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 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 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

∠EDF+∠EAF=180°,求证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 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①,连接AP.

∵PE⊥AB,PF⊥AC,CH⊥AB,

∴S△ABP=AB?PE,S△ACP=AC?PF,S△ABC=AB?CH.

又∵S△ABP+S△ACP=S△ABC,

∴AB?PE+AC?PF=AB?CH.

∵AB=AC,

∴PE+PF=CH.

(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 _________ .点P到AB边的距离PE= _________ .

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_________ DB(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

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_________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

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

(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求∠BFD的度数.

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

求证:AE=CF.

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

(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 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1418944

分析:由已知条件进行思考,结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到AB 的距离等于D到AC的距离即CD的长,问题可解.

解答:解:∵∠C=90°,AD平分∠BAC交BC于D

∴D到AB的距离即为CD长CD=5﹣3=2故选C.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 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 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②CN=CM③MN∥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418944

分析:由△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SAS易证得△ACE≌△DCB,即可得①正确;由△ACE≌△DCB,可得∠EAC=∠NDC,又由

∠ACD=∠MCN=60°,利用ASA,可证得△ACM≌△DCN,即可得②正

确;又可证得△CMN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③正确.

解答:解:∵△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CD=∠BCE=60°,AC=DC,EC=BC,

∴∠ACD+∠DCE=∠DCE+∠ECB,即∠ACE=∠DCB,∴△ACE≌△DCB

(SAS),

∴AE=BD,故①正确;

∴∠EAC=∠NDC,∵∠ACD=∠BCE=60°,∴∠DCE=60°,

∴∠ACD=∠MCN=60°,

∵AC=DC,∴△ACM≌△DCN(ASA),∴CM=CN,故②正确;

又∠MCN=180°﹣∠MCA﹣∠NCB=180°﹣60°﹣60°=60°,

∴△CMN是等边三角形,∴∠NMC=∠ACD=60°,∴MN∥AB,故③正

确.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418944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求得:∠DFE=∠FED=∠EDF=60°,即可证得△DEF 是正三角形,又由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

半,得到边的关系,即可求得DF:AB=1:,又由相似三角形的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结果.

解答:解:∵△ABC是正三角形,∴∠B=∠C=∠A=60°,

∵DE⊥AC,EF⊥AB,FD⊥BC,∴∠AFE=∠CED=∠BDF=90°,

∴∠BFD=∠CDE=∠AEF=30°,∴∠DFE=∠FED=∠EDF=60°,,

∴△DEF是正三角形,∴BD:DF=1:①,BD:AB=1:3②,

△DEF∽△ABC,

①÷②,=,∴DF:AB=1:,∴△DEF的面积与△ABC的面

积之比等于1:3.

故答案为:1:3.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

∠EDF+∠EAF=180°,求证DE=D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1418944

分析:过D作DM⊥AB,于M,D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N=DM,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出∠AED=∠CFD,根据全等

三角形的判定AAS推出△EMD≌△FND即可.

解答:证明:过D作DM⊥AB,于M,DN⊥AC于N,

即∠EMD=∠FND=90°,

∵AD平分∠BAC,DM⊥AB,DN⊥AC,∴DM=DN(角平分线性质),

∠DME=∠DNF=90°,

∵∠EAF+∠EDF=180°,∴∠MED+∠AFD=360°﹣180°=180°,

∵∠AFD+∠NFD=180°,∴∠MED=∠NFD,

在△EMD和△FND中

,∴△EMD≌△FND,∴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1418944

分析:根据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O,OE=EC.然后即可得

出答案.

解答:解:∵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

∴∠DBO=∠OBC,∠ECO=∠OCB,

∵DE∥BC,∴∠DOB=∠OBC=∠DBO,∠EOC=∠OCB=∠ECO,

∴DB=DO,OE=EC,∵DE=DO+OE,∴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418944

分析:用(HL)证明△EBD≌△FCD,从而得出∠EBD=∠FCD,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连接AD,∵DE⊥AB,DF⊥AC,∴∠BED=∠CFD=90°,且

DE=DF,

∵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BD=DC,

∴Rt△EBD≌Rt△FCD(HL),∴∠EBD=∠FCD,∴△ABC是等腰三

角形.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18944

分析:(1)由题意可推出∠ACB=60°,∠E=∠CD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CB=∠E+∠CDE,即可推出∠E的度数;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不但为AC边上的高,也是

