解质平衡,参与胃酸生成的作用。

血磷:(无机磷)

参考值:0.97-1.61mmol/L

作用:1、参与糖、脂质及氨基酸的代谢

2、调节酸碱平衡

3、参与骨骼及牙齿的组成

4、磷酸混合物(如磷酸腺苷)也是能量转运物质。

血铁:

参考值:男性:11-30μmol/L

女性:9-27μmol/L

儿童:9-22μmol/L

临床意义:

血清增高:

1、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铅中毒等

2、释放增多:溶血性贫血、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3、铁蛋白吸收增加、白血病、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等

4、摄入过多:铁剂治疗过量的血清减低

1)摄入不足

2)慢性失血

3)缺血性贫血

血清酶:

丙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25卡门单位

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8-28卡门单位

ALT/AST≤1

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40-110 u/L

r —谷氨酰转移酶------GGT

参考值:<50u/L

谷氨酸脱氢酶-----GDH

参考值:男性:0—8u/L 女性:0—7u/L

ABO血型检测

白细胞WBC 4—10Χ10 /L

红细胞RBC 4.5—5.5Χ10 /L

血红蛋白Hb 120—160g/L

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st)0.04—0.5Χ10 /L

分叶核(sg)2—7Χ10 /L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血小板PL(100—300)Χ10 /L

尿酸碱

PH值:6.5波动4.5—8.0

肾: 泌尿S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其血管神经,主要功能生成和排出尿液,肾对维持机体内环境

(如水电神质和酸碱平衡.并分沁多种激素)

肾外形,长.宽.厚,分别约为10.5----11.5CM 5-----7.2CM 2----3CM. 各重100-----140g

正常人每分钟流经肾的血流量约1200ml.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5%

尿: 血液经过肾,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外资最终形成尿液量,

正常每日尿量约1000---2000ml超过2500ml为多尿,少于400ml或17ml/h少于100ml 为无尿

造成肾病的主要因素

一.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反应和C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1循环免疫复合物

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抗菌素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形成血

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单核吞唑C功能低下,肾小球系膜C清除功能,减弱,以及补

体成份或功能缺陷

2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

血循环中游离抗体(或抗原)等.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种植于肾小球的外源性(或抗体)相结合,在肾局部形成免疫复合物,主要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并持续存在成不断形成和沉积或体产

生,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的相应抗体,最终导致.

人体所缺元素食物补充法

钙:牛奶、醋蛋、醋煲猪骨汤、豆类、花菜、萝卜。

锌:牡蛎、蟹油、田螺、肝类、南瓜子、家禽、坚果、内脏。

铁:黑木耳、蘑菇、肝类、海带、虾干、蛤蜊干、豆类、金针菜。

钾:土豆、甜瓜、鳄梨、桃、梅、杏、香蕉、鱼类、豆类、菠菜、花生。

碘:海带、海鱼、贝类、谷物、水果、蔬菜、肉、鸡蛋、豆类。

锰:坚果、茶、水果、豆类、谷类、菜类、咖啡。

硒:胡桃、葵花子、牡蛎、鸡肝、大蒜、蛤蜊肉、芥类。

铜:水果、坚果、海产品、蚧蛤类、面粉、蔬菜。

钴:肉类、奶制品、肝。

钼:肉类、内脏、豆类、红枣、莲子、海带、羊肉。

铬:啤酒、酵母、肉类、面粉、海产品、南瓜、黑芝麻。

镍:萝卜、黄瓜、大葱、茄子、洋葱、海带、牛肉。

氟:茶叶、海产品、动物食品。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须营养素.

分类

1、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素A.D.E和K等

2、水渗性维生素。包括B族类维生素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有B1、B2、PP、B6、泛酸、

生物素、叶酸和B12八种。

维生素B1,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B1含硫的胺类故又称硫胺素)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病维生素。

维生素缺乏主要原因:

1摄入量不足。2吸收障碍。3.需要量增加。4.某些顾药物引起的维生素缺乏,长期吸用抗生素。使肠道正常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可引起某些由肠道细菌合成的维生素缺乏。

坏血病: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大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大面积出血。关节,肿胀疼痛,牙龈及粘膜出血。骨胳异常。

双亲和子女之间血型遗传的关系

人体食物维生素补充法

VitA:肝。乳制品及蛋黄中含量最多。

VitD:肝。牛奶和蛋黄中。

VitE:麦胚油、豆油、玉米中含量最多。(临床上治疗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性流产)

VitK:苜蓿、菠菜、菜花及动物肝脏含量最多。

Vit B1:种子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麦麸、黄豆、瘦肉。

生物素:肝、肾、牛奶、蛋黄和酵母、菜花、坚果和豆类。

叶酸: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和酵母中,乳类、肉类、鱼类。

VitB12:肝中含量最丰富、其次为肾。

VitB6 :蛋黄、鱼类、肉类、乳汁、豆类、谷类、种子外皮。

Vit B2 : 肝、肾、心、乳、蛋黄和豆类。

Vit PP:酵母、花生、豆类和瘦肉。

泛酸:肉、蛋、奶、鱼类。

VitC :新鲜蔬菜、水果、以番茄、青椒、柑橘、鲜枣含量最丰富。

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手足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健忘、易怒、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

