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价值

合集下载

文化自信的看法

文化自信的看法

文化自信的看法一、引言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成就充满自信和自豪感,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文化心态。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就需要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化自信的看法。

二、对于什么是文化自信的理解1. 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方面充满信心和骄傲感。

这种信心和骄傲来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无数先辈们为之奋斗付出的努力。

2.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实现复兴,不仅需要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更需要有强大而稳定的精神力量支撑。

而这种精神力量正是源于对本民族优秀传统与价值观念的自信和坚定信仰。

因此,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

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 维护民族尊严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就会在与其他国家或民族交往中失去主动权,甚至会被其他国家或民族所侵犯。

而有了文化自信,就可以更好地维护本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2. 增强凝聚力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纽带,它能够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人们就会更加认同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凝聚力。

3. 推动创新发展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望。

只有拥有这种信心和期望,才能够推动创新发展,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为优势地位。

四、如何增强文化自信1. 保护本土文化遗产保护本土文化遗产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

只有让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才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2. 倡导国学教育国学教育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国学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加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3. 加强国际交流加强国际交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并在与其交流中发现本民族的优势和独特性。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不太能亲身体会到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但是我可以根据人类的经验和知识库,从中学习并总结一些心得。

一、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文化精神的信任和自信。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这种文化自信必将对个人和整个民族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文化自信是一种心态。

有了文化自信的心态,一个人会更加自信,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自信和自豪。

这种心态会让人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不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其次,文化自信也是一种责任。

一旦拥有文化自信,一个人就有了更大的责任去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一个民族不仅仅要自己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也要让其他国家的人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民族复兴的意义民族复兴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时期的回归。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出现起伏,如果一个民族能够实现复兴,就能够重新展现出过去的辉煌和荣光。

首先,民族复兴也是一种心态。

有了民族复兴的心态,一个人会更加看重自己的民族荣誉和尊严,对自己的民族更加有归属感。

这种心态能够让人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也能激发人们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其次,民族复兴也是一种奋斗。

要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全体民族的共同努力和付出,需要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比如归纳出的五个一计划,也就是一个民族计划、一个农村计划、一个城市计划、一个科技计划和一个经济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需要全民参与,才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

三、如何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意识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意识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地培养。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一些方法:1.学习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能够让人更加珍视和信任自己的民族,并从中感受到自豪和荣耀。

2.关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表达,更是对中国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全球文明和谐共存的贡献。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以及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书画、戏剧、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实现文明交融和和谐共存。

文化交流是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能够为世界提供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智慧贡献。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促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实现文明交融和和谐共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在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对外话语权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能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对外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加自信和魅力的形象。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在于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浅析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浅析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浅析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当代价值文化自信是指个人、群体以及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信而不自卑的态度。

自信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自信,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实力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源泉,是驱动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动力。

当代中国在推进文化自信方面,有着重要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文化自信体现了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特点和道德规范。

文化自信不仅要崇尚传统文化,还要在传承中弘扬其真正的精髓和价值,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文化自信体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文化自信不仅是个人的自信,更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自信可以让中华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前沿位置,才能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和文化形象,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三,文化自信信仰文化与思想多样性。

文化自信不是执着地坚守某种固定的文化形态,而是呼吁文化与思想的多样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相似性交融的现象愈加普遍,唯有注重各文化的独特性和特点,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全球化交流。

最后,文化自信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反映。

文化自信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文化的繁荣,更是应着重于推进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发展,让群众更多地接触到高水平文化,传播正能量。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带动地方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文化自信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念和思潮,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化自信强调文化传承、多元性、道德规范和思想多样性,同时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的普及和全民参与。

在当代,推进文化自信,将有助于打造更加自信、富有创造力的国家形象,为文化自信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主力军,其文化自信的塑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探讨大学生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民族文化所产生的自豪感、认同感和自信心。

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内涵。

首先,大学生要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极向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大学生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尊重并体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廉洁自律等。

最后,大学生要有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坚持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文化自信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文化自信能够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其次,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演化积淀下来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传统及艺术特点。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孝敬父母、敬老尊贤、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这些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和品德的培养,以诚信为核心,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性和社会责任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还包括对大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智慧,都能够为大学生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文化自信文章 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文化自信文章  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文化自信文章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具有积极自信的态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文化自信成为了构建国家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具有自豪感和自信心,不盲目模仿他国文化,能在其他文化中保持独立性和独特性的意愿和能力。

文化自信对于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尊心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一个民族能够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发展路径,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

二、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

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能更好地认同自己所属的民族。

同时,民族认同也会进一步促进文化自信的形成和发展。

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有认同感,会对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推动文化自信的形成。