∠ABC的角平分线,即得:∠DBC=30°,然后再结合(1)中求得

的结论,即可推出△DBE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

∵CD=CE,∴∠E=∠CDE,∵∠ACB=∠E+∠CDE,

∴,

(2)∵△ABC是等边三角形,BD⊥AC,∴∠ABC=60°,

∴,

∵∠E=30°,∴∠DBC=∠E,∴△DBE是等腰三角形.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1418944

分析:由△ABC中,∠ACB=90°,∠A=30°可以推出AB=2BC,同理可得BC=2BD,则结论即可证明.

解答:解:∵∠ACB=90°,∠A=30°,∴AB=2BC,∠B=60°.

又∵CD⊥AB,∴∠DCB=30°,∴BC=2BD.∴AB=2BC=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18944

分析: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2,∠4=∠3,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2,则∠B=∠1,于

是有DB=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DFG≌△EFC,即可得

到结论.

解答:证明: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如图,

∴∠1=∠2,∠4=∠3,

∵AB=AC,∴∠B=∠2,∴∠B=∠1,∴DB=DG,而BD=CE,∴DG=CE,

在△DFG和△EFC中

,∴△DFG≌△EFC,∴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 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418944

分析:延长CE,BA交于一点F,由已知条件可证得△BFE全≌△BEC,所

以FE=EC,即CF=2CE,再通过证明△ADB≌△FAC可得FC=BD,所

以BD=2CE.

解答:证明:如图,分别延长CE,BA交于一点F.

∵BE⊥EC,∴∠FEB=∠CEB=90°,∵BE平分∠ABC,∴∠FBE=∠CBE,

又∵BE=BE,∴△BFE≌△BCE (ASA).∴FE=CE.∴CF=2CE.

∵AB=AC,∠BAC=90°,∠ABD+∠ADB=90°,∠ADB=∠EDC,

∴∠ABD+∠EDC=90°.

又∵∠DEC=90°,∠EDC+∠ECD=90°,∴∠FCA=∠DBC=∠ABD.

∴△ADB≌△AFC.∴FC=DB,∴BD=2EC.

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①,连接AP.

∵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又∵S△ABP+S△ACP=S△ABC,∴AB?PE+AC?PF=AB?CH.

∵AB=AC,∴PE+PF=CH.

(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 7 .点P到AB边的距离PE= 4或10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1418944

分析:(1)连接AP.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ABP,S△ACP,S△ABC,再由S△ABP=S△ACP+S△ABC即可得出PE=PF+PH;

(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2CH,再由△ABC的面积为

49,求出CH=7,由于CH>PF,则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P为

底边BC上一点,运用结论PE+PF=CH;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

运用结论PE=PF+CH.

解答:解:(1)如图②,PE=PF+CH.证明如下:

∵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

S△ABC=AB?CH,

∵S△ABP=S△ACP+S△ABC,∴AB?PE=AC?PF+AB?CH,又∵AB=AC,

∴PE=PF+CH;

(2)∵在△ACH中,∠A=30°,∴AC=2CH.

∵S△ABC=AB?CH,AB=AC,∴×2CH?CH=49,∴CH=7.

分两种情况:

①P为底边BC上一点,如图①.

∵PE+PF=CH,∴PE=CH﹣PF=7﹣3=4;

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如图②.

∵PE=PF+CH,∴PE=3+7=10.故答案为7;4或10.

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 DB(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

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

果).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18944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D=∠ECB=30°,求出∠DEB=30°,求出BD=BE即可;

(2)过E作EF∥BC交AC于F,求出等边三角形AEF,证△DEB

和△ECF全等,求出BD=EF即可;

(3)当D在CB的延长线上,E在AB的延长线式时,由(2)求出

CD=3,当E在BA的延长线上,D在BC的延长线上时,求出CD=1.解答:解:(1)故答案为:=.