抗生素的分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长效西林、青霉素V钾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2、头孢菌素类:先锋六、先锋四、头孢克肟、菌必治。。。

3、碳青霉烯类:泰能。。

4、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大观霉素、新霉素。。。

5、氨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呋喃西林。。。

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

7、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

8、磺胺类:磺胺嘧啶、百炎净、磺胺嘧啶银。。。

9、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

10、抗结核类: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11、抗真菌类: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素、灰黄霉素、斯皮仁诺。。。

12、抗病毒类:ABOB、病毒唑、阿昔洛韦、阿糖腺苷。。

13、其他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药:克林霉素、黄连素、氯霉素、磷霉素、林可霉素。。。

五官科用药

口腔科药物

华素片

别名:西地碘片。

功效:口腔、咽喉局部消毒抗染药物。有收敛、消除黏膜水肿等功效,止痛作用快,消除口臭,促进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等。

主治: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口炎、口腔溃疡、慢性牙龈炎、牙周炎症以及糜烂性扁平苔癣等。

副作用:个别口腔溃疡较重病人含药后可出现一过性激感,但不影响疗效。

注意事项:对碘过敏或可能过敏的病人慎用;怀孕或授乳妇女避免应用。

医生指导:正在测试甲状腺功能的病人,应考虑可能吸收的影响,避免应用此药。

氯己定含片

别名:洗必泰。

功效:具有缴强的广谱抑菌作用。

主治:多咽峡炎,口腔溃疡有效。

副作用:罕见。

注意事项:0.1%以上浓度不能用于高压灭菌,忌与肥皂、合成洗涤剂、碱性物质和阳离子表面活性混合使用。医生指导:不可与碘酊、高锰酸钾、升汞、硫酸锌配伍。

口泰

别名:复方洗必泰含素液。

功效:本品以葡萄糖或洗必泰、甲硝唑等为原料支撑的抗菌消炎药。

主治:用于牙龈炎、冠周炎、口腔黏膜炎引起的牙龈出血,牙周肿瘤、溢脓口臭及口腔溃疡等症的辅助治疗。副作用:偶有味觉改变和口腔黏膜轻微刺痛。

注意事项:本品不宜吞服。

眼科用药

氯霉素滴眼液

别名:润舒。

功效:有广谱抑菌作用,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脑膜炎球菌、链球菌等多种厌氧菌感染。

主治:用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

副作用:少数病人使用后有异物感。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

医生指导:应避免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类及氨基糖甙类合用。

诺氟沙星滴眼液

别名:氟哌酸

功效:对细菌的DNA合成有特殊的阻碍作用,而起到抗菌作用。

主治: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外眼部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

副作用:轻微一过性局部刺激,如刺痛、痒、异物感。

注意事项: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医生指导:本品先有的抗菌滴眼液无交叉耐药性,可用于对其他眼药耐药的细菌引起的眼疾。

高血压

高血压的概念: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收缩压/ 舒张压≥140/90mmHg称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140/90mmHg称临界高血压。

血压的概念: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产生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续发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为主。

2、精神、神经与液体因素:长期从事紧张工作劳动者。长期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兴奋和

抑制过程失调。

3、食因素:高钠饮食、低钙饮食。

4、胰岛素抵抗与肥胖:

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6、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7、自身免疫学说:

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胀、健忘、烦闷、心悸、乏力。症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随着病情发展,血压可长期升高,并致脑、心、肾、视网膜、主动脉等靶器官损害。

(一)脑损害

(二)心损害

(三)肾损害

(四)主动脉损害

治疗:

治疗原则:帮助病人保持平静、愉悦心情、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低危组织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如6个月无效时再服药,中危组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可服用药物。高危组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必须服用药物,极高危组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运动适当运动,不要激烈。

(二)减轻体重减少每日热量摄入。

(三)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6克,正常人的食盐是每天5克。

二、药物治疗:

(一)利尿剂:常用药物:

1、噻嗪类:氢氯噻嗪12.5—25mg,或氯噻酮25—50mg口服,一日1—2次。

2、袢利尿剂:呋塞米20mg口服,一日或隔日1次。(多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者)

3、保钾利尿剂:氨苯喋啶50—100mg口服,一日2—3次。

4、磺胺类利尿剂:心律平2.5mg口服,一日一次,七日可达降血压高峰。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用药物:

1、、卡托普利:了12.5mg口服,一日2次开始,逐渐增至25mg,一日2—3次。

2、依那普利或苯那普利托2.5mg口服,一日2次开始,可增至10mg,一日2次。

(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常用药物:

1、缬沙坦80mg或氯沙坦50mg口服,一日1次。

(四)钙通道阻滞剂(CB)

1、二氢吡啶类:硝苯啶10mg口服,一日3次,或用其缓释剂25mg,

2、苯烷胺类:维拉帕米40—80mg口服,一日3次。

(五)β受体阻滞剂:

1、美托洛尔250mg口服,一日2次。

2、阿替洛尔12.5—50mg口服,一日2次。

(六)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首剂1mg口服,无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6小时后2mg 口服,1日2次。

