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会计学原理—会计基础》(第15版)主编李海波_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会计基础》(第15版)主编李海波_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会计基础》(第15版)主编李海波_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会计基础(第15版)李海波主编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总论

复习思考题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监督与核算,并随着经济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活动。

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全面、系统、综合、连续的核算,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功能,核算与监督

3、提高经济效益

4、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要反映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只有在其可货币化的基础上才能予以反映,而可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就只能是资金运动——社会资金运动。

5、略

6、设置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7、略

8、它是对会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假定,及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证面加以论证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和趋势经过逐步的认识所做的合理的判断。

会计主体、会计假设、会计分期、持续经营

9、要求会计确认、计量、报告质量的保证—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可比性、可理解性、谨慎性

10、11略

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试记账

复习思考题

1、略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4、等式两边同增同减等式一边一增一减

资产增加导致负债增加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资产增加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内部一增一减

资产减少导致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资产减少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增减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

5、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而会计账户是通过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完整、综合的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工具。会计科目没有结构而会计账户有结构。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6、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内容略)

7、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方法。

8、总分类账是明细分类账的统驭账户,对明细分类账起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是总分类账的从属账户,对总分类账去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既概况又详细地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记账作用。

习题一

一级总账科目二级总账科目三级明细

原材料主要材料甲材料

乙材料

辅助材料润滑油

建筑材料

短期借款临时借款

应付账款应付丑厂货款

应付子公司货款

固定资产生产用房

机器设备运输工具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A产品生产成本

B产品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

应收账款应收B公司货款

应收A单位货款

习题二

按科目经济内容分类表

项目会计科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存放在出纳处的现金库存现金500.00

2 存在银行的资金银行存款144500.00

3 借入借款短期借款600000.00

4 存放材料原材料380000.00

5 存放已完工产品库存商品60000.00

6 正在加工的产品生产成本75000.00

7 借入借款长期借款1450000.00

8 房屋及建筑物固定资产2400000.00

9 投入资本实收资本2000000.00

10 机器设备固定资产750000.00

11 应收的货款应收账款140000.00

12 应付材料款应付账款120000.00

13 积累的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280000.00

14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500000.00

合计4450000.00 2170000.00 2280000.00 习题三

账户资料表

账户名称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430000.00 1985000.00 2040000.00 375000.00 固定资产2400000.00 16000.00 496000.00 1920000.00 短期借款200000.00 160000.00 260000.00 300000.00 应付账款230000.00 375000.00 200000.00 55000.00

习题四略

习题五

某企业月末各项目情况表

资产期初数本月增

本月减

月末余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初数

本月增

本月减

月末余

库存现金1000 1000 1000 1000 负债

银行存款13000 92000 46000 59000 短期借款100000 50000 150000 应收帐款14000 12000 2000 应付帐款25000 20000 20000 25000 它应收款2000 1000 3000 应付职工薪酬5000 5000 0

在途物资10000 10000 负债合计130000 70000 25000 175000 生产成本140000 45000 185000 所有者权益

原材料50000 20000 45000 25000 实收资本500000 30000 530000 库存商品70000 70000 盈余公积50000 50000 固定资产400000 20000 420000 未分配利润20000 20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570000 30000 0 600000 总计700000 179000 104000 775000 总计700000 100000 25000 775000 习题六、七略

第三章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

习题一132页5、借:应付票据33696

1、借:其他应收款—差旅费500

贷:库存现金500

2、借:原材料28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4896

贷:应付票据33696

3、借:在途物资720

贷:银行存款480

库存现金240

4、借:原材料720

贷:在途物资720

习题一登账

材料采购总分类账

年凭证

字号

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

月日

7 转1 购料28800

付2 付运杂费720

转2 材料入库29520

付4 购料11100

付5 付运杂费720

转3 材料入库11820

31 本月合计41340 41340 平-

原材料总分类账

年凭证

字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

余额

月日

7 转2 材料入库29520

转3 材料入库11820

31 本月合计41340 借41340

材料采购明细类账

物资类别或名称: 甲材料

年凭证

字号摘要借方金额贷方

金额

结余金额

月日买价运杂费合计

7 转1 购料16000 16000 16000

付2 付运杂费480 480 16480

转2 材料入库16480 —

付4 购料5500 5500 5500

付5 付运杂费440 440 5940

转3 材料入库5940 -

31 本月合计21500 920 22420 22420

材料采购明细类账

物资类别或名称: 乙材料 年 凭证字号 摘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结余金额

月 日 买价 运杂费 合计

7 转1 购料 12800 12800 16000 付2 付运杂费 240 240 16480 转2 材料入库 13040 — 付4 购料 5600 5600 5500 付5 付运杂费 280 280 5940 转3 材料入库 5880

- 31 本月合计 18400 520 18920 18920

第三章习题二 P134

1、借:生产成本——A 产品 3225

——B 产品 2580

贷:原材料——甲材料 2835

——乙材料 2970

2、借:生产成本——A 产品 5000

——B 产品 4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4000

3、借:生产成本——A 产品 700

——B 产品 560

制造费用 280

管理费用 4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960

4、借: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300

贷:累计折旧 900

5、借:制造费用 200

贷:库存现金 200 习题三 p134

(一)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借:银行存款 35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 产品 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5100

2.借:应收帐款——乙公司 52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B 产品 4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7650

6、借:制造费用 400

贷:库存现金 400

7、借:制造费用 237

库存现金 63

贷:其他应收款 400

8本月制造费用总额:

2000+280+600+200+400+237=3717

制造费用分配率: 3717/(5000+4000)=0.413

A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5000×0.413 =2065

B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0×0.413 =1652

(元)

借:生产成本——A 产品 2065

——B 产品 1652

贷:制造费用 3717

9、借:库存商品——A 产品 10990

——B 产品 8792

贷:生产成本—A 产品 10990—B 产品 8792

3.借:主营业务成本——A 22500

——B 34500

贷:库存商品——A 22500

——B 34500

4借:销售费用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5.借:销售费用1140

贷:应付工资1000

应付福利费140

6.借:银行存款1404

贷:其他业务收入1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04

7.借:其他业务成本1000

贷:原材料——甲1000

(二)计算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30000+45000-22500-34500-1000-1140=15860(元) 其他业务利润=1200-1000=200(元)

