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过关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过关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过关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人教版)

人教版九上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过关测试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答案】B

【解析】A、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错误;B、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是燃烧,故错误;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都是通过燃烧获得,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获得,故错误。故选B。

2.(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可燃冰主要含有()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甲烷水合物

D. 酒精

【答案】C

【解析】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故选C。

3.(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能源是为人类提供所需能量的资源。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风能

【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D。4.(2020年福建省中考线上大模考化学试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船是可燃物

B.木船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C.东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木船燃烧得更旺

D.起火后,部分船只被砍断铁链逃脱未燃烧的原因是隔绝了氧气

【答案】D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A、木船可以燃烧,是可燃物,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木船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有助燃性,东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木船燃烧得更旺,故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起火后,部分船只被砍断铁链逃脱未燃烧的原因是隔绝可燃物,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5.(云南省开远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有的化学反应放热,有的化学反应吸热

【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例如食物腐败、缓慢氧化等,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有的化学反应放热,例如燃烧;有的化学反应吸热,例如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20年广东省中考全真模拟)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切断电源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答案】C

【解析】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能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选项A正确;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使电器发生爆炸,选项B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不能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因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气、液混合物,损坏图书,选项C不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并清理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选项D正确。故选C。

7.(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它具有燃烧热值高有优点。此项正确;②可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自然界中的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此项正确;③氢气为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此项不正确;④氢气燃烧后会生成水,不产生污染,此项正确。故选B。

8.(2020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高层建筑物起火,乘电梯逃生

D.面粉厂、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答案】D

【解析】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煤气爆炸,故错误;B、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原理,故错误;C、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断电后被困电梯内,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故错误;D、易燃、易爆物品远离火源,因此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故正确。故选D。

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桥头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建设美丽中国”,下列环保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改进燃煤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能源

【答案】C

【解析】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行,故A错误;B、改进燃煤技术,可以减少SO2、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可行,故B错误;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地方,不能减少污染,不可行,故C正确;D、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行,故D错误。故选C。

10.(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利用和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C.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油锅着火,用大量的水灭火

【答案】B

【解析】燃烧的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与氧气接触。A、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如果不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故A不正确;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B正确;C、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C不正确;D、油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用大量的水扑灭时,会引起油滴飞溅火势蔓延,故D不正确。故选B。11.(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一模)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

A.B.C.D.

【答案】C

【解析】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有大量可燃物,应张贴“严禁烟火”标志。A、该图标表示可循环利用,不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严禁烟火”标志,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节能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2020年广西省百色市中考)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B.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答案】C

【解析】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液化气的浓度,切不可打开排气扇,因为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B、炒菜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C、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于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低处二氧化碳含量少,应低下身体逃生,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020年广西省柳州市中考)如图所示,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食堂或家庭中安装报警器。下列燃气的性质中,能确定安装报警器位置的是( )

A.毒性B.密度C.气味D.溶解性

【答案】B

【解析】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气体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墙上方;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气体泄露后会很快聚集在室内下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墙下方。故燃气的密度能够确定安装报警器位置。故选B。

14.(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

【答案】A

【解析】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煤焦油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而成的。

故选A。

15.(2020年海南省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 .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 .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 、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

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16.(3分,每空1分)(2020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一模)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活或生产中,可通过 (答一条即可)的措施来使煤充分燃烧;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答案】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加工成煤粉(或提供足够的空气,合理即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天然气主要组分为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为4222CH +2O CO +2H O 点燃;为了使煤充分燃烧,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将煤加工为煤粉,也可以增加氧气的浓度,此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其他合理答案即可;水灭火可以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从而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17.(3分,每空1分)(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乙醇俗称酒精,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发布了《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目前丹东地区部分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2)2020年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在使用75%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杀菌时,使用方法一般为擦拭,如果喷洒可能会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节省石油资源(或减少空气污染等);

(2)发生火灾; 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解析】(1)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是可再生资源,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能减少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2)乙醇具有可燃性,在使用75%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杀菌时,使用方法一般为擦拭,如果喷洒可能会发生火灾。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18.(3分,每空1分)(2020年河南省百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