(2)过E作EF∥BC交AC于F,

∵等边三角形ABC,∴∠ABC=∠ACB=∠A=60°,AB=AC=BC,

∴∠AEF=∠ABC=60°,∠AFE=∠ACB=60°,即

∠AEF=∠AFE=∠A=60°,

∴△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AF,

∵∠ABC=∠ACB=∠AFE=60°,∴∠DBE=∠EFC=120°,

∠D+∠BED=∠FCE+∠ECD=60°,

∵DE=EC,∴∠D=∠ECD,∴∠BED=∠ECF,

在△DEB和△ECF中

,∴△DEB≌△ECF,∴BD=EF=AE,即AE=BD,故答案为:=.

(3)解:CD=1或3,

理由是: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

过A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

∵△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

∵AM⊥BC,∴BM=CM=BC=,∵DE=CE,EN⊥BC,∴CD=2CN,

∵AM∥EN,∴△AMB∽△ENB,∴=,∴=,

∴BN=,∴C N=1+=,∴CD=2CN=3;

②如图2,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

则AM∥EM,

∵△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

∵AM⊥BC,∴BM=CM=BC=,∵DE=CE,EN⊥BC,∴CD=2CN,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30°,底边上的高为9cm,则腰长为( )cm . D.39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4,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3.如图,△ABC 中,AC=BC ,∠ACB=90°,AE 平分∠BAC 交BC 于E ,BD ⊥AE 于D ,DM ⊥AC 于M ,连接CD .下列结论:①AC+CE=AB ;②CD =21AE ;③∠CDA=45°;④AM AB AC =定值.其中正确的有( ) 个 个 个 个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140°°、140°或80°、80°°、80°°、80° 5.如图,BE 和AD 是△ABC 的高,F 是AB 的中点,则图中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B.直线不是轴对称图形 C.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D.任何一角都是轴对称图形 7.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米和22厘米,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或22cm 8.下列条件不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一条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D.一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中,AB 长是BC 长2倍,三角形的周长是40,则AB 的长为( ) 或16 10.如图已知:AB =AC =BD,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 A.∠1=2∠2∠1+∠2=180° C.∠1+3∠2=180° ∠1-∠2=180° 二、填空题 1.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的4 3,底边等于12cm ,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5°,顶角为________.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它的其余各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 4.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一个底角的4倍时,则顶角为_________度. 5. 已知如图,A 、D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D =CD,∠C =40°,则∠ABD =_______ 6. 如图,∠P =25°,又PA =AB =BC =CD,则∠DCM =_______度. 第7题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5cm ,BD=3cm ,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 2.如图,已知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 、BC 为边并且在AB 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连接AE 交CD 于M ,连接BD 交CE 于N .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 ∥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DE ⊥AC ,EF ⊥AB ,FD ⊥BC ,则△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 ∠EDF+∠EAF=180°,求证DE=DF . 5.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DE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请说明DE=BD+EC . 6.已知: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点,DE ⊥AB ,DF ⊥ AC , 垂足分别为 E ,F ,且DE=DF .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AC 边上的高,延长BC 至E ,使CE=CD .连接DE . (1)∠E 等于多少度? (2)△DBE 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AB 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 9.如图,△ABC 中,AB=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的延长线上,且BD=CE ,DE 与BC 相交于点F .求证:DF=EF . A . 5cm B . 3cm C . 2cm D . 不能确定 A . 0 B . 1 C . 2 D . 3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有难度)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A B C D F E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A x

设∠A 为x ∠A= 7 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 1,DE+BC=1, A B C D E x x 180°-2x 30° x -15° x -15° A

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 △DBF 中, BD=21,DF=1 所以∠F =∠1=30°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 由AC=AB+BD,得DE=EC, 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 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 点D 、E 求证:DE=BD+AE 证明△PBD 和△PEA C B A D E P A B C D E

(完整)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G F E D C A 第2章 三角形期中复习 【课前复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则它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3、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 ,顶角为0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4、如图,∠A=15°,AB=BC=CD=DE=EF ,则∠GEF= 5、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为 .若一个角为140°呢,则另外两个角是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 ,那么它的 三边长为 7、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 点G 处,若∠CFE=60o ,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 8、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 C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 D 、有两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 、顶角 B 、底角 C 、顶角的一半 D 、底角的一半 10、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 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11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A 、4个 B 、6个 C 、3个 D 、5 12、如图,AB =AC ,AE =EC ,∠ACE =280 ,则∠B 的度数是( ) A 、600 B 、700 C 、760 D 、450 13、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式子0)()(22=-+-+-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4、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使得△P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 的P 点有( ) A 1个 B 4个 C 7个 D 10个 E C A E D A Q A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等腰三角形习题(含答案)

| 等腰三角形 1. 选择题: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 ,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以上都不对 2. 如图,AB C ?是等边三角形,BC BD 90CBD ==∠, ,则1∠的度数是________。 C A 1 D B 2 3 3. AB C ?中, 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 BC 2 1 DE = 。 A E D O B C 1 2 / 4.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E 5. 如图,已知:AB 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 B C D }