习题四答案P136

(1)借:管理费用8000

生产成本3000

制造费用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6000 (2)借:生产成本420

制造费用7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1120 (3)借:管理费用600

制造费用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1400 (4)借:制造费用1200

贷:银行存款1200

(5)借:管理费用400

贷:库存现金400 (6)借:应交税费—应交车船税300

贷:库存现金300 (7)借:管理费用480

贷:库存现金480 (8)借:销售费用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9)借:应付利息900

贷:银行存款900 (10)借:销售费用700

贷:银行存款700 习题五答案P137 (11)借:管理费用-工资1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200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200

贷:库存现金1200 (12)借:管理费用960

库存现金40

贷:其他应收款1000 (13)借:制造费用1900

管理费用500

贷:银行存款2400 (14)借:制造费用1000

管理费用2000

贷:银行存款3000

变动:

3.(1)借:银行存款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500

(2)借:主营业务成本35000

贷:库存商品35000

(3)借:销售费用500

贷:库存现金500

(4)借:管理费用300

贷:银行存款300

(5)借:财务费用2200

贷:银行存款2200

(6)借:营业外支出500

贷:银行存款500

(7)借:其他应付款300

贷:营业外收入300

4.

(1-1)借:主营业务收入550000

其他业务收入6000

营业外收入4300

贷:本年利润560300

(1-2)借:本年利润448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410000

其他业务成本3500

销售费用25500

管理费用3300

财务费用4200

营业外支出2000

(2-1)计算本年应交所得税

本利润总额=560300-448500=111800

应交所得税=111800×25%=27950(元)

借:所得税费用279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7950

(2-2)将所得税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出本年净利润借:本年利润27950

贷:所得税费用27950

本年净利润=111800—27950=83850

(3)将本年利润净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借:本年利润83850

贷:利润分配83850

(4)提取盈余公积:

83850×10%=8385(元)

借:利润分配8385

贷:盈余公积8385

(5)提任意盈余公积:

83850×15%=12577.5(元)

借:利润分配12577.5

贷:盈余公积12577.5

(6)应付投资者利润:

83850×10%=8385(元)

借:利润分配8385

贷:应付股利8385

138习题六

(1)借:银行存款400000

贷:实收资本400000

(2)借:固定资产200000

贷:实收资本150000

累计折旧50000

(3)借:银行存款5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

(4)借:在建工程500000

贷:长期借款500000

(5)借:短期借款50000

贷:银行存款

(6)借:长期股权投资130000

累计折旧30000

贷:固定资产15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

(7)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

累计折旧1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0 (8)借:应付职工薪酬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139习题七

一、会计分录

(1)借:生产成本——A产品21900

——B产品18100

贷:原材料40000

(2)借:制造费用2000

贷:原材料2000

(3)借:库存现金3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

(4)借:应付职工薪酬24000

贷:库存现金24000

(5)借:材料采购——甲材料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380

贷:银行存款17380 借:原材料——甲材料150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15000

(6)借:材料采购——乙材料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6800

贷:应付票据——八一厂46800 (7)借:材料采购——乙材料600

贷:库存现金600 借:原材料——乙材料40600

贷:材料采购——乙材料40600

(8)借:银行存款3000

贷:应收账款——新华厂3000

(9)借:应交税费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10)借:生产成本——A产品10000

——B产品10000

制造费用3000

管理费用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4000

(11)借:生产成本——A产品1400

——B产品1400

制造费用420

管理费用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3360

(12)借:制造费用2380

管理费用780

贷:累计折旧3160

(13)借:制造费用1400

贷:银行存款1400

(14)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92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9200/20000=0.46(元)

A产品分担制造费用=10000×0.46=4600(元)

B产品分担制造费用=10000×0.46=46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4600

——B产品4600

贷:制造费用9200

(15)借:库存商品——A产品37900

贷:生产成本——A产品37900

(16)借:应收账款——新华工厂131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11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9040

(17)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36000

——B产品44000

(18)借:销售费用1100

贷:库存现金1100

(19)借:财务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20)借:管理费用1200

贷:银行存款1200

(21)借:营业外支出1120

贷:原材料——辅助材料1120

按正规的处理方法应分为两个步骤:

①发生辅助材料损坏,在报经批准前(假设不考虑应交增值税问题):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120

贷:原材料——辅助材料1120

②报经批准后:

借:营业外支出1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120

(22)借: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300

贷:营业外收入300

(23)借:银行存款2340

贷:其他业务收入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40

借:其他业务成本1500

贷:原材料1500

(24-1)借:主营业务收入112000

其他业务收入2000

营业外收入300

贷:本年利润114300

(24-2)借:本年利润91840

贷:主营业务成本80000

其他业务成本1500

管理费用3120

销售费用1100

财务费用5000

营业外支出1120

12月份利润总额=114300-91840=22460

(25-1)12月份应交所得税=22460×25%=5615(元)

借:所得税费用561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615

(25-2)借:本年利润5615

贷:所得税费用5615

(26) 12月份净利润=22460-5615=16845(元)

12月份应提取盈余公积=16845×10%=1684.5(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1684.5

贷: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1684.5

(27)本年净利润=427000+16845=443845(元)

借:本年利润443845

贷:利润分配443845

(28)12月份应付投资者利润=16845×40%=6738(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6738

贷:应付股利6738

第四章商品流通的主要过程(略)

第五章会计账户分类

复习思考题:

1、资产类(流动和非流动)、负债类(流动和非流动)、成本类、损益类、所有者权益类;便于从账户中取得需要的核算指示,明确每个账户的核算内容

2、基本账户(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跨期摊配账户、资本账户),调整账户(备抵账户、附加账户、附加备抵账户),业务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配比账户、财务成果账户);明确各个账户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各个账户的具体作用