双亲和子女之间的血型遗传关系表

父母遗传特征与健康(附图) 2006年01月24日 07:40 《妈咪宝贝》 双亲和子女之间的血型遗传关系表 双亲血型子女可能的血型子女不可能的血型 A X A A、O B、AB A X O A、O B、AB A X B A、B、AB、O A X A B AB、A、B O B X B B、O A、AB B X O B、O A、AB B X AB A、B、AB O AB X O A、B AB、O AB X AB A、B、AB O O X O O A、B、AB 人类的10种特征性遗传特点 人类的10种特征与遗传直接相关,它们依次是—— 1.肤色:遗传原则是“相乘后再平均”,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是黑皮肤,孩子就不可能拥有白皮肤。 2.下颚:下颚的形状绝对会遗传,尖下颚的爸爸所生的儿子,十个有九个是尖下颚。 3.双眼皮:是最显性的遗传。 4.身高:子女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 5.肥胖:父母都胖,所生的孩子有53%都是小胖墩。 6.秃顶:半数以上会遗传,而且还会隔代遗传。 7.青春痘:父母双方都有,子女肯定逃不了。 8.少白头:特殊性遗传,比率较低。 9.声音:男孩遗传很像父亲,女孩遗传则像母亲。 10.罗圈腿:是可以矫正的遗传,但腿的长度改变不了。(文/王世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

AB双亲也可生O型娃父母和子女间血型遗传关系不能简单依据表格 推断 2006年03月17日 03:35 深圳商报 昨日本报《父母和子女间血型遗传关系》中表格部分内容有误。在有些情况下——AB双亲也可生O型娃父母和子女间血型遗传关系不能简单依据表格推断 【本报讯】昨日,有读者就本报昨日B4版刊登的《父母和子女间血型遗传关系》“父母和子女间血型遗传关系表格”提出疑问。记者采访了深圳市输血医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后得到确认,该表格列举的内容中确有部分有误。专家们按照目前公认、较为准确的血型遗传关系公布了更正后的新表格。(表格附文后) 市输血医学研究所红细胞室的专家说,老百姓通常所说的A、B、O血型指的是红细胞 血型。父母和子女间的血型确实有遗传关系,以下表格 只能说明是通常情况下,小孩血型符合遗传学规律出现 的血型。但临床研究发现,A、B、O血型有多种亚型, 往往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判别,常规的血清学试剂 不能准确鉴定,因此对于父母和子女间血型的遗传关系 有时不能简单地依据下面的表格推断。比如,在个别的 情况下,血清学表现为AB型血的双亲,可能会生下O 型血的孩子。目前,我国法医界普遍采用DNA方法进 行亲子基因鉴定。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秦兴梅 A B O 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0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 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 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正常情况下只有ABO血型相同者可以相互输血。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因O 型红细胞无凝集原,不会被凝集,可输给任何其他血型的人。AB型的人,血清中无凝集素,可接受任何型的红细胞。但是异型输血输入量大时,输入血中的凝集素未能被高度稀释,有可能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所以大量输血时仍应采用同型血。临床上在输血前除鉴定ABO 血型外,还根据凝集反应原理,将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作交叉配血实验,在体外确证两者

(完整版)生物高考遗传学试题汇编

1.(09天津卷,7)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 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 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 是。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答案(1)常若I 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 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3)I A i 2.(09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 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 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①BbRR BbRr 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③80%

遗传学在法医物证鉴定上的应用

遗传学在法医物证鉴定上的应用 陈倩仪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广州51031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这门科学也得到空前的发展。遗传学知识的应用也愈来愈 广泛。遗传学应用于法医物证鉴定工作上,在一定程度上给司法工作提供了处理、侦破案件的科学 依据。本文从血型鉴定、DNA分析技术、肤纹三方面简述遗传学在法医工作上的应用。 关键词:遗传学;物证鉴定;血型;DNA分型技术;肤纹 法医鉴定是司法程序中有关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医物证鉴定俗称人体物证鉴定,是指运用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遗传学标记系统的多态性对生物学检材的种类、种属及个体来源进行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种族和种属认定等。其中遗传学知识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 生物遗传的原理和规律,在法医学的亲权鉴定和个人鉴定等方面,有着它特殊的重要意义。人的遗传性状,都是由人体细胞内的基因决定的。一般来说,决定人的每一种遗传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来自父方,一个是来自母方,因此,子女的身材、相貌、行为、性格、肤纹、血型等性状,都与其父母有着或多或少相似的地方,这都是遵循了孟德尔遗传定律。所以,在司法工作中,对于各种案件,诸如谋杀案、强奸案、拐骗案、遗产继承案、失踪案、弃养案、以及怀疑医院错换婴儿案等,做一下亲权鉴定和个人鉴定,为处理和侦破这些案件提供充分和科学依据。 1血型鉴定在亲权鉴定中的应用 在亲权鉴定或个人鉴定中,最常采取的是血型检验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是血液的个体特征。每一个人的血型都与其亲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识别亲权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用来鉴定亲生子女关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系统、MN系统和Rh系统等红细胞血型,还有白细胞HLA系统等。 1.1ABO血型系统 在血型鉴定中,最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遗传在遗传学上是一种共显性遗传,受第9号染色体上的三个等位基因I A、I B、i控制的[1]。每个人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具有其中的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母各一个。这三个等位基因,可随机产生6种基因组合。在这6种基因型中,I A、I B对i均为显性基因,i为隐性基因,I A、I B为共显性基因。所以ABO血型和表现型就只有A、B、AB和O血型了。其基因型和血型对照见表1。 表1 ABO血型和基因型对照表[1] 表现型(血型)基因型 AB I A I B A I A I A、I A i B I B I B、I B i O ii 根据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原理,我们在已知双亲血型的情况下,就可以估计出子女可能的血型和不可能的血型(见表2)。 表2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ABO血型遗传的关系 双亲血型A×A A×O A×B A×AB B×B B×O B×AB AB×O AB×AB O×O 子女可能的血型A、O A、O A、B、 AB、O AB、A、 B B、O B、O A、B、 AB A、B A、 B、AB O 子女不可能的血型B、AB B、AB ——O A、 AB A、AB O A B、O O A、B、 AB 1.2MN血型系统 MN血型的遗传也是一个共显性遗传,它是由4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M和N控制的,这两个基因是共显性基因[1],可以组合成三种基因型MM、MN、NN,分别产生三种表现型血型,即M、MN、N血型。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MN血型也是可以遗传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型遗传关系见表3。 表3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MN血型遗传关系 父母的血型M×MM×NN×NMN×MMN×NMN×MN 子女可能的血型MMNNM、MNMN、NM、N、MN