6. 已知:如图,AB C ?中,AB CD AC AB ⊥=,于D 。求证:DCB 2B AC ∠=∠。 C ~ 7、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E 、F 分别是垂足。求证:AE =AF 。 A E F B D C 【 8、如图,AB C ?中, 100=∠=A AC AB ,,BD 平分ABC ∠。 求证:B C B D AD =+。 E F C "

— 等腰三角形答案: 1. B 2. 分析: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图形中角的度数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解:因为AB 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60ABC BC AB =∠=, 因为B C B D =,所以B D A B = 所以23∠=∠ 在AB D ?中,因为 60ABC 90CBD =∠=∠, 所以 150ABD =∠,所以 152=∠ 所以 75ABC 21=∠+∠=∠ ] 3.分析:此题没有给出图形,那么依题意,应先画出图形。题目中是求线段的倍半关系,观察图形,考虑取BC 的中点。 证明:过点A 作BC 边的垂线AF ,垂足为F 。 4、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DM ⊥BC ,所以想到连结BD ,证BD =ED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BE =21∠ABC ,而由CE =CD ,又可证∠E =2 1 ∠ACB ,所以∠1=∠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1= 2 1 ∠ABC 又因为CE =CD ,所以∠CDE =∠E 所以∠ACB =2∠E 即∠1=∠E 所以BD =BE ,又DM ⊥BC ,垂足为M 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5、分析:题中所要求的BAC ∠在AB C ?中,但仅靠AC AB =是无法求出来的。因此需要考虑DB A D =和CA DC =在题目中的作用。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因此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AC AB =,所以C B ∠=∠ 因为DB A D =,所以C DAB B ∠=∠=∠; 因为CD CA =,所以CDA CAD ∠=∠(等边对等角) 而 DAB B ADC ∠+∠=∠ 所以B DAC B ADC ∠=∠∠=∠22, ~ 所以B 3B AC ∠=∠ 又因为 180=∠+∠+∠BAC C B 即 180B 3C B =∠+∠+∠ 所以 36B =∠ 即求得 108BAC =∠ 说明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沟通本题中角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把边的关系转化成角的关系是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所在。本条性质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后边的解题中将进一步体现。 2. 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而言的。3. 此题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几何计算题,而边证边算又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常用方法。 6、分析: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观察图形,BAC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于是想到构造它的一半,再证与DCB ∠的关系。 证明:过点A 作B C AE ⊥于E ,AC AB = 所以BAC 2 1 21∠=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因为 90B 1=∠+∠ 又AB CD ⊥,所以 90CDB =∠ 所以 90B 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所以31∠=∠(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CB 2B AC ∠=∠ 说明: 1.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高线的目的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构造角的倍半关系。因此添加底边的高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 2. 对线段之间的倍半关系,常采用“截长补短”或“倍长中线”等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对角间的倍半关系也同理,或构造“半”,或构造“倍”。因此,本题还可以有其它的证法,如构造出DCB ∠的等角等。 》 7、证明:因为AC AB =,所以C B ∠=∠ 又因为AC DF AB DE ⊥⊥,