3、跨期摊配账户: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用以核算几个成本计算期共同负担的费用在各

个成本计算期进行摊配的账户。其特点是一次支付,分期摊配,例如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某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内容的账户,其结构是

应归集的费用发生数在借方,应由有关对象负担的费用分配额在贷方,特点是期末一般无

余额,

配比账户:是反映汇集某个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内容的账户,其特点是

收入与成本费用计价不同,分别在两个账户期末进行配合比较,以确定财务成果,差额转

入“本年利润”账户,期末无余额,

财务成果账户: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的形成,计算最终成果内容的账户,其

结构是贷方登记由“收入”账户转来的各项收入,借方登记由“支出”账户转来的各项支出,其

贷方余额表示盈利,借方余额表示亏损,期末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习题一

账户分类表

类别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成本账户损益账户

盘存账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结算账户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短期借款

应交税费

资本账户实收资本、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跨期摊配账

长期待摊费用

调整账户累计折旧

集合分配账

制造费用成本账户生产成本

配比账户

销售费用、财务管理费用、主营业务

所得税费用

财务成果账

本年利润、

第六章会计凭证

复习思考题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1).为记账、算账提供可靠的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

(2).检查、监督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确

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3).加强经济责任,全面、系统、规范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有凭有据,循序进行。

2、会计凭证按其编制程序和用途,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原始凭证是在业务发生完成时取得和编制的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记账凭证是财会部门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一、原始凭证的内容

名称、日期和编号、3.填制单位及接受单位名称、交易、事项内容(包括:数量、计量单位、余额)、填制单位公章、有关人员签章、6.原始凭证附件。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要求

确定凭证种类,及时如实填写、内容完整、书写清楚、记录正确、连续编号、妥善保管、按规定程序及时流转、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要用正楷书写中文大写金额及出票日期。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按《会计法》规定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合理和合规,包括:

凭证填制是否合乎规定、内容是否真实、合法、项目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全、有否违纪收支、弄虚作假等。

4、记账凭证内容:名称、日期和编号、会计分录,包括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和金额、交易、事项内容摘要、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单位名称会计主管、审核、填单、记账等人员的签章。

记账凭证内容的审核:是否附有内容相符,金额相等的原始凭证、是否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的应借、应贷方向、凭证中各个项目是否填写齐全,如有错误是否按规定更正,有关人员是否签章、凭证所记事项应真实、合法,有无违纪违法事项,如有应追查清楚。

5、.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及记录,是由若干责任人共同负责、分工完成的,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据,体现了经济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单位会计制度可以通过会计凭证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的规定,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度,使各项业务的处理顺利进行。

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记录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账薄登记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会计凭证传递,可使会计部门尽早了解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通过会计部门内部的凭证传递,记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6、(一)各种记账定期装订(包括所附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成册后要加盖封面、封底,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及起讫日期,对于数量多、性质相同且需要随时查阅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注明日期、种类,并在所属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字样。(二)性质相同的、数量很多或各种随时查阅的原始凭证、其他经济凭证如各种经济合同,涉外文件等也应编造目录,单独登记保管。

(三)会计凭证装订成册后,由专人负责保管,年终登记存档,按年度分目顺序排列。(四)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查询、调用、复制及销毁手续应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防止被虫咬。

(五)其他单位有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需要,本单位领导批准、可以复制、还要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章

第七章会计账簿

一、复习思考

1、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和核算的簿籍,是由专门的格式及一定形式联结在一起的账页所组成。

可以系统、完整归纳和积累会计核算资料,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可以为会计检查提供依据,便于检查核对企业财产物资情况、可以为计算财务成果、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2、

3、

4、

可以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转账资金的管理5、

6、

7

9 单双红线

习题一

现金日记账2012年

月日

凭证

类别凭证

摘要对方科目借方贷方余额

8 1 期初余额 3,000.00 8 2 现付801 存入银行银行存款1000.00 2,000.00 8 3 现付802 李某借旅差费其他应收款800.00 1,200.00 8 3 银付803 提现金银行存款2000.00 3,200.00 8 6 银付806 提现金银行存款18000.00 21,200.00 8 6 现付803 发放工资应付职工薪酬18000.00 3,200.00 汇总20000.00 19800.00

银行存款日记账

2012年

月日凭证摘要对方科目借方贷方余额

8 1 期初余额300,000.00 300,000.00

8 1 银收801 收到投资实收资本25,000.00 325,000.00

8 1 银付801 偿欠短期借款10,000.00 315,000.00

8 2 银付802 偿付账款应付账款20,000.00 295,000.00

8 2 现付802 收到现金库存现金1,000.00 296,000.00

8 3 银付803 提现库存现金2,000.00 294,000.00

8 4 银收802 收到货款应收账款50,000.00 344,000.00

8 5 银付804 支付材料费材料采购40,000.00 304,000.00

8 5 银付805 支付运费材料采购1,000.00 303,000.00

8 6 银付806 提现库存现金18,000.00 285,000.00

8 7 银付807 支付电费管理费用1,800.00 283,200.00

8 8 银收803 收到货款主营业务收入51,750.00 334,950.00

8 9 银付808 支付费用销售费用410.00 334,540.00

8 10 银付809 支付税金应交税费3,500.00 331,040.00

#### #### 合计127,750.00 96,710.00 331,040.00 习题二

1—6题和7题9题10题用红字更正法

其余的用补充登记法

第八章财务处理程序

简答题

1、有5种—记账凭证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处理程序、多栏式日

记账处理程序、总账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处理程序,最基本的做账形式,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包括现金日记

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和明细,优点由于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所以反映内

容详细。缺点工作量大,不便于分工。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不大,经济业务少的企业。

(2)汇总记账凭证处理程序,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汇总记账凭证,在登记总分类账优点可以

反映账户对应关系,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和记账凭证整理归类。

缺点增加汇总记账凭证工作,工作量大不利于会计核算分工。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

大,业务较多的企业。

(3)科目汇总表处理程序基本特点是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优点

—汇总手续较为简单,不仅可以简化总分类的登记,还可以每天或定期就科目汇总表进行

试算平横,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缺点—不反应账户的对应关系,不了经济业务,适用范围

