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被忽视量表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测验,即著名的“比纳—西蒙量表” (Binet-Simon Scale)。
该量表包括30个项目,从易到难排列,以通过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
1908年和1911年作者对量表先后修订了两次,测验项目增加到59个,并按年龄分组,从3岁到15岁。
该量表首次采用心理年龄(mental age,MA)即智龄来计算成绩,儿童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项目,便表明他的智力与几岁儿童的平均智力水平相当。
比纳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的能力,创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而他从复杂任务入手,着重测量判断、理解、推理等高级心理过程,即智力中的普通因素。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在1916年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
该测验有90个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引入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简称智商)的概念。
所谓智商,就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之比,也称比率智商,作为比较人的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1937年、1960年推孟对斯坦福—比纳量表曾做过两次修订,1972年在测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1960年修订本重新做了标准化,常模是从更具代表性的新样本中得到的。
1960年修订后的斯坦福—比纳量表共有1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被分为20个年龄组。
2,5岁儿童每半岁为一组,每组有6个正式项目,一个备用项目;6,14岁每岁为一组,每组也有6个正式项目和一个备用项目。
此外还有一个普通成人组和三个不同水平的优秀成人组的项目。
仅以6岁组和10岁组为例,测验包括以下内容。
6岁:1.词汇:在45个词中正确解释6个。
2.区分:说出两物的不同点。
3.图画补缺:指出画中物体缺少的部分。
4.数概念:从一堆积木中取出需要的块数。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2)

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3分
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4分
二、模仿(词和动作)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1分
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2分
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有时模仿。
3分
重度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他人。
4分
三、情感反应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 通过面部: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份。
2分
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份,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3分
严重异常: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情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3分
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4分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简称CARS量表)供专业人员评定用。当总
分大于30分可考虑为孤独症,30〜36分为轻中度孤独症,大于36分并且5项以上达3分或大于3
分时为重度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该量表编制于2 0世纪8 0年代初,从15个主要方面对
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是主要适用于医师或儿
童心理测验专职人员的他评量表。应用时最好能结合儿童
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共同使用。
一、人际关系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1分
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4分
四、躯体运用能力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ANS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Scale,CPANS由邓云龙、潘辰等2005年编制。
该量表为自我报告问卷,主要调查个体儿童期(小于18岁)在心理上所受到的家庭虐待、忽视及家长对待自己的方式等,可作为回顾性测量工具使用。
共31个条目,包括心理虐待和心理忽视2个分量表,每个条目0~4级评分。
0代表无这种情况;1代表很少;2代表有时;3代表常常;4代表总是。
量表组成:包括心理虐待和心理忽视2个分量表。
心理虐待分量表:具体包括责骂、恐吓、干涉3个维度,共14个条目。
主要反映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的情况,3个维度各个条目之和即为心理虐待总分,总分越高,反映遭受的心理虐待越重。
忽视分量表:具体包括情感忽视、教育忽视、身体忽视3个维度,共17个条目。
主要反映儿童期遭受忽视的情况,3个维度各个条目之和即为忽视虐待总分,总分越高,反映遭受的忽视虐待越重。
该调查表在第一次调查时使用。
有研究[参考]以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回顾性调查成人在18岁前的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结果发现总虐待发生率为47.39%,心理虐待发生率为18.26%,忽视发生率为42.17%。
从中可以看出成人在童年期受到心理虐待和忽视较为严重。
参考:常宪鲁,王华云;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成人心理健康;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1期。
应用于一些研究的范围:gnihtllAdnae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o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指导语:这里共有31个在18岁以前家长可能对待你的行为,如果在某种行为上家长们不统一,请根据行为程度更为严重的来回答。
回答时请在右侧五个不同的答案中选一个您认22.家长对我大发雷霆。
23.家长不关心我吃的东西是否有营养。
24..家长用类似下列的话来威胁我如:把你关起来;把你赶出去;不准你吃饭等等。
25.家长不回答我问的问题。
26.家长不与我开善意的玩笑。
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