血型遗传介绍

血型遗传介绍 什么是血型遗传 血型是根据人的红细胞表面同族抗原的差别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由于人类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若干型,故称血型。 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人类的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分为A、B、AB、O 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但有这种血型的人极少。 人类的血型具有遗传性、父母双方的血型基因在两性性细胞相结合时,可以在细胞核染色体中搭配成对,进而将血型遗传特性传给子代。 不同的血型有不同的遗传基因: A型血的遗传基因可以是两性的A与A结合成AA,也可能是一性的A基因与另一性的O 结合成AO,但不管AA还是AO,所表现出来的血型,都是A型,而O为隐形遗传基因,不能表现出来。 B型血的遗传基因与A型血相似,有的为BB、有的为BO,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B型。 AB型与O型血遗传基因都与所表现的血型一致,AB型的为AB,O型的为OO。 由此可知,凡父、母是A或B型血者,其子女可能是A型或B型,但也可能是O型,因为A型或B型都含隐性遗传基因O,当父遗传基因中的O与母遗传基因中的O相结合成OO时,则表现为O型。 ABO血型遗传的关系 ABO血型是由A、B和O三种血型基因所决定,血型基因位于第9对两条染色体上。由于A、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所以第9对染色体只要一条带A基因,无论另一条染色体相应位点上是A和O型基因,都表现为A型血。O型血则必须是第9对两条染色体上都同样是O基因。如果第9对染色体上一条带A基因,另一条带B基因,就表现为AB型血。根据这个道理,一对配偶如果男方为A型血,女方为O型血,那么他们子女的血型遗传可能有两种

血型测试和DNA亲子鉴定区别

血型测试和DNA亲子鉴定区别 1.原理: (1)、DNA亲子鉴定就是利用法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是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血型或DNA测试等鉴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2)、血型测试原理: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 血型的遗传规律即: A+A→A、O; A+B→A、B、O、AB; A+O →A、O; A+AB→A、B、AB; B+B→B、O;

B+O→B、O; B+AB→B、A、AB; O+O→O; O+AB →A、B; AB+AB→AB、AB。 因此,根据上述血型遗传规律表,如果丈夫和妻子的血型是“A”型和“B”型,则小宝宝的血型除了“A”或“B”型外,还会有“O”或“AB”型。 2.接下来,为您具体分析DNA亲子鉴定和血型测试亲子鉴定的区别:(1)血型测试:通过血型的检测来确认亲子关系。DNA鉴定中心专家表示:孟德尔遗传定律认为,人类的血型按照遗传基因是会遗传给下一代的,这就是血型测试亲子关系的原理。 (2)DNA亲子鉴定:利用Y染色体的比对,来确认亲子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体内是有23对染色体。而每个人的原子染色体一半遗传至生父,一半则是出自生母。 3.DNA鉴定的技术优势:血型测试要求被测试的小孩儿至少6个月以上,因为血型测试需要大量的血液进行鉴定。而DNA亲子鉴定。不仅运用于产后,产前做DNA亲子鉴定也是可以的。而且需要抽取的血也非常少,只要3滴米粒大的血滴就可以了,还可以选择头发、指甲、唾液、口腔黏膜等无伤害的检材,对胎儿和孕妇都非常安全和方便。 4.检测周期短:血型测试,要求检测的血型系统越多,会增加鉴定的准