—经济业务频繁的单位

(4)多栏式日记账处理程序是设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据以登记总分类

账,优点——手续简便,效率较高,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缺点——受日记账篇幅限制,

不能设置较多的会计科目。适用范围——由于会计科目数量限制,只适用与使用会计科目

不多的单位,而不适应业务过于繁杂的单位。

(5)总账处理程序:基本特点是设置日记总账,所有账务都在日记总账中顺序、分科目

地进行登记,日记总账既是日记账,又是总分类账。优点——所有会计科目集中在一张账

页上,便于了解经济业务来龙去脉,对应关系清楚。缺点——所有会计科目集中在一张账

页上,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规模小,会计科目少的单位。

2、结构不同、编制方法不同、汇总记账凭证可以反映记账的对应关系,而科目汇总表不能

反映对应关系,科目汇总表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3、优点:简化总分类账的计算过程,效率较高,可以适用于业务量较大的单位

缺点:限制了会计科目的数量,只能用于会计科目不多的单位,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仍不能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习题

1、借: 材料采购25840

应交税费4392.8

贷: 银行存款30232.8

2、借: 材料采购160

贷: 库存现金160 3、借: 原材料26000

贷: 材料采购26000 4、借: 应交税费15200

贷: 银行存款15200 5、借: 短期借款3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 6、借: 银行存款112320

贷: 应收账款112320 7、借: 制造费用100

应交税费17

贷: 库存现金117 8、借: 生产成本--A 16000

--B 30000

贷: 原材料46000

9、借: 固定资产8190(自用不抵)

贷: 银行存款8190

10、借: 应收账款63180

贷: 主营业务收入54000

应交税费9180

11、借:应收账款46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0

应交税费6800 12、借:销售费用1600

贷: 银行存款1600

13、借: 生产成本--A 13000

贷: 原材料13000

14、借: 制造费用328

贷: 银行存款328

15、借: 销售费用80

贷: 库存现金80

16、借: 材料采购2400

应交税费408

贷: 银行存款2808

借: 原材料2400

贷: 材料采购2400

17、借: 制造费用960

贷: 原材料960

18、借: 材料采购19760

应交税费3359.2

贷: 银行存款23119.2

19、借: 材料采购240 25、借: 管理费用330

贷: 银行存款330

26、借: 银行存款42120

贷: 主营业务收入36000

应交税费6212 27、借: 销售费用40

贷: 库存现金40

28、借: 银行存款63180

贷: 应收账款63180

29、借: 银行存款46800

贷: 应收账款46800

30、借: 材料采购29640

应交税费5038.8

贷: 银行存款34678.8

31、借: 原材料29640

贷: 材料采购29640

32、借: 银行存款702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60000

应交税费10200 33、借: 销售费用50

贷: 库存现金50

34、借: 管理费用60

制造费用84(含税12.21)

贷: 库存现金144

35、借: 生产成本--A 2000

--B 4000

贷: 原材料6000

36、借: 制造费用450

贷: 银行存款450

贷: 银行存款240 20、借: 原材料20000

贷: 材料采购20000 21、借: 生产成本26000

贷: 原材料26000 22、借: 材料采购11820

应交税费2009.4

贷: 应付账款13829.4 23、借: 应付账款13829.4

贷: 银行存款13829.4

借: 原材料11820

贷: 材料采购11820 24、借: 库存现金1000

贷: 银行存款1000

40、借: 银行存款1040

贷: 固定资产清理1040 41、借: 固定资产清理80

贷: 营业外收入80

42、借: 库存现金38000

贷: 银行存款38000 43、借: 应付职工薪酬38000

贷: 银行存款38000 44、借: 应收账款36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36000 45、借: 销售费用30

贷: 库存现金30

46、借: 应付职工薪酬3120

贷: 银行存款3120

47、借: 制造费用3978

管理费用792

贷: 银行存款4770

48、借: 管理费用164

制造费用216

贷: 银行存款380

49、借: 管理费用240

贷: 库存现金240

50、借: 生产成本27200

制造费用5800

管理费用5000

贷: 应付职工薪酬38000 51、借: 制造费用2500

管理费用1280

贷: 累计折旧3780

52、借: 财务费用600

贷: 银行存款600

53、借: 生产成本--A 6778.3

--B 7625.5

贷: 制造费用14403.8

54、借: 库存商品--A 50578.3

--B 82025.5

贷: 生产成本132603.8

55、借: 主营业务成本--A 88522

--B 68360

贷: 库存商品156882

56、借: 主营业务收入226000

营业外收入80

贷: 本年利润226080

借: 本年利润168438

贷: 主营业务成本156882

销售费用1800

管理费用9156

财务费用600

所得税=57642*25%=14410.5

借: 所得税费用14410.5

贷: 应交税费14410.5

借: 本年利润14410.5

贷: 所得税费用14410.5

57、借:本年利润43231.5

贷:利润分配43231.5

第九章财产清查

复习思考题

1、根据财产管理的要求,一切单位都必须通过账簿记录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保证账务、账款相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使账实发生差异,如受客观自然条件影响,发生计量不准;制度不严或工作人员疏忽造成计算差错或登记错误和物资变质损失等等原因,因此必须通过财产清查达到账实相符的要求

2、实地盘存——各项财产物资账簿只登记收入数不记发出数,期末通过实物实地盘点确定期末余额,再倒挤出本期发生数。公式: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期末实存=本期发出,工作比较简单只适用于少数低价、零星的商品和用品的管理。

永续盘存——根据会计凭证连续登记各项财产物资收入和发出的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账面库存数。公式: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发出=期末结存。手续比较严密,能起到控制财务收、付、存作用,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能为大多数企业所适用。

3、库存现金在清查可能出现登帐错误,计算差错,已收、付现金未入账以及挪用等情况,通过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等项目核对后,纠正差错和错误。而银行存款可能出现登帐错误和未达账项等情况,通过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核对,调整后达到一致