等腰三角形测试题

等腰三角形测试题(2002-11-27) 一、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一内角是40°,则其他两角的度数分别是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教是138°,它的一个底教是 3、已知一等腰三角形两边为2,4,则它的周长为 4、等腰三角形中,和顶角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和底边的位置关系是 5、线段AB = 4cm ,M 是AB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MA = 4cm ,则∠MAB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 ,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7、一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 和18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8、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的三边,且02 2 2 =---++ca bc ab c b a ,则三角形为 三角形 9、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B 为边向内作等边△ABD ,连结DC ,以DC 为边作等边△DCE ,B 、E 在C 、D 的同侧,若AC = BC = 1,则BE = 二、判断题 A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 于底边”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它的性质定理是互逆 C 定理( ) 3、在两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各有一个角是70°, B D 且这个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 E 等。( ) 三、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 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 、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B 、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全等。 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D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底角的2倍。 3、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一定锐角三角形。 4、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B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 C 、有一腰和一底角对应相等。 D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5、下列作图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使它平分底边。 B 、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使它平分顶角。 C 、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使它平分底边且平分顶角。 D 、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则高平分底边且平分顶角。 四、作图题 如图,A 、B 、C 三点表示三个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计划新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在图中用尺规确定学校的位置。 C A B 五、证明题 1、已知,如图,△ABC 中,AB = AC ,AD ⊥ BC 于D ,BE ⊥ AC 于E ,AD 和BE 交于H ,且BE = AE ,求证:AH = 2BD 。 A H E B C 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 AC ,∠BAC = 120°,P 为BC 边的中点,PD ⊥AC 。求证:CD = 3AD 。 A D B P C

等腰三角形及三线合一经典试题难题

等腰三角形及三线合一经典试题 难题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2.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C .40°D .80° 4.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80 ,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为 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则腰长的取值范围为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 8.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 ∠EDF=70°,求∠AFD 的度数 9.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10. 已知如图: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 =∠DAE, 则BD =CE ( ) 11. 已知:如图:CA=CB, DA=DB 求证:(1)∠1=∠2.(2)CD ⊥AB . A B C D F E C B A D E P E C A H F G

E D C A B H F 12.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 ③判断△CF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3.如图, 中, ,试说明: . 14.如图3,在?ABC 中,∠=A 90ο ,AB AC =,D 是BC 的中点,P 为BC 上任一点,作PE AB ⊥,P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1)DE =DF ;(2)DE DF ⊥ A E F B D P C 图3 15.已知,如图1,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A 1 2 E F B D C 图1

等腰三角形综合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综合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线段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圆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周长为( ) A.17 B.22 C.13 D.17或22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所对的角,那么此三角形一定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 A.4 B.3 C.2 D.1 5.如图,已知在△ABC中,∠ABC=90°,∠A=30°,BD⊥AC,DE⊥BC,D,E为垂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C=2AB B.AC=8EC C.CE= 1BD D.BC=2BD 2

6.有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1)一个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和;(2)三个内角之比为3:4:5;(3)三边之比为5:12:13; (4)三边长分别为5,24,25.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EA⊥AB,BC⊥AB,AB=AE=2BC,D为AB的中点,有以下判断:①DE=AC;②DE⊥AC;③∠CAB=30°;④∠EAF=∠AD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8.如图,以点A和点B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以作出 (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9.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6,AC=9,AD⊥BC于D, M为AD上任一点,则MC2=MB2等于 ( ) A.9 B.35 C.45 D.无法计算 10.若△ABC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在三角形内有一 点D,D到△ABC各边的距离都相等,则这个距离等于 (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3倍,那么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2.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基础能力平台 1.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是() A.底角大于相邻外角B.底角小于相邻外角 C.底角大于或等于相邻外角D.底角小于或等于相邻外角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40°,40°B.100°,20° C.50°,50°D.40°,40°或100°,20° (3)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50°,50°,80°B.80°,80°,20° C.100°,100°,20°D.50°,50°,80°或80°,80°,20° (4)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 A.45°B.40°C.55°D.50°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B.顶角的一半 C.顶角的2倍D.底角的一半 (6)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 的度数为() A.30°B.45°C.36°D.72°

(1)(2)(3)2.填空题: (1)如图2所示,在△ABC中,①因为AB=AC,所以∠________=∠______; ②因为AB=AC,∠1=∠2,所以BD=_____,___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顶角为______. (4)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cm,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50,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5)如图3所示,O为△ABC内一点,且OA=OB=OC,∠ABO=20°,∠BCO=30°,则∠CAO=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4:1,求其各个角的度数. 4.如图,已知线段a和c,用圆规和直尺作等腰三角形ABC,使等腰三角形△ABC?以a和c为两边,这样的三角形能作几个? c a

等腰三角形经典试题(有难度)

等腰三角形经典试题(有难度)