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量表介绍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引进美国耶鲁大学的“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评估量表( ITSEA)”,适用于1~3岁的幼儿。
,量表则由幼儿的抚养人填写。
原量表包括171项条目,调整后的量表包括146 个条目。
量表包含4个领域:外化行为域(活动性/冲动性、攻击性/反抗性和同伴攻击性三个因子)、内化行为域(忧郁/退缩、焦虑、恐惧、强迫、分离焦虑和对新鲜事物退缩六个因子)、失调域(睡眠、负性情绪、饮食和感官敏感性四个因子)和能力域(依从性、注意力、模仿/游戏、掌握动机、移情和亲社会同伴关系六个因子)。
量表条目采用三级评分法:0(不符合或极少符合),1(部分符合),2(非常符合)。
评分方法为:先计算每个域的原始总分,得出均分再转化为相应T分。
全国常模为:问题维度 (外化维度、内化维度和失调维度 ) T分> 63分为阳性,能力维度T分<37分为阳性(阳性表示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下面为每一领域中各维度的正常范围值:外化行为域参考值失调域参考值反应性/冲动性<1.4睡眠<1.0攻击性/反抗性<1.25负性情绪<1.11同伴攻击性<0.8饮食<1.17感官敏感<1.2内化行为域能力域忧郁/退缩<0.67依从性>0.57焦虑<0.75注意力>0.8恐惧<1.33模仿/游戏>1.0强迫<0.75掌握动机>1.0分离焦虑<1.25移情>0.57新鲜事物退缩<1.5亲社会同伴关系>0.5注:参考值这一列表示幼儿某维度得分在所列范围内正常,反之,则可能存在问题。
量表内容根据幼儿最近1个月的反应,对下列陈述选择最符合该幼儿的选项,0表示不符合或极少符合,1表示部分符合,2表示非常符合。
第一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非常符合噪声或强光会使他/她烦躁不安012到新地方感到紧张,要过一会儿才会安定下来(十分钟或更长)012经常弄伤或弄痛自己012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攻击行为012在陌生环境中变得安静,不活跃012被交给新保姆或照顾着时显得烦躁不安。
城市流动儿童的被忽视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性的重要 因素。但 人们 对流 动儿童 的家庭 环境 与其 学校
适应 的关注还不 多 , 而且流 动儿童 在适 应城 市 ( 主要指 学 校生活) 中容 易被 忽视 , 这除 了表 现为城市 同学 的排斥 、 教
分数越高 , 明被试 的适应 状况越好【 , 说 3 本次测得 的内部 一 】
引 言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4 62(oO0 一 04 0 6 — 1 21)7 O4 — 3 7 o r
在陕西西安和河南新 乡两城 区, 分别采 用方便取样 的 方法在 3 城 乡结合 部学 校 和 2 重点初 中共选 取 19 所 速发展 , 来越多 的农村剩余 越
0 8。在校行为子量表包括课业 、 .7 常规、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和 自我接纳五个维度 , 每个维度 1 O个项 目, 采用 四级评 分,
性方 面存在 更 大的 问题…; 外 , 些 研究 发现 流 动儿 童 此 一 的情 绪与学习适应存在一定 的问题 。 就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 的影 响因素 , 已有研 究结果
t 27 . 6‘ 一O2 .0 3. 4 3 ’。 11 .6 19 .8
注 : P<O.5, P<O. 1 下 同。 0 * 0,
( ) 一 调查对 象
由表 1 可发 现 : 城市流动儿童的总体被忽视、 安全忽视 、
安全忽视 交流 忽视 躯体忽视 情感忽视 儿童被忽视
流 动 儿 童 16 .7±0.517 4 .9±0.115 5 .7±0.416 4 .8±04 6.l .7 .2 7 ±14
危害或损 害了儿童 身心健 康或发 展 的现 象称 为儿 童被忽 视, 其主要包括安全忽视 、 流忽视 、 交 躯体忽 视和 情感忽视
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的研究综述

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的研究综述摘要:儿童期虐待是一个复杂而普遍的现象,而心理虐待和忽视是其核心成分,不但对儿童的心理造成重大打击,而且将对其成年后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文章试图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在介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以往研究的不足,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和参考。
关键词:儿童期心理虐待;心理忽视1 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研究综述1.1 定义关于心理虐待,目前还没有统一、确切的标准。
心理虐待主要来源于对儿童有责任义务、关系亲密的人,是持续的、重复的、不恰当的行为,它大大损害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
但这些行为不涉及对儿童身体和性的接触。
心理虐待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责骂、恐吓、干涉。
忽视定义为抚养者长期忽略了儿童的基本需要而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发展。
基本的需要包括适宜的情感交流、教育培养、保护、住房、衣服、食物、卫生保健。
一般认为忽视应该包括情感、教育、身体、监督三个方面[1]。
1.2 心理虐待和忽视及其不良后果在儿童身上发生的任何虐待和忽视行为都会给受虐对象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上的伤害,心理虐待比躯体虐待更甚,由于其实施行为的隐匿性,它的后果更难以阻止。
但由于心理虐待和忽视是被虐待人站在主体的角度对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主观感受的回忆与评估,体现的是主观感受和程度,心理上的感受比客观的现实对人的影响更大。
心理学家B.埃基兰德的研究表明:遭受心理虐待的孩子要比遭受肉体虐待的孩子承受更大的精神和心理痛苦,这是因为心理虐待会给孩子的自尊心以沉重的打击。
而忽视经历也将带给儿童难以纠正的个性偏差,有研究表明忽视的儿童易焦虑、缺乏注意力、不能理解学习内容、被动、严重依赖老师的帮助、赞扬或者鼓励,很少表达他们的积极的情绪或者幽默感[1]。
2 国内外心理虐待和忽视的测评工具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社会问题。
CARS量表