4、可按大件清点,抽查细点或以量方、散装物资采取移位、分处过称点盘。成堆露天存放物资采取量方、计尺推算。房屋机器设备等清点数量及附属部件清查盘点结果应编制“盘存单”和“实存账存对比表”及“残损变质物资情况表”

5、组织工作:制定计划、配备人员、监督和检查账务工作:清查前账务全部登记完毕、结出余额业务工作:准备好清查的工具,整理、便于核对

习题一:

(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12年 7 月 31 日单位:元银行存款日记账金额银行对账单金额

账面存款余额535000.00 银行对账单余额508000.00 加:银行已收单位未收50000.00 加:单位已收银行未收64000.00 减:银行已付单位未付1000.00 减:单位已付银行未付1600.00 调节后存款余额584000.00 调节后存款余额570400.00

535000—(584000—570400)=521400

账面可用余额为521400

(2)、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12年 7 月 31 日单位:元银行存款日记账金额银行对账单金额

账面存款余额42594.00 银行对账单余额24158.00 加:银行已收单位未收11820.00 加:单位已收银行未收28000.00

488.00

减:银行已付单位未付3120.00 减:单位已付银行未付376.00 调节后存款余额51782.00 调节后存款余额51782.00

习题二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工程光学课后答案(12 13 15章)

1λ十二 十三 十五 第十二章 习题及答案 1。双缝间距为1mm ,离观察屏1m ,用钠灯做光源,它发出两种波长的单色光 =589.0nm 和2λ=589.6nm ,问两种单色光的第10级这条纹之间的间距是多少? 解:由杨氏双缝干涉公式,亮条纹时: d D m λα= (m=0, ±1, ±2···) m=10时, nm x 89.51 1000105891061=???=-, nm x 896.511000106.5891062=???=- m x x x μ612=-=? 2。在杨氏实验中,两小孔距离为1mm ,观察屏离小孔的距离为50cm ,当用一 片折射率 1.58的透明薄片帖住其中一个小孔时发现屏上的条纹系统移动了0.5cm ,试决定试件厚度。 2 1r r l n =+??2 2212? ?? ???-+=x d D r 2 2 2 2 2? ? ? ???++=x d D r x d x d x d r r r r ??=?? ? ???--??? ???+= +-222))((2 2 1212mm r r d x r r 22112105005 12-=?≈+??= -∴ , mm l mm l 2 210724.110)158.1(--?=?∴=?- 3.一个长30mm 的充以空气的气室置于杨氏装置中的一个小孔前,在观察屏上观 察到稳定的干涉条纹系。继后抽去气室中的空气,注入某种气体,发现条纹系移动了25个条纹,已知照明光波波长λ=656.28nm,空气折射率为000276 .10=n 。 试求注入气室内气体的折射率。

0008229.10005469.0000276.130 1028.6562525)(6 00=+=??= -=-?-n n n n n l λ 4。垂直入射的平面波通过折射率为n 的玻璃板,透射光经透镜会聚到焦点上。玻璃板的厚度沿着C 点且垂直于图面的直线发生光波波长量级的突变d,问d 为多少时焦点光强是玻璃板无突变时光强的一半。 解:将通过玻璃板左右两部分的光强设为0 I ,当没有突 变d 时, 00004cos 2)(,0I k I I I I p I =???++==? 当有突变d 时d n )1('-=? ) 2 1()1(2)412( 1) 2,1,0(,2 )1(20'cos )(2 1 )(''cos 22'cos 2)('000000+-=+-= ±±=+ =-=?∴=?+=?++=m n m n d m m d n k p I p I k I I k I I I I p I λλ π πλ π ΛΘ 6。若光波的波长为λ,波长宽度为λ?,相应的频率和频率宽度记为γ和γ?, 证明:λλ νν ?=?,对于λ=632.8nm 氦氖激光,波长宽度nm 8102-?=?λ,求 频率宽度和相干 长度。 解: γ γ λ λ γγγγγ λλ?= ?∴???? ???-=???? ???-=?==C C D C CT 2 ,/Θ 当λ=632.8nm 时

管理会计学考试复习题-整理版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在广义管理会计的范围内,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2、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3、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管理会计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约,同时企业亦可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 5、机会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是管理会计常用的概念。√ 6、管理会计提交报告的对象局限于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 7、1、固定成本是按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内不受业务量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8、2、若从单位业务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多寡的角度考察,固定成本则是一个变量。√ 9、3、约束性固定成本通常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在每一个会计年度开始前制定难度预算,一旦预算制定后,将对年度内固定成本 的支出起约束作用。× 10、4、酌量型固定成本与经营能力成本均与企业的业务量水平无直接关系。√ 11、5、变动成本还可以按其所涉及范围的大小,划分为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12、6、联合成本是由多个产品和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因此属于相关成本,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13、7、约束性成本不依经营管理者决策而发生变动,因此是无关成本,决策时不予考虑。√ 14、8、机会成本是一项支出,应该登记入账。× 15、9、沉没成本是现在发生的,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16、10、以贡献毛益减去固定性制造费用就是利润。× 17、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本假设同时也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8、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可以用横轴表示销售收入量,用纵轴表示成本,纵轴与横轴的金额最好保持一致,此时总成本的仰角应大于45度。× 19\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价值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20企业各种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即是企业的营业毛利。× 21、销售利润率可以通过贡献毛益率和安全边际率相乘求得。√ 1、购买力指数法是指企业按照各地区购买力指数,将其销售潜量总额分配到各地区市场的一种方法。√ 2、定量销售预测比定性销售预测更为精确。× 3、生产设备能力余缺可以通过计算设备负荷系数来确定。√ 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产品中工资费用的变动呈反比关系,而平均工资的增长,与单位产品中工资费用的增长呈正比关系。√ 5、目标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的成本构成来制定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 6、产品成本与产品产值之间客观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越大说明消耗越小,成本越低;比例越小说明消耗越大,成本越高。× 7、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比值,表明每一元成本开支所获的产品功能的大小,它与产品功能呈反比,与产品成本呈正比。× 8、产品品种结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是由于各个不同品种的产品利润率是不同的,而预测下期利润时,是以本期各种产品的平均利润率为依据的。√ 9、凡是顾客数量有限,调查费用不高,每位顾客意向明确又不会轻易改变的,均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进行预测。√ 10、按照各个观察值与预测值不同的相关程度分别规定适当的权数,是运用对数直线法进行预测销售的关键。× 1、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方案的最优决策。× 2、决策中我们只需要根据单位贡献毛益额的大小即可进行最优决策。× 3、差量分析法仅适用于两个方案之间的比较。√ 4、贡献毛益的大小,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目标利润所做贡献的大小。√ 5、只要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就一定要继续生产;凡不能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都应予以停产。×