————————————————————————————————作者:————————————————————————————————日期: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 图 , △ ABC 中 , 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4. 如图,△ABC 中, 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A=7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A B C D E x x 2x 2x 3x 3x x A 180°-2x 30°

6. 如图,△ABC中,∠C=90°,D为AB上一点,作DE⊥BC于E,若BE=AC,BD= 2 1,DE+BC=1, 求∠ABC的度数 延长DE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DBF中, BD= 2 1,DF=1 所以∠F =∠1=30°E A C B D F 1 2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________.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________cm.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0°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求证: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其可以确定△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求证:△EFG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E D C A F 八年级上册第12.3等腰三角形水平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42°,则它的底角为 ( ). A 、42 ° B 、69° C 、69°或84° D 、42°或69° 3、如图,ABC △中,AB AC =,30A ∠=,DE 垂直平分AC ,则BCD ∠的度数为( ) A.80 B.75 C.65 D.45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5、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中,BD CE =,AD 与BE 交于点P ,则 APE ∠的度数是( ) A .45 B .55 C .60 D .75 ( A , 6、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 在边框AC 上爬行 C 端点除外) ,设甲虫P 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d ,等边三角 形ABC 的高为h ,则d 与h 的大小关系是( ) A.d h > B.d h < C.d h = D.无法确定 7. 如图,15A =∠,AB BC CD DE EF ====,则 D E F ∠等于( ) A .90 B .75 C .70 D .60 8、如图,△MNP 中, ∠P=60°,MN=NP ,MQ ⊥PN ,垂足为 Q ,延长MN 至G ,取NG=NQ ,若△MNP 的周长为12,MQ=a ,则△MGQ 周长是( ) A .8+2a B .8+a C .6+a D .6+2a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在△ABC 中,AB=AC ,若∠B=56o,则∠C=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与一腰的距离为6,则腰上的高为______. 3.如图,在△ABC 中,AB=AC ,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AE ∥D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已知∠E=36°,则∠B= . 4.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上一点,80BAD ∠=° ,AB AD DC ==,则C ∠= . 5. 等腰三角形至少对有a 条称轴,至多有 b 条 A F C D H B M E G

等腰三角形基础练习题解析

等腰三角形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以是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_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_____、________和顶角的_________互相重合. 3.如图,已知AB=AC,∠1=∠2,BD=5cm.那么BC________. 4.如图,已知△ABC中,∠BAC=90°,AD是高,∠C=30°,BD=3cm,那么 BC=________. 5.“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 7.等边三角形两条中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8.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5°,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5cm,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腰长是,底边长是 _______. 10.如图,已知AB=AC,∠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F点,过F点作DE∥BC,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个,它们是_________.

11.如图,已知△ABC中,∠ACB=90°,∠B=30°,那么______AB,如果D 是AB的中点,那么____是等腰三角形,_______是等边三角形. 12.如图,已知△ABC的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DE、MN交于O点,那么有OA=___=______,如果OH⊥AC,H为垂足,那么直线OH是AC的________. 13.如图,已知AB=BC=CD=CE,∠CAE=25°,那么∠CEN=_______,∠MCE=_____. 14.已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底角的10倍,腰长为10cm,那么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为______. .15.在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如图1-4-21,已知∠ABC=∠C=72°,BD是△ABC的平分线,那么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含答案) 1.如图:已知,点D、E在三角形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 B D= C E。证明:作AF⊥BC,垂足为F,则AF⊥DE。∵AB=AC,AD=AE 又∵AF⊥BC,AF⊥DE,∴BF=CF,DF=EF(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BD=CE.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F平行BC于F,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A到E,使AE=AD,连接DE,试判断直线A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F⊥DE.理由:延长ED交BC于G,∵AB=AC,AE=AD∴∠B=∠C,∠E=∠ADE∴∠B+∠E=∠C+∠ADE∵∠ADE=∠CDG∴∠B+∠E=∠C+∠CDG∵ ∠B+∠E=∠DGC,∠C+∠CDG=∠BGE,∠BGE+∠CGD=180°∴∠BGE=∠CGD=90°∴EG⊥BC.∵AF∥BC∴AF⊥DE.