CARS量表CARS量表是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经标准化了的量表,是由E.Schopler、R.J.Reichler与B.R.Renner于1980年所编制的,评分标准如下:总分低于30分:无孤独症;30-60分:有孤独症;其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独症;37-60分:重度孤独症注:可有1.5、2.5等分数。
介于1与2之间的症状评为1.5分,依此类推。
一. 人际关系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或家人诉说的或观察到的一些轻微的害羞、烦躁、困扰,但与同龄孩子相比程度并不严重。
2分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有时过度依赖父母。
3分中度异常:有时儿童表现出孤独冷漠,引起儿童注意要花费较长时间与较大的努力,极少主动接触他人,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4分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总是显得孤独冷漠,毫不理会成人所作所为,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二. 模仿(词与动作)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2分轻度异常:大多数时间内能模仿简单的行为,偶尔在督促下或延迟一会能模仿。
3分中度异常:部分时间能模仿,但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模仿4分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三. 情感反应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与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2分轻度异常:偶尔表现出某种不恰当的情绪类型与程度,有时反应与客观环境或事物毫无联系3分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与刺激无关4分严重异常:对环境极少有情绪反应,或反应极不恰当。
四. 躯体运用能力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与意识2分轻度异常:可见一些轻微异常,诸如笨拙、重复动作、协调性差等情况3分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行走4分严重异常:出现于3分的一些异常运动,但强度更高、频率更多,即使受到别人制止,或儿童在从事另外的活动时均持续出现五. 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与探索2分轻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兴趣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象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3分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这些行为可部分地或暂时地纠正。
心理测量常用量表解释

心理测量常用量表解释一、韦氏智力测验量表(成人16-74岁、儿童6-16岁)韦氏智力量表解释1、语言智商(VIQ)2、操作智商(PIQ)3、总智商(FIQ)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等级划分智商范围等级理论百分数实际百分数正常智力140以上非常优秀 1.6 2.2120-139 优秀11.3 11.7110-119 中上18.1 1890-109 中等46.4 4680-89 中下14.5 15.170-79 临界状态 5.6 569以下智力缺损 2.5 2智力低下50-69 轻度智力缺损35-49 中度智力缺损20-34 重度智力缺损低于20 极重度智力缺损二、EPQ (艾森克个性测验)分儿童(7-15岁)及成人(16岁以上)两式。
EPQ的分量表E: 外向-内向N:神经质(情绪性)P:精神质(倔强性)L:掩饰性对分量表的解释(E、N、P、L)低分居中T=5O 高分100分0 38 43 50 56 611:(E分特高)典型的外向善于交际,喜欢参加聚会,有许多朋友,健谈,不喜欢独坐静处,学习时好与人讨论,寻求刺激,善于捕捉机会,好出风头,做事急于求成,一般来说属于冲动型;喜欢开玩笑,回答问题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喜欢环境变化,无忧无虑,不记仇,乐观,常喜笑颜开;好动,总想找些事来做;富于攻击性,但又很容易息怒。
总之,他不能时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他往往不是一个足以信赖的人。
2:(E分特低)典型的内向表现安静,不喜欢与各种人交往,善于自我省察,对书的兴趣更甚于人,除非对很亲密的朋友,他往往对人有所保留或保持距离;做事之前先订计划,瞻前顾后,不轻举妄动,不喜欢兴奋的事,待人接物严肃,生活有规律;善于控制情感,很少攻击行为,但一旦被激怒很难平复。
办事可靠,偏于保守,非常看重道德价值。
3:(N分特高)典型情绪不稳焦虑,紧张,易怒,往往会有抑郁,睡眠不好,患有各种心身障碍。
情绪过分,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