验。升温至60°

C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C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对比②③,可说明可燃

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④未燃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2254P+5O 2P O 点燃 。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对比②③,②中红磷被沙子覆盖,与空气隔绝,③中红磷与空气接触,二者其他条件均相同,可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④无烟煤属于可燃物且与空气接触,未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54P+5O 2P O 点燃。

19.(7分,每空1分)(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某校学生宿舍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起因是学生庆祝生日,在蜡烛仍未熄灭之际,有人互撒面粉,导致粉尘爆炸,酿成悲剧。请回答: (1)堆积的面粉只是小火燃烧,不易发生爆炸,而撒面粉时增大了______________, 从而使面粉剧烈燃烧,引发爆炸。

(2)下列关于燃烧和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

B . 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C .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量有关

D . CO 和 N 2 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3)发生爆炸后,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了研究其他的灭火方法,小明用生活中的泡腾片做了图 1 的实验。往水中加入泡腾片,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泡腾片的标签如图 2 所示。

①由图1 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②写出维C 泡腾片中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③将维 C 泡腾片投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主要是因为柠檬酸和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蜡烛熄灭。

【答案】(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接触;(2)A ;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NaHCO3或NaCl ③碳酸氢钠;二氧化碳。

【解析】(1)堆积的面粉只是小火燃烧,不易发生爆炸,而撒面粉时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接触,从而使面粉剧烈燃烧,引发爆炸;

(2)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正确;

B、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可能能燃烧,如铁,故错误;

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例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与氧气的量没有必然的关系,故错误;

D、CO 和N2 的混合气体不能燃烧,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故选A;

(3)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①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蜡烛逐渐熄灭;

②维C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金属化合物,化学式分别为:NaHCO3、NaCl;

③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蜡烛逐渐熄灭。

20.(4分,每空1分)(2020年重庆A卷)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填序号)。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答案】(1)S+O2点燃SO2;

(2)2KClO3MnO2

2KCl+3O2↑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B。

【解析】(1)硫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

2KClO3MnO2

2KCl+3O2↑;燃烧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

点,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硫的着火点;(3)火柴头里的硫可以使火柴梗燃烧更剧烈,MnO2做催化剂,不能分解产生氧气;KClO3分解会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21.(3分,每空1分)(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北交大附中中考零模化学试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甲同学: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

乙同学:微热燃烧管至a℃,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1)甲同学挤压滴管1 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甲同学实验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的原因是。(3)乙同学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则 a 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5℃B.80℃C.260℃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可燃物没有与氧气接触;(3)B

【解析】(1)甲同学挤压滴管1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发生的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其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甲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白磷和红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助燃物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答案为:可燃物没有与氧气接触;

(3)乙同学实验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2

2222

2H O2

O

H

n

O+O

M

。微热燃烧管至a℃,燃烧管中白磷能燃

烧,红磷不能燃烧,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所以a的值应该小于240℃,大于等于40℃。故答案为:B。

22.(6分,每空1分)(2020年江西省新余市初三期末)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3)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4)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填“低”或“高”)

(5)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答案】(1)镊子;(2)隔绝氧气;(3)可燃物;(4)乒乓球碎片;低;(5)B。

【解析】(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镊子;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3)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4)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故同时加热木屑先发生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5)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B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含有16%的氧气,其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水、稀有气体等,共占84%,符合题意;C 、由图象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到16%时蜡烛就熄灭,这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题意;D .由图象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故选B 。

23.(6分,每空1分)(2020广东名校九年级化学科线上模拟)在实验室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⑤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选择图 1 中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装置⑩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导管进入。

(4)图2为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水槽;(2)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①③④⑤⑥⑨;

(3)2442=Z Zn+H SO SO +H n ↑ ;b ; (4)②。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⑤的名称是水槽;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该反应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需要选择上图中的仪器有:①③④⑤⑥⑨;

(3)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Z Zn+H SO SO +H n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⑩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 端导管进入;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氢气;

(4)要实现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反应装置要能够实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①可以通过移动铜丝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不符合题意;

②不能实现固、液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题意;

③可以通过右端弹簧夹的开与关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不符合题意;

④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固、液分离,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