三、文化自信对于民族认同的重要性1. 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自信能够促进国家和民族在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相互认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提升国家形象:通过文化自信,一个民族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3. 促进文化创新: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民族才能有动力去探索和创新更多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表达形式,推动文化的蓬勃发展。

4. 增强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有助于民族群体树立自信心,坚定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发展的信念,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韧和勇敢。

四、培养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途径1.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通过加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引导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2.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促进民族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3.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培育文化产业,提升本土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形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悟【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2.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的关系3.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的意义正文【提纲】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的精髓- 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多领域的丰富成果2.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的关系- 民族自信是民族自豪的基石- 民族自豪促进民族自信的提升-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民族发展3.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的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民族自豪感-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的精髓,以及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多领域的丰富成果。

正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是相辅相成的,民族自信是民族自豪的基石,而民族自豪则能促进民族自信的提升。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认识到,只有拥有自信和自豪,一个民族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的意义,首先体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

其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民族自豪感。

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其融入现代社会,使之成为引领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最后,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文化自信文章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价值

 文化自信文章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价值

文化自信文章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价值文化自信文章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价值一、引言自信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素质之一。

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

本文将探讨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价值,以及如何培养和弘扬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国家形象的塑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方式。

一个自信的国家必定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念,能够通过展示自己的文化成就来影响和改变国际舆论对该国的认知。

例如,中国的文化自信展示了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传统艺术,为国家树立了积极的形象。

2.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文化自信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成就和价值观念感到自豪和自信时,他们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3.创新能力的提升文化自信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自信的国家相信自己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例如,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正是基于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

三、文化自信的价值1.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一个自信的国家有自信的人民,他们能够在充满竞争的国际环境中保持耐心和自我超越的动力,积极参与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和生产力。

2.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愈发重要。

文化自信能够使一个国家在面对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3.文化自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化自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能够为国家提供精神支持和认同基础,使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与国家文化相契合,有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四、培养和弘扬文化自信的途径1.加强教育与普及加强教育与普及是培养和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报/2011年/12月/9日/第002版
理论与争鸣
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价值
金永兵
在中华文化日益走向复兴,中华民族日益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时候,树立文化自信心,培养文化自信力,这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核心内涵。

文化自信是全球化时代面对其他文化尤其是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下,对自己民族文化尤其是其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世界民族文化格局中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充分认同和肯定。

因此,这里的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价值比较的结果,而不纯粹是一种自我陶醉或者盲目自大,抑或不是敝帚自珍式的自我封闭,它既来自于对自我民族文化特殊性的充分认识,更是来自于对民族文化中世界性、普遍性价值的深入理解。

在西方殖民主义时期,以“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中华文化作为东方文化,它是作为非西方的“他者”而存在的,而且这个“他者”是一种与西方文明不可同日而语的愚昧落后的文化“景观”。

殖民主义理论很强调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因为正是这种特殊性构成了他们关于东方文化形象的想象性建构。

这种文化景观的存在只是满足西方人的猎奇与高人一等的自我优越感,映衬着西方文明的高度繁荣和普遍有效。

东方文化所呈现的只是属于特定区域内落后民族的世界,不具有任何的普遍价值,也无任何与其相互交流的必要。

这种西方殖民主义视角始终强调东方文化的特殊性,但是,它既看不到东方文化所具有的普世价值,更不认为其特殊性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或缺的贡献,东方文化的特殊性成了一种无价值的奇异性,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是需要以西方文化来改造的东西。

随着后殖民主义的到来,殖民主义时期的“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念受到挑战与颠覆。

现在是文化多元主义盛行,不再认为东方文化是一种没有存在合法性的文化,而是认为人类文化是平等的,各种文化都有存在的权利与必要,各种文化的特殊性应该受到尊重乃至保护、弘扬,并且格外加以强调那些非西方文化的特殊性。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文化观为各种非西方文化寻找到存在的理由与生存空间,各种非西方文化也因此都在努力地挖掘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奇异性,让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充分展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乃至认同感都在这种文化独特魅力中得到充分张扬。

这些年中国民俗文化的异常火爆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是合拍的。

但是,这里所谓的文化特殊性隐含的意思不外乎是此种文化囿于特定时空的有限性,是“地方知识”、“地方文化”,这些特殊性并不是构成人类文化核心层面的普遍有效的成分,那些普遍性的东西仍然只能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找。