血型遗传报告

常见血型和罕见血型的遗传 一.简介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同种异型(或表型)抗原关系进行分类的组合。红细胞抗原决定簇可引起同种异型免疫应答,也可引起异种免疫应答。每一个血型系统都是独立遗传的,控制一个血型系统的遗传基因大多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二.ABO血型系统 1.简介 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其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如表1所示。 ABO血型由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遗传。其中A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染色体上基因内容的组合(基因型或遗传型)与红细胞上表现的抗原(表型)关系如表2所示。 O型红细胞上虽然没有A和B抗原,但有H抗原。H抗原也是A和B抗原的基础。ABH抗原不但表现在红细胞上,而且可以在体液中游离存在。80%的人在唾液中含有ABH抗原,这种人称为分泌型者;在唾液中没有ABH抗原的人称为非分泌型者。分泌能力也受遗传的控制。 ABO血型系统与其他血型系统不同,具有“天然”的抗体,(如图1)例如,A型者有抗B抗体,B型者有抗A抗体,O型者有抗A抗B抗体。这种抗体是因出生后接受自然环境中具有同样特异性的抗原性物质的隐性免疫作用而产生的。

图1 2.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控制人类的ABO血型的遗传基因有3个:I A、I B、i。其中,I A和I B对i为显性,I A、I B间无显隐性关系。 也就是说: A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 A I A或I A i; B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 B I B或I B i; AB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 A I B; O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i。 3.血型遗传 (2)各种ABO配偶所生子女血型以及概率:

血型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血型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一、A型血与A型血: 1、I(A)I(A)×I(A)I(A)——I(A)I(A) 后代全为A型血 2、I(A)I(A)×I(A)i ——I(A)I(A)、I(A)i 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全为A型血 3、I(A)i ×I(A)i ——I(A)IA、I(A)i、ii 基因型的比例为1:2:1,表现型为A型血和O型血,比例为3:1。 二、A型血与B型血: 1、I(A)I(A)×I(B)I(B)——I(A)I(B) 后代全为AB型。 2、I(A)I(A)×I(B)i——I(A)I(B)、I(A)i 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B型和A型,比例为1:1。 3、I(A)i×I(B)I(B)——I(A)I(B)、I(B)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B型和B型,比例为1:1。 4、I(A)i×I(B)i——IAIB、IAi、IBi、ii 基因型比例为1:1:1:1,表现型有四种:AB型、A型、B型、O型,比例为1:1:1:1。 三、A型与AB型: 1、I(A)I(A)×I(A)I(B)——I(A)I(A)、I(A)I(B) 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型和AB型,比例为1:1。 2、I(A)I(i)×I(A)I(B)——I(A)I(A)、I(A)I(B)、I(A)i、I(B)i 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表现型有三种:A型、B型、AB型,比例为:2:1:1 四、A型与O型: 1、I(A)I(A)×ii——I(A)i 后代全为A型血 2、I(A)i×ii——I(A)i、i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型和O型,比例为1:1。 五、B型与B型: 1、I(B)I(B)×I(B)I(B)——I(B)I(B) 后代全为B型血 2、I(B)I(B)×I(B)i——I(B)I(B)、I(B)i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全为B型血 3、I(B)i×I(B)i——I(B)I(B)、I(B)i、ii 基因型比例为1:2:1,表现型有两种:B型和O型,比例为3:1。 六、B型与AB型: 1、I(B)I(B)×I(A)I(B)——I(A)I(B)、I(B)I(B) 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有两种:AB型和B型,比例为1:1。 2、I(B)i×I(A)I(B)——I(A)I(B)、I(B)I(B)、I(A)i、I(B)i 基因型比例为1:1:1:1,表现型有三种:AB型、A型、B型,比例为:1:1:2。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第十二章 免疫遗传学 一)选择题( A 型选择题) 1.决定个体为分泌型 ABO 抗原者的基因型是 。 A .i/i B .I B /I B C .Se/se D .se/se E .I A /I B 2.孟买型个体的产生是因为 基因为无效基因。 A .I A B .I B C .i D .Se E .H 3. Rh 血型的特点是 。 A .具有天然抗体 B .无天然抗体 C .具有 8 种抗体 D .具有 3 种抗体 E .由 3 个基因编码。 4. Rh 溶血病很少发生于第一胎的原因是 。 A .Rh 阳性的胎儿血细胞不能进入母体 B .母体初次致敏,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 C .母体具有足量的抗体,但不能进入胎儿内 D .胎儿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 E .以上都不是 5. HLA-A 、HLA-B 和 HLA-C 编码一类抗原的重链,而轻链则由 编码 A .HLA-E B .HLA-F C . HLA-G D .β2微球蛋白基因 E . HLA -Ⅱ类基因 6. HLA-L 、 HLA-H 、 HLA-J 和 HLA-X 这些基因均因突变而无表达产物,它们被称 为。 A .假基因 B .非经典基因 C .MIC 基因 D .补体基因 E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D .单一型 E .单位点 8.同胞之间 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7.在同一染色体上 HLA 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锁, 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 A .单倍体 B .单倍型 .单体型