保险学原理分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 ) A.道德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C.实质风险因素 3. 使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是( A.风险因素 B.风险事故 4.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 在的( ) A.前提 B.环境 5.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 ) A.以最小成木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D.综合风险因素 ) C.风险增加 D.风险 C.可能 D.证明 B.以最小成木获取最大利润 D.解决白身面临的风险问题 《保险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以下风险最适合保险的是( ) A. 高频率高幅度 B.高频率低幅度 C.低频率高幅度 D. 低频率低幅度 2. 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和加重损失程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是 6. 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财产损失的风险, 称为( ) A. 纯粹风险 B.财产风险 C.责任风险 D.信用风 险 7. 依据( )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A. 风险的环境 B.风险的性质 C.风险标的 D.风险原因 8. 一定时期内一定数目的风险单位可能发生损失的次数,称为( ) A.损失数量 B.损失幅度 C.损失频率 D.损失概率 9. 将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的依据是( ) A.风险的环境 B.风险的性质 C.风险标的 D.风险原因 10. 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引起社会财富和人身伤亡 的原因和条件,称为( ) A.实质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 C.道德风险因素 D.综合风险因素 11. 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是( ) A.纯粹风险 B.投机风险 C.投资风险 D.自然风险 12. 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是( ) A.最大可能损失 B.自留额 C.投保单位 D.危险单位 13.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如果冰雹直接击伤行人,则它是( ) A.风险事故 B.风险因素 C.自然风险 D.人身风险 14. 某人外出时忘记锁门,结果导致小偷进屋家具被偷,则风险因素是( ) A.小偷进屋 B.家具被偷 C.外出时忘记锁门D.某人外出 15. 由于人们疏忽或过失以及主观上不注意.不关心.心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 【参考答案】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数量,用e 表示。名义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国外货币的价格,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用国外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或地区)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用ε表示。与名义汇率相比,实际汇率更能说明一国(或地区)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如果本国产品的价格用本币表示为P ,某一国外产品的价格用外币表示为f P ,国内居民持有本国货币要购买国外商品,在国外生产商只接受外币来交换其商品的条件下,本国居民应该先用本币以名义汇率e 购买该外币,然后用该外币以f P 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这样,一单位国外商品用本币单位数量来表示就等于f eP 。由此可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 P e P ε=。 2.实际汇率与净出口关系如何表达? 【参考答案】 实际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净出口。一般来说,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一国的国民收入、进出口的商品相对价格、关税、进出口商品量限额等因素。由于实际汇率是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对于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出口和进口。对于进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国外商品和服务就变得相对便宜,故进口正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对于出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商品会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抑制了出口,故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汇率变动。 由于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从总体上来看,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用图形表示:

3.在固定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以下我们用图形具体分析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首先,分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资本完全流动下,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当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那么将引起总需求的扩大,结果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见下图。IS 曲线由1IS 移至2IS ,IS 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此时,中央 银行为了维持汇率不变,增加本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右移,即由1LM 移至2LM 降低均衡汇率,直至均衡汇率降低到固定汇率水平*e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得小国经济的汇率水平固定在所承诺的水平上,但产出水平提高,即从1Y 增加到2Y 的水平。

《管理会计学》第七版 孙茂竹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教材习题解析 一、思考题 1.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从狭义的管理会计阶段发展到广义的管理会计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广泛引入和应用相邻学科的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科本身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及推广运用总是源于企业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相 应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推动着管理会计定义不断丰富、清晰、完整,促进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所以,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来看,结合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和管理会计以后研究的演变,除了了解过往、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寻找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并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2.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你 认为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何种地位? 答: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管 理会计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功进行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履行管理会计人员职能和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提供客观的信息、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信息也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时,管理会计人员的作用也就逐渐从辅助性决策支持者转为积极的商业伙伴,通过发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评价稀缺资源的最佳使用方案而促进企业各种变革的展开。 由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和独立程度不同,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较高,单位的人事政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比较重视,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较高,其独立性较强,就有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就不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具

(完整版)保险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1.什么是风险?风险由哪些要素组成? 答: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保险理论中的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害。 2.风险的分类因素有哪几种? 答:按性质来分类,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按风险对象来分类,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 按风险产生的原因来分类,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3.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有何区别? 答:⑴概念不同。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⑵后果不同。纯粹风险所导致的后果有两种:损害和无损害;投机风险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损害、无损害和收益。⑶是否具有规律性。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测算;投机风险的变化是不规则的,无规可循。PS:纯粹风险为可保风险,投机风险为不可保风险。 4.什么是风险管理?如何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答:风险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得管理目标和策略,在全面系统及动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选择和组合,制定并监督实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的决策体系、方法与过程的总称。 从管理的角度: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保险原理与实务》吴小平 从决策的角度: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管理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保险术语》 PS:见书P9-P10