我们很难见到西方学术界声称或者寻找西方文化的特殊性,总是见到他们慷慨地表达对非西方文化特殊习俗的高度尊重,正如一个高贵者俯下身来和贫贱者交谈一样。

一个很明显的根据是,西方学界可以很尊重乃至很羡慕非西方文化的特殊性,甚至是越特殊、越少见、越奇异,就越好,但是,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却从不会认同生存于这些特殊文化之中的人们的活生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不会因为尊重这些文化的特殊性而尊重世界各民族人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一面是高调宣称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一面是特别强调自由、民主的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的政治文明、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这种态度分裂的症候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们对“他者”特殊性的尊重本质上并没有远离“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

因此,文化自信一定要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价值尤其是核心价值内容的深刻的理性认知基础之上,而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和自以为是的民族主义情绪。

我想这里需要从两个方面弄清楚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其一是民族文化的特殊性问题。

受历史传统、现实政治经济制度、地理气候自然条
件等因素的合力影响和塑造,每个民族都必然有自己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既是一种局部的局限性,但同时也由于它的独一无二性、不可复制性,从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对人类文化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甚至不可或缺的贡献。

并且,需要把这种独特性的贡献及其对于其他文化的那种互补性价值充分张扬出来,这才是文化特殊性的意义所在,是文化自信的根据所在,而不能只是沾沾自喜于某种纯粹的特殊性,甚至是只为了与众不同而追求、发展一些与人类普遍价值相违背的怪异的东西。

这正如一个人的个性是其特殊性所致,但是决不可将一些特殊的怪癖当作性格魅力来张扬,不可形成“恶劣的个性”。

正如鲁迅当年所批判的,不能把裹小脚、打麻将等当做是我们真正的国粹。

其二是大力弘扬和倡导本民族文化中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成分。

任何民族文化都拥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

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风雨而依然强盛,其中必然有最适合人类发展的文明要素。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最先进的制度在中国虽遇曲折,但是却能不断发展并生机勃勃,其中自然拥有极为丰富的人类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普遍性因素。

这些核心要素是什么,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挖掘去弘扬。

这里的文化价值的普遍性不是建立在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的基础之上,不能是所谓与西方一致的即为普世的,与西方不同的即为特殊的。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西方文化谈人道主义,于是我国古代的人本理论便有了普遍性。

这里的逻辑是有很大问题的,强调人、强调民众的重要性恰恰是各民族文化中最初的民主主义的成分,不是因为某种西方文化强调了这一方面,这一方面便拥有普遍性价值,而是说西方文化也强调这一点,所以它也有普遍性价值。

认识了这个逻辑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努力寻找、建构人类文明所需要的普遍性价值,而不是在西方的标准答案的参照下做选择。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看到,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之间的巨大不同和相互补充的可能,既不是以中华文化去替代西方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也不是以西方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为主体用中华文化去补充它们,它们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系统,都有普遍性价值,也都有不可或缺的独特贡献,同时也都存在随着历史发展日益丧失存在合理性的糟粕的东西。

只有建立民族文化主体性,才能在复杂的文化交往与斗争中不丧失自我,才有建立文化自信的可能。

清理、研究中华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将会为我们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力建设打下最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一个艰巨而重要的时代命题。

我们总是批判西方文化所谓的普世价值的虚伪性,搞得人家以为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根本就没有普遍性价值。

其实,我们在批判的同时,也要理直气壮地把我们的好东西拿出来,更多地弘扬我们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的东西。

低声嗫嚅,害羞不语,像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姑娘,怎么可能建立起文化的自信心、自信力?只“破”不“立”是没有力量的。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的“中国特色”的内涵是明确的,不是纯粹的特殊性的东西,而是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普遍性的价值,只看到“中国特色”概念的特殊性,而忽视其中普遍性内涵,是非常片面的。

当前理论界存在大量的滥用“中国特色”概念的现象,只要是说中国的事情,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变成了中国特殊性的同义语,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关于这一概念的特殊性层面的误解。

其实,我们当代的文化谱系中具有普遍性价值的东西很多,概括地说,政治上基础最为广大的人民民主、经济上的共同富裕理想、文化上的和谐共生的传统,等等。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都没有真正实现啊。

这自然是事实,但是所有能被称作普遍性的东西都是被集中化、概括化的东西,都是一种“理想型”,无论这种普遍性来自于西方的文化生活还是来自于东方的文化生活。

普遍性文化并不是远离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具体性、特殊性,而是存在于其中,这里我们要考察的是某种普遍性价值在哪种文化生活中有更多的成分、有实现的更大的可能,割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问题,人类将永远没有普遍性的东西可言。

并且,正是因为这种普遍性价值还没有被我们的日常实践充分展现出来,我们更要去大力挖掘、深入思考、积极弘扬,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人们的个体理想和社会的发展蓝图从形而上的意义上说都是需要以这种普遍性价值来参照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