9.父子之间 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10.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基因是 D .缺乏 γ球蛋白 E .细胞免疫缺陷 14.HLA 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 E .是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一个区域 15.HLA - I 类基因区中的经典基因包含 D .5组基因 E 17. I A 基因的编码产物为是 A. D- 半乳糖转移酶 B. L- 岩藻糖转移酶 C. 胸苷激酶 D. 乳糖转移酶 E. N- 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A . 0 B .1/4 C . 1/2 .3/4 .1 B . 1/4 C .1/2 D .3/4 .1 A .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B .补体基因 HLA 基因 D .红细胞抗原基因 .21-羟化酶基因 11.ABO 抗原的决定与下列 基因无关 A .MIC B .I A I B i I B .Se 12.Rh 血型系统由 基因编码。 A . hsp70 B .RHD C .I A I B i .MIC E . Se 13.新生儿溶血症多数由 原因造成。 A .HLA 不相容 .ABO 血型不相容 .Rh 血型不相容 A . 是人类基因组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B . 是免疫功能相关基因最集中的区域 C . 是最富有多态性的一个区域 A .1 个基因位点 .2 个基因位点 D .4 个基因位点 .5 个基因位点 16. ABO 抗原物质由 基因所编码 A .2 组基因 B .4 组基因

abo系统血型介绍

abo系统血型介绍 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而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分为A、B、AB、O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人类的血型具有遗传性、父母双方的血型基因在两性性细胞相结合时,可以在细胞核染色体中搭配成对,进而将血型遗传特性传给子代。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我们可以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而A、B、O三种血型抗原的糖链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糖链末端的糖基有所不同。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胺;B型血为半乳糖;AB型两种糖基都有,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abo系统血型系统的遗传 A型血的遗传基因可以是两性的A与A结合成AA,也可能是一性的A基因与另一性的O结合成AO,但不管AA还是AO,所表现出来的血型,都是A 型,而O为隐形遗传基因,不能表现出来。B型血的遗传基因与A型血相似,有的为BB、有的为BO、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B。AB型与O型血遗传基因都与所表现的血型一致,AB型的为AB,O型的为OO。 由此可知,凡父、母是A或B型血者,其子女可能是A型或B型,但也可能是O型,因为A型或B型都含隐性遗传基因O,当父遗传基因中的O与母遗传基因中的O相结合成OO时,则表现为O型。父母血型的各种遗传基因在两性结合时都要发生重组合,重组和后形成子女的各种血型。子女与父母血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不一定相同。例如:ABO血型及其相应的遗传式:血型或表现式,遗传式或基因型 A型:AA、AO;B型:BB、BO;O型OO;AB 型AB 即表现式:A,B,O和AB;遗传式:AA,AO,BB,BO,OO和AB。 abo系统血型系统跟RH血型有什么区别 Rh血型系统,主要指人类红细胞表面有无“RhD抗原”:Rh+,称作“Rh阳性”、“Rh显性”,表示人类红细胞有“RhD抗原”;Rh血型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故第一次输血时不会发现Rh血型不合。但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Rh阳性血液

血型遗传规律表

血型遗传规律表 血型是根据人的红细胞表面同族抗原的差别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由于人类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若干型,故称血型。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血型一般常分A、B、AB和O四种,另外还有Rh阴性血型、MNSSU血型、P型血、和D缺失型血等极为稀少的10余种血型系统。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而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分为A、B、AB、O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 一般来说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人类的血型通常分为A 、B 、O 和AB 四种。血型遗传借助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人类细胞中共有23 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单染色体组成,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染色体的主要成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功能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人们常说的DNA。DNA 可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都具有专一的遗传性状及功能,这些小段称为基因。一对染色体中两条单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 小片段,称为等位基因。

父母的血型是如何遗传给孩子的

父母的血型是如何遗传给孩子的? 王卫康 有一对夫妇两人血型都是B型,以为自己的孩子血型也一定是B型。可是一次化验的结果却令他们很不理解,他们的孩子血型竟然是O型。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血型遗传的规律。 人类血液的类型叫血型,血型有ABO血型、RH血型等多种,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型都是指ABO血型。ABO血型系统共有A、B、O、AB四种血型。四种血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红细胞上所含的抗原不同,如果含有A抗原,就是A型,含有B抗原,就是B型,A、B两种抗原均有者为AB型,两种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型是先天遗传而得的,ABO 血型的遗传是由A、B、O三种血型基因所决定的,其中A和B两个遗传基因是显形的,O基因是隐性的。不同血型者ABO基因组成如下: 不同血型人染色体基因组成表 根据遗传学规律,人体细胞的23对(46条)染色体中有一半(23条)来自父方,另一半(23条)来自母方,血型基因位于第9对两条染色体上。在精、卵细胞结合时,父属第9对染色体中的1条和母属的第9对染色体中的1条配双成对,组成子女的第9对染色体,子女血型取决于其接受了父母的那一条染色体。若父母两人的血型一人为A,另一方为B,如果孩子接受了父母双方的显形基因,孩子的血型为AB型;如果接受了一方显形的A或B和另一方的O,那么孩子的血型就是A或B;如果孩子接受了父母双方的隐性基因O,孩子的血型就是O 型。所以A型血的人和B型血的人结婚后,他们所生的孩子血型就有A、B、O、AB四种可能。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个孩子就是接受了父母双方的隐性基因O,因此表现为O型血,符合正常的遗传规律。