5.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风险管理的目标。 ⑴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成本收益原则):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 值最大化。 ⑵风险管理的损害前目标:通过加强损失控制、事先安排损失融资方式及 组织内部积极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等风险管理手段,有效地减少风险损害 发生的频率及损害程度,减轻经济主体对潜在损害的烦恼和忧虑,从而 优化资源配置。 ⑶风险管理的损害后目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损害融资安排及其他的风险管理 方法。保证企业和组织在遭遇不确定风险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补偿,从而维持生存,或是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实现企业的稳定收益。 基本原则:全面周详原则;量力而行原则;成本收益比较原则。 6.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答:⑴确立风险管理目标⑵识别各种可能减少企业价值的重大风险⑶衡量潜在损害可能发生的频率和程度⑷开发并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增加股东的企业价值⑸制定并实施所选定的风险管理方案⑹持续地对经济组织得风险管理方案和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情况和适用性进行监督、评估与反馈。 PS:掌握风险、风险管理的概念,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的区别;理解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管理的目标;了解风险的特点、分类方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保险概述 1.保险有哪些学说? 答:一、损失说:⑴损失赔偿说 ⑵损失分担说 ⑶危险转嫁说 二、二元说:⑴否认人身保险说 ⑵择一说 三、非损失说:⑴技术说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5章p区元素

P区元素(1) 1.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下列各物种中的键、键级和磁性(顺磁性、逆磁性)和相对稳定 性。 (1)O2+(二氧基阳离子) (2)O2 (3)O2-(超氧离子) (4)O22-(过氧离子) 解:见下表 物 种 分子轨道键键级磁性相对稳定性 O2+ KK(σ2s)2(σ2s*) 2(σ2p)2(П2p)4 (П2py*)11( П2pz*)0一个σ键 一个二电子П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2.5 顺依次减小 O2KK(σ2s)2(σ2s*)2(σ2p)2(П2p)4 (П2py*)1( П2pz*)1一个σ键 二个三电子П键 2 顺 O2-KK(σ2s)2(σ2s*)2(σ2p)2(П2p)4 (П2py*)1( П2pz*)1一个σ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1.5 顺 O22-KK(σ2s)2(σ2s*) 2(σ2p)2(П2p)4 (П2py*)1( П2pz*)2 一个σ键 1 逆 2. 重水和重氧水有何差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它们有何用途?如何制备? 答:重水:D2O;重氧水: ;重水是核能工业常用的中子减速剂,重氧水是研究化学反应特别是水解反应机理的示踪剂。 3. 解释为什么O2分子具有顺磁性,O3具有反磁性? 答:根据O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KK(σ2s)2(σ2s*)2(σ2p)2(П2p) 4(П2py*)1( П2pz*)1

分子中两个П2p反键轨道各有一单电子,因此它具有顺磁性。 在O3分子中,每个氧原子各用一个P轨道组成一个成键П轨道,一个反键П轨道,一个非键П轨道,其中4各P电子,两个进入成键П轨道,两个进入非键П轨道,П键键级为一,分子没有成单电子,所以分子具有反磁性。 4.在实验室怎样制备O3?它有什么重要性? 5.答:在实验室里制备臭氧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使氧通过静电放电装置而获得 臭氧与氧的混合物,含臭氧可达10%。臭氧发生器的示意图见图13-10。它是两根玻璃套管所组成的,中间玻璃管内壁镶有锡锚,外管外壁绕有铜线,当锡箔与铜线间接上高电压时,两管的管壁之间发生无声放电(没有火花的放电),02就部分转变成了03 6. 7.油画放置久后为什么会发暗、发黑?为什么可用H2O2来处理?写出反应方程式。 8.答:油画放置久后会变黑,发暗,原因是油画中的白色颜料中含PbSO4,遇到空气中的 H2S会生成PbS造成的。PbSO4+H2S=PbS(黑)+H2SO4 用H2O2处理又重新变白,是因为发生以下反应H2O2=PbSO4+H2O2 6. 比较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氢化物在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方面的递变性规律。 答:氧族元素的氢化物有H20,H2S,H2Se,H2Te 卤族元素的氢化物有HF,HCl,HBr,HI (1)酸性 H20H2S>H2Se>H2Te HF>HCl>HBr>HI

刘运国《管理会计学》教材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

组织环境与管理会计 本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什么是现代管理会计?简述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内容、特点。 答:未来的管理会计是内部报告会计,应是以组织所服务的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最大化(战略考虑)为目标的,以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非财务信息,为组织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 因为笔者认为,从目标上看,所有的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它所服务的对象-顾客,工商企业的顾客一般大家比较清楚,是使用或者享用这个商品或者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非营利组织也有它的顾客,学校的顾客是学生;医院的顾客是患者;政府的顾客是它所服务的公民;教堂的顾客是教徒;寺庙的顾客是信徒。这个组织存在的基础是它有顾客,这个组织发展的基础是它的顾客满意,它的顾客能从这个组织中获得价值(包括精神的价值享受,虽然目前的管理会计由于无法度量而没有包括这个内容)。企业组织的财务利润来自哪里,从根本上,从终极上看,来自满意顾客的回报(或者对价)。所以,以组织所服务的顾客终身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长远的战略性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永远都不会过时。从中短期的目标看,管理会计是帮助一个组织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服务的。其次,从手段上看,现代的管理会计再也不能离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时代发展到今年,已经不容许没有它的参与,没有它的应用。一个现代管理会计师不会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他的技术手段,他肯定很难再找到满意的工作。再次,从管理会计信息内容上看,现代的管理会计虽然已经不能仅仅是财务信息,要结合非财务信息。但是,我们仍然认为,管理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还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同时要结合非财务信息。最后,我们认为,现代管理会计仍然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那些主要阶段? 答:现代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管理会计新发展阶段(90年代到现在)。 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可以用下表总结如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项目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服务对象 企业外部团体,如股东、债权人、税务部门等 企业内部的各级各类管理者

