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思维导图

中国地理思维导图

地理思维导图1

2018年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版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 +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中国地理空白图

中国地理简要知识点 一、中国地理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部,北半球,东半球。 2、行政区划: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3、地形:(1)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2) 地势特点:三级阶梯,分界线是…. (3)山脉:主要山脉:气候:(1)类型:5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1月份平均气温(注意0度分界线)、干湿地区分布、年降水量分布(注意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分界线)(3)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 4、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包括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青藏高寒区 5、河流和湖泊: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雅鲁藏布江、、松 花江、嫩江、辽河、海河、澜沧江、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和湖泊(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二、南方地区 1、位置:位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东临黄海和 东海,大致位于北纬33度以南。 2、行政区和交通: 3、地形:地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 分散,地形区:东南丘陵(包括两广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4、地貌:本地区地貌的形成多与流水有关。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 形成原因:石灰岩,流水溶蚀。平原地区:主要由流水堆积为主。5、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 期。 6、植被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7、土壤:以红壤和砖红壤为主,酸性土壤 8、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典型区域江南丘陵)、石漠化(典型区域:西南 地区,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而形成);湿地的破坏(典型地区:洞庭湖,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酸雨(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水污染(长三角和珠三角) 9、自然灾害:台风(沿海地区)、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

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doc

省、直辖市、自治别称或简省会(或首府)省、直辖市、自治区别称或简省会(或首府)名区名称名名称 安徽省皖合肥吉林省吉长春 北京市京北京江苏省苏南京 重庆市渝重庆江西省赣南昌 福建省闽福州辽宁省辽沈阳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广东省粤广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青海省青西宁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山东省鲁济南 海南省琼海口山西省晋太原 河北省冀石家庄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河南省豫郑州上海市沪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湖北省鄂武汉台湾省台台北 湖南省湘长沙天津市津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浙江省浙杭州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疆域和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 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 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 5 个时区。 60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 距 5500 千米,东西相距5200 千米。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 3 位,第四位为美国。我国南北相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 14 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老挝、缅甸、越南。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 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 上延伸到12 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 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县级市、自治县)和乡(镇)四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个大区。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 年 12 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 1987 年 4 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土。我国政府已 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国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国两制”。23 6 5.地区划分

世界地理上册思维导图图示规律

世界地理上册复习:思维导图+图示规律方法+重点地图填注(备课人:李青)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掌握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1.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东西经的划分 3.东西半球的划分 4.东西经与东西半球范围比较 5.经纬网地图上点的经纬度判读 6.地球自转:方向、昼与夜、晨线 7.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 第二部分 图示规律方法 北纬 北半球 南纬 南半 球 东经 西经 规律链接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的划分90 90 北纬 N 北半球南纬 S 南半球 200180 180 160 西经W 东经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 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大大为西,小小为东。东西半球划分简记作“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西经中0~20°在东半球; 东经中160~180°在西半球。 晨线 (20°N ,180°)

8.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到的纬线 9.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 10.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判读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总结: (1)“二分”指春分、秋分;“二至”指夏至、冬至。 (2)公转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转,呈逆时针。 (3)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则相 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4)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等高线凸向于低处两山顶之 间凹陷处 等高线闭合,外 低内高,最高处 等高线凸向于高处等高线重合处 山顶鞍部 山脊陡 崖 山 谷 第三部分重点地图填注 1.在图中填注五带的名称、界线的名称。 2.判断:中国大部分位于;非洲大部分位于,因此有’热带大陆”之称;南极洲大部分位于,欧洲(有/无)热带。1.在图中填注四个节气的名称并标注昼夜长短情况。 2.描绘地球自转方向、公转方向。 3.判断:(1)每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6月15日学业考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南)移动,昼夜长短情况是。

初中地理世界分区空白图

世界地理填图练习 一、东亚和日本 1.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边缘海: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 (3)东亚最大半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群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国首都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图中A、D、E三地的气候类型依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东南亚 1、读东南亚图,填注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国家: 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 6.__________7.__________8.__________ 9.__________10.__________11.__________ 海洋、海峡: 12.__________13.__________14.__________ 2、读下图,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岛、C.__________半岛、 D.__________岛、E.__________岛。 三、南亚 1.读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1)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word精校版)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核心图查记空白图填绘 常考地图集中呈现核心区域系统盘点 指导读图便捷查记自主填绘高效实用 免费分享,用于教学和自学,切勿商业用途! 整理人:雷延金 2019年8月26日