父母与子女可能血型表

植物群体与数量遗传学课程练习题库

《动物群体与数量遗传学》课程练习题库 第一部分总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总练习题 1.在小鼠群体中,A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1和A2)。研究表明在这个群体中有384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1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26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2A2。问该群体中这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2.在实验室里的一个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4%的果蝇体色为黑色(黑色即常染色体隐性基因b 决定),96%为棕色(正常体色,B基因决定)。如果这个群体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B、b的等位基因频率是多少?BB和Bb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3.一个随机交配的隔离的野生鸡群,三种羽色鸡的比例为黑羽490只:灰羽420只:白羽90只。试对此比例加以解释。 4.一个基因型频率为D=0.38,H=0.12,R=0.50群体达到遗传平衡时,其基因型频率如何?为什么? 5.MN血型的基因频率,白人是L M=0.54,L N=0.46;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是L M=0.18,L N=0.82。假如对白人的男性与澳大利亚土著女性结婚所生的1000个后代进行调查,可望M型、MN型、N型各有多少人? 6.苯酮尿症是在隐性基因纯合体中表现出来的遗传病。以万分之一的比例产生苯酮尿症后代的群体里,以杂合状态保持该基因的人(带基因者)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在2万人中有1人的群体里,其出现率又是多少? 7.已知牛角的有无由一对常染色体基因控制,无角(P)为显性,有角(p)为隐性。计算一个无角个体占78%的平衡群体的基因频率。 8.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牛群中,无角牛比率为64%,其余的都是有角牛。问: (1)该牛群中无角基因频率和有角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2)牛群中有多大比率的纯合无角牛和杂合牛? (3)如果从此代开始淘汰所有的有角牛,那么,在第5世代还会出现多人比率的有角牛? 9.芦花基因B和非芦花基因b是二对位于鸡的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已如某鸡群的母鸡中非芦花鸡的比率为1/1000。试计算母鸡群中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 10.就与人的Rh血型有关的等位基因D、d来看,DD、Dd都是阳性,dd是Rh阴性。日本人的Rh 阴性的频率是1%,白人是16%,对这两个群体试作下列计算: 1)D、d两基因的频率。 2)Rh阳性个体中DD与Dd的比例。 3)双亲的一方为Rh阳性,另一方为Rh阴性时,Rh阴性的孩子出生的概率。 4)双亲都是Rh阳性时,Rh阴性的后代出生的概率。 11.以日本人群体血型遗传的基因频率作为i=0.55,I A=0.28,I B=0.17计算时,下面的概率各约占百分之几? 1)A型人中I A i杂合体的概率。 2)A型人彼此结婚时,出生O型后代的概率。 3)B型与O型结婚时,出生O型后代的概率。 4)A型与B型结婚时,出生O型后代的概率。

rh阴性血遗传规律

rh阴性血遗传规律 随着教育科学的普及,人们在初级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生物,也了解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血型主要是以a型、B型、o型以及ab型为主,也有少量的rh阴性血。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在我国主要的人群以少数名族为主,rh 阴性血的稀有也让这类人群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危,我们都知道abo血型的遗传规律,那么rh阴性血遗传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 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 (+)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 (-)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中国人群中: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Rh(-)的分布为百分之五;蒙古族人接近百分之一;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属稀有血型。 Rh阴性血型与A、B、O、AB血型不同,后者血型的人群分布较为平均,几种血型的血源都容易寻找到。而Rh阴性血型是

一种稀有血型,仅占Rh血型者的不到1%。据了解,在全市参加献血的300万人中,属于Rh阴性血型者仅有3300人。而临床手术患者中出现Rh阴性的几率是5~7/1000。相比之下,Rh阴性血型的血液就十分珍贵了。 以上就是rh阴性血遗传规律,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够让你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都知道rh阴性血被称为熊猫血,就知道如果这类血型的人出现了意外就很难及时找到充足的库存血液,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危,对于一些危险的运动和场合尽可能的少去,还可以定时去医院进行献血,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人,也能够帮助自己。

遗传论文doc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本科生 医学遗传学 论文综述 ABO血型的遗传与疾病研究进展 专业2012级临本(7)班 完成时间2014.05.02 摘要:人类的红细胞血型有多个血型系统,包括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等,其中ABO血型是最早研究的血型。1900~1902年奥地利医学家K.兰德施泰纳等应用红血型遗传细胞凝集试验首次发现红细胞表面有两种抗原──A 抗原和B抗原,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B抗原来判断ABO