保险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保险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61题) 1.由于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以至发生断路进而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导致该起人员伤亡的风险事故是()。 A.电线老化B.火灾 C.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D.电线断路 答案:B(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2.王某是某寿险公司重大疾病险的被保险人,在一次单位体检 中几乎从不参加体检的王某也在体检队伍中,体检中发现其患有肝癌而且已到晚期,保险人在核赔中发现王某平时的生活方式非常糟糕:无节制的抽烟、酗酒,几乎每天在外暴饮暴食,起居极为不合理,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结果。就造成王某健康状况如此严重结果的风险因素类型而言,属于()。 A.道德风险因素B.物质风险因素 C.心理风险因素D.投机风险因素 答案:C(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 无形因素。) 3.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保险,其目的是()。 A.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B.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C.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D.通过提供基金对无法控制的风险作财务安排 答案:D(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处理方式,投保人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把不能回避和排除的风险转嫁给保 险公司,是对风险做的一种财务安排。) 4.通常,如果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幅度低,损失在短期可以预 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适宜采用的风险管 理方法是()。 A.自留风险B.转移风险 C.避免风险D.分散风险 答案:A(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 损失短期可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时采用。)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是可保风险的前 提条件之一,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 A.分散性B.集中性C.同质性D.规律性 答案:A(见P21:第一章风险与保险——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 险,可保风险应该满足几个条件,风险必须是分散的,也就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 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6.在团体寿险中,受益人的指定权仅仅归()所有。 A.投标人B.保险人C.代理人D.被保险人 答案:D(保险公司用一份保险合同为团体众多成员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保险 业务是团体保险,投保人是符合业务规定的法人团体,被保险人是雇员(职员), 实务中团体保险受益人只能由被保险人指定。) 7.某向某举债300 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 万,结果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某身体每况愈下,某担心一旦 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 司购买了 5 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

第15章习题解答

第15章思考题及习题15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在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中,只要软件能做到且能满足性能要求,就不用硬件。硬件多了不但增加,而且系统也会提高。以软件代硬件的实质,就是以,这种替代带来的问题是下降。 答:成本,故障率,时间换空间,实时性下降 2.AT89S52单片机扩展的外围芯片较多时,需加总线驱动器,P2口应加驱动器,P0口应加驱动器。 答:单向,双向 3.单片机开发工具的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的性能优劣。 答:在线仿真器 二、判断对错 1.AT89S52单片机P0~P3口的驱动能力是相同的。错 2.AT89S52单片机P0~P3口口线输出为低电平的驱动能力要比输出高电平的驱动能力强。对三、简答 1.为什么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调试离不开仿真开发系统? 答:没有对用户样机中的程序进行检错调试的手段,也无法发现程序运行中的设计硬件的问题,也无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如编辑、汇编、调试程序等),因此,必须借助仿真开发工具所提供的开发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 2.仿真开发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目前国内大多使用通用机的仿真开发系统。主要由PC机、在线仿真器组成,有的还包含有用于程序烧录的编程器,在加上与上述配套的编辑软件、仿真调试软件,程序烧录软件等。 此外还有独立型仿真器。该类仿真器采用模块化结构,配有不同外设,如外存板、打印机、键盘/显示器等,可根据需要选用。尤其在工业现场的程序仿真调试时,往往没有PC机的支持,这时使用独立型仿真器也可进行仿真调试工作,只不过要输入机器码,稍显麻烦一些。 至于软件仿真开发工具Proteus软件是一种完全用软件手段对单片机应用系统进行仿真开发的。软件仿真开发工具与用户样机在硬件上无任何联系。不能进行用户样机硬件部分的诊断与实时在线仿真。

最新《管理会计学》模拟考试题库35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管理会计学》考试35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C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在财务会计中,销售费用的正确归属是( D )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制造成本 3.某企业年如借得50000元贷款,10年期,年利率12%,每年末等额偿还。已知年金现值系数(P/A,12%,10)=5.6502,则每年应付金额为( A )元。 A.8849 B.5000 C.6000 D.28251 4.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所得结果,在数值上等于( B )。 A.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B.即付年金终值系数 C.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D.即付年金现值系数 5.已知某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0000元,固定成本为2200元,保本作业率为40%。在此情况下,该企业可实现利润是( C ) A.1800元 B.2300元 C.3300元 D.3800元 6.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已知该项目第10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期满处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及回收流动资金共8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第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C )万元。 A.8 B.25 C.33 D.43 7.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是( A ) A 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 B 成本计算、决策与计划会计 C 全面预算、成本计算 D 全面预算、执行会计 8.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是一条( B ) A 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 B 反比例曲线 C 平行于X轴(横轴)的直线 D 平行于Y轴(纵轴)的直线 9.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A ) A 折旧费(按直线法计提) B 广告费 C 职工教育培训费 D 业务招待费

保险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保险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61题) 1.由于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以至发生断路进而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导致该起人员伤亡的风险事故是()。 A .电线老化 B .火灾 C.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 D .电线断路 答案:B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弓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2 .王某是某寿险公司重大疾病险的被保险人,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几乎从不参加体检的王某也在体检队伍中,体检中发现其患有肝癌而且已到晚期,保险人在核赔中发现王某平时的生活方式非常糟糕:无节制的抽烟、酗酒,几乎每天在外暴饮暴食,起居极为不合理,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结果。就造成王某健康状况如此严重结果的风险因素类型而言,属于()。 A .道德风险因素 B .物质风险因素 C.心理风险因素 D.投机风险因素 答案:C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 3.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保险,其目的是()。 A.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B.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C.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D .通过提供基金对无法控制的风险作财务安排 答案:D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处理方式,投保人

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把不能回避和排除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是对风险做的一种财务安排。) 4.通常,如果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幅度低,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适宜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是()。 A.自留风险 B .转移风险 C.避免风险D.分散风险答案:A见P20:第一 章风险与保险一一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 方法,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 损失短期内可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时采用。)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是可保风险的前提条 件之一,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 A .分散性 B .集中性C.同质性 D .规律性 答案:A见P21: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 险,可保风险应该满足几个条件,风险必须是分散的,也就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6.在团体寿险中,受益人的指定权仅仅归()所有。 A .投标人 B .保险人C.代理人D.被保险人 答案:D (保险公司用一份保险合同为团体内众多成员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保险业务是团体保险,投保人是符合业务规定的法人团体,被保险人是雇员(职员),实务中团体保险受益人只能由被保险人指定。) 7.李某向张某举债300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万,结果李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李某身体每况愈下,张某担心一旦李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李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司购买了5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