解法2: 过A点作△ABC底边上的高, 再用∠BAC=∠D+AED=∠2∠ADE,即∠CAG=∠AED,证明AG∥DE利用AF∥BC证明AF⊥DE 3.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ABC中,∵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ABC中,AB=AC,E在AC上,且AD=AE,DE的延长线与BC相交于F。求证:DF⊥BC. 证明:∵AB=AC,∴∠B=∠C,又∵AD=AE,∴∠D=∠AED, ∴∠B+∠D=∠C+∠AED,∴∠B+∠D=∠C+∠CEF, ∴∠EFC=∠BFE=180°×1/2=90°,∴DF⊥BC; 若把“AD=AE”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也成立。 若把条件“AB=AC”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依然成立。 5.如图,AB=AE,BC=ED,∠B=∠E,AM⊥CD,A求证:CM=MD. 证明:连接AC,AD ∵AB=AE,∠B=∠E,BC=ED∴△ABC≌△AED(SAS) ∴AC=AD ∵AM⊥CD∴∠AMC=∠AMD=90°∵AM=AM(公共边)∴RT△ACM≌RT△ ADM(HL)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1)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下列各题都有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供选择,其中 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1.在△ABC中,AB=AC,∠A=36度,BD平分∠ABC交AC于D,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A.1个B.2个 C.3个D.4个 3.如果△ABC的∠A,∠B的外角平分线分别平行于BC,AC,则△ABC是 ( )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4.把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折叠,重合部分是 ( ) A. 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5.已知∠AOB=30°,点P在∠AOB的内部.P′与P关于OB对称,P″与P关于OA 对称,则O,P′P″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6.如图,在△ABC中,∠C=90°,DE垂直平分AB于E,交AC于D,AD=2BC,则∠A 等于( ) A.15° B.25° C. 30° D. 35°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2,-2),在y轴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有 ( ) A.2个 D.3个 C.4个 D.5个 8.如图,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AC,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 A.(1)(2)(3) B.(1)(2)(4) C. (2)(3)(4) D.(1)(3)(4)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最后结果填在题中横线上)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1cm和2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cm. 10.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最大边的长是8cm,则最小边的长是_______cm. 11.如图,∠A=15°,AB=BC=CD=DE=EF,则∠GEF=_______.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之差是3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_______. 13.如图,已知在△ABC中,BC=8,AB的中垂线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14.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不添辅助线,请你写出三个正确结论(1)______ ________;(2)_______ _______;(3)_____ _________ 15.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如泰山”的美感,它具有独特的对称性,请你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把下图中的两个正三角形分别分割成四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必要角度) 16.如图,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 航行,10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2°,∠NBC=84°, 则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17~20题,每小题10分,21题 12分,共52分) 17.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于D,E,AE平分∠BAC,若∠B=30°,求∠C的度数. 18.如图,点D、E在△ADC的边BC上,AD=AE,BD=EC,求证:AB=AC. 19.如图,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 (1)求证:AF垂直于CD. (2)在你连接BE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 ) 20.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米,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声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影响? 请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有难度)整理版

1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A B C D F E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2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A=7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A B C D E x x 2x 2x 3x 3x x A B C D E x x 180°-2x 30° x -15° x -15°

3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1,DE+BC=1, 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 △DBF 中, BD=21,DF=1 所以∠F =∠1=30°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 由AC=AB+BD,得DE=EC, 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 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 C D E P E A C B D F 1 2 A B C D E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2021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8 cm,则它的周长为() A.16 cm B.17 cm C.20 cm D.16 cm或20 cm 2.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 A.15° B.30° C.45° D.60° 3. 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 A.12 B.13 C.14 D.15 4. 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A. 20或16 B. 20 C. 16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5. 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 A. 6 5 B. 9 5 C. 12 5 D. 16 5 6. 如图,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

A .(1,1) B .(1,) C .(,1) D .( ) 7. 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若△AMN 的周长为18,BC=6,则△ABC 的周长为 ( ) A .21 B .22 C .24 D .26 8. △ABC 中,AB =AC ,∠A 为锐角,CD 为AB 边上的高,I 为△ACD 的内切 圆圆心,则∠AIB 的度数是( ) A. 120° B. 125° C. 135° D. 150° 9. (2019?梧州)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 ,则BEC △的周长是 A .12 B .13 C .14 D .15 10. 如图,在五边形 ABCDE 中,AB =AC =AD =AE ,且AB △ED ,△EAB =120°, 则△BCD 的度数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