“+”有凝集反应;“-”无凝集反应

患这类溃疡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且所患部位,也多与病者所患的部位相同,因此有人认为,这类溃疡病的遗传因素是多基因遗传。人们又发现,0型血的人,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比其他血型的人多40%,O型血的人更易患十二指肠溃疡。 3.1ABO血型与皮肤病 据报道,A型血的人最易患各种皮肤病,如扁平苔癣、尊麻疹、斑秃、脓皮病、霉菌感染、痊疮 和带状疮疹。B型血的人最易患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AB型血的人易患银屑病、白瘫风、传染 性湿疹、多型红斑和接触性皮炎。而O型血的人则对皮肤病的易感性较低[4]。实验数据显示,1.瘙痒症O 型血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A型血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差异性。2.慢性荨麻疹O 型血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3.三种皮肤病AB血型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5]。实验有几大缺陷,实验样本数量有略小,结果的可靠性不是很高。通过分析数据,皮肤病与血型存在关联,O型血易患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和慢性荨麻疹,A型血则易患神经性皮炎[6]。 3.2ABO血型与其他疾病 肝硬变ABO血型的分布以A型为主。它与黄疸型肝炎以A型为主和HB s Ag携带者显示A型为多相一致。由于肝硬变与甲、乙型肝炎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认为肝硬变病人ABO血型分布可能与甲、乙型肝炎ABO血型分布也同样有着一定联系[7]。 肾炎则以O型血的人高于其他血型,结核病A型为多。白血病的ABO血型分布则以B型高于其他血型,有研究者报道,认为B型人倾向于患血液病[8]。 总之,疾病与ABO血型分布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可能与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上有调控因子影响着身体的疾病机制,因此,ABO血型遗传与疾病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具体关系仍有待学者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 吴超群等生理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3(6): 57 1992 [2] Wikipedia:Blood type ABO_and_Rh_distribution_by_country [3] Hirst M.Marra MA Epigenetics and human disease 2009(01) [4] 阮希元 ABO血型与皮肤病遗传与疾病 8(2):116,1991 [5]血型与几种皮肤病的关系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P220-221 2001(4) [6]彭莉.王淑梅.王鹤部分血型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 [7] 裴丽君.李成福.张蕾.宋新明.郑晓瑛.PEI Li-jun.LI Cheng-fu.ZHANG Lei.SONG Xin-ming.ZHENG Xiao-ying 血型与疾病的关系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 [8] 基因外遗传与疾病国外科技动态英文刊名: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IENCE & TECHNOLOGY ABROAD 2003(7)

2020生物高考 遗传专题 提分试题 附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遗传专题 非选择题强化练习 1.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2.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3.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 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 (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检测。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2)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和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让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3)在上述F1代中只考虑齿色这对性状,假设这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是。

类孟买型ABO基因的检测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04)04-0513-04?论著? 类孟买型ABO基因的检测 曾健强,罗广平1 深圳市血液中心,深圳518035;1广州血液中心,广州510095 摘要 为研究类孟买型ABO基因的分子基础,在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凝集抑制等血清学试验基础上,用PCR2SSP法对5例类孟买型样本进行ABO血型的基因定型,并进行ABO基因第6、第7外显子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5例类孟买血型样本,经PCR2SSP法基因定型,其ABO基因型分别为A102B1、A102B1、A102O1、A102B1、B1O1;经直接测序实验,该5例样本的ABO基因测序结果与PCR2SSP基因定型结果相一致,未检测出新的点突变。结论:应用PCR2SSP方法可对类孟买型个体进行常规ABO基因定型,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 关键词 类孟买型;ABO基因;聚合酶链反应2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DNA直接测序 中图分类号 R457111文献标识码 A G enotyping of ABO Loci in Para2Bombay Type Individuals ZEN G Jian2Qiang,L UO Guang2Pi ng S henz hen Blood Center,S henz hen518035,Chi na;1Guangz hou Blood Center,Guangz hou510095,Chi na Abstract To study the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of ABO alleles in para2Bombay type individuals,samples from five para2 Bombay type individuals identified by serologic tests including absorption2elution tests,saliva neutralizing or inhibitor sub2 stances tests,were genotyped by using PCR2SSP based ABO genotyping.Exon6and exon7at the ABO locus for all5 samples were sequenc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O genotypes of five para2Bombay samples were A102B1, A102B1,A102O1,A102B1,B1O1res pectively,the direct DNA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genotyped by PCR2SSP method,No novel nucleotide mutation was found at the exon6and exon7of ABO gene.In con2 clusion,the ABO genotyping assay by PCR2SSP provide a simple,rapid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BO type of para2Bombay cases. K ey w ords para2Bombay type;ABO loci;PCR2SSP;direct DNA sequencing J Ex p Hem atol2004;12(4):513-516 ABO血型系统疑难血型的鉴定工作中,常常须通过一些繁琐的血清学技术检测和家系调查,有时方可鉴定出为某一血型。我们遇到5例类孟买型样本,在采用经典的血清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2PCR(PCR2SSP)方法进行ABO基因定型,并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这5例样本的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进行了测序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样本的来源 5例类孟买型样本,均为常规疑难血型鉴定工作中所积累。其中3例来自1例男性献血者的家系,其余的2例样本中,1例样本来自一健康的女性志愿献血者,另1例样本来自临床送检的患黑斑息肉肠套叠的男性患者。对男性献血者的家系调查,采集了该献血者本人、父母及两个兄弟等5人的血样;对后2例类孟买型个体(即女性志愿捐血者及患者),未能采集到家系样本。 上述样本为每例采集外周静脉血5ml,用5% ED TA抗凝。7例样本的来源及样本的编号详见表1。 血清学方法检测 正定型(抗2A、抗2B单克隆血清Ortho公司,抗A1单克隆血清Immucor公司,抗H Immucor公司)与反定型(Ac、Bc、Oc为本室自制)试验,以及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凝集抑制实验均参照文献1进行。 通讯作者:曾健强,主管技师.电话:(0755)83366336-506. E2mail:zjq@https://www.360docs.net/doc/a16886600.html, 2004-03-22收稿;2004-06-02接受 ? 3 1 5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 perimental Hem atology2004;12(4):513-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