目录 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陆地和海洋 (1) 世界地理分区 (3) 世界的气候 (4) 亚洲 (6) 东亚 (7) 日本 (8) 中亚 (9) 东南亚 (10) 南亚 (11) 中东—西亚 (12) 非洲 (13) 欧洲西部 (14) 德国 (15) 俄罗斯 (16) 北美 (17) 美国 (18) 拉丁美洲 (19) 巴西 (20) 大洋洲 (19) 澳大利亚 (21) 南极地区 (22) 北极地区 (22) 第二部分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 中围的疆域 (23) 中国政区 (24) 中国地形 (25)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6)

中国河流和湖泊 (27) 中国的自然资源 (28) 中国的交通 (29) 北方地区 (30) 南方地区 (31) 西部地区 (32) 第三部分基础图练习 一地球与地图 (33) 二世界地理概况 (35) 三世界地理分区 (42) 四中国地理概况 (58) 五中国地理分区 (69) 参考答案 (75) 更多免费内容请扫码关注雷老师个人公众号:

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陆地和海洋 填绘要求:①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②填出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③填绘各大洲的分界线。 ④填出沟通四大洋的海峡名称。 变式填绘: 1.在下面三幅地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填绘各大洲的分界线、填出沟通四大洋的海峡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B.东南方

地理八上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及省级地图练习2

1.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西人口分布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至少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都的人口密度是_________人/平方千米,成都是____________省的省会城市。 (3)拉萨的人口密度是_________人/平方千米,拉萨是_____________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4)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是_________人/平方千米。

2.将图中中序号所代表的的地形名称填在横横线上:

3. 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下用符号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4.下为“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沿36°N)”,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 (3)B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 (4)C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 (5)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这样的地势有利于: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2

初中 地理 重点填图空白图

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 填绘要求: ①填注中国的14个邻国。 ②填注与中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③填注中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写出其大约经度和纬度。 ④填注中国的4个临海和琼州海峡。

\ 填绘要求: ①填写各省区及行政中心的名称。 ④填出黄河、长江干流流经各省区的名称。 填绘要求:在图中填注 ①天山山脉、②阴山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秦岭、⑤大兴安岭山脉、⑥太行山山脉 脉、⑦巫山山脉、⑧峰山山脉、⑨长白山山脉、⑩祁连山山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

填绘要求: ①在图中的适当位置填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②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风向。 ③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分界线山脉名称填在图中。

填绘要求:①填注内外流区域分界山脉①~⑥。 ②填注河流⑦~?名称。 ③填注湖泊a~f名称。 填绘要求: ①在字母a、b、c、d、e处填注土地资源名称。 ②填出a、b两种土地资源的分界线名称。 ③用“▲”符号在图上填注以下铁矿:河北迁安、辽宁鞍山、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攀枝花。

④用“”符号在图上填注以下油田:大庆、华北、辽河、中原、胜利。 填绘要求: ①填注南北干线铁路A~I。 ②填注东两干线铁路①~⑧。 ③填注主要铁路枢纽a~h。

填绘要求: ①填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②填出黑龙江、松化江、乌苏里江、嫩江、辽河、滦河、海河、黄河、汾河、渭河、淮河和京杭大运河。 ③填出各主要城市的名称。 ④填绘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两北地区的大致分界线。 填绘要求: ①填出秦岭、大巴山、武夷山、南岭、横断山脉和台湾山脉。 ②填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江淮平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 ③填出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雷州半岛、杭洲湾、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④填出长江及主要支流、珠汀、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⑤填出各主要城市的名称。 ⑥画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西部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0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2 / 10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2)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11)

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word版)第二部分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 核心图查记空白图填绘 常考地图集中呈现核心区域系统盘点指导读图便捷查记自主填绘高效

目录 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陆地和海洋 (1) 世界地理分区 (3) 世界的气候 (4) 亚洲 (5) 东亚 (6) 日本 (7) 中亚 (8) 东南亚 (9) 南亚 (10) 中东—西亚 (11) 非洲 (12) 欧洲西部 (13) 德国 (14) 俄罗斯 (15) 北美 (16) 美国 (17) 拉丁美洲 (18) 巴西 (19) 大洋洲 (20) 澳大利亚 (20) 南极地区 (21) 北极地区 (21) 第二部分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 中围的疆域 (22) 中国政区 (23) 中国地形 (24)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5)

中国河流和湖泊 (26) 中国的自然资源 (27) 中国的交通 (28) 北方地区 (29) 南方地区 (30) 西部地区 (31) 第三部分基础图练习 一地球与地图 (32) 二世界地理概况 (34) 三世界地理分区 (41) 四中国地理概况 (57) 五中国地理分区 (68) 参考答案 (74)

第二部分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 填绘要求: ①注中国的14个邻国。 ②填注与中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③填注中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写出其大约经度和纬度。 ④填注中国的临海。

填绘要求: ①填写各省区及行政中心的名称。 ④填出黄河、长江干流流经各省区的名称。

填绘要求:在图中填注 ①天山山脉、②阴山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秦岭、⑤大兴安岭山脉、⑥太行山山脉 脉、⑦巫山山脉、⑧峰山山脉、⑨长白山山脉、⑩祁连山山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地理重点中考复习思维导图

1 / 14 泰国克拉运河计划 目的:1减少运费和运输时间 2避免过分依赖马六甲海峡 受困搁置:1该计划将会耗资巨大。 2中国是运河建成之后的较大受惠国,泰国希望中国下 决心参加建设,然而中国对这项工程一直犹豫不决 3泰国对该项目内外压力较大。 重点复习思 维导 图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1.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天然水道。 2.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南海争端问题: 1.领海: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 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约为12海里),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属沿海国主权管辖。 2.中国对南海争端问题的态度:确立主权、和平解决、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地势:北高南低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人口:集中分布在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 ★气候: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全年高温, 旱11-5雨6-10两季)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 华人: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已取得所在国国籍。华侨: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保留中国国籍。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地区 (广东、福建“下南洋”谋生) ★1.东南亚是世界盛产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焦麻。 2.东南亚是世界锡储量和产量最多的地方。 3.马来西亚锡矿砂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4.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5.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 6.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 东南亚思维导图 (中考地理复习专用)

2 / 14 南亚思维导图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1)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 雨季:6——9月,西南季风 旱季:10月——次年5月,东北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高山气候:南亚北部的山地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干旱 分布:南亚西北部地区 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正常年份---收成好 异常年份---收成不好 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 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 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 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 1.南亚西北部为什么会成为热带沙漠? 自然:①冬季受高压控制,夏季西南季风影响不到,降水稀少 ②人为:人为植被破坏严重 2.孟加拉国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①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 ②位于恒河三角洲,水网密集/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为什么印度多水旱灾害? (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当西南季风强时涝灾,西南季风弱 时旱灾) ★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年降水最多的地区?(①西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了充沛的水汽②该地位于西南季 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产生大 量的地形雨) 5.以孟买为例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最高值为什么出现在4—5月,而不是在6—8月? (①.东北季风减弱,难以越过青藏高原和喜山山脉②.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③.4、5月份西南季风未到多晴燥天气,6月份已进入雨季,阴雨天气多,气温低) ★农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有利:(1)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各地地形、气候条件不同,农作物种类多样(3)土壤肥沃(德干高原上的黑土及冲积土壤)(4)灌溉水源充足(恒河)不利:(5)常有水旱灾害发生 ★农作物种类、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恒河上游地区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东北部低山坡上(多雨及排水良好的坡地) 黄麻—— 恒河三角洲(低平的地形和潮湿的气候) 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为主 ①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钢铁、麻纺织工业 ②以孟买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 ③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区 城市 1.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2.加尔各答:最大工业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 3.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4.补充:印度迅速发展的产业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印度有世界办公室之称.印度高科技产业最集中的城市是班加罗尔。 两河源头,流经 国家,注入海洋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